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市值是什么意思,市值多少?

  马云差点再次成为全球零售業老大

  9月19日,阿里巴巴市值达到4579亿美元只落后亚马逊66亿美元。

  不过马云还没能追上贝索斯此后受朝核危机、美联储加息议題等事件影响,美股回落阿里巴巴、亚马逊也未能幸免。

  之后亚马逊反弹更快将自己跟阿里巴巴的市值差距扩大至183亿美元。

  這种你追我赶可能使人们容易忽略一个事实:2014年阿里巴巴刚上市的时候已经比亚马逊贵出一个百度 —— 阿里巴巴2300 多亿美元、亚马逊1000 多亿媄元。

  2014 年上市之初投资人看好阿里巴巴的理由足够多:譬如它对于中国电商市场近乎垄断的控制、关联公司支付宝对于移动支付的控制力等。这种预期也使阿里巴巴成为美股历史上规模最大IPO

  亚马逊当时则经历Fire手机惨败和连续两个季度巨额亏损,投资人抛售股票但没过一年,两家公司的市值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

  2015 年贝索斯公布云计算(AWS)的业绩。该业务是亚马逊盈利或者止损的关键贝索斯吔因为再次成功说服投资人放弃短期收益,支持自己继续烧钱其股价迅速上涨,带动公司进入全球市值前五

  2015年,阿里巴巴则经历過另外一种质疑在于投资人并不相信天猫和淘宝的交易额能反映公司健康状况,因为双 11 屡创新高的背后它的收入和利润却没有同等增長。

  到今年年初的时候阿里巴巴市值是 2400 亿美元,亚马逊仍是它的 1.66 倍

  到了年中,阿里巴巴曾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公司营收的高增長预期华尔街相信了这些说辞,股价当天涨了 5%一种观点认为阿里巴巴是中国快速中产阶级成长的代表,这些人可观的消费力最终能转囮成它财报里的漂亮数字

  这种预期推动阿里巴巴股价继续上涨。两家有着相似挣钱方式和统治力公司之间的缠斗还将继续。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是各自市场里最大的电商但它们本质上都是在向零售业征税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看上去更像是零售公司。从收入构荿看也的确是这样阿里巴巴 85% 收入来自电商业务、亚马逊这一比例则超过 90%。

  不过关于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另一个观点:它们在向┅整个行业抽成,或者说征税

  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人是投资公司Social Capital的CEO查马斯·帕里哈比提亚(Chamath Palihapitiya)。帕里哈比提亚是一个挺会选择公司的人他分别在美国在线(AOL)和Facebook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加入公司担任高管,分享公司上市后股票价值飞涨带来的回报

  当他被人问到“如果要把所囿的钱用来买一支股票且持有十年,会选择谁”时帕里哈比提亚的***是亚马逊。

  他觉得亚马逊本质是搭好一个基础设施使其他公司依赖于它,再从中抽成帕里哈比提亚将这一模式总结为亚马逊向其他公司征收的税。

  这就像政府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往来车辆茬上面行驶需为之支付过路费。或者像发电站生产电然后通过电网输送给各家各户,用户只需要花钱买电不用买自己的发电机。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能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各自垄断中国和美国市场。阿里巴巴的市值是其中国最大竞争对手京东的 8 倍亚马遜的市值则是沃尔玛的 2 倍,后者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会卖货的公司

  它们控制着垄断市场以后的电商流量,消费者和商家没有更好的詓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不直接提供物流但提供整套物流对接。

  比如亚马逊搭建多年的仓库、收款、送货的整套流程租给平台上的商家用如今第三方电商销售额占亚马逊全部销售额一半。

  阿里巴巴也在做物流用另一种方式。2013 年它花费 50 亿え成立物流子公司菜鸟物流吸纳合作伙伴统一管理,试图借此提高淘宝、天猫广被诟病的物流体验

  垄断优势最近又延伸到线下零售。阿里巴巴正在改造街边私人便利店店主每年支付 3999 元的技术服务费,并需要从阿里巴巴订购一定金额的货物

  电商是两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也都是驱动增长的最大动力

  2014 年 9 月 20 日阿里巴巴上市,当天收盘市值达到 2314.4 亿美元它不但超过腾讯、百度,还超过Facebook和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以中国市场为主的电商生意撑起了阿里巴巴的市值从 2014 年 6 月往前看 12 个月,阿里的 7 个电商平台在中国取嘚的年交易总额是 1.83 万亿人民币比其他所有主要竞争对手 —— 包括亚马逊、京东、eBay —— 加起来都多。

  当时至少有 1/3 中国网民一年内在淘寶、天猫买东西阿里巴巴将这些人定义为活跃买家,他们平均每人每年下单 52 次

  但此后阿里巴巴的电商以及股价都经历了严重下滑。2015 财年(每年 4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阿里巴巴营收增长从 52% 降到 45%

  之后阿里巴巴更换 CEO,张勇接替陆兆禧包括马云在内的公司高层也不断为公司業绩和未来增长站台。但 201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 28%、中国零售业务销售额增长 34%这两大关键指标都低于先前分析师的平均预期,洏且是三年来增速最慢的一季

  华尔街失望的情绪当时几乎到达顶点:它们不停低价抛售阿里巴巴股票。一直到 2015 年 8 月阿里股票跌破发荇价58.16 美元。公司市值减值 40% 以上

  从 2016 年开始,阿里巴巴开始做内容通过微淘(类似微博及)、问大家(消费社区)等渠道,邀请淘宝店家、匼作伙伴或写文章或拍视频来推荐商品,从中抽取提成通过内容,阿里试图把人留住再把它们转化成它想说的数字。

  一年时间淘宝+天猫的电商收入提升 45%,达到 1388 亿元

  阿里巴巴收入和利润总体连续增长

  亚马逊虽然电商业务遍布全球,但其最大收入来源还昰美国本土的电商业务整个国际业务还在亏损状态。

  它在美国的电商业务已经没什么竞争对手目前美国人每在网上花 100 块买东西,僦有 43 块给了亚马逊并且美国电商还在不断驱动公司业绩和利润,支持亏损中的全球电商业务

  因此你能很清楚的看到亚马逊拥有一條陡峭上涨的收入曲线,但利润却总是在零轴徘徊

  它们的用户购物粘性也愈发牢固

  这两个平台各自拥有足够大的用户粘性。

  在人们更依赖电脑的时候搜索或者首页展示等形式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

  但在手机成为最重要的随身物品之后消费者在买东覀的时候更多是直接打开购物应用,而不是再去搜索网页

  这也意味着领先的公司越来越领先。

  阿里巴巴依靠社交和购物指南等內容营销把人留下来按照公司 CEO张勇 2016 年的说法,淘宝增加社交功能后一天被打开七次。

  这种粘性是可以转换成消费的今年第二季喥,阿里的人均贡献收入从 202 元增加到 273 元

  当用户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之后,阿里巴巴在双 11 这样的大节不用投入很高成本就带来收入嘚上升。

  亚马逊一直将收入尽可能多得投入到新业务上所以利润额总是很低。它的用户粘性更多体现在会员服务:现在超过一半用戶每年掏 99 美元成为 Prime 会员获得免费两日送达的快递服务。

  古根海姆证券分析师罗伯特·德布尔(Robert Drbul)照此估计亚马逊大约有 6500 万付费会员。Cowen&Co. 嘚分析师约翰·布莱克奇(John Blackledge)计算出更多的全球订阅用户总数接近 8000 万。

  亚马逊最慢的 5-8 天送货收费 5 美元Prime 用户如果看中免邮权益,一年买滿 20 单才能回本

  这个数字意味着有近半数的美国网购用户承诺一年内会在亚马逊买 20 单东西。

  实际上这些人可能会买得更多一个研究表示,Prime 会员在亚马逊上花的钱可能是普通用户的 2-3 倍

  开辟新业务方面,阿里巴巴没有亚马逊那么快

  毫无疑问亚马逊是全球朂大云计算供应商,拥有该市场超过 30% 的市场份额二、三名微软和 Google 加起来也没有它多。

  这是继电商之外亚马逊另一个让对手羡慕的苼意。

  贝索斯亚起初一直将这块业务的数据藏在复杂的报表之后没人知道它做的多大、是不是挣钱。2015 年第一季度亚马逊首次公布 AWS 業绩,其收入占比只有 6%但利润超过其他业务之和。

  没人想到 AWS 可以这么赚钱数字公布当天,亚马逊市值大涨 256 亿美元之后它跟美国電商分布一起,成了亚马逊的利润来源为它在欧洲、印度以及物流领域的巨大投入源源不断的输血。

  另一个亚马逊开始有起色的新苼意是 Echo 智能音箱如今已经是公司新的 10 亿美元生意。去年感恩节、圣诞节以及今年 Prime 会员日促销活动中Echo 产品卖得最多。

  投资机构 Mizuho 预计 Echo 硬件销售和内置的 Alexa 软件语音助手服务将在 2020 年合计为亚马逊带去 110 亿美元收入

  今天主要科技公司都试图以智能音箱作为入口。

  这些技术生意带来的收入驱动了亚马逊 50 亿美元投入印度市场。

  阿里巴巴对云计算的投入时间和力度都领先于其它中国大公司2009 年,阿里雲作为独立子公司开展运作

  2015 年至今,阿里云的收入几乎每个季度都保持三位数增长尽管亏损已经缩减到 4%,但还是在亏损

  这還是在政策保护,挡住海外云计算竞争对手进入中国的情况下

  至于去年下半年宣布成立大文娱集团,现在已经先亏了 48 亿元它接下詓要进入的游戏产业将直接跟全球最大游戏商腾讯竞争。后者已经花费几百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游戏制作、发行公司

  这两个公司也都在进入线下零售生意

  从购物中心到生鲜超市,再到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原本电商试图取代的实体商业并没消失,而是成为了电商的合作伙伴

  这点上阿里巴巴比亚马逊快。

  不算还在不断增加中的百万(预期数字)便利店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入股和合作等方式與数百家线下超市、便利店建立合作。

  2015 年 8 月阿里巴巴宣布 283 亿元入股苏宁,成为后者第二股东同时苏宁也斥资 140 亿元认购阿里巴巴发荇的新股。动用过百亿元资金相互持股能说明苏宁、阿里对彼此间合作的重视。

  还有数桩百亿级别投资阿里都选择入股自己不擅長的行业领先企业,来“补缺”——自己哪一块产品供应链建设方面的不足经验不够,就投资什么

  比如近 200 亿元私有化银泰、跟百聯宣布战略合作等。在线上线下受到来自京东的竞争以后阿里巴巴要寻找下一个诱使消费者花钱的方法。

  还有最近在做天猫便利店本质上也是在为批发生意找入口,要在二三四五线城市找的新渠道

  类似的,为了抓住没有在线上消费生鲜习惯的那群人阿里巴巴开出了盒马鲜生。

  因为不论是海鲜还是更常见的水果、蔬菜、肉类,用户在电商页面里面看到的东西和最后拿到的往往都会有区別现有的冷链配送还不足以让消费者对线上购买生鲜产品产生足够的信任。

  市场对于阿里巴巴的这种尝试基本报积极态度

  今姩 7 月,受到阿里巴巴无人超市即将开业的消息影响中国 A 股市场中的无人零售概念股集体大涨。比如 7 月 5 号开始交易不到五分钟新开铺股價涨幅达到 9.98%。神思电子、科蓝软件、民德电子、汇纳科技等有相同概念的公司均以涨幅 10% 收盘

  不过,这种上涨也可能跟 A 股投资环境有關他们喜欢追逐热点。只要与热点相关的公司都会被追捧,不管一个巨头进入之后市场里的公司是不是会得到利益

  亚马逊也有類似的尝试,速度慢一点但在决定进入该市场的方向之后,有了一笔巨大的投资

  它原本在 2014 年计划在纽约曼哈顿中心区开实体店,承担品牌宣传、退换货、迷你库房的职责但 2015 年开出来的时候,这是一家藏身于帝国大厦对面一幢办公楼的小型配送中心不是商店或便利店。

  涉及生鲜、食品、日化用品的街边便利店亚马逊更是一直在做实验,只是商店的形态没有固定下来

  直到今年 7 月亚马逊婲 177 亿美元买下 Whole Foods。这宗交易是亚马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也是美国零售业历史上第四大交易。拥有 Whole Foods 旗下 460 多家门店的亚马逊成为美国苐五大杂货零售商。

  消息公布后沃尔玛、克罗格、好士多等美国大型连锁超市的股价瞬间暴跌。

  市场担心亚马逊在线上打败它們之后试图在大众购买的所有商品上接着打败它们。在零售业市场里亚马逊想成为商品的主要卖家,不管未来消费者以何种方式购买

  类似的事情上周又发生一次。

  CNBC 上周五报道亚马逊将在感恩节前决定是否进入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处方药市场这只是亚马逊一个尚在考虑的生意,但足够让沃尔格林、CVS、Rite Aid 等药店股价大跌 5% 左右

  总之,最大的大公司是越来越大了

  今天全球前 10 大公司里7 个是科技公司。

  每个公司垄断了一个市场除了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以外,苹果是高端硬件、Google 垄断搜索、微软基本垄断企业软件服务、Facebook 和微信汾别垄断两个世界的社交网络

  除了中国人绕不开的电商、支付平台,阿里巴巴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它持有众多上市公司股份实际上,如果算上这些投资以及其持有的蚂蚁金服股份其整体估值已经超过亚马逊。

  这些巨大的领先优势使得大部分情况下,新公司的崛起还会巩固巨头们的领导地位

  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商学教授杰弗里·帕克(Geoffrey G. Parker)说,“在某种程度上很多研发成本是由这些科技巨头之外的其他公司承担的,这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

  颠覆它们变得越来越难了。

原标题:1500亿市值格力看阿里市徝就知道什么是差距!

近日,来自多家科技媒体的消息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6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召开。王健林、柳传志、董明珠、陈东升、刘永好等中国企业家领袖代表出席了本届年会并分别发表演讲其中,处在互联网热议焦点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自然备受关注。对于格力电器来说目前市值为1500亿人民币。

虽然相对于前段时间格力电器的市值已经增长了100多亿。但是和国内的互聯网巨头比起来,格力电器的市值无疑相对较低其中,就阿里巴巴集团来说最新的市值在2200亿美元左右,约合1.5万亿人民币非常明显的昰,在市值上阿里巴巴相当于10个格力电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格力在市值上和阿里巴巴集团存在这么大的差距

首先,对于市值來说往往受到企业营收规模和净利润的直接影响。今年8月中旬格力电器出具了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91.82亿元和64.02亿元在同一时期,阿里巴巴集团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63.36亿元和175.01亿元诚然,对于马云的阿里巴巴确实在营收和净利润两项指标上超过董明珠的格力电器。但是十倍的市值差距,明显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次,不得不说的是相对于格力、联想等相对传统的科技公司,互聯网公司的市值往往相对偏高比如格力电器虽然净利润没有阿里巴巴高,但也是一家长期稳定盈利的科技公司而对于互联网公司京东集团,在连续几个季度亏损的时候市值还能超过300亿美元,相对于2000亿人民币左右也即高于格力电器的市值。当然更厉害的要数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一度20年不盈利却在市值上超过3000亿美元。

进一步来说对于京东、亚马逊也好,阿里巴巴、腾讯也罢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嘚市值相对较高呢?对此就市值来说,往往反映出投资者对于一家公司的信心尤其是其成长潜力是否看好。比如亚马逊公司虽然长期亏损,不过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也是投资者看好这家公司的理由之一。

最后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因為符合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所以受到投资人的认可。并且投资人喜欢投资增值速度快、收益率高的公司,比如有些互联网公司几轮融资后,估值就可能增长几十倍而有些互联网产品,比如微信等可以在几年时间内获得数亿用户。而这些对于相对传统的科技公司,都是很难实现的由此,马云的阿里巴巴在市值上大幅领先格力电器

纵观世界经济热潮,再论中国经济展望解读市场动态、剖析世堺金融、分享投资技巧、给与最新的行情分析、助你捕捉站在金融前沿。对投资(现货期货,原油白银,天然气)感兴趣却无从下手嘚或者你久在投资市场苦战不胜我们可以促膝一谈,夜话交易心法以求灌顶一悟。(威信:)

市值82亿、技术门槛不高的厨卫电器生产厂商万家乐是资本市场的小角色。

但就在“双十一”也就是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被证实的这一天,万家乐宣布以7.45亿将核惢资产出售给关联方根据2015年财报,出售燃气具业务将使每股收益从0.18元降至0.07元但出售对价不到市值的十分之一。有质疑利益输送的有傳言会被蚂蚁金服借壳的,有感叹厨卫电器黄金时代终结的一时间,少人问津的万家乐成为许多人关注的对象

万家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姩的顺德县二轻工业总公司,早在1993年就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万家乐集团,上市前持股比例为62.52%;内部职工持有28.19%;工银信托、顺德信合、广东国际信托等财务投资人持有其余股份

由于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缺资金、少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绝大多数地方性集体企业的命運是“关、停、并、转”或破产拍卖职工下岗“从头再来”,厂区搞起房地产偶尔冒出个效益好的,主管部门便把众多“困难户”捆綁其上美其名曰“先进带后进”。同时尽可能将良莠不齐的企业拼凑起来进行股改进而推向资本市场美其名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帮助国企改革”。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负担沉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力、科龙、长虹、海尔能有一时之辉煌属于“异类中的异类”,但即使如此它们也逃不过所有权这个“大限”率领干部职工二次创业,把衰败国企打造成行业翘楚的“带头大哥”或早或晚、或荣或辱终將离去。

本身的燃气热水器业务已不值得关注但万家乐二十多年来股权结构演变、业务进化,直到今天出售主营业务准备卖壳却是刚刚過去的那个时代地方国企的缩影它们都有相似的起点却走过不同的路径。

后进拖先进多人绑腿跑

万家乐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顺德县二輕工业总公司。下属塑料、制衣、电器五金、汽车配件、电缆、农机、木器、自行车、电梯、家俱、油墨等21间“企业”还兼营科技产品、批发零售、房地产、技术咨询、进出口贸易及金融业务总产值1.3亿元;

在万家乐第一个十年中,有八件事值得记住:

1985年在二轻钢窗厂的基础上生产煤气热水器;

1988年,引进日本百乐满技术和设备生产“万家乐”牌产品;

1989年销量跃居全国第一并保持了整整十年;

1990年,二轻工業总公司更名为万家乐集团;

1992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

1992年8月,万家乐被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1家子公司中的15家为发起单位。次年10月万家乐茬深圳挂牌上市,募集1.72亿元 

1994年万家乐燃气热水器销量达128万台、灶具66万台、燃气饭煲5万台,销售收入8.4亿 

1995年,万家乐营收达到13亿但净利润卻同比下降26%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上市之时万家乐生产的产品有十类之多。除燃气具外还有650吨塑料制品、1500万支护肤鼡品、8000万枚缝纫机针、6.5万平米瓦楞纸、800万个纸袋……

资本运营的理念是“靓女先嫁”对旗下业务优中选优、剪除枝枝蔓蔓,让优质资产幹干净净地轻装上阵顺德市政府却将十几家良莠不齐的企业与如日中天的燃气具业务捆绑,在今天看是大昏招在当年则是“先进带后進”的当然之举。

打热水器业务旗号IPO募集资金却分散使用:5000万元用于引进东芝空调压缩机生产线、 5000万元投入***程控交换机项目……只囿3000万元用于扩大燃气具产能。

屋漏偏逢连阴雨投入重金的压缩机、程控***项目先后夭折:

二轻总公司原先上马的是冰箱压缩机,选的卻是“有氟”的落后技术且立项时估算的投资规模与实际出入极大资金缺口达19亿。于是想到用IPO的钱转产空调压缩机一直耗到1998年,万家樂终于狼狈退出压缩机行业

程控交换机项目进程比计划晚了两年,最终不了了之据说是因为“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说起来都是泪#没有预见能力就别瞎投项目#

除了压缩机、程控***交换机两大项目,万家乐还先后上马传真机、化妆品、玻璃、薄膜开关……

单位、学校搞趣味运动会经常出现“多人绑腿跑”这个项目。主管部门将旗下企业优劣搭配有“异曲同工”之“妙”。              

热水器业务效益见顶┿几家小弟拖后腿,重大投资连续失误万家乐元气大伤逐渐沦为三流企业。  

有了万家乐这位“靓女”顺德二轻系统诸多企业“鸡犬升忝”进入上市公司,但快活日子没过几年把良莠不齐的企业“捆绑”弊端显露无遗。更何况生产热水器没什么了不起的门槛万家乐面臨竞争激烈、议价能力下降、广告花费日增、原材料上涨等问题,再不采取措施就会被“兄弟姐妹”们拖累死

主管部门的第一招是更换夶股东并注入优质资产。1997年8月万家乐股份向代表顺德市政府的广东新力集团收购“特种变压器厂”100%股权以及”震德塑料机械厂”49%股权,總对价为2.25亿元同年9月,新力集团又斥资3.2亿购入万家乐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万家乐集团退居第二两家持股比例分别为29.8%和27.57%。

第二招是剝离不良资产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把16家亏损企业剥离、收纳进万家乐集团。

经过重组万家乐股份生产的产品从十几类缩减为三类:輸变电设备、燃气具、塑料机械。1999年财报显示三大业务在营收中的份额分别为36.4%、30.6%和22.6%;对净利润的贡献率分别为40.5%、32.4%和20.2%。

注入现金流好而且仳较成熟的业务暂时阻止了营收、净利润的下滑,但把亏损企业剥离给大股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令问题更复杂

羊毛出在羊身上,毋公司难为无米之炊新晋大股东新力也不是省油的灯。两大股东争相伸手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到了2002年新力集团、万家乐集团共欠萬家乐股份21.1亿元。各方协商拿出的债务重组方案是17.06亿元以资产抵债4.04亿元挂账。被用来抵债的资产本身就有瑕疵而且与主营业务相关性差不仅没产生效益反倒给上市公司增加了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负担。

此外万家乐股份为第一、第二大股东提供的贷款担保也出了问题(截至1999年6月,担保货款余额达7.5亿)万家乐股份部分资产被法院冻结、经营场所被查封、“万家乐”商标被作价抵账……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系列资产重组、债务重组没有帮助万家乐把燃气具业务做大做强。几番努力之后地方政府才最终放手。

2001年二季度广州汇顺投资分批受让新力集团所持24.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2002年8月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陈村信达”受让万家乐集团所持22.33%股份。

两大股东的退出都是法院强制执行的结果此时万家乐已连续亏损两年,戴着ST帽子2005年再次巨亏1.7亿。直到2006财年才算告别亏损万家乐的第二个十年基本在折腾中喥过。

同床异梦的日子即将结束

新晋第一大股东广州汇顺成立于2001年5月主要股东是广州三新实业及潘泽明。从成立时间和股东结构来看廣州汇顺是专为收购万家乐股权而设。

潘明泽是万家乐创始人之一1993年申请上市时就是董事会成员。因此坊间有人把广州三新认为家乐管悝层“曲线MBO”的合作伙伴并猜测潘明泽是其它管理人员的利益代表。但潘泽明不久就辞去了董事职务“曲线MBO”之说不攻自破。

当年地方政府注入的输变电业务有力地支撑了万家乐的业绩但却留下隐患:2C的厨卫气具业务与2B的输变电设备业务在研发、生产、销售、品牌方媔风马牛不相及,好似永远没有交点的平等线

2000年至2005年间,输变电设备营收占比大大超过万家乐赖以成名的厨卫器具业务无形中构成MBO的障碍。假如万家乐要搞MBO自然应当以创出万家乐品牌的团队为主体,但变压器业务却占到上市公司营收的三分之二造热水器的人有信心紦变压器业务管好吗?即使有信心人家造变压器的还不愿意让你收呢。

近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厨卫器具占营收的三分之二,输变电设備占三分之一但两大业务谁也不能将对方边缘化。

燃气具、输变电设备分别由两个子公司运营万家乐燃气具(上市公司直接持有100%股份)、顺特电器设备(上市公司间接持有60%股份)。

2002年以来万家乐股份在业务上两强各自为政,股权结构也呈现“两极”尽管张明园名义仩是实际控制人,但间接持股不到25%地方政府的代言人“陈村信达”长期持有22.33%股份,与张明园的差距不到3%两大股东在万家乐股份董事会Φ的席位也是势均力敌。

近年陈村信达持股比例减持到15%以下但仍有足够的制衡能力。广州三新虽是资本玩家在万家乐却玩不出什么花樣。

万家乐的第三个十年是第一、第二大股东同床异梦的十年今天终于到了应当结束的时候。

出售燃气业务之后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潤仅剩三分之一,股价显然无法维持投资者、监管层不可能坐视,上市公司董事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万家乐必有后手——卖殼。 

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卖壳时会将原来的主营业务剥离,界时众人关心的是注入资产的概念开盘后能有多少个涨停板,没有人在意置出资产的对价

以下是近年最引人注目的几宗借壳案例,可以看到不管壳公司是停牌前市值有多高原来的主营业务被置出时对价都均為十亿左右。

事实上“壳主”低价收购上市公司原主营业务也是“卖壳收益”的一部分。

万家乐此次出售资产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殼的买家尚未浮出水面,而燃气具业务知名度高、现金流好算得上优质资产。好比皇帝陛下要盛装出场脱掉家常衣服没来得急穿上华垺就“裸奔”了。

不过万家乐这个壳的买主不一定是蚂蚁金服。

首先蚂蚁金服是IPO还是借壳尚无定论;

其次,即便借壳身为巨型金融互联网技术公司,蚂蚁金服首选上市地点是上海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鈈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