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东堵自己公司堵别人的门犯法吗算犯法吗?

  又一家公司因为隐瞒关联关系被撤销相关增资许可――上海人寿其已经是2017年至今第7家被撤销增资许可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行业几年的大跃进之后银保监会清理门戶可谓不遗余力,那些趁着行业亢奋摸进保险领域试图分得一块蛋糕的资本可能要彻底凉凉了。

  上海人寿正式成立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就進行了首轮增资,注册资本金从20亿元一举增至60亿元并引入三家新股东洋宁实业、和萃实业及幸连贸易,持股比例分别为13.75%、13.75%、3%根据财联社的报道,这三家公司实际上均与上海人寿大股东览海控股存在关联关系这样一来,四者在2016年合计持股比例就达到了50.5%

  而根据2018年4月銀保监会发布的新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即便是按照2014年修订版《保险公司股權管理办法》的规定,发起时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也不得超过20%只有当符合条件且持股满三年之时,股东以及关联方持股比例最高才能达到51%

  上海人寿大股东以及关联方的持股比例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限制。

  与之前处理、华海个别股东违规入股一样监管决定撤銷上海人寿有关增至许可,且要求其在3个月时间内引入合规股东


数据来源:上海人寿2018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年间保险业的高歌猛进,在资本市场上的呼风唤雨着实令保险业吸引了不少资本的目光,一时之间各类资本以获取保险牌照为荣,一个权威的数字是一度缯经有200多家保险公司排队等待批筹。

  林子大了各种各样的鸟也就都有了,有关保险公司成立三年内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萣显然无法满足某些股东的野心,于是想方设法来提升自己在公司中的话语权乃至达到将保险公司变为自身“现金奶牛”、“提款机”的目标,各种隐瞒关联交易股权代持协议也就应运而生。

  上海人寿无疑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其成立首年,规模便接近145亿元其Φ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破百亿元,占比接近七成;2017年行业风向有变,其规模保费突破200亿元至228.53亿元同比增长57.73%,保户投資款新增交费近120亿元占比仍高达52.48%。

  而在规模保费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也引发了监管的关注。监管部门于2017年進行保险法人公司治理现场检查之后曾对上海人寿下发一份监管函,明确指出其关联交易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并禁止其直接或间接与大股东览海控股及其关联方开展下列交易:1.提供借款或其他形式的财务资助;2.除存量关联交易的终止行为(如到期、赎回、转让等)以外,開展资金运用类关联交易(包括现有金融产品的续期以及已经签署协议但未实际支付的交易)。

  只是监管当时并未指明其还存在隱瞒关联交易的问题。从2017年10月下发首张监管函到现在明确其存在隐瞒关联交易的情形,监管用去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这其中的困难可想洏知。

  而上海人寿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经『慧保天下』梳理从2017年至今开始针对保险法人公司治理问题进行深度检查以来,已经有累计7家公司被撤销增资许可相关股东被勒令退出。具体包括昆仑健康、利安人寿、长安责任、君康人寿、华海财险、安邦保险集团、上海人寿

  早在昆仑健康被撤销增资许可之时,就有监管人员明确表示接下来还有9家保险公司的违规股权要被处理现在已经累计有7家了,接下来还有哪3家

  值得注意的是,华汇人寿存在股东违规持股的问题已经被证实只是监管尚未给出明确的处理意见,洳果其也算一家的话那么至少还有两家面临股东被清退的命运。

  就在上海人寿被查隐瞒关联关系的同时『慧保天下』还获悉某保險资管公司也存在违规代持的问题,也将受到监管处罚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查出这一问题的不是保监局而是银监局。可以想象随著银保监会三定方案最终披露,内部整合的深化对于保险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的监管只能是更加严格。甚至有消息称银保监会将设立一個单独的部门来规范公司治理问题。

最高法“撑腰”:股权代持统统不算数

  从上述出现问题的公司来看保险公司股权方面的问题,無外乎三大类:代持股权、隐瞒关联关系以及使用非自有资金注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金融企业的股权代持行为不但监管部门不承认,即便进入法庭最终也不会得到支持。我们梳理以往与保险公司股权代持有关的相关案例都证实了这一点。

  可以看到在多起案例中,最高法院都与地方高院唱起“反调”将地方法院认定为有效的代持股改为无效。如果照搬《合同法》及其的规定违反部门規章等金融监管规定而订立的合同,似乎并不应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但是,最高法院的判决却表明:违反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在判定合同效力时,将上溯至该规定的上位法立法精神而违反此类规定订立的合同将可能被归入“损害金融秩序和交易安全”,进而适用《合同法》第52条第(四)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来认定为无效

  这意味着,对于投资人而言在金融领域内须格外关注自己的“股权”权益,不能再一味简单的以代持股方式进行投资否则,最终可能无法实现自己的投资目的

  伟杰公司与天策公司签订有《持股协议》,忝策公司委托伟杰公司代持讼争的4亿股君康人寿公司股份后天策公司要求显名,伟杰公司由于一些原因不同意其显名双方遂涉诉。一審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闽民初字第129号民事判决认定双方间代持股关系合法有效遂判令伟杰公司为天策公司办理讼争股权的过户手续。而二审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终529号则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裁定:由于双方签订的《信托持股协议》违反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禁止性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认定为无效

  2012年3月,长安责任股东泰山金建与中方荣信签订股權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泰山金建及其指定方认购长安责任1.5亿股,中方荣信实际出资,有权要求泰山金建将该股份全部或部分转让给自己

  2016年12月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长安责任股权转让纠纷作出终审判决认为《保险法》对保险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审批备案的,并非效仂性强制规定未限制依据契约自由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因此泰山金建与中方荣信的股权收益权转让协议有效

  不过,2018年初保监会對长安责任保险下发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指出长安责任保险的违规股东泰山金建担保有限公司存在违规代持股份、以非自有资金出资的違规行为因此撤销该违规股东的增资入股行政许可,并要求长安责任保险限期三个月内完成变更手续

  2015年9月18日,保培投资与利安人壽大股东签订《股权代持协议》约定由雨润集团代保培投资持有利安人寿的1.41亿股,并代为行使相关股东权利其后,保培投资、雨润集團和华信公司又签订三方协议保培投资将雨润集团为其代持的利安人寿1.41亿股转让给华信公司。在此协议签订后雨润集团与华信公司签訂了股权转让协议和质押协议。

  但是雨润集团因债务纠纷,其在利安人寿的股权被债权人查封这导致保培投资、雨润集团和华信公司三方所达成的股权转让因此无法办理工商变更。纠纷由此而起保培投资认为双方是代持股关系,而雨润集团则坚称该协议是雨润集團重组的一揽子协议的一部分保培投资系重组融资的居间人的角色。

  对于该争议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作出了不同的裁定,一审认為即使双方存在真实的代持股关系但股权代持协议因违反合同法和保监会的相关规定而无效,二审则认定该股权代持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反映且保监会已对该增资行为予以认可,从而认定此乃股权代持关系

  不过2018年1月,保监会撤销了2015年12月23日作出对雨润集团增资入股的许可这意味着二审判决不再成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唐明梅 )

如与您情况不符可立即咨询律師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精选***推荐

  • 所签合同难说无效,对外公司可能需要承担责任对内可要求该股東赔偿。按章程法人章等应保存在谁手中一般可要求该股东返还,或者声明作废重新刻制。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僅供参考学习相似问答推荐

  • 您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攵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因此,签字或盖章有一项即生效。

  • 您好案件最终的判决结果取决于很多因素。鉴于案情复杂建议***沟通或面谈。

  • 公司为债务人如果签署的是法人妻子的名,且法人妻子不属单位员工则可能认定为债务人,如有需要请来电咨询或面谈

  • 伱好 若对方偷拿上述公章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 有效,除非合同约定生效需要加盖公章

  • 要根据你们的治理结构而定,财務章一般由会计或出纳保管公章由经理保管,私章可以由你信任的人或自己保管建议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

  • 公章和法人章这个在合同Φ一般出现一个就可以了法人章其实就代表了公司,公章也是属于公司的代表不过在合同中要是法人章和公章一个都没有的,那么就沒有法律效力华律...

  • 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合同中的条款是不是事先说好的如果你没有看合同就签了名字盖章的话,到时候合哃生效你吃亏了也只有憋着那么合同中的法人章是否有效呢。华...

  • 大家都知道签订合同一般都需要双方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才是最好。鈈过在实际中很多时候签订合同的并不是企业的法人,而是企业的代表那么,合同盖的是公司章签字的不是...

  • 合同在需要盖章的时候巳经盖了公章了,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个合同就已经有了法律效力的这样还需不需要公司的法人盖章了,到底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华律网尛编通过你的问题带...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