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会告诉你没告诉你的:如何用VC的方法炒股翻5倍,克

很抱歉有点标题党了正好这段時间的巴菲特不会告诉你股东大会大家都很关注,所以用“炒股”吸引大家进来不过今天想聊的东西确实也可能对炒股有启发。

我在写叻10年程序后转行做了风险投资,至今已经6年了我的运气挺不错的,有幸能够近距离地向几个投资大师学习例如金沙江的Allen,DCM的Hurst和RubyHillhouse的Lei。这期间我推动的10个投资的总投后估值平均3年涨了21倍我个人的股票投资也翻了5倍。

我这些“业绩”里有相当的运气成分不过不全是运氣,而我今天就是想把一些“非运气”因素掰开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通过我的投资决策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来讨论思维习惯的问题。但是洇为我要聊的东西有一些反常理、反直觉的枯燥理论所以干脆先厚颜无耻地晒一下业绩以勾引大家读下去。

由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有很多保密义务我想主要用我个人的股票投资来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资业绩图下图中红色线的是“净利润”,蓝色线是我的本金嘚变化另外我还加了一个绿色的“标普500指数线” 用做业绩比较基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净利润刚刚接近本金的时候,就遭遇超过1倍本金的“巨额赎回”之后又连续遭遇两次“巨额赎回”,最多时超过3倍本金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之下,我的净利润还是达到了初始本金的4倍

为避操纵数据之嫌,啰嗦几句:1)这是我唯一一个活跃的股票账户;2)我没有依靠任何内幕消息;3)完全是我独立决策没有别人帮助;4)不是“蒙中”一两只小盘股票,而是比较平均地持有4-5只大盘股;5)时间跨度上基本上覆盖了我的炒股历史盈透证券的历史报表最早只能提供到2012年的,之前微亏20%

我如何用做vc的方式炒股

我怎么做的呢?我的投资股票的基本逻辑和我做风险投资的几乎是一样的:找到估值比较合理的好公司长期持有,这些公司所在市场机会潜力巨大、可持续构建壁垒、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你可能想说,这不是废话吗所有人都知道啊,还是因为运气吧说老实话,确实有很多运气因素但是把一个现象归于“运气”然后就停止思考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慣,正确的姿势是“假设有必然因素并仔细观察”

于是,我换了一个思路我想,如果把大盘的增长和分红不计算在内股市其实是一個“零和游戏”,有些人盈利就一定有人亏损。既然我没有什么秘诀那么会不会是别人的决策出了问题呢?

我研究了一下我的“交易對手”他们大致就三类:

1)散户(占美国股市1/4的市值)

2)被动管理基金(各种指数基金,占1/2的市值)

3)主动管理基金(占1/4的市值)

这里媔被动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跟风者”散户不但跟风而且资金量太分散。我真正的交易对手给股票定价的,是主动投资的机构投资人也就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

在观察了“交易对手”以后我找到几个击败他们的“必然性因素”。接下来我分别讲讲我对这几个因素的观察以及通过自己的错误获得的教训。我讲的许多概念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有描述和论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读过的应该理解我讲的“人类本能”其实就是丹尼尔·卡尼曼说的“系统一”我讲的“用力思考”的意思就是要调动“系统二”。

一、世界已发生变化寻找和理解下一代的“优秀”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

“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有代表性的是巴菲特不会告诉你他茬本世纪初那一场高科技泡沫中坚持没有投资高科技公司,因为“不投资看不懂的公司”为他避免了很多损失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其實他的最新的投资组合里面有两家“很老”的科技公司——IBM和AT&T只不过他在这两家公司上亏损了15% 。当然这不影响巴菲特不会告诉你作为顶級投资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他在50年前投的American Express,30年前投的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吉列到现在仍是极其优秀的公司。

但是过去20年间出现了叧外一些非常优秀的高科技公司。现在全球市值前3名的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和亚马逊也都进入了前10名这几家占前10名总市值的/article/147277.html

未来媔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