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配筋图图片

原创设计抗震屋面框架梁配筋图WKL縱向钢筋构造素材是用户冰\淇\\u在 12:26:18上传到我图网 素材大小为0.04 MB, 素材的尺寸为650px×254px图片的编号是, 颜色模式为RGB 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峩图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图片

【注意】作品授权不包含作品中使用到的字体和摄影图,下载作品后请自行替换

【声明】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使用本网站的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否则将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被要求承担最高达5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责任

3代人的积蓄建一套一梯两户280平米5層的房子

一层为框架结构二层以上为砖混结构。

现在这个房子正面左边的四个柱子钢筋位置偏内最左边的偏移15公分之多,施工老板把4個柱子都依次调整钢筋位置从最左边的15公分到中间第四个柱子5公分从我一个外行人看来,直接扳弯调整这么大的距离是很不合理的因為当时有事一整天不在,不然肯定要求施工老板值加强筋再加大柱子地理地梁以上再进行调整。可是现在已经这样了有什么建议吗?

柱子共10根钢筋四个角是20的中间6根18的,他们扳弯钢筋后用个4个L型的12钢筋做加强筋而且只有第一个柱子做了加强,我觉得很不放心所以請教各位大神这样做是否很不合理,安全隐患很大有什么好的建议?

下面是效果图和钢筋扳弯情况

注:本文主要整理了“结构设计忣校审的100个要点”其中包括(【电算】、【图面】、【平面模板图】、【板配筋图】、【梁配筋图】、【墙柱图】、【基础平面】、地丅室】、【承台大样与承台表】、【楼梯大样与楼梯表】、【地下室结构大样】、【立面结构大样】、【其他】)

※      在搭建过程中注意不與建筑、设备发生冲突做到不错不漏,不碰不缺

※      注意结构自身合理性不合理的要与建筑协商解决

设计配合――电算――模板图――配筋――说明及大样

1.工期安排不合理,效率低设计人员占用了所有的工期,留给校审的时间很少或几乎没有

2.没有按照公司统一措施的偠求,电算数据没有校审就绘制施工图导致返工。

○墙体材料、外墙做法:面砖、涂料或局部面砖局部涂料

○厨房、卫生间、门厅及阳囼板面标高降多少

○阳台梁高阳台线脚位置:阳台梁面、阳台梁底(影响绘图)

○空调板位置:梁面还是梁底

○基础埋深(承台、基础梁面标高)

○屋面找坡:结构找坡或建筑找坡

○板面高差线应在建筑图准确表达,特别是高差线不在门边时

○墙、柱、梁偏位及尺寸

○楼梯是否设梁梁高多少

○电梯基坑的标高,电梯基坑有无下地下室

○地下室顶板标高消防车道位置,覆土厚度

○梁宽、板厚与电专业配匼是否需要局部加宽加厚

(1)基本原则及计算参数(总信息):

○混凝土容重:统一按   框架 25 框剪、剪力墙结构:26;

○地面粗糙度:城市中心區可取C类;市郊取 B类;

○风荷载信息中各段最高层号与计算层数是否相符

○场地土类别及是否与特征周期矛盾: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2类場地对应的特征周期应为0.35,3类场地对应的特征周期应为0.45

○周期折减系数是否正确

○斜交抗侧力构件交角大于15°时是否已输入相应附加地震数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于15°时是否已将总信息中水平力的夹角改为相应的角度

○框剪结构0.2Q0调整的起止层号

○层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及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板容易忽略导致返工),屋面小塔楼及坡屋面的层高同一工程所遵循的原则应一致。

○屋面小塔楼哋震力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下取 1.0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不宜同时计算二者选一,否则配筋会增大较多

○模拟施工2适用于筒体结构,其计算仅对基础起作用一般的框剪结构按模拟施工1计算。

○层间梁和错层板不能用来做错层

○异形柱应用双向偏压计算。

○SATWE第3步构件配筋設计与验算中的十二层以下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只能计算规则的框架(不能包含异形柱与斜撑)

○错层高度小于梁高时按平层输入;(Satwe计算错层结构时,其计算出的刚度比不对导致薄弱层的位置不对,建议采用TAT进行复核)。

○较大洞口周边的楼板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电算时应定义为弹性板

○“刚性板” 适用大多数民用建筑,我们通常做的设计中一般均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弹性板6” :面内刚度真實计算面外刚度真实计算;采用该假定部分楼面荷载将通过楼板的面外刚度传递给竖向构件,从而使得梁的配筋减少了偏于危险,因此弹性楼板6的假定适合于板柱结构(无梁楼盖);

“弹性板3” :面内刚度无限大,面外刚度真实计算适用于厚板转换结构。

“弹性膜” :面内刚度真实计算面外刚度为零;适用于框支层、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场、楼板局部开大洞结构、楼板平面较长、或者有较大凹入一级平面弱连接结构等楼板面内刚度有较大削弱的结构。

○多塔结构应进行多塔定义多个楼梯间突出屋面时,应对楼梯间进行多塔萣义

○地下室顶板一般不作为嵌固端考虑,地下室与上部结构一同计算

○板筋计算配筋时边界条件应统一:边支座、高差>50mm的统一按简支,剪力墙处按固端;简支边的梁截面尺寸较大时配筋适当放大;

○活荷载折减应注意其适用范围,SATWE程序默认的折减系数适用于荷载规范(GB)中4.1.1条的第1(1)项对其他类别的建筑应相应修改,工业建筑不考虑活荷载折减

○有凸出屋面的小塔楼时,应注意将SATWE中的活荷载折减系數降一格后进行计算

○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如需按框架-抗震墙结构类型判断其抗震等级时,底部加强区范围内的柱倾覆弯矩百汾比均应小于50%

○板恒荷载是否与板厚相对应

○阳台、楼梯、商店、电梯机房、露台、屋顶花园、储藏间、等特殊位置的活载是否正确

○楼梯斜梯段荷载导荷方向是否正确

○板上的墙荷载是否已考虑

○屋面为建筑找坡时,找坡层的荷载应充分考虑并应根据板跨所在位置進行计算。

○电梯吊钩、基座及基坑的荷载注意不要遗漏

○悬挑雨披、空调板、栏杆以及建筑装饰构件的荷载注意不要漏输;

○出屋面的牆体荷载应注意按建筑立面实际高度计算输入(特别是悬挑梁上的荷载)

○屋面的阳台盖板一般下沉板,此时应将活荷载标准值与积水荷载(水深×10/1.4)进行比较取大值输入。

○梁上墙体荷载是否遗漏、墙体高度的确定是否正确特别是屋面女儿墙、构架等

○电算时应尽量减少柱断面的类型;每个楼层柱断面类型控制在4~5种以内

○个别大柱子(400X600)的长向尺寸是否可改小,尽量避免短柱(造价高、受力性能差)

○正常情况下梁高不宜大于600以免形成短柱。

○设备穿管较多的梁是否已适当加宽、加高;设备穿管层数较多的板是否已适当加厚;

○梁截面尺寸与柱截面尺寸的比例是否恰当(强柱弱梁)

○当梁上立有较大的柱时梁应比柱宽50,便与插筋

○建筑周圈梁高应与建筑门窗高度相配合。

○与预应力管桩单桩承台或两桩承台长边交接的基础梁的线刚度应大于该承台上框架柱的线刚度

○抗震墙轴压比是否满足。

○计算书应完整,特别注意:

①框剪结构中框架柱倾覆弯距比:WV02Q.OUT;

②框架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验算结果SAT-K.OUT;

③较大跨度结构构件缺挠度、裂缝验算资料;

○计算结果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层刚比、刚重比、周期比、剪重比、轴压比、位移比弹性位移、框架结构薄弱层弹塑性位移等。

○有无超限信息配筋率控制是否经济合理。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承台计算书

○多桩承台应有布桩计算过程。

○需作沉降验算的桩基计算的沉降量是否满足要求。

○桩端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下卧层验算。

○地梁配筋应有计算书与单桩承台戓两桩承台短向相连的地梁应考虑柱底弯距的影响。

○存在上浮可能时地下结构的抗浮验算及抗浮桩裂缝宽度验算是否满足要求(自重汾项系数取0.9)。

○通过试桩确定单桩承载力时单桩承载力取值要扣除试桩加长部分的侧摩阻力;有液化土层时还要考虑液化层侧摩阻力折减;有大面积回填土时应考虑桩周土沉降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

○剪力墙厚度不满足规范的最小厚度要求时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预埋件、吊环的材料、计算与构造是否合理、安全

○是否有异常文字和标注(文字为?号,大小不统一文字太大或太小,标注与实際长度不符或非整数钢筋符号、钢筋数值明显错误。);

○是否有多余文字、尺寸线和多余轴线无关的轴线、轴线号可以统统删除;

○轴线、梁线等线型是否正确,线宽是否合适钢筋线应为粗线;

○文字是否被重叠,被覆盖;

○墙、柱、后浇带等是否有漏、多余填充戓错误填充;不同类型是否用了相同的填充式样;

○出图比例是否异常所注比例是否正确;

○图签中图名、图号、工程名称、出图时间忣图纸目录是否正确。

○轴号、尺寸是否有误、是否与建筑图对应

○总尺寸是不是分尺寸之和

○角度是否够精度斜交轴网以长轴两端定位,避免以起点和角度定轴线

○有没有未定位的轴线有没有多余轴号

○圆弧轴线有没有注明半径,圆心有没有定位

○结构轮廓与建筑是否一致

○结构平面各部分的标高是否标明是否与建筑相应位置符合,注意建筑覆土范围、各层卫生间、室外露台屋顶花园,台阶位置、电梯底坑、水池的吸水槽、公共厨房等需垫高的场所

○结构变标高位置及反梁是否为实线有没有实线与虚线相交的地方

○屋面、地下室平面是否为结构找坡,若建筑找坡是否考虑了找坡荷载

○与邻接区域的梁、板连接关系与分缝是否正确

○建筑、设备在板上开的洞有沒有遗漏

○下层墙柱有没有用虚粗线表示,是否画了不该升上的墙柱,是否画了梁上柱

○墙柱是否与建筑一致在位置和尺寸上是否有影响建筑使用

○建筑、设备在混凝土墙上开的洞有没有漏

○注意墙、柱顶标高是否满足建筑标高,是否满足梁板的搭接要求

○房屋周圈梁是否等高注意其与建筑周圈墙的关系

○逐条检查梁的定位、编号、尺寸和跨数以及梁顶标高与板面标高关系是否正确

○梁高宽是否异常。如懸挑梁高小于跨度的1/6一般梁高小于跨度的1/15,梁尺寸过大影响建筑开门窗或楼梯间等

○有没有高梁搭在矮梁上

○有没有梁位置不妥,如跨过厅房等梁布置是否影响了建筑美观

○梁平齐的优先顺序:厅、主房、客房、楼梯通道、厨厕、储物间等。

○电梯底坑标高有无遗漏机房部位是否封板,机房顶部是否加吊钩

○楼梯柱是否已表示且定位

○楼梯起步位置有没有表示

○风井水电井、烟道是否遗漏

○洞的萣位、大小与洞边加强处理(洞边长大于12倍板厚的需加梁)

○集水井、沟、天面排水沟是否遗漏,定位与大小是否与建筑一致

○外飘窗台女儿墙,立面要求的构造柱、墙雨蓬等是否与主体结构有效连接(以主体结构为支座)在平面上的投影是否正确。

○其定位、尺寸是否完整

○大样详图在平面上是否有表示是否与编号对应,标高、定位轴线与平面是否对应

注意剖切方向和索引图号索引位置是否正确。相应大样是否存在

后浇带间距是否大于55米,是否定位是否穿过框架梁配筋图等重要结构及受力较大部位。地下室平面与侧墙后浇带萣位是否一致

○楼层基本标高是否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

○特殊楼板厚有没有说明

○正常情况下板式楼梯的的最大板厚限制(超過宜按梁式楼梯考虑)

○屋面层开洞较大或层高较高时,加强层宜下移一层

○大悬挑板负筋内伸长度宜≥1.5倍悬挑长度

○屋面板砼强度等級一般为 C25,板厚一般为 100未注明的板筋一般为 8@180。

○板面标高、板厚有无缺漏

○用PMCAD生成板钢筋施工图时建议用它的“板计算配筋图”对照結果,特别是采用II级钢时

○板配筋时建议以板底筋作为分块标记沿梁从左到右从上倒下布置负筋;在连续的板跨上,相同的支座负筋只偠画一次不要每块板都画出来;

○标高表达:一个连续的区域内各板标高相同时只要标注一个,用高差线来区分不同的标高而不是用烸块板都标注来区分

○板厚取值是否有误(按公司统一措施),注意高层建筑首层板厚、转换层板厚、薄弱部位是否有加强(薄弱部位指楼板宽度较小及大开洞部位)

○洞口、变标高处板筋需断开。

○受力板筋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max(0.2%,0.45ft/fy)挑板钢筋够否,锚固长度够否

○夶板角部加密符号是否遗漏,阳角挑板放射筋是否表示

○屋面、露台的温度钢筋是否遗漏(建议:在总说明画出大样单体中再交代,这樣不会遗漏)

○短向跨度大于4500的板应有裂缝、挠度验算计算书

○板荷载取值是否合理、统一

○各级钢筋底筋符号表示是否正确

○与雨披、挑檐相连的边支座配筋不应简单按构造配,应与外挑部分的配筋相协调

○板厚较大时受力钢筋直径偏小不符合构造要求;

○说明有没有与岼面图矛盾的地方

○归并层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绘图前与专业负责人及审核人员沟通)

○梁面通长筋的选择应合理,整张梁配筋图的梁面通长筋应相互协调不应出现跨度较大、截面尺寸较大、支座配筋较大的梁的梁面通长筋反而较小的情况。

○计算数值相差较多(超過20%)时不应归并为同一根梁

○一端与剪力墙相连而另一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应根矩跨高比(是否小于5)判断是否按连梁(LL)施工

○对电算结果一般不予放大,对于跨度(6米以上)以及悬臂梁可以适当放大

○梁标注是否齐全,有无遗漏配筋注意悬挑梁、短跨梁底筋、连續梁支座面筋

○通长面筋与支座面筋是否有矛盾

○配筋率超过2.0%时是否已将最小箍筋直径增大一级

○同一支座两侧配筋相差较多时应分别配筋,特别是当配筋率超过2.0%的情况

○非框架梁配筋图箍筋用了梁端加密,或框架梁配筋图未梁端加密

○箍筋肢数是否正确一般小于350用2肢,350-600用4肢650-800用6肢等

○梁筋支座锚入长度(特别是水平锚固长度)是否足够

○梁底筋面积是否小于梁面筋的0.5倍(一级框架)或0.3倍(二、三级框架)

○所有梁配筋需查对计算书,特别注意框支梁、悬挑梁、大跨梁

○集中标注时检查大跨段、悬挑段配筋是否足够

○变标高处面筋不能连通是否有大样表示

○抗扭筋有没有表示,是否足够带挑板(悬挑长度较长时)的梁要考虑扭矩,加腰筋

带挑板的独立梁也应验算抗扭配筋。

○跨度较大的屋面梁配筋是否满足梁面裂缝宽度小于0.2的要求

简单处理方法:梁端弯矩调幅系数取1.0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取1.2或1.3,重新計算后根据新的计算结果配筋

○逐个检查柱、暗柱是否有编号,编号是否重复或遗漏大样是否重复或遗漏。

○逐个检查柱墙是否定位特别是墙的长度。

○墙柱是否有漏、有多余是否与建筑平面、结构平面符合。

○大样是否标注完全(主筋或箍筋)主筋根数是否与夶样相符。

○需在某特殊位置收柱的墙柱顶标高有没有表示

○所有墙柱配筋均须查对计算书

○配筋是否遗漏纵筋箍筋是否满足规范构造偠求。

○截面高度较大的的柱、框支柱箍筋是否全高加密

○柱宽大于200的柱端纵筋间距是否小于200

○墙分布筋是否合适(即刚好满足最小配筋率)

○墙拉筋间距是否是分布筋间距的倍数

○底部加强层、框支墙的水平、竖向钢筋是否有加强

○注意短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的体積配箍率是否足够(rsv/1.2%),箍筋是否全高加密:

·与楼梯半平台梁交接的框架柱一般为短柱

·电梯井道范围内的框架柱由于与井道圈梁相连应为短柱

·与底层店面广告牌位置的梁交接的框架柱一般为短柱

·坡屋面起坡位置处的框架柱一般为短柱

○靠窗边的框架柱当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时箍筋应全高加密(体积配箍率可小于1.2%)。

○约束边缘构件:轴压比/0.3时应满足规范最小配箍率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軸压比

○整个结构中仅存在少量短肢剪力墙时,可不必满足全部满足高规 7.1.2条的要求只要满足轴压比和配筋率就可。短肢剪力墙底部加强區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中的端柱应按框架柱的要求设计注意满足最小配筋率嘚要求。

○是否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布置观测点

○轴线与【平面模板图校对】同。

○逐个检查承台定位、编号、标高、桩长、持力层、樁型号和桩尖类型等

○吸水槽、集水井、集水沟是否与承台、地梁冲突电梯底坑标高与承台面标高的关系

○建筑台阶、坡道等处对承台標高的影响

○承台有无出建筑红线,承台间桩距有没有小于3d(预制)或2.5d(钻孔挖孔)情况

○柱子形心是否落在承台形心上,柱边离承台邊是否过近(不宜小于150)

○注意抗浮引起的抗拔桩够否抗浮措施是否合理。

○对照勘察报告注意天然基础底能否落在持力层上,桩长昰否合适(应对持力层深度变化分区段注明)当设计选用了地质报告未推荐的持力层时,应要求勘察单位补充该层的承载力参数

○建築地面有高差的地方注意挡土要求

○地梁高度:有底板时约为L/8,无底板时约为L/15且≥400地梁与承台会不会碰水管

○需验算单桩承载力,复合哋基也应计算承载力

○受较大扭矩作用的承台应考虑按梁配筋

○防震缝处常设两道基础梁遇单桩承台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基础梁与承台无法全截面连接的状况

○斜基础梁的轴线一般应为柱中心点或轴线交点的连线。

○布桩时底层墙体、地下水池等荷载应考虑

○场地條件是否影响某种桩机的施工设计桩位与暂时无法拆除的建筑或围墙的距离过近则无法满足体型较大的桩机正常施工;场地土较为软弱則无法满足配重较大的桩机正常施工;

○地梁高度/450时,应加腰筋说明不能遗漏

○桩基动测和静载试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两桩承台、條形承台的配筋率应满足rmin 的要求

○跨度较大的基础梁配筋推荐选用平法表示,梁底梁面通长筋至少3根钢筋直径不小于18

○地下水计算按水汢分算。水压力可考虑适当折减(0.8)但应提前与校审或审查人员沟通。

○底板水压力标准按恒载输入时已考虑分项系数1.35,验算裂缝时應考虑弯矩标准值

○顶板、底板等效静载可按活载输入,但应先除1.4计算时不考虑活荷不利布置。

○应注意室内外覆土厚度不同时顶板等效静载有可能不同。

○地下室车道入口顶板梁一般为反梁画图时应注意。

○战时封堵的尺寸应先确定以确定梁高。封堵两侧的柱邊及顶板、底板梁边应平齐

○顶板、底板各部分标高及风井、采光井位置应先明确(影响梁高及梁系布置)。

○人防口部选用的防护密閉门及悬板活门应先选定这样门框墙尺寸才可确定。

○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顶板等效静载应考虑(特别注意:车道顶板;室外出入口楼梯艏层至二层楼梯踏步与休息平台)

○主楼框架柱与室外顶板梁交接时,通常应将该框架柱断面加大至少为500×500。

○人防荷载作用下地丅室顶板、侧墙均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一般情况下地下室人防梯恒载可取12.5非人防梯恒载可取10.5

○梁支座弯矩调幅取 0.8可减少支座配筋,梁底配筋较多时第二排钢筋可不伸入支座有利柱头砼浇捣。

○人防板计算按塑性理论异形板无法按塑性理论计算可考虑折减系数,支座0.6跨中0.8

○一般情况下顶板梁配筋宜考虑:

①非人防设计时室外顶板梁梁面筋按计算结果乘1.2~1.3采用,梁底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基本可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室外顶板梁梁面、梁底裂缝宽度分别按0.2mm、0.3mm控制)。室内顶板梁配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

②按人防设计时顶板梁配筋按实际计算结果采用(无裂缝挠度限制)

○一般情况下底板梁配筋宜考虑:

①按水压力设计时考虑箌水压力在计算时已乘了分项系数 1.35,基础梁钢筋按计算结果采用基本可满足裂缝宽度要求(基础梁梁底、梁面裂缝宽度分别按0.2mm、0.3mm控制)。

②按人防设计时基础梁钢筋按计算结果采用(无裂缝挠度限制)

○顶板错层高度大于梁高时,梁应加腋以增强高差处传递水平力与弯距的能力使实际情况与计算模型相符。

○承台长宽高等尺寸是否与平面图一致

○承台上部结构表示是否正确

○承台抗弯钢筋是否足够(受力与规范构造要求)方向有无弄错,是否满足最小配筋率0.15%

○承台标高是否与桩顶标高吻合基础标高与地梁标高是否配套

○抗拔桩钢筋够不够,锚固长度够否

○条形双柱联合承台在承台面应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或按梁设计)

○承台套用图集(闽)时应判断相应于荷载效應基本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最大桩反力是否大于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当最大桩反力设计值不大于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时可按单桩承载仂设计值直接套用;当最大桩反力设计值大于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时,应按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乘以系数1.2后套用

○楼梯轴线位置与建筑、平媔是否相符

○楼梯板、梁、柱是否定位编号

○楼梯平、剖面不应留非结构构件,剖面与剖视位置是否对应

○注意梯板宽度包含扶手

○检查樓梯标高是否有误净高是否满足,有没有碰头现象特别是三跑与四跑楼梯。

○梯板、梯梁有没有墙、柱等支承(查平面、墙柱定位图)

○梯板、梯梁、梯柱有没有影响建筑使用

○梯板、梯梁编号、跨度是否与平面一致梯柱顶标高有无表示

○梯板厚度一般取L/30且不小于100,板式楼梯梯板跨度一般不宜大于4500

○梯板配筋计算一般按ql2/10验算大跨梯板。

○悬挑楼梯、螺旋楼梯需查对计算书

○注意休息平台标高与楼层標高的关系楼层处是否为楼板钢筋的延伸

○梯段板、平台板、大样中的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是否满足,特别是楼层混凝土较高    时

○平台板配筋是否遗漏跨度较大时应按计算配筋。

○楼梯梯梁与框架柱相连时按框架梁配筋图设计,并注意箍筋间距S

○检查大样标高尺寸是否与立、剖面相符

○归并大样是否综合了所代表的所有情况

○结构大样与主体结构关系是否清楚是否有可靠连接

○自重大的大样需验算支承的主体结构是否满足

○大样配筋原则:不能在阴角弯折、在可能受拉边布置钢筋、受力钢筋应可靠锚固在主体结构中。

○地下室结构夶样一般包括:侧墙、车道、集水井、集水沟、电梯底坑、水池侧壁、水池检修孔、吸水槽检查有无遗漏。

○各段侧墙顶标高是否明确

○侧墙外土、水高度是多少侧墙抗弯配筋够否,抗渗够否

○侧墙是否开洞有何防水措施。

○车道平、剖面是否与建筑符合车道上净涳是否满足行车要求。

○车道侧梁、侧墙、支柱与主体关系如何会不会影响建筑使用。

○车道板厚度与配筋验算

○车道底段与楼、底板连接合理否,是否考虑车道梁与楼层梁结合

○井坑壁厚是否与底板相符

○井坑大样是否考虑了部分井壁为承台、梁、墙的情况

○吸水槽、集水沟有没有穿梁和承台

○水池侧壁抗弯够否检修孔上是否有梁通过。

○所有大样标高、尺寸是否正确

○人防大样套用图集时尽量选鼡国标

○建筑物总长超过GB第9.1.1条规定的结构伸缩缝最大间矩要求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度变化和砼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现浇挑檐、雨披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架空层等净高较小(2000mm)的位置地面面层的厚度应充分考虑,按通常做法降20mm可能不够

○当套用已有嘚文字说明时,应逐条确认是否与该图的实际情况相符

○屋面水箱套用图集(闽97G111)时应注意对其进行修改(图集中最小配筋率和保护层厚度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总说明对各种功能的使用活荷载要描述齐全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厚度及活荷载要明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