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历经了近十年的价值沉淀
然而比特币依然坚挺地“活”着
有专家认为一件事物的存在与它的合理性是统一的,只要我们不被时代所局限或者站在宏观的历史视野去重新思考他们的时候,才能更加明白理解它们真正的价值所在。而比特币的存在也恰巧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这近10年的涨跌起伏中,比特币价值不断高涨,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其价值一直存在呢?
2008年,一位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一篇为《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中首先提出了比特币。中本聪结合以前的多个数字货币发明,如B-money和HashCash,创建了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电子现金系统,不依赖于通货保障或是结算验证保障的中央权威。
关键的创新是利用分布式计算系统(称为”工作量证明”算法)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的全网”选拔”,能够使用去中心化的网络同步交易记录。这个能优雅的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即一个单一的货币单位可以使用两次,此前,双重支付问题是数字货币的一个弱点,并通过一个中央结算机构清除所有交易来处理)。
中本聪在比特币创世区块写到:“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救助的边缘。”这句话正是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标题,在这一天首批50枚比特币正式诞生,这一年也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二年。
中本聪引用这句话有讽喻,同时也指明比特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即希望通过建立一种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p2p的电子现金系统,以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
今年8月上旬比特币爆跌,主要是由于美国证监局SEC连续两次拒绝比特币ETF基金,使得华尔街的大型投资机构无法合法入场。少了华尔街的万亿资金背书,在熊市里苦挨的项目不得不抛售离场。 这反映出的是包括比特币在内,所有数字货币的尴尬处境,当官方的认可缺失时,民众的信仰还有没有价值?事实证明是有,但价值有限。
风雨交加的近10年,比特币的牛熊争霸赛可不止一次。从2011年比特币最早开始真正交易,至今已相继开展了4次牛熊交锋。
看着这一路飙涨的历程,从0.06美元比特币实现了从无到有。由于虚拟货币对于消息的极度敏感性,加上没有官方权威的支持,我们也能看到比特币超高的风险率。
但每一次暴跌,随之而来的就是更凶猛的暴涨,如果按照四次涨幅和跌幅的平均数计算,相对于高点,本次熊市要跌至5000美元,而上涨将达到10万美元!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哪次高回报的投资在“预估范围之内”的?
想想我们这些年对于房价的改观,哪次暴涨不是一次打脸。经历过4次牛熊交锋的比特币,每次创造投资神迹就也必将产生大批信众。比特币永不归零,与其说是一个推论,不如说是一条越来越接近真理的共识。
区块链一直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存在的, 区块链看似横空出世,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区块链是从最根本的层面上对计算机科学的突破,是基于对加密货币2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各地人们对于密码学40年的研究。与白皮书纯概念包装不同,区块链本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区块链技术说得简单点,是在一个不受信任的网络上,在不需要第三方(媒介)担保、证明、架桥的基础上,建立信任关系;而比特币正是在这个关系网络上,解决现实生活当中数以亿计的需求,包括国际支付、微支付、公共支付等等,同时比特币不仅在解决市场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也在验证、反馈、拓展着区块链的应用可能。
可以说,拥抱区块链的比特币将永远不会死亡,它是区块链应用最好的激励机制,也是应用拓展中成本最低的基础媒介。
目前对于大多数投资方和项目方来说,是如何度过这场币圈的寒冬。但可以想见的是,经过新陈代谢的数字货币,随着劣币和垃圾项目的死亡,在优质区块链项目的扶持下将变得更加健康茁壮,筑就更坚实的价值基础。
比特币总量之所以被限定为2100万枚,正是以固定总量来避免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升值空间。那么,固定总量会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问题,也是比特币能不能成为主流货币的问题。
当然,比特币的价值取决于它在市场的流量,但是比特币如果想要成为主流的货币大概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还需要长时间的经历市场的考察验证。
比特币的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信任机构,它能够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并会带来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随之就会带来那种自由协作的理想社会的形成。不过目前来说区块链技术还在完善当中,数字货币市场监管也需进一步加强,所以比特币想要成为主流货币的时间上还是任重道远的。
另外,比特币的币值波动幅度较大,这种不稳定币价会在实际流通使用中造成很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市场机制和相应政策来保持币价的稳定,而这肯定又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不符。抑或是随着时间推移,接受并使用比特币的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充足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会将这个问题自然解决。因此,目前来说比特币成为主流货币的条件还不成熟。
不过比特币“被死亡”上百次了,然而每次都在涅槃中重生,这也说明了比特币打不死的小强精神。韭菜们惶恐的时候不妨翻开比特币的发展史,坚定的信念和长远的远光才是币圈界韭菜必备的生存法则。
声明:所有在本站发表的文章,本站都具有最终编辑权。本站全部作品均系比特币之家原创或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产生的纠纷与本站无关。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要说当今在投资领域什么最火
已经火到现在的美国学生整天嚷嚷着
添加更多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课程了!
据悉,最近Coinbase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的主体为在校大学生,共675名。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有21所大学提供了一门关于区块链技术或加密货币的课程,至少有11所大学提供了不止一种。
加密货币火热发展的同时,像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乔治敦大学这样的大学正在加强区块链研究。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大卫耶马克表示,随着学生对加密货币区块链兴趣的增长,原来只在某个时间段内的课程,现在已经被安排了两个学期。
据调查显示,不仅学生们渴望学习,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在接触这项技术——1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拥有一些加密货币。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大火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价值的凸显。而大家也都知道今年以来,区块链技术被提上日程,被很多业界大佬所尝试应用,也被政府不断重视。
那么,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看重加密货币,甚至在校学生也对其有着浓厚兴趣呢?
相信大家对比特币都有着一定了解,那么也就清楚它们是有着独有特性的,这也是大家非常看好加密货币的原因。
比特币的独立性也就意味着比特币没有发行机构,其好处就是不受任何国家或机构控制,这其实就是范自由主义资本的体现,很符合目前大部分私有资产者的所谓资本无国界的理念,符合人性中对资本永久占有的理念,比特币一定程度上满足一些人对没有国家或机构能对自己进行约束的向往。
点对点交易,即比特币没有完整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控,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拥有者是完全不受任何机构监管的,其交易是完全自由且隐蔽的。
比特币中的安全性是很多机构、企业和个人看好的。它通过使用密码学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从理论上讲,你所拥有的比特币是完全安全的,而其拥有者对比特币(一定程度上是财富的象征)具有完全的掌控权。
保密性,意味着比特币无论是拥有还是流通都是匿名的,其保存和交易又非常安全隐蔽,因而比特币就拥有很好的保密性。
另外,总量有限。比特币的总量为2100万枚,这就意味着比特币具有很大的稀缺性。
可以说绝大多数加密货币都是依据比特币发展而来的,而比特币目前在西方很多国家都认可并可进行交易兑现,它的广泛使用使得加密货币备受美国学生和新“韭菜”们青睐也就无可厚非了!
声明:所有在本站发表的文章,本站都具有最终编辑权。本站全部作品均系比特币之家原创或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所产生的纠纷与本站无关。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本系列文章是君灏貔貅基金创始人史伯平,对于自身在区块链领域的从业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文章将分成多个系列持续地与各位读者分享“后币圈时代”推演中的观点和理论研究
2017年那个狂热的币圈,死有余辜。彼时,币圈有三宗大罪:
罪状一:没有创造价值,以圈钱为本意
2017年,万币齐发,天空中乌压压的被各种吹上天的牛皮覆盖,日中而黑,万物齐喑。时间走到2018年9月,公众发现,那些天上的牛皮毫无科技含量,部分劣质的牛皮还是水泥做的,纯粹靠着下面所谓项目团队的嘴巴拼命的吹。
币圈那些故事和概念,一个个破产:
大佬们说要做公链!所以所以空气币互相抄出了几千根公链来交差,问题是,沙漠里建房地产,谁来住?
大佬们说要做社区!所以众多微信群、QQ群、电报群建立起来,韭菜们口水四溅的谈着币价,传销分子们在其中穿梭,至于项目应用如何落地,如何创造价值,who care?
大佬们说要有信仰!韭菜们信以为真,每天晚上打开钱包做着发财迷梦入眠。大佬们在另一边抢跑,坐拥真金白银与嫩模狂欢。
这些廉价的概念,逻辑不通的故事,当然不可能转化成落地的项目。没有用户,只有韭菜,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的用户价值。
没有用户价值,泡沫破裂只是时间问题。
罪状二:煽动投机倒把,以坐庄来收割
没有创造用户价值,牛市为何能维系半年?***是资金盘。
在应用没落地,没有创造用户价值前,可以说每一个币都是空气币,上上下下炒的都是空气。空气如何炒?坐庄!
一方面,币圈豢养了一千多家媒体,大肆鼓吹投机。几个靠炒币致富的人被重点塑造成行业大佬,用致富神话挑拨着人性深处好逸恶劳的“痛点”,吸引韭菜们加入投机赌局。
另一方面,币圈豢养了无数的操盘手,在一个个空气币资金局中上下其手,通过操纵坐庄将韭菜的资金变成自己手里的资金。
在市场氛围好(韭菜量大)的时候,资金盘和坐庄是轻松愉悦的事情,赚钱So容易;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韭菜割死了),资金盘就开始自相残杀,市场上丑闻叠出。
罪状三:与传销势力同流合污,永坠深渊
传销江湖历史悠久,在币圈产生之前,传销江湖经历了无数个轮回,已经把所有的游戏、所有的老千术全部玩了一遍,并且历久弥新,还在不断创造新套路,其创造力显然要比币圈高。
2016年下半年,币圈泡沫被点燃后,传销势力立刻敏锐的发现了新“商机”,迅速的组织精锐骨干力量进入。而币圈中的部分大佬,为了快速的割韭菜,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与传销势力紧密合作。大佬负责给“信仰”充电,传销势力负责给韭菜放电。众多韭菜被各类新概念名词电机的高潮迭起,乖乖的交出手中的资金,传销势力和部分大佬可以大称分金银。
2017年,肆意妄为的币圈众生,把好好的一个区块链行业折腾的奄奄一息。最可怕的不是引来了监管部分的直接打击,而是将整个行业的口碑做烂,使得路人一听区块链这三个字,就直接与诈骗挂钩。在这一局面下,区块链行业进入了三期交汇的空白期。
一期交汇:老套路已死,新套路未立
这个行业老的游戏规则有两种:
一种游戏规则是链圈的游戏规则。这是一种To VC的游戏规则,主要是一些进行区块链底层技术研发的企业试图玩。链圈的游戏规则中,融资的主要对象是VC机构。但是国内的VC机构一直观望,没有大规模的入场,导致链圈的游戏规则从来就没兴起过。未来,随着LP税制的改革,VC这个行业自身都难保,链圈的游戏更难成主流。
另一种游戏规则就是臭名昭著的ICO游戏规则,这实际上是一种击鼓传花博傻的游戏规则。所谓的项目方编一个故事(比如发卫星上天)、找个所谓的大佬站台、然后直接向韭菜融资、然后靠所谓的市值管理(就是资金盘和坐庄)割韭菜,然后***进个人口袋、然后办好移民随时准备跑路。这样罪恶的游戏玩到2018年,终于把韭菜根铲了个干净,自然也玩不下去了。
以上两种游戏规则都碰到了障碍。如果说假如没有2017年泡沫的话,链圈埋头研发技术,还是迟早能够等来风口的。奈何行业整体泡沫下,链圈人心浮动。当阿猫阿狗都能发个币圈钱的时候,链圈的技术极客也难免心动。再加上圈到钱的项目高价从链圈项目中挖技术人员,导致链圈的发展倒退了数年。
我们监测到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几种新的创新的游戏套路,但这几种游戏套路尚无产生落地的标杆案例,没有成为引领市场的下一波热点,在这里就不介绍了。
二期交汇:老领袖已崩,新领袖未现
所有人气旺盛的市场,都不乏领袖英雄。理论领袖能够提出创新理论,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典型如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开创了证券分析和价值投资的时代(虽然他本人从股票上的盈利不多);创业领袖能够通过成功的案例创造大量用户价值,激励后人学习模仿,典型如乔布斯与他的苹果。
在2017年的币圈,经典的理论是“信仰理论”。这一理论,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宗教,因为并不是通过逻辑推导而来,而是通过宗教般的宣教加上牛市显示神迹(赚钱就有道理)来自立。在本轮熊市中,“信仰理论”受到重创,再加上几位“信仰理论”的创立者深陷于几期录音泄露事件,相互之间的攻讦掏底也暴露了一些“信仰”以下的内幕,“信仰理论”的徒众明显减少。当然,“信仰理论”因其简单易懂,永远适合自愿交智商税的韭菜,相信假如有下一波牛市,“信仰理论”依然会死灰复燃。
币圈不乏自己的“创业英雄”。但是2017年,币圈的创业英雄,不是因为他们成功创立了一个热门的项目,而是因为他们成功的割到了韭菜。所以2017版的币圈英雄,大部分是“致富英雄”。韭菜们之所以愿意相信这些“英雄”背书过的项目,不是因为韭菜们觉得这样的项目成功概率更高,而是韭菜们相信,前面的“致富英雄”能够带领当下的韭菜去割未来的韭菜。
我们相信,未来假如这个行业能够步入正轨,行业中必然会产生类似格雷厄姆和乔布斯这样的真正的领袖,靠睿智的思想和落地的实例在行业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这样的英雄,我们目前还没看到,也许他们已经默默的潜水于行业中了。
三期交汇:老资金已尽,新资金未入
2017年的币圈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坚持“信仰”,梦想一夜暴富的韭菜和传销资金。如今,韭菜根已经被刨了个干净,传销资金眼看熊市来临,也迅速撤退。潮水退去了,除了一堆光屁股的裸泳者之外,还暴露出了许多资金盘鳄鱼,开始相互之间残杀。
老资金耗尽,要么化为穿梭于币圈的嫩模们的名牌包包,要么化为某些潜逃海外的项目团队的养老金,总之没有几块钱转化成可持续经营的资本,自然也无从谈创造价值。
资金盘之间的相杀,是近期币圈的焦点,谁都想在锅底里捞仅剩不多的肉渣。韭菜骨灰堆里成长起来的不是人见人爱的新韭菜,而是让无数项目丧胆的羊毛党。大家都想从别人嘴里抢食,就是不好好想想,为什么行业沦落到了现今这一步。
2017年的币圈泡沫,是币圈作死之局。币圈作死之外,还把本来平静些代码的链圈带歪了节奏,最终引来了99号文。99号文的本意是禁止币圈中部分投机分子的作恶,但客观上把区块链整个行业打上了一个灰色的标签。虽然后来通过持续的放风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但民间的企业家和资本,由于不了解其中的内幕,不敢深度的投入金钱和精力,客观上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破局点何在?我们认为未来依次出现以下三个事件,会标志着行业重新走上正轨:
标志一:标杆案例的出现
这个标杆案例会有以下特征:
标杆案例会是通过自身的业务系统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典型案例,而不是号召信徒提供“信仰”力加持的空气项目。
这个标杆案例会提供一套新的创业方法论,让许多创业者恍然大悟----哦,还能这么玩,我能不能也这么玩?
这个标杆案例的新玩法会被提炼出一批新的概念名词,代替现在已破产的“社区”、“去中心化”等概念
这个案例的创业团队中,会出现一位新的领袖,通过其个人魅力和形象吸引各路优秀创业者和资金来这个行业聚集
从我们近期观察到的情况看,我们认为这个标杆案例可能会首先出现在区块链游戏(链游)这个细分行业,时间可能会在一年以内。
标志二:新指导理论的确立
随着标杆案例的出现,行业中会出现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能够站在哲学和社会学的高度上,替行业中的从业者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在当下,区块链如何应用?为什么?
在未来,区块链会改变什么?为什么?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会是贯穿所有行业发展整个生命周期的问题,区块链行业也不例外。
现在行业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候选的指导理论(比如孟岩的通证经济学以及史伯平的商圈Token经济学)。只有通过具体指导标杆案例的落地和产生影响力,指导理论才能为广大行业从业者所接受,理论的地位才能获得确立。
我们预计新指导理论的确立,需要大约1~2年的时间。
据我们的观测,近期不排除有一些其他目的的资金进入区块链行业,但这些资金或者是以加密数字货币作为过桥跳板,或者是押注一些重点政策动向,并不会停留下来成为投资于区块链行业的资本。本文谈的入场的新资金,是指希望投资于区块链行业,并通过促成区块链行业繁荣来获得繁荣红利的资金。
最值得期待的入场新资金是行业自身的利润。共享单车行业一直靠行外外部资金输血,本身没有创造利润,因此当外部环境一变化,就很危险。币圈一直靠新韭菜来维持老韭菜的收益,一堆空气币项目落地的都少,跟遑论创造利润了。因此未来,当行业新标杆案例出现,行业能够自己创造利润的时候,才是这个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时候。
其次的话,各类主流资金(以国外资金为主),包括养老基金、社保资金、银行资金、保险资金等,也一直在观望这个市场。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对完善,主要的资金都集中在各类资金托管机构手中进行集中管理。部分策略教激进的机构,会有意愿配置一部分资金到区块链行业。由于主流资金基数巨大,因此即使是很小一个比例的资金量,已经是很可观的资金量了。
但是主流资金的管理机构的节操显然要比币圈的机构高不少。币圈引颈期盼着主流资金进来当下酒的韭菜,某位大佬更喊出了就算巴菲特进来,也照样割死的豪言。主流资金不会傻不拉几的直接进来,而是会先铺好基础设施,然后踩着坚实的基础设施过来,防止被币圈大鳄暗算。目前看来这样的基础设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冲工具,一个是ETF。
我们预计这个行业要产生可观的利润,可能还需要2年左右(即使有利润,也会继续投入行业进行再生产,项目本身可能还是会亏损)。主流资金所铺设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大概1年时间,才能完备。
届时,我们才能看到新老资金的交替,行业发展进入正轨。
史伯平,链改理论提出者、“商圈Token经济学”创始者;君灏控股/君灏貔貅基金创始合伙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硕士学位和工商管理学士双学位。近10年早期项目创业投资与企业孵化工作经验,曾就职于弈投孵化器、元禾控股等企业。
君灏貔貅成立于2016年初,核心业务为区块链应用领域的链改创新项目孵化。围绕创新应用孵化,君灏貔貅打造了独特核心能力,参与孵化的主要项目包括:智品科技、六域链、MTS链、SilkChain等。
文章声明:本文为火星财经专栏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财经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提前联系作者或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