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工作原理出口需要什么条件吗?

  这种射频感应电子门锁是由射频感应器和电子钥匙两部分组成。射频感应器***在楼栋单元防盗门或住户门上.与电控锁相连。电子钥匙发给住宅小区楼栋单元大门内的住户,该电子钥匙的妙处就在于内部不需电池供电,由于全部采用贴片元件,故小巧美观(体积可小到40mmx25mmx6mm).携带与使用均很方便。用户开门时,无需找锁孔和对钥匙方向,只需像我们乘公交车.坐地铁刷卡一样.将电子钥匙靠近射频感应器(距射频感应器2cm—5cm)就可打开电控门锁。下面具体介绍工作原理及制作调试方法。
  一.电子钥匙工作原理
  电子钥匙的原理图见下图a。它是由UI(PT2262-S4)与少量外围电子元件组成。下图中感应线圈L1与C1组成高频振荡电路,当它靠近射频感应器产生的高频电场时.L1两端会感应出高频,该电压经D1整流、C2后,在C2两端会产生上正下负的工作电压,给U1(18)脚(Vdd)供电.使U1开始工作.同时经刚点亮1。PT2262-S4能对其AO—A7脚的状态(接Vdd、Vss或开路)进行编码,并通过其OUT脚对外输出编码脉冲,由于OUT脚是接在Vss脚上的,结果将导致电路工作随编码脉冲的规律而变化。而产生高频电场的射频感应器会通过检测电子钥匙吸收电场能量的变化规律,出PT2262-S4发出的编码信息,并输出开锁指令。图中R2数值决定PT2262-S4的时钟振荡。

  二、射频感应器的工作原理
  电路原理图见下图(a)。它是由U1(PT2272-L4)和其外围电子元件组成。下图中线圈L1、12与三极管T1、T2和C1—C4及R1~R3等构成高频振荡电路。并通过Ll、L2对外辐射高频电场。
  L3为高频扼流圈,并通过它对振荡电路提供9V。
  当电子钥匙靠近该电场时.振荡电路的工作电流,即振荡电路提供的能量将随电子钥匙中Pl2262-S4输出的编码脉冲而变。电阻R3作用是将此携带编码信息的电流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并通过c5耦合至三极管T3进行放大,再经C6送至PT2272-IA的DI脚进行解码。当电子钥匙中PT2262-S4的地址(AO~A7)编码与PT2272-L4的地址编码相同时.PI2272-L4的VT脚会输出高,使发光二极管LEDI点亮。同时经R7使T4导通一吸合-常开触点JK闭合一经插座C22驱动电控锁(直流电磁铁)完成开锁动作。
  当电子钥匙离开射频感应器后.输入给PT2272-LA的编码脉冲将消失.PT2272-L4的VT脚会恢复输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LEDI熄灭。同时经R7使T4截止(由于CIO正极存有大量正电荷,故T4需延时5~7秒才能截止,以留出人进门必需的时间)一继电器释放-常开触点JK断开-经插座CZ2使电控锁失电,完成闭锁复位动作。下图a中CZI接12V直流电源,为防市电突然停电。12V直流电源最好由大容量提供(若这样,下图a中的C7~C9可省去,蓄电池应定期浮充电,以补充损失的电能)。12V直流电源经三端稳压器U2(78L09)降成9V后,给射频感应器供电。下图a中R5为T3电阻.LED2用作电源指示,R8为它工作时的限流电阻。PT2272-L4的时钟振荡频率由R6的阻值决定,通常应高于PT2262-S4时钟振荡频率2.5~8倍。射频感应器的高频振荡频率约为6.8M,之所以选择如此高的频率,其目的是为了减少L1、L2的匝数,使之能直接印制在电路板上。
  电子钥匙的编码集成电路PT2262-S4为18脚贴片封装.其余电阻Rl、R2、电容Cl、C2、二极管D1及发光二极管LED1均采用1206封装贴片元件。全部元件可***在36mmx20mm、厚1mm的双面印刷电路板上.L1制成“矩形波”形状,“波幅”8mm.L1宽20mm(详见图lb)。电子钥匙印板有集成块的那一面应有8行(对应U1的AO-A7)、3列焊盘,中间一列分别接PT2262-S4的AO~A7脚,左边一列全部接Vdd.右边一列全部接Vsa。用焊锡将中间焊盘与左(或右)焊盘进行不同的短接,就可实现对PT2262-S4的编码。由于只使用了8位地址脚(AO~A7).故编码总数为38=6561个,若使用12位地址脚(AO_A11),则编码总数可达312=531441个。射频感应器的电路板采用70mm×70mm单面敷铜箔印板***.线圈L1、L2直接印制其上。也呈“矩形波”形状,“波幅”20mm.L1、L2总共宽20mm(详见下图b。PT2272-L4为封装.CI~C6采用瓷片电容.RI_R8用1/16W碳膜电阻.继电器J采用YH231型或其他12V直流继电器。其余元件参数见下图中标注。PT2272-LA的印板面也有8行3列焊盘,供进行不同的短接来实现对PT2272-L4地址码的设置。射频感应器电路板元件***完毕后就可进行样机调试了。
  调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焊好且检查无误的射频感应器通电。
  2.将电子钥匙靠近射频感应器,并观察电子钥匙上的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若不发光,说明元件、电路板或有问题,应仔细检查处理。
  3.保持电子钥匙与射频感应器lcm_3cm距离,用监测编码集成电路PT2262-S4的Vdd与Vss脚之间的电压.用无感起子微调射频感应器上Cl的电容量(调试时CI可用5pF~30pF半可变电容替代,待调好后再换成固定高频瓷片电容).直到电压最大为止。
  4.设置电子钥匙与射频感应器相同的地址码,将电子钥匙靠近射频感应器,此时射频感应器上的发光二极管LED1应点亮.同时继电器应吸合。否则,肯定是地址码、电路板或焊接有问题,也可能换上的CI容量与标注值不一致。应仔细检查排除。调试完后电子钥匙印板可装入几乎同尺寸的塑料外壳内(塑壳厚Imm).并采用全密封装配。在距外壳边缘2mm处用φ=2.5mm钻头钻一小孔.以方便穿钥匙扣携带。射频感应器电路板可装配在90mmx90mm的塑料板上,塑料板可***在门边墙上的暗盒内,暗盒外面应有一个感应线圈L1、L2的矩形面积示意区,供使用者方便使用电子钥匙。从插座C22引出两根控制线,与电控锁控制回路串联连接。
  完成以上样机的调试工作后,就可批量作电子钥匙和射频感应器.由于本装置对感应频率准确度要求不高(允许10%以上的误差).加之使用的是印制板感应线圈,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因此,只要电路元件的规格、型号、参数等不变,—般无需再调试即可投入使用。
  实际上.上述电子钥匙提供了一种无源非接触式使用编码集成电路方法,使编码集成电路用途有了新的拓展,它不仅可用于电子门锁,还可用于其他电器设备的控制。甚至可作非接触式lC卡使用,以满足更多领域需要。


? Copyright 2014 深圳市天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香港恒旺电子科技公司 版权所有.

  导读:,只是对所有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元件的统称,那么问题来了,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双极性和场效应晶体管为例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晶体管,英文名称为transistor,泛指一切以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单一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等。晶体管具有整流、检波、放大、稳压、开关等多种功能,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是规范化操作手机、平板等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构建模块,目前已有着广泛的应用。

  晶体管泛指所有半导体器件,包含N多种类,因此其也具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晶体管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材料晶体管和锗材料晶体管;根据极性的不同可分为NPN型晶体管和PNP型晶体管;根据结构和制造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扩散型晶体管、合金型晶体管和平面型晶体管;其还可根据电流容量的不同、工作频率的不同、封装结构的不同等分类方式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晶体管多指晶体三极管,主要分为双极性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接下来我们就以BJT和FET为例来讲述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三、- -双极性晶体管

  双极性晶体管,英语名称为Bipolar Transistor,是双极性结型晶体管的简称,由于其具有三个终端,因此我们通常将其称为三极管。三极管由两个PN结构成,两个PN结将其分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相应的产生三个电极: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酱紫的,首先,电源作用于发射结上使得发射结正向偏置,发射区的自由电子不断的流向基区,形成发射极电流;其次,自由电子由发射区流向基区后,首先聚集在发射结附近,但随着此处自由电子的增多,在基区内部形成了电子浓度差,使得自由电子在基区中由发射结逐渐流向集电结,形成集电极电流;最后,由于集电结处存在较大的反向电压,阻止了集电区的自由电子向基区进行扩散,并将聚集在集电结附近的自由电子吸引至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

四、晶体管工作原理- -场效应晶体管

  场效应晶体管,英语名称为Field Effect Transistor,简称为场效应管,是一种通过对输入回路电场效应的控制来控制输出回路电流的器件。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增强型和耗尽型、N沟道和P沟道,接下来我们就以N沟道结型场效应管为例来对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对应于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场效应管分别是栅极、漏极和源极。在其栅-源间加负向电压、漏-源间加正向电压以保证场效应管可以正常工作。所加负向电压越大,在PN结处所形成的耗尽区越厚,导电沟道越窄,沟道电阻越大,漏极电流越小;反之,所加负向电压越小,在PN结处所形成的耗尽区越薄,导电沟道越厚,沟道电阻越小,漏极电流越大。由此通过控制栅-源间所加负向电压完成了对沟道电流的控制。

  晶体管工作原理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