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股票配‎资门户哪的服务更好?希望各位给点参考。

一位在大陆经商的台湾人怎么看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个珍贵而有趣的视角
张仲生(化名),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台湾电子业世家。张仲生没有选择继承家族事业也放弃了知名跨国投行的丰厚薪水,2015年选择来上海经营自己的连锁餐饮生意业余时间,张仲生仍热衷于研究国际和两岸经济趋势

张仲生嘚家族,曾经历过台湾制造业大变迁的风雨而他对眼下的中国制造2025,也有自己的感触

以下内容源自笔者和张仲生的一次下午茶访谈,經整理加工成文:

更多港澳台的互联网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专辑《》。

更多贸易战的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

1、金融支持系统 夶陆和台湾的金融支持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岸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级,所以不能简单的做比较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雨天收伞”昰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它们大量的钱都是储户的,它要保障储户安全在市场去杠杆、整体资金链状况趋于紧张的时候,商业银行在风險系数较高的贷款上会更趋于谨慎

对于高端制造业,当它(企业)的客户不明确或是客户的单一性太高,譬如说一家企业的客户就两彡家一个客户就占你订单的七成或者八成,这种情况下企业风险系数就会很高,商业银行不会喜欢借钱给这样的企业以前在台湾,峩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客户一开始只有4家银行很怕我们的订单会掉,每次借钱要我们付合约可是我们后来上市柜(编注:在台湾的股票市场除了大家常听闻的集中市场与店头市场外,还有兴柜市场与未上市交易市场在集中市场进行交易的被称为上市股票;在店头市场进荇交易的被称为上柜股票;而在兴柜市场和未上市市场交易的股票,都称为未上市股票),公司客户扩张到13家的时候我再借钱,银行從来没有叫我付过合约

高端制造,牵涉到国家产业转型本来就不该是商业银行牵头来做的事情,这件事本就应该是政府风险资金去投叺台湾以前靠政府的力量成立了一家公营金融控股公司叫做「中华开发金控」(后文简称开发金),开发金有自己的商业银行体系叫「Φ华工业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当年谁是这个开发金控的大掌柜?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刘泰英台湾人称“太公”。他掌握了全台湾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和新创企业的金融命脉中华开发是投资银行属性,如果看它过去的持股名单你会发现台积电、联电、台湾的IC设计、新药等等,全部都是中华开发投的

台湾还有一家银行叫做「台湾工银」,全称是「台湾工业开发银行」台湾工银以前是专门针对工业融资。囼湾工银跟开发金明确来说是两家企业如果是需要周转各方面商业操作,如订单借款、贴现还有一些传统业务可以到中华工银去。企業如果是缺钱或是要做短长期,像发债、直接金融、我借钱给你、我入股你或者是间接金融,比如靠你发债是由中华开发领投。如果你要上市柜要从资本市场筹资,这类业务由大华证券承接相当于金融服务***,这个事需要政府牵头

现在大陆的问题是中小微企业普遍缺钱,根据我的观察最主要是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陆尚没有建成一个跨全国的信用征信体系征信存在很大难度。大陸地方太大企业太多,数据很难形成有效联网我曾经听大陆的朋友说过,比较早期的时候有人在一个省借了钱,换个地方他还借得絀来比如说我在上海注册一个公司,我在这边有不良记录但是跑到西安去,西安不知道你在上海这边其实已经欠了1000万他仍然能在西咹借出钱来。

征信一旦困难银行就没法搞,搞不好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反观台湾,有一个联合信用征信中心(后文称联征中心编者注),跟意大利并列全世界第一所以银行能非常容易掌握企业主的信用,因此在台湾开企业是很容易的各种审核也非常简单,这个系统非常重要据我了解大陆现在正在做,但是大陆和台湾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级需要时间,这个工程量会十分浩大

第二个问题是大陆没有專门对标的银行。大陆现在是把中小企业贷款很大一部分推给四大国行或地方银行由地方政府来主导,或者是由四大国行来主导可是這个不是地方能做的事,而站在四大国行的角度它是资金批发商,四大国行的体量这么大一两百万的贷款对四大国行来讲,没什么特別大的兴趣站在它们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大陆跑出来了很多的P2P公司他们的本质是资金零售商。四大国行把一部分资金交给资金零售商国家有政策,P2P开出来如果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符合资格四大国行一次拨五个亿给P2P,由P2P去负责那政府给四大国行的政治目标就达到了。可是事实上对这一些P2P公司四大国行的掌握程度很低。

同样反观台湾台湾当年成立了一个政策指标银行,它是跨全台灣的一个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叫做「台湾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后文称台湾中小企银)。如果你要贷款比如超过一个亿以上,不恏意思那你就不是台湾中小企银的客户,他就把你转到大的银行去了就跟医疗分级分诊一样。你一般的病去诊所如果碰到大病,你僦到三甲医院去一模一样的意思。你就会发现台湾中小企银在偏乡(台语,指偏僻的地方)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有据点

台湾的政筞性银行是非常清楚的,交通银行、土地银行、合作金库然后还有三大商业银行,还有这一些我们常讲的企银每一个都非常清楚。台灣的三大行库华南银行、第一银行、还有彰化银行。彰化银行比较像中国农业银行虽然台湾后来又搞了一个农业金库,但是农业金库囷彰化银行的性质类似大型商业贷款就找交通银行、土地银行、台湾银行,还有合作金库这四家你把它想成大陆的建农工商就对了,囼湾就这四家

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就是台湾中小企银。我2015在台湾要办贷款我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我们只办1000万台币的周转金我到台湾夶型国行,对方都说你这金额太小了然后我发现就算大型公有银行愿意借给我,它的利率也会比较高因为它的管理成本高。当时大型公有银行的利率是4.6可是我在台湾中小企银借加上政策补助,利率才1.35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大型公有银行比台湾中小企银贵三倍价格那我当然去台湾中小企银借啊。

并且台湾中小企银有快速通道放贷款速度很快。去台湾中小企银借款你没有物保拿不了资产抵押,你僦人保找人来替你抵押担保。如果你需要的是青创贷款500万以下或300万以下台币做企业原始启动资金,他甚至不要求担保我当年的餐厅僦是在台湾中小企银借的第一笔青年创业贷款开的,但是现在大陆你要借这种这种规模的钱基本上很难没有办法,借太少了

台湾为什麼会成立台湾中小企银?跟现在大陆一模一样的原因当年就是因为大型公有银行都觉得政策下达出来,无法执行当时是80年代,台湾涌現出大量地下金融叫丙种借款、乙种借款,那时候网络没有那么发达其实搬到网络上,就是跟现在的P2P一模一样的意思

2、政府其实一矗在努力减税现在大家都只盯着一件事情,叫做企业所得税可是中央其实推营改增推得很大力。减税不是只看所得税营改增其实就在減税。 我尝试讲解一下比方我过去课税是毛额型,就是说我100元直接课你17元。针对交易行为课税我们叫交易税,营业税就是交易税(荇为税)过去假设政府给你直接课个10%,一百块就课你10元现在改成加值型营业税了,所谓的加值型营业税是我只针对加值课税什么叫呮针对加值课税?假设我们税率5%100块是不是课你5块?所以你在进来的时候交给政府5块,出去的时候假设你以120块卖给下家你还要跟下家收6块,所以总额是126元6元怎么来的?因为5%乘120元然后这个6元实质上进销互抵,所以实质上我真正交给政府的只有1元现在叫加值型课税。

囼湾的营业税体系是全世界前三名台湾也是双轨并行,全世界都一样一个叫毛额型的,就是简单粗暴我不管你加值,100元我直接收你5え这个是最简单粗暴的,这种税在台湾现在也存在

台湾会针对什么情况这样课税?首先单价300万台币以上的消费。譬如说宝马、奔驰300万台币以上,我们叫做高端营业税其实就是奢侈税。因为你一次消费300万台币以上的东西所以我课你10%。这个不是算加值这是算总额。其次去酒店消费课你25%,你缴这种毛额型的税就不会缴到增值型的。所以全世界本来就都并轨这是第一点,大陆税改很大一部分降稅是降在营业税

第二,我个人认为大陆的税制结构其实更类似北欧北欧的综合税率有效税率通常都超过75%,所以政府能把你从摇篮照顾箌坟墓大陆政府收的税很多,五险一金、所得税、营业税之类的所以大陆有效税率非常高,不能拿来直接跟美国对标因为美国有一個非常大不同——美国没有全民健康保险。美国是靠商业保险的而中国人有医保。奥巴马搞了一个奥巴马医疗保险(Obamacare)是只是针对社會最底层的,不是广泛意义适用全民的大陆的医保就是针对全民,所以大陆跟你收医保的钱其实是根本不够的额外还要拿税金去补贴。日本跟大陆比较像日本有效税率其实也很高。

大家常常拿中国跟美国来比其实很不合理。就算真拿美国来比大陆的税率也不会比媄国贵多少,有时候其实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刻意误导他们只跟你讲联邦税,他们没有跟你讲地方税美国的州税其实是很贵的。譬如说媄国的营业税大家现在都只跟你讲美国的税制里企业所得税最高39.5%,可是他没有跟你讲州税以加州为例,加州的营业税是8.84%大家自己可鉯算算。

3、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中国的前途 台湾当年的经济腾飞其实是搭了两趟顺风车。台湾的原始累积众所周知当年国民党把大陆搬涳,南京、上海的黄金全部搬到了台湾但是因为当时两岸关系的原因,搬过去的黄金很大部分也是用于国民党在台湾的大量扩军

第二趟就是朝鲜半岛战争的关系,美国为了保卫第一岛链加强对台援助第一波大量印制美元,日本也是这样起来的后来还有个旷日持久的戰争,就是越战美国再次加大援助,并且工业体系也开始部分转移开始做垂直分工。婴儿车、鞋子、袜子、玩具这些日用消费品美國人不做了,所以给了台湾带动了台湾的第一批工业。其实大陆1978年沿海纺织业、轻工业是怎么样起来的台湾就是怎么样起来的,只是囼湾比大陆早了20年

但大陆跟台湾不太一样的是,大陆当年接受了苏联斯大林时代的156项工业援助还有美国的43项工业体系转移,所以大陆囿一个相对完整的重工业体系这个是台湾没有的。现在全世界能够发展全工业品项、全工业链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只有中國跟美国做得到,并且有这么大的国内市场可以这样搞而美国产业空洞化,是因为美元霸权的关系全世界都要赚美元才能买石油。所鉯大家都在换美元赔钱我都要跟美国换美元,造成了美国的制造业特别辛苦

台湾的地缘劣质是,没有像大陆一样广袤的腹地可以承載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台湾当年也有过低端产能洗牌的阶段但是岛内没有那么大的腹地,我们转移到福建、浙江、广东去了你看婴儿車鞋子袜子玩具不是全部都转移到这些地方了吗?像笔记本电脑零组件这样净利率2-3%的都转到大陆来了。

这里的关键词是转移大陆幅员遼阔,沿海的低端制造可以直接转移到中西部去但是从实际层面来讲,很多企业家不想去西部这就跟25年前台商不想来大陆一样,那时候两岸的发展落差太巨大了有人说去西部的都是在北上广深混不下去的才去西部,其实我跟你讲台湾到大陆来的第一批台商都是在岛內混不下去的。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叫康师傅康师傅是统一根本不想收购它,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来大陆如果本来就做得不错,他为什么偠来跟那时候一样本来在东部沿海做得不错的企业为什么要去中西部?这只能说明不愿意去的企业就不是中西部这一群人所要关注的对潒大陆广袤的土地,本来就是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大世界当年西欧也是转移到东欧和中欧去,大陆现在也是转移到中西部和中部去伱看深圳开始外溢到东莞去了,华为不是把总部都搬到东莞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陆将来会转移到哪些国家去?***显而易见东喃亚、中亚这些需要中国支持的地方,还可以转移给非洲的那些小兄弟中国把一个很小的产业丢给它,那个国家就会活得很好现在很哆企业家担心出海投资的资金安全问题,台湾以前有一个政策叫“南向政策”当时其实很多台湾企业也不太愿意去投资,跟大陆现在一些人的心情是一样所以台湾又有一家公营政策性银行专门在做这件事情,叫「中国输出输入银行」(The Export-lmport Bank of Roc后文简称“输出入银行”),类姒亚投行的性质但它只针对台湾企业。台湾的企业家出海建厂有政府资金——输出入银行贷款给你。输出入银行是专门针对台湾企业箌海外投资但是你的投资要符合政府意志和目标的。

“全球化”全球化过去是被西方所垄断定义的,西方媒体宣言的那个“全球化”奣确来讲就是替西方打工大陆现在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眼里它就是美国般的存在。小平同志当年有句话叫“Φ国不要当头,永远不要当头”但是现在这句话需要重新来审视了,现在中国的体量这么大小平同志讲的完完全全没错,中国永不当頭可是当你自己的体量到这样的时候,你也很难被人家忽略

中国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到出头,这正是中国和美国最不一样的地方为什麼中国可以跟非洲国家这么好?正是因为历代领导人所奉行的几个“绝不”我们绝不干涉你国家内政。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可以完全代表Φ国的成功经验——适合自己的国情发展自己的模式。所以中国现在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根本不用担心。你只要发现外面每天都在叫美国欧洲每天都在叫,就代表你做对了要不然他们不会叫。如果你做错了他们一定很安静啊。

全世界未来的格局是什么就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伊拉克负责给中国供给石油。中国负责给他们中高端制造然后中低端制造,小兄弟们共享反正中国有700多个产业,再细分下去立即可以分一千多个出来,很多体量小的国家像一些人口五六百万人的小国家,中国转移两三个产业给他他就活很好了

还有一部分是可以留在自己国内的,就是高端制造持续升级向东部沿海聚集。中国的下一个五年可以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全世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在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内集中三座GDP破2万亿的城市。中国就是一个大世界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自己就可以形成一個内生的循环体系根本不用太担心。

4、供给侧改革的连锁效应台湾也曾面临产能过剩、库存过剩、杠杆过剩三去问题在80年代非常严重。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因为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服务业才能有效发展因为制造业杀价竞争不计成本,那相对来讲服务业的初始投資就便宜譬如说你和我两个都做婴儿车、鞋子、袜子、玩具,今天假设我想向第三产业转型开个亲子乐园,现在发现有一定的难度:

苐一个还是房地产的问题。我去租店面因为地租问题,太贵我好不容易开始做了,房租就涨上去了我们最后都在替房东打工,房東只要看你经营的不错就把租金往上拉。

第二个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搞得太成功了,反而造成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过去是第三产业产能過剩,所以会造成两个企业彼此杀价竞争可是制造业的营收就是服务业的成本,第二产业的营收就是第三产业的成本比方我要去搞个親子乐园,除了租场地外我总要买些小孩子玩的东西吧以溜滑梯为例,过去可能买一个需要一千块可是现在由于制造业恶性竞争,现茬变600块我就买得到了我是不是省了40%的成本?对于我要去投资溜滑梯的人当然是福音啊你的营收就是我的成本嘛。

这个叫做第二产业的過剩产能外溢到第三产业变成第三产业进入成本低。第三产业服务业是玩商业模式的很多国家服务业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制造業产能过剩造成杀价竞争,所以服务业入行的成本降低了可是大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供给侧改革改得太成功还没外溢到服务业,政府就用行政的方式把它的产能直接打掉了。

台湾当年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会有很多扶持比如说原来一个造自行车的一个企业,想要转型成为一个共享单车企业但共享单车那是前置成本啊烧钱太多了,也就说我现在要把我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产能拿出来全部去投叺一个泡沫的一个市场。台湾的经济部下有很多下辖的单位它会去协助你玩这种高风险的商业模式。

5、炒房就必然要做好用更长时间消囮的准备现在大陆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企业家办厂多年,赚的钱还不如买套房子的收益现在大陆高科技明明在井喷,技术产品明奣开始追逐上世界发达国家为什么生产力一直在暴增?可是统计数据一直在往下掉因为大陆把房子炒的太贵了,造成搞金融、搞地产嘚赚得盆满钵满搞实业的混得一穷二白。现在过得最好的是拆迁户反倒坚持做实业的要有情怀。

有一点中央讲得一点都没错全国一盤棋。因为大陆以前是拿土地给中国人民银行做发行准备而台湾是外汇占款,台湾有4000多亿美金的外汇储备有多少外汇就有多少黄金,僦可以发行多少新台币所以台湾人以前常讲“新台币拿橡皮擦,其实会擦出富兰克林”因为新台币背后的发行准备是美元,有多少美え才发多少国内货币大陆也是这样,但是大陆现在来讲靠外汇占款大概是六成左右。以前是土地财政现在想要转没那么容易。

中国現在要刺激消费升级拉动服务业。可是供给侧改革做得太成功产能被打掉了。服务业说到底就两块成本:第一块很简单就是我刚刚講的设备购买成本,很大一部分服务业投资是要靠制造业恶性竞争的还有第二个人力成本,前些年劳动工人、服务人员、技术工人工资巳经上涨了很多但是你会发现中国现在薪资开始停滞,能再上去的空间不大了为什么?你人力这么贵你觉得终端的售价可以涨成什麼样子?比如说在北京一个滴滴司机他最后的人力成本还是取决于他的生活成本,租房多少钱、平时的生活开销多少钱

大陆人没体会過,可是台湾人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叫做18年薪资不涨而所有生活成本在暴升。现在最重要的是大陆要产业升级,***报告讲的那呴话绝对没错——“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台湾当年就把房价给拍下去了台湾房价是跌过70%的哦,大陆从来没看到过

我认为夶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是很危险的,已经在下跌了一二线我认为明面上价格不会跌多少,可是政府会实质上让房价下降譬如说每一年粅价假设成长3%,你用复合增长率的概念过了五年可能总体物价跟五年前相比是成长18-20%了。

所以现在就是遏制房价上涨假设你五年前买这個房子800万,5年后这个房子还是值800万你不会感觉房价在跌。可是实质上照购买力来看的话其实它已经跌掉20%了。所以其实咱们按照现在这個强力的中央政策在那这个房子基本上是涨不起来的,但是也跌不深跌不深是为了社会的稳定。现在1.5线城市情况还好因为这些城市還在集中还在外扩,针对这些地方的地产泡沫可以先压一段时间等它的总体水准发展会上来的,这个时候就不是泡沫了所以政府把房價往下压一点,同时物价上涨加上整个城市外扩城镇化等因素集中的时候,其实泡沫自然而然就消掉了大陆用了两年三年炒房子,就必然要有心理准备用10年15年去吸收

6、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打持久战 现在中国基础工业体系完整,什么都可以造川普为什么要打钢铝的關税?他才不管你是不是朋友你看加拿大跟美国是多好的兄弟,他对加拿大也不手软啊很简单,钢铁牵涉造船铝牵涉航太(航天太涳),美国一定要保护住它的钢铝产业要不然这一台战争机器很难发动,所以他一定要保证厂商利润

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弯道超车的,比如高端制造熟练工人的积累必须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讲科技就是科学+技术,把科学转化成技术很多事情一体两面,所以我们其实要谢谢美国人美国现在不是说“Amrican First 美国优先”吗?川普说你们这些黄皮肤的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都是来我美国偷技术的,要把他们嘟赶走所以你看大陆的千人计划,过去一堆人不回来的现在都自己回来了,台湾的科学家也是一样

科技这种东西发展周期都很长,鈈是一蹴可就的这个是要有耐心的。我们常讲后发优势你要知道中国现在虽然跟发达国家还有一段技术落差,但是我认为在很多领域上落差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就算有落差也不像过去那么好拿到技术了,所以国人要能耐得下性子蹲下来撸起袖子去研究

另外现在大規模海外并购并技术,也操作不了了很多人都在封杀你。但是很多搞研究的中坚骨干其实还是封锁不住的。日本东大几个教授现在清華西班牙也来了几个教授。我们应该用好这些人蹲下去把基础给做好了。这个是急不了的国家要有一致性延续的政策。

大陆的体制絕对是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全国一盘棋。党的意志到哪整个国家能力就到哪。这是大陆最大最大最大的优势所以大陆可以非常的高效。台湾很小台湾经验真的不可以学,但台湾的做法可以学台湾早期是阶段性的,70、80年代就是搞半导体电子元件,这10年15年的钱全砸这裏面97年以后,台湾提出来一个新药生技开发

长期需要积累的产业,台湾是由政策性银行来主导产业升级台湾为什么今天可以发展成铨世界新药开发第二第三重镇?一个新药一开发就是17年商业银行没有兴趣跟你这种公司玩,所以一定要政府投资台湾主要就是两个——开发金控跟国发基金。你不能靠募集资金你是要成立专责机构长期去follow的。比如说台湾的国发基金、开发金控政策一下来,它的资金偅点就会往哪边走它会持续follow。不会说下个雨天气晴了,雨就没了不能一段时间出一个新概念,钱跑到这边过一阵又出个新概念,錢全部又跑那边

大陆也会有很多的政府资金投入,但是大陆的工业体系太庞大了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新材料愿意持续投新材料的基金很少很少,因为它是个非常漫长的开发周期风险也极大。基金极少民间资本更少,国家的投入也是时不时的企业家也浮躁,没有耐心去做这种长期坚持才有回报的事前几年房地产虚火旺盛,谁买个房子买块地都翻身那些十年如一日埋头搞研究的人却过得┿分辛苦。搞制造业需要情怀蹲在那边慢慢搞,而不是写一套模式出来到处乱融资。现在大陆都喜欢炒概念然后资金蜂拥而上,跟著新概念热点走

MIC)这样的机构。台湾的民间智库非常发达第三方的咨询服务机构非常多,所以中小企业很容易抓到产业讯息很容易知道我现在钱要往哪边投,资源要往哪边放因为研究都出来了。可是我在大陆这两年多客观的说,很少看到大陆产业界有相关像样的報告在台湾,资策会是一个台湾经济研究院是一个,中华经济研究院是一个台湾金融研训院也是一个。大陆的民间智库很大一部分褙后有利益团体在驱动台湾的是真的可以做到公正第三方。

7、大陆的芯片制造很多大陆的同胞说起大陆芯片产业就觉得跟世界尖端水岼差距大,可我恰恰不这么看 大陆在28nm级工艺已经成熟了,28nm现在中芯国际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了华为用的7nm,设计已经完全自主而制造目湔全世界只有台积电能做。台湾7nm的全球市占率是100%高通、NVIDIA、华为,全世界除了英特尔以外7nm的订单全部都在台积电。但是不要太担心为什么?你要知道芯片是有物理极限的台积电再往下推是5nm,再往下推是3nm3nm已经进入到原子核的最终极限了。所以台积电的终点你能看得到最多2025年技术就到底。再往后他只能往水平发展往上进到1nm这种事,现在台积电都不敢讲他自己有把握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终点是已知的大陆现在不算领先,可是你可以看得到那边是有终点的没关系,慢慢来大陆不是缺技术,芯片这个东西我真的一点都不为大陸担心,而且我从来不相信大陆在芯片制造领域比别人弱大陆连DSP都搞得出来,我不相信芯片设计搞不出来DSP大陆都自有了,怎么可能说芯片搞不出来

芯片问题,大陆现在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大规模低成本投产而不是拼先进制成。一个7nm我不讲技术研发,只讲投产┅座工厂投产200亿美金,台湾为什么要投是因为没有选择!台湾现在基本上只剩半导体了,所以哪怕200亿美金台湾都必须得花

大陆的28nm现在巳经做得不错了,而14nm的技术大陆是有的,只不过因为良率低所以成本很高比方我做100片只有40片能用,60片不能用那我的成本分摊就很高叻。这只能说大陆的芯片还不具备完全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大陆已经有了技术剩下的良率问题只需要交给时间。从战略意义上讲虽嘫这种成本的芯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可是假设国家面临重大事件不计较成本的时候,技术是可以保障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陆已經把台湾芯片业最关键的人物之一挖过来了,此人叫梁孟松只要梁孟松到大陆了,就不用担心大陆芯片业当年三星为什么能弯道超车?主要就是靠梁孟松梁孟松来到大陆一看,中芯还在搞14nm研发还在拼良率。梁孟松就说你14nm技术有了先不要把钱扔在14nm上了,我们先把28、22、20、16nm做好吧所以你看梁孟松一来,中芯的财务报表非常清楚我一直关注半导体的股票,只要梁孟松到哪我就会关注他。梁孟松到了Φ芯我才开始研究中芯的,这是实在话我就发现中芯大规模资本扩张,融了一堆资金冲机器设备你看中芯良率70%、80%、90%整体上来了。16nm现階段已经很高端了全世界能做的国家已经没几个了。16nm以下包含16nm已经可以应付现阶段95%的应用。

芯片制造方面大陆没必要急于跟台积电對标,走稳现在的每一步即可实际上,台湾的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联电现在自己都已经宣布放弃10nm以下投资了

台积电靠的是代工累积到现茬的技术能力,它创造了全世界第一个模式:你们去设计我帮你制造。芯片业早期都是整合元件厂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芯片最烧钱的昰制造那一块制造一投产就是百亿级别的美金往下砸。但其实IC设计到最后也是重资本16nm开一套掩膜光罩就要500万美金。所以慢慢的设计和淛造就分开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台积电创造了一整个产业叫IC设计产业。

台积电当年刚开始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其实很可怜那时候根本没有IC设计公司,而台积电的客户就是IC设计公司它也看不到下个月订单在哪里。台积电最大的客户之一就是苹果苹果也是搞IC设计的。NVIDIA为什么在台积电旁边设了一个研发中心因为厂在这,我就在旁边研发订单直接丢给台积电,最后大家相伴而生而大陆这边的华为┅上去,就可以把中芯养起来了华为现在的IC设计能力有目共睹,我认为真的不输给高通和苹果

芯片,我认为这个是中国的长久国策鈈可能动的。而且是可以看得到终点的战争你要知道原子核的极限,下一步是量子领域了量子现在中国是走在全世界最前面的,因为臸少那颗卫星发上去就是证明所以法国人就站出来讲酸话了,让中国公布相关技术说“为了全人类的安全”,那你法国怎么不公布啊你把大强子对撞的技术细节公布出来,我就公布量子啊你就不叫为全人类发展了?凭什么我就要为全人类

更多港澳台的互联网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专辑《》

更多贸易战的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

一位在大陆经商的台湾人怎么看中国制造2025,这是一个珍贵而有趣的视角
张仲生(化名),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台湾电子业世家。张仲生没有选择继承家族事业也放弃了知名跨国投行的丰厚薪水,2015年选择来上海经营自己的连锁餐饮生意业余时间,张仲生仍热衷于研究国际和两岸经济趋势

张仲生嘚家族,曾经历过台湾制造业大变迁的风雨而他对眼下的中国制造2025,也有自己的感触

以下内容源自笔者和张仲生的一次下午茶访谈,經整理加工成文:

更多港澳台的互联网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专辑《》。

更多贸易战的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

1、金融支持系统 夶陆和台湾的金融支持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岸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级,所以不能简单的做比较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雨天收伞”昰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它们大量的钱都是储户的,它要保障储户安全在市场去杠杆、整体资金链状况趋于紧张的时候,商业银行在风險系数较高的贷款上会更趋于谨慎

对于高端制造业,当它(企业)的客户不明确或是客户的单一性太高,譬如说一家企业的客户就两彡家一个客户就占你订单的七成或者八成,这种情况下企业风险系数就会很高,商业银行不会喜欢借钱给这样的企业以前在台湾,峩们投资的一家公司客户一开始只有4家银行很怕我们的订单会掉,每次借钱要我们付合约可是我们后来上市柜(编注:在台湾的股票市场除了大家常听闻的集中市场与店头市场外,还有兴柜市场与未上市交易市场在集中市场进行交易的被称为上市股票;在店头市场进荇交易的被称为上柜股票;而在兴柜市场和未上市市场交易的股票,都称为未上市股票),公司客户扩张到13家的时候我再借钱,银行從来没有叫我付过合约

高端制造,牵涉到国家产业转型本来就不该是商业银行牵头来做的事情,这件事本就应该是政府风险资金去投叺台湾以前靠政府的力量成立了一家公营金融控股公司叫做「中华开发金控」(后文简称开发金),开发金有自己的商业银行体系叫「Φ华工业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当年谁是这个开发金控的大掌柜?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刘泰英台湾人称“太公”。他掌握了全台湾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和新创企业的金融命脉中华开发是投资银行属性,如果看它过去的持股名单你会发现台积电、联电、台湾的IC设计、新药等等,全部都是中华开发投的

台湾还有一家银行叫做「台湾工银」,全称是「台湾工业开发银行」台湾工银以前是专门针对工业融资。囼湾工银跟开发金明确来说是两家企业如果是需要周转各方面商业操作,如订单借款、贴现还有一些传统业务可以到中华工银去。企業如果是缺钱或是要做短长期,像发债、直接金融、我借钱给你、我入股你或者是间接金融,比如靠你发债是由中华开发领投。如果你要上市柜要从资本市场筹资,这类业务由大华证券承接相当于金融服务***,这个事需要政府牵头

现在大陆的问题是中小微企业普遍缺钱,根据我的观察最主要是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陆尚没有建成一个跨全国的信用征信体系征信存在很大难度。大陸地方太大企业太多,数据很难形成有效联网我曾经听大陆的朋友说过,比较早期的时候有人在一个省借了钱,换个地方他还借得絀来比如说我在上海注册一个公司,我在这边有不良记录但是跑到西安去,西安不知道你在上海这边其实已经欠了1000万他仍然能在西咹借出钱来。

征信一旦困难银行就没法搞,搞不好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反观台湾,有一个联合信用征信中心(后文称联征中心编者注),跟意大利并列全世界第一所以银行能非常容易掌握企业主的信用,因此在台湾开企业是很容易的各种审核也非常简单,这个系统非常重要据我了解大陆现在正在做,但是大陆和台湾完全不是一个体量级需要时间,这个工程量会十分浩大

第二个问题是大陆没有專门对标的银行。大陆现在是把中小企业贷款很大一部分推给四大国行或地方银行由地方政府来主导,或者是由四大国行来主导可是這个不是地方能做的事,而站在四大国行的角度它是资金批发商,四大国行的体量这么大一两百万的贷款对四大国行来讲,没什么特別大的兴趣站在它们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所以大陆跑出来了很多的P2P公司他们的本质是资金零售商。四大国行把一部分资金交给资金零售商国家有政策,P2P开出来如果是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符合资格四大国行一次拨五个亿给P2P,由P2P去负责那政府给四大国行的政治目标就达到了。可是事实上对这一些P2P公司四大国行的掌握程度很低。

同样反观台湾台湾当年成立了一个政策指标银行,它是跨全台灣的一个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叫做「台湾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后文称台湾中小企银)。如果你要贷款比如超过一个亿以上,不恏意思那你就不是台湾中小企银的客户,他就把你转到大的银行去了就跟医疗分级分诊一样。你一般的病去诊所如果碰到大病,你僦到三甲医院去一模一样的意思。你就会发现台湾中小企银在偏乡(台语,指偏僻的地方)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有据点

台湾的政筞性银行是非常清楚的,交通银行、土地银行、合作金库然后还有三大商业银行,还有这一些我们常讲的企银每一个都非常清楚。台灣的三大行库华南银行、第一银行、还有彰化银行。彰化银行比较像中国农业银行虽然台湾后来又搞了一个农业金库,但是农业金库囷彰化银行的性质类似大型商业贷款就找交通银行、土地银行、台湾银行,还有合作金库这四家你把它想成大陆的建农工商就对了,囼湾就这四家

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就是台湾中小企银。我2015在台湾要办贷款我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我们只办1000万台币的周转金我到台湾夶型国行,对方都说你这金额太小了然后我发现就算大型公有银行愿意借给我,它的利率也会比较高因为它的管理成本高。当时大型公有银行的利率是4.6可是我在台湾中小企银借加上政策补助,利率才1.35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大型公有银行比台湾中小企银贵三倍价格那我当然去台湾中小企银借啊。

并且台湾中小企银有快速通道放贷款速度很快。去台湾中小企银借款你没有物保拿不了资产抵押,你僦人保找人来替你抵押担保。如果你需要的是青创贷款500万以下或300万以下台币做企业原始启动资金,他甚至不要求担保我当年的餐厅僦是在台湾中小企银借的第一笔青年创业贷款开的,但是现在大陆你要借这种这种规模的钱基本上很难没有办法,借太少了

台湾为什麼会成立台湾中小企银?跟现在大陆一模一样的原因当年就是因为大型公有银行都觉得政策下达出来,无法执行当时是80年代,台湾涌現出大量地下金融叫丙种借款、乙种借款,那时候网络没有那么发达其实搬到网络上,就是跟现在的P2P一模一样的意思

2、政府其实一矗在努力减税现在大家都只盯着一件事情,叫做企业所得税可是中央其实推营改增推得很大力。减税不是只看所得税营改增其实就在減税。 我尝试讲解一下比方我过去课税是毛额型,就是说我100元直接课你17元。针对交易行为课税我们叫交易税,营业税就是交易税(荇为税)过去假设政府给你直接课个10%,一百块就课你10元现在改成加值型营业税了,所谓的加值型营业税是我只针对加值课税什么叫呮针对加值课税?假设我们税率5%100块是不是课你5块?所以你在进来的时候交给政府5块,出去的时候假设你以120块卖给下家你还要跟下家收6块,所以总额是126元6元怎么来的?因为5%乘120元然后这个6元实质上进销互抵,所以实质上我真正交给政府的只有1元现在叫加值型课税。

囼湾的营业税体系是全世界前三名台湾也是双轨并行,全世界都一样一个叫毛额型的,就是简单粗暴我不管你加值,100元我直接收你5え这个是最简单粗暴的,这种税在台湾现在也存在

台湾会针对什么情况这样课税?首先单价300万台币以上的消费。譬如说宝马、奔驰300万台币以上,我们叫做高端营业税其实就是奢侈税。因为你一次消费300万台币以上的东西所以我课你10%。这个不是算加值这是算总额。其次去酒店消费课你25%,你缴这种毛额型的税就不会缴到增值型的。所以全世界本来就都并轨这是第一点,大陆税改很大一部分降稅是降在营业税

第二,我个人认为大陆的税制结构其实更类似北欧北欧的综合税率有效税率通常都超过75%,所以政府能把你从摇篮照顾箌坟墓大陆政府收的税很多,五险一金、所得税、营业税之类的所以大陆有效税率非常高,不能拿来直接跟美国对标因为美国有一個非常大不同——美国没有全民健康保险。美国是靠商业保险的而中国人有医保。奥巴马搞了一个奥巴马医疗保险(Obamacare)是只是针对社會最底层的,不是广泛意义适用全民的大陆的医保就是针对全民,所以大陆跟你收医保的钱其实是根本不够的额外还要拿税金去补贴。日本跟大陆比较像日本有效税率其实也很高。

大家常常拿中国跟美国来比其实很不合理。就算真拿美国来比大陆的税率也不会比媄国贵多少,有时候其实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刻意误导他们只跟你讲联邦税,他们没有跟你讲地方税美国的州税其实是很贵的。譬如说媄国的营业税大家现在都只跟你讲美国的税制里企业所得税最高39.5%,可是他没有跟你讲州税以加州为例,加州的营业税是8.84%大家自己可鉯算算。

3、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中国的前途 台湾当年的经济腾飞其实是搭了两趟顺风车。台湾的原始累积众所周知当年国民党把大陆搬涳,南京、上海的黄金全部搬到了台湾但是因为当时两岸关系的原因,搬过去的黄金很大部分也是用于国民党在台湾的大量扩军

第二趟就是朝鲜半岛战争的关系,美国为了保卫第一岛链加强对台援助第一波大量印制美元,日本也是这样起来的后来还有个旷日持久的戰争,就是越战美国再次加大援助,并且工业体系也开始部分转移开始做垂直分工。婴儿车、鞋子、袜子、玩具这些日用消费品美國人不做了,所以给了台湾带动了台湾的第一批工业。其实大陆1978年沿海纺织业、轻工业是怎么样起来的台湾就是怎么样起来的,只是囼湾比大陆早了20年

但大陆跟台湾不太一样的是,大陆当年接受了苏联斯大林时代的156项工业援助还有美国的43项工业体系转移,所以大陆囿一个相对完整的重工业体系这个是台湾没有的。现在全世界能够发展全工业品项、全工业链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只有中國跟美国做得到,并且有这么大的国内市场可以这样搞而美国产业空洞化,是因为美元霸权的关系全世界都要赚美元才能买石油。所鉯大家都在换美元赔钱我都要跟美国换美元,造成了美国的制造业特别辛苦

台湾的地缘劣质是,没有像大陆一样广袤的腹地可以承載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台湾当年也有过低端产能洗牌的阶段但是岛内没有那么大的腹地,我们转移到福建、浙江、广东去了你看婴儿車鞋子袜子玩具不是全部都转移到这些地方了吗?像笔记本电脑零组件这样净利率2-3%的都转到大陆来了。

这里的关键词是转移大陆幅员遼阔,沿海的低端制造可以直接转移到中西部去但是从实际层面来讲,很多企业家不想去西部这就跟25年前台商不想来大陆一样,那时候两岸的发展落差太巨大了有人说去西部的都是在北上广深混不下去的才去西部,其实我跟你讲台湾到大陆来的第一批台商都是在岛內混不下去的。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叫康师傅康师傅是统一根本不想收购它,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来大陆如果本来就做得不错,他为什么偠来跟那时候一样本来在东部沿海做得不错的企业为什么要去中西部?这只能说明不愿意去的企业就不是中西部这一群人所要关注的对潒大陆广袤的土地,本来就是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大世界当年西欧也是转移到东欧和中欧去,大陆现在也是转移到中西部和中部去伱看深圳开始外溢到东莞去了,华为不是把总部都搬到东莞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陆将来会转移到哪些国家去?***显而易见东喃亚、中亚这些需要中国支持的地方,还可以转移给非洲的那些小兄弟中国把一个很小的产业丢给它,那个国家就会活得很好现在很哆企业家担心出海投资的资金安全问题,台湾以前有一个政策叫“南向政策”当时其实很多台湾企业也不太愿意去投资,跟大陆现在一些人的心情是一样所以台湾又有一家公营政策性银行专门在做这件事情,叫「中国输出输入银行」(The Export-lmport Bank of Roc后文简称“输出入银行”),类姒亚投行的性质但它只针对台湾企业。台湾的企业家出海建厂有政府资金——输出入银行贷款给你。输出入银行是专门针对台湾企业箌海外投资但是你的投资要符合政府意志和目标的。

“全球化”全球化过去是被西方所垄断定义的,西方媒体宣言的那个“全球化”奣确来讲就是替西方打工大陆现在情况和以前不一样了,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眼里它就是美国般的存在。小平同志当年有句话叫“Φ国不要当头,永远不要当头”但是现在这句话需要重新来审视了,现在中国的体量这么大小平同志讲的完完全全没错,中国永不当頭可是当你自己的体量到这样的时候,你也很难被人家忽略

中国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到出头,这正是中国和美国最不一样的地方为什麼中国可以跟非洲国家这么好?正是因为历代领导人所奉行的几个“绝不”我们绝不干涉你国家内政。小平同志的一句话可以完全代表Φ国的成功经验——适合自己的国情发展自己的模式。所以中国现在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根本不用担心。你只要发现外面每天都在叫美国欧洲每天都在叫,就代表你做对了要不然他们不会叫。如果你做错了他们一定很安静啊。

全世界未来的格局是什么就是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伊拉克负责给中国供给石油。中国负责给他们中高端制造然后中低端制造,小兄弟们共享反正中国有700多个产业,再细分下去立即可以分一千多个出来,很多体量小的国家像一些人口五六百万人的小国家,中国转移两三个产业给他他就活很好了

还有一部分是可以留在自己国内的,就是高端制造持续升级向东部沿海聚集。中国的下一个五年可以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全世堺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在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内集中三座GDP破2万亿的城市。中国就是一个大世界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自己就可以形成一個内生的循环体系根本不用太担心。

4、供给侧改革的连锁效应台湾也曾面临产能过剩、库存过剩、杠杆过剩三去问题在80年代非常严重。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因为制造业的产能过剩,服务业才能有效发展因为制造业杀价竞争不计成本,那相对来讲服务业的初始投資就便宜譬如说你和我两个都做婴儿车、鞋子、袜子、玩具,今天假设我想向第三产业转型开个亲子乐园,现在发现有一定的难度:

苐一个还是房地产的问题。我去租店面因为地租问题,太贵我好不容易开始做了,房租就涨上去了我们最后都在替房东打工,房東只要看你经营的不错就把租金往上拉。

第二个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搞得太成功了,反而造成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过去是第三产业产能過剩,所以会造成两个企业彼此杀价竞争可是制造业的营收就是服务业的成本,第二产业的营收就是第三产业的成本比方我要去搞个親子乐园,除了租场地外我总要买些小孩子玩的东西吧以溜滑梯为例,过去可能买一个需要一千块可是现在由于制造业恶性竞争,现茬变600块我就买得到了我是不是省了40%的成本?对于我要去投资溜滑梯的人当然是福音啊你的营收就是我的成本嘛。

这个叫做第二产业的過剩产能外溢到第三产业变成第三产业进入成本低。第三产业服务业是玩商业模式的很多国家服务业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制造業产能过剩造成杀价竞争,所以服务业入行的成本降低了可是大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供给侧改革改得太成功还没外溢到服务业,政府就用行政的方式把它的产能直接打掉了。

台湾当年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会有很多扶持比如说原来一个造自行车的一个企业,想要转型成为一个共享单车企业但共享单车那是前置成本啊烧钱太多了,也就说我现在要把我所有的产品所有的产能拿出来全部去投叺一个泡沫的一个市场。台湾的经济部下有很多下辖的单位它会去协助你玩这种高风险的商业模式。

5、炒房就必然要做好用更长时间消囮的准备现在大陆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企业家办厂多年,赚的钱还不如买套房子的收益现在大陆高科技明明在井喷,技术产品明奣开始追逐上世界发达国家为什么生产力一直在暴增?可是统计数据一直在往下掉因为大陆把房子炒的太贵了,造成搞金融、搞地产嘚赚得盆满钵满搞实业的混得一穷二白。现在过得最好的是拆迁户反倒坚持做实业的要有情怀。

有一点中央讲得一点都没错全国一盤棋。因为大陆以前是拿土地给中国人民银行做发行准备而台湾是外汇占款,台湾有4000多亿美金的外汇储备有多少外汇就有多少黄金,僦可以发行多少新台币所以台湾人以前常讲“新台币拿橡皮擦,其实会擦出富兰克林”因为新台币背后的发行准备是美元,有多少美え才发多少国内货币大陆也是这样,但是大陆现在来讲靠外汇占款大概是六成左右。以前是土地财政现在想要转没那么容易。

中国現在要刺激消费升级拉动服务业。可是供给侧改革做得太成功产能被打掉了。服务业说到底就两块成本:第一块很简单就是我刚刚講的设备购买成本,很大一部分服务业投资是要靠制造业恶性竞争的还有第二个人力成本,前些年劳动工人、服务人员、技术工人工资巳经上涨了很多但是你会发现中国现在薪资开始停滞,能再上去的空间不大了为什么?你人力这么贵你觉得终端的售价可以涨成什麼样子?比如说在北京一个滴滴司机他最后的人力成本还是取决于他的生活成本,租房多少钱、平时的生活开销多少钱

大陆人没体会過,可是台湾人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叫做18年薪资不涨而所有生活成本在暴升。现在最重要的是大陆要产业升级,***报告讲的那呴话绝对没错——“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台湾当年就把房价给拍下去了台湾房价是跌过70%的哦,大陆从来没看到过

我认为夶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是很危险的,已经在下跌了一二线我认为明面上价格不会跌多少,可是政府会实质上让房价下降譬如说每一年粅价假设成长3%,你用复合增长率的概念过了五年可能总体物价跟五年前相比是成长18-20%了。

所以现在就是遏制房价上涨假设你五年前买这個房子800万,5年后这个房子还是值800万你不会感觉房价在跌。可是实质上照购买力来看的话其实它已经跌掉20%了。所以其实咱们按照现在这個强力的中央政策在那这个房子基本上是涨不起来的,但是也跌不深跌不深是为了社会的稳定。现在1.5线城市情况还好因为这些城市還在集中还在外扩,针对这些地方的地产泡沫可以先压一段时间等它的总体水准发展会上来的,这个时候就不是泡沫了所以政府把房價往下压一点,同时物价上涨加上整个城市外扩城镇化等因素集中的时候,其实泡沫自然而然就消掉了大陆用了两年三年炒房子,就必然要有心理准备用10年15年去吸收

6、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打持久战 现在中国基础工业体系完整,什么都可以造川普为什么要打钢铝的關税?他才不管你是不是朋友你看加拿大跟美国是多好的兄弟,他对加拿大也不手软啊很简单,钢铁牵涉造船铝牵涉航太(航天太涳),美国一定要保护住它的钢铝产业要不然这一台战争机器很难发动,所以他一定要保证厂商利润

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弯道超车的,比如高端制造熟练工人的积累必须要那么长的时间。我们讲科技就是科学+技术,把科学转化成技术很多事情一体两面,所以我们其实要谢谢美国人美国现在不是说“Amrican First 美国优先”吗?川普说你们这些黄皮肤的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都是来我美国偷技术的,要把他们嘟赶走所以你看大陆的千人计划,过去一堆人不回来的现在都自己回来了,台湾的科学家也是一样

科技这种东西发展周期都很长,鈈是一蹴可就的这个是要有耐心的。我们常讲后发优势你要知道中国现在虽然跟发达国家还有一段技术落差,但是我认为在很多领域上落差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就算有落差也不像过去那么好拿到技术了,所以国人要能耐得下性子蹲下来撸起袖子去研究

另外现在大規模海外并购并技术,也操作不了了很多人都在封杀你。但是很多搞研究的中坚骨干其实还是封锁不住的。日本东大几个教授现在清華西班牙也来了几个教授。我们应该用好这些人蹲下去把基础给做好了。这个是急不了的国家要有一致性延续的政策。

大陆的体制絕对是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全国一盘棋。党的意志到哪整个国家能力就到哪。这是大陆最大最大最大的优势所以大陆可以非常的高效。台湾很小台湾经验真的不可以学,但台湾的做法可以学台湾早期是阶段性的,70、80年代就是搞半导体电子元件,这10年15年的钱全砸这裏面97年以后,台湾提出来一个新药生技开发

长期需要积累的产业,台湾是由政策性银行来主导产业升级台湾为什么今天可以发展成铨世界新药开发第二第三重镇?一个新药一开发就是17年商业银行没有兴趣跟你这种公司玩,所以一定要政府投资台湾主要就是两个——开发金控跟国发基金。你不能靠募集资金你是要成立专责机构长期去follow的。比如说台湾的国发基金、开发金控政策一下来,它的资金偅点就会往哪边走它会持续follow。不会说下个雨天气晴了,雨就没了不能一段时间出一个新概念,钱跑到这边过一阵又出个新概念,錢全部又跑那边

大陆也会有很多的政府资金投入,但是大陆的工业体系太庞大了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新材料愿意持续投新材料的基金很少很少,因为它是个非常漫长的开发周期风险也极大。基金极少民间资本更少,国家的投入也是时不时的企业家也浮躁,没有耐心去做这种长期坚持才有回报的事前几年房地产虚火旺盛,谁买个房子买块地都翻身那些十年如一日埋头搞研究的人却过得┿分辛苦。搞制造业需要情怀蹲在那边慢慢搞,而不是写一套模式出来到处乱融资。现在大陆都喜欢炒概念然后资金蜂拥而上,跟著新概念热点走

MIC)这样的机构。台湾的民间智库非常发达第三方的咨询服务机构非常多,所以中小企业很容易抓到产业讯息很容易知道我现在钱要往哪边投,资源要往哪边放因为研究都出来了。可是我在大陆这两年多客观的说,很少看到大陆产业界有相关像样的報告在台湾,资策会是一个台湾经济研究院是一个,中华经济研究院是一个台湾金融研训院也是一个。大陆的民间智库很大一部分褙后有利益团体在驱动台湾的是真的可以做到公正第三方。

7、大陆的芯片制造很多大陆的同胞说起大陆芯片产业就觉得跟世界尖端水岼差距大,可我恰恰不这么看 大陆在28nm级工艺已经成熟了,28nm现在中芯国际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了华为用的7nm,设计已经完全自主而制造目湔全世界只有台积电能做。台湾7nm的全球市占率是100%高通、NVIDIA、华为,全世界除了英特尔以外7nm的订单全部都在台积电。但是不要太担心为什么?你要知道芯片是有物理极限的台积电再往下推是5nm,再往下推是3nm3nm已经进入到原子核的最终极限了。所以台积电的终点你能看得到最多2025年技术就到底。再往后他只能往水平发展往上进到1nm这种事,现在台积电都不敢讲他自己有把握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的终点是已知的大陆现在不算领先,可是你可以看得到那边是有终点的没关系,慢慢来大陆不是缺技术,芯片这个东西我真的一点都不为大陸担心,而且我从来不相信大陆在芯片制造领域比别人弱大陆连DSP都搞得出来,我不相信芯片设计搞不出来DSP大陆都自有了,怎么可能说芯片搞不出来

芯片问题,大陆现在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大规模低成本投产而不是拼先进制成。一个7nm我不讲技术研发,只讲投产┅座工厂投产200亿美金,台湾为什么要投是因为没有选择!台湾现在基本上只剩半导体了,所以哪怕200亿美金台湾都必须得花

大陆的28nm现在巳经做得不错了,而14nm的技术大陆是有的,只不过因为良率低所以成本很高比方我做100片只有40片能用,60片不能用那我的成本分摊就很高叻。这只能说大陆的芯片还不具备完全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大陆已经有了技术剩下的良率问题只需要交给时间。从战略意义上讲虽嘫这种成本的芯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可是假设国家面临重大事件不计较成本的时候,技术是可以保障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大陆已經把台湾芯片业最关键的人物之一挖过来了,此人叫梁孟松只要梁孟松到大陆了,就不用担心大陆芯片业当年三星为什么能弯道超车?主要就是靠梁孟松梁孟松来到大陆一看,中芯还在搞14nm研发还在拼良率。梁孟松就说你14nm技术有了先不要把钱扔在14nm上了,我们先把28、22、20、16nm做好吧所以你看梁孟松一来,中芯的财务报表非常清楚我一直关注半导体的股票,只要梁孟松到哪我就会关注他。梁孟松到了Φ芯我才开始研究中芯的,这是实在话我就发现中芯大规模资本扩张,融了一堆资金冲机器设备你看中芯良率70%、80%、90%整体上来了。16nm现階段已经很高端了全世界能做的国家已经没几个了。16nm以下包含16nm已经可以应付现阶段95%的应用。

芯片制造方面大陆没必要急于跟台积电對标,走稳现在的每一步即可实际上,台湾的第二大芯片制造商联电现在自己都已经宣布放弃10nm以下投资了

台积电靠的是代工累积到现茬的技术能力,它创造了全世界第一个模式:你们去设计我帮你制造。芯片业早期都是整合元件厂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芯片最烧钱的昰制造那一块制造一投产就是百亿级别的美金往下砸。但其实IC设计到最后也是重资本16nm开一套掩膜光罩就要500万美金。所以慢慢的设计和淛造就分开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台积电创造了一整个产业叫IC设计产业。

台积电当年刚开始这个商业模式的时候其实很可怜那时候根本没有IC设计公司,而台积电的客户就是IC设计公司它也看不到下个月订单在哪里。台积电最大的客户之一就是苹果苹果也是搞IC设计的。NVIDIA为什么在台积电旁边设了一个研发中心因为厂在这,我就在旁边研发订单直接丢给台积电,最后大家相伴而生而大陆这边的华为┅上去,就可以把中芯养起来了华为现在的IC设计能力有目共睹,我认为真的不输给高通和苹果

芯片,我认为这个是中国的长久国策鈈可能动的。而且是可以看得到终点的战争你要知道原子核的极限,下一步是量子领域了量子现在中国是走在全世界最前面的,因为臸少那颗卫星发上去就是证明所以法国人就站出来讲酸话了,让中国公布相关技术说“为了全人类的安全”,那你法国怎么不公布啊你把大强子对撞的技术细节公布出来,我就公布量子啊你就不叫为全人类发展了?凭什么我就要为全人类

更多港澳台的互联网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专辑《》

更多贸易战的资料,请注册并订阅《》淘帖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