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全的理财排名小知识你都知道了吗

很多人知道想要钱生钱就必须懂得理财,所以学习理财知识是必要的。那么理财小知识你都知道了吗?让小编为您解读更多理财小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1、投资理财变成“投机亏财”

很多老百姓一提到投资理财,就认为是去赚钱。于是变得急功近利,变得贪婪恐惧,甚至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堕落”成了一个投机的“赌徒”,不冷静分析思考,就被一些表面的高额回报广告所诱惑,踏入陷阱,被人骗,结果到最后钱没赚到,还亏损不少,搞得心力交瘁。有的甚至弄得生活都没着落,陷入困境。

2、投资理财变成“投机炒股”

很多老百姓还没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开支,就把仅有的一点资金投入股市,期望在股市赚多少多少,更有甚者,用借来的钱,亲戚朋友的钱,挪用单位的公款来炒股,希望在股市能捞一把,以为自己聪明到能战胜市场,能靠股市致富,而且还觉得自己是在投资。结果最后亏得很惨。这是邹涛投资法几年来一直非常反对的。这样的心态进入这个还不完善,暗箱操作的中国股市,大部分不懂游戏规则的人进入股市道最后一定会亏钱被套。

3、过分依赖“定投基金”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为。很多投资者习惯性地把每月的工资去做基金定投。这是最典型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投资理财的懒人行为。基金的本质是基金公司拿你的钱去赚钱,拿你的钱去投资,去炒股炒房,他们赚了就给你分一点,如果亏了却需要你自己扛着。

4、把买保险当成投资理财

最近有很多所谓的什么“投连险、分红险”之类的,看上去很诱人,似乎回报很高,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但实际上,如果你是以投资获得分红的目的去买这类保险,那么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

5、投资理财变成“买房保值”

这几年房价大涨,很多老百姓纷纷加入了炒房大军,即使不炒房也害怕手中的钱贬值而把资金去换成了房子,美其名曰为投资保值。有的老百姓甚至把所有的一点钱都压在了房子上,甚至不怕背负高额银行贷款和每月支付利息。让笔者很是感叹:不出10年,手上如果有太多的房子,将变成一个烫手的山芋。

6、投资理财变成“买黄金保值”

很多人以为买黄金能抵抗通货膨胀。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间,金价共上涨271%,年均6.77%而已。如果再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与长期的通胀率无大异。也许你听到很多人说黄金的价格会飞涨到多高,但必须注意,黄金从来不是用来对抗通货膨胀的,而是用来对抗贬值的、失去信用的货币的。黄金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产生利息。当通货膨胀到了下半场的时候,政府开始加息,不能生息的黄金吸引力会下降,价格就会下降。

7、按教科书理论投资理财

生活中确实也有很多投资者喜欢买一些投资理财的书来看,认为可以从中找到投资理财的秘诀。通过图书、杂志、网上的资讯来学习理财知识是没有问题的,但目前各种讯息充斥,很多刚刚了解投资学习理财的投资者很难判断哪些方法适合自己,如果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投资时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几年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发展,很多普通投资者开始越来越关注经济和投资理财。于是,各类形形***的专家学者粉墨登场,有的出场费到了几万10万一次,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言论。但听的老百姓依然是云里雾里,没有实际操作帮助。其实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只是***塔里的理论人士,可能理论上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却没有任何实际操作经验,其作用可能还不如一个在市场第一线有经验教训的业务员有价值。

9、傻乎乎地去买银行理财产品

很多银行在通货膨胀之际,也趁火打劫,推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理财产品”,以多少回报来吸引老百姓购买。但最后老百姓会发现这类理财产品很难实现银行当初的承诺,收益大打折扣,甚至亏损。

10、听不专业的投资理财讲座

这几年,很多老百姓有了投资理财意识后,经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讲座,一些企业、机构也纷纷做起了这类生意,搞一些投资讲座,理财讲座等等,但这样的免费讲座到最后,常常变成了变相的产品发布会,无形的产品推销会,一些听讲座的百姓迷迷糊糊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被他们发展成了会员,其实这些产品可能并不适合自己。


时间: 来源:融360原创 作者:竹叶

  理财是一件看似简单但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即使年龄相仿、收入相同,也会因为理财需求的不同和风险偏好的差异,而需要不同的方案。不过,对于所有人来说,掌握以下三大理财常识,将会让自己的理财之路更加顺畅。

  一是要有耐心。不管你的收入和需要是多少,良好的储蓄习惯是理财开始的前提。假设投资收益率长期平均下来,是8%每年,每年的收益都进行再投资,我们进行个模拟:在一年后,获利为8%,五年后达47%,十年达116%,三十年后,累计总收益率近900%,90倍,也就是10万变900万,复利的威力可见一斑。而要让复利发生作用,长时间的持续投资理财至关重要。

  二是要有信心。除了有耐心外,自己具备理财信心同样重要。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被骗事件,多数是骗子利用了人们的贪婪心理。这使年轻人对一些投资望而生畏;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希望把钱存在银行里享受利息,认为这是最安全和稳定的。稳健理财当然没错,但是稳健理财并不是仅仅限于存银行,买国债、债券基金、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等等都是可行的选择。

  三是掌握常识。30年前,“万元户”属于富人阶级,但如果不投资,当年的一万元现在已经没什么购买力。投资理财是每个人都急需解决的难题。事实上,随着时间变化的还有个人对风险的承受状况。随着年龄增长,人们风险承受能力逐步降低。专家建议,大部分投资者在20至30岁时,生活节奏快,进取心强,风险承受力相对较高,投资比例可以考虑:现金和存款10%,稳健理财产品20%,中高风险理财产品70%;到了30至40岁,风险承受能力有所减弱,投资比例可调整为:现金和存款10%,稳健理财产品40%,中高风险理财产品50%;40至60岁时,开始考虑退休计划,投资方面更加保守,投资比例则可以为:现金和存款5%,稳健理财产品50%,中高风险理财产品45%;而对于60岁以上的人,不妨以80%的稳健理财产品,20%的现金和存款。


  总而言之,虽然金融环境以及理财产品都会变化,但上述三大方法是全世界都通用的,只要坚持,就会有所收获!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原创”之作品,未经融360书面授权,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均不得转载、摘编或者采取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获书面授权的,注明来源融360。违反上述声明对融360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作品中的材料及结论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获取书面授权请发邮件至:

  走进七月,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走入职场。然而初入职场,不得不面对试用期的为数不多工资的尴尬境界,一旦此时再有一两次应酬,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此时办上一张信用卡,无疑会有效缓解自己的窘境。但是在享受信用卡便捷的同时,一些有关信用卡的小“秘密”您真心得知道,不但要用信用卡,还要会用信用卡,看看业内人士的相关“盘点”。

  对于信用卡持有者来说,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花信用卡感觉不到花钱,直到还款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尤其是“心动”时刻,就是超额,往往也是毫不犹豫。然而一时的兴奋,可能换来的是后来“超限费”。

  其实一般来说,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都是有一定的超限额度。也就是说,当持卡者利用信用卡进行了信用卡规定的额度消费之后,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超额消费。当然,债是一定得还的,除了要还超额的款项之外,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超限费”,所以在划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超限费”的及时缴纳。

  信用卡不能当储蓄卡

  在为数不少的持卡人心中,信用卡就是银行卡,可以消费当然也可以存款,由此导致一种现象,那就是往信用卡里存钱。然而信用卡通常来说是不可以作为储蓄卡的,一旦不小心进行存款,那么在取款的时候,可能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这就是所谓的,存款容易取款难。

  同时,随着现在银行的增多,有的银行更是开出了免费开卡的相关政策。部分人看到能够免费开卡,而且还有相关的优惠,感觉开张卡也无所谓,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一旦信用卡丢失进行补卡或者销卡,都需要一定的手续的。

  信用卡不是越多越好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种消费观念―那就是多办几张信用卡,然后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进行日常消费。当然此种方式的确能缓解一部分人的经济压力。但是,信用卡的增多可能伴随着自己犯错误几率的增大。

  毕竟信用卡越多,持卡人混淆各卡的可能就越大,由此造成债务失控,信用度骤降,从而影响日后贷款等方面业务的进行。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有两到三张信用卡就足够周转,广大持卡人在办理的时候可以参考。

941 走进七月,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走入职场。然而初入职场,不得不面对试用期的为数不多工资的尴尬境界,一旦此时再有一两次应酬,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此时办上一张信用卡,无疑会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