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学习贯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座谈会上获悉青海省热贡文化、格萨尔(果洛)文化、藏族(玉树)文化3个国家级攵化生态保护区和海西德都蒙古、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工作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青海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我省文化生态保护實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政府编制完成保护区总体规划玉树藏族自治州保护区总体规划通过州级评審,为各自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各保护区突出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实现差异化发展黄南州积极打造唐卡品牌,民间藏戏团由原来的4家恢复至16家热贡六月会由12个村发展至24个村;果洛州加大非遗人群培训;玉树州加强民俗活动和民族歌舞的保护传承,把優秀传统文化整体性保护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注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匼;果洛州通过整体性保护格萨尔文化保护传承的氛围日趋浓厚,格萨尔文化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19年,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将以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为目标发挥地域优势,突出民族特色加强文化资源利用,提升社会民众参与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争取把黄南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多元文化研究基地;將果洛打造成各族群众普遍认可的格萨尔文化传承基地;注重举办好玉树赛马会等节庆活动,打造民族歌舞等标志性文化品牌;海西、互助、循化等保护区打造蒙古族那达慕、土族盘绣、撒拉族民俗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將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