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保、新农合、门槛费……出院结算单还在傻傻看不懂?一张表格教你秒懂住院花了多少钱
现在,很多住院患者都参加了医保。在出院时直接刷医保卡就可以结算住院的医疗费用,非常方便快捷。
结算时,医院为患者出具医保结算单,上面标明了此次住院患者花了多少钱,医保报了多少钱。但是很多术语有些人看不懂,看着结算单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很多人都蒙,特别是岁数大点的老人家,戴着老花镜,算来算去也整不明白。
说实话,微医君也弄不明白。
正好昨天,“闲话医保”的无心姐就以一张结算单为例,教大家简单看懂医保住院结算。咱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吧!
下面是一张没有医院名头的出院结算单,各家医院基本都是这个格式。我们就拿这张结算单为例,讲讲怎么计算。
虽然结算单上的数字、名词很多,但是主要分患者基本信息、医疗费用明细和结算明细。我们就看医疗费用明细和结算明细的主要部分就可以了,即上图结算单上红圈数字标出的项目单元格(下面说的数字就是指红圈内数字):
对应的行是总费用,即本次住院的医疗费总金额,竖列是各费用明细项目。
对应的行是医保内自费项目金额,即本次住院医疗费中,按照医保目录规定应由患者本人自己承担部分费用的项目。如彩超、CT等大项检查,医保是在报销范围内的,但是需由患者在报销前先自己承担15%,就是保险内自负项目。
对应的行是医保外自费金额,即本次住院医疗费中,医保不予报销、完全由患者自费的项目,比如自费药品等。
对应的行是可以纳入医保报销的金额,即医疗费总额减去医保内自负和医保外自费金额。
对应的单元格是住院起付线金额,俗称“门槛费”。每家医院的门槛费按照医院级别是不同的:三级医院为850元,二级医院为500元,一级医院为300元,大医一院、大医二院为1200元。
对应的单元格是本次住院医保基本统筹基金给报销的金额(医保统筹限额内),计算公式为:报销金额=(可以纳入医保报销的金额-门槛费)*住院报销比例。
对应的单元格是应由医保高额补充统筹基金支付的金额(职工医保是统筹支付超过25万)。
对应的单元格是***补助金额。如果患者是***,住院时相应的门槛费和自负费用上的补助体现在这个项目里。
对应的单元格是本次由患者个人账户内支付的金额。主要是支付了由患者自负的项目费用。
对应的单元格是医疗保险支付合计金额,即本次住院实际拿到的报销款,包括基本统筹支付+补充统筹支付+***补助+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负担补助(或救助补助)。
对应的单元格是个人负担补助。职工医保在统筹范围内个人自负超过5000元享受补助,还有困难居民救助补助。
本次住院患者应该自己承担的费用就等于医疗总费用减去医疗保险支付合计。这样,本次住院医疗费的结算单基本都能看明白了,其他项目和单元格的内容可以忽略不看,但是对于住院费用累计较高的患者,可以关注一下“医保统筹支付累计”,如果超过全年的医保限额是不报销的(职工医保是年50万元)。
特别说明:如果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了体内植入性材料,比如心脏支架等,医保将这部分材料列入特治费(在“总费用”行竖列里有),即这部分费用直接按照国产材料50%,进口材料35%报销,不再乘以住院报销比例计算报销款。
“门槛费”有个标准叫法是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其原则是“医保基金与参保人个人共同负担住院医疗费”。
因此,根据这一原则,参保人在医保定点医院发生的属于医保“目录”范围的住院费,本人要先承担一部分后,医保基金才按规定比例报销。这部分由个人先负担的住院费标准,就是医保基金支付参保人住院费的“起付线”。
因此,所谓“门槛”是住院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和基金支付部分的分界点,但不管是个人拿的钱还是医保基金出的钱,都用在参保人住院治疗上。所以,“门槛费”是患者自己的看病钱,不是白白交给医院的。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70岁以下的参保人员,年度内首次住院起付标准:三级医院为850元(其中大医一院、大医二院为1200元),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为500元,一级医院为300元。
年度内第二次及以上住院的,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680元(其中大医一院、大医二院为960元)、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400元、一级医院(含治疗型家庭病床,下同)240元。70岁及以上老年人年住院不分次数,三级医院起付标准为425元(其中大医一院、大医二院为600元)、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250元、一级医院150元。
如您在某三级医院住院,一共花了2500元。出院结算时,首先要用去您交的850元“门槛费”,从851元开始按照相关医保规定比例开始报销,也就是剩下的1650元可按比例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