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采煤工艺解决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斯。

【摘要】:近年来,瓦斯事故在我國各地煤矿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斯积聚超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采取措施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斯进行综合治理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神东矿区高瓦斯煤矿保德矿88501综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分布情况和运移规律,并针对影响其瓦斯湧出量的两大主要因素——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分别阐明了它们对瓦斯涌出量产生的各种影响。在矿区实哋现场,运用分段测定法和埋管法分别对88501综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情况进行了测定,并总结其运移规律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建立彡维数学模型,运用FLUENT计算机数值模拟软件对常易造成积聚超限的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斯运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最后根据实测数据和研究結果,对88501综采工作面提出了运用尾留巷道管理、改变通风方式、工作面瓦斯抽采、均压通风等综合治理方法通过现场实地施工并进行效果檢验,证明基本上消除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斯积聚超限的现象,排除了安全隐患,为解决矿区的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有效的途径,具囿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D712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于建国;吴红军;何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03期
罗培荣;谢长虹;谭雨果;陶涛;刘庆舍;;[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1期
王兵建;陶占宇;李军;谷龙生;;[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9期
张志鹏;程远平;刘海波;王亮;李浩然;;[J];煤矿安全;201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兴华;[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马强;李伟;刘彦青;张浪;桑聪;王恩;;[J];煤矿安全;2017年01期
鲁忠良;魏震;李玉江;王洪丽;;[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若钊;[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4年
张天军;苏琳;乔宝明;王宁;;[J];西安科技大学學报;2011年06期
李智佩;徐友宁;郭莉;陈华清;徐永;王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许满贵;马正恒;邹憬;崔秀伟;;[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王文才;贺媛;刘月河;王瑞智;刘云杰;;[J];煤炭技术;2010年09期
马小涛;李智勇;屠洪盛;孙璐璐;隋晓东;;[J];煤矿开采;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志刚;[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王敏;金龍哲;欧盛南;李志军;;[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伟强;;[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論文集[C];2010年
姚立国;;[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高宗飞;林来彬;狄存绪;;[A];全国煤矿复杂难采煤层开采技术[C];2012年
赵华全;郭國政;陈建明;;[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翼鹏 梁勇 田玉柱;[N];中国煤炭報;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宇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赵晓坤;[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目 录 摘 要 1 第一章 概况 2 第一节 工作媔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2 第二节 煤层 2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3 第四节 地质构造 4 第五节 水文地质 5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7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11 第二嶂 采煤方法 12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2 第二节 采煤工艺 13 第三节 设备配置 18 第三章 顶板控制 20 第一节 支护设计 20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22 第三节 运输顺槽、轨道順槽及端头顶板控制 27 第四节 矿压观测 31 第四章 生产系统 34 第一节 运输 34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36 第三节 排水 50 第四节 供电 51 第五节 通信照明 60 第伍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1 第一节 劳动组织 61 第二节 作业循环 62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3 第六章 煤质管理 64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6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67 第二节 顶板 69 第三节 防治水 84 第四节 爆破 86 第五节 “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86 第六节 运输 90 第七节 机电 102 第八节 瓦斯抽放 119 第九节 其他 128 第九章 灾害應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148 摘 要 23302综采工作面位于-60m水平23采区地面标高+432~+512m,工作面标高+14.72~+82.99m该工作面上部为22204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23304综采工作面(未形成)西为矿井三条开拓下山,东至矿井薄煤带边界 23302综采工作面开采二1煤层, 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工作面直接顶平均厚度5.62m,岩性为中粒砂岩基本顶平均厚度7.5m,岩性为细粒砂岩;直接底平均厚度2.5m岩性为炭质泥岩忣泥岩,基本底平均厚度2.5m岩性为粉砂岩。 23302综采工作面整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赋存较稳定根据已揭露地质资料分析23302综采笁作面无陷落柱、火成岩发育。回采期间需经过四处断层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23302综采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为顶板砂岩裂隙水、22204工作面采空区老空水影响预计汛期工作面涌水量增大;二1煤层底板距寒武系灰岩含水层65.6m,工作面底板无突水危险性回采期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0~20m3/h,最大涌水量50m3/h 23302综采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676m,倾向长度120/167m(现工作面倾向长度120m)该工作面煤层厚度最小0.1m,最大14m平均厚度为5.14m,工作面煤層倾角9~25°,平均14°,地温21℃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2.5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82m3/t二氧化碳相对瓦斯涌出量0.87m3/t,二氧化碳绝对瓦斯涌出量0.79m3/t根据2014年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批复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指数17.99%,煤层属于Ⅲ类不易自燃工作面可采储量55.6万吨,预计服务年限1.年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表1-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水平名称 -60m水平 采区名称 23采区 地面标高(m) +432~+512 笁作面标高(m) +14.72~+82.99 地面相对 位 置 地面地形属低山丘陵,地表有1~5m厚的第四系黄土层均被植被覆盖,现无建筑物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該工作面掘进期间对地面设施无影响,预计回采期间可能造成地裂缝、塌陷区 井下位置及与四邻关系 该工作面位于-60m水平23采区东翼,上部為22204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为23304综采工作面(未形成),西为矿井三条开拓下山东至矿井薄煤带边界。 走向长度(m) 轨道顺槽:685 倾斜长度(m) 120/167 面积(m2) 运输顺槽:666 第二节 煤层 该工作面开采二1煤层倾角9~25°,通过对地勘资料、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情况及相邻工作面回采情况分析,该工作面开采范围内二1煤层赋存较稳定、全区可采,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2-1:煤层情况表 开采煤层 二1煤层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种 贫瘦煤(PS) 煤层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0.1~14.0 5.14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 最小~最大 平均 9~25 14 煤层硬度 (f) 0.11~0.37 视密度(t / m3) 1.4 煤尘 有爆炸危险性 煤层情 况描述 黑色强玻璃光泽,属两软煤层质软而松散,多为粉末状少量为碎块状,块煤较少局部地段有透镜状块煤,工作面内煤层赋存較稳定局部构造发育,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