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市网络问政平台信箱共收到网民来信1343件(领导信箱153件,部门信箱501件,县区信箱689件)。其中:投诉类896件,占66.71%;咨询类289件,占21.52%;建议类134件,占9.98%;表扬类24件,占1.79%。受理信件较多的县(市、区)有阳春市(252件)、阳西县(192件)和阳东区(166件)。市直单位信件较多的有市城管局(62件)、市住建局(56件)、市教育局(44件)、市环保局(43件)和市公安局(39件)。本月共回复信件1329件,回复率98.96%;按时回复信件1197件,按时回复率为89.13%。
本月全市共发出博文2066条。发布博文较多的县(市、区)是阳春市(245条)和阳东区(165条);发布博文较多的市直单位是气象局(175条)、阳江广播电视台(141条)、中国移动阳江分公司(74条)和市机关事务局(72条)。本月有5个单位开通政务微博后没有发布博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
广东省邮政公司阳江市分公司 |
阳江市漠阳置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粤运朗日股份有限公司 |
分送: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办公室正副主任;
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中央和省驻阳江各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同意,现将《阳江市网络问政管理办法》、《阳江市网络问政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网络问政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更好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解决群众诉求,使网络问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提高网络问政的实效,根据《阳江市网络问政实施方案》(阳办〔2011〕27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阳江),设置领导信箱和单位信箱、政务微博、在线访谈、网上信访、民意征集、网上调查、政务论坛、行风***等栏目。
第三条 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由市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各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应工作。
(一)分级负责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办理网民来信,不得敷衍塞责、
推诱扯皮或将矛盾上交。
(二)注重实效原则。坚持调查研究,对公众反映的问题,客观公正地予以处理解决,确保取得实效。
(三)快捷高效原则。对公众来信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快速反应,及时处理,确保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第六条 公众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文明上网,不得利用网络问政平台散布谣言,发布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公众反映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诬告陷害、诽谤的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 信件处理。信件含市网络问政平台信箱、微博帖子及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等留言(帖子)。各地各部门是网络问政的主体,要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网络问政工作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及时做好网民来信的办理和回复工作。
(一)信箱信件。对收到的各类信件要及时进行回复,一般信件在网民来信后(批转件以各地各部门收件日期计算)5个工作日内向网民作出处理意见。特殊信件进行如下处理:
1.多部门处理信件。对涉及多部门处理的信件要加强协调,由首问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网络问政工作例会,对提请的涉及多部门的信件进行协调。
3.退信。对上级机关和市领导批转的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信件,收件部门说明理由经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方可退回网络问政处理中心转给其它相应部门处理。
4.删除信件。各地各部门对收到的重复信件(指同一个人向同一个单位反映同一个内容的信件)和危害国家安全等信件应严格把关,及时向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和进行删除。
5.申请延时。各地各部门遇到5个工作日内无法办结的复杂问题可申请延时,但须在5个工作日内作初步回复。申请延时在网络问政后台操作系统进行,并同时填写《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信件延时申请表》(见附件),报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可传真)。2个工作日内未报送《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信件延时申请表》的,网络问政后台操作系统取消该信件的延时资格。申请延时率(申请延时办理的信件占总信件的百分比)作为各地各部门网络问政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申请延时率与网络问政工作的考核成绩成反比)。
(二)网上信访。网上信访件由市信访局、市直相关单位和县(市、区)、镇(街道)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负责处理。
(三)意见征集。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完成后可通过市网络问政平台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各地各部门需要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事宜也可在市网络问政平台上进行,对网上调查、民意征集等栏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在线访谈。各地各部门在开展在线访谈前10日,发布在线访谈预告,征求网民意见,访谈开始前筛选出热点话题进行汇总、整理和初步解答,负责人上线时就筛选出的热点话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访谈结束后相关部门要对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跟踪处理。
(五)微博。各地各部门要在微博上发布本区本单位各类政务和服务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等,及时查看和回复网民的评论。同时,围绕本区本单位的工作,征询网民意见。各地各部门每周发表博文不少于2条。
第八条 信息反馈。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本地本部门网络舆情的监控和信息收集工作,重大网络舆情要在24小时内上报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每周和每月要对网络问政平台上收集和答复的热点问题进行汇总和整理,并于每周星期一及每月3日(遇节假日顺延)前分别将上周、上个月的情况报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周报、月报反馈给市领导及各地各有关部门。
第九条 监督检查。市纪委(市监察局)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电子政务办对各地各部门网络问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地各部门网络问政处理回复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一)对超过办理期限未作出处理和回复的单位给予通报;
(二)对网民反映问题不落实、答复处理推诱应付、回复超时严重的单位进行问责;
(三)在信件处理中,对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经办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2012年5月24日发布的《***阳江市委办公室.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阳江市网络问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阳办〔2012〕30号)同时废止。
阳江市网络问政工作考评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网络问政平台的管理,规范网络问政工作行为,切实提高网络问政的实效,根据《阳江市网络问政实施方案》(阳办〔2011〕27号)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在阳江市网络问政平台开通信箱和微博的各地各有关单位。
考评工作在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原则,促进网络问政工作高效、有序、健康发展。
(一)组织机构和制度健全情况;
成立市网络问政考评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对网络问政工作情况的监督、考评。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市网络问政考评小组成员单位。考评采用平时检查与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记录、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方式进行。市网络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编制周报、月报对各地各单位信件处理回复情况和微博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通报。
市网络问政考评小组每年年底对各地各单位网络问政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全市网络问政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对考评较差的单位予以通报。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
广东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问政于网就是惠政于民
昨日,《人民日报》在《问政·看领导干部用网》栏目刊发文章,介绍阳江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读者垂注。
“网上访民情,网下解民忧”。网民反映公共汽车站有扒手出没,警方立刻出动将扒窃嫌疑人当场抓捕;网民投诉有治安联防队员向商铺老板违规收取中秋节赞助款,纪检监察部门迅速介入进行查处……如今,网络问政在广东阳江已成为一项聚民智、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惠民工程”,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施政为民的制度化、规范化工具。
2011年8月,阳江市委市政府筹建的综合服务网站——中国阳江网络问政平台开通。问政平台启动的时间不是最早的,但我们的起点比较高。
一是全覆盖。从市延伸到下属的6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街道,实现了最基层的草根问政。依托这一平台,全市共开通网上信箱500个、政务微博470多个。做到了“四开通”:市党政两套班子成员和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全部开通信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七大机构全部开通微博和信箱;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公用服务企业全部开通微博和信箱;各县(市、区)、镇(街)、县直部门也全部开通微博和信箱。
二是定时限。网络问政有没有威信,群众和你互不互动,关键看你有没有回音,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定了严格的制度,群众发来的邮件和网帖,所有部门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回复处理。
三是强考核。市里定了考评办法,由网络问政办负责督查各单位的网络问政工作,每周、每月都要发通报。在2013年开展的效能提升年活动中,网络问政被纳入市直各单位日常工作绩效考评,单这一项就占5分。初步统计,阳江网络问政平台两年多来共受理网民来信44716件,已办结44040件,办理率达98.49%,按时办理率85.79%。
阳江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媒体的关注。去年,该平台荣获“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广东省“地方最佳实践奖”等荣誉,市电子政务办被评为“广东省网络问政榜样机构”。有网民发帖说:“我们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反映,能得到妥善解决,上访不如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