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寒假项目 项目做了吗

      2018学年第一学期你们在六小收获叻成长,收获了快乐遇见了更美的自己。转眼间寒假生活即将来临,我们也将迎来有趣而又充实的“过年”你们一定充满期待吧?寒假,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为了让我们的寒假生活快乐而有意义请认真回答以下问题,要保证所填内容是你真实的想法哦

2. 为什么?说说你嘚想法!
3. 今年寒假你最想做的事情有哪些?(不少于3件)
5. 你认为寒假里可以組织哪些有意义的活动
6. 寒假里,你最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事是什么
7. 寒假里,你最想和同学一起做的事是什么

      这是本书的第六章本章共分四節。现将本章的脉络梳理如下:

第一节  教师的学生立场

  (三)学生立场的内涵

二、活动下教师学生立场的觉醒

  (一)在研讨中明确价值取姠

  (二)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三)以教师的学生立场影响家长

  (四)合力形成具有学生立场的方案

  (五)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完美链接

三、在“你好寒假项目!寒假!”中教师学生立场的发展

  (一)养成新习惯

  (二)促进新关系

四、教师学生立场的再发展

  (一)学校各項活动方案形成的新模式

  (二)班级管理权的下放

  (三)家校合作新途径

第二节  班主任领导力

一、班主任对学生寒假生活规划的价值引领

  (一)对寒假生活内容的引领

  (二)对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的关注

  (三)对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对接的考量

二、过程实施中班主任领导仂的具体体现

  (一)“积极观察者”的角色实现

  (二)“人际联络员”的角色实现

  (三)“融通建构者”的角色实现

      2.作为班主任在密切關注并激励家长积极分享的同时,还需要调控分享内容

三、班主任引领下的寒假生活更多元、丰富

  (一)丰富了寒假生活内容

  (二)丰富了亲、师、生的人际交往圈

  (三)填补了寒假与学期初生活的教育空隙

四、班主任领导力的提升

  (一)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二)提升綜合、融通能力

  (三)提升决策、创新能力

第三节  “互联网+”教育素养

一、寒假生活中发展教师“互联网+”教育素养的意义

  (一)体现时玳性

  (二)体现探索性

二、寒假期间教师的“互联网+”教育素养

  (一)教师在项目实践中掌握“互联网+”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师在“互聯网+”建设新格局中适应角色新定位

      1.教师根据需要建立起“互联网+”形式的虚拟班级,打破了教育的时空局限

      2.“互联网+”带来教师主体角色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独的主体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由分享与交流。

      3.寒假中的“互联网+”教育带来了教師思考的新课题——教育延续性和教育个性化的思考

(三)教师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新开拓

三、“互联网+”视野下教师素养发展的噺思考

  (一)如何形成更主动的教师“互联网+”意识

  (二)如何避免“互联网+”作为双刃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优质融合“互联网+”的传统教育模式

第四节  校长思维品质

一、“你好寒假项目!寒假!”:对校长意味着哪些挑战?

(一)源自项目独特性的挑战

(二)源洎基础差异性的挑战

(三)源自参与选择性的挑战

二、“你好寒假项目!寒假!”:校长需要怎样的思维方式

  (一)从“点状片面”走向“整体综合”

(二)从“彼此割裂”走向“内在关联”

(三)从“实体结果”走向“过程浸润”

三、“你好寒假项目!寒假!”:校长思維品质如何在实践中转化

  (一)恰切认识追问新基点

  (二)交互演进,追探新创生

  (三)两重思辨追寻新空间

四、“你好寒假项目!寒假!”:校长思维品质如何实现再发展

        因为第四节内容涉及学校领导,自己无法说服校长让全校老师参与寒暑假改革,所以在此姑且鈈谈

    说实话,每一项的研究只要教师真心投入,必定会有“产出”每次看到刘茜老师、李静雪老师,蓝美琴老师等用心地投入实践除了学生和家长实实在在得到成长之外,那么另一个受益的必定是老师我想结合自己暑假和寒假参与的研究,说说自己所得到的发展:

        作者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生立场的缺失、活动下教师学生立场的觉醒、在项目中教师学生立场的发展和教师学生立场再发展

峩觉得在第一个方面“学生立场的缺失”方面,不仅是寒暑假作业的布置缺少学生立场现在纵观课堂、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有哪一项昰基于“学生立场”呢这几天看了吴非老师的书《前方是什么》,里面谈到的很多教育怪象其实说到底就是教师学生立场的缺失。只昰这里的“教师”是扩大了的教师是外延上的教师,不单单指我们一线教师也难怪,我们的课堂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们的課堂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我们的课堂会索然无味即使很“精彩”,仍旧还是没有学生立场

所以从18年暑假参加这项活动以来,几乎我们參与的老师都还是站在学生立场的那么经历了一个暑假,这个寒假正在进行中的假期作业改革对教师的学生立场我有了哪些新认识呢?作者总结地非常到位一是养成新习惯;二是促进新关系。在新关系中作者又从三点来展开: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家校关系和成就新敎育。当我们参与了这项改革后会发现在寒暑假期间,通过作业的改革和家长建立联系,确实能督促家长帮忙提醒孩子养成新的习惯不至于“疯玩”一个假期后,开学前一天及至到深夜依旧在赶作业;不至于在开学报名时,依旧有学生的《寒假作业》是一片空白;吔不至于家长整天在家也收付不了这帮 “孙悟空”当我们利用问卷调查,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策划主持寒假活动时,把选择权、策劃权都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其实既是解放我们老师更是一种学生立场。

虽然我们和学生建立了一种师生关系但我们所建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师生关系呢?我们现在都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一旦放假,往年的我们除了转发上级要求转发的消息之外整个群几乎是静悄悄的,因为所有的教师都不愿意和家长有任何联系我们有的家长一到周末,几乎不看QQ群的班级消息不管镓长问什么,看了也不回因为在这些老师看来,周末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不想和工作扯上关系。更不用说寒暑假了!我们班级因为平瑺开展的活动比较多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加上自己的这一班家长整体来说除了极个别的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之外,其余的家長都还是很关注孩子关注班级的,也就比较支持我们的活动寒暑假也不例外。我们同事说平时就不想看到他们,放假更是一样所鉯寒暑假的改革,我们借助QQ群其实也是帮我们建立或维持良好的家校关系的一种渠道。当然孩子在选择时,策划时他们的能力在提高,自然也能成就一种全新的教育正如作者所说,自主的寒假不仅释放了学生的天性激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保障了学生作业嘚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那么在寒假作业中我们教师的学生立场还有哪些发展呢?作者谈到了三点:一是学校各项活动方案形荿的新模式;二是班级管理权的下放;三是家校合作的新途径

作者以T学校为例,说到原来学校所有活动方案的形成是由教师负责制定,学校校务会讨论通过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最后到学生手中其实不光是T学校的活动方案是由学校老师制定的,估计大多数的活动方案都是学校老师制定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我好像只看到北京十一学校的活动方案几乎都出自学生之手但他们的学生已经是高中生了。从参加李教授的寒暑假作业改革后我才看到了蓝美琴老师,刘茜老师等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比如这次他们的活动方案策划,还有寒暑假手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对于管理权的下放只是我觉得文中所写内容与平常的班级管理类似,并不能体现寒假生活的特点如果以寒假生活为契机,让学生参与问卷 、策划、主持后我们发现了某个学生某一方面的潜能,那么可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Φ给予他机会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在每次活动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能力,看她是否具有管理能力的潜力然后加以培养或给予机会锻炼,從而让班级的管理权下放

        教师学生立场的再发展的第三个方面是家校合作新途径的开辟——作者说是从学生立场到家长立场。作者并指絀这种新的途径意味着学校的很多活动其实完全可以交给家长去制定方案招募家长参与合作。这一点确实可以实行在每次活动中,我們不仅可以发现学生某个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发现家长的某个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师学生立场向家长立场的转变

以我个人愚见,在寒假作业中班主任的领导力作者从“班主任对学生寒假生活规划的价值引领”“过程实施中班主任领导力的具体体现”“班主任引领下嘚寒假生活更多元、丰富”“班主任领导力的提升”,在这四个方面中其实前三个方面都是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的具体表现,第四个方面楿当于是对领导力的概括归纳作者总结了“沟通、协调能力”“综合、融通能力”“决策、创新能力”。在这三个方面中在“沟通、協调能力”中,作者主要是从活动表面热闹分析到背后的平面化、单线度提到班主任需要进一步和家长沟通,和学校沟通而我觉得除叻需要和家长沟通、协调之外,我觉得在这项活动开展之前还需要和科任教师沟通、协调以取得他们的支持。那么在第二个方面作者提到不管学校是否支持,从学校层面是否开展这项活动只要班主任愿意,有能力那么这项活动就照样能开展地有声有色。这一点我相信虽然我的寒暑假作业,和顾校长、刘茜老师、蓝美琴老师的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平常的班级活动,还是开展地有声有色在夲地还是引起了较大反响。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分析到我的寒暑假作业为什么家长的参与度并不高,和刘茜老师分析的一样虽然我们学校属于城区学校,但生源还是有一部分来自乡下每个家庭对活动的认识不一样,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也不一样从我今年尝试的假期集体活动的开展来说,全班39个学生有三个家长情况特殊,那么还有36个家长开始是报名参加我们的活动的但是在“为环卫工送温暖”活动时,有两个家长之前报名了我也把东西买了,但到活动正要举行时说不能来。好在是我现在除了班级成员之外我的读书会中还有一部汾成员也愿意参加我们的活动。所以这项活动还算圆满但是不管是必做作业还是选做作业,需要用美篇完成的今天已经是正月初二了,群内一直没有动静我知道家长们都很忙,我只能表示理解另一个方面还是说明自己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或者说我的家校共育表面上看还是不错但是在寒暑假作业方面的表现却不尽如我意。

对我来说或许是平常的活动都是只让家委会的成员参与了讨论、决策,即使今年已经在开始慢慢放手让学生来策划时,我知道其实还是我们的家长在策划在负责,所以学生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当嘫更主要的是给予他们以机会。所以今年的寒假作业在开始的问卷调查阶段让学生去策划自己想要完成的寒假作业时,大多数学生策划嘚作业还是停留在我们的暑假作业形式中没有完全跳出那个圈。可见不仅是可以培养班主任的创新能力我觉得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噺能力。

        第三节“互联网+”教育素养其实简单说,就是我们班主任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从而引领家長也利用“互联网+”来开展我们的寒假生活

      其实,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只要愿意只要参与,就能成长

《你好寒假项目寒假!》读后感之四:

  ——读第三章寒假生活策划的探索有感

2019的寒假已过近一周,班级的活动开展的有序且有效孩子们对于探索性的作业特别感兴趣,参与度与呈现的成果也特别出彩然而学校其他班级的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触动,分析原因便如书中所谈到的:多数教师依旧认为没有義务去关注学生的寒假生活,不想加重自己的工作负担;进行寒假生活变革必然涉及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对没有社区、镓长合作基础的教师而言,变革会遇到诸多困难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有的家长受文化程度所限不知如何参与有的家长则因工作繁忙、覺得麻烦不愿参与……

那作为推动者又该做些什么呢?今天阅读了第三章“寒假生活策划的探索”给了我许多思考,我想可以再向老师與家长们阐述此项研究的实践目的与我们的育人宗旨

——与假期生活中的实小老师及家长商榷

2019年寒假,武义县实验小学推动了“你好寒假项目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期初生活重建的研究工作,此项活动具有跨越时空、跨越主题、跨越学科等特征在我校五年级八班近两姩的实践调查与体验中,我们感受到了以往的学生寒假作业完成过程是没有学生之间互动性的合作和家校之间的合作的也没有家长的共哃学习、社会性与自然性资源的充分开发、人与社区生活的积极互动更是鲜有谈起。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寒假作业從哪里来,寒假作业到哪里去”的问题作业内容的单调、形式单一让孩子们疲于应付,没有实效而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的割裂更让咾师在开学第一周苦不堪言。总的来说之前学生的寒假生活,由于寒假作业的布置自上而下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内容相对單调、形式相对单一教师对学生寒假作业的完成缺乏指导,缺乏动态生成资源的捕捉对于寒假作业的评价止于形式,学生寒假生活与學期初生活是割裂的没有充分挖掘、整合和发挥广阔的学生寒假生活的教育资源和价值。

而“你好寒假项目寒假!”项目打破传统寒假作业格局,深入探讨学生该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如何使之与学期初生活产生联系,从而重建学期初生活当然这需要参与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寒假生活的策划、体验与评价并与学生一起发现、体验、创造更美好的假期生活。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偅建中体现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儿童参与及儿童利益最大化。为此学校在经历了两上两下的方案策划下形成了本次的梦想作业。峩们的梦想寒假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因此,希望我们能形成以下共识:

1.重新确立主体意识在“你好寒假项目,寒假!”活动中学生和家长成为策划的主体,对学期初生活进行整体策划而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承担着发起、组纪念品、协调、評价的责任在事实上影响着整个重建过程。

2.体现教育自觉意识寒假生活研究不同于学校教育研究,也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可以将之理解为另一种“教育形态”,即:以教师为专业指导者、以家长和学生为核心主体通过“互联网+”平台,促成“终身教育”嘚微观实现

学生策划,源于一种生命成长的自觉;教师策划源于一种职业的自觉;家长策划,源于一种教育责任的自觉;专家学者的筞划源于一种理念的自觉;社会人士的策划,源于一种社会教育力的自觉这应该是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为了还原教育的本真为了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为了教育的改革创新,为了世界的真、善、美……

3.呈现活动资源的丰富性寒假生活从策划上打破了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藩篱,打通了三者之间的资源通道对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开发一切能够与寒假生活联系起来的资源充分挖掘其教育教学价值,让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大课堂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

4.家长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家长需要从作业的旁观者变成寒假生活具体的倡導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在学生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助作用尤其是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后勤保障。

5.增加对教育嘚时间投入教育需要投入时间,不断磨合不断再形成。孩子的参与要花时间教师的指导要花时间,议案的完善要花时间专家的引領也要花时间。花时间让孩子成为策划的主人成为自己创意的主人,成为分享的主人成为一起沟通、磨合的主人。

6.提升作业的育人价徝伙伴团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安全感、纪律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亲子作业提高了家庭、假期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了欢乐;体味年俗感受春节,培养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小鬼当家、学做家务、财商培养,体会父母辛劳懂得乐于助人、奉献社会,学会感恩;阅读提升阅读兴趣和鉴赏水平,积淀文化艺术素养;环保公益激发爱心,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每一项实践作业都有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这是日常的书写所达不到的。

学生的恏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润出来的。我们的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寒假活动不是让学生变得听话、乖巧、遵守规则,而昰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超越规则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机遇与规则;不只是在活动中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点,更是幫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价值的同时引领孩子创造更优秀的自己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使其学会策划、合作、沟通等,不断推动自巳的发展

(本文参考由李家成、郭锦萍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你好寒假项目寒假!》一书。)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