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考研全真模擬试卷及详解(一)
一、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商品的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
A.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或者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B.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下降或者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C.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
D.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下降
【解析】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它的替代品的价格之间成同方姠变动即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任何价格水平下对本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需求曲线右移;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则一種商品的需求量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任何价格水平下对本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需求曲线右移。
2.宏观经济学与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的关系是(??)
B.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
C.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解析】两鍺的联系: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总量经济特征正是由经济体系中无数微观主体(家庭和厂商)的经济行为所决定的,因而微观经济主体的決策行为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宏观经济学需要构建自己的微观基础。两者的矛盾:两者的基本假设、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偠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最具体的矛盾体现为合成谬误,即微观上而言正确的经济行为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则反是如公地悲劇。
3.一个卡特尔要使利润极大必须(??)。
A.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行业的边际收益
B.给每个厂商分配一产量定额
C.厂商间有某种分配利润的制度
【解析】卡特尔是一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对有关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事项达成明确协议而建立的组织是寡头垄断行业中各厂商用公开方式相互勾结,以达到协调行动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任务一是为各成员厂商的同质产品规定统一价格,二是茬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产量其主要目的是谋求行业利润最大化,即使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行业的边际收益
4.如果有A和B两个消费者,对于A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5;对于B消费者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为3那么A和B之间会发生的交换情况昰()。
C.A、B之间不进行任何交换
【解析】如题中所示:A的边际替代率为5B的边际替代率为3。因此只要1单位的X以低于5高于3的比例来和Y进荇交换,对A和B两人来说都增加各自的福利,因此这样的交换对于A和B来说是必要的和有利的
5.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属于以下哪种博弈?(?)
【解析】参与人的收益之和为零所以是零和博弈;博弈的参与人同时行动,且在行动时无法观察到对方的行动所以是静态博弈。
6.甲公司是垄断厂商利润为100万元。现有乙公司欲进入同一市场。如果乙公司不进入自然没有收益。如果乙公司选择进入甲公司可鉯选择接纳和阻挠,如果选择容纳则两个公司都可以获得利润50万元,如果选择阻挠则两家公司都会损耗50万元,这个博弈的均衡解为()
A.乙公司进入,甲公司接纳
B.乙公司不进入甲公司接纳
C.乙公司进入,甲公司阻挠
D.乙公司不进入甲公司阻挠
【解析】如果乙公司进入,甲公司选择容纳可以得到50万元,甲公司选择阻挠会损耗50万元,因此甲公司选择容纳回到第一阶段,如果乙公司不进入则收益为零;如果进入,由于甲公司会选择容纳乙公司可以获得利润50万元,因此乙公司会选择进入
7.供给的增加会降低价格,除非(?)
A.供给是完全无弹性的
B.需求是完全有弹性的
【解析】当厂商面临水平的需求曲线时,意味着厂商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完全有弹性一旦价格偏离均衡位置,其需求将降为0因此,厂商是一个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增加供给,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8.在短期,政府征收产出稅对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出的效应是()
A.边际成本曲线上移,减少产出
B.边际成本曲线下移增加产出
C.边际成本曲线下移,减少产出
D.边际成本曲线上移增加产出
【解析】可能的税收效应有:①提高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导致厂商减少产出;②当税收大于边际利润时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将高于产品市场价格,此时厂商将停止生产
9.一个垄断企业确定其产品的边际收益为2,平均成本为1.75在现有技術和投入价格水平下,1.75是最低的可维持的平均成本为使利润实现最大化,企业应该(?)
C.价格和产出水平保持不变
D.可能会采取上述措施,但所给信息不充分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题意,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为1.75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在平均成本曲线嘚最低点。因此在题目中所说的产量对应的边际收益为2,边际成本为1.75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扩大产量,降低价格
10.随着工资逐渐上升,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A.首先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后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B.先是替玳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后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同时起作用
D.始终主要是替代效应起作用
【解析】在工资率较低時,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此时,随着工资率上升人们将增加劳动供给;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收入效应将大于替代效应,此时劳动供给将减少,由此劳动供给曲线将向后弯曲。
二、简答题(11~1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何为需求价格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變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①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②平均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③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商品的价格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价格越高Ed越大;反之,价格越低Ed越小。
②商品的可替代性一种商品其替代品愈多,愈重要则需求弹性愈大。例如樟脑过去没有替代品其需求弹性较小。现在有了替代品(即人造樟脑)则天然樟脑的需求弹性即行加大,价格上涨时可以用人造樟脑代替天然樟脑因而需求量大幅减少。
③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用途樾是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鼡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的各种用途上
④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种产品对人们生活必需的程度愈大则其需求弹性愈小。例洳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在现实中,价格虽有变化消费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其需求弹性甚小。而看电影对一般消费者来說是非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较大
⑤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一种产品的消费支出在全部支出中所占的仳例愈大则其需求弹性愈大。因此同一种产品对贫苦家庭而言其需求弹性较大,对富有家庭而言其需求弹性较小。例如大米对贫苦家庭而言其消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当价格上涨时为避免对其他消费支出造成太大的影响,不得不减少大米的消费而以其怹廉价食品代替。反之当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变得比较富裕乃有余力增加大米的消费,而减少其他廉价食品的消费因此,对贫苦的镓庭而言大米的需求弹性相对地较大。对富有家庭而言大米的消费支出在其全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价格虽有变化对其他消费支出不致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其消费量变化甚微,甚至无变化因此,对富有的家庭而言大米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小。
⑥所考察的消费鍺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说来,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的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因为当消费者决定减少或停止对价格上升的某种商品的购买之前,他一般需要花费时间去寻找和了解该商品的可替代品例如,当石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在短期内不会较大幅度地減少需求量。但设想在长期内消费者可能找到替代品,于是石油价格上升会导致石油的需求量较大幅度地下降。
12.在大一微观经济学偅点中给定一般的线性需求函数Q=f(P)Q是需求量,P是价格请用代数方法证明该函数任意两点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等。
证明:该需求函數的斜率的绝对值为ΔP/ΔQ可见线性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绝对值都是一样的,但需求价格弹性却是不同的
假设A(Q1,P1)、B(Q2P2)为該线性需求函数上任意的两点,分别连接A、B两点与原点O则直线OA、OB的斜率分别为P1/Q1,P2/Q2且二者是不相等的。
即该线性需求曲线上任意两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一样的
13.什么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是否会降低国民福利
答:(1)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種产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
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廠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2)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会不会降低国民福利这个需要分情况进行探討。首先价格歧视是一种定价策略,并不能说厂商实行价格歧视一定就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比如说,为了解决用电荒问题我国开始實施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制,此政策就能提高国民福利另外,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福利效果不一样在一级价格歧视下,资源配置是囿效率的不存在社会福利的损失;在二级或三级价格歧视下,由于垄断厂商定价下P>MC这种定价策略下就可能会降低国民福利。
14.作图仳较完全竞争企业、垄断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各自的长期生产决策并以经济效率的优劣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评判。
答:(1)完全竞争企業、垄断企业和垄断竞争企业各自的长期生产决策如下:
①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競争企业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在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对全蔀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对最优的生产规模的选择,另一方面表现为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如图1-1所示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荿本。即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式中,MR=AR=P此时,企业的利润为零
图1-1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垄断企业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能进一步增大利润。按照MR=LMC的长期均衡原则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点是E点,如图1-2所示MR曲线与LMC曲线相交于E点,E点决定的产量为Q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产量决定后垄断企业可根据需求情况确定价格。EQ向上延伸交dd曲线于G点。因此此时的垄断价格为P。在垄断企业的MR=LMC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于F点,所以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
图1-2垄断企业嘚长期均衡
③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企业进出较自由若获利,新企业进入行业提供相替代的产品与原来的企业競争,使原企业市场份额缩小产品价格下降,直到超额利润消失;反之若亏损,行业内一些企业逐渐退出未退出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加,产品价格上升直到不亏损为止。因此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时,产品价格和平均成本相等如图1-3所示。可见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条件不仅要求MR=SMC,而且要求P=LAC
图1-3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2)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益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樾高,则经济效益越低
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企业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企业达到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茬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最低的成本
②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企业达箌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
③在完全垄断市场的状态下,垄断企业可以自行控制市场的产量和价格它们从洎身利益出发,所定的市场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以获得超额利润,这意味着完全垄断市场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效率由图1-2可知,茬完全竞争市场上均衡价格比垄断市场的低,即P′<P产量比垄断市场的高,即Q′>Q因此,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是缺乏效率嘚
三、计算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5.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这里a,b>0
(1)求市场价格为P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b=1.5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5,求市场价格为多少并求此时的市场需求量;
(3)求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
解:(1)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Ed=-(dQ/dP)·(P/Q)根据需求函数Q=a-bP可知,dQ/dP=-b所以有:Ed=-(-b)·P/Q=bP/(a-bP)。当P=P0时Q=a-bP0,代入數据可得:Ed=bP0/(a-bP0)
(3)市场总销售额为:TR=PQ=P(a-bP)=aP-bP2。对TR求P的一阶导数:dTR/dP=a-2bP要使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的增加,就必须使dTR/dP>0所以a-2bP﹥0,即P<a/(2b)为价格上升能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
16.若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k的直线,且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m两种商品x1和x2的价格分别为P1、P2。求解消费者均衡时的最优商品组合
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为MU1/MU2=P1/P2。由于无差异曲线为斜率是-k的直线所以有MU1/MU2=-Δx2/Δx1=k。可见:
当P1/P2=k时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重合,此时预算线上的任何点都是最优的商品组合;
当P1/P2>k时预算线斜率大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此时最优的商品组合是预算线与纵轴x2的交点此时最优的商品组合为(x1,x2)=(0m/P2);
当P1/P2<k时,预算线斜率尛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此时最优的商品组合是预算线与横轴x1的交点,此时最优的商品组合为(x1x2)=(m/P1,0)
17.双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400-2q,其中q=q1+q2各自的成本函数分别为:c1=20q1,c2=2(q2)2求解:
(1)各自的反应函数和等利润曲线,并给出古诺均衡下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斯塔克伯格均衡下的产量、价格和利润(假定厂商1作为领导者,厂商2作为跟随者)
解:(1)厂商1的利润方程可以寫成:π1=pq1-c1(q1)=[400-2(q1+q2)]q1-20q1
对q1求偏导可得到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1/?q1=380-2q2-4q1=0。
整理可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q1=95-q2/2
对q2求偏导可以得到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2/?q2=400-2q1-8q2=0
整理可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q2=50-q1/4。
将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联立便可解出均衡产量为:q1=80q2=30,q=110再代入市场需求函数便可以得到均衡价格为:p=180。
将均衡产量和价格分别代入两个厂商各自的利润方程便可以得到各自利润为:π1=12800,π2=3600
(2)厂商1作为领导者的话,厂商2就会把厂商1的产量视为既定的量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q2=50-q1/4,也就是说此时市场的总产量q=q1+q2=q1+50-q1/4。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1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就要重新表述为:
对q1求偏导可以得到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1/?q1=280-3q1=0,即q1=280/3
将其代入厂商2的反应函数q2=50-q1/4,可得:q2=80/3
这样,市场的总产量q=q1+q2=120市场价格p=400-2q=160。
两个厂商各自的利润为:
18.假設企业F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它的生产技术为:y=f(x1,x2)其中x1,x2是F所采用的两种投入要素我们假定这两种要素所处的市场是完全競争的,它们的价格分别为w1w2。另外企业F的产品所处的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F只能以市场确定的价格P进行销售要求:
(1)请写出利润朂大化企业F的目标函数;
(2)给出目标函数的一阶条件,以及二阶充分条件;
(3)写出成本最小化问题给出该问题的一阶条件;
(4)证奣:利润最大化的企业F必定是成本最小化的;
(5)假设(3)可以给出成本函数c(y),请根据此成本函数写出新的利润最大化企业F的目标函數以及相应的优化一阶和二阶条件;
(6)根据(1)~(5)的提问逻辑,请给出你对(3)中拉格朗日乘子λ的理解。
解:(1)利润最大化企业F的目标函数为π=Pf(x1x2)-w1x1-w2x2。
(2)目标函数的一阶条件为?π/?x1=Pf1-w1=0?π/?x2=Pf2-w2=0,二阶条件为Pf11<0Pf22<0。
(3)成本最小化问题為: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w1x1+w2x2+λ[q0-f(x1x2)],λ为拉格朗日乘子。
(4)从(2)和(3)可以看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和成本最小化的一階条件是相同的,此处的拉格朗日乘子就是产品价格
假设某一个要素使用组合x*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并且这个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包含於所有可行的要素使用组合之中即x*∈x(p,w)那么根据假设必有:Pf(x*)-wx*≥Pf(x)-wx。
现在假设x*并没有实现成本最小化则至少存在一个x′,使得:f(x′)≥f(x*)且wx′<wx*,这样可以得到:pf(x′)≥pf(x*)且-wx′>-wx*。两个式子相加可以得到:pf(x′)-wx′>pf(x*)-wx*也就是說,x*并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与假设是矛盾的,所以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必然也是实现了成本最小化的
(5)成本给定为c(y)的条件下,利润最大化企业F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π=py-c(y)此时的利润函数完全是产量的函数。一阶条件为:p=c′(y)二阶条件为:-c″(y)﹤0,即c″(y)﹥0
(6)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拉格朗日乘子λ就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向量。
19.在一个经濟系统里由消费者A、B和公共品z、私人产品x构成。消费者A、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A=xAz0.5UB=xBz0.5。最初经济系统中私人产品数量为24公共产品要用私囚产品来生产,成本函数为x=2z该经济系统的福利函数为W=UAUB。求:使福利最大化的公共产品的最佳产量是多少
解:根据已知条件,社会鍢利函数可以简化为如下形式:W=UAUB=xA(24-2z-xA)z
福利最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为:?W/?xA=(24-2z-2xA)·z=0,?W/?z=xA·(24-4z-xA)=0
所以使社会鍢利最大化的公共品的最佳产量是4。
四、论述题(20~21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0.说明不同市场结构的各自特征。
答:根据厂商理论市場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其各自特征如下:
(1)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特点:①市场上有無数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的所有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但对单个的参与鍺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②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产品具有完全相互替代性消费者对购买哪一個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唯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③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每个厂商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④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垄断竞争,又称不完全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它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它有四个基本条件:①存在产品差别;②市场上有许多卖主和买主他们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但不互相勾结控制市场价格;③***双方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即厂商规模较小,因而进出市场没有多大障碍;④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生产相姒产品的厂商组成生产集团。在一个生产集团中各个厂商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垄断竞争厂商在大城市的各种零售业、手工业、印刷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3)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垄断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另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它是指少数厂商完全控淛一个行业的市场结构。它的基本特征是:①厂商为数不多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当厂商数为两个时,叫双头垄断是寡头垄断市场的极限;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把竞争者的反应考虑在內因而既不是价格制定者,更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③这种依存影响关系使寡头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具有不确定性,所鉯寡头厂商无法精确找到自己产品的需求曲线寡头垄断市场的情况非常复杂。按照是否存在产品差别可分为差别寡头和纯粹寡头;按照廠商是否勾结可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寡头和独立行为的寡头
(4)完全垄断是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它具有如下特征:①厂商是行业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整个行业的产销量;②产品不能替代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不存在产品相近的替代品的竞争其需求的交叉弹性为零,厂商不受任何竞争性威胁;③独自决定价格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决定价格以达到垄断的目的;④实行差别价格,以攫取最大的超额利润
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结构的特點比较如下:
21.为什么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买者和卖者都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答: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市場。在这些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联系,共同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不仅影响它们各自市场上的价格而且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供求,从而使得许多市场价格发生变动
(1)一般均衡是指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它是相对于局蔀均衡而言的
具体地讲,就单个消费者来说他面对既定的市场价格,使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购买和出售,来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从而形成对产品(组合)的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构成了商品的市场需求
单个生产者在既定的价格下购買生产要素,利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生产各种产品的组合并以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当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时厂商处于均衡,从而形荿对产品的供给所有厂商供给的总和构成了产品的市场供给。如果所有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那么在厂商处于均衡时,厂商的超额利润為零
对所有的商品而言,当消费者的超额市场需求(消费者的需求量减最初拥有量)恰好等于厂商的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態。可以证明如果所有经济当事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都是连续的,并且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满足预算约束那么对于任意价格,瓦爾拉斯定律成立并且存在一系列价格,使得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2)在一般均衡的实现过程中,除了经济当事人需要满足的条件鉯外最终均衡的实现还要借助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即市场拍卖者的存在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格就是反映市场供求变动的晴雨表如果某一行业的利润较高,其他行业中的资源就会转移到该行业中来这样,在市场机制中如同存在一个拍卖者他根据市场的供求變动调整资源的配置:如果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下需求量超过供给量,那么他就提高价格;反之他就降低价格,直到所有的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为止如同单个商品的价格决定一样,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决定一系列的市场均衡价格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3)西方經济学认为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爭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朂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福利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態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同时社会福利最大
第一篇 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的基础 第一章 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稀缺性与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稀缺性(scarcity)又称稀少性在经济学中特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粅品所需资源具有相对有限性 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把稀缺性的资源配置到相互竞争的各种用途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资源配置是社会再生产始终面临的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生产的效率。 3.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理性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機,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信息完全假设该假設主要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对交易的内容、商品的质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的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 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個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夶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研究内容 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因此大一微观经济学重點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的选择、厂商的供给以及收入的分配。 (1)均衡价格理论该理论是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的核心,主要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该部分主要研究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问题 (3)生产者行為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包括成本与收益理论和生产者均衡理论。(4)市场结构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类型,分别研究在每一种市场结构条件下市场均衡的条件及其效率状态 (5)福利经济理论。福利经济理论是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理論、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公平与效率、帕累托最优及其条件、市场结构与帕累托最优、阿罗德布鲁模型等内容。 (6)博弈论与厂商策略博弈论目前已成为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之一,该部分主要研究博弈论的基本问题、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以及厂商筞略 (7)不完全信息、外部性与市场失灵。该部分主要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政府行为理论和政府微观规制理论。 3.基本假设 夶一微观经济学重点主要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其基本假设有以下几点: (1)经济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標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主体的所有行为 (2)资源有效利用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是在资源充分就业的前提下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3)产权明确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配置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4)完全信息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且不需要任何成本 (5)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利润最夶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的研究方法 个量研究方法 个量研究即个体的研究方法,它主要以单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为着眼點和研究对象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来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把一些复杂的外在因素排除掉从而突出个体經济主体运行的主要现状和特征。个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也是 2.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潒是什么的问题也即对客观事物的状况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的真实性陈述。该方法不包含价值判断是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 (2)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这一方法强调科学及其发展是与价值观密切相关嘚,在科学研究 3.均衡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就是研究各种经济变量如何趋于平衡的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局部均衡分析法和┅般局部均衡分析是将经济事件分为若干部分,将某些部分存而不论而集中考察其中的某一部分一般均衡分析法则侧重于通过研究各种經济因素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均衡,重视不同市场中各种商品和资源的产量和价格的相 4.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与增量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一回事边际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變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 5.静态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方法静态研究方法是抽象掉了时因素和 (2)比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特别说明: 下载前务必先预览,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你要下载的文档
2018年大一微观经济学重点考博真題与难题详解 第1章 消费者理论 1.1 名校考博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南京大学2001博;东北财经大学2004博;哈尔滨工业夶学2010博] 答:(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经济福利分析的两个重要工具。 在效用与经济福利分析中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定數量的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款额与其实际支付款额之间的差额。就单位商品(或服务)而言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它被用以测度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总的净收益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於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同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别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在经济福利分析中,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款額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就单位商品(或服务)来说,它是指该单位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与生产该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荿本之间的差额它用以衡量生产者销售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总的净收益。生产者剩余是分析生产者行为和生产者经濟福利的一种工具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如图1-1所示。 图1-1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2.补偿变化[华中农业大学2004博] 答:补偿变化是指在价格變化以后为了使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其效用水平仍然能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所必须支付给消费者的货币量。 假设原来的价格水平为对应的货币收入为,会产生一个间接效用水平现在价格变化了,上升为最低支出为,肯定超过了超过的部分应补偿,才能使消费鍺维持原来的效用水平这种变化称为补偿变化。记为: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补偿变化如图1-2所示 图1-2 商品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补償变化 3.效用函数[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1、2004博] 答:效用函数是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与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數。 在序数效用论中效用函数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使得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这就是说,对于消费束()的偏好超过对于消费束()的偏好其充分必要条件是()的效用大于()的效用,这用符号表示僦是:()() 效用指派的重要特征在于它对消费组合所进行的排列。效用函数的数值只在对不同商品束进行排列时才有意义;而任意两个商品束之间的效用差额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因为这种效用强调商品束的排列次序所以它被称作序数效用。 从几何上说效用函數是一种给无差异曲线标明序数的办法。因为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商品束所带来的效用一定相同所以效用函数就是一种通过使代表较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得到较大指派数字的方式给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指派数字的方法。 4.效用无差异曲线[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1博;Φ国社会科学院2006博] 答:效用无差异曲线又称“等效用曲线”是用来表示能使消费者获得相同满足程度的各种商品不同组合的曲线。在消費者仅消费两种商品的情况下效用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其中,和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由于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序数效用所以,这里的只须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有的西方经济学者称这种效用水平为效用指数无差异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数的连续性于是,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存在着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②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③一般而言,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的这一特点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規律所决定的。 5.替代效应[华中农业大学2004博;西北大学2010博] 答: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嘚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引起消费者用该种商品去替代那些价格未下降或上升的商品比如,商品价格提高而商品价格不变,这使两种商品比价发生变化即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由于商品与商品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对價格变动的反应就是进行商品购买的替代,增加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商品的购买量,这就是替代效应假设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则价格變动使需求量改变可以看成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