大家网教授, 积分 551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806 积分
【论文关键词】:文化;回归;承载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能简单的把我们的作品作为一个工具或器物来看待,在强调产品实用性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可承载的情感内容,即希望通过产品获得某种情绪感受,满足特定的感情需要,如友情,亲情,寄托希望,向往;展示情趣,格调,追求自然,回归等。产品被要求蕴涵丰富的情感色彩,以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感情需要。 文化影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传承并表现文化,设计是一个载体,设计体现文化的发展,设计的主观意志应体现在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之上。 一、本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而本土文化本身即是本国人民历代在实践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结、归纳。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曾经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设计师都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但本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作用。 在人类社会,各国的本土文化都在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在此我们仅以中国为例,以点窥面,从中发现其规律性。 在当今世界里,像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所谓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情有独钟。我们谈中国本土文化,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佛学。在东方,或者说主要在中国,各种文化相互通融,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巨大的兼容性,也正是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到了现代社会,中国的文化再传承,中国的设计也在延伸。 本土文化可谓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就像一个家庭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传统文化即是物质与精神的沉淀,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使人类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在精神系统养成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设计,作为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一些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方面,都可以称之为设计,微观方面,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都包含其中。 设计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种人:主观形态的人[设计师]和客 ...《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3?《迷雾-G连》游戏制作小记
作者:GA游戏教育基地 3D游戏美术精英班第29期 董超 现在就由我介绍下我们《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3小组的整个MOD的个人制作经历以及个人心得。好吧,我承认我们的名字当然不是《使命召唤》啦。如果能有这个机会的话,我倒很希望我们不久未来的某一天,真的能做出超越使命召唤这样可玩性极高的经典作品。 大家好,我是董超,是整个《迷雾-G连》游戏MOD的7个小组成员之一。
也许很多游戏美工的梦想就是做出一款能让别人一眼就认得出而且津津乐道的游戏,我也不例外。我的偶像就是wow的所有游戏开发人员,策划团队,程序团队以及美工团队的所有成员,我觉得《魔兽世界》会给他们带来激情带来自豪。毫无例外,我们的MOD带给我的就是这个感觉,虽然我们的MOD还很青涩,虽然依然还有很多不能弥补的bug和暂时克服不了的漏洞,但是心血与汗水的注入使得我们的MOD在每个人的眼中依然是完美的。
我就不说具体的技术上的难点困惑以及一次又一次的无限重复的高模,低模,贴图,引擎以及后期的制作过程了(我们在教程中会提到这些)。好吧,我承认我脱不了俗的还要提到团队的凝聚力,但是这也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的团队成就没有了谁都完不成的,每个人都发挥了他的价值。
从一开始的几乎全体退出对于古场景MOD的制作,直到后来组长jaso4n提议制作二战场景,仅仅剩下的6个成员还是坚持不懈的留下,加上后来加入的1个组员一共是7人完成了最后的二战场景。非常感谢中间的曲折和jaso4n的组织,让这个差点被抛弃掉的MOD恢复重生。提到jaso4n我不得不多说几句,也就是说没有他也算是没有这个MOD吧。从提议、组织、找图,到一次又一次的研究,再到后期的制作,几乎倾尽心血的在完成,也许他是唯一个只带着梦想去做MOD的人吧。
两个指导老师武侠和孙德元也是很重要的角色,从深入的画到后期的引擎都是一步一步带过来的,很尽心,很尽力。没有索取一丝的回报,都是真诚的付出,有时候连饭都顾不得吃就赶过来讲解,虽然是前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但是依然清晰在目。
然后说说制作最多最复杂建筑物的“模王”陆伟,只能用最快最好最复杂四个字形容吧。
从jaso4n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梦想,从指导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责任,从陆伟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是技术,其余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每个人都有我欣赏的部分,他们的灵魂都对MOD有无私的付出。
希望我们的MOD能给很多游戏开发的同行一些启示和学习,也希望同行给予 ...智能结构是素质、知识、能力和绩效的有机结合,
是一定历史阶段规定的设计本质属性和工作目标
对广告设计师提出的精神风貌、才智和能力的总
要求。因此,完善和提高智能结构系统的内容及
整体功效是提高广告设计师工作水准和社会作用
的关键性问题。下面是智能结构系统的一般框架,
可为了解广告设计师智能结构的基本要求提供一
在智能结构系统中,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是两个主要方
面。它们分别适应绩效结构的要求。在能力结构中。智
能则是主导方面。知识结构则在上述两个结构的决定下
被赋予具体内容,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又是转化为能力的
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及人的需求。因而设
计目标、方法也不同。进入现代社会。生产条件、
交通环节、科学技术、学科发展、信息流量和流
速、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
际关系、文化水准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而设
计目标、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
而对广告设计师的智能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见,设计师的智能结构的结构程序,各子系统
之间关系以及具体内容,都是为适应一定历史阶
8-2现代广告设计人才智能结构系统
美学、绘画、音乐、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
市场学、经济学、心理学、统计学、自然科学:光学、
思维能力、独创能力、熟练的专业表现能力、群体
智慧与组织能力、接受与综合新思想的能力(知识更
新能力)、组合与迁移能力、整体性的感知能力、进
行边缘思维能力、做出评价的能力、对实际的技术
素质结构是设计的本质要求广告设计师应
具备的心理基本状态,是一种有主导作用
的精神、品质和工作风格。素质结构也是
由工作的绩效要求控制和决定的。在素质
结构中,事业心和创造欲是主导方面。对
事业的热爱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基础,
是设计师全部的工作热情与刻苦钻研的动
力。事业心与使命感密切相关。事业心是
个人志趣、气质、思维类型等个人因素与
知识是广告设计人才决策思维的源泉。没
有知识,也就无才可言。知识的海洋包罗
万象,高深莫测。一个人不可能通晓所有
的知识。作为广告设计人才来说,必须具
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从现代广告运动的需
求来看,要求广告设计师必须具有综合性
的知识结构。从现代广告设计人才的决策
思维角度看,专与博结合是广告设计人才
所谓专,系指广告设计师必须具有专门的业务理论
知识,其中包括现代,广告学理论知识、现代"广告
策划理论知识、广告设计和广告文案知识、信息传
播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广告设计人才 ...回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欧洲人认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是欧化的结果。是欧洲,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提供了人力、资本、技术和市场。例如,美洲殖民地在赢得独立之后,同英国的贸易不是下降,而是急剧上升。1765年是独立战争爆发前正常贸易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英国向十三个殖民地出口的货物价值为1944114英镑。1784年是战后恢复正常的第一年,在这一年,英国向十三个殖民地出口的货物价值为3679467英镑。1820年至1830年间,占美国总出口的36%的商品是运往英国,占美国总进口的43%的商品是来自英国。19世纪期间,尤其是在敷设铁路时,欧洲的资本——主要是英国、荷兰和德国的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到1914年时,外国总投资额不少于72亿美元。
随着种族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欧化而来的是文化上的欧化。美国的文化较之拉丁美洲的文化更少受到土著印第安人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印第安人人数较少,也较落后。然而,印第安人的影响也不可全然忽视:在美国的50个州中,有25个州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英语中现在至少有300个印第安语词汇;印第安人的许多发明,包括鹿皮靴、独木舟、平底雪橇和雪鞋,都得到了普遍的利用。
同样,美国也受到非洲文化的影响。黑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0%,而印第安人仅占0.5%。黑人的影响主要在民间文化方面。其一是民间故事,如《雷默斯大叔史诗集》中那些被乔尔·钱德勒·哈里斯通俗化了的故事;其二是民间音乐,包括所谓的圣歌和世俗歌曲,如劳动号子、囚歌、铁路界和轮船界的歌曲、“弗兰克与约翰尼”及“约翰·亨利”这样的叙事曲和世界著名的爵士乐等。
尽管美国文化含有这些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的成分,它主要还是来源于欧洲,不过,它的欧洲特性在其移植和适应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正规的文学艺术这一更为高深奥妙的领域里,19世纪的美国人显然感到自己不如同时代的欧洲人——这是有非常充足的理由的。美国人忙于制服荒原,根本无暇假装斯文和讲究美学。此外,清教徒的传统认为,辛勤劳动和拯救灵魂比艺术修养价值更大。1835年,法国旅行者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写道:“除了星期回去做礼拜外,将一周中的每一天都花在挣钱上的人们,没有什么可用来招待喜剧女神。”直到1820年,美国至少还有80%的书籍是从英国引进的,到1830年时,这个数字仍高达70%。就欧洲知识分子来说,美国文化是不存在的。英国评论家西德尼·史密斯的态度颇有代表性,他于1820年反问道:“在全球各地,有谁读 ...”为主题的当代中国设计展15日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开幕,向公众展示了众多当代中国设计作品。
本次展览聚焦过去20年里中国设计业发展最为迅速的3个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展示中国本土和国际设计师在中国的设计项目,内容包括建筑、时装、平面设计、电影、摄影、家具等产品设计、青年文化和数字媒体。展览将介绍近百名中国设计师。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前沿城市深圳”介绍平面设计与视觉文化的发展状况;“梦幻城市上海”聚焦时尚与生活方式;“未来城市北京”则突出奥运场馆与中国北方环保建筑的设计。
展品中既有对上世纪30年代上海时装的回顾,也有当今前卫服装的探索。参观者可以看到中国不同发展时期的“四大件”——从昔日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到如今的住宅、汽车、手机和电脑。参观者可以看到为年轻人设计的唱片封面、滑板、流行玩具、T恤衫等产品以及时尚杂志和电视广告,还可看到北京奥运会的地标建筑“鸟巢”、“数字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和众多中国中青年建筑师的作品。
摄影艺术家翁奋的“家庭愿望”系列和纪录摄影家胡杨的“上海人家”系列,真实地记录了上海居民的生活空间,无论是城市新贵,还是外来移民,一个具象的当代中国扑面而来。
这是英国首次举办反映迅速发展的中国最新设计的展览。从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及其他重点建筑项目,到最新的时装和平面设计,“创意中国”试图捕捉中国人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梦想与渴望。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长琼斯说,中国的建筑工程在数量上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本次展览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当代设计的前沿”。博物馆现代项目负责人帕克认为,当代中国涌动着一股充满激情的设计浪潮,此次展览则捕捉到了中国设计的重要阶段以及中国作为消费社会的崛起过程。
“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是英国举办的为期半年的“时代中国”大型中国文化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将持续至今年7月13日。
如对于本文有任何疑问、意见以及建议,请在文章底部的留言板上留言。
聊天 下载 影音 系统 中文 网络 系统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