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海邮轮卖掉了?携程与皇家加勒比今日宣布
每天十分钟,星姐带你换个方式看世界
这是南星话邮轮的第 167 期文章
感谢星辰们的一路支持!
今天携程发布的公告,宣布了天海邮轮,将在今年秋季结束运营,
之后卖给TUI集团旗下的Marella Cruises,预计于2018年12月完成交付,转往地中海区域运营。
猛然被这样的消息刷屏,还是蛮震撼的,
毕竟,这两天还不断有天海邮轮的各个岗位,招募新船员的消息。
但天海被卖出,也并不令人意外,
完全体现了这几年国内邮轮市场不断洗牌的结果,
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毕竟单一作战,同资本船队对抗......
只是没想到来得这样快。
天海的努力,我们看得见
还记得2015年5月,天海刚刚整修完毕,进入中国邮轮母港市场时的情景,
作为本土邮轮的先驱代表,
餐厅里对于中餐的尝试与探索,娱乐方面对于中国游客喜好的挖掘,
特别是针对中老年邮轮客主体的满意度探求,
无论从品质、还是质量,都是让人赞叹的。
然而随着前阵子,携程苏叔叔自家内部评测结果的出炉,
我们能看到,天海这短短几年的变化。
从餐品质量、客房维护、WIFI速度这样的硬件,
到员工微笑、服务水平这样的软件,
现在天海上的火锅自助 不知冻了多久的肉
但细节,往往反映了根本和基础的东西。
天海的尾舱 末路的标志
还记得之前天海的尾舱,999元的广告,
一经打出,确实让人跌破眼镜,
真的是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这样的价格基础,试想怎么能够延续之前15年刚开业的品质?
也许是国内邮轮市场的大环境,包船切舱,尾舱当道,
想要独善其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抛弃了品质,口碑掉线,后面的结局,已经不难预见。
毕竟,在邮轮这件事上,市场资本化的特点只会更加放大,
没有船队伙伴的协调互助、后续资本的支持周转,
国际邮轮产业,进入中国12年,
而本土邮轮的发展,一直在磕磕碰碰中前行。
从之前的海航邮轮,年的海娜号,
2014年开始运营的渤海邮轮中华泰山号,
到2015首航2018年卖出的天海邮轮,
中国本土邮轮的发展模式,仍有待探索。
不管是完全的本土化、还是完全的托管国际邮轮、
亦或是天海邮轮的混合化管理,似乎都没有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也许是市场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也许是资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也许从邮轮业内的角度来看,会不自主地感到惋惜,
但从游客市场角度来看,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优胜劣汰,始终是市场发展的标杆。
毕竟国内市场的邮轮客,初次乘坐邮轮的比率,占到绝大多数,
而不像欧美市场,回头客的占比才是主力。
在对于邮轮玩法、邮轮文化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之前,
如果仅以价格决断邮轮的层次,
越压越低的尾舱,势必会误导很多邮轮客的选择,
而一次失望的邮轮旅行,也许在亲朋好友的边缘效应上,会无形中扩大数倍。
所以低价的尾舱游,也许并不是邮轮渠道健康发展的形式。
未来中国市场邮轮的发展,
船上提供的资源丰富化、内容多样化,船下的渠道立体化,
才能吸引到更多精准的邮轮客,不管是初次游,还是回头客。
星姐在推荐大家选邮轮时,
首要的原则就是避开价格,挑自己喜欢的风格,并且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船,
毕竟大多数人的假期都非常有限,
而其实手头并不是那么紧张,
不要被低价迷惑了眼,去选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作为一名船员,虽然也有很多老同事,在天海工作,
而且长期以来,各方面的反馈也都非常不错,
但每每有对海乘感兴趣的读者咨询,星姐都不会推荐天海,
并不是天海不好,而作为要去工作的邮轮公司来选,
未来能够提供的发展空间、机会、以及资源,应该是首位的考量标准。
在同等条件下,船队的大小,是你判断的最直接标准。
当然,除此之外,选择东家,价值观、发展方向等等,也是需要考量的标的。
最后,补充一些天海的信息。
虽然卖了,但作为本土的民族品牌,还是非常亮眼的,我们不会忘记“天海”。
2014年,携程携手皇家加勒比游轮,成立天海邮轮,
分别持有35%的股权,其余部分,由天海邮轮管理层及磐石基金持有。
2015年5月,天海邮轮首航,
截至卖出,天海邮轮运营近300个航次,
三年来,载客量近50万人次。
你觉得天海卖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文末留言,有机会加入星辰大本营哦,来撩星姐吧。
对海乘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到文末,点击《穿越大洋遇见你》,讲述了星姐在国际邮轮八年来,从基层的服务生、到管理层的销售部经理,中间的工作、情感、成长经历。
给热爱生活、拥有梦想的人,一个更加深入了解邮轮的机会。
作者:南星,邮轮高管,资深达人。
邮轮知识+海乘指南+航线攻略=换个方式看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使用,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欢迎转发朋友圈,受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