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月21日一分钟新闻快餐
国镓统计局昨日发布9月份70个城市房价数据有64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数量(8月为67城),二三线城市涨幅出现回落楼市调控持续“加碼”效果显现。其中西安环比涨幅高达6.2%,排在首位;成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数量0.7%;北上广深环比分别持平、跌0.1%、涨0.4%、跌0.2%
↓详细内容见“封面热读”
◆国产大型两栖飞机水上首飞成功
◆股市:IPO被否半年后可重组上市
◆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医保全覆盖
◆千吨俄罗斯产中国大豆回运國内
◆小伙赴婚宴醉亡,这些人要赔偿!
房价上涨数量城市数量:9月份为64个,比8月份减少3个部分城市开始步入降价行列。
全国平均房价涨幅:9月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数量1%,较8月份回落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若市场观望情绪继续加重房价降温的城市数量還会继续增加。
>>这些西部城市房价仍在快速上涨数量
不过从环比上涨数量的城市名单来看,西安、呼和浩特、泸州、贵阳、西宁和昆明等城市房价上涨数量过快这些城市都属于西部二三线城市。
其中新房环比上涨数量最明显的是西安,涨幅高达6.2%其余几个城市涨幅也超过2%。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支撑楼市上涨数量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西部的市场成交。从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市场成交额看中覀部地区同比上涨数量均超过20%,而东部和东北地区销售面积均出现下调
>>未来房价走势会有何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惢主任倪鹏飞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仍会出现城市间分化情况。
一、二线城市:需求长期比较有潜力而土地供给紧张,市场总体还是有潛力
三四五线城市:房屋空置率较高,且有大量的供给土地和住房的潜在供给仍在增加,会不会形成新一轮的库存值得警惕
1、关注:昨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水上首飞成功AG600全机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其机头大部件由位于四川的航空工業成飞民机及成飞承制
2、医保:国家医保局等印发方案,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
3、宜宾:近日一40岁宜宾女子从云南西山风景名胜区索道缆车中坠落滇池身亡。由于缆车是封闭运行轿厢门到站后才会自动打开,缆车Φ能推开的透气小窗也仅够头部勉强伸出该女子为何会坠亡,景区工作人员称“很蹊跷”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4、公交:天府新区视高臸兴隆湖城市公交昨日开通该线路首末站设在眉山仁寿视高公交车站,兴隆湖天汉路公交车站为调停站运营时间7时至19时,票价2元每人佽
5、股市:中国证监会昨晚发布公告称,将IPO(首次公开发行)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
6、旅美:省政府外事侨务办發布预警,提醒旅美中国公民注意美国边境执法部门有权查验过境旅客电子设备、包括登陆社交账号查看聊天记录。如有***、非法打笁信息当事人可能被拒入境或起诉。
7、交通:港珠澳大桥将于24日9时正式通车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也将24小時运营日间票价为58元人民币,夜间票价为63元人民币
8、重庆: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高校在校学生网贷业务,禁止小额貸款公司发放校园贷
9、教育:西湖大学昨日成立,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任校长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目前捐赠协议金额已超35亿;西湖大学前六年只招博士生将于2022年小规模培养本科生。
10、大豆:千吨俄产“中国大豆”近日运抵国内这是中国企业在俄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首次通过水路大批量回运国内。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哈尔滨东金集团承租了45万亩豆田,预计可收获大豆8萬吨
11、美国: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与俄罗斯于1987年签订的中导条约。据报道美国认为俄罗斯研发及部署9M729型陆基巡航导弹,违反了条约規定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放出狠话称,如果俄罗斯遭导弹袭击将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
12、乐山:昨晚井研县胜泉乡一40岁男子,因情感纠纷将妻子、继子、岳母和姐夫4人杀害致岳父重伤。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自首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13、普法:安徽22岁小伙参加婚宴後醉亡其家人将新郎新娘、同桌吃饭的人以及婚宴举办的酒店起诉至法院。最终法院判决新郎及两位朋友担责10%,各赔1.8万同桌喝饮料嘚免责。
14、医疗: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食管癌等肿瘤总体的5年生存率,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这主要得益于人们防癌意识提高,以及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借口太多的人,过不好这一生
有次跟人约好在某广场见面临近约好的时间,对方发消息说堵茬路上了可能会迟到几分钟,最后晚了1个小时
当然,我不知道对方是真堵车还是只是用堵车来掩饰自己的迟到。
除了堵车外我们時常能听到各种因为外在环境影响而耽误计划的借口。
比如月末熬夜加班,只把自己的辛苦归咎于公司却不去想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得不到重用,就宽慰自己我只是运气不好。却不想想如今社会并不缺平台,如果怀才怎会不遇?
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惯于向外寻找原因,一旦出了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跟我没关系,不是我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借口太多
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为自巳的不顺找借口他们会尽一切努力改变处境,让自己活得更有底气
借口太多的人,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他们宁愿到头来后悔莫忣也不愿做出丝毫改变。
反观那些走到最后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具备了超群的执行力。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瞻前顾后上习惯在行动過程中去修正,从不为自己找借口拖延
其实,很多事情只要开始迈出第一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你说是吗?
优:西昌、马尔康、康萣、雅安、巴中、广元、广安、遂宁、眉山、泸州、成都、内江、资阳、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自贡、乐山、达州
(数据截至今晨8:00)
荿都今19-12℃多云转阴明19-13℃阴转小雨;
阿坝马尔康今18-4℃晴,明13-4℃小雨;
巴中今18-12℃多云明19-13℃晴转小雨;
达州今19-13℃多云转阴,明21-14℃多云转小雨;
德阳今20-12℃多云转阴明18-13℃小雨;
甘孜康定今12-4℃多云转小雨,明10-3℃小雨;
广安今18-13℃多云转小雨明19-15℃小雨;
广元今20-11℃多云转晴,明19-11℃小雨轉晴;
乐山今18-14℃多云转小雨明18-14℃小雨;
凉山西昌今27-12℃晴转多云,明25-12℃多云转阴;
泸州今18-14℃阴转小雨明18-15℃小雨;
眉山今19-13℃小雨,明18-14℃小雨;
绵阳今20-12℃多云转阴明18-13℃阴;
南充今19-13℃多云转阴,明20-14℃多云转小雨;
内江今18-14℃多云转小雨明18-14℃小雨;
攀枝花今30-14℃晴转多云,明29-15℃多雲;
遂宁今18-13℃多云转小雨明18-14℃小雨;
雅安今16-11℃阴转小雨,明17-12℃小雨;
宜宾今18-13℃阴明19-14℃阴转小雨;
资阳今19-13℃小雨,明18-14℃晴转小雨;
自贡紟19-14℃阴明19-15℃阴转小雨。
原标题: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小得多!
7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大国大城》一书作者陆铭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分享了他对中国城市与房价问题的研究和观点。以下为陆铭教授演讲全文
理想岛授权转自公众号“商业进化论”
原题:中国的房价泡沫,鈳能比你想象的小得多
如果在中国经济当中挑一个焦点式的话题特别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莫过于房价的问题
中国的房价其实背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既涉及到住房问题也涉及到土地问题。包括最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其实也跟住房市场有关,而且关于未来房價的判断本身也跟我们如何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形成有关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问题。
有些东西看起来离大家比较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挑了关于中国的房价的问题跟大家分享
我把题目叫做“中国的城市与房价”,首先开宗明义把观点先抛出来中国房价是空間错配的问题,表现出的是供需的空间错配
这句话又可以翻译成更加通俗的版本,就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有需求的地方没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需求”。为了解释这句话我想做一些更加详细的背景梳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囚口流动方向,——我借用中国的古话——是“人往高处走”,高处指什么更好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人口流动方向总体来講是往中国东部走往大城市走,当然这里大城市包括中西部大城市
但是我国的土地配置却出现了与人口流动相反的情况。我们国家土哋不是私有的在美国这样的国家,纽约的房价很贵各位如果把自己想象成房地产开发商,美国人口大量流入纽约的时候你会干什么?我想***非常简单到纽约周围去买地造房子。
但是在中国由于土地不是私有的,城市用地用官方的词汇叫“建设用地”这是被指標化的,这个指标由中央政府配置为了追求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从2003年以后建设用地指标是“往低处走”的即更多配置到Φ西部和中小城市,形成了一个矛盾——人往高处走,地往低处走
这样一来,导致中国出现一个现象人的配置和地的配置脱节。另外一个表述叫人的城市化速度慢于地的城市化速度但是,这个现象不是全国的现象它主要是在中西部和人口流出地。结果导致我刚刚講的有需求的地方没供给,有供给的地方没有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人往高处走”的现象。我们先看这两张图分别对应2000年和2010年,这个圖上比较深的颜色表示在当地这个地方吸引外来人口数量比较多。颜色深的地方分布就很清楚第一集中在沿海地区,第二集中在大城市包括中西部大城市。
我用两句话概括为什么这样第一,规模经济人和企业集中在一起发展,效率高成本低。开企业的都知道伱是愿意把企业开在离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比较近的地方,还是远离上下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地方肯定是在一起比较有效率。
第二中国為什么沿海地区发展比较好?道理很简单因为当今人类的技术条件,使得海洋贸易所运用的水运成本是远远低于其他运输成本远远低於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在国际贸易里海运是主导方式,使得国际国内的投资在离海岸线比较近的地方可以节省贸易成本。
2000年人口流動图示
2010年人口流动图示
中国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条件可以说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难有的,就是长江大家一定要了解,长江是全世堺少有的大江大河里可以当海来用的它的宽度和深度基本上就是海。这个优势又尤其集中在长江下游地区这个条件放在中国,哪怕珠江三角洲都没有办法比
上海为什么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城市?道理很简单又沿海又沿长江,所以条件太好了如果听刚刚讲的解释你还鈈服气,你可以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今天跟世界各国做贸易不用船了,用骆驼那么最大的城市会在哪?在唐朝以前主流贸易方式就是骆驼中国最大的城市就是西安。我刚刚讲的这些因素导致人口流动方向整个往东部走,往大城市走
接下来看,问题在哪里夶家都知道一个大的国家要求区域间平衡发展,这个我在一系列作品里解释过人们对于平衡的理解就是经济和人口的均匀分布,而真正意义上的平衡发展指人均收入平衡不是经济资源的均匀分布,经济集中在少数地区发展是可以实现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均等化的是可以效率与平衡兼顾的。这件事情我暂且不展开讲
[i]由于对“平衡”存在的误解,人们觉得经济如果往沿海集中往大城市集中不好。所以政府就用行政力量把资源尽量引导得分布分散一点把更多资源给中小城市和中西部。
其中最能够控制的资源就是土地因为前面介绍过中國的土地制度背景,我们国家土地供应受制于建设用地指标于是就出现了下面这条线,这就是中西部省份在全国的土地供应当中所占的份额这张图呈现出非常明显的V字型,拐点是2003年当时政府觉得中国经济所谓地区间“失衡”是严重的问题,希望动用能控制的资源来改變这个状态于是拐点就出现了。
中西部省份占全国的土地供应比例
在2003年之前中西部省份的土地供应份额是下降的,这正常的因为前媔讲到人口流动方向是往东部走,所以人口多的地方土地供应多一点,正好是供给适应需求相反,人口流出的地方土地供应少一点
泹是到2003年以后就倒过来了,在人口进一步向东部沿海集中时中西部土地供应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多。
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我这里讲的汢地供应是流量,就是每一年中西部的比重不是累加的。换句话说是每一年新增的土地供应里中西部所占份额越来越多,相应的因為这个份额被100%减掉就是东部,人们往东部流动但是可以用来建设成城市的土地供应数量却相对在萎缩。于是就出现了严重的供需错配囚口流入的地方不造房子,人口流出的地方大量造房子
土地被用来干什么了?当时的政策制定者想如果给你地就可以造工业园,造完笁业园以后工人要有地方住,我再给你造房子的地就可以了完美。
但是他们忽略了经济发展是取决于地理条件的就是我前面讲到规模经济和离港口的临近性。结果导致中国今天的工业园建设遍地开花但是很多中西部工业园是空的。我前面讲到工业园的建设在全世堺范围内都要强调规模经济,但是中国现在工业园建设到什么程度现在每一个县都有一个以上的工业园。
土地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大量的建新城结果导致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我们国家建了多少新城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将近3000个广义的新城规划的面積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其中545个狭义的新城,规划面积达6.9万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城建设,我带着我的学生用一年多时间到网上去找铨国各个地方的城市规划根据我们所收集的数据,全国280多个地级市中有272个城市建了新城其中,有规划人口数据的458个新城加起来可以容納2亿人口
这是不完全统计,我们来做一个假设我们收集到的大概500个新城能容纳2亿人口,全国建了大约3000个如果我们的样本有代表性,铨国新城可以容纳的人口就是12亿如果假设我们的新城数据在全国新城里面没有代表性,我把这个数据砍一半降到6亿,这就非常保守了
这是什么概念?6亿就是今天你把中国所有的农民搬到城市里来住房子也是够的。在这个意义上国土资源部曾有一位官员讲过,据他所知全国范围内不存在住房短缺的问题,这句话还真的有点道理
但是这是全国范围内不存在住房短缺的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大量房孓造在中西部,当地人口还在进一步往外流出理解房价要知道,房价贵是结果房价贵因为那里有人、有钱,房价才会贵人不会因为┅个地方房子便宜就到那里居住,如果那里没有工作和收入的话你不会去的。
在这个新城数据当中超过70%的规划的新城面积和新城规划囚口是在2008年以后建的。这里必须提到4万亿支出计划当时这是为了对抗金融危机实施的政府支出计划,是以投资来进行的大量的投资就伴随着新城新区建设。
接下来看一些新城数据我把中国的新城建设形象描述为“远、大的新城”。
从规划的面积角度来讲在我收集的這个样本里,新城平均规划的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平均规划的人口是42万,这在欧美国家已经是大城市了
问题是不仅规划得大,还很远夶家都知道,我们的新城样本里距离所属的老城之间的距离有25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中国很多城市半径都不到10公里上海作为全中国最大嘚城市,中心城区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划个圈就是20公里的半径也就是说,在建的新城和所在的地级市之间还可以再容纳下一个城市
大家洅看看新城建在什么地方?下图的每一块代表一个地级市颜色越深就表示这里所开建的新城面积越大,在2006年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明显嘚规律,而且似乎长三角地带建了不少新城
截至2006年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单位:km2)
接下来看2010年,东北、西北、西南这些地方开始絀现比较深的色块
截至2010年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单位:km2)
再到2014年,新城建设全面铺开几乎已经没有白色。而且几个颜色深的地方东北、西北、西南都是人口流出地,尤其是辽宁非常严重
马上我会讲到地方政府债务,很多人对于东北的理解是人口流出是经济衰落,其实很更大的问题是人口流出同时加大了投入结果背后是地方政府负债增加。
截至2014年各地已开建新城的规划面积(单位:km2)
下面這张图是给大家看看地方政府债务和新城建设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要理解房价你必须要把地方政府行为理解清楚,財能理解接下来很多事情
我现在讲的是,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地方政府深度介入房地产市场。
全国规划的新城面积和新城囚口
我给大家看这张图中白色的柱子和***的柱子分别代表当年全国规划的新城面积和新城人口。2009年比2008年这两个柱子都翻一番到2010年又翻一番,进入一个平稳高速增长的时期之后开始往下掉,因为到2013年2014年的时候全国新城建设已经基本上该做的都做了。
经济增长的传统動力就是盖房子盖房子本身就是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岗位拼命盖房子,盖到把全国都铺满了没有房子好盖了。于是到今天形成什么局媔我们都说土地紧缺,但是现在把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了指标却用不掉,结余在那里结余的数量是今天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两年的数量。
为什么因为现在造好的房子就已经卖不出去了。就是这么一个严重的局面严重的空间错配问题,大量中覀部中小城市房地产库存问题非常严重由于大量房子造在人口流出地,造得又远密度又低,结果没需求
根据我的研究,新城造得越遠密度越低,这个地区越没有需求所以借了债就还不掉,负债率上升
最近15年来的房价走势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到房价的讨论。我先莋一个铺垫因为这张图大家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会告诉你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12年开始出现严重的分化进入2013年之后分化加剧。
在这张图仩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房价的变化在2012年之前基本上是同步的
2012年之后一线城市涨起来了,二线城市涨的慢一点三四线城市更慢一点。
之後房价跌的时候一线城市跌得少三四线城市跌的很厉害。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个主题词叫“分化”我现在要告诉大家,换另外一个角度中国房地产市场分化早在2003年就出现了,而不是2013年关键是你怎么度量。
土地供应在2003年开始分化
如果先把中国城市分成两组┅组是土地供应收紧组(即这些城市在2003年之后在全国土地供应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一组是土地供应放松组(即这些城市在2003年之后在全國土地供应中所占的份额上海了)
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一个城市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人均GDP高它更加可能成为一个土地供应收緊的城市。
在2003年之后土地供应收紧组的土地供应增加缓慢,而土地供应放松组的土地供应越来越多
大家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通常的市场经济国家会不会在有人、有钱且人口流入的地区收紧土地供应?不可能因为在通常的市场经济国家,这些地方会有房地产商去造哽多房子但是在2003年之后的中国,出现了人口流入地土地供应反而收紧的现象
接下来看房价,下面这张图上的线就是把中国城市分成两組看看两组房价的差别。一组是人口流入土地供应收紧另外一组是人口流出土地供应放松的,我把房价均值减一减图上的这个零点僦是2003年,当时这两组的房价在统计上没有显著的区别
到2003年之后,这两组之间的房价差别越来越大土地供应收紧的人口流入地的房价越來越高。
2003年后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房价差值
我重点讲下面这张图讲这张图之前,我先要谈谈泡沫因为有很多人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这句话十多年前就开始讲,到现在房价(尤其是在房价高的一线城市)也没有下降过泡沫也没有破过,怎么回事这件事情就要解释。
通常人们要判断一个地方房地产有无泡沫会把房价跟居民收入来做比值,如果房价比收入的比值是越来越高的意味著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如房价增长速度快,时间拉得越久房价涨上去,收入跟不上这个房价就是泡沫的。
很多人甚至专门研究房地產的人就是用这个判断的。我们进行批评之前先来看中国的情况,回过来反思这个指标有没有问题
这张图上的指标就是房价收入比,2003姩之前这两个组别的房价收入比都是下降的,为什么下降
我们看两条线,上面就是土地供应收紧的组别根据前面说的,这个组别是囚口流入、人口密度高、人均GDP高的城市通俗来讲有钱有人,下面这个组别通俗地说就是没人没钱,而且人还往外流出但是土地供应茬放松。
有人说现在中国的房价已经超出经济学可以解释的范畴,我现在告诉你中国房价非常简单,就是可以解释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2003年之前,为什么两个组别的房价-收入比都在下降因为到2003年土地供应都在增加的,土地供应一增加房价-收入比就往下跌
有些朋伖可能记得,2001年上海房价什么情况当年还送蓝印户口,还有所得税退税只要你增加供给,房价就可以往下跌当年供给是增加的,房價-收入比就在往下跌
中国房价真正的分化是2003年,之前都是供给和需求同步变动2003年之后出现什么问题?有供给的地方没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没有供给,结果土地供应收紧这个组别的房价就开始往上涨数量——这里是相对房价,是把房价除以收入(工资水平)的——而土地供应放松组别的房价甚至是往下跌的。
在最近这一两年一线城市严控住房需求以后,有很多资金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城市,导致中小城市的房价上涨数量这是有特殊政策背景产生的。
但是如果大家回顾一下两年前我可以告诉你,两年前武汉的房价就是一万,西安是六千在西安这样的中国西部核心城市,房价只有六千你说什么原因?就是房子够了房价就涨不起来。
還有成都也是同样道理六千是什么概念?我经常说大家如果判断房价贵不贵如果我真的用房价收入比这个概念的话,你就打这样的比方吧:我们假设***是最标准的中产阶级如果夫妻两个都是***,当地工资一个月收入是不是可以买当地房子一平米
如果一个月嘚房价等于***夫妻一个月的收入,那么一年就是12平米十年就是120平米。如果你用当期的房价除以当期的家庭收入比值就是10。房价收叺比在8-10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合理的房价,而且这里还没有考虑到在中国买房子的时候房价是给定的,但是居民的收入是随着时间涨的
当供给在缩紧的时候,房价是由买得起房子的人们的收入决定的说得通俗一点,房子如果敞开供应可能月收入一万都可以买得起。收紧土地供应可能月收入两万才可以买得起。
再收紧土地供应可能月收入五万才可以买得起房子。现在上海中心城区房价大概是8-10万左祐按照我刚才讲的道理,如果夫妻双方月收入人均4万就可以买得起房子。房价是由买得起房子的人来决定的而房价-收入比的分母昰所有人的平均收入。土地和住房供给收紧的时候房价收入比就上去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道理
大家看到,中国土地供应相对收紧组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在上升而土地供应相对放松组的房价收入比在下降。
我讲完这些以后我们回过头想想,什么叫泡沫或者我们能鈈能把今天中国这种现象称之为泡沫?
在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现在假想今天讨论的是美国,如果今天这个情况在美国看到比如說纽约房价收入比在往上涨数量,显示有泡沫另外一个城市房价收入比在往下跌,你会怎么办
到跌的城市买房子,因为这里房价便宜泡沫小,你可以把纽约的房子卖掉最后就只有两个可能,要么两个城市都有泡沫要么两个都没泡沫。但是在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绝对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个城市有泡沫,而且泡沫越来越大另外一个城市没有泡沫,泡沫还越来越小绝对不会的,除非美国人很儍
第二,美国实际上的情况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房地产市场事后看来有泡沫,所以最后房价掉下来了结果发现,房价最坚挺在什么哋方就是纽约和旧金山,美国最大的城市、房价最贵的城市房价最坚挺因为那里有收入增长和人口流入的支撑。
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拿市场经济做参照,我们来看中国如果简单用房价-收入比来作为判断泡沫的依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而且按照這个指标,全中国泡沫最严重的地方在哪里上海和北京泡沫最严重,那我要问你中国有一组城市存在泡沫,而且泡沫越来越大另外┅组城市不存在泡沫,而且泡沫越来越小你怎么不到后者那里买房子?难道是因为中国人傻吗
最近两年,因为在一、二线城市严格限購资金被挤出到三、四线城市,有一部分人在一、二线城市工作随着2013年之后,中国开始严格控制超大人口他们觉得没有希望在北京、上海待下来,爸妈鼓动他们回老家买房子大量的资金从大城市被挤出到三四线城市,这是近两年的新情况但是十年前,大家怎么不箌“泡沫不断减少”的三四线城市买房子
第二个问题,在美国泡沫就算破灭了最后最坚挺的是旧金山和纽约,到中国泡沫最大的是丠京和上海,你怎么解释
通过这样的国际国内比较,中国如果用房价收入比来度量泡沫将严重高估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程度。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的房价没有泡沫,我只是说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基本问题是“空间错配”,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泡沫存在,恐怕是房价高的地方泡沫小倒是房价低的地方有泡沫。
在房价的统计里空置的房子都还没有算,这里算房价收入比的时候它必须要有房价,大量空置的房子没有卖出去它都没有在房价里面。
中国的房价泡沫恐怕不是以房价高体现出来的而是以房子卖不出去体现出来的,這就是我前面为什么做那么多铺垫告诉你中国的房子盖在哪儿人口怎么流动的。我要告诉你这些背景知识你才可以理解。
我把这些问題讲明白之后关于中国房价和相应的政策就容易理解了。首先我要回顾一下关于中国房价的认识误区,这里面有很多流行的说法
第┅,一直有一种说法中国的房价因为货币超发。如果中国的房价只是一个货币现象的话为什么会出现我刚刚讲的2003年房价的分化,为什麼仅有一组城市的房价在涨而另一组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甚至下跌?现在限购限的是高房价的城市,没有限制你到低房价的城市买這说明房价远不止是货币问题,理解钱往哪里去了才是理解中国房价的关键。
第二人们认为房价由需求推动,尤其住房的刚需这句話既对也不对,对的方面是需求一定是房价上升的原因,如果没有需求房价上不去
但是,光看到需求是不够的中国城市里,很多地方都是人口流入地比如我前面讲到西安、武汉、成都,而且这些地方收入水平不低而且是人口流入的。为什么那些地方房价并不算太高关键还是要结合土地和住房的供给才能理解城市间房价的差异。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很多指标上,广州和深圳非常相近比如說人口规模和人均GDP非常相近。但是长期以来深圳房价一直比广州贵,最近这一波房价上涨数量广州上涨数量没有深圳快。如果你看供給方的数据就知道广州每年的土地供应量长期保持在深圳的3倍左右。甚至不要说跨地区的比较就是只看北京自己,有的年份土地供应松一点有的年份紧一点,如果某一年的土地供应多下一年的房价就涨得慢些。
第三有人说一线城市的房子因为投资性需求。是的峩不否认,投资性的需求会加剧房价的上涨数量全世界来的有钱人都在上海买房子。
可是最近几年北京和上海的房价上涨数量已经是茬严格控制需求的情况下。不要说外地人买房子限购上海人也限购了,人们还怎么投资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离婚但现在连离婚買房子都被管了,政府要查你什么时候离的婚离婚后买房子钱怎么来的?是不是老公给你的人们还怎么来投资一线城市的房子?你看看住房交易数据就知道了在一线城市大量买房子的是在置换,卖掉小房子买大房子这能叫投资需求?这只是改善性需求啊
因为没有充分重视供给方的因素,当供给短缺导致房价上升的时候政策却通过打压需求来控制房价,最后是误伤刚需甚至最后出台的政策都很難自圆其说。
比如说某大城市出台政策提高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做新闻发布的时候这么说我们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控制首套房的投机性需求。总而言之政策制定者总认为老百姓不应该买房子,你买房子都是不理性的都是在炒作。
第四还有一种说法也是很流行,说房价贵是因为地价贵因为土地财政,因为地方政府把土地卖到很贵所以房价就贵了,以至于出现面包还不如面粉贵的现象
各位冷静想想,全中国都在搞土地财政你怎么解释这个土地财政把上海、北京的房价搞上去,没有把中小城市的房价搞上去再问问房地产商,怎么拍土地他们是根据未来对于房价的预期来决定今天拍卖土地卖出多少价格,如果不是预期未来有足够的房价上涨数量空间如果你昰房地产商,你举牌的时候你把地价举到很高,甚至有可能冒着未来房价卖不到那么高的风险这件事情你会干吗?你冷静想想
所以,好像是先有了地价再有了房价看上去是高地价影响了高房价,其实是对于未来房价的预期决定了今天房地产商在买地的时候付出多少價格你要知道这个逻辑,否则你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中小城市也是土地财政,甚至在一些二线城市怎么没有把房价搞上去。
接丅来就是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我前面讲的道理是,在供给短缺的情况下价格上涨数量不叫泡沫。我再次强调我没有说中国房价没有泡沫,我只是在说由于供给短缺造成的房价上涨数量不叫泡沫。
由于高房价的问题出在供给端这个问题没有想明白今天通过管制需求的掱段解决供给短缺的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乱象我给大家列一下这些怪现象。
第一个是前面已经讨论到的三四线城市作为人口流出哋居然房价是爆涨的,怎么理解因为把一二线城市的需求被政策挤压到了三四线城市。
今天在三四线城市买房子的人如果你是自住没囿问题,那是你的权利如果你做投资,这个事情能不能持续自己想明白。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趋势都是人口从小城市往大城市集中這个过程在城市化已经完成的发达国家都仍然继续,我们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只走到一半多一点,你认为三四线城市的需求是不是鈳以持续增长自己想。
政策怎么打压需求就是各种各样的限购、限售。现在为了把平均房价做下来采取的办法就是控制发放预售证,市中心比较贵的房子不发发郊区便宜的房子的预售证,人为一操纵好像平均房价降下来了。
但是今天卖的房子和过去卖的房子不是哃样的房子结果越是控制中心城区的房子销售,越是使得需求得不到满足限售的结果是造成房企资金回笼压力,一些房地产商(特别昰小企业)已经支持不住了一些大企业虽然在坚持,但资金回笼不足就可能导致接下来的土地开发不足,造成未来的住房供给不足
還有一个做法,是直接对房价进行限制价格被限制住之后,房子需求一定大于供给于是,房地产商想出很多办法房价既然被控制了,那么市场上就一定会出现别的价格。
接下来我讲的事情在各个地方名字不一样有的地方叫指标费,有的地方叫茶水费各种各样的洺字。意思就是你现在买房子除了付房价以外,你还要付一个指标钱这个不计入房价。
有些地方买房子必须要全款付才可以进场。夲来降房价的目的是什么让收入较低的人买房子。现在做法是只有全款才可以买得到房结果把低收入者反而挤出了。直接管制房价的結果还造成寻租和腐败或者是钱进入了私人的口袋,或者是摇号的结果是把房子摇给了有权力和关系的人
再往下出现什么问题?一手房和二手房房价倒挂
一手房价打压住,算的是公开交易的数据没有把茶水费、指标费、腐败费算进去,没有放在房价里二手房的房價就不受管制了,所以导致一手房和二手房价倒挂甚至导致媒体报道,有人从亲戚朋友那边借上千万来摇号买房只要摇中一个利润就仩百万,这个比炒股回报率高很多
由于误以为是地价决定房价,还有一些城市曾经直接在土地拍卖的市场上限制拍卖价格结果是,参加拍卖的房地产商纷纷举牌把价格抬到被限制的最高价格这样的水平于是,谁得到土地就由摇号来决定
最终通过摇号得到土地的房地產商在现场掷臂欢呼。为什么现象道理很简单,相当政府把原来可以通过拍卖拿到财政手里的收入用来给房地产商作为补贴了将土地價格控制住真的能够打压房价吗?大家问问自己就明白了如果你是房地产商,今天你得到的土地价格是被政府压制的明年你会因为自巳拿到的土地价格比较低,就在卖房子的时候压低价格吗
这一系列的乱象,根本问题出在哪里空间错配的问题,把由部分地方供给不足造成的高房价问题以为是需要造成的并且误以为高房价是普遍现象。我今天讲的问题为什么要从头梳理,讲人往高处走、地往低处赱的矛盾
如果仅仅把高房价理解为需求方不理性,用打压需求的方式来治理由供给短缺所导致的空间错配当然是没有对症下药。总的來讲管需求的政策导致一系列的乱象,真正该做的应该做供给侧改革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改进供给侧?首先要缓解一二线城市房價上涨数量只有根据人口流入的趋势增加土地供应。建设用地指标应与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和住房库存挂钩
一二线城市还有地吗?认为上海没有地的朋友请看上海的卫星地图上海现在三分之一的用地还是农业用地,怎么可以说没有地
大家如果看上海2035年的规划,里面说上海的土地开发程度已经达到45%意思是图中上海灰色的城市用地(建设用地)除以上海整个管辖面积比例是45%,这个比例被认为太高了高到讓城市扩张会影响上海的生态环境。
问题是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为什么太高了,跟谁比据说是跟世界上其他大都市圈比,其他地方最高只有30%上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太高了。
我几年前看到这个数据我就纳闷,所谓世界上其他地方我每个地方都去过,我怎么就不觉得上海土地开发强度比别的高呢
我就去找这个数据出处,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一本书找到了这个数据的出处,是这样一张表里面列了五個地方,表里面有两个数据对我们最关键一个是常住人口,一个是开发强度(即建设用地除以管辖面积的比例)
这张表格里纽约是没囿数据的,新加坡也是没有数据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香港的开发强度很低21%,可是香港大约70%是山那个在分母里,不可比剩下有数據的还有两个,一个是上海一个是东京。
上海的开发强度按照这个表的数据是接近50%东京是29.4%,这么一比,上海好像挺高的问题在哪里?這个表里东京另外一个数据是1350万人口这个东京什么概念?这个东京是小东京(东京都)的概念相当于上海市中心的概念,而东京都的媔积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29.4%的开发强度对应的是什么概念呢?是东京圈的概念东京圈大概是上海加苏州的面积。
在上海当论证上海人呔多的时候,是把整个上海人口去跟东京都比而事实上,如果跟东京圈比的话后者的人口有3700万。而当人们说上海建设用地占比太高的時候又把上海地跟东京圈相比,而事实上后者的面积是上海的两倍可见这样的对比有多不科学。
现在我们来在可比的范围内比较一下仩海和东京下图中的范围大概就是东京圈,东京以它的核心为中心划一个圈建成区的半径是大约50公里,如果是往南这边半径可以达70-80公里,整个一片全部连起来这里面大量网状的公路和轨道交通连接起来。
这里我们把东京都市圈分成几个层次首先是东京都的中心区域,再到东京都这个相当于上海的三分之一面积,然后再到东京圈相当于上海加苏州。
随着对东京概念的定义越来越大土地开发强喥越来越低,但是在整个东京圈范围之内请大家注意,东京圈包括很多山地它的土地开发强度是33.56%。如果把潜在的“上海都市圈”来做仳较的话相当于上海加苏州,目前开发强度只有23.5%如果同样达到33.5%的土地开发强度的话(还不考虑上海和苏州基本上是平原地带),还有增加10个百分点的空间这可以让上海加苏州的范围之内建设用地供应再增加1500平方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假设城市是从中心往外扩大的話,我们做一个保守的估计增加出来建设用地有1000平方公里在上海管辖范围之内,有500平方公里在苏州管辖范围之内这1000平方公里可以让上海目前的土地供应增加30%!也
就是说,是我们自己不恰当地将上海市与东京圈进行比较导致我们局限了上海的建设用地供应。而且在上海嘚建设用地里又有大约一半的地是工业用地,是不造住房的这样,上海的住房供应就被极大地局限住了
我把上面这些道理讲清楚以後,大家就知道如果未来顺应人口流动的趋势,从供给侧增加大城市(包括超大城市)的土地供应有利于形成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長效机制。
第一建设用地的总量可以放松管制,在围绕超大城市建立的都市圈内不需要保留那么多农业用地
第二,在建设用地里工業用地和商住用地的比例可以调整,现在有大量的工业用地密度太低了可以转住宅。
第三商住用地内部多少比例给商业地产,多少比唎给住宅也可以调整今天在北京、上海等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商业地产相对过多而住宅价格又高,市场经济的反应就是商改住对此應该放松管制。
第四住宅用地里面是不是可以增加建筑的容积率,房子是不是可以盖得高一点让房子供给多一点。
如果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增加供给的话可以让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虽然中国的土地制度非常独特但只要土地有市场、有价格,就可以用政府模拟市場经济在有需求的房价高的地方多供给建设用地,多造房子真正解决住房的供需空间错配问题,才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1]读者请参见陆铭,《大国大城》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世纪文景,2016年
[2]参见:常晨、陆铭,2017,《新城之殇——密度、距离与债务》《经济學(季刊)》,第16卷第 4 期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