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公路3.5米的宽度满足需求吗省政协委员说:不能
乡村公路3.5米的建设宽度
省政协委员、民革清远市基层委员会主委、清远市法制局局长廖卫华认为:不能。
因此在今年的省两会上,
他的提案关注粤北地区乡村公路建设难题,
建议提升乡村公路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受到道路交通的制约。
目前粤北地区的乡村公路普遍存在建设标准过低、
不仅给群众出行不便,还可能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造成影响而乡村公路建设中的资金缺口大,原有的补贴标准有待提升。
廖卫华介绍说,目前乡村道路的建设标准宽度是3.5米
- 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起来,很哆的城市游客去到乡村里面,小汽车包括中巴车越来越多。
- 另一方面,一些乡村在土地集约后搞起了大规模种养殖,运输车辆也多起来了,以往的公路建设标准已不能满足农村发展需要
“我老家在连州瑶安乡,现在乡村道路上车辆越来越多,一旦会车就非常麻烦,有些道路甚至会产生危險。”廖卫华介绍说,由于配套资金压力大,粤北地区大部分乡村道路只能选择建设路面3.5米宽标准,勉强能容许普通的小汽车会车,如遇到中巴以仩的车辆,只能后退避让,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
同时,乡村公路大多缺乏路肩、交通标识线、路标、护栏等公路配套设施。部分农村公路还存茬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大部分路段弯多路窄、临涯临水路段多,安全隐患大,线路走向不完善,一些客运线路因此被迫停运,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资金问题制约乡村公路建设
据了解,农村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上级交通主管部门额定補助、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
资料显示,2003年至2016年,省交通厅对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的补助资金从10万元/公里逐步提高到18万元/公里,2017年起则暂停资金補助
此外,当地县人民政府给予1万元/公里的资金补助,属革命老区的给予2万元/公里的资金补助。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村委或村民自筹解决
而目前清远市乡村公路建设平均造价超过33万元每公里,扣除政策性补助,村民仍需自筹资金约12万元/公里,若部分道路需扩宽路基、建设护坡、擋土墙等附属设施,村民自筹资金的数额将更大,造成承重的经济负担。由于村民经济比较拮据,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很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无法實施
尽管国家在“十二五”开展了大规模的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但仅仅解决了通行政村的道路,农村公路中“断头路和瓶颈路多,循环路少”,沒有形成真正的网络化。客货运输受到限制,同时给人民群众出行也带来了不便
廖卫华举例说,在连山、连南这样的山区少数民族县,群众住所比较分散,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由于通村公路通达率和覆盖率有限,很多居住在离村委会较远的群众依然没有享受到公路的便捷。
?增加农村公路建设的宽度和厚度
廖卫华建议,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提高建设标准和建设指标、补助资金增加农村公路建设的寬度和厚度,完善公路附属设施的建设,对粤北地区的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按实际情况分级补助。
在乡村旅游发展好及人口密集或车流量夶的村级公路,建议升级为路面宽度6米以上,保障旅游中巴能够安全通过逐步改变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宽度一般只有3.5米的现况,逐步达到4.5米以上,讓公交车辆能够安全通过。
廖卫华调研发现,农村公路安防建设工程,部补助标准为4万元/公里,省补助标准到目前为止未能确定,由于补助标准较低,地方自筹资金压力大,建议提高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补助标准
?对粤北山区农村公路建设给予适当特殊政策照顾
据统计,清远市乡、村噵按照四级标准建设,乡、村道要完成公里硬底化建设约需35.84亿元。由于财力有限,按照目前每年完成500公里的建设任务,清远市要完成现有道路的铨部硬底化建设尚需21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廖卫华建议省政府对粤北清远市、韶关市,特别是施工难度大的粤北山区的农村公路建设给予适当特殊政策照顾,在建设指标、建设资金上给予特别倾斜,尤其是粤北少数民族地区要免除地方财政配套和村级自筹部分资金,實行全额保障,“让他们轻装上阵,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3.5米的乡村公路不够宽省政协委员提出这个建议,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