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了资本净额超过3600亿、资产总额超过4.7万亿、全国设有超过1200家网点、员工超过7万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并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
目前招行个人投资理财方式较多:定期、国债、受托理财、基金、黄金等做组合投资,不同产品的投资起点不一,对应的风险级别也不相同。建议您打开招行主页,点击在线***进一步咨询。
原标题:我是如何设计一份资产配置方案的
(1)被倒逼的客户需求:你们行理财不行了,之前都是6%,现在4%了,大家对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越来越不满意,因为会发现随着房价的上涨或者可能的汇率变化,越来越觉得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拉长周期到十年期,这种感受就更深刻了,再拉长到80年代谁家要有个1万元,那还得了,送你个称号“万元户”。
(2)被倒逼的银行:放回十年前,不要说是普通客户,就是银行最顶级的私行客户也没啥服务。口号肯定还是说客户是上帝,但要说在银行放四个亿和四万有什么区别?没多少区别,对个体是重要的但对银行整体不是这样的:银行是爷、左手吸收存款、右手放贷款,可以躺着赚钱时候闲的蛋疼去服务客户?但后来就逐步变化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理财产品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简单假设一下,开始存款3%,贷款10%,妥妥的7%利差,扣除成本和坏账,躺着赚钱;后来理财6%,贷款8%,2%利差了,还要扣除成本和坏账,得站起来赚钱了。未来还有一个变量推进这种市场化,企业对贷款需求下降了,之前银行里面个人客户不重要,所以没人管,大家忙着跟大企业、跟地方政府做生意,主要精力不是管个人客户。当企业不怎么需要银行贷款了(大公司可以通过发债、发行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拿钱,比贷款利率便宜或者不要钱),贷款利率会降,加上社会财富越积累越多(钱多了就不值钱了),也促使贷款利率继续降,当然了右手贷款利率降时候、银行也不傻,左手的理财收益也会降,但总体而言利差越来越小,得跑步赚钱了。
(3)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单位,服务客户肯定是从高端客户入手,但对于一些没有达到私行门槛的(有600万/有1000万的),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对了解资产配置这事有所帮助。
二、亿万富翁的资产配置方案
先看一个案例,2012年福布斯对财富在2亿美元以上的美国个人和家庭做了调查,他们的资产配置方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运用。
在上图显示的亿万富翁资产配置方案中,另类投资占43%,传统投资占49%,现金占7%。在传统投资中,全球股票占14%、美国股票占18%、市政债占7%、国债信用债占10%;在另类投资中,对冲基金占18%、股权投资占10%、房地产投资占6%、大宗商品投资占5%、创投占2%、直投占2%。对冲基金的投资占比达整体资产配置组合的首位,整体另类投资的占比也逐年提升。此资产配置方案的核心在于风险分散、绝对收益占主导、长期持有。此核心也是长期较稳定正收益的唯一选择。
国内富翁的资产配置中房地产投资占大头(注:国内不征收房产税,你试一下每年1-3%的房产税,持有几栋楼是什么后果。未来会不会征收?会有类似的税种的,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如果开始合理征税后,这种配置的风险就集中突显了(注:比如上海1%的房子在交易卖价可以十万,如果大批量抛盘出来时候,挂单十万可得卖的出去啊。这事参考去年加了小杠杆的股市,一哭一上午、哭完一上午,还有一下午,风险来的时候可得跑得了啊,千股跌停,可以让人轻轻松松从私行客户变成无产阶级)。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过去的盈利模式会被打破(比如有了阿里巴巴,从广州采购牛仔裤高价卖到武汉不灵了,从再从大武汉的汉正街采购牛仔裤高价卖到武昌也不灵了,商业模式颠覆了),新的投资机遇在展现。分散投资风险是王道,也是新投资环境中保值升值的唯一选择。
注:看了这个案例你就明白了,当年XX银行XX经理给我的两百万的配置建议原来是个伪方案(假设200万这样配置,理财产品一年期5.8%的100万,半年期5.5%的50万,三个月5.2%的20万,存款30万。)不是理财经理道德有问题,对客户的资产的增值不负责任(假设理财产品收益率可以做到保值)而是由于不需要(开篇提到了过去银行躺着都能赚钱)、事务太忙(在网点的同事要面临的日常事务很多,那有时间跟你做配置?)或者不太专业(除了理财产品,不能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作配置)还有开篇第一点提到的是你也没这个需求,你就打***问我们有没有高收益理财产品,介绍基金一两句话也将不清楚吧。
对于财富还没达到家庭办公室管家式管理的富有群体,运用覆盖传统和另类策略的ETF,也能复制亿万富翁的资产配置方案。根据福布斯调查所得的资产配置比例,投资覆盖传统和另类投资的9个ETF,2012年的收益达11.7%。
不过随着竞争激烈,银行躺着赚钱日子过去后就得从服务大客户入手了。如果您能达到私行的入门门槛(兴业私行600万)就有可能享受到相对专业一点的投资咨询服务了,往客户导向型转变。
第一步:梳理清楚资产和各种信息,确立投资目标。
投资目标举例:不同人风险偏好不同好,但对保值和增值概念也不一样,比如某客户说我觉得国内通货膨胀率起码得15%,有没有这样的理财产品(你是想抢银行?这个真没有);还有某客户说给我保值就行,3%无风险产品有没有?无风险产品没有,但类无风险的国债有,这个好满足,扣除流动性需求做个不同期限的国债组合搭配就完了。
对基础资产属性认知:你这个基金能不能不亏损还能赚50%?你们行给我推荐的基金没有XX行的好,他们推荐的涨了50%了(股票型)、你们推荐的才5%(债券型),能比较?承担的风险能一样呢?
第二步:那些大类资产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风险波动能不能忍受.
还有一类不靠谱资产:了解这些基础资产属性就是让大家明白风险收益比,面对诱惑和陷阱不会去轻易上当,理财产品就没有大量的10%的收益率(凡是比银行贷款高的都要小心),所以很多国人投资X租宝、泛X所等所谓的理财产品,遇到跑路的时候,就不会再笑话那些买银行理财才5%的人傻X了,原来最大的傻瓜是自己,因为那些理财产品属于不靠谱一类资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注1:长期复合回报率达到15%可以妥妥打入榜单前十名
注2:美国著名的麦道夫金融诈骗案回报率是10%
第三步:确定大类资产比例
第一种策略是根据风险评估等级为主的策略。
还有一种策略,是我个人偶尔跟部分客户提到的配置策略,当然是我自创的,比较个人化,不详述。
现阶段能做到上面第一种的私行都是不错的了。
第四步:根据大类资产比例装入产品
这个地方需要对各类金融工具比较熟悉了,需要借助专业的产品经理,比如我的风险评估测试是一个进取型(或者激进型)客户,权益类配置60%时候,直接买股票?还是买股票基金?买那家基金公司基金?各买多少比例?如何评价基金业绩?权益类产品最大的特性是波动和不确定性,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还是有些有效策略筛选出相对较好的产品组合来。
至此一份资产配置方案初稿出炉了
第五、检视服务:动态调整和后评估
作者是凌师奶财大的师弟,看完有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凌师奶之所以叫师奶,是因为比他们大了快一轮,感觉快要死在沙滩上了,哈哈!转发一下,一为支持,二为自勉!
A股开年即迎来大跌,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而就在2015年12月,四周听到的还是一片看好之声,正所谓“涨时看新高,跌时看新低”,反映到许多投资人行动上就是在兴奋中追涨、在恐慌中杀跌,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交易高手、择时达人,全然不看估值、不管配置、不建组合、不顾风险。
2016年的投资,不能因为当头挨了一棒就乱了分寸,还是应该检视一下自己的投资方法、审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对各类资产进行通盘分析,找到适合我们普通投资人的正确投资方法。
2016年是钱多优质资产少的一年,理财产品、打新基金收益显著下降,股债经过两年牛市后估值也相对较高,而高估值往往对应着高风险。
纵观历史,股债的代表性指数中证500和中证综合债指数估值呈现出一个规律,那就是年初高估值,年末往往收跌或仅是微涨,反之则往往是大涨或微跌。而2016年初中证500的估值已到54.5倍的高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低至2.8%,这意味着2016年的投资不会是容易的一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当前很难找到一类值得押上全部资金的资产,不管是房产、理财产品、股票、债券还是另类的量化对冲产品,基于自身长期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各类资产的合理配置、构建多元的投资组合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资产配置也有战略和战术之分,本质上战略配置立足于各类资产长期的风险收益特征,结合每个投资人的收益预期和可忍受的波动与亏损来构建,除非某类资产的长期风险收益特征突变,否则一般不做大的调整。战术则是在战略配置基础上,结合对中短期市场的定性研判,对组合进行适度调整。可现实中,很多投资人却往往在市场大涨后把股债资产比例从2∶8调成8∶2,在大跌后又把8∶2改为2∶8,最后在不断折腾和不断亏损中乱了分寸、失了章法。
资产配置和组合构建有两个主要原则:一、资产足够多元、相对优质,且彼此间尽量低相关;二、定期检视自己的组合,结合对市场中短期定性研判,对组合进行再平衡,对中短期看好度上升的资产多配一些,对中短期看好度下降的少配一下,在这个前提下,对涨得多的卖一些,对跌得多的补一些,使整个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始终保持在较为合理的状态。因此,在目前大部分投资人仅持有A股股票和债券资产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在组合中加入与境内股债风险收益投资迥然的境内量化对冲、QDII、境外多元对冲和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资产中的优质产品,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尽力拓宽高收益来源。
最后,我们也对各类资产做一个中短期定性研判,为投资人近期检视自己的组合提供参考。对于A股资产,我们建议标配。我们认为支持春季躁动的流动性宽松和险资加大权益配置趋势的有利条件仍在,评估大股东减持的实质影响不大,估值压力也在持续大跌中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很多机会已经开始跌出来;对于境内债券,同样建议标配。尽管目前债券收益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但在经济基本面较弱、流动性宽松不变的情况下,债券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这也意味着债券价格仍有支撑。
对于境外股票,我们看好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欧股和已是全球最便宜且对中国经济负面预期获得充分反映的H股,建议超配与这些市场相关的绩优基金。
在境内优质资产极度稀缺的当前,我们建议投资人应把眼光投向境外,特别是具有成熟、稳定投资策略的境外多元对冲基金和波动较低的境外债券基金,前者从历史表现来看能提供较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建议超配。对于后者,我们看好持续享受量化宽松利好的欧债、亚洲一些经济成长稳健区域的债券以及一些质地优良的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的美元债,这些债券资产与境内资产具有较低的相关度,且具有较高的票息保护,波动和回撤也相对较低,即便美元加息对全球流动性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仍然建议对其进行标配。
对于境内量化对冲型产品,考虑到目前股指期货交易受限,且每月贴水明显,对冲成本非常高,目前市场中大部分的量化对冲产品也都采用低仓位甚至空仓运作,需要等待贴水情况稳定改善后才恢复正常运作。
2016年在投资上应是较为困难的一年,冷静、理性的多元资产配置就显得更为重要,普通投资人难以在高波动的行情中通过波段操作来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一旦如此,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上投摩根投资经理 张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