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机构日报是哪个机构出版的

上半年119家接入机构累计交易总额超4万亿元

服务约4000万出借人

人民日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王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公布了上半年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情况。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119家接入机构贷款余额约6828.03亿元,累计交易总额约40440亿元,累计服务借款人数约9318.84万人,累计服务出借人数约3926.75万人。另外,共有93家机构通过登记披露平台正式向社会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告。

据悉,协会正不断优化完善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功能,丰富披露内容。随着接入平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断增加,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已成为行业监管和自律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专业媒体、研究机构通过平台深入挖掘各接入机构的股东背景、经营情况、业务发展以及合规整改进展,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今日,除《人民日报》刊登网贷相关内容外,《证券日报》也刊登了题为《119家平台信息披露透明值为71.22分 去年同期该指标值仅为34.49分 》的报道,报道指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P2P网贷发展的基石,披露信息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就披露透明度来说,有利网等三家机构获得满分。

今年6月份以来,网贷业的一场风暴突袭而至。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有近200家网贷平台“爆雷”(包括跑路、逾期、清盘、转型)。其中不乏一些风投、国资、上市“血统”的平台,甚至包括已经接入了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爆雷潮”蔓延让投资人也陷入了迷乱与恐慌,以往的投资“宝典”失灵了。

北京一家网贷头部平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贷业之前有过三次“爆雷潮”,但这次来的更加迅猛,甚至蔓延到了部分一线平台。这背后除了网贷业自身的缺陷外,还有多方面外部原因。未来,网贷平台完成备案,要重塑自己形象,做好透明、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关键一环。

中国P2P网贷透明指数(透明指数)系统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的119家平台的透明指数为216点、透明值为71.22分;而去年6月份,这两个指标分别为105点、34.49分。这表明,一年多以来,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的119家平台披露信息逐渐完整、及时、有效,网贷透明度大大提高。

119家平台接入互金协会 累计成交额4万多亿元

近日,中国互金协会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情况》(简称“信息披露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的119家平台的贷款余额约6828.03亿元,累计成交额约40440亿元;累计服务借款人数约9318.84万人,累计服务出借人数约3926.75万人。

“信息披露情况”公布了119家网贷机构应披露项(从业机构信息、平台运营信息、2017年财报信息、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报告等5项)、可披露项(平台运营信息)和重大事项披露次数的全面情况,派派猪理财、有利网、积木盒子等3家机构得到满分

随着接入平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断增加,中国互金协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各家机构主动披露信息的意愿不断提升,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日趋完善。平台已成为行业监管和自律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专业媒体、研究机构通过平台深入挖掘各接入机构的股东背景、经营情况、业务发展以及合规整改进展,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提示。这些改善既帮助了社会公众发现问题平台规避风险,又有力地促进了相关机构正视自身问题加以改进,客观上起到了“扶优抑劣”作用,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透明值有所提高 但依然任重道远

问题平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完整,甚至为达到诈骗、自融的目的故意造假。即使是接入中国互金协会的平台,有的也出现了逾期、涉嫌自融、清盘等问题。其中就有近期引起市场关注的投之家、爱钱帮、壹佰金融、金银猫等10多家平台。

“透明指数”系统显示,上述119家网贷机构平均透明值为71.22分(满分100分)。其中,从业机构信息透明值得满分、平台运营信息平均透明值为87.04分、2017年财报信息平均透明值为78.15分、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平均透明值为11.76分、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报告平均透明值为11.76分。

据中国P2P网贷指数课题组负责人胡尔义介绍,“透明指数”,分为“全项类”和“强制类”。“强制类”,就是依据协会应披露项指标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全项类”,指标很多,并凸显线下数据、和成交额为权数。对于线下数据,外部人是无法有直接的方法来验证,比如逾期率、坏账率、财务数据等。

对此,“课题组”在网贷透明指数设计上,充分考虑第三方的审计机构对数据进行审核、发表意见的重要性,给予从业机构财务会计信息特别高的权重。近一年来,网贷透明度大大提高,但是,协会成员“强制类”只有71.22分,“全项类”还不及格。看来,网贷“透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胡尔义认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P2P网贷发展的基石。披露信息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投资者进行独立自主决定投资的准确性就越大,也是网贷最好的防“雷”措施。

《证券日报》记者 于德良

互金协会发布信披数据 有利网六项信息全透明

经济参考报:强监管赋能P2P行业 逐出搅局者

北京日报:北京合规P2P平台将健康发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网贷归哪个部门监管: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融资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督管理;银监会负责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在内的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督管理,央行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是明确归由银监会进行监管。

网贷归哪个部门监管的相关帖子

  • 晋商贷提现困难,到今天已经是第13天了,全国各地的广大投资者信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昨天上午,在各个投资人QQ群、微信群显示,晋商贷实际控制人郝晓海和投资者代表见面,告诉大家目前的困难,表示会在周五以前出台一个公告方案,方案的小道消息是利息可以提现,本金鼓励大家复投。而且在这个见面会上,据说郝总透露,已经到山西金融办、银监局备案目前平台的情况,一切都正常,得到了肯定的支持。 既然如此,我们广大投资人呼吁,希望晋商贷出台一个可以受到监管部门监管、可执行的方案,既然平台遇到困难,广大投资者也可以支持平台度过难关,到期的本金可以复投一部分,但应让投资人可以提取至少20%的本金,余下的本金可以复投一个月的短标。重要的是,这个方案希望晋商贷能到山西金融办、银监局、互金协会备案,证明是可执行的,并能在金融主管当局的监管下执行。

  • 想借网贷行业严厉整治之时赖账?网贷“老赖”们的幻想要破灭了。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网贷行业失信惩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惩戒通知》),全国各地正在抓紧落实。《惩戒通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按5个标准筛选、整理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二是向社会公告辖内平台失联跑路高管人员、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三是将相关证据及公告情况报送国家整治办。 一位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第一次明确了网贷“老赖”(恶意逃废债)标准;第一次公开支持网贷公开讨债;再次明确网贷失信人员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失信惩戒。这有利于打击网贷行业恶意失信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网贷领域失信惩戒机制。 部分借款人欲趁乱逃废债 监管整治步步推进、网贷平台频频爆雷、投资人恐慌蔓延,这是6月份以来网贷业的真实写照。据第一网贷大数据系统显示,6月份以来,共有467家平台停业或出问题。其中,6月份、7月份、8月份的数量分别为71家、263家、133家,接近8月底基本正常经营平台的28%,不乏行业规模较大的平台轰然倒下。 在此背景下,部分借款人借机恶意逃废债,逾期不还款,等待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更有借款人十分猖狂,恶意举报平台,扰乱网贷市场。甚至有的借款人还通过潜入投资人交流群或者其他渠道,散播虚假消息制造混乱,加速引发平台爆雷,危害社会诚信。这些行为将网贷平台推向违约、关门、跑路的漩涡,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爆发。 网贷未纳入征信系统,失信惩戒艰难。网贷平台为执行国家政策、杜绝暴力催收,逾期及坏账已全面禁止强制上门催收等行为,全部改为文明催收***提醒,或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对逾期和坏账进行追索和处理。因此,造成不良资产的处理时间周期变长,公司垫付资金压力巨大,并导致爆雷事件频发。 7月27日,北京一网贷平台打响了网贷公开讨债的“第一***”。该平台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受债权人委托向天津一品堂文化等41家企业催款公告(第一批)”的公告。平台称,希望各公司在催款公告刊登后5日内及时与平台及负责催收该事项人员联系还款事宜且主动出具还款计划书。如再迟延,其将采取包括且不限于公告更多信息及法律途径追究各公司的责任。尽管这种网贷公开讨债有一定效果,但鉴于两年前网贷黑名单事件的教训,业内都不敢效仿。即便效仿这种方式,也对借款人做了脱敏处理。 今年8月初,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目前各地报送的信息已经达到百万条以上的量级。不过,该通知没有明确恶意逃废债标准,漏报、误报难免,有可能因数据失实而错误惩戒,进而导致网贷整治质量“打折扣” “点穴式”惩戒网贷业失信人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惩戒通知》要求十分明确具体,落实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收集”。各地收集辖内出险网贷平台失联跑路高管人员名单,并督促辖内重点网贷平台根据下述标准筛选、整理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筛选标准包括:企业借款人和个人借款人金额较大者优先、逾期时间超过6个月、已进行合法必要的催收、有证据表明借款人具有还款能力且拒不还款。 二是“公告”。各地向社会公告辖内出险网贷平台失联跑路高管人员名单,并督促辖内重点网贷平台向社会公告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给予两类失信人员一个月宽限期。 三是“报送”。宽限期结束后,针对仍然失信的两类失信人员,各地将名单、符合筛选标准的相关证据及公告情况报送国家整治办,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失信惩戒。 《惩戒通知》强调,各网贷平台对报送的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信息承担法律责任。要求收集、公告、报送,包括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的姓名或企业名称、***号或统一社会信用编码、手机号码、主体类型、借款平台名称(简称)、借款平台是否出险、累计借款金额、逾期金额、逾期开始时间、当前逾期天数、是否失联、催收情况、备注等。对失联跑路的平台,既要严肃惩戒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也要严厉查办出险网贷平台失联跑路高管。要求收集、公告、报送的,包括出险网贷平台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编码等,以及法人代表、董事、监事、高管(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合规/风控负责人等)的姓名、性别、国籍、***号码、手机号码、职位类型。 对此,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负责人胡尔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为核心,通过褒扬与惩戒双重手段,约束经济主体不愿失信、不敢失信,营造诚信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非常必要。这对于打击网贷“老赖”,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推进网贷业步入合规发展轨道,具有积极意义。

  • 想借网贷行业严厉整治之时赖账?网贷“老赖”们的幻想要破灭了。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网贷行业失信惩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惩戒通知》),全国各地正在抓紧落实。《惩戒通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按5个标准筛选、整理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二是向社会公告辖内平台失联跑路高管人员、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三是将相关证据及公告情况报送国家整治办。 一位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第一次明确了网贷“老赖”(恶意逃废债)标准;第一次公开支持网贷公开讨债;再次明确网贷失信人员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失信惩戒。这有利于打击网贷行业恶意失信行为,逐步建立、完善网贷领域失信惩戒机制。 部分借款人欲趁乱逃废债 监管整治步步推进、网贷平台频频爆雷、投资人恐慌蔓延,这是6月份以来网贷业的真实写照。据第一网贷大数据系统显示,6月份以来,共有467家平台停业或出问题。其中,6月份、7月份、8月份的数量分别为71家、263家、133家,接近8月底基本正常经营平台的28%,不乏行业规模较大的平台轰然倒下。 在此背景下,部分借款人借机恶意逃废债,逾期不还款,等待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更有借款人十分猖狂,恶意举报平台,扰乱网贷市场。甚至有的借款人还通过潜入投资人交流群或者其他渠道,散播虚假消息制造混乱,加速引发平台爆雷,危害社会诚信。这些行为将网贷平台推向违约、关门、跑路的漩涡,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爆发。 网贷未纳入征信系统,失信惩戒艰难。网贷平台为执行国家政策、杜绝暴力催收,逾期及坏账已全面禁止强制上门催收等行为,全部改为文明催收***提醒,或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对逾期和坏账进行追索和处理。因此,造成不良资产的处理时间周期变长,公司垫付资金压力巨大,并导致爆雷事件频发。 7月27日,北京一网贷平台打响了网贷公开讨债的“第一***”。该平台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受债权人委托向天津一品堂文化等41家企业催款公告(第一批)”的公告。平台称,希望各公司在催款公告刊登后5日内及时与平台及负责催收该事项人员联系还款事宜且主动出具还款计划书。如再迟延,其将采取包括且不限于公告更多信息及法律途径追究各公司的责任。尽管这种网贷公开讨债有一定效果,但鉴于两年前网贷黑名单事件的教训,业内都不敢效仿。即便效仿这种方式,也对借款人做了脱敏处理。 今年8月初,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目前各地报送的信息已经达到百万条以上的量级。不过,该通知没有明确恶意逃废债标准,漏报、误报难免,有可能因数据失实而错误惩戒,进而导致网贷整治质量“打折扣” “点穴式”惩戒网贷业失信人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惩戒通知》要求十分明确具体,落实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收集”。各地收集辖内出险网贷平台失联跑路高管人员名单,并督促辖内重点网贷平台根据下述标准筛选、整理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筛选标准包括:企业借款人和个人借款人金额较大者优先、逾期时间超过6个月、已进行合法必要的催收、有证据表明借款人具有还款能力且拒不还款。 二是“公告”。各地向社会公告辖内出险网贷平台失联跑路高管人员名单,并督促辖内重点网贷平台向社会公告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名单,给予两类失信人员一个月宽限期。 三是“报送”。宽限期结束后,针对仍然失信的两类失信人员,各地将名单、符合筛选标准的相关证据及公告情况报送国家整治办,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加强失信惩戒。 《惩戒通知》强调,各网贷平台对报送的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信息承担法律责任。要求收集、公告、报送,包括恶意逃废债重点借款人的姓名或企业名称、***号或统一社会信用编码、手机号码、主体类型、借款平台名称(简称)、借款平台是否出险、累计借款金额、逾期金额、逾期开始时间、当前逾期天数、是否失联、催收情况、备注等。对失联跑路的平台,既要严肃惩戒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也要严厉查办出险网贷平台失联跑路高管。要求收集、公告、报送的,包括出险网贷平台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编码等,以及法人代表、董事、监事、高管(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合规/风控负责人等)的姓名、性别、国籍、***号码、手机号码、职位类型。 对此,深圳市钱诚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负责人胡尔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为核心,通过褒扬与惩戒双重手段,约束经济主体不愿失信、不敢失信,营造诚信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非常必要。这对于打击网贷“老赖”,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推进网贷业步入合规发展轨道,具有积极意义。

  • 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去芜存菁的清理阶段,行业将清理一大批资质、能力不行,运营不规范的平台,之后将会迎来一个合规发展的时代。监管越发严格的P2P行业,将会越发规范、合规,对于投资人、借款人、认真经营的平台来说,都是好事,虽然收益会降,但也会越发安全,行业洗牌结束,剩下的大多都会是有实力的平台。 多方的监管信号,让网贷备案的落实呼之欲出。面对有先天“缺陷”的网贷平台市场,各方监管不能松劲。整治的关键在于纠偏矫正,督促平台回归信息中介的本源,建立完备的风险管控和内部管理体系,严格资金流向,做好信息披露,为出借人提供全面、真实的决策依据。 网贷平台只有发挥强大的技术优势,做好信息中介的本分,才能真正在服务小微企业、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方面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页面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代表网贷天眼立场,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记者/张玮)深圳是国内互联网金融最发达、最活跃的城市之一,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一,成交额居全国第二,但问题平台率也高达28%。记者11月29日从深圳市金融办回复市人大代表的建议中获悉,今年以来,深圳已不再新设P2P平台,而是对现有平台进行整改和规范。同时,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分类评级,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平台进入黑名单,其法人代表及主要股东将终身不得进入金融及互联网金融行业。

去年P2P问题量居全国第二

市金融办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在深圳商事登记注册的各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突破2295家。其中,第三方支付、法人支付机构20家,非法人支付机构达30多家,业务规模仅次于浙江省,居全国第二;众筹平台,首批8家加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的众筹平台深圳独占4席;网络借贷平台,深圳拥有活跃P2P网络借贷平台712家,数量全国第一。成交额2641亿元,占广东省84.05%、占全国22.81%,居全国第二。

但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和P2P“重镇”,2013年以来深圳发生问题P2P平台达207家,问题平台率28%。仅2015年,深圳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问题平台151家,占全国13.06%,居全国第二;深圳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了61家涉嫌非法集资的P2P平台,占非法集资案件总数的36.1%,涉及金额47.4亿多元,涉及投资人8.4万多人。

不过,市金融办表示,虽然深圳P2P平台成交额大、平台数量多,行业风险隐患不断积聚,但目前整体风险可控,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几率不大。

“问题P2P平台存四大风险”

市金融办称,P2P网络贷款运营有3种模式:一是纯中介服务模式,即借贷双方点对点的撮合平台,平台不承担信用风险;二是债权转让运营模式,即线下形成债权资产,再放到线上平台进行转让;三是“吸存—放贷”模式,平台先吸收投资人理财款项,寻找贷款需求方发放贷款的非法经营模式,深圳也有少部分平台从事该项业务。

梳理前期涉嫌非法集资、经营‘假标、自融’业务的P2P平台案例,市金融办认为,深圳的这些问题平台主要存在四大风险。

一是第三方支付托管资金,导致平台容易直接控制投资者资金,托管形同虚设,从而极易产生资金错配、资金池问题。“从经侦反馈结果看,过往‘跑路’问题平台很多借助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通过各种手段动用资金或者资金本身就在平台账户中,投资人不能直接控制资金进出。”

二是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布高额回报的虚假标的,吸引投资者投资从而募集资金,再挪用客户资金以供公司民间放贷、投资于其他项目用途。自融业务一般投向高风险的项目以期高收益,当关联公司出现经营风险时,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导致平台资金链断裂。

三是虚假担保,承诺刚性兑付。“为吸引投资者上线投资理财产品、增强投资者信任度,P2P网络平台采取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方式,由这些刚性兑付、保本保息。但实际上,部分平台的担保只是形式担保,担保公司资质较差、注册资本金低、代偿能力弱、担保比例高,还有的甚至就是自己成立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或关联担保,这些担保都形同虚设。”

四是P2P网贷平台最大风险隐患为流动性风险,不少平台自设资金池,出现“大拆小、长拆短、期限错配”的情形。资金链一旦断裂,将导致平台资金挤兑、清盘。

将引入香港“神秘顾客”经验

“深圳正研究制订P2P网络平台管理办法,拟通过备案登记管理,压缩存量、限制增量,逐步规范清理;成熟合格一家、备案登记一家。”为整顿行业之乱,市金融办称,今年以来,深圳已不再新设P2P平台,待现有平台按照银监会监管要求全部整改规范完毕后,再视实际情况适当控制节奏。

在后续监管上,市金融办透露,将借鉴香港消费信贷领域“神秘顾客”的做法,选择或培训一批个人资信状况良好、熟悉P2P平台运营规则的“社会监督员”,不定期对随机抽选的P2P平台进行实地“明察暗访”,特别是针对平台利率指标、期限错配,或是否涉嫌欺诈、自融业务等各种问题进行测试评估。市财政则出资,探索成立金融消费者“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对个人或其他社会团体举报并经公安部门核实P2P平台确存有涉嫌非法集资、欺诈或引发较大社会维稳事件等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的,给予1万元以下不等的资金奖励,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

同时,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进行分类评级,设置A(优良)、B(良好)、C(关注)、D(不良)四个档,评级结果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依据。并建立黑名单制度,而一旦进入黑名单的平台名单,其法人代表及主要股东将终身不得进入金融及互联网金融行业。此外,深圳将研发建立全市P2P风险预警和监管平台,克服地方金融监管力量薄弱、手段不足的缺陷,逐步建立健全深圳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