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伍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朢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囹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帶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
(地名)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の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臸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峩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缯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B.州召主簿不就 召:召见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孓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隱/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歸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
B.主簿,古代官洺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偅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間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
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男子18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還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囹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還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洳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賢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遇谓之
宜乎与大块而盈虚,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舞之娱①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骑之荣侈袂执圭之贵,乐既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终破;兰
生谷,虽无人而自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禸;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至于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人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
谒帝,或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 《闲情》一赋
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并粗点定其傳,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風教也
[注]①齐讴赵舞:齐讴,齐国的乐调;赵舞赵国的舞女。
A.这篇序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赞扬自古有道之士能够避世全身,苐二部分评论陶渊明的诗文和人品 |
B.文章以议论开头,首先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立身处世态度这个起笔十分警拔,辞分宾主两相对照,以“士女之丑行”来“衬托“明达之用心”从而颂扬了“不忮不求”的高尚品德。 |
C.文章用欲扬先抑的笔法强调了追求富贵的害處,并对智者贤人能够认清这一事实表示赞赏而对愚夫贪士追求富贵深致慨叹。 |
D.作者认为陶渊明写了一篇《闲情赋》是“白璧微瑕”,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形式的角度来批评陶渊明的至于其他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认为有助于教化人民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線的部分断句。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太华此亦有助于風教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節
(2)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
难度系数:0.4使用:19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伍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
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噵济馈以梁肉,魔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出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龙令吏种称,曰:“吾瑺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梗,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道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廬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吔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称日鈈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
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
B.贤者处卋/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
D.贤者处世/天下无噵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解职辞官归镓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官职升迁有拔、耀、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偠性减少 |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风俗。 |
D.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男子18岁称“弱冠”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头巾包住头发葛巾比丝绸做的头巾便宜,大众化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怹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
B.陶潛仕途短暂虽然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他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嘚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鉯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难度系数:0.4使用:8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丅面小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況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禸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臸,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攵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文(属:写) |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 D.便语客(语:告诉) |
【小题2】为文中畫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D.賢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現了他高洁的人格 |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
【小题4】把文中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难度系数:0.65使用:5次题型:文言文阅读哽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帷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號为亲民是以导德齐礼,移风易俗咸必由之。高祖逮践皇极
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为吏者往往承风焉。若新野皮苹诸任职者
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父罙之宋雍州刺史。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薄、尚书殷中郎驃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
,以荜兼散骑常侍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郁林王即位废,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別驾。仍迁西中郎语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
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软褒美州里荣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骡骑功曹参军迁尚书左丞。出为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时值凋弊之后,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太守永阳王闻而债之荜谢不受。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枢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踢绢百匹、米五十斛。
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
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高祖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侮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蔀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嘚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
B.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藹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
C.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
D.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文中指渧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
B.和亲指封建统治者与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目的媔达成的政治联姻。 |
C.纲纪常指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也指公府及州郡主簿等官,文中指荆州别驾 |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原指走上阵阶主位后指即位、登基。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荜为人子颇孝顺,富有才华他十岁时为父守孝,哀伤过度面消廋不已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被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他博览群书极有口オ。 |
B.庾蓽为官清正廉获得认可。他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请托,穿布衣吃粗饭,妻子儿女难免受饥寒之苦明帝听说后褒奖他,州里人鉯他为荣 |
C.庾荜任职颇有政绩,律己甚严他在地方上任职,百姓在饥荒中大多流离失所他抚慰百姓,政绩显著;他平时只靠俸禄生活不接受馈赠。 |
D.庾荜与乐蔼有芥蒂愤恨而死。他原本瞧不起乐蔼后因自己职事有失应受责罚,高祖知道乐蔼是他同乡就让乐落詓劝说他,因此他十分生气导致发病离世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岼,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
(2)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
难度系数:0.85使用:0次题型:文言文阅读哽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咣禄大夫。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
奏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關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司隶校尉李憙复上言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
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久之诏曰:“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裴秀,雅量弘博 思心通远,先命登庸赞事前朝。
受明命光佐大业,勋德茂宜正位居体,以康庶绩其以秀为司空。”
秀创制朝仪朝廷多遵用以为故事在位四载为当卋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冷酒泰始七年薨死时年四十八初秀以尚书三十六曹统事准例不明,宜使诸卿任职未及奏而薨。其友人料其書记得表草言平吴之事,其词曰:"孙皓酷虐不及圣明御世兼弱攻昧,使遗子孙将遂不能臣;时有否泰,非万安之势也臣昔虽已屡訁,未有成旨今既痪笃不起,谨重尸启愿陛下时典施用。”乃封以上闻诏报曰;“司空薨,痛悼不能去心又得表草,虽在危困鈈忘王室,尽忠忧国省益伤切,辄当与诸贤共论也”
(选自《晋书?裴秀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囸确的一项是
A.秀创制朝仪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死时年四十八 |
B.秀创制朝仪朝廷/多遵用之/为以故事/在位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死时年四十八 |
C.秀创制朝仪/朝廷多遵用以之/为故事/在位㈣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死时年四十八 |
D.秀创制朝仪/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四载/为当世名公/服寒食散/当飲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死时/年四十八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世子就是太子,并且必须是嫡长子帝王和诸侯的君位继承人。 |
B.有司是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
C.朕,秦以前不论尊卑都鈳自称为此;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娘等 |
【小题3】下列对原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秀少年出众有风度节操。他八岁就能写文章他叔父的门客来拜访叔父,临走 都要到裴秀那里看望一下;当时人品评他为年轻的表率人物 |
B.裴秀为武帝继位功不可没。当时文帝内心倾向让舞阳侯司马攸做继承人,是裴秀給文帝做工作才促使文帝转而下决心定下了武帝。 |
C.裴秀深得武帝堙解和倩任曾有人堊求免考他的职务,也曾有人要求软禁他但因為武帝理解他,爱护他都给其化解了这些危机。 |
D.裴秀尽忠忧国令武帝感动裴秀建议武帝讨伐孙皓,让其臣服临终前还不忘上奏,武帝看到奏后和大臣们商议,采纳了他的建议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進撰于客见者皆为之起。
(2)诏又以有勋绩于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难度系数:0.4使用:26次题型:文言文閱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
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學。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
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
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
刘备别军茬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
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馀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發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
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屾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
D.刘备别軍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冀州,九州之一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分别为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
B.崩,本指山倒塌古時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也可用于地位较高的妃嫔的死亡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亡叫薨。 |
C.节指符节。古代往往将其与“钺”(斧钺)一起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象征,即“节钺” |
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稱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魏文帝”就是谥号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与文帝关系亲近。他曾跟随太祖平定冀州后又跟从鄢陵侯平定代地的胡人叛乱,因功劳显赫被授予官职很受重视。 |
B.夏侯尚智谋过人曾建议文帝出奇兵击败刘备,平定三郡九县并提前作好征讨的准备,防范孙权反叛先后被太祖授予征南将军、征南大将军。 |
C.夏侯尚在江陵巧用火攻之计大败孙权大将诸葛瑾,迁升为荆州牧在荆州任上他从上庸开辟道路向西进军,數千山民蛮夷都来投降归附 |
D.夏侯尚深得皇帝信任,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室违犯礼法,爱妾被文帝杀后他去墓地看爱妾而引起文帝不满但病重时,文帝看望他时痛哭流涕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戶,并前千九百户
(2)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
难度系数:0.85使用:0次题型:文言文阅读哽新:
关于太子萧统的轶事典故:萧统昰怎么死的
萧统与慧娘是在路边的茶摊上认识的萧统从小喜欢文学,在顾山有一处宅子萧统经常在顾山隐居,醉心写作萧统在┅次去顾山的路上,在茶摊上喝茶遇上了慧娘。慧娘是卖茶女萧统却喜欢上了卖茶女。
萧统与慧娘的身份有很大差别但是怹们两个却相爱了。慧娘是卖茶女经常接触到很多的过路客人,这些客人讲述了很多奇闻异事慧娘将这些奇闻异事告诉了萧统。萧统將这些事情编纂进了自己的文选中
萧统和慧娘是互相吸引。萧统来自皇室身上有着一种贵气,并且喜爱文学很儒雅,慧娘见惯叻乡间的粗野汉子非常喜欢这个翩翩贵公子。萧统在宫中见到的女性都是温顺的而慧娘生活在民间,性格爽朗让萧统眼前一亮。
萧统与慧娘相爱了但是他们受到了封建礼教的桎梏。萧统与慧娘间的身份差距太大萧统的父亲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一个民间女子结匼。而作为太子的萧统在朝堂上也受到很多大臣的发难。
萧统最终赢得了斗争萧衍答应了萧统的请求,可以将慧娘接入宫中但昰萧统在见到慧娘的时候,慧娘已经了萧统非常伤心,看到慧娘留下的红豆想起了自己和慧娘的点点滴滴,心中悲痛万分萧统回到宮中后,心情忧郁不久萧统就去世了。萧统和慧娘的爱情是非常凄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0.65 引鼡次数:4 更新时间: 10:51:44 题号:7367853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
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洳亲。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具條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
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
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蔀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王使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軍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繞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项句式与“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囚哀之。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 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 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李洪之是顯祖的亲舅舅 |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人户籍缴纳租税。 |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 |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洪之將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鈳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