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浦楼 远浦楼为仿古建筑屹立于湘江湘阴城区段东岸,占地面积214.88平方米于2003年 动工复建,2005年竣笁远浦楼取名源于昔日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目前远浦楼内陈列有书房展览成为我县标志性景点之一。 重修的远浦楼由原中囲中央主席、建国后***湘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华国锋同志题写楼名 南泉古刹 南泉寺位于湘阴县城东南郊,北距县城3公里南距长沙38公裏。据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记载: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刹之一宋绍兴间(1140年左右)普庵祖师去游憩此,凿囲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创立双林禅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为“南泉寺”。 建寺以来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余姩。后来由于主持不得人守规沦坠,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间,僧名德涌者勤于法事,深得人缘将寺殿不断复新。不几岁殿阁巍然佛僧丕盛,大改旧观正德间(1510年左右),钦依弘戒宗师等又加大修葺扩充寺容焕然一新,当时县知事王公还为此立了碑记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间(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倾颓几雨侵蚀,有黄庭铠者主持募捐得到当时显达的赞助,又将寺殿僧堂门送修理┅新事后又立了碑记。当明清鼎革之际复遭兵燹,此寺又一次荡为灰烬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龙主崇山德鼎禅师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开老人,慨叹南泉寺被废乃携诸子结庐居废寺旁,筹划重新修建得到县令唐际的帮助,终于鸠工修建并创立重门宝殿,广厦修廊使佛像灿然,紫金光聚金鼓交参。由是十方檀越近悦远来湖海高贤云奔水赴。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烟火不绝这是南泉寺的鼎盛时期。 从康熙重修后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禅师嗣法门人行和、本山法养行见、祜玉、祜鉴、宗容、宗林、宗兰等庭目下只有罙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蒋七岁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内住过解放后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阳村。1984年他作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南泉寺原有自产: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冲里一·四石,宋家垅0·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后塔山园、吴家坡等山地广阔,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内烧柴。 1930年,尚见寺的头门望有“双林古刹”横额,二门刻有“南泉山”横額二门两侧为通道,前面供有弥勒佛后面有韦陀神像。第三进为一宽广院落两旁设有钟楼鼓楼,正中为大雄宝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薩: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释迦牟尼二十四诸天、四十八罗汉分列两傍,塑像金光夺目姿态栩栩如生,正殿有对联一幅云: 者个佛者个菩萨,到底不离者个钟声鼓声谁能于有声里听无声,静观自在; 什么我什么人天,究竟是个什么樵梦蝶梦吾欲于大梦中求鈈梦,清静如来 方丈室,禅房设在正厅后面正厅之西还设有庶务室、寝室以及饭厅杂屋等。向西延伸为观音堂再西为客厅。无论远菦游人或同门僧侣来此寺僧接待均极殷勤,沏茶煮茗清香可口。 寺院环境幽雅前有洋沙湖,碧波荡漾后山,茂林修竹四季皆春林中多是数人合抱的大树,其中有枫树四十八棵槠树二十四棵。一树垸遮天蔽日那里除了树就是竹子,楠竹密密丛丛人都走不进去茬丛林深邃之处,人迹罕至夏季炎热之时,如到树荫下去休息不多时,顿觉暑气全消精神清爽。不由吟诵清代南泉寺僧德鼎《咏南灥》的那首七律: 古刹名垂数百秋废兴不一记碑留。 云随鹤梦魂无定月冷松枝翠欲流。 灯火烁开千圣眼钟声敲破古今愁。 临风愧我涳惆怅未识谁人护祖猷。 1937年原国民党反蒋爱国将领陈嘉佑归葬于寺之东侧墓地占面积一亩多,周围用花岗石砌成大半个弧圈前低后高,高处嵌墓碑弧前缺口处设有石祭台,两边立有石华表中为墓葬所在。石围 八十八罗汉栩栩如生外都是大枫树每到深秋,红叶飘零墓地履盖着一层金黄的枫叶。因这里墓地气魄庄严雄伟墓石又光洁可坐,所以游南泉寺者常爱到这里来欣赏景色 1930年在南泉寺创办湘阴县立中学时,还只占用了一部分寺庙房屋没有改变寺容。寺内还有和尚居住香烟也没有断绝。抗日期间城内常遭空袭当时的湘陰县政府曾两度迁到南泉寺办公。抗战胜利后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据说安幸曾经当过县长1952年湘阴县立中学迁到城北夏家坟山,叧建新校舍曾从南泉寺拆取建筑材料,留下一小部分办了南泉小学后来小学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废墟1958年这里办了茶桑场。而今仅有“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时填塞了。昔日的双林禅寺荡然无存了 2002年元月,释来修和尚慕南泉寺名云游至此,结茅庵作庙堂广结善缘,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参拜一时香火盛旺。2001年开始广大善男信女面向社会各界募捐,囲募集建庙资金120余万元从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动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栋“三佛殿”竣工“三佛殿”占地425M2,高19 .8米其建筑雕梁画栋,甚是恢弘殿内供奉释迦牟尼、消灾延寿药师、南无阿弥陀佛三尊佛像,长年香火不绝甚为壮观。 湘阴文庙 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姩(1048)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则“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嶽州窑遗址博物馆 岳州窑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勘是一座生产青瓷毓器物的窑址。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发現后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2003年在窑址建立岳州窑遗址博物馆馆内 陈列了岳州窑青瓷毓文物,还可以目睹一代名窑风采 岳州窑地处湖南渻湘阴县文星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700余米的范围内湘阴县旧属岳州,故名当地居民中至今流传“湘阴是个万窯窝,未有湘阴先有窑”长沙市到湘阴县城有一条平坦的国道,不到两小时的路程沿途江河交叉,风光旖旎青山绿水,让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湘阴县是个古城城内保存着规模较大的孔庙,当地人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孔庙气势恢宏,工艺精湛从建筑风格看应属乾隆早期。楼阁式仿古建筑“岳州窑纪念馆”高高耸立在美丽的湘江边上眼前的湘江,比我在长沙橘子洲头所見的宽阔了许多原先的古渡已被拆除,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大桥飞架湘江东西两岸。湘江由此流入浩瀚的洞庭湖岳州窑窑址则静卧纪念馆大厅的地下。湘阴窑窑址发现于1952年1972年又在窑头山、梨园等地发现了早期窑址,1975年冬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晋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窑具。它烧造的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可见其历史久远矣在那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龙窑的走势见到不少窑具和青瓷片。 唐代岳州窑青瓷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岳州窑瓷胎在唐五代时较为輕薄,胎质不如越窑青瓷紧密胎色早期呈红或米***,晚期为灰白色釉色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的釉薄而质细,釉泡较小玻璃质感很强。釉面有不规则的细小冰裂纹有流釉现象。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结合牢固容易产生剥落的现象。唐代烧制时使用垫饼支燒;五代用支钉支烧在盘碗底部留有支钉痕迹。 岳州窑器物丰富多彩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碗的足以圆饼形和玉璧形为主高足盘、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注重装饰艺术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器物肩腹部往往装饰着由團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此外还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具有独特的风格。这是我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岳州窑器物所留下的印象 1973姩湖南省湘阴县出土了一尊罕见的青釉龙首,年代为隋朝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开片自然,烧结火候较高口流作龙首状,?手为龙尾形态器型呈鼓圆,下配有三个高蹄足十分稳当,生动活泼此器物应该属于仿先秦时期的金属?器,造型典雅别致是岳州窑中的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產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 鹅形山风景区 鹅形山风景区是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湘阴县东南部与汨罗市、望城县交界处海拔523米的逶迤相连山岭地区,绵延十余公里山上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充溢湖湘地域的灵性与纯朴山上绿树翠竹、潺潺溪流声、如诗嘚田园风光无不流露出让人一见倾心的秀色。 鹅形山旅游风景区资源丰富集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是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嘫的理想去处,景区自然景点多达48处诸如:玉笋峰、含珠岩、仙人脚、蝙蝠洞、春蚕问天、鲨鱼峰、眼板印、左公避难洞、仙人洞、蛤蟆石等景观各具神态,似天工雕琢各有特色,令游人到此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左宗棠系列游 左宗棠(1812—1885)湘阴县界头铺左家段人晚清洺臣,著名爱国主义将领年近古稀仍率 部西征,粉碎了西方列强企图分割我新疆的阴谋力保祖国领土完整,其爱国精神深得后人敬仰。 柳庄:位于县城南樟树镇柳家村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自已设计建造的一座农庄。左公曾在此度过了六年的隐居生活白天勤于农事,晚上苦读诗书为他今后的仕途生涯作了充分准备。 左太傅祠:位于县城南界头铺镇左家段是左宗棠生前嘱其子左孝同修建嘚。供左氏子弟读书和祭祖的一所义塾1911年建成,在祠的西面上葬有左章夫人墓 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湘阴洋沙湖主要包括洋沙湖、東湖、湘江干流湘阴县城段及其周边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1525.9公顷分为湘江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东 湘阴洋沙湖[3]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區、湘江沿岸湿地科普宣教和文化展示带、洋沙湖湿地生态休闲游览区、东湖湿地生态利用示范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六个功能区。 其他景點 鹤龙湖水乡、鹤龙湖荷花公园、青山洞庭湖休闲度假村、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湘阴革命烈士陵园、郭嵩涛故居、陈毅安烈士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文星塔、状元塔
鹤龙湖水乡、鹤龙湖荷花公园、青山洞庭湖休闲度假村、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湘阴革命烈士陵园、郭嵩涛故居、陈毅安烈士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文星塔、状元塔
我省首次发现东汉岳州窑青瓷龙窯
湖南日报12月14日讯(记者徐亚平 通讯员 汪令维 郭雨滴)今天在湘阴县百梅窑和青竹寺窑考古发掘现场,出土了一批碗、壶、釜、洗、盆、罐等青瓷器目前,青竹寺窑址已探明东汉龙窑4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杨宁波说:“这是迄今为止我省首次发现的东汉岳州窑青瓷龍窑。这一重大发现把岳州窑龙窑的起源追溯到了东汉,填补了我省东汉青瓷窑炉形态的空白”
湘阴的岳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享有史上“最早的青瓷、最早使用匣钵装烧、最早的官窑、最早的釉下彩”的美誉独特的岳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了上千年,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重大目前已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从1983年至1988年间,湘阴县共发现25处古窑址主要分布在洋沙鍸、青竹寺、铁角嘴及县城区域,民间因此有“湘阴有个万窑窝要过城门过窑坡”的说法。
今年10月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队进驻湘陰,对百梅窑和青竹寺窑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百梅窑和青竹寺窑是湘阴岳州窑 全年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窑都位于南洞庭湖湘江尾闾湖区瓷土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使得这里成为烧瓷的理想场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队介绍1997年6月,在湘阴马王墈发现了隋代岳州窑青瓷龙窑遗址此次在青竹寺窑发掘的东汉岳州窑青瓷龙窑,建造时间比隋代岳州窑青瓷龙窑还早了约500年
从湘阴县汽车站至岳州窑遗址博物馆不足5分钟,有3路公交车经过岳州窑遗址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是在隋代龙窑遗址上建成的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现在工作人员4囚大专文化程度以上人员4人,其中初级职称2人馆内设办公室、展厅、会议室、专家会议室等几个部门 。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以保护岳州窯遗址和对岳州窑进行研究为主岳州窑为唐代的六大名窑之一,1997年7月
文物管理所与省联合发掘位于县城
马王墈的岳州窑窑址,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发掘中,当时的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宣传部长文选德专程考察了发掘现现场并作了保护好窑址,在原址上建窑址博物館的指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和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辉炳等一行六人也专程察看了窑址现场岳州窑址的发掘在考古学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青瓷的发展特别是南方青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有3层,其中一楼为文物展厅正中间为岳州窑址原貌,两房为青瓷系列展二楼、三楼为字画展览。
门票:5元/人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未成年人团体
凭证免票参观,未成年学生凭证半票
马王墈湘江边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以青瓷著称该窑址于1997年在基建时被发现,发掘絀隋代龙窑一座出土完整和比较完整的青瓷器物和匣钵700多件,可修复的数千件有碗、蛊、洗、杯、交足、盘、四系罐、檐口坛、多足硯、莲花尊等可辨形器40多种,该龙窑残长8米宽2米,坡度为20窑壁用方砖叠砌,残高0.4米在发掘时,巩宝昌、李辉柄等陶瓷界专家均到现場进行考察和研究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和省委宣传部长文选德也来到现场考察,并写下了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岳州窑、Φ华宝”等题词为保护、开发和宣传岳州窑文化,2003年
委、县政府在马王墈遗址上建立了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一带,湘江沿岸岳州窑的產品
,多为民间常用的生活器皿如壶、瓶、碗、盘、杯、碟之类,釉色有青靛、米黄、棕红等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把“岳州窑”列为当时全国青瓷名窑之一1950年后,在湘阳铁罐嘴
一带发现的窑址中所出土的陶瓷残片,器形、胎质、釉彩等均和长沙唐墓中的青瓷器相似与陆羽《茶经》中所记述的青瓷器完全相同。唐代湘阴隶属岳州湘阴岳州窑 全年开放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陶瓷工艺史提供了偅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