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陇南武都金都大酒店店消费高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地址: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长江大道长虹桥向西150处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橄榄之城 花椒之乡 万象武都  

  武都区自然资源丰茂,人文景观荟萃,是甘肃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区有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旅游景区1处,2A级旅游景区2处。星级宾馆饭店6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2家,2星级1家),旅行社11家,农家乐160家。2016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5.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创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3.2%。旅游业已真正成为该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旅游名区”战略不断推进。从全市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把武都定位为“陇上江南旅游文化城市”以来,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观念、政策、投入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政府主导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旅游发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今年又成立了姚寨沟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为姚寨沟大景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保障。二是明确产业定位。按照大旅游的理念,确立了“旅游名区”的发展战略,将旅游产业摆在重要位置来谋划和推动。三是建立了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把旅游工作纳入全区各单位、各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了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旅游基础及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区委、区政府坚持“发展旅游、规划先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的原则。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编制完成了《武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万象洞景区发展规划》、《姚寨沟景区发展控制性详规》等主体景区的建设详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二是加大投入。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渠道建设开发了万象洞、朝阳洞、姚寨沟、五凤山、裕河等景区,建成了五阳旅游公路、赵新旅游公路、千坝牧场旅游公路等高等级旅游公路。三是完善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了金都大酒店、陇南国际会议中心等星级宾馆饭店,接待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突出特色,研发产品,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是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开发出花椒系列产品、油橄榄系列产品、中药材系列产品、水果系列产品、酒类系列产品及奇石、砚台、根雕等旅游产品。二是加强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包装。武都名砚“栗玉砚”、朝阳洞景区特产“扎灌酒”,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积极筹建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武都旅游产品购物市场,逐步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使该区旅游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强化宣传,打造品牌,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积极创新宣传推介手段,从2012年开始,连续五年到周边6省30多个城市宣传推介该区旅游景点。先后邀请全国各地360多家旅行社和5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到该区选线采风,并在省、市电视台播放旅游宣传广告。积极参加各种旅游节会,扩大了该区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2015年度“中国新旅游时代盛典”上,该区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中国最具潜力投资旅游名区”等荣誉,武都花椒节荣获“中国特色生态节庆奖”。

  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该区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效益还不明显,但在旅游资源、区位和客源上有很大优势,蕴藏巨大发展潜力。

  1、资源优势。域内有独具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有享誉“华夏第一洞”、“地下艺术宫殿”和“地下文化长廊”之美称的自然奇观万象洞,有五凤山、水帘洞、朝阳洞、姚寨沟、城区南山、红土河自然保护区、裕河金丝猴保护区等众多生态资源,地貌奇特、物产丰富,素有“陇上江南”和“植物大观园”之盛誉,同时有“千年药乡”和“千年椒乡”之美称,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复杂的宝贝地带”,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2、区位优势。该区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随着兰渝铁路、兰海高速、成武高速的开通和武九高速立项修建,武都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将不断凸显。

  3、客源优势。依托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人流、物流会进一步聚集,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强大的客源市场。只要在留住客人上下工夫,在吸引客人“眼球”上做文章,就可以带来更大的消费,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和空间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该区在发展旅游产业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全。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旅游交通、配套设施,还是旅游服务等方面都无法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是旅游交通滞后,景区、景点进入性差。二是旅游要素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全。大部分景点缺乏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功能严重不足。

  2、景点开发层次低,品牌不精。一是景点开发规模小、档次不高、内容单调、形式单一,普遍存在有景点无景区的现象。二是缺乏度假、娱乐、体验性项目,普遍存在有景点无服务的现象。三是文化品位较低,知名旅游品牌较少,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与拓展。

  3、融资机制不健全,投入不足。旅游开发的投资大都是项目性投资和阶段性投资,没有制定出台相应配套的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的具体政策措施,致使资金投入少,景点打造不到位,难以进行整体性、实质性、深层次的开发。

  四、下一步的思路和措施

  (一)加快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学者参与该区旅游规划的编制。尽快编制完成裕河大景区、万象洞大景区等重点景区的发展规划。尽快启动马营陈塄干、池坝孟家庄等重点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裕河白沙沟、八佛沟、猕猴谷等景区点的修建性详规。

  (二)加快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以打造甘肃南部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加快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景区连接道路为主的交通体系建设,尽快形成顺畅的旅游交通格局。加快景区连接道路建设速度,提升现有景区连接道路等级,尽快立项开工建设钵锣峪梁隧道工程,改造白草坝至朝阳洞、汉王至万象洞、苏坝至姚寨沟等景区道路。尽快修建万象洞缆车、裕河大景区旅游步道。

  (三)加快特色景区建设。依托万象洞,全力打造白龙江民俗风情园、油橄榄生态产业园、儿童游乐园、民俗文化园等一批主题公园。加快姚寨沟、千坝牧场开发建设,到2020年力争将万象洞景区、千坝牧场、姚寨沟景区、油橄榄生态产业园打捆申报为国家5A级景区。打造康县阳坝-裕河生态休闲度假区,加快建设五阳公路沿线百里枫叶长廊及裕河游客接待中心、峡谷漂流项目和姚寨沟中医药养生馆。将裕河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姚寨沟景区创建成国家3A级景区,五凤山景区创建成国家2A景区。

  (四)提升城市旅游品位。按照“水系五城、绿满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紧紧依托白龙江沿岸亲水平台和长江大道东西延伸段建设,着力打造白龙江风情线。大力发展一批旅游购物和娱乐设施,早日建成特色购物街、特色步行街、特色美食街、南山公园、长江大道休闲步道、北峪河休闲文化长廊等一批旅游项目。突出橄榄文化主题,将橄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当中,打造橄榄之城旅游名片。加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城市星级旅游厕所,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的全覆盖。鼓励和扶持星级酒店和特色餐饮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区星级饭店达到10家以上(其中四星级5家以上,五星级1家以上)。

  (五)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以精准扶贫为契机,依托该区良好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尽快实施月照乡三流水村、马街镇姜家山村、感恩村、裕河乡赵钱坝村、凤屏村、孙家湾村、江南街道办崔家梁村、姚寨镇上黄村、汉王镇杨庞村、五马乡五马街村、陈坝村、市场坝村、角弓镇陈家坝村、鱼龙镇王家沟村等14个旅游扶贫村创建工程,将其打造成为省级旅游示范村。进一步发展农家客栈和农家乐,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十村百户千床”工程,推出特色旅游商品、农家餐饮,做到看有乡村、购有特产、吃有特色、娱有文化。将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裕河乡、姚寨镇等乡镇打造成为旅游乡镇。到2020年,力争建成农家客栈100家,发展农家乐500户(其中星级农家乐50户),形成较为完备的乡村旅游体系。

  (六)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五凤山道教文化、朝阳洞佛教文化,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加强与文化演艺公司的合作,开展演艺活动。建设高山戏、三仓灯戏演艺场,积极筹备高山戏《米仓魂》的编演工作。二是丰富文化旅游商品。支持和鼓励开发具有武都特色、方便携带、包装精致的旅游商品,如馆藏精品文物复制品(如:柳叶剑)、橄榄油、花椒、咂杆酒、栗玉砚、紫泥等。鼓励企业生产优质特色旅游商品。在主要景区和游客集散中心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提高旅游综合效益,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三是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名村。按照城镇旅游化、景区一体化、全域景区化要求,结合实际,发展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的旅游村镇,建设汉王橄榄小镇、五马古镇、裕河山地小镇等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角弓镇柳城村等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名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采纳数:4 获赞数:2 LV3

是真的,档次很高,服务也挺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