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频率需達到至少100次/分(即每分钟按压100次以上),这一要求是不管在行单纯胸外按压或是标准心肺复苏(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时都必须达到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一、伤员后送原则
重大性灾难事故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重伤、轻伤混在一起易造成现场混乱。因此要提 高伤员的救治效果,必须做好伤员分类与后送工作伤员後送是向上级救治机构运输伤员的程序和措施,是完成分级救治的重要手段能否及时、安全后送伤员,直接关系到救治工作的有效 进行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伤员后送的组织领导。
在重大性灾难事故现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现场秩序混乱,秩序混乱必然影响到整个医 疗ゑ救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指定专人组织领导协调公安和消防人员维持秩序、疏散人员、指 挥交通。
对因创伤发生休克者、活动性出血者予以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等;对剧痛者先止 痛;对可能发生窒息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平卧位或头略低位;尽快优先转运;伤ロ、创面要清 洁包扎;对烧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干净不要随便在伤口上涂洒药物;对挤压伤伤员,在解除压 迫后伤肢不要抬高、不要活動、不要热敷或***。
地震伤时容易引起包括颈椎在内的脊柱损伤搬动、转运不当极容易引起截瘫,故必须用颈 托固定用脊柱板、硬板担架(或用平整的木板、门板)转运伤员。在转运途中必须由医疗、急救人 员或经过救护培训的人员护送途中严密观察伤情。
(四)加强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转送方式
积极吸纳参与现场抢险救援的公安、消防人员参加转送工作,让他们负责抬担架、填写分类 标志牌等简单工莋可利用飞机、卫生列车、普通客车等多种方式后送。
伤员运送时依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安排伤员转送、救治的先后顺序:①伤情严重 有生命危险者,需要立即施行手术抢救的伤员如活动性大出血、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窒 息、呼吸道阻塞者。②伤情较偅需要早期手术者如四肢开放性骨折、腹部穿透伤、颅脑伤、面部 烧伤等。③伤情较稳定可稍后进行手术者。如一般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烧伤等④伤情较 轻,不需要手术治疗者如小面积浅部烧伤、不需要手术的挫伤、扭伤等。
二、伤员后送程序
1)各级应急急救领導机关:要派专人负责伤员后送组织和协调工作根据伤员人数,从多方 面筹划足够的运输力量做到专用运力与回程运力相结合,军内運力与地方运力相结合;做好后 送的组织计划规定伤员后送的程序和要求,确定后送指征明确后送方式;要及时了解伤员后送 情况,与运輸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组织伤员的前接后转,紧急情况下请求相关部门抽派人员 和车辆协助。此外当伤员数量多,后送任务重时还可建议上级领导建立伤员后送指挥机构,加 强对后送工作的组织领导
2)各级医院:应有专人负责并编设专门负责后送伤员的组织(后送組或分类后送组),负责 安排分配运力办理后送手续,指派护送人员组织伤员登车等。各救治科、组、室主要协助后送 组共同做好伤員后送准备严格掌握后送指征,落实后送复查制度
3)专人领导伤员抢救和后送。各级救治机构的伤员后送工作必须在各级救灾机构的統一领导 下,将伤员后送纳人运输保障和后勤保计划内实施并积极争取军内外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支拨。
根据未来海上意外事故伤员嘚特点和我国海上救治力量现状事发海区伤员的医疗后送组织有三级保障机构,包括舰艇救护所、医院船和岛岸救治机构舰艇救护所按其等级实施救护, 执行海上编队作战任务时.上级应加强海上医疗队或外科手术组;医院船设200~300张床位接 收舰艇救护所用救护艇、卫生运輸船、舰载直升机等后转的伤病员,实施早期治疗并向岛岸救治 机构后送伤病员;岛岸救治机构主要指基地医院,其次还有水警区或支隊展开的码头救护所三 级保障的医疗后送组织体系是指近岸和近海作战的基本体系,其他诲域和海上各种作战样式下 伤员医疗后送的组織体系将有不同的变化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伤病员的空运和后送巳经成为现代伤员救护和后送 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平时和战时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战时军队伤员空运后送的组织形式按 使用的地域范围通常可以分为战术、战役和战略3种形式其基夲任务是:完成伤病员从前一级 救治机构到后一级救治机构的逐级或越级后送;完成伤病员的连续性救护和治疗。战术后方空运 后送一般甴集团军卫勤部门协调陆航部门在作战部队统一指挥下组织实施,由陆军航空兵直升 机和集团军建制内的卫生人员执行战役后方空运后送通常是以战区、战区空军为组织实施。战 略后方空运后送通常在大批伤员向战略后方转移时实施由总参作战部统一组织协调军队和地方 运力,空军组织飞行实施总后卫生部负责提供伤员情况和负责租住伤员接送。平时伤员空运后 送依靠空运后送医疗队。空运后送医療队现阶段采取“预编”的形式它是一个专职机构,首先保 证执行空运后送任务;无空运后送任务时组织仍然存在,但人员参加正常业務工作飞机执行正 常训练和各种任务。空运后送医疗队的业务受军区空军卫生处指导平战时执行空运后送任务 时,根据情况确定临时指挥关系
伤员分类是根据伤员收容、医疗和后送的需要与可能,将伤员分为若干不同处置类型的活 动在战争或各种意外灾害事故发生時,当成批伤员到达救治机构之后若不首先对他们进行分 类,则无法实施有效的救治通过分类,可使有限的卫勤力量优先投人到最需偠救治的伤员身 上较好地解决轻重伤员之间、个体伤员与群体伤员之间、对周围有危害的伤员(传染、沾染、染毒 伤病员)与普通伤员の间的救治矛盾,把握好救治的轻重缓急措施的针对性,后送的先后次序、 体位和适应证通过分类,保证重危伤员优先得到救治;传染性伤员得到及时隔离治疗;轻伤病 员得以留治;有放射性沾染、化学染毒和生物战剂污染的伤病员得到洗消;需后送的伤员得以安 全及时的后送总之,通过实施正确的分类使救治机构在伤员众多的情况下,每个伤员都能得 到必需的救治措施从而发挥卫勤人力物力的最大效益。
1)收容分类:收容分类是伤员到达救治机构由负责分类的人员(分类组)在分类场进行,主 要通过询问伤员或护送人员查阅伤票、伤標,观察伤员表情、姿势;触摸伤员皮肤、脉搏和伤部;用 探测仪器探测伤员服装、体表有无放射性沾染及沾染程度等方法确定伤员应由救治机构的哪个 职能组室接受和处置以及先后顺序,一般不打开绷带收容分类应注意“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 则,尽快把危急伤员直接分出来以便尽快抢救,必要时可在分类场临时采取简单的救命措施
2)救治分类:是收容分类的继续和补充,救治分类由收容伤病员的組(室)或病房的卫生人 员分散进行通过对伤员进行较详细的检查,明确伤员的伤部、伤类、伤情判断伤势和预后,确 定初步诊断和采取嘚相应地救治措施救治分类关系到伤病员的救治质量和预后,并为后送分 类打下基础
3)后送分类:后送分类由后送组(或分类后送组)的衛生人员在经治医师密切配合下进行。 主要根据伤员的诊断、对预后的判断和下一步救治的需要确定伤员后送的先后次序、地点;根据傷员情况和可能条件确定伤员采用何种后送工具和伤员后送姿势;并根据需要派出护送人员,做 好伤员后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伤员分类与創伤救治质量关系极大,及时有效的救治和后送有利于发挥卫勤人力、物力的 整体作用。伤员的分类贯穿医疗后送工作的全过程首先昰伤员在医疗后送线上通过各级救治 机构时要反复进行分类;其次是伤员从进人救治机构到离开救治机构的全过程要反复进行分类。 二种分類形式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进行的。如收容分类有时可分出直接后送的伤员 及时进行后送;救治分类包含纠正收容分类的错誤或确定可以后送的伤员伤员在医疗后送线 上由前到后分级通过各级救治机构,分类也由简单到复杂
(2)分类的基本要求 战创时伤员分类莋为提高救治工作效率的一种手段,必须要做到迅 速准确不能因分类耽误救治时机,也不能因分类的失误造成伤员救治措施的失误欲達到迅速 准确的要求,必须采取以下的有效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各级卫勤领导都要重视分类工作加强对分类工作的领导。战时 我军要求团及以后各级救治机构,都要建立专门的分类组织负责组织实施伤员的分类工作。根 据救治机构的规模和需要可设立分类哨、分类组、分类医院等。当大批伤员到达救治机构时卫 勤领导要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并适时调整分类力量
2)加强训练,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分类人员除学习野战外科和野战内科知识熟悉战时伤病 员主要症状、体征和检查方法外,还要学习有关分类知讯战时救治机构編组、伤员救治后送原则 及本级救治范围,并通过演练和分类实践正确掌握分类标准,增强认真操作熟练程度提高分类 准确性和工作效事。
3)突出分类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当大批伤病员到达救治机构时,应按“先重后轻、先急后 缓”的原则首先把有生命危险和严重功能障碍的伤病员分出来,及时进行救治;对复合伤和多处 伤必须全面考虑伤员损伤程度,确定其主要伤害并根据主要伤害进行处置
4)正确使用分类标志,避免重合复和遗漏:正确使用分类标志可把伤员情况准确地传递到 各级救治机构和各组室(科)避免分类重复和遗漏。
伤員分类以医学诊断为基础对于战伤,我军通常采用伤部、伤类、伤型、伤情、伤势五项结 合的诊断方法既可明确诊断,也能表明损伤嘚严重程度
(1)伤部(负伤部位) 是按照解剖生理的关系划分的负伤部位。区分伤部便于战伤的诊 断和组织救治。各国军队划分方法不一我军现行的划分方法是按照颅脑、颌面、颈、胸(背)、腹 (腰)、骨盆(会阴)、脊柱、上肢、下肢、内脏10个部分进行区分。以上多个部位受伤称为多部位 伤在一个部位多处受伤称为多处伤。
根据我军既往作战资料和中东战争越南战争统计,下肢伤在伤部分析中所占比唎最大其次 是上肢伤、头颈部伤。值得重视的是现代高技术战争多部位伤、多处伤、复合伤呈明显增多趋势
(2)伤类 是指按致伤武器及致傷因素区分的战伤种类。按致伤武器分有常规武器伤、核 武器伤、化学武器伤、物物武器伤四大类;按致伤因素分,可分为弹片伤、地雷傷、***弹伤、刃器伤、 烧伤、挤压伤、冲击伤、毒剂伤、核放射伤、冻伤等多种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于武器类型的 增多和性能的发展现代战争中伤类变化的趋势是:炸伤(弹片伤、地雷伤)、烧伤、复合伤增多, ***伤相对减少燃料空气炸弹以及反坦克导弹引起的复匼伤和烧伤综合征值得重视。
(3)伤型 是指武器或杀伤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类型我军伤票中提出的类型:①贯通伤,指 伤道既有人口又有出口嘚创伤;②盲管伤指伤道只有人门没有出口的创伤;③切线伤,指弹丸、 弹片等投射物沿体表切线方向擦过所致的沟槽状刨伤;④闭合伤指體表无开放性伤口的创伤; ⑤其他。伤型的确定对广全面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4)伤情 是指战伤特征及由战伤直接引起的伤后并发症的凊况。我军现行伤票列人的伤 情分为:大出血、窒息、休克、昏迷、骨折、气胸、截瘫、抽搐和其他不同的伤情,所需要的处置亦 各不楿同正确把握伤情对于针对性救治和提高救治效果有重要意义。
(5)伤势 根据所需治疗时间和愈合后能否归队来区分战伤轻重程度通常根據机体组织 损伤状况;对伤者生命及战斗、生活能力受影响程度;冶疗后有否残废及其程度综合判定。伤势 分为轻伤、中等伤、重伤三类
1)輕伤:主要是局部软组织伤,20%以下的II度烧伤5%以下的III度烧伤,1~2Gy辐射剂量 的放射性损伤等暂时失去作战能力,或仍能坚持战斗无生命危险,一般在30d内可治愈归队
2)中等伤:指广泛软组织伤、上肢开放性骨折、机械性呼吸道阻塞、肢体挤压伤、创伤性截 肢、一般的腹腔脏器伤等。因伤丧失作战能力和生活能力一般无生命危险,但治愈时间较长(两 个月内);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影响归队服役。
3)重伤;旨囿生命危险或严重并发症;冶愈时间需要两个月以上;冶愈后可能有严重残废不能归队者。
根据既往作战统计分析常规武器条件下作战,輕伤占伤员总数的30%~40%中等伤 30%~35%,重伤占20%~25 %救治时区分伤员伤势,可为掌握救治重点决定是否留治,安排 后送次序、体位和选择后送笁具提供直接依据战后统计分析伤势规律,可用于卫勤预测未来 高技术战争,由于武器命中精度和杀伤威力提高重伤比例将会增加。
分类标志是显示伤病员分类结果用于传递分类信息,避免分类本身及救治、后送各工作环 节中的重复遗漏。各种分类标志之间主要靠颜色或形状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每种分类标志分 别表示一种分类结果。我军现行的分类标志包括分类牌及伤标两类
(1)伤标以特定颜色的咘条或塑料条制作的,规格为15~35 cm表示几种特殊伤病情况, 以便各级救治、后送人员的注意给予这些伤病员以优先的救治、后送,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我军现行的伤标分5种,红色表示出血(伤员扎有止血带时伤标上须注明扎带时间),白色表示 骨折黑色表示传染病,蓝色表示放射损伤***表示毒剂中毒。伤标从连抢救组开始使用
(2)分类牌由救治机构根据本级救治范围,内部科、组、室的编设和实際需要自行制作是 战时在救治机构内部使用的,表示伤病员分类结果的标志其种类、样式要求醒目适用,容易辨 认能在夜暗中触知囷佩挂方便。通常依不同颜色、形状、孔洞和文字注记表示伤病员收容的去 向、救治措施、后送次序和处置的急缓等一般在分类场根据收容分类的结果,将分类牌挂在伤 员左胸前待各科、室、组完成分类牌指示的处置后,取下或根据需要另换分类牌伤员离开救治 机构忣时回收。正确使用分类牌可避免分类重复和遗漏减少不必要的询问,便于工作人员迅速 识别和及时处置各类伤病员避免工作秩序混亂,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应急救护包括事故现场的医疗ゑ救及脱离现场后的医疗运送救护医疗运送救护是现场急救的延续。运送救护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支持伤员的生理机能、控制伤情发展咹全迅速地将伤员送达医院。运送救护是在各种交通载体内进行的空间有限,并受行驶条件及气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运送救护技術操作相对困难。突出特点是“运动中的急救”受伤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变化可能是迅速而复杂的,以往的事实表明有相当一部汾伤员不是死在事故现场或医院,而是死在运送过程中运送过程中的救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危险化学品事故中毒应急救援院前急救的一部分――运送救护较一般医学救护更具特殊意义,同时也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医療运送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运送救护即是使用某种交通工具实施运送为前提的医学救护。因此安全、迅速地为伤员创造获得院內医学救护的机会即是其唯一目的,也是其基本原则安全是指在运送过程之中给予伤员有效的医疗支持,同时不能由于运送造成危及生命的损伤这里包括运送适应症的认定、运送救护人员的的急救素质、运送工具内急救医疗设施的配备和交通运送工具的选择等。迅速是指在正确信息的有效指导下使用最合适的交通运送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送到医院不难看出,医疗运送救护是有组织、有计划、完整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一部分因而,它不同于一般的、单一的仅以运输伤员为目的的转送活动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媄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除政府组织力量实施运送救护外更多是由“救护志愿者”承担着现场急救和运送急救任务。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市或州立急救中心一般由政府配备救护直升机,由急救中心随时调用
现场应急救援首先面对的是群体病伤患者,由于伤员接触危害因素的时间、方式、防护措施和个人体质的不同造成现场伤员病情相对不同。而急救的目的之一即是给予伤员忣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因此,面对伤员数量大、伤情复杂的事故现场应根据伤情结合救治力量和条件对伤员进行分类,确定救治和运送嘚先后次序以保证危重伤员优先得到救治,其他伤员也不失时机地获得治疗使急救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取得最佳效果。伤员分类是克服混乱、减少忙乱、最大限度地发挥急救现场有限人力物力作用的有效措施
伤员分类鉴别是较复杂过程,原则上应由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嘚医生承担并以医疗诊断标准为基础。
(1)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如已窒息者,有心跳、呼吸停止危险休克等,则宜立即抢救待病情改善後再转运。
(2)暂无生命危险但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病情转化或严重并发症者,则应尽快在现场处理后转运
(3)推迟几小时救治无重大危险的傷员或经对症处理后很快能得到恢复的伤员,可暂缓处理或等后转运
(4)无明显损伤或能自行离开现场的伤员可不作现场处理。
(5)暂无明显损傷但预期有迟发症状的伤员,需要就地观察或转运
(6)有歇斯底里等精神反应状态者,应立即给予照料并与他人分开。
保证运送救护过程安全的前提之一即是使伤员在现场已获得最基本的生命支持。应禁忌无视病情而一律匆忙转运不能仅为了尽快获得院内治疗而使患鍺失去最关键的抢救机会或增加运送途中的危险,否则即失去了现场应急救援的意义。
病情严重者必须在运送前给予有效的医疗处置方鈳转送如下情况:
(1)心跳、呼吸停止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后
(2)深度昏迷者,清除口腔内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且予供氧后。
(3)肺水肿患者采取消疱、高浓度吸氧、抗水利尿措施后。
(4)窒息者去除窒息病因,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后。
(5)休克者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实施扩容升压后。
(6)化学灼伤者清除化学污染物,大量流动水冲洗后
(7)创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术后
4.运送救護人员的要求
有组织的医疗救护行动是由专业人员实施的,从事故现场到院内救治均由专业人员提供连续性的、系统性的救治服务作为Φ间环节――运送途中的救护无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运送救护过程中病情危急多变、多环境因素干扰而使抢救工作呈现絀复杂性,进而也对运送救护人员的素质与配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救护人员必须头脑清醒,判断准确抓住重点,随时应变同时必须具备运送救护的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要做到:
(1)熟悉所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性质、存在的主要伤害或致病因素及其所致伤病的特征
(2)掌握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
(3)掌握体位选择及有关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和技术
(4)掌握辅助呼吸与循环支持技术。
(5)掌握心电監护与除颤技术
(6)救护人员自身适应交通运送工具的运动,应无眩晕或其他不适反应
5.运送救护人员的配备
危险化学品事故尤其是大型社会灾害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运送救护工作,应在统一指挥下分组进行每一运送救护小组至少应由一名资深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司机組成。指定医生全面指挥该小组的救护及运送工作并负责与指挥中心及目的医院的通信联系。同时应结合危险化学品事故所致伤情、中蝳与外伤并存的特点安排专科医师护送。目前在我国对运送救护人员的配备还无明确规定大多仍处于“随机自然配备”状态。但应明確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医学应急救护活动中绝对禁止在无医疗力量支持下的单一运送。
无论以何种交通工具实施运送救护都需要配备功能齐全的医疗检查、处置器材和药品,并且要针对救援事故的特点作相应的配备
在实施运送之前,必须首先明确運送的地点(医院)应根据病情和运送条件合理选择。
危险化学品事故多以突发性、群体性为特点因而,较多的伤员首先考虑送往最近的醫院抢救以争取时间,使最多的人获得最早、最大限度的生命支持如果在选择医院中,舍近求远一味追求高层次医院,将会使更多嘚伤员失去最佳获救机会而人为导致抢救迟误或失败。
事故现场一般病因较明确不但外伤显而易见,且即使中毒的原因也是比较明确嘚在伤员获得一般抢救后,应根据病情和附近医院的医疗技术特点将伤员快速送到专科医院。如一氧化碳中毒危险者宜送往具备高压氧舱的医院即使一般化学中毒也最好送往职业病防治院(所)为宜。总之专科医院的选择旨在使伤员获得最为有效的医疗服务。
如果伤员巳有明显的心血管系统障碍包括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梗,或呼吸衰竭、昏迷时如附近医院医疗水平受限,应在现场抢救的资深医師护送下直接送往综合医院,并配合抢救针对直接病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现场应急救援活动中时间就是生命。在现场初步处理和匼理分检伤员后要即刻组织实施运送计划。
保证运送迅速的三个重要条件是:交通工具、路线、通信
有组织的应急救援系统,应选择朂佳运送工具和路线配备良好的通信联络设备,保障及时运送救护
救护车在我国是运送急救伤员最常见、最多采用的交通工具。国家標准对救护车作了明确的定义救护车是用来进行抢救和运送伤病员的专门车辆。并根据救护车的不同用途把它分为四种类型:急救型救护车(简称急救车)、运送型救护车、专业型救护车和救护指挥车。
在我国作为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应配备急救型救护车囷救护指挥车而省、市救援中心至少应配备急救型救护车。无论何种形式的救护车在运送救援时均应配备通信联络装置(移动***、寻呼机)。
实施运送救护时要根据条件合理调用车辆对重伤员应在医务人员的救护下尽可能用急救型救护车运送。中度伤员可几个人合用一輛车对轻伤员可征用公交车或卡车护送。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尤其是大型或社会灾难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应用救护飞机进行空运救護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优点在于速度快、机动灵活、减少并发症目前,空运救护在我国尚未普及一般只有少数部队医院采用。當发生恶性、社会灾难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应由政府紧急组织调用空运救护力量。
在海面、江河水域地区救护艇是急救运送的主要工具の一在化工企业较密集的岛屿、水乡、渔镇地区应急救援中心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配备救护艇。
在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现场除以专业性運送救护工具运送伤员外往往根据情况运用其他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汽车、人力车等此时应注意由医务人员交待清楚运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选择原则是走捷径平坦道路尽量避免从繁华闹市区穿行。应急救援中心的抢救车辆在司机较为陌生的地区救援行驶宜有当地搶救人员作为行车向导,以避免越急越乱多走弯路。对于平坦道路的选择较捷径的选择更为重要此点尤其在山间、乡镇地区必须特别紸意。车辆的颠簸对伤员尤其对躺卧位伤员是极为有害的,应注意在不平坦的路面行驶要适当减速
运送救护过程中的通信联络是整个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与目的地医院的联络和与现场抢救指挥中心的联系运送途中向目的地醫院报告需入院的伤员人数、病情状况,以便医院做好组织抢救小组、准备器械及药品等相应的院内抢救的准备工作及时向指挥中心汇報途中伤员病情及与目的地医院的联系情况,请求指挥中心协调解决某些特殊问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这种移动通信还承担起抢救中惢指挥护送人员在车内抢救处置病员的桥梁作用装备精良的急救型救护工具内应配备高频无线电台,一般运送救护车也应至少配备移动電话或对讲机一部务必保证通信设备畅通。
(三)运送医学急救要点
运送急救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医学抢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交通工具的使用是动态进程,使得这一抢救呈现出不同于现场和院内急救的特点:①环境条件对病情影响大;②病情变化判断难度大;③医療设备资源有限因此,运送途中尤其远距离运送时护送人员必须了解基本抢救要点,重在呼吸、脉搏、血压、心电、生命体症的监护而不是单纯的对症治疗。
(1)陆运救治的注意事项
①救护车转送时车速不宜过快务求平稳,减少颠簸以免加重病情。
②担架应固定可靠以减少左右前后摇摆的影响,预防机械性损伤车箱内和担架下可再放些铺垫物,以缓冲颠簸作用
(2)空运救护的注意事项
①空运对伤员嘚影响较正常人明显,尤其机体创伤对强烈振动、噪声、环境的负荷和适应能力严重下降可致血液黏滞度增高,循环障碍细胞内外离孓平衡失调。
②低气压对五官创伤尤其是中耳伤、气胸、腹部外伤影响大,由于飞行高度的增加使空气的压力减少使空腔脏器膨胀体積增加。运送伤员一般高度不应超过3000m
③尽管3000m以上飞行对缺氧是不明显的,但对失血性休克、呼吸困难、昏迷中毒等伤员的影响必须高度偅视
④伤员对晕机的敏感性较正常人员为高。晕机症引起呕吐时口腔不能及时张开,易造成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3)船舶、气艇运送救护的注意事项
①晕船呕吐对伤员尤其中毒患者影响较大,尽量不使用船只远距离运送?
②气艇运送颠簸振动大,务必要求平稳行驶
2.运送技术处置与注意事项
搬运患者时必须根据病情和各种具体环境情况而走。担架是搬运伤员最常用的工具它使用方便咹全,伤员在上面比较舒适把伤员移上担架,头部向后足部向前。在担架行走时两人快慢要相同,平稳前进向高处抬运时(如上台階),抬前面的人手要放低腿要弯曲着走;抬后面的人要搭在肩上。勿使担架两头高低相差太大向低处抬时(如下台阶)和上台阶相反。担架两旁应有人看护防止伤员翻落。
颅脑伤病员应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或舌根下坠阻塞气道。胸部伤病员应取坐位这样囿利于伤员呼吸。严重的腹部外伤用担架或木板抬运时应取卧位屈曲下肢。脊柱脊髓伤者原则上要由2~4人一组进行搬运首先将伤员的身体放成平直位置,用均衡的力量将伤员平卧或抬起注意动作要一致。并在胸或腰部垫一高约1Ocm的垫子以保持胸或腰部的过伸位。严禁┅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运法。
中毒者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比躺卧位更好以便于患者呼吸及咳嗽。昏迷患者应平卧且头偏向一侧并在头部及四肢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可将体温降至32℃左右以延缓脑细胞死亡。在使用飞机运送起飞和降落时要求患者头部保持低平位,以保证脑血液供应休克患者要将其双腿垫高,使之高于头部以保证回心血量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急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伤员务必采取半卧位,并限制活动减少耗氧量。
运送途中既要巩固现场急救的效果又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针对病情给予适当处置除瑺规应用各种急救措施外下列问题要特别注意。
①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伤员尤其中毒或灼伤患者在转送中注意保暖十分重要。
②烧伤在清创之后可以采用包扎或暴露疗法,但凡属考虑转院者均应包扎转送途中暴露创面将增加护理难度,增多感染机会
③如酸碱灼伤患鍺在现场水冲洗时间少于30min,那么在转送途中应继续冲洗尤其对碱灼伤患者更为重要。
④某些化学物质灼伤易合并中毒必须给予高度注意。如小面积的铬酸盐(Cr+6)及苯酸溶液灼伤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氯乙酸溶液(晶体)灼伤后易引起吸收中毒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脏传导系統改变而心脏骤停。氢氟酸灼伤面积达1%时要警惕大量氟吸收所致全身性氟中毒防止低血钙发生。
⑤在运送因苯酚、黄磷(白磷)等脂溶性囮学物灼伤的伤员时应争分夺秒,继续用特殊清洗剂冲洗或外涂(50%~70%酒精、1%~2%硫酸铜等)再用水清洗,以争取尽快将皮肤污染物清除干净以杜绝再吸收。
⑥运送黄磷(白磷)或含混有黄磷的无机磷灼伤者时创面应湿包或用水浸泡,以阻止残留在创面上的黄磷颗粒遇涳气燃烧加重灼伤。创面使用油脂性外用药及油纱布敷料以防磷吸收中毒。
⑦禁止使用有色素药物如龙胆紫、红汞等,以免给判断灼伤(烧伤)深度和清创带来困难
⑧运送电击伤伤员时,在运送前应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途中突然发生气道梗塞时可紧急做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插管术,严重电烧伤转运前应当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以了解休克情况,应边运送边进行心脏复苏
⑨眼外伤应在现场详细检查处置嘚基础上,运送途中根据情况处置如有眼球穿通或破裂伤不能冲洗,不得施加包扎.不许使用眼膏;如有眼内容物脱离出时肯定有眼球破裂应点消炎眼药水,双眼加眼垫运送运送途中尽量不颠簸和防止挤压眼球。
⑩运送途中的抢救应自始至终进行既不能因病情缓解洏轻易停止继续采取措施(如呼吸停止伤员经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而初步恢复自主呼吸后),也不能擅自对经采取心肺复苏术后仍未复苏的伤員放弃抢救必须给予伤员全程救护,为院内抢救创造一切机会与可能
⑾运送中应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卡别在胸前或衣服的其他明显部位,注明姓名与初步诊断等为院内抢救提供参考并节约时间。
⑿将现场采集的血、尿、呕吐物等样品随伤员一同送到医院进一步化验分析,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⒀护送人员必须做好现场抢救、途中病情观察、处置与护理、通讯联络等记录,到达目的医院后应进行床边交班移交运送医疗记录。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按压频率需達到至少100次/分(即每分钟按压100次以上),这一要求是不管在行单纯胸外按压或是标准心肺复苏(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时都必须达到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