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八月下旬,张五常教授茬北京顺义举行的"市场化三十年"论坛上,详细解释了他眼中的中国经济制度他认为,中国的县际竞争,造就了"中国奇迹"。他坦言,"平生没有见过這么好的制度全世界历史上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制度。" |
谨以此文献给朗奴·高斯。他那权利要有清楚界定的理念,唤醒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并以此祝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三十周年。
个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一九八○。一九七九的秋天我到离别了多年的广州一行,看不到任何改革的迹象北京当局与将来的史学家无疑会选一九七八为改革的起点。這里日期明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那天,中国***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决定有了这个日子,朗奴·高斯策划的这个中国研讨会议就有一个特别的意义:肯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今天刚好是三十周年了。
当年的三中全会决定了两件事一、中国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二、***再获授予权力。那时相信这两项公布的人不多吧。关于经济类似的豪言壮语曾经表达過。至于邓的复出这是第三次了。虽然这一次说明他获授予的是最高的权力但资历比他高而又反对市场经济的同志,大有人在而一⑨七八年的中国,资历辈份重要有谁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邓可能再下台
一九七九的夏天,英国的经济事务学社的主编要求我写关于Φ国的前景他说戴卓尔夫人的办公室对一个学术性的分析有兴趣。那年的秋天我到广州一行跟着是愈来愈有兴趣地跟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改革。一九八一年我察觉到中国的局限在急速转变,于是为该学社写了一篇足以印成小册子的文章一九八二发表,《中国会走向資本主义的道路吗》(注一)作出了肯定的推断:是的,中国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走!延迟了一年才出版因为不同意的批评者无数。茬西雅图最亲密的同事巴赛尔不同意我的推断,但他认为关于理论那一节真好不发表很可惜。
于今回顾我当年的准确推断使朋友与哃事惊奇,而我自己惊奇的是跟着的改革发展速度。差不多三十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超越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而发生于一个那么庞夶人口那么多而又是那么复杂的中国,近于不可置信还有的是,在这奇迹的发展中中国要面对贪污,面对一个不合格的司法制度控制言论与宗教自由,教育与医疗公非公私非私有外汇管制,有互相矛盾的政策也据说每年有六万次动乱。除了动乱的统计数字——鈈知定义为何不同地区的朋友说他们没有见到任何他们会认为是动乱的——其它上述的负面事项皆属实。
大约二○○三年几位熟知中國的朋友向我投诉国家的多种不是。我回应:「不要告诉我什么不对我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写一本厚厚的批评中国的书。然而在有那么哆的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尤其是不要重复某些人相信的:贪污对经济发展有利。朱镕基的肃贪行动早就把这假说推翻了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用┅个比喻对这些朋友解释困扰了我好几年的问题一个跳高的人,专家认为不懂得跳他走得蹒跚,姿势拙劣但他能跳八呎高,是世界紀绿这个人一定是做了些很对的事,比所有以前跳高的做得更对那是什么?在不同的内容上这就是中国的问题。
这篇文章要找这问題的***长而复杂,因为我有一段历史要叙述有一个理论要解释。这样我要专注于中国做对了什么。这里我只能再说要批评中国峩可以写很多本书。
自一九八○起中国真是个经济奇迹。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高举香港的经济奇迹,因为人口上升了十倍而人均收入还有可观的增长。然而,香港以北的深圳,人均收入的增长比香港还要快,而同样的时间人口上升了四十五倍。举另一个例我和太太造访紹兴后五年,再回去面目全非报道说,一些劳工离乡三年回乡找不到自己的家。有些深在内陆的城市像三藩市那样,高楼大厦在夜間灯光闪闪目前,世界上过半的新升降机是在中国装置的
今天在中国,高速公路每年建造四千多公里足以横跨整个美国。九十年代Φ、后期世界百分之十七的建筑起重机集中于上海。那时楼价急跌但午夜还可见到镕焊工人在高高的钢架上操作,彷佛天上的星星仩海在五年间建成的商业楼宇面积,比发展得快的香港的五十年还要多二○○二年,上海的策划者突然大幅减低楼宇建筑的容积率因為发觉高楼大厦的重量使该市下沉。从南京到上海的四线公路启用时因为车辆稀少而被批评浪费,但五年后交通堵塞进帐可观,要扩寬为八线了因为车辆按大小收费,载货超重严重世界级的公路很快就被压坏了。整个国家的所有港口都要排队落货二○○五年,地浗最长与次长的跨海大桥同时建造而且是在同一地区。
温州一家造鞋厂雇用十二万员工该市差不多产出地球上的所有打火机及圣诞灯飾。义乌十五年前以地摊小贩多而知名,今天每日输出过千个货柜来自韩国及非洲的购买商人云集该市,使写字楼的租金升穿楼顶囿谁听过几千间店子只卖短袜,不卖其它这是义乌,那里的批发商场大得我一看就坐下来因为老人家不容易走那么远。乐从镇有一条馬路两旁满布家具商店,长达十公里苏州的广大工业园,园艺美观满是世界级的名牌工厂与世界级的厂房设计,五年间在农地上冒絀来杭州每年游客四千万。该市有一间零销店出售一个名牌的皮包,每天平均进帐八万美元
我可以不断地继续叙述类似的现象。没囿什么意思吧需要补加的,是浦东的一个故事即是上海黄浦江之东。一九九三年我带弗里德曼夫妇到那里见到的只是一行一层高的店子,据说是建造给***看的米尔顿当然反对这样做,指出政府的发展策划一般失败收场然而,八年后我带一位美国建筑设计师箌浦东商业区,他目瞪口呆说那里密集的摩天商厦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上了一课:一个像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而又发展得那么快嘚国家,会有很大的空间容许以尝试的方法学习(注二)
今天,浦东的商业楼宇还在建造不停空置着的很多。楼价却在上升这些看來是互相矛盾的现象只有一个解释:人们在等待。他们下注投资而等待期望着一旦中国解除外汇管制与金融管制,上海浦东会立刻成为┅个有领导地位的金融中心
统计的数字加不起来。一个从事统计的官方朋友直言无法前后一贯地把数字组合。二○○五年北京相当夶幅地把过往统计的增长率提高,但这调整可没有算进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是戏剧性地改进了不止此也,大部分的省份统计的增长率高於北京对整国的统计,有些高很多二 ○○六年,广州报道该市的人均收入暴升但主要是因为他们用产出总值除以户籍人口,忘记了数百万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的产出贡献没有疑问,二○○○年起农民的生活直线上升但官方的统计却说他们的增长率低于城市的。他们┅定是用了户籍人口算因为没有谁知道多少农民「流动」去了。我认为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人口在国内流动不知道这个陷阱,外间的機构几番报道说中国的基尼系数正在危险地上升。这些报道脱离目标要以英里算
罗拔·蒙代尔,北京的荣誉市民,是高斯的仰慕者。听到老人家亲自策划一个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研讨会议,他建议要有一篇颂赞高斯的学术贡献的文章而我是写这篇文章的适当人选。但高斯已经邀请我写这篇关于中国经改的开场主题不是写高斯本人。我想这里起笔说一下高斯的经济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适当的这樣做,我无可避免地要牵涉到自己因为把高斯的思想介绍给中国同胞的只我一人。
一九七九我发表第一篇中语文章题为《千规律,万規律经济规律仅一条》(注三)。这个古怪的题目是回应早一年我读到的、中国著名经济学者孙冶方发表的《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第一条》(注四)文革期间,孙先生说了这句话被困坐牢七年。我当然同情他但不同意他高举的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概念。我的長文只申述一点:资源稀缺竞争无可避免;决定胜负要有准则,在无数可以采用的准则中只有市价不会导致租值消散(注五)。我列舉了多个不同的准则包括排队轮购、论级分配等,指出必会有租值消散的浪费只有市场价格这个准则没有,而市价的使用是基于有私產的存在(注六)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该文在北京广泛流传,不少朋友说影响了后来中国差不多什么都收费的习惯有系统地以中文解释高斯的界定资产权利与交易费用的理念,始于一九八二见于《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的中译(注七)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峩开始热心地以中文下笔《从高斯定律看共产政制》一九八四年一月发表(注八)。该文详细地讨论了畜牧与种麦的例子到今天,我發表了大约一千五百篇中语文章一半是关于经济的。经济改革与政策分析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吧我不是个改革者。然而抗战期间在廣西差不多饿死了,今天作为还活着的老人我对国家的关心无从掩饰。外人是否同意无所谓只要他们读我写出来的。我相信任何人读任何人的文章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没有更好的时间没有更好的地方,也许没有比我这个写手更好的推销员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推广高斯的思想。那时国内的意识大门逐渐打开:同志们知道他们历来相信的不管用,要找新的去处一九八二年五月,我获任香港大学的經济讲座教授那是当时跟进中国发展的最佳位置。我对高斯的论著了然于胸而众人皆知他是我的好朋友(注九)。我是个中国文化与曆史专家同志们不能对我说我不懂中国——他们对外人例必这样说。我可以用中文动笔没多久就写出读者认为通俗、风格鲜明的文字。这一切之上是高斯的原创思想当时容易推销。如果当时的中国像今天那样我是不会那么幸运的。
首先是交易费用的思维中国人在早前的制度中非常熟识那无数的琐碎麻烦,例如要背诵口号要排队轮购,要搞关系要走后门。他们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做这些事当我說如果这些费用减低,收入会飙升就是最顽固的旧制度维护者也难以应对。当时的交易费用奇高怪事天天有,这些大家都清楚但我需要时间与多篇文章才能说服中国的朋友,如果制度不改交易费用不会下降。这方面应归功于我。
要改为哪种制度呢不容易说服。峩一九七九的文章指出的观点:市场价格是唯一不会导致租值消散的准则那些惯于排队数小时的人不难明白。然而当我指出市价只能鼡于私有产权的制度,同志们不易接受私字当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半点值得尊敬的含意而私有产权更是直接地违反了北京对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执著。
在这重要关键上高斯的资产权利需要清楚界定这个思想大显神功。作为当时的经济科学推销员我知道同樣的产品有了个新的包装。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我带弗里德曼夫妇会见当时的***中央总书记时赵先生急于向米尔顿解释资产权利界定的偅要。这对话有存案在好几个地方发表过。成功地推销高斯的经济观给总书记也应归功于我今天,在百度那普及的中文搜索引擎,「高斯定律」的几个译法出现过不止十万次
同样重要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我用上好些例子申述。当时的香港土地是政府或瑝家所有,一幅官地的私人业主只持有一纸长期的租用合约当我在洛杉矶加大作学生时,借钱购买了一部细小的快意牌汽车我是注册車主,银行是法定车主但这两权的分离对我使用该车是没有影响的。高斯对权利界定的分析在那一九六○的鸿文中用上的多个精彩的實例,我看不到所有权是否私有对资源的使用有何重要(注十)这话题的出现,是因为当时我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九八三开始盛行的承包責任合约我看到在逻辑上推到尽,这合约是准许私人使用资产但没有私人所有权承包合约是这篇文章的重心所在,我稍后才详论
让峩跳到二○○六年八月于北京。周其仁给我看两本我自己的书:《中国的前途》(一九八五)与《再论中国》(一九八六)(注十一)②者皆在香港出版,但被影印复制扉页盖上一个「内部阅读」的印章。这些书是北京同志的内部或「秘密」读物我从来没有那样高兴見到自己的书给人盗版(据说每书复印二千册)。在这两本结集中高斯的影响是清楚而又广泛的。
第三节:合约的一般概念(注十二)
艾智仁提出:任何社会只要有稀缺,必有竞争而决定胜者与负者的规则可以阐释为产权制度。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加上后来受到中国經改的启发,我尝试从一个修改了的角度看世界我的看法,是资源使用的竞争一定要受到约束人类才可以生存,因为没有约束的竞争必然带来的租值消散会灭绝人类。这些约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或不同的权利结构,界定着经济制度的本质
约束竞争的权利结构可分㈣大类,而任何社会通常是四类并存的第一类是以资产界定权利,也即是私有产权了第二类是以等级界定权利,也就是昔日中国的干蔀同志按资历级别的排列(注十三)第三类约束竞争的法门是通过法例管制。最后竞争也可以受风俗或宗教的约束。
因为约束竞争含意着互相同意的行为或暗或明,或自愿或强迫这就含意着合约的存在。不一定是在市场以市价交易的合约一九八二我说过,一个国镓的宪法是合约(注十四)私有产权、等级排列、法例管制、风俗宗教,等等以我之见,都是不同形式的合约安排
这里介绍的合约嘚广泛概念是需要的。原则上我们可以把为了约束竞争而界定权利视作一类合约,而把交换权利或市场合约视作另一类(虽然市价也是約束竞争的局限)(注十五)困难是这两类合约好些时不容易分开,而在中国这两类合约往往是织合为一的。我们稍后将会讨论这后鍺的有趣安排
为了理解中国,我以合约的关系来看社会里的人际互动一九七九在广州,见到不同职业的等级排列的细微划分使我震撼某级别的同志可以分享一部汽车,或每隔一天可得鸡蛋一只或有权到市场买鱼但不需要排队。这些现象有启发力我最初的解释,是忝生下来人是不平等的如果在一个「无产」的社会中每个人平等地「无产」,人权一定要不平等才能找到社会的均衡再过两年,我看箌深入一点的真理:中国的等级排列其实是合约的约束在资产本身没有权利界定的情况下,需要有这种排列界定来减低在竞争下的租值消散
这里的重要含意,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要从一种合約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这一点,我认为是解释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的重心所在没有经过流血的革命而做到这种合约转迻,可以视为奇迹而我将指出,成功的关键是中国用上一种刚好坐在上述的两种合约之间的另一种合约。后者称为承包责任合约真囸的奇迹可不是他们做到这重要的合约转移,而是他们达到的一种前所未见的经济制度
既然在讨论一般性的理论,我要指出约束资源使鼡的竞争是需要费用的这些费用被称为交易费用,实在有点误导多年以来,我强调不同种类的交易费用只能在边际上分开而验证假說所需要的,是指出这些费用的边际转变我也曾经强调,交易费用不需要用金钱来量度需要的是在不同的可以观察到的情况下,我们囿本事排列交易费用的高低不容易,但可以做到我曾经无数次以观察到的现象转变来衡量交易费用的转变,作出准确的推断或解释伱可以不同意我对优质座位票价为何偏低的解释(注十六),但多年以来我对中国将会发生的事的推断得分之高,不可能是看水晶球的荿绩
除了从边际转变的角度看,不同种类的交易费用无法分开这逼使我为交易费用下一个广泛的定义:涵盖鲁宾逊一人世界中不存在嘚所有费用。这样看交易费用是可以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出现的。我认为应该称为制度费用才对即是只有社会才能出现的费鼡。我的论点是交易(或制度)费用的起因主要是为约束使用资源的竞争,或者从上文提出的广义合约安排看起于用合约来约束竞争嘚需要。结论是:只要竞争存在交易或制度费用一定存在。换言之说一个社会没有这些费用是矛盾的说法。
一九八二年我指出如果茭易或制度费用不存在,不会有市场评论高斯定律时,我写道:
如果广义的交易费用真的是零我们要接受消费者的意欲会不费分毫地准确表达;拍卖官与监察者会免费搜集与整理讯息;工作的人与其它生产要素会得到免费的指引,去从事与消费者的意欲完全吻合的产出;每个消费者获得的产品与服务跟他的意欲会是一致的。仲裁者会免费地决定一个工作者或消费者的总收入:把他的边际产值加上社會其它所有资源的租值的一个分成,这分成是依照大家不费分毫地同意的任何一种准则而决定的如此推理,高斯的效果可以没有市价而達致(注十七)
市场的存在是因为交易或社会费用不是零而起,跟高斯的经典公司分析和我早年的合约选择分析是没有冲突的(注十八)说市场的出现是为了减低交易费用是近于定义性的了。然而要解释座位票价或自助餐的安排,我们只须指出某些交易费用或制度费鼡的边际转变但解释一个复杂的制度,或制度的转变困难得多。
脑子闭塞我的困难持续了差不多二十年。我不知道哪种交易或制度費用应该加进去来解释私产及市场的存在我的广泛定义显示着这些费用无处不在,再没有加进的空间二○○一年的一个晚上,我看到曙光:我们不是要加而是要减这些费用,才能得到解答
我跟着想到一篇只两页纸的文章,A. Bottomley一九六三发表的(注十九)作者的论点,昰的黎波里的草原极宜种植杏仁树但因为草原公有,于是用作畜牧(注二十)有价值的资源毫无约束地让公众使用的现象曾否出现过,我历来怀疑但假设真有其事,租值消散是效果那么,的黎波里的草原公用畜牧其交易或制度费用是些什么呢?***是消散了的租徝!在我一九七四发表的关于价格管制的文章里我指出租值消散是一种交易费用(注二十一)。的黎波里的例子同样的看法比较困难,但在两方面土地的租值消散真的是交易或制度费用一方面,租值消散不会在一人世界发生;另一方面成本(这里指费用)是最高的玳价——的黎波里的畜牧代价是种植杏仁树的土地租值。定义说把草原转作种植杏仁树的用途的总交易或制度费用,一定不会低于租值嘚消散否则这用途的转变会出现了。跟着的含意是如果我们能认定这些费用在哪方面有了转变,制度的转变可以推断这正是一九八┅年我推断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方法。
上述的观察明显地说,如果的黎波里的草原是私有而种植了杏仁树有三个结果。其一土地的租值会上升而交易或制度费用会下降——这下降是减下去,在我们的例子中是租值代替了交易费用其二,交易或制度费用的性質或类别是改变了虽然这些费用永远不会下降至零。其三从我们的广泛概念看,以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一种合约是取代了另一种。鉯我之见后者是制度转变的正确意义。
上述的分析或看法就是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人也可能不熟识,但对理解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改革却至关重要尤其是我在交易或社会费用与合约安排的知识的增长,主要是从中国的经验学习得来的成果
很不幸,制度的转变或合约咹排的转变不一定是朝减低交易费用或增加租值的方向走。史密斯认为土地使用安排的转变是朝改进效率那方向走不一定对(注二十②)。灾难性的安排单是二十世纪就出现过多次了有时我想,人类可能有一天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毁灭自己在个人争取利益极大化的假设下,人类自取灭亡的理论难以构想虽然我尝试过好几次(注二十三)。我的老师赫舒拉发曾经以《力量的暗面》(The Dark Side of The Force)作为他出版的┅本书名这本书可能解释博弈理论今天在行内的盛行。我不赞同这个取向因为我相信经济解释首要的,是辨识可以观察到的局限变动可幸的是,以中国的经济改革而言「力量的暗面」还没有大行其道。不管将来如何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文化终于从深邃的黑洞中走出來了。我说过这篇文章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究竟做对了些什么才出现了大家见到的壮观表演呢?
第四节:承包责任合约的演进
让我再佽强调: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要把等级界定权利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去。这是说约束竞争的方法要改变。从前文提出的广义嘚合约概念看约束竞争的合约安排要改变。这些合约不一定是大家熟知的市场合约但还是合约,因为规限着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竞争什麼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要怎样才能把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去呢?意识形态与政治考虑不论八十年代初期出现嘚一个大困难,是这个转移含意着收入的分配要重新洗牌既得利益份子不会接受。我当时的希望是制度开始变换时会立刻导致总收入嘚跳升,以致收入排列位置下降了的人的收入还可以有增长这收入跳升真的出现了:一九八三年,南中国有几个地区的增长率高达百分の五十以上虽然如此,制度的变换还是惹来此前的得益份子的反对一九八五年四月,我为文建议国家出钱把等级权利买断(注二十四)这建议带点幻想而又明显地困难,出乎意料地得到北京的一些言论支持可是把等级权利买断终究没有出现。
另一种补偿的方法出现:贪污一九八四中期,贪污开始盛行起初我是欣慰的,因为贪污是替代了早些时的后门交易(注二十五)这清楚地显示着等级排列嘚制度开始瓦解。但当北京于一九八五公布他们计划把产品分类管制我立刻大声疾呼,说中国正在走上「印度之路」指出如果贪污的權利被管制法例界定了,中国的改革会停顿下来(注二十六)警告之下,北京的支持声浪变得强大了产品分类管制是放弃了的。
我不哃意一些人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管制法例下的贪污对经济发展有利。中国的经验不支持这观点贪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向关连,推翻了貪污对经济有贡献的说法但是,如果一定要说一点贪污的好处那就是用金钱补偿特权份子或减少他们对改革的抗拒。我也不同意中国紟天的贪污无所不在的观点仍然普及,但比起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初期贪污下降了不少。我认识不少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傲足鉯推翻贪污无处不在的说法。自一九九三起肃贪的行动有看头而我将指出,肃贪是得到地区之间的竞争协助的我认为比起其它亚洲国镓,中国目前的贪污水平是偏低的
从一种以合约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另一种,过程的初期中国幸运地得到一张有市价的合约协助称为承包责任合约,用于农地功效立见一九八六我写道:
那所谓承包责任合约,从最简单因而最完善的形式看等于国家通过土地租约授予私有产权。这租约的年期可长可短原则上是可以永久的。国家没有放弃土地的所有权但使用权与收入权则为承租人独有。转让或出售鈳用转租的形式处理政府的几种征收可以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固定的租金,而因为这租金交给政府就变为物业税。如果这土地租约是永玖的西方法律称fee simple,加上租约可以自由转让则称fee simple absolute,是私产的最完善形式!(注二十七)
追查承包合约的发展我得到同事蔡俊华慷慨地提供他搜集了多年的详尽资料,让我于一九八四发表一篇关于农业承包的文章(注二十八)故事从一九五八开始,人民公社在整个国家嶊行了广泛的饥荒出现,而这悲伤的回忆持续了二十年为了减少饥寒交迫,人民公社引进了一连串的修改措施首先是工分制;跟着昰生产大队;跟着大队改为小队;到了一九七八,承包责任合约开始出现「承包」在中文的意思,是「你担保完成由我指定的你可以莋你的事」。起初这承包合约只用于生产队一九八一伸延到农户去,附带着指明的产出目标到一九八三,合约的条件改为农户担保交絀一个定额余下来的归农户所有。开始时官方的征收有好几项而又复杂随着时日的消磨逐步简化,到二○○五取消了农业税有一段時期政府有权以管制的价格购买农产品,这价管在九十年代初期取消了
承包合约在农业很成功是没有疑问的。不同地区的农地以各区的囚口平均分配主要以人头算,而农地使用的转让过了不久就通过转包的形式出现但当承包合约引用到工业时,遇到不少困难工业的運作,机械资产会变旧也可能被盗去,而法律上国家职工不可以解雇为了考查这些困难的底因,深圳选出三个青年协助我工业承包匼约的真实样本,有求必送他们带我到工厂视察。有这些方便我获得的却甚少。发展转变得太快合约的条款不断地更改,使我难以找出有一般性的结论
在这个时刻,大约一九八五吧我强烈地建议把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希望这样国营的企业能比较容易地私有化(紸二十九)一九八六年,我被邀请到北京的首都钢铁厂去研讨他们的承包合约安排在他们的宿舍住了几晚,讲了一次话十六年后——二○○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我被邀请到***中央党校讲话。该校的商学院院长到机场接我途中说当我在首钢讲话时,他在座他说倳后每个听众都受到警告,说不要相信我建议的把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和把界定了的使用权推到尽头。英雄所见略同——中国人这样说——过了不久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成为***说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驶往党校途中院长对我说,一九八六年他不可能想象自己有一天可以拥有一部电脑但现在是隔一年换一部新的。听到这些话我感触无限。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知道没多久之前Φ国的情况,比起对过往知得不多的年轻人这些年发生的事来得更属奇迹了。从机场到党校是颇长的路程我意识到这位上了年纪的干蔀对中国的奇迹感到骄傲,而国家必定有很多像他那样的人在重要关头站起来准备拼搏。
第五节:承包合约的扩张与县际竞争的兴起
承包合约用于农业是成功的虽然要好些时日才简化为今天的可以转让的土地租约。在这过程中执政者逐步减少了他们的操控,偏向于界萣土地的使用权利九十年代初期农产品的价格管***消了,二○○五年取消了农业税使农业的承包成为不需要付税的长期租约。形式仩还是承包就是今天,农地的***称作「转包」
把承包合约引用到工业去有困难。八十年代中期我考查这项目时主要的困难是工业嘚资产要折旧。维修保养与再投资的责任谁属上头政府与下面国企之间常有争吵。我建议过些解决方案包括发行可以转让的股票(注彡十)。九十年代后期发行股票开始实施,但主要是有垄断保障而有利润的国企至于那些要亏蚀的无数国企,他们的资产净值早就下降至零事实上,九十年代执政的人要把亏蚀的国企免费送出去也不容易。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困难九十年代初期起,亏蚀的国企的困难再不是资产贬值——他们没有什么还可以折旧的了——而是要吃饭的国家职工没有补偿不能解雇二十一世纪开始,这些亏蚀的国企荿功地近于全面私有化主要的协助是地价上升了。这点我将会解释
令人失望的工业承包的经验,到头来却提供了一个有巨大价值的主意大约一九八四年,那所谓「层层承包」的合约安排在工业出现并不新奇,外间的工业称作「次承」或称「分包」。西方称subcontracting而众所周知,工业或建筑业的「subs」往往是好几层串连起来的如果一定要在中国经济改革中选出一项关键的发展,我的选择是从八十年代后期開始农业的承包与工业的层层承包组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成就:这组合不是引用到个别农户或个别国企而是引用到有地理界线划汾的地区去。我认为这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制度的重心所在
一个长期不断地跟进这个制度的发展的人,可能觉得非常复杂但到后来尘埃漸定,则可以看到这制度是直截了当而又理性的没有在其它地方出现过。虽然制度中的每一部分都不是新的但组合的方法与形式是创噺而又有效能。
承包合约的组合引用到地区去的初期不同地区的安排往往不同,变动频繁要到大约一九九四这制度整体的共同特征才鈳以辨识。我开始领略到这制度有超凡之处是一九九七我到昆山考查那里的发展。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是我前所未见的二○○○年通縮终结,地区竞争的惊人活力使我震撼但我要到二○○四的年底才能解通这制度运作的密码。
不怀疑执掌政权的人有本领但我认为今忝的中国制度不是个别天才想出来的。这制度是被经济的压力逼出来——有那么多人要吃饭改革的浪潮震耳欲聋。处理当时的风起水涌指导的原则可不是***说过的名句:「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寡言的邓老曾经说的:「试一试看一看。」
在细说这地区竞争制度之湔我要澄清一些名词。每个地区当然有它的专有名词但它们的普通名词——市、镇等——可以有混淆。有些普通名词不同是因为起名於不同的时间也有些经特别处理,直接由北京管辖我喜欢用自己的地区分类,是干部朋友之间一致认同的
中国的地区从上而下分七層,每层由地理界线划分下一层必在上一层之内。最高层是国家跟着到省,到市到县,到镇到村,最后到户这七层是从上而下哋以承包合约串连起来的。上下连串但左右不连。地区竞争于是在有同样承包责任的地区出现即是同层的不同地区互相竞争。
经济权仂愈大地区竞争愈激烈。今天的中国主要的经济权力不在村,不在镇不在市,不在省也不在北京,而是在县的手上理由是:决萣使用土地的权力落在县之手。北京中央与次一层的省政府提供关于土地及其它经济政策的指导有权更改地区的划分界线,有权调动地區的干部或把他们革职也可以把不同地区的税收再分配。
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决定土地使用的权力最重要。没有土地就没有什么可以发展土地得到有效率的运用,其它皆次要如果在竞争下土地的租值上升,经济是在增长科技的改进与资产及知识的积累当然重要——目前中国正迈步向这些方面走:私营的科技研究投资的增长率,今天的中国冠于地球然而,如果人民吃不饱科技及投资是没有什么用場的。处理好土地的使用让广大的群众脱离饥寒交迫之境,经济会因为有储蓄、投资与科技改进的支持而上升
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着汢地使用效率的高低。人与人之间竞争户与户之间竞争,机构与机构之竞争——传统的经济分析这些是所有的竞争了。中国的情况昰在同层的地区互相竞争,而因为县的经济权力最大这层的竞争最激烈。以我之见多加了一层竞争是回答我说的「中国问题」的重要噺意。
「县」往往被翻译为「郡」(county)这是不对的。在中国「市」的面积很大。平均一个市有八点六个县二 ○○六年底,官方的统計是整个国家有二千八百六十个县(或是同等级别的地区),各有高度的关于土地使用及日常经济决策的自主权县的平均面积约三千岼方公里,但差异很大人口稀少的西部,县的面积一般是庞大的人烟稠密的东部,县的面积约一千平方公里我估计县的平均人口约㈣十五万,差异也是大的(注三十一)
问题仍在——中心问题仍在:为什么县与县之间的竞争会是那样激烈呢?其它国家不是也有不同層面的地区划分吗在中国经济制度的合约结构中,究竟是哪些基本因素促成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大家都见到的近于渏观的经济增长?
第六节:县制度的佃农分成
中国的经济改革可分阶段看第一阶段大约从一九八○到***退休的一九九二。这阶段的發展主要是从以前的等级排列权利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那边去,以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深圳拍卖土地(国家首次)为高峰这拍卖是絀售长期的土地使用合约,没有私人所有权该市的干部说是依照我的建议:早些时,我对他们解释出售土地差不多是唯一能让他们获取足够资金来发展该市的办法,而他们要让私营的发展商人表演专业的运作(注三十二)
在这阶段,经济发展集中在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开放改革之前,这地区相对上遭到漠视或贬低庞大的国营企业或政府保护的垄断机构寥寥无几。香港的商人或投资者身先士卒帶进资金、科技与管理知识。相比之下当时的长江三角洲,有权有势的国企抗拒竞争与南部只需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可以获得私营的商業牌照相比,是两回事
在长三角,市场的冲击大约始于一九九三神奇地,只八、九年差不多所有重要的经济数字,长三角超越了珠彡角这是中国改革的第二阶段,由朱镕基掌管经济从一九九三至二○○○这七个年头,是中国的困难时刻:开始时通胀如脱缰之马貪污广泛,人民币崩溃跟着是严厉控制借贷与消费,重击贪污再跟着是通缩与房地产市场兵败山倒。然而就是在这些困扰的情况下,长三角出现了爆炸性的发展其效应伸延到内陆的中、西部去。我们或可举出好些理由来解释这奇迹的出现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縣的竞争制度刚好在那时形成开始发挥效应了。
在情在理在上述的恶劣经济环境下,长三角要超越起步早十年的珠三角是不可能的泹却发生了(注三十三)。我的解释是那一九九四形成的县制度在长三角运作得较好。在南方私营的企业已经在早前的合约安排下落哋生根。工厂到处乱放既不整齐也不清洁,但投资者是下了注的换言之,南方缺少了土地使用的调整弹性减少了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效能。不是说南方的县不竞争而是他们没有北方那种调整土地使用的大弹性。这经验也教训我们不用政府策划而单靠市场必然较有效率的看法是错的。世界级的工业园在长三角一带冒起美观的园艺与现代化的设施,是例行地由县的干部策划他们是为市场策划的!他們知道好东西会卖得较好。他们也知道如果策划的卖不出去,可能被革职
在县与上头之间有一条分配收入的方程式,对鼓励竞争重要简略地说,发展初期是下面承包的把一个固定的款额交给上头。往往引起争吵因为发展得好而要交得多的地区认为是被剥削了。分荿的安排于是引进争吵又出现,因为不同的地区要上缴的分成率不同
这就带来一九九四的一项重要发展。从那时到今天一个地区或縣的工业投资者要付百分之十七的产品***,而这个税率是全国一致的县本身的分成,是此税的四分之一也即是产品增值的百分之㈣点二五。另一方面一间小企业可以选择支付百分之四至六的商业税(视乎企业的性质而定)来代替。利润或所得税是有钱赚才交这裏我们不管。我们的讨论也可以不管商业税——没有利润也要付的***给政府带来最高的收入,县干部最关心此税我们的分析集中茬***:产出价值扣除原料与其它一些琐碎费用之后的百分之十七。
问题是增值的百分之十七的抽取究竟是税还是租呢?我认为是租洏不是税有两个理由。其一是任何投资者只要用土地或房产从事生产的,都要付此税其二是只要有产出,不管有没有利润都要付此税。
在古时的中国正如中世纪的欧洲,「租」与「税」的意思是相同的当一个收租的封建地主负上一个「政府」的责任主持正义与提供保护时,收租就称为抽税(注三十四)
争论是租还是税有点无聊,问题是在经济学的传统中说争取最高的税收必遭批评,但说争取最高的租金收入则往往被认可真理是,有经济效率的土地使用租金一定要算,不管是由地主还是由政府收取收得的租金要怎样花昰另一回事。我的论点是如果土地全部使用,在县与县之间的竞争下争取最高的总租值是与高效率一致的。这不是说投资者会因而无利可图他们预期的收入,除去要上缴的租(税)之外要足以弥补利息成本,而如果因为他们的投资而经济增长了他们的收入可以高於预期。事实上大部分的投资者在县的制度下收获甚佳,尤其是二○○○年之后这是说,经济增长带来的土地租值上升含意着的收叺增加会落在投资者、劳工与农民的手上。纵观二○○三开始的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上述的收入增加很有看头。
全国一致的百分之十七的***是多番与不同的地区商讨后才达到的明显是分成租金,所以明显地是佃农分成制一方面是投资者与县政府分成,另一方面昰县与上头高层分成这里有一个分析难题困扰了我好几个月。四十年前我发表《佃农理论》其中偏离传统的一个要点,是我让分成的百分比变动来推出有效率的结论亚洲的农业资料明确地显示,佃农分成的比率会因为土地的质量与地点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然而,這里提到的***是分成租金,却是全国用上同一的税率怎可以有经济效率呢?如果没有中国的经济怎可以在这分成安排下加速增長?
一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作研究生时读到的一个马歇尔的注脚立刻从床上跳起来去找它。马歇尔认为与固定租金相比分成租金无效率。但他补加了一个注脚:
如果佃农分成的地主能自由地为自己的利益调整资本并且与佃农协商,指明农作劳力的投入量几何上可以证奣,地主会这样调整来强迫农户的耕耘密度与在英国的固定租金制度一样而地主的分成收入,会与固定租金相等(注三十五)
这注脚峩当年作出如下的回应:
马歇尔没有提供几何证明,如果试证他会否更改这个注脚是有趣的猜测。这猜测有趣是因为他想象的效果在┅些特殊的情况下是对的,但一般而言却是错了错了,因为马歇尔不让分成的百分率变动(注三十六)
基于马歇尔的注脚与我的回应,假设县政府是地主我问县的资本投入,要多少才能担保一个不变的分成率会一般地达到有经济效率的情况二○○四年底我找到的***,是县向「佃农」分成的投资者收取的地价可以是负值!把土地视作地主提供的资本,可以用负地价代表地主提供着无限的调整机能只要分成的百分率落在一个不离谱的范围,在这机能下有效率所需的边际价值相等的条件永远可以达到
说负地价,我的意思是当一个投资者到一个县考虑投资产出县政府不仅可以免费提供土地,也可能免费为投资者建造厂房或把若干年从投资者交出的***中的县嘚分成的一部分,送给投资者当然,不是所有的县都值得投资例如设厂于荒山野岭没有意思。社会利益不论负地价可以去到的尽头,是县的税收足以填补收回农地与改进为工商业用途的成本利息这方面,下一节会再分析
二○○六年北京开始禁止某些县用负地价,顯示着他们不明白县的佃农分成制度的运作也可能不是不明白。一个困难是中国的人口分布可能过于集中在热门地带而较为长远的发展,略为平均的人口分布可能较上算这话题我写过,但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案正如高斯和我在分析公司的本质时提及,有些事情是没有市场价格指引的错误的决策往往只能事后才知道。
第七节:分成方程式的效果
二○○五年的一个晚上一个遥远的县的县长给我***,說他碰巧到了我家邻近要来倾谈一下。进门后他脱掉鞋子,躺在沙发上好一阵然后问:「教授呀,可否给我一杯葡萄酒」当然可鉯。
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县干部,全国东奔西跑寻求投资者当一个招商集会在某城市举行,消息传出无数的县干部会闻风而臸。这些日子一个县干部一个晚上吃几顿晚餐是寻常事
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县往往有五百个招商员。二○○五年安徽某县举办选美比赛,要选出美丽、迷人而又懂得说话的女士作招商队长舆论破口大骂,县长回应:「美丽是资产不利用可惜。」
需要一个商业牌照吗縣政府会派人代你奔走。要建筑许可证吗他们给你担保。不喜欢那不洁的小溪流过你的场地吗他们可能给你建造一个小湖。他们帮你找设计师找建筑商,而准备投产时会协助你聘请员工,收的费用合理是的,县有招工队替投资者招工。他们会向你推销他们的廉價电力推销他们的公园与娱乐,推销他们的方便交通水电供应,光辉历史甚至他们的女孩有多漂亮——我没有夸张!
中国地区之间嘚激烈竞争,外间没有见过为什么呢?一个因素是分成的方程式这里谈此式,其它过后才说
说过了,投资者要付百分之十七的产品***县取此税的四分之一,即产品增值的百分之四点二五土地出售的收入,如果是正数县收百分之七十五,百分之二十五交上头这百分率不是一致的:地点较佳的县,分帐率会较低我遇到过的县干部,没有谁管上头层面怎样分他们交上去的
土地的成本不低。囿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交出农地要受到补偿。用百分之五的折现率我估计二○○六年这补偿是三至五倍农地租值的折现。县政府与農民的争吵有所闻但不是媒体报道那样普遍。有时县干部从中骗取些私下钱而缺乏资金的县可能欠农民一段长时日。
把农地改进作工商业用地的开发成本更高二○○六年,这成本约六万元人民币一亩(六百六十平方米)大约比补偿农民高一倍。这些改进包括建造马蕗引进电、水、煤气、排污、***电视与电脑的线路、路灯、园艺等。这些改进是土地出售之前做好的今天,就是档次较低的新工业鼡地比我熟识的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好。最高档次的例如苏州工业园,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了中国的农民是超凡的种植能手——他们往往搬动移植五十年以上的树——而你无法斗得过Arthur Lewis说的「无限」人手供应:园艺工人每一长天的工资五美元(注三十七)。
二○○六年我作過估计用一个发展略有看头的县的资料,得到如下的结果假设一块工业用地建上容积率零点八的厂房,投产时用上最常见的劳工密度县政府每年拿得的产品增值的百分之四点二五大约是工业用地的总成本的百分之十二。不包括行政费用但可见一个县可以把工业用地送出,再补贴投资者一小点还不用亏蚀。
毫无疑问在同一县内,同样的工业用地同期出售地价可以很不相同。除了久不久引起非议嘚偏袒成交地价不同不代表价格分歧。县的干部要选择投资者他们要争取的不单是***,还要顾及的是投资者带来的声望要顾及荇业是否与县里的其它行业合得来。不难见到当一个投资者的项目可以引进很多其它好处时,县政府卖地的负地价可以跌到***的收叺低于填补土地成本的利息
县的干部可能贪污,但多年来我没有遇到一个愚蠢的他们知道土地与土地之间的边际社会收益要相等才能為县及为自己取得最高的收入,如果同样的土地售价相同他们的目的不可能达到。他们也知道准确的判断非常困难所以常派调查员到囿成就的县去考察。跟县干部的多次倾谈中他们的常识与他们永远关注着互补性、招徕力、交通水电、娱乐等事项的意识,令我印象难莣我不是说县干部从来不贪污,但我没有遇到过一个投资者不认为自己有特别的关系可以利用是的,说服每个投资的他或她有特殊关系县干部的本领绝对是世界级!
让我再说,虽然***率与此税的摊分率是全国一致的其它的分帐率并不一致。土地出售所得的分帐率不一不热门的县,此率要高一点才能填补土地的成本方程式中的分帐奖金也要一提。如果投资者是来自国外的以他把钱放进指定嘚银行算,我知道一个县的干部会分得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二来自国内,奖金是投资的百分之一这些其实是佣金,由县干部分享早期条件欠佳的县的奖金高达投资额的百分之五。发展有成逐步减少有一个热门地区,奖金是投资额的百分之零点零五这个奖金分帐率可以商议,正如房地产交易的佣金在中国可以商议我倾谈过的县干部多数认为,奖金率足以鼓励他们东奔西跑
第八节:县现象的经濟解释
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寻常。我认为那是中国在困难的九十年代还有急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大约二○○四年越南把这中国制度抄過去──有人说是得到我的文章的提点──那里的经济也起飞了。这制度不难抄袭但需要地区没有顽固的利益阶层,也要有像中国共产黨那样的组织来推行像北韩与古巴那样的国家,要尝试成功机会很不错
不难抄袭,但解释却非常困难不容易明白为什么这制度运作嘚那么好。我只一个晚上就打开了佃农分成之谜却要三年的长日子才能解通中国的密码。困难所在是我们面对的是个复杂的合约制度,此前没有见过演变迅速,过程中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安排要到尘埃渐定才依稀地见到一个可以理解的图案。要长时日才能看到关键嘚要素而当我认为找到了这些,另一些重要的碎片还是缺少了跟进中国的经济改革学得很多,使我对合约与交易或制度费用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层面让我能用有一般性的理论去找寻那些缺少了的,然后把碎片组合砌成一幅看得明白的图画。
让我从一九六九的春天说起吧当时高斯和我到温哥华参加一个渔业研讨会议。在座有人提出因为公海的鱼一般游很远,渔业私产化公海要独占所以要有垄断權;这样,市场的鱼价会是垄断之价我立刻回应:「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农地都是我的,我一定要分租给无数的农户耕耘;农户之间会竞爭所以农产品之价必定是竞争市场的价格。」
名义上今天北京是地球上最大的地主,拥有中国天下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他们把土地以伍十年长约租出,二○○七年公布租约期满后自动续约指明政府有特别需要时可支付补偿来收回土地。他们接受了使用权要清楚地界定為私有也知道要广泛地这样做,于是把有了界定的使用权下放达到每户每家。为了维护有秩序的权利下放他们知道承包合约可行,茬经济压力下层层承包的合约安排就出现了今天一个局外人拿着不同地区层面的文件研究内里的法规条文,很难看得出字里行间含意着嘚是一连串的承包合约这些文件其实是早前的承包合约经过了修改而演变出来的。
不同的地区层面是垂直或上下串连同层或左右不连。这是同层的地区互相竞争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由于县的经济权力最大,这一层的竞争最激烈火上加油,权利的界定的原则无处不用縣的地理界线划分当然清楚,而县干部的权力与责任的划分来得那么清晰今天的县无疑是一级的商业机构了。性质类同的商业机构互相競争是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的另一个理由。
再火上加油县干部的奖赏按成绩算。政治游戏与贪污无疑存在但这些行为,就是先进の邦的市场经济中的大商业机构也有除了前文提到的奖赏方程式,县干部的应酬费用相当慷慨视乎那个县能赚多少钱。每个干部可以按建筑成本作价购买一间住所而工作成绩好有机会升职。有一个流行的「五十六岁的假说」:六十退休到了五十六而积蓄不够,干部貪污的倾向上升他们也告诉我,能干的县干部不难有外间的商业机构招手因为管理一个县其实是管理一盘生意。
一九九四全面引进的產品***又再火上加油。那是佃农分成我早期的论著指出,在佃农制度下地主关心农户的操作履行比固定租金为甚,因为地主的收入如何要看佃农的工作表现(注三十八)一个鲜明的例子可以示范县与县之间的热烈竞争。那是购物商场一个县可以视作一个庞大嘚购物商场,由一家企业管理租用这商场的客户可比作县的投资者。商场租客交一个固定的最低租金(等于投资者付一个固定的地价)加一个分成租金(等于政府收的***),而我们知道因为有分成商场的大业主会小心地选择租客,多方面给租客提供服务也正如商场给予有号召力的客户不少优惠条件,县对有号召力的投资者也提供不少优惠了如果整个国家满是这样的购物商场,做类同的生意但烸个商场是独立经营的他们竞争的激烈可以断言。
比起上述假设的购物商场县的制度对鼓励竞争犹有过之。这是因为县要对上层作交玳或报告上层不仅鼓励竞争——他们强迫这竞争的出现。说到底百分之七十五的***是上层收的。这是层层承包促长竞争的激烈性嘚原因
让我们回到承包责任这个制度去深入一点地理解县与县之间的竞争。这个制度演进时使用权的界定——因而有私产——是织进叻市场合约中。从高斯的定律看市场的运作分两步。第一步是界定私有产权我的看法是以合约来约束资源使用的竞争。第二步是市场夲身的出现通过有市价的合约来交换资源的使用或产品的权利。
承包责任制是另一种安排使用权的界定与市场成交是结合在同一合约Φ。一个投资于县的人通常只签一份几页纸的合约,里面说明土地面积、地点与地价他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双方履行责任的期限地產证或地契要等投资者的钱汇到指定的银行几个月后才拿得。签好了的合约可以转让但如果投资者要到银行借钱,有地契在手就比较方便了
问题是为什么跟高斯的分两步处理相比,把产权织进了市场合约会增加竞争的效应呢***是在织合的安排下,投资者要履行责任付钱之外,投资者要在合约指定的期间履行指定的项目才能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这是说,付价之外承包合约是授予值得的优胜者。错誤的判断当然可能而取巧的投资者不罕有,例如只建造围墙而不再建什么地价下跌之际县干部可能忙顾左右,但当经济转热他们会收囙不履行合约的土地当大跌了的地价在二 ○○○年掉头上升时,不少投资者哭出声来但履行合约的却在偷笑。
上述的织合安排不是中國独有的正如高斯指出,好些国家的租约或雇用合约往往有类似的安排而我在上文指出了购物商场的合约安排很类似。我也曾指出Φ国的县制度的每一部分都不是新的。新而重要的是这些部分的组合通过承包责任合约的扩张:使用权的授予是换取履行,而这基本原則到处用尤其是,在工业发展中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的合约安排,通过上述的织合、佃农分成与层层承包的串连是令人敬畏的經济力量带来的效果,在一个有超过十亿贫困人口的时代领导者既有勇气也有智慧去执行「试一试,看一看」这个原则
通过串连承包匼约而形成的权利结构,使我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宪法但在中国,这合约结构中的条件可以商讨所以安排的弹性比较高,而一般来说Φ国的安排的市场倾向,远比我知道的其它国家的宪法明显二○○四年二月,我发表了《还不是修宪的时候》那篇长文试图阻止当时囸在进行的修宪工作(注三十九)。当时我指出中国的经济制度既特别而又重要,北京要先研究这制度的性质指出重要的环节,然后寫进宪法去北京没有接受我的建议,而他们跟着修改了的宪法与他们的经济制度的结构是扯不上关系的。北京显然没有充分地赏识他們自己做得对做得漂亮,做得精彩
第九节:县际竞争的其它效应
这些日子,读中国媒体报道的经济政策要小心撰稿的人不是说谎,泹往往误导因为他们一般不理解中国的经济制度。县有相当大的经济决策自主权好些时没有执行北京公布的政策。最低工资的引进鈈同的县有很大的时间差别,而一些县只说他们有最低工资但不强迫当北京宣称百分之七十的新建公寓单位要约束在九十平方米以下,┅些地区公布有一两个这样的项目其它地区则置之不理。报章的头条说一个外来的人不能购买超过一个住宅单位深圳目前执行,上海說没有听过(注四十)
这不是说北京失控。他们是控制着的但地区干部知道哪些真的要执行,哪些只是投石问路他们懂得衡量上头傳达下来的文件有多认真。北京征求地区的意见常有而推了出来的政策可能悄悄地取消但没有公布。有些村落有民主投票有些没有,洏有投票的引进的时间很不相同
我认为上述的混乱画面可不是真的混乱,而是起自地区的自主权与他们之间对政策的取向有别一个县昰否把一项政策用作粉饰橱窗,考虑的是这政策会否有助他们的竞争为了增加县的产品***收,为了生存县的干部要引进投资者,怹们知道劣政策会把投资者赶走如果北京坚持要执行一项政策,县会接受但如果这政策有损地区的利益,他们会投诉投诉够多往往囿效。
发展到今天县制度的权力结构是不容易拆除的了——这是支持着可以乐观地认为快速的经济增长还可持续一段长时日的主要原因。困难在于地区无权过问的事项:货币制度外汇管制,对外政策言论与宗教自由,国家操控的教育与医疗传媒通讯,以及庞大的有壟断性的国企
我担心北京对这个经济制度的运作理解不足,因为有迹象显示他们正在尝试改动这个制度(注四十一)。我认为只要把這制度精细地调校一下就会变得坚固了。正如我在二○○四年二月的长文指出层层承包以分成合约串连,在最理想的安排下任何一個单位或份子的界定权利受到侵犯,某程度整个连串的所有份子都要付出这侵犯的代价
因为地区或县的竞争,中外合资的合约发展成为┅种特别的专利使用合约每件算的使用费可以不受管制地汇到外国的银行。我曾经研究过发明专利的使用合约好几年知道监管这些合約的履行很困难,但以合资合约从事有外来的作为董事在场监察,收钱就容易得多了这是外资蜂拥到中国来的其中一个原因。周燕奇跡地拿得一批合资合约的真版本赢得一篇不错的博士论文。我邀请了她为这个会议写一篇摘要这里不多说。
因为县的竞争工业类聚嘚集中发展非常显著。中国的产品今天泛滥地球但外间的人很少知道工业的地区集中与专业的程度。佛山的陶瓷产出历来有名我邀请叻李俊慧为工业类聚提供一文。
因为县的竞争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受到压力要加速。世纪转换地价的上升大大地协助了这私有化的进程。较高的地价让地区政府有钱补偿解散国家职工拿开了最大的障碍。国企的买家会把原先位于市区的物业出售搬到地价较低的工业区詓。长沙的国企私有化的速度可能破了世界纪录我安排了那里的副市长刘晓明写有关文章,因为是他主导这发展的
县的竞争也协助了減少贪污。有同样条件的地区只有无知的投资者会到一个贪污知名的县下注。有经验的投资者知道贿赂是一项成本早期在南中国的厂镓例行地把这些成本算进产品售价之内。不是所有贪污都消失了而是与九十年代初期相比,减少了很多跟我谈过的干部都同意县与县の间的竞争有助减少贪污。
最后我认为过去十至十五年的合约选择的高度自由——除了上文提到的地区承包合约的串连——也是县际竞爭的效果。合约选择的弹性够高使九十年代的中国免于经济衰退。
余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总有一天农地转作工商业用途的边际价值会丅降至均衡点。可能十年之后吧今天我们见到的县与县之间的激烈竞争会消失吗?***是这竞争的转弱会出现然而,有县制度的存在竞争会转到其它方向去。最可能的新竞争目标是科技的发展为此我曾建议北京的朋友要紧握***,因为科技的引进是最有效的增值法门
第十节:中国的货币制度与人民币的兴起
朱镕基是个精明的人。虽然职位转来转去一般的意见,是从一九九三年七月到二○○三姩三月他是中国经济的舵手。表面看他是个计划经济者是个独裁者,也是个不相信市场的人一九九五年我批评他处理通胀的方法,後来以文章及在电视公开道歉:他对我错。
我们不能以一个改革者的言论甚至行动来评价他的政绩他的成败只能以效果衡量。这样量喥朱先生可以拿满分。看似权力欲强但在他掌政时中央的权力是大幅地下放了。不相信市场但他在任时国内的市场变得那样彻底地洎由,就是崇尚新古典的经济学者也会感动你可以指责市场有假货,但产品质量的急升大可与当年的日本一较高下而市场的合约,无論产品的或劳工的显示着的自由其它地方难得一见。
一九九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加剧,人民币暴跌我在该年五月二十一日发表文章,说控制货币量不会有效因为无法做到(注四十二)。我指出困难所在是中国的银行乃出粮机构,有权势的人可以随意「借」钱于昰建议,中国人民银行要负起一间正规中央银行的职责不提供任何商业借贷。更重要的是:以权力借贷的行为要杜绝
一九九三年七月┅日,朱镕基接管人民银行掌此职仅两年,但他创立了中国货币制度的架构并一直监控着这制度的运作,直到二○○三年三月从国家總理的职位退休一九九五年他把人民银行转为正规的中央银行。他控制通胀的方法是直接地约束借贷与消费,把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峩当时对他的约束办法有怀疑,但也认为可能是斩断权力借贷的唯一办法受到弗里德曼的影响,我反对人民币挂钩而不浮动
一九八三姩香港的财政司考虑港元采用钞票局的制度,让港元与美元挂钩我参与了讨论。英国的Charles Goodhart建议港元要下一个锚而弗里德曼支持采用钞票局。人民币怎么办呢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不少困难,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崩溃我求教过米尔顿好几次,遇上任何关于中国的事他的时间昰非常慷慨的。
米尔顿之见是像中国那样庞大的国家,不能采用钞票局制度他认为我提出的把人民币与一篮子物品挂钩原则上可行,泹费用会是高的他的选择,是中国采用美国的无锚货币制严谨地控制货币量,让汇率自由浮动
一九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不玖一组来自北京的经济学者邀请我到深圳会谈。他们对中国的前景很忧心在讨论中我突然间乐观起来,因为意识到朱镕基做对了只彡年他把中国的通胀率从百分之二十以上调整至零,而当时的产品质量正在急升通缩一定存在。我于是推论亚洲的金融风暴是人民币突然而又迅速地转强的结果。当时大多数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都钩着美元所以当中国的通胀骤然间终结,在国际竞争下钩着美元的亞洲小艇纷纷脱钩因为他们的币值是偏高了(注四十三)。
一年之后我更为理解朱镕基的货币制度。他的方法可以理解为把人民币下叻一个可以成交的指数为锚得到朱的启发,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用一篮子物品的物价指数为锚用不着要有真实物品的储备,條件是央行当局要有些外汇储备必要时左右一下,而更重要的是不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把货币的用途限于货币现象,将汇率与一个鈳以成交的指数挂钩是不难维持的
是市场合约的自由与弹性协助中国在九十年代幸免于经济衰退的蹂躏。就是不算当时产品质量的急升通缩率逾百分之三,而房地产的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然而,失业率徘徊于百分之四增长率约百分之八。分红合约与件工合约当時盛行协助了真实工资的自动向下调整(注四十四)。再者为了确保他要达到的百分之八的增长率,朱镕基把市场全部放开大力推荇国企的私有化,拿开约束劳动人口流动的限制也加速了经济决策的向下分散。上马时朱可能是个市场怀疑者下马之际他必定转为信奉市场了。
回头说中国的货币问题二○○二年在天津南开大学的一次讲话中,我说人民币是世界最强的货币——当时的黑市汇率还低于官价的(注四十五)到了二○○三年三月,在一篇评论朱退休的文章中我说人民币那么强劲,两年之内西方的国家会强迫人民币升值——那时黑市与官价汇率大致打平(注四十六)这样用黑市与官价汇率的互相运作来估计一种货币的强弱,一九九三与米尔顿研讨过加上我跟进了地下钱庄的非法交易活动。这些活动的存在北京当然知道。
外国施压要人民币升值来了不是两年后,而是四个月我坚決地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理由是如果要改进农民的生活他们要被鼓励转到工业去。除非农民的生活提升到城市工人的水平中国的经濟改革不能说是成功。多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民的故事永远是血,是苦是泪与汗。记忆所及这是第一次农民看到一丝曙光,而人民币彙率的大幅提升会消灭这希望
一九九一年在斯德哥尔摩,参加高斯获诺贝尔奖的盛会我对米尔顿说世界将会见到十到二十亿的廉价劳動人口加入国际贸易,二十年后地球的经济结构会有很大的转变这竞争来临了,而我关心的是虽然中国的工资低廉比起印度与越南等哋还是高出相当多。这些国家也发展得强劲我当然高兴,理由简单:他们愈富有跟他们贸易中国赚的钱会愈多。然而把人民币的国際汇值提升是让赛。很多农民到今天还没有见过真的飞机在天空飞行人民币升值怎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呢?
目前中国有无数的我称为接單厂家的工厂他们既没有发明专利也没有注册商标,只靠客户交来样板与设计有单就接。当一个订购者要求复制样板及开价这要求通常寄到多处,到几个国家也是常有的我的观点,有大量的事实支持是农民尝试工业一般由接单工厂做起,学得点技术与知识然后向仩爬感谢蒙代尔,他也曾多次大声疾呼地反对人民币升值
要清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困难。与其愚蠢地压制人民币的需求——央行目湔正在这样做——他们大可取消外汇管制让人民币大量地流进国际市场。一种货币的下降与上升的压力是不对称的有下降压力很头痛,但上升压力绝对不坏让人民币外流国家赚钱,而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泛滥有需要时可以容易地把人民币买回来。通货膨胀的担心可鉯用一篮子物品作为人民币之锚而解决了
得到朱镕基的启发,二○○三年我建议也重复过几次,人民币转用一篮子物品为锚正确一點地说是以这篮子的可以成交的物价指数为锚。央行不需要有这篮子的物品存货他们只要担保一个币量可以在指定的市场购得这篮子物品。
这个可以成交的指数容易调整即是说物价的水平可以容易地调整。物品的选择与比重的分配要慎重考虑做得对通胀再不会是关心嘚问题。把货币钩着一篮子物品多年前与米尔顿研讨过,而这思维与蒙代尔的货币观是一致的朱镕基的经验显示,实践的成本不高洇为货币之锚只是个可以成交的物价指数,央行不需要持有这些物品
北京考虑了我的建议良久,那其实是朱镕基的货币制度加上一点变囮这变化是向旁站开一步,避去与其它国家争吵对他们说:「我们是回复到古老的本位制,只是我们用一个可以成交的物价指数为锚没有真实物品的储备。这是我们选择的确认自己的币值的方法与所有其它外币的汇率是自由浮动的。」当然要防止通胀,以一个可鉯成交的实物价格的指数为锚远胜一篮子用纸造的货币。
央行没有接受建议我不感到烦扰但两三年来他们的操作使我担心。上述提到の外我的感受是他们要尝试美国的无锚货币制。货币政策早晩会大手采用这会大幅地增加央行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到后来可能把县淛度破坏了
让我重复上文说过的一个重点。互相竞争的县的权利结构不容易瓦解任何不明智的政策,侵犯了县的利益而县有权说话的我不担心。例如我不担心价格管制或租金管制如果这些管制出现,我敢打赌要不是不被执行就是执行也不会持久。我担心的是县无權过问的政策这方面,货币政策居于头痛项目之首
这篇文章我集中于中国做对了什么来解释他们的经济奇迹,想着到结尾时说些负面嘚话来平衡一下但写到结尾我不愿意这样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三十周年中国的传统教我们,一个人生日之际不要把污泥掷到他或她嘚脸上也不只是一个人。是一个曾经那么丰富而又有深度的文化五千年前这文化产出的陶器与玉雕我们今天还没有本领复制出来。为這传统我感到骄傲而任何人研究过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会同意那是人类足以为傲的一个源头今天,这传统是在复兴了
这些年北京做絀来的大可引以为傲。你可以详尽地批评执掌政权的人但他们减少了那么多的贫困,工程之庞大与迅速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我认为這样的成就不会再重复——不管是何地不管是何时。
我坚信私产与市场对社会的价值不止四十年了。但我从来没有反对过中国***嘚存在从第一天起我反对通过民主投票来改革。一九八三年第一次与一群老同志在北京会面时,我不客气地直言:「你们把国家搞得┅团糟要替我把国家修理好。」我们成为好朋友伤感的是,他们之中多位已经不在了他们后来做到的,远超我的期望午夜思回,囿时我幻想着要是这些老同志还活着见到今天的中国,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
中国***做出来的成果令我拍案!政党历来有困难,困難多多党员八千万,要怎样安排党的职责与执行党规才对呢不可思议。
党领导与指挥了改革行动然而,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的囚民:刻苦聪明,有耐力只要能看到明天有希望,他们可以在今天忍受着巨大的艰辛我不想在这里赞扬中国人,但我没有见过一个囻族可以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那样拚搏——而还在笑二○○四年,在国内的荒山野岭摄影太太与一个在田中操作的妇人闲谈。这妇人說久不久会有一日有受薪工作雇主会以大车接送她及其它人到工业园去作园艺。天还未亮起程天黑后才回家,带着面包与一瓶水一忝的工作可获七美元。我见她在笑问她为何这般开心。她说生活改进了有生以来她的植树知识第一次有外间的需求,而女儿刚在大学畢业找到了一份很好的月薪二百美元的工作。是像这个妇人的人数以千万计的,把国家建设起来了
一九七九我发表第一篇中语文章,热衷地下笔是一九八三的秋天开始的今天在盛年的干部与企业家,那时是大学生很多读过我写的,所以这些日子作为一个老人,茬国内所到之处不愁没有免费饭餐吃。跟他们当餐对酒是乐事也从这些聚会中获得一手的资料来写这篇文章。这里我要以深深的诚意感谢他们也要再感谢他们的工作,把国家从漫长的黑洞推出来见到曙光了。
流行的报道说中国的干部例行地贪污不可能对。他们之Φ很多有智慧对国家有贡献。一种竞争的风气使我想到六十年代初期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作学生时的感受在一组同学中大家知道或听过誰是谁,对大家的本领互相估计然后玩那成绩排列的竞争游戏。彷佛没有其它目的只是要看谁能爬得高一点。
那位到我家来求喝一杯葡萄酒的县长是个例子他工作拼搏,但工资低——每月约三百美元——使我怀疑是些什么驱使他奔走是贪污钱吗?是升职吗是声誉嗎?我试图很含蓄地找出他的动力根源过了好一阵他知道我要问的是什么,说:「教授呀我只想为国家做点事。」不难想象气氛环境适当,可以有很多像这位县长的人
回头说中国奇迹吧。那史无先例的经济制度之外我选两个现象为奇迹之首。其一是约一九九三开始长江三角洲出现了爆炸性的经济发展,伸延到国家的中西部去这个现象出现的时期,开头有人民币的崩溃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通脹,跟着是百分之三强的通缩而房地产的价格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二是大约二○○○年起通缩终结,农民的收入开始爆炸性地上升从二○○○至二○○七,我的估计是农民的人均收入的每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工作年龄的农民四个有三个转到工商业去了。只要这趋势继续十年后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会与城市的中等人家打平。趋势当然不可靠但如果真的继续,我的估计是二十年后中國的经济实力会等于十个日本。
结笔之际我要对一个我批评过的人致敬。他是朱镕基老师艾智仁当年屡次提醒我:成功只能以效果──而不是以热情──来衡量的。上述我排列为首的两项奇迹都出现于朱先生掌管经济的时期。将来的历史不会忘记这个人
上文写于二○○七年八月。除了中央银行把朱镕基的货币制度左改右动我当时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三十周年有数之不尽的理由要大事庆贺一番。我沒有注意到新劳动合同法: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通过二○○八年一月一日施行。北京没有征求过县政府的意见
二○○七年十月我收到该新法的文件,只略看内里的九十八条就知道是灾难性当时正在写一系列关于通胀的文章,要到十二月才有机会评论该新法十二朤十三日发表第一篇,批评该法的文章支持的声浪高得很(注四十七)。然而二○○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六个政府性质的部门在北京夶学举行会议反对我的说法。我前后写了十一篇评论文章主要是解释北京不明白的市场与机构或公司之间的关系。这系列文章起不了哆少作用:二○○八年三月在北京举行的会议中有关当局显然固执地要推行该法。
基本上新劳动合同法说,雇用劳力或员工的合约再鈈能自由了这些合约要服从政府规定的严格条件。超时及假日工资加倍雇主提供的食宿不能从工资扣除,合约要用文字写出来员工嘚假期及福利要这样那样,工会受到鼓励革职的程序改了——全部是维护劳工的利益,也引进了近于美国大学的终身雇用制:一个员工茬一家机构工作了十年就不能被革职直至退休。
虽然时间刚好吻合我不敢说中国股市的暴跌是新劳动法与北京的三月会议引起的。正洳牛顿所说只有上帝才明白股市的变动(注四十八)。我也不敢说二○○八年头两个月的出口急跌尤其是玩具与成衣,是新劳动法的效应雪灾是记忆中最严重的。可以说的是山东的一个地区约一百二十家韩国人拥有的工厂,在春节假日中悄悄地关闭员工假后回来見大门锁上,内里无人该新法对旧机构的损害比新机构为甚,成千上万的在旧工业区的工厂关门骨牌效应推到工业的后援行业去。员笁被革职的无数不少旧工业区的食肆破产。工人有联群上街的行动
见到工业的发展一时间转暗,北京某部门认为次贷风暴与美国不景昰原因不对,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输出是上升了没有疑问,新劳动法触发了工业转移到其它廉价劳力的国家去好些档次较低的在中国的工业投资者搬家,尤其是搬到越南有些在外地兴建工厂,可开工时会把客户一并带去
不能想象北京不知道这些事。他们┅定知道为什么呢?为什么到了二○○八年三月负面效应那么明显,他们还在坚持新劳动法的执行呢除了律师与一小撮劳工,所有嘚人都受损广东的省长说,政府的政策要考虑到员工、雇主与政府本身的利益但新劳动法对这三方面都有损害。明显地北京的三月會议这位省长之见没有受到欢迎。
我看不到有什么压力团体会因为新劳法而获益几位律师朋友也反对该法,说预期的生意增加补偿不了處理员工问题的麻烦考虑到该法在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周年及北京奥运的大日子推出,难以明白
我有三个可能的解释,最可能是三者的匼并虽然经济逻辑加不起来。其一是北京不知道自二○○○年开始中国的贫苦农民的收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迅速增长。不容易知道朤入人民币一千六百以下的不用报税,流动的劳工一般不报这些人的收入不易估计。更重要是农村的户籍人口依然多虽然不少流动去叻。如果以农户的总收入除以户籍人口一个不实的低数字会出现。
二○○四年一月两位中国作者出版了一本赢得国际赞誉的书。这本書提供资料说中国农民实在苦(注四十九)。一年后世界银行的报告说,中国进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民的生活转坏了。这些言论在中国历史上农民的生活改进得最快的时刻说出,是不负责任的是的,就是到了二○○八年三月三日林毅夫在上述的北京会议讲话,说中国的收入分配愈来愈不合理这是他的报告主题(注五十)。毅夫是负责农业政策的人怎可以不知道农民的日子从来没像今天那麼好?他怎可以不知道从百分比的增长看中国的贫富差距这几年正在急速地收窄?
新劳动法的意图是帮助穷人但二○○八年一月十七ㄖ我发表文章,推断中国贫民收入的直升线会因为此法而折下(注五十一)。这折下是明显地开始出现了
第二个推出新劳动法的可能悝由,是国家主席***提出了要优化结构的观点(注五十二)没有人有理由反对,但不幸地这观点被不少人阐释为要取缔低科技、勞工密集的行业。我们不要忘记经济改革的主旨是要使贫苦大众脱离饥寒交迫的困境,而在人口那么多的中国科技的发展是要让低下階层在下面竞争而把上层的科技推上去的。
最后一个可能的理由是西方经济学的不良影响。那所谓效率工资理论其可靠性有疑问(注伍十三),但回归的经济学博士阐释为工资愈高工人的产出愈多。如果说有两组生产力完全一样的工人工资较高的一组会产出较多,峩可以接受这只不过是说如果刊物的老板把我的稿酬加倍,我的文章会写得可读一点但一个雇主究竟要员工在哪个水平操作呢?工资較低的那一组怎样了为什么最低的工资要让置身事外的政府来决定?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问:正在竞争的县的权力怎样了?虽嘫通过新劳动法之前没有征求过他们的意见但我说过,他们对中央上头的不当干预有顽固的弹性抗拒力他们会怎样应对呢?目前大蔀分的县对新劳动法忙顾左右。可惜这一次不容易抗拒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新法之前有旧劳动法软性的,基本没有执行新劳动法引起人们注意违反旧法的旧帐。其二因为新法中的第十四条(终生雇用条款),雇主与员工要回头看十年的已往最后,北京建议如果员笁起诉雇主政府提供律师费。一团糟!
如果北京坚持要执行新劳动法效果会如何?上文说过的不论两项发展是肯定的,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其一是企业会采取逃避性的合约安排,不仅是员工合约企业本身的合约结构也会改变。这会使交易费用上升对经济发展不利。其二从事生产的老板会多置机械,解雇那些生产力较弱的员工目前的情况,是倒闭的大部分是较小的或在「边际」的工厂这可能使北京认为他们成功地推进科技,减少了劳力密集的产出但实际上,科技的进步会因为少了下层的劳动力支持而转慢了
今天,北京當局显然忘记了***的对改革过程帮助很大的格言:试一试看一看。他们应该选几个县来试行新劳动法监管与观察他们的表现,与沒有推行此法的其它县比较一下然后才决定去不去马。
中国的情况转变得快我要指出这后记写于二○○八年四月八日。
二○○八年五朤九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规则刊于网上,以五月二十为限期征求公众意见。一些律师认为这些规则是对该法作出修改希望减少对經济的冲击。五月十二日四川地震经济问题被搁置了。炎黄子孙的灵气与大自然的摧毁力交上了手地球上的人看着,深表关怀也对┅个民族意志的凯旋增加了仰慕。
五常二○○八年五月三十一日
* 感谢高斯、韦尔因、巴赛尔和张滔。他们细读了此文的初稿提供了意见。
注二 当一九九七年上海宣布将在浦东建设一个新的国际机场怀疑的人说旧机场的使用还没有达到饱和点。浦东的新机场一九九⑨启用过了不久一条跑道不够。二○○五增加了一条跑道二○○八再加一条及一个新的候机处。旧机场现正增建另一条跑道这样看,上海每隔两年半就增加一条国际机场跑道了
收费的公路与桥梁有类同的故事,本来亏蚀的没多久就赚钱一位朋友惋惜卖掉一段公路,因为不久后满是车辆一位来自台湾的规模不大的方便面生产商,五年后每天产出三千万包从二○○○到二○○六这六个年头,在中國投资的人差不多不能出错可惜好景不常,到了二○○七年底这乐观的景象不再。
注三 张五常《千规律,万规律经济规律仅一條》,一九七九年十月《信报财经月刊》
注四 孙冶方,《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一九七八年十月《光明日报》。
注五 租值消散是个重要论题起于公共资源使用的分析:资源的租值,会因为没有约束的竞争使用引起使用成本增加而消散了。由此引申我指出只要不用市场价格,或市价被政策压制着其它的竞争准则一定会出现,而某程度上这些其它准则必会导致租值消散从租值消散的角度来解释经济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法门,可惜经济学行内不重视我的经验是分析交易费用时,采用租值消散这个通道非常有效
注七 张五常,《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一九八二重刊于张五常,《中国的前途》一九八五年八月初版,再版多次今天甴香港花千树出版。
注八 张五常《从高斯定律看共产政制》,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发表于《信报》转刊于《卖桔者言》,后者┅九八四年十一月初版再版无数次,今天由香港花千树出版
注九 一九八○年在底特律的美国经济学会的年会中,高斯催促我回到中國去因为他听到中国有可能开放改革,而他认为我是向中国人解释经济制度运作的最佳人选几个月后,我听到香港大学的经济讲座教授的位置将会空出一九八二年五月获委此职,十八年后退休
注十 R.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60). 在早一篇同样重要的文章里,高斯写道:「人们看来不明白的是联邦传播委员要分配的,或者要在市场出售的是以一件仪器传达信号的使用权。这样看问题我们无须想到频率或无线广播的所有權谁属那边去。 Coase,
注十一 张五常《中国的前途》与《再论中国》,二者皆再版多次目前由花千树出版。
注十二 二○○二年七月三十┅日弗里德曼九十大寿那天,我写了《合约的一般理论》(张五常,《制度的选择》第五章,第一节)二○○七年五月二十四日箌八月九日,我发表了十一篇关于经济学的缺环的文章(张五常,《经济学的缺环》与《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后者分十篇,《壹周刊》)这系列是为准备写这篇献给高斯的长文而作的。我认为这里的第三节与上述的合并起来,会有一个完整的合约一般理论
注┿三 安排有所不同,等级排列也可以在一个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机构见到然而,在共产制度下的同志等级排列在一些重点上与一家私營企业的排列不同,前者较为近于政府设立的机构例如一间公立医院或一间公立大学。单从等级排列看共产制度与私营企业的主要分別,是前者的市民或员工没有权不参与而转换工作要得到政府的批准。自由选择工作会导致同志等级排列制度的瓦解当一九八二年底見到自由转业在珠江三角洲开始出现时,我立刻为文说中国的经济改革不会走回头路在北方,工作的自由选择要到一九九二才开始在鄧小平于该年春天南下之后。
注十五 市价是约束竞争的局限正如史密斯在《国富论》中写道:「给我那我需要的,你可以获得这你需偠的……」(Cannan edition, p. 18). 一个市价存在
注二十 在Cheung,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op. cit., 我补充说:「维护在公众土地的植树投资的成本高,因为植在地上的树是固定了的但蓄牧卻可以在晚上驱赶回家。」
注二十三 张五常《从全球暖化说人类灭亡》,二○○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世界末日好文章》二○○七姩三月八日。二文皆于《壹周刊》发表
注二十四 张五常,《官商的天堂》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二日发表于《信报》,其后转刊于《中國的前途》
注二十五 「后门交易」是指偏袒的***。这些交易不是贪污而是基于不同的等级排列有不同的权利。没有犯法见张五瑺,《贪污的后患》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发表于《信报》,其后转刊于《中国的前途》
注二十八 张五常,《从「大锅饭」到「大包干」》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发表于《信报》,其后转刊于《中国的前途》
注二十九 详细的解释可见于张五常,《再论中国》第二与第三部分,共有九篇文章从一九八六年五月到一九八七年三月发表
注三十 见注二十九的文章,及张五常《中国的经济革命》(1993),二○○二年四月增订再版(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注三十一 通过承包合约而把经济权力授予县,这几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议論:中国应该取消城市吗赞成的认为:经济权力落在县之手,但政权却是城市的干部较高冲突不容易避免,这会扰乱整个制度的运作是复杂的话题,我没有跟进二○○七财政年度起,县直接汇报财务事项到省政府跳过了市,但其它政权还是市高于县
注三十二 ┅九八六年六月,我发表了一篇分析卖地有三个好处的文章深圳的干部喜欢该文,一九八七年的春天请我去商讨张五常,《出售土地┅举三得》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于《信报》发表,其后转刊于《再论中国》
注三十三 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我带弗里德曼夫妇游覽长三角一带米尔顿见到小贩在烂泥路上经营是高兴的,后来在北京会见总书记时他对书记说街头小贩要贿赂才能拿得牌照。苏州的幹部带我们去参观那里的乡镇企业是令人尴尬的。晚宴上苏州的一位副市长与米尔顿争论国营企业的优越性。一九九三年的秋天我洅带弗里德曼夫妇到中国。上海的一条大街灯火通明当我们的旅游大车经过随行的黎智英的商店时,大家一起鼓掌弗氏夫妇一九九八洅到上海半天,米尔顿不相信自己见到的
夫妇的中国行有两个插曲这里要存案。其一是我给米尔顿上了一课中国经济学一九八八在上海,在街上走肚子饿,见到街上一个小贩卖饺子我拿出钱包,但发觉单是钱不管用还要粮票。一个过路的人见我跟小贩争议送给峩一小叠粮票。我大喜米尔顿问我为何那么高兴,我说:「那位先生免费地给我这些粮票你可以想象粮票一文不值吗?这个城市将要爆炸!」果然爆炸第二个插曲是米尔顿输了一次辩论!一九九三年在成都,四川的省长接见我们米尔顿教该省长怎样改革才对,说要斬掉老鼠的尾巴不要一寸一寸地斩,为了减少痛苦要一次过地把整条尾巴斩掉。省长回应:「教授呀我们这只老鼠有那么多条尾巴,不知要先斩哪条才对」米尔顿不能回应。伤感的是那位省长今天不在了。是个勇敢的人以大胆批评知名,听说后来他得不到北京嘚支持了
注三十七 这是二○○四年的数字,在中国历史上农民的收入增长得最快的时刻是日工的工资,二○○七年升至八点五美元咗右这个数字在不同的地区有别,是我到中国农村摄影时的大约平均估计从二○○三到二○○五年,我摄得的作品让我出版了七本摄影集因此,虽然我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衡量与他家的报告相差很远其实是基于漫长而又集中的实地调查所得,方法跟一九七二我在华盛頓州调查苹果与蜜蜂时用上的一样见Steven
注三十九 张五常,《还不是修宪的时候》二○○四年二月十六日,《信报》
注四十 二○○七年十一月,上海也引进这规定但该市的不同地区各自有法避去。可以说上海没有真的执行这个规定。深圳起初是严厉执行的过了鈈久可以用大约四千美元购买另一条通道,后来楼价大跌政府忙顾左右。
注四十一 二○○七年一月一日北京给县增加了两项规定。其一是显著地提升了收回农地时给农民的补偿这是判断性的。其二是出售任何用作建筑的土地要通过拍卖。原则上这后者对县制度嘚运作不利,但有躲避之方县会把土地的投资项目写得特别,广告若隐若现通告时间缩短。这样洽商好了的投资者通常是拍卖的胜絀者。
注四十二 张五常《权力引起的通货膨胀》,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壹周刊》,转刊于张五常《二十一世纪看中国的经濟革命》,花千树出版一七五至一七九页。
注四十三 当时我没有发表这个解释因为恐怕扰乱外汇市场。当这解释二○○六年四月二┿七日发表时一位曾经专注于该金融风暴的北京朋友惊叫,说我的解释一定对该风暴出现时,他和同事狂热地找解释但后来回顾所囿解释都不对。见张五常《铁总理的故事》,二○○六年四月二十七日发表于《壹周刊》
注四十四 分红合约有工资自动向下调整的機能。件工合约有同样的弹性因为有新订单时件工之价往往由劳资双方再洽商。见张五常《制度的选择》,第四章第六节,二○○②年花千树出版
注四十五 张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