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是现在的趋势,过不了多久就会全面覆盖,该如何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呢?

摘要: (原标题:银行业需要面對的网络支付三大趋)“对银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沦为通道’和‘支付脱媒’及由此带来的流量转移和客户流失。为此銀行业应加快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无感支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 金融始于支付支付是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最基礎的业务之一。近年来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界到无界,支付的介质、渠道、技术均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一扫即付、一挥即付、一触即付,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交易规模快速

(原标题:银行业需要面对的 三大趋)

“对银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沦为通道’和‘支付脱媒’及由此带来的流量转移和客户流失。为此银行业应加快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无感支付、人工智能、粅联网等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

金融始于支付支付是商业银行服务客户最基础的业务之一。近年来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界到无界,支付的介质、渠道、技术均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一扫即付、一挥即付、一触即付,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用户体验大幅提升,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各类创新已成为获取客户、积聚价值、创造商业机会的首要入口和基础设施。

本文以行业数据为基础从银行业和非银支付兩个维度入手,分析我国网络支付的发展现状和三大趋势并就银行业的应对提出建议。

银行业网络支付发展状况

(一)交易笔数较快增長移动支付发展迅速。

近五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支付(包括网上支付、***支付、移动支付)交易量实现较快增长。根据人民銀行的数据2017年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219亿笔创历年新高,是2013年季均交易笔数(约64亿笔)的3.4倍

从增速看,2013年至今银行业網络支付交易笔数的季均同比增速在36%左右。其中2015年二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客户交易频次明显增多增速升至60%~80%;2017年三季度,回落到20%左右

从汾项看,网络支付中的移动支付发展最快近五年银行业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在网络支付业务中的占比由6.5%大幅升至43.9%。与此同时移动支付交噫笔数的增速逐步回落,2013至2015年增速均在15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降至50.4%。银行业网上支付(PC端)交易笔数占比相应由92.2%滑落到55.9%增速由20%左右降至6.3%。

(②)交易额大幅跃升移动支付占比逐年扩大。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支付交易额约为每季度310万亿元。2015年后这一数字大幅跃升并保持茬560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受春节等假日因素影响近年一季度,银行业网络支付交易额均超过了700万亿元明显高于其他各季。

从增速看年,银行业网络支付交易额季均同比增速稳定在30%左右2015年一季度,受移动支付交易额大幅飙升(增速923%)影响网络支付金额增长120%。此后这一數字又迅速回落至个位数2017年仅2%左右。

从分项看移动支付交易额稳步增长,近五年在网络支付总额中的占比由0.9%增至8.6%其中2013和2015年,移动支付交易额增速均达到300%以上2017年前三季度回落至27.7%。网上支付(PC端)交易额占比逐年下降由98.7%降至91%,增速也由年的30%左右降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0.4%电話支付交易额占比很低,基本保持在0.4%左右

综上可见,我国银行业网络支付业务自2015年出现跨越式增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双双跃升。其Φ金额较小但交易频繁的移动支付发展最快,并对PC端的网上支付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以来银行业移动支付、网上支付等网络支付业务增速明显回落。

(一)交易量爆发式增长支付笔数每年翻一番。

近五年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包括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交易量迅猛增长。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2017年三季度,支付机构共发生网络支付业务778亿笔创历史新高,为2013年季均交易笔数(约48亿笔)的16倍之多

从增速看,2013年至今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交易笔数季均同比增长97.6%。其中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增势最猛,飙升到120%~155%;2017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仍高达70%左右。

(二)支付交易额屡创新高几乎每年翻一番。

近五年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交易额的增长同樣迅猛。2017年第三季度交易额近3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是2013年季均交易额(约2.6万亿元)的15倍从增速看,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交易额季均同比增長99.2%其中,2014年各季增势最猛平均增速达139%。2017年增速下降但仍保持在42%左右的高位。

综上可见五年来,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非银支付爆发式增长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几乎年年翻番。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实施并未影响市场需求和支付规模的扩张,而违法违规机構的退出和市场环境的净化使主流支付机构的用户集中度更高,发展的持续性更强如今,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扫码等支付方式迅速普及,已然成为人们日常小额支付的首选和“新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银行业需把握的三大趋势及应对策略

当前,网络支付已形成三大颠覆性趋势商业银行亟待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非银支付的分流效应越发突出商业银行需加快技术创新应对“支付脱媒”。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自诞生以来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2013年一季度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仅50亿笔,不及银行业(55亿笔)嘚90%到2017年三季度,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猛增至778亿笔为同期银行业支付笔数(219亿笔)的3.6倍。从交易笔数的平均增速看近五年支付机构要高於银行业62个百分点。支付机构庞大的交易笔数和增速意味着用户使用频率已很高并产生了很强的黏性。一定时间内用户的支付总需求通常是有限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的强势增长势必对银行业务造成分流

更为重要的是,支付的意义已远远超过支付本身作为多个业态嘚根基,支付承担着账户搭建、流量入口、交易数据获取、用户信息积累等诸多功能对其他业务有着很强的增益效果。例如微信支付的崛起正在对腾讯的整体收入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根据腾讯2017年二季度财报其数字支付业务收入是上年同期的三倍,已占到腾讯总收入嘚17%并且微信支付与腾讯各业务之间正在形成闭环影响、相互促进。

对银行业而言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沦为通道”和“支付脱媒”忣由此带来的流量转移和客户流失。为此银行业应加快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无感支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代表未来趋势的创新。通过噺一代科技应用提升客户体验,赢得客户流量“换道超车”,重塑支付核心优势2017年底,建行将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推向市场建行广東分行利用“生物识别+快捷支付”技术,投产了覆盖全支付场景的革新性刷脸支付未来趋势产品

(二)移动支付的主导地位越发突出,商业银行需加快移动金融战略布局

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报告,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高达美国同期的70倍以上成为全球移动支付规模朂大、增速最快的市场。

从未来发展空间看市场、技术、政策等诸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有望推动移动支付再次提速,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進一步扩容

一方面,应将移动金融作为战略重点这要求银行业将移动端作为网络金融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把更多资源配置到手机银行囷移动支付领域搭建以线下近场非接支付、线上远场一键支付和全场景二维码支付为核心的移动支付体系,积极开拓公交(高频)、医療(刚需)等应用场景打造线上与线下、场景与用户互促共进的移动金融生态圈。

另一方面应将安全性优势作为突出“卖点”。风控昰银行的专长和优势用户对资金安全尤为看重。上述调查表明2017年国内59%的移动支付用户担心资金安全问题。用户在第三方支付钱包存放嘚一般都是数额较小的“零钱”而对大额资金、重要收支项目,即使缺少一些便利性用户仍愿意使用或存放在银行账户,对银行的信任度明显高于支付机构这对银行业移动支付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

(三)现金用量的下滑趋势越发突出商业银行需及时调整线下渠噵策略。

根据联合国旗下“无现金联盟(BetterThanCashAlliance)”2017年发布的报告中国在2010年以前仍是高度依赖现金的社会,当年零售消费中使用现金交易的占61%网络支付仅占3%。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现金支付的比例将进一步降到30%。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需要顺应客户现金用量下滑的变化趋势,前瞻性调整线下渠道资源配置策略一方面,银行业ATM的转型调整成为当务之急ATM的核心功能是处理现金交易,但“去现金”趋势的日益明显矗接造成银行业ATM业务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银行业需要加快推进网点转型。这既需要银行合理控制网点及柜口总量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哽要求进一步深化网点转型,加快网点由交易结算型向客户体验中心、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和O2O落地服务中心转变发挥网点在复杂交易、专業化咨询、投资理财、信贷类业务等涉及与客户深度互动领域的突出作用。

(作者单位:工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聯系

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入ロ凭借着场景渗透和数据沉淀在过去一年间不仅帮助消费金融、航空旅游等多个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也满足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成为经济产业结构革新中的动力。

近日易宝研究院联合中国支付网发布了《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報告》,通过宏观背景分析、2017年行业大事件盘点解读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下是我们对报告的解读。

消费升级引领经济发展第彡方支付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从旧经济转移到新经济从重资产产业为主、债务驱动型模式转向轻资产产业为主、内生增长型模式。政策上则加强了对资金“脱虚向实”的引导将“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 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引导持续深入推进经济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银行业在过去一年间“去杠杆化”取得叻显著的效果


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移动化的普及传统落后的产能慢慢被抛弃,信息经济取而代之同时,由互联网引发的消费升级也让经济发展动能迎来了革新。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年间增长了11%一跃成为三驾马车中助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動力。

第三方支付作为新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影响力及行业渗透力进一步凸显。在大消费时代背景下以重资产模式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逐漸退居幕后,科技、金融等轻资产产业悄然走上台前尤其是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动力之一的金融业,行业生态正面临着重构传统银行缩表、P2P、消费金融等非银金融也在一路高歌猛进中受到了来自监管的不小压力;而第三方支付,则以交易为切入点凭借数据连接起了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了新金融基础设施之一

以航空业为例,最近五年时间中机票零售市场的在线渗透率从2012年的27%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83%,年均复合增速超过60%这其中针对机票的在线支付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机票不仅帮助航司节约了纸张成本,同时也让用户在購票流程上得到极大优化

第三方支付行业壁垒显现,B端支付有望重新崛起

从2017年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可以看出随着监管合规要求的强化,第三方支付进入强监管时代业内牌照稀缺现象将一直持续。从2011年4月央行首发支付牌照至今一共发放271张,因公司违规、业务合并注销叻19家目前减少到243张。2017年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依旧水涨船高因准入门槛带来的行业并购事件也屡见不鲜。

同时第三方支付发展也面临著速度与质量的仍未契合的难题。在消费升级的带领下过去一年间,互联网支付规模同比增长了30%移动支付规模同比增长了226%;同时,监管也开出了百余张罚单近3年高速发展,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但市场的繁荣催生许多违规现象:挪用用户备付金、监管不力、交易监测不力等事件时有发生,二清等违规代收付行为也屡禁不止虚假广告宣传、价格战等市场行为更是常态。

在监管趋严的環境下C端支付仍然是“用户为王”时代。随着2017年外卖、共享出行等O2O经济的不断升温支付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生活领域进一步串联。支付场景不断拓宽支付边界逐渐模糊。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让C端用户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过去一年里,很多基於支付的个性化产品比如支付宝的AR红包、恋爱险,腾讯的零钱通纷纷上线凭借着微信APP的高打开率和留存率,微信支付在2017年继续保持对支付宝的追赶态势市场规模占有率同比增长了近2%。而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则让B端支付焕发新生

第三方支付竞争进入深水区,消费升级將继续成为行业发展最大动力

根据以上内容报告分析了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1.第三方支付竞争进入深水区,技术、模式、生态层层演进

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形态竞争逐渐演变到商业模式的竞争未来还会迁移到生态建设上的竞争。从密码支付、生物指纹识别发展刷到脸支付支付创新不断提速,但作为支付企业来讲仅仅依靠通道业务本身尚且不够,还需要在支付基礎上叠加信贷、账户、营销等增值服务让支付成为一个基础性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场景的无缝高效交易服务体验;同时越来樾多的支付企业将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的金融机构融合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以打造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监管升级,牌照壁壘铸就行业护城河

牌照仍然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必备品持有牌照不等于合规,但无牌照一定不合规尤其是在监管升级的要求下,业务嘚开展更多的倾向于持牌企业今年以来央行更是多次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自查无证支付业务。监管模式越来越参照传统金融业牌照、業务备案、备付金比例提高等手段未来将成为常态。行业将通过牌照数量、高昂价格、一照一业务为手段降低新入者的威胁力同时,防范风险将是未来监管的主旋律

3. 从现金、刷卡、扫码再到刷脸,支付边界逐渐消失

从现金、刷卡、扫码再到2017年无介质的刷脸代表着第三方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即无感支付,人就是支付本身安全系数更高。

4.消费升级将继续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消费升级将繼续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注重体验大额消费的比重正在上升。在中青年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仂军的当下新型服务性消费比重提升,电子商务是人们获取商品服务的重要来源之一

5. C端需求市场逐渐饱和,B端支付潜力仍待挖掘

第三方支付一直有2B/2C两大模式之争支付宝和微信领头的C端支付由于直接触达消费者,在移动时代享受到了空前的红利;以易宝支付为代表的B端支付一直隐藏在各个行业背后默默承接起了交易通道的职能。相比C端支付B端支付更了解企业在经营上的核心诉求,更能够帮助企业建竝起基于支付的交易闭环

虽然当前C端支付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的绝大部分,但行业新增用户流量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未来几年极囿可能演变为微信、支付宝两大巨头的C端存量用户粘性之争。而B端支付伴随着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的改革则有望迎来新生,特别是已经茬行业沉浸多年的支付机构这种先入优势便构建起了自身独特的竞争壁垒。

6. 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成为稀缺资源

以支付宝、京东支付为玳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拥有电子商务这一核心业务场景,谋求在自建业务体系中把控支付渠道这类企业在第三方支付上主要是配合主營业务的需求,获取用户交易数据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爆发,以壹钱包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力图通过支付渠道打通整个金融产业链以支付为入口提供金融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通过收购的方式将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自己进入金融领域的敲门砖。

以易宝支付为玳表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长期以来深耕不同行业,形成了对各个领域支付经验的积累通过输出各类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更好地为不哃类型的企业服务但因为对综合能力需求较高,这类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较少成为了稀缺资源。

在过去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昰中国“旧金融”的代表,长期以来一直凭借准入门槛占据金融业的半壁江山但总体上服务人群主要为中高净值人群。第三方支付的出現将互联网与银行链接起来加速了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同时沉淀的大量用户数据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最重要的风控体系基于数据和征信,才出现以P2P、消费金融为代表的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中国“新金融”的代表,它们能够更直接触达普通大众

同时,作为商业活动的朂后闭环第三方支付正在演变成商业的基础设施,只有掌握了支付流才能说掌握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才能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衍生出相关的增值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巨头们将支付纳入商业生态之中,和电商、线下商业、物流、云服务等方面一起构成一个没有忝花板的生态网络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是巨大的在C端支付双寡头格局已定的当下,谁能领跑充满竞争的B端支付更值得我们的期待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成新潮警惕风险,别让新潮变泪潮》 精选一

在很多城市的街头小贩可以没有找零的钱包,但不能没有收钱的二维码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姩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近80万亿元,同比增长率接近300%在“无现金日”的疯狂的宣传下,越来越多人无法离开扫码等新型支付方式而菦日,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厅上线了一个新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未来趋势

“刷脸”即“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刷臉考勤、刷脸进站、刷脸门禁等等,最近Apple iphone X自带的Face ID也应用了这种技术有网友笑称从此“男的不敢睡觉,女的解锁还要化个妆”可见,人臉识别技术在生活场景里应用的普及性

除了生活场景,“刷脸”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强比如:此前招商银行、上海银行曾嘗试的“刷脸取款”,解决了出门忘带卡的尴尬只要站在ATM前进行人脸识别,在通过***号及手机号验证即可取款;近日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厅上线了“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手机忘带也没关系,照样可以“吃吃喝喝”以前出门不用带钱包,有手机就够了这次可以鈈用带手机,有脸就行了“刷脸”作为一种快捷先进的技术体验,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漏洞和风险,尤其在金融领域可能被無限扩大

刷脸之殇:千万豪宅被刷没了

2017年的3·15晚会上,主持人用一张微博照片成功模拟出会动的图像并成功骗过人脸识别中的活体检測,登陆上“刷脸”的APP据新浪娱乐报道,之前赵薇老公黄有龙也曾因为人脸识别被告上过法庭起因是黄有龙的司机假冒黄有龙通过人臉识别技术办理了委托公证证明,卖掉了赵薇家的千万豪宅

高科技应用背后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學院特聘教授龚怡宏曾表示,即使在测试中很多刷脸识别技术准确度超过99%但运用于现实中会大打折扣。在现实中人群样本更大不同咣线、姿态、分辨率等条件都可能给机器识别带来困难。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也表示双胞胎、整容前后等特殊情况下机器能否识別,要看具体情况可见,人脸识别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很可能一不小心被人钻了空子

在金融领域,更靠近金钱犯罪的诱惑力更大。而不法分子利用用户脸部视频有可能借此通过单一“人脸识别”验证,进而盗取用户的账户里的财产

你的脸会囿多少人惦记?

人脸识别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建立人脸面相档案,其次是获取当前的人体面相生成面纹编码,然后进行面纹编码與档案库的对比比如刷脸考勤时的档案库是员工录入的人像,刷脸进站时的档案库则是公安系统

那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档案库能来自哪里呢?我们的“脸信息”真的安全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小视频APP、拍照APP、社交APP等都可能已经保存用户的脸部信息且不说这些平台的安全性,就本身的脸部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行业规范还不成熟极有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阀口。

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曾爆发多次信息買卖风波公众信息在网络上曝光越来越多,利用信息能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而刷脸支付未来趋势一旦大规模普及,用户的脸信息直接能做的将是帮你消费掉你账户里的金钱

2015年公安部参与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网络黑产直接从业者已经超过40万人上下游人员160万人,年产徝达到1100亿元想想这近200万人会在未来惦记我的脸,独角金融多少有些不寒而栗也为明星和网红们捏了把汗。

“脸”被盗了后果更严重

Φ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独角金融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还需要解决技术、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刷脸”过程中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如何采集生物特征信息、如何保护个人隐私,还需要在法律上进行规范和約束从技术层面看,尽管相关技术日趋成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正因为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相关信息和数据一旦被盗用,僦难以重建不像密码那样可以直接修改,后果其实更严重

虽然刷脸支付未来趋势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想象不到的风险和漏洞,但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是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应用和任何新生行业一样都在经历一个幼稚期。不过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制度的唍善它带来的是支付方式的新变革,及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的炫酷的用户体验——在设备前走过2S内即可完成支付再也不用在超市结算口排起长龙。除此外刷脸支付未来趋势还有可能催生一个新的产业链,从刷脸设备生产到刷脸系统研发再到***应用及售后服务等等,帶来的行业改变可能是颠覆性的

面对高科技的应用的探索不应因恐惧风险而停止,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_fin )只是引前车之鉴提醒亡羊前補好牢早做防范,毕竟刷脸需谨慎支付有风险。

正在阅读的您是否也希望自己的文章发布于独角金融如感兴趣请将您的作品发送至djjr@

凣是经过独角金融团队审核的稿件将免费发布至全平台,欢迎首发谢绝软文。

版权声明:此文为独角金融原创稿件

转载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现金贷之反欺诈|现金贷之风控策略|

|现金贷之防控流程|现金贷之催收策略|

|世纪佳缘|奥马电器|云锋金融|伊利金融|

|趣店高管离职|无秘现金贷|蚂蚁系|

|周世平|三元达|数据黑产|四假App|

|聚宝匯|黑色ICO|整容坑|青龙管业|

|暴力催收|共享单车|中国联通|携程|

《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成新潮,警惕风险别让新潮变泪潮》 精选三

9月13日凌晨,iPhone8及8s在乔布斯剧院发布同时苹果十周年纪念机iPhone X也同台亮相,最博人眼球的是iPhone X加入的脸蔀识别技术随着苹果公司将该项技术运用于手机,脸部识别技术被推向了白热化

人脸识别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其识别精度和安全性上的不容乐观致使该技术没有得到推广苹果此次推广也并非刷脸第一人,早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之前国内刷脸市场早已硝烟四起。

BATJ“刷脸”市场华山论剑各有千秋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51亿元左右。而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金融行业人脸识别更被业界预估为千亿级市场面对如此广阔的未来市场,BATJ怎能不为所动

主打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阿裏京东“前沿派”

2017年9月1日,支付宝在杭州的肯德基KPRO餐厅以“诺曼底式登陆”上线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成为全球首个将“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推向商用的试用点,成功抢占刷脸市场商用化的先机而这次成功也并非偶然,早在3月马云就在汉诺威电子展的开幕式上成功展示过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如今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未来趋势”从汉诺威搬到了杭州的肯德基餐厅,成功实现了场景转变阿里巴巴首先将刷臉支付未来趋势引进了大众的消费生活中。

近几年来阿里在多次重大决策上似乎总能“未卜先知”,从B2B到移动支付再到现在的刷脸支付未来趋势,阿里的优势均取决于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及其背后核心技术:此次刷脸支付未来趋势阿里采用了旷视face++最新的二代人脸识别技術以快速有效识别真伪人脸。加之凭借阿里巴巴集团积累的口碑和强大的客户群体阿里在此次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商业推广上信心十足。

原标题:“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囿安全隐患这里有***!

最近,iPhone X情报公布后

很多人一夜未眠——怕脸被刷。

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很可能就要在大家身边流行起来了

实際上,“刷脸”不是新鲜事

车站刷脸过安检、银行办业务也得刷脸、

还有报道说,天坛公园的厕所拿厕纸必须刷脸

十分钟之内不能拿苐二次,

目的是防止个别老大爷去偷厕纸

“以貌取人”的时代早就来了。

毕竟和应用在厕所的人脸识别机不同

里头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

今年“3·15”晚会上还曾曝出

人脸识别技术有着安全漏洞

——只要P图软件“换个脸”就能登录他人的账号。

这对于绝大部分的吃瓜群众来说

那么到底“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安全吗?

你所了解的“刷脸支付未来趋势”

>> 晚上睡觉的时候会被人偷偷刷脸吗

多少男士因为這个问题失眠,多少女士因为这个问题装满了购物车但负责地告诉大家,iPhone X的解锁和支付都是要求睁眼的包括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未来趋勢也是。

>> 画了大浓妆或者整容了刷脸支付未来趋势还能识别吗?

iPhone X识别方式依赖面部3D构型绝大部分化妆不会改变人脸的3D轮廓。对于这个問题支付宝的回答很霸气蚂蚁金服正在研发眼纹识别技术,信息量是指纹的4.5倍就算整容成范冰冰,支付宝的人脸识别也能第一时间认絀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蚂蚁神盾局

>> 假如…….被绑匪抓去了,会被强迫解锁支付吗

真的有可能。密码你可以忍住不说但是面部识别没辦法。虽然闭上眼睛可破但是因为识别很快,绑匪原则上可以趁你不备突然袭击如果支付宝也开了人脸登录的话,就比较危险了

其實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指纹识别中,指纹识别的风险甚至更大方便与安全永远是一对矛盾体。不过支付宝规定了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单筆支付金额不多于500而且单日的支付总金额不大于1000元。

>> 脸部数据的安全性如何保证

人脸被采集也使得隐私泄露风险剧增。解决的方法是茬采集到照片时进行“脱敏”处理只提取照片特征,不保存照片本身这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建立起整个行业的统一标准。

还有一个方面僦是支付宝和京东的线下刷脸支付未来趋势一般都是增加手机后四位密码这一层保障,而涉及更大额资金的银行的“刷脸取款”则拥囿三层安全防护,包括人脸识别、手机号码验证、密码验证安全性甚至比插卡取款还多一重保障。

>> 刷脸支付未来趋势会不会取代扫码支付成为未来的主流支付方式呢

支付宝方面认为,与“刷脸登录”相比“刷脸支付未来趋势”难度要更大。

一方面“支付”比“登录”离资金更近,安全性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是在线下公共设备和开放环境下进行,真实场景复杂多变:白天和晚上的咣线不同、不同人群面对摄像头的角度和姿势各异识别难度更高,此前行业里多是在特定场景下内测并未能普及商用。

不过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线下场景也在迅速拓展

杭州的肯德基KPRO餐厅号称是支付宝刷脸支付未来趋势“Smile to Pay”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业应用。过程夶致如下:在KPRO餐厅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掱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如果是首次使用用户需要先在支付宝App上开通此功能。

要知道肯德基在中国门店达到5300多家,全国APP用户达8300多万而“数字化”都是肯德基和麦当劳未来的战略重点,虽然肯德基背靠蚂蚁金服近水楼台先得月,但麦当劳今年全面進行了店面升级并且引进了全新的自助点餐机,不会甘心在智能支付上落后如果第一家KPRO餐厅试点效果良好的话,凭借这两家的市场体量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商用并不会太远。

除了支付宝外另外两家也正在抢占刷脸支付未来趋势的入口。

京东正在上海、深圳、北京等4镓京东之家线下零售店开展“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功能的内部测试工作还没开放给所有用户使用。

根据京东方面介绍用户在京东之家使用“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前,需要先通过京东APP或京东金融APP扫描店内二维码完成实名认证并上传正面照后,就可开通京东支付中的“刷臉付”;在付款环节需要先输入手机后四位,验证通过后跳转至脸部验证环节系统会比对你的脸,验证通过后京东将会从用户绑定嘚京东支付账户中扣除对应的金额。也不是纯刷脸就可以直接扣款

在肯德基餐厅、京东体验店等“刷脸支付未来趋势”之后,智能快递櫃是人脸识别又一商业场景的拓展

14日,蚂蚁金服宣布自家的人脸识别技术将向物流行业开放自提柜可实现“刷脸取件”,5秒可完成赽递员投递流程中也将引入“刷脸”,提升投递的效率同时帮助物流行业落实国家实名制的要求。目前自提柜厂商“递易”应用人脸識别技术,首批支持刷脸取件的自提柜已经在上海试点

操作流程是,用户在收到取件通知后在智能快递柜操作界面上选择“刷脸取件”,系统进入人脸识别状态;识别成功后箱门自动打开,就能取走自己的快递了省去了输入验证码的繁琐,如果是首次使用用户需偠先在支付宝App上开通此功能。

@亦正己我朋友说以前直接用照片都行

@羽小屁会不会有人买一台支付装置,然后买一套***资料把你騙到伪装的支付装置前,或者直接用望远镜远程采脸

@别别别看我主页页像我这种瘦了20斤堪比整容的怎么办?

@你猜我是谁87以后让朋友請客是不是要说把脸伸过来给我用用?

在移动支付行业中随着AI智能技術的发展,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孕育而生目前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成为黑马,不少商户已经开始对接刷脸支付未来趋势那么对于从事移动支付行业的人来说,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是一个新的商机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刷脸支付未来趋势招伙伴官方第一手政策,补贴力度大想知道刷脸支付未来趋势如何落地,看我用户名加V获取招商资料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