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贸易战火持续延烧,2018年以来美国已先后宣布2波加征关税清单,在美国发布的第一批征税清单中涉及LED产业主要是LED的上游芯片和背光,这几项在中国LED行业整体出口金额中占比很低(约不超过5%),国内的几家大型LED上游芯片厂如三安光电对美出口比例仅在2-3%之间,华灿光电和乾照光电等国内芯片厂商对美出口比例则少。
但在美国近日公布的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中,LED照明相关产品超过30项,占中国整体照明产品对美出口额的70%左右,约达80亿美元,这些产品将从9月24号起加10%关税,若双方争端迟迟未能平息,2019年1月1号起关税将会调升至25%。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LED照明产品累计出口金额122亿美元,约四分之一出口美国。涉及中国照明出口产品企业约1.78万家。
中美贸易战未歇,LED供需失衡恐扩大
中美贸易战及新兴市场汇率贬值影响,LED厂商出口至北美地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业务受到明显波及,未来可能导致许多国外品牌厂减少对中国的代工订单,寻求其他作为长期替代制造的备案,因此中国地区包括LED封装和下游的照明等应用厂商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连带导致上游的LED晶片需求量锐减。
尽管美国关税调整影响全球LED照明产业格局,但短期内全球LED照明产品仍将集中在中国制造,最主要原因是中国LED产业已经形成成熟的供应链,短期内供应关系不会有太大改变。然而,部分美国照明品牌商已经向美国市场的经销商发出涨价通知,反映关税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至于中国台湾厂商,由于绝大部分在大陆都有设立制造工厂,因此多半会选择将半成品运回中国台湾组装,再出口至北美,以降低关税影响。长期而言,拥有全球布局的LED照明厂商,因为可以透过中国大陆以外的工厂直接出口来降低关税冲击,将会更具有竞争优势,全球市占率有望提升。
2018年以来全球LED照明市场的成长动能平淡无力,从各区域经济表现来看,除了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受到汇率及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不少新兴经济体均面临衰退的负面压力,包括印度、土耳其、阿根廷等地区均呈现市场震荡的危机,中美贸易纠纷影响越演越烈,也减弱了大陆内需市场的成长表现,在整体经济混乱不明下,作为民生需求品的照明市场也呈现了终端拉货疲弱的现象。
大陆LED照明业者透露,由于美国关税增高的情势已定,第4季LED终端照明市场需求拉货反而恢复强劲,下游业者担心25%关税将持续垫高成本,近期终端市场急单涌现,也带动LED中上游供应链订单转强。
不过2018年LED照明元件价格跌幅超出预期,全年跌幅至少达到20%~30%,在LED元件价格利润稀释下,跌幅超过2成对于业界已是严峻的考验,同时,五金及原材料等价格上涨,照明成品制造也遭遇成本提高压力,如今美国关税范围扩大更是雪上加霜,一旦2019年关税提升至25%,届时部分成本必将转嫁至上游供应链,LED产业降价竞争恐将再度扩大。
业界认为,美国关税增加之际正逢年底消费旺季,LED灯泡、灯管等标准化产品的短期影响层面应有限,由于替换照明属于民生必需品,目前LED灯零售价甚至低于节能灯,预计短期内在品牌商与供应商各自让利退一步下,基本市场需求将得以维持。但内嵌式LED及设计灯具产品的产品单价较高,2018年以来灯具品牌陆续调涨价格,未来在关税提增下,LED封装采购可能将转移阵地,组装产线也将优先考量已有认证的他国产线,或邻近美国的墨西哥地区等。
近年来受到LED照明价格滑落,中国台湾厂商陆续转移照明生产重心,但相较于大陆厂商,中国台湾厂商的成本约高10%~15%,若2019年起美国关税增加至25%,将有利于订单回流至台厂,LED厂东贝也透露,由于五股厂曾规划作为LED照明厂房,近来的确有不少美系厂商频频接触,除了原有的大客户外,原本在大陆进行加工出口的美商也考虑在年底前转换产线的规划。
美国LED照明订单回流中国台湾企业,或许可望带来业绩增加,但中美贸易对战风险极大,难以预料何时将瞬间风云变色,若仅是短期订单的挹注,对于中国台湾LED企业营运调整转型将难带来具体助益,而产业秩序失调,可能将引发更多恶性竞争的后遗症,也将为2019年产业前景增添诡谲难料的阴霾与变量。
近两年,面对“价格战”激烈,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的国内LED市场,海外市场俨然成为“香饽饽”,吸引各大厂商不约而同走出国门,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依然作为我国LED照明产品出口头号市场的地位不可动摇且遥遥领先;传统的大户北美和欧洲市场依旧处于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美国是中国LED产品出口最大的输出市场,而本次美国对来自中国2000亿美元关税清单中,LED照明相关产品超过30项,占中国整体照明产品对美出口额的70%左右,约达80亿美元,必将会给中国LED照明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带来影响。
除了关税的增加,本次贸易战对人民币的汇率也产生了冲击。从往年上市企业的业绩报告可知,对于从事外贸业务,经营海外市场的LED企业而言,汇率问题都不是小问题,汇率波动会对企业的汇兑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剧烈的波动,甚至有可能让一些风险承受能力低下的企业,陷入困境,这也直接加大了LED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难度。
2018年,美国不断对中国LED行业“使招”。以侵犯专利权为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LED显示屏企业、LED照明及电源企业等启动“337调查”,被诉企业均是国内LED企业,面对本次调查,中国LED企业团结应战,陆陆续续发布声明和回应,表示将积极应对,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美国的这一次专利维护之举,显然加强了中国LED企业出口美国的严格把控,致使美国市场的开拓之路愈发艰难,让重视海外市场的LED企业举步维艰。
提高关税将压缩企业利润,使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削弱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呢?
目前LED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完成海外的本地化,通过当地的子公司来进行市场活动,在贸易战中能够很好的把控风险,而一些对于一些外贸型LED企业来说,可以将出海口转向其他新兴市场。近年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承接中国低端产业转移,经济上升带动自身需求提升,相比于美国市场而言,新兴市场竞争较弱,更有利开拓市场。
从长远来看,贸易战也蕴含着一些积极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中国LED企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的风云莫测,并全方位思考企业的长远发展之道,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国LED企业将会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万丈光芒。
晶能光电首席执行官王敏博士认为,中美贸易战对企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晶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的影响相应还比较小。还有美国出口只占一小部分,所以对晶能的影响不会太大。从对策来讲,国内企业要扩大其他国家的出口,还有就是扩大内需,提高国内高端市场。王敏说,中国企业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咬定核心技术不放松。
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华表示,中国照明产业优势明显,已经形成全球性产业集群,全球85%以上的LED照明产品均在中国生产和组装。即使加收关税,短期内美国也很难从其他地区找到替代产品。而美国LED芯片大部分是(外包)outsourcing或采购,它自己再去制造可能性不是那么大。如果增加税收的,实际上把这些税增加给它的消费者了。
安芯电子科技董事长汪良恩说:“半导体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晶硅,单晶硅国内可以生产,不过单晶硅也是用多晶硅来生产的,半导体级的高纯度多晶硅现在百分之百还依赖进口,我们主要从德国和日本进口。”
江西南昌的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军林表示,“目前我们的短板还在基础设备方面,另外原材料也受制于人。比如硅片,现在做集成电路都要大硅片,直径大到一定程度的硅片我们国家还没有,需要进口。基本上被卡脖子的就是核心装备和核心原材料”。刘军林认为,贸易战让我们认清我们的劣势在哪里,从哪里去努力。只要科研人员和高科技企业都能有这样的意识,一定可以把这个危机度过去。
可见,随着中美贸易持续升温,各相关企业也都在积极寻求相应对策。
贸易战引爆逃离大陆潮?
贸易战越演越烈,美国近期对大陆祭出新一波2000亿美元关税制裁,在陆企业面临该不该撤出的抉择。但有学者表示,只有部分企业会撤离大陆,有些可能会“趁火打劫”,藉此向政府争取更多优惠待遇。
根据《BBC中文网》报导,有许多外企传出将把部份业务撤出大陆,包含韩国海力士、日本三菱电机和东芝机械等;其中三菱电机已将其放电加工机和雷射加工机的生产线,从大陆移回日本。
报导指出,不少专家提出示警,称受贸易战影响,加上大陆近年人力成本上涨,全球龙头企业恐加速撤离,但北京大学滙丰商学院英国校区主任刘芍佳教授指出,有些企业可能藉由贸易战“趁火打劫”,虽然喊着要离开,但骨子里却期望大陆政府给更多优惠待遇,是一种商业讨价还价的策略。
《Marketwatch》报导,摩根大通跨资产策略师John Normand研究团队发表报告则指出,美国总统川普仗着经济与股市优势,恐让贸易战紧张局势进一步升温。(来源:OFweek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