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宣传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则

东莞市星级宾馆、酒店和人员密集场所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工作方案
http://hj.sun0769.com 2009年9月23日 16:23 阳光黄江 为深入开展星级宾馆、酒店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行为,建立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消防安全责任自负的工作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火灾发生,全面推进我市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特制定本推进方案。
市公安消防局成立推进星级宾馆、饭店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市公安消防局副局长李土恩任组长,成员有市公安消防局防火监督处王伟轩处长,郭志刚副处长,杨娜副处长,潘瑛副处长,领导小组下设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消防局防火监督处),杨娜副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指导推进达标工作。
(一)市公安消防局召开全市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推进会,督促和指导星级宾馆、酒店、人员密集场所的达标工作。各镇街公安消防部门定期负责实施对所属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达标活动的评定结果实施抽查,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公告达标评定情况。各镇街要根据评定结果分类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实施重点监管。在工作中,要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工作典型,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深入开展。
(二)落实时限:首先在全市星级宾馆、酒店、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档案管理应具体包含下列内容:
1、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纸质消防档案,并宜同时建立电子档案;
2、消防档案内容应详实,全面反映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纸、图表;
3、消防档案应由专人统一管理,按档案管理要求装订成册。
(2)所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6)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7)消防安全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8)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3)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记录;
(4)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7)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8)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三)宣传:报纸、网络和电视等各家在莞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达标活动 ...article=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icle').i erHTML;
str +=strTmp.su tr(0,strTmp.indexOf(strdoPrint));
str +=strTmp.su tr(strTmp.indexOf(strdoPrint)+strdoPrint.length, strTmp.length);
年四月二十六日 “平安综治宣传月”专题法制宣传 [编者按]
为配合省委政法委提出的“平安综治宣传月”活动,以及全省2010年普法依法治理重点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切实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的预防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本期《法制宣传》特编选《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进行解读,供大家学习宣传。 一、《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解读
从《浙江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到《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也是非常具有浙江特色的,制定这样的条例全国还是第一家,也是浙江的一个创举。
。暂住登记和暂住证制度是以加强治安管理为目的的,具有强烈的管理色彩;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是以服务为目的、以管理为手段的制度设计,融服务与管理为一体; (2)
。在暂住登记和暂住证制度中,流动人口承担的主要是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而在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中,流动人口除履行必要的义务以外,还可以享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待遇等权利。比如说子女入学、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有居住证,就可以优先考虑; (3)
。暂住登记的对象是拟在暂住地暂住3日以上的所有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的对象把居住在具有本地户籍的亲属家中且居住时间在15日以下的流动人口,排除在外,即不必办理居住登记; (4)
。暂住登记制度只设置一种证件,即《暂住证》;居住登记制度则分为两种,即《临时居住证》和《居住证》。《临时居住证》的功能与《暂住证》相似,《居住证》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新证件,是持证人享受相关待遇与服务的载体,是居住登记制度最大的一个亮点,也是居住登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意义所在; (5)
《暂住证》的申领是流动人口的一项义务,而《临时居住证》和《居住证》则是流动人口按照自身需要自愿申领的一种证件,这两种证件的领取都是流动人口的权利。 2
(1)是外省(直辖市、自治区)户籍人员在我省居住的;
(2)本省户籍人员跨市区、县(市)居住的;
(3)本市(设区的市)户籍人员跨市区、县(市)居住的。同一县(市)内跨乡镇居住的人员不视为流动人口。 3
(1)流动人口需要在居住地居住3日以上的,应 ...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际,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际,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际,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释义
类别:规章制度 颁布机关:国务院 实效性:有效
本章共七条。规定了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我国消防工作贯彻的方针、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实行的基本制度,明确了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消防监督管理的机构及其监督管理的范围, 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责任,单位和公民基本的消防义务以及对消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等内容。本法其它各章条款的规定,都贯穿着总则规定的原则,是总则规定的具体化,在运用其他各章的条文规定时,必须符合总则条文所规定的原则。
[ 释义 ] 本条是关于消防法立法宗旨的规定。
中国共广党和人民政府对消防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消防法制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 不断健全和完善。早在 1957
年 11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6 次会议就批准施行了新中国第一部消防法律棗《消防监督条例》; 1984 年 5 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这两部消防法律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加强我国的消防工作,保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替代,消防工作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消防条例》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于 1995 年 4 月批准发布了全面指导新时期消防工作的《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同时要求抓紧起草新的消防法。在立法宗旨方面,《消防法》和《消防条例》是一致的。关于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个方面:
一、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 “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但是,失去控制的火,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 ...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我校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着力整治火灾隐患,坚决遏制火灾事故,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根据福安市公安消防大队《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安公消[2010]10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全面加强和规范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切实提高全校师生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校园平安稳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简称“十化”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一)建筑(场所)合法化。学校建筑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手续。 (二)消防责任明晰化。学校消防安全组织网络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职责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三)消防管理规范化。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重点部位、用火用电等管理规范。 (四)隐患查改制度化。按照公安部61号令要求开展防火巡查、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到位。 (五)应急演练程序化。学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并严格落实,定期组织演练。 (六)消防设施完好化。学校按照消防技术规范配齐配全消防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七)消防标识统一化。学校对消防标识进行规范和统一。 (八)消防常识普及化。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宣传培训,组织培训率达100%,确保每名教职工会查***灾隐患、会处置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九)消防档案信息化。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并录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适时更新。 (十)消防奖惩公平化。学校对内部消防工作进行考核,实施奖惩。 三、工作措施 (一)建筑(场所)合法化。学校建筑(场所)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手续,做到建筑(场所)合法。 (二)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的要求,明确消防安全责任。(1)明确学校法定代表人或主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