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场 张佑赫的各种制度

对浩瀚的广阔大海,我有特殊的感情,也许因为我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参加过中山县香洲地区沿海民主改革。

从1951年起,沿海地区结合城乡的镇反、土改活动,开展打击镇压渔霸、埠主、鱼栏剥削主等,从而摧毁封建剥削制度,取缔封建鱼栏的专卖特权。为了帮助沿海渔场进行民主改革,设在广州东山区的广东省海岛管理局,抽调一批干部组成民主改革工作队,派往沿海开展改革工作,我到的是中山县香洲渔区。

因为刚解放,渔民们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还不十分理解,组织决定我和一位同事深入到一对拖网渔船中实行“三同”,在船上和渔民同住、同食、同劳动。当时我们年轻,风华正茂。

渔船进入蛟尾洲至鸟猪尾海区的珠江口渔场海域,第二天黎明起,那波浪翻滚的大海映入眼帘,旭日东升,火红的朝霞映射在美丽的绿波中;一群群银白色的海鸥,令人神往;还有那金光闪闪的海藻,色彩斑斓的海螺、贝壳,船只在碧波万顷中驶往中心渔场捕鱼捞虾,见那石斑鱼、鲈鱼、鱿鱼、竹节虾、墨鱼等在海中恣意游荡;青蟹、花蟹、海马、海龙和海星等则左右往来而穿行,更令人目不暇接。

那时由于水产资源丰富,故渔船下网每网都获得丰产。令我们能捕获大量鱼虾,都是在舵工正确掌握下获得的。晚上停航休息时,我便作了一首《我是个舵工》的歌谣,内容是:“我是个舵工,日夜追鱼踪,海洋是战场,一刻不放松。我是个舵工,方舵在手中,掌向无差错,鱼儿听我弄。我是个舵工,风伯拜下风,风浪快让路,龙王忙鞠躬。我是个舵工,要把大海弄,要龙王献宝,渔民乐无穷。”第二天早晨时将歌谣念给船员听,得到热烈称赞。(注:不久,此歌谣还登在《中山报》上)。

大约半年时间左右,渔民们的“觉悟”提高了,积极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渔区改革运动。经过约一年时间,在反渔霸、鱼栏特权主等摧毁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上,香州渔区建立起渔民协会、渔工会以及渔民供销社等渔民自己的政治经济组织,使广大渔民得到了彻底的翻身,工作队也胜利完成了任务。后来听说,珠江口渔场,连港澳、宝安、惠阳的渔船,甚至远离渔场的汕头、汕尾和湛江等地数以百计的渔船,每年春汛、秋汛都云集来珠江口渔场作业,日拖夜捕,从而获得丰产。据称,在这总面积3910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渔场里,当时最高年捕获鱼虾贝产量达2250多万公斤以上。

为了赞扬民主改革翻身后渔民所取得的成就,我也激动地写了一首赞颂小诗歌寄给“三同”过的渔民朋友:“路是我们开,稻是我们栽,捕鱼产量定实现,奇迹我们做出来。”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生命表在人口数量关系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命表上的各指标不仅综合地反映了一个人口的死亡水平和模式,它还是进行人口动态模拟与预测的基本数据之一。因此,估算和编制人口在各个时期的生命表,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死亡登记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很不完善,人们一直无法得到50—70年代的较准确的分年龄死亡率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