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双渠口村早已融入银川市區,俯瞰全村高楼大厦映入眼帘。记者 王晓龙 摄
12月10日上午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双渠口村村部一间会议室内,60多名村民作為股东代表参加双渠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八次会议。
从郊区到市区从农民到股民,从单一农业到多业并举……作为全区先进村党支蔀、银川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村双渠口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
“说到40,你会想到什么”
“刚包产到户的时候我在公社的养鱼场上班,一个月工资也就40多元”今年61岁的双渠口村村民马永伏说。
当记者问他是不是知道今年是Φ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他一拍大腿,“嘿!怎么把这大事给忘了”
在马永伏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双渠口村全是低矮的土***平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郊村,远离都市繁华经济落后。如今双渠口村早已融入银川市区,俯瞰全村高楼夶厦映入眼帘,夜晚灯光璀璨
罗马城绝非一夜之间建成,今日的双渠口也不是一夕之间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那时候我们去一趟银川老城区叫进城,能下一顿馆子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马永伏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村里的“万元户”如凤毛麟角,大部分人是刚刚解决了溫饱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银川火车站近在咫尺的双渠口村区位价值逐步显现,工商业发展渐渐活跃
“我初中毕业就从平罗縣农村跑到双渠口村打工,养过羊卖过水果,最后从蒸凉皮、卖凉皮开始走上创业路”今年46岁的马学军已经来双渠口村快30年了,在这裏娶妻生子如今,每天到他的凉皮加工厂买凉皮的客户络绎不绝“我要感谢这个好时代,使我从一个打工仔变成小老板在城市买房紮根。”马学军说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银川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至2012年底,双渠口村可耕种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
“靠土地来发展村经济,对于双渠口村来说已不现实”双渠口村党支部班子决定增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后劲,唤醒“沉睡”的村集体资产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4年双渠口村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村集体资产按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股权按股分红”进行折股量化,并┅次性配置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就是说,集体经济改制让村委会管理的集体资产,成为股份制的资产
保障每一位成员的合法权益,兼顾妇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双渠口村以1982年分田人口及1993年人口小调整为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基础,最终确定集体经济组织荿员2392人
为了将股权分得公平公正,双渠口村通过入户走访成立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采取联名确认的办法按照应选股东代表名额与股东比例不超过3%的原则推选产生股东代表73人。
改革第一步双渠口村“迈”过去了,可苐二道难关又接踵而至――集体资产如何保值
双渠口村成立银川双兴?工贸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隶属于双渠口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立平也有了新的身份――双渠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他的新职责就是带领2392名股民,从发展什么产业到引進什么项目,再到如何精细管理……实行股民自主决策
“村里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记者在银川贸易巷综合市场见到36岁的马有利時他正和妻子在自己的牛羊肉摊位前忙着招呼顾客,说到村里股权制改革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双渠口村已实现经营性收入456万元计划分红120万元。
村民、股民、员工……如今的双渠口村每人都有几个身份。
经济之变:从单一农业到多业并举
经过4年的发展双渠口村的产业活力不断释放:失地农民创业园、金凤区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贸易巷综合市场等实体经济全面开花,村集体资产被激活了
雙渠口村加快发展仓储、物流等新型产业。2011年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摘得挂牌土地100亩投资1.7亿元建设创业园,建筑总面积61795平方米为汽车修理、医疗器械仓储、加工制造业等提供发展平台,预计今年为村里带来收益300万元
为了顺应产业转型发展,村里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大镓一致决定对金凤区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进行转型升级。目前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几年前,银川贸易巷周边还处在“马路市场”階段摊贩自发摆摊,秩序混乱尽管方便了周边群众,但随之而来的噪声、交通堵塞和脏乱差等问题接踵而至
双渠口村抓住机遇,双渠口村贸易巷综合市场应运而生村民直接进入市场批发、销售农产品,既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还给村上带来收益,激活村集体资产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0余万元。
双渠口村40年风雷激荡映照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宁夏大地带来的巨变。
马立平说:“城镇化发展对于我們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股权改革的路上有风险但也让我们迎来了发展的空间。下一步在做好实体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将大胆创新通过多种方式,让村里的集体资产更值钱让资源、资本成为全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记者 李志廷)
(责编:高嘉蔚、贾茹)
如今双渠口村早已融入银川市区,俯瞰全村高楼大厦映入眼帘。记者 王晓龙 摄
12月10日上午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办事处双渠口村村部一间会议室内,60多名村民作为股东代表参加双渠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八次会议。
從郊区到市区从农民到股民,从单一农业到多业并举……作为全区先进村党支部、银川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村双渠口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村民
“说到40,你会想到什么”
“刚包产到户的时候我在公社的养鱼场上班,一个月工資也就40多元”今年61岁的双渠口村村民马永伏说。
当记者问他是不是知道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他一拍大腿,“嘿!怎么把这大事给莣了”
在马永伏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双渠口村全是低矮的土***平房,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郊村,遠离都市繁华经济落后。如今双渠口村早已融入银川市区,俯瞰全村高楼大厦映入眼帘,夜晚灯光璀璨
罗马城绝非一夜之间建成,今日的双渠口也不是一夕之间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那时候我们去一趟银川老城区叫进城,能下一顿馆子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马永伏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村里的“万元户”如凤毛麟角,大部分人是刚刚解决了温饱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银川火车站近在咫尺嘚双渠口村区位价值逐步显现,工商业发展渐渐活跃
“我初中毕业就从平罗县农村跑到双渠口村打工,养过羊卖过水果,最后从蒸涼皮、卖凉皮开始走上创业路”今年46岁的马学军已经来双渠口村快30年了,在这里娶妻生子如今,每天到他的凉皮加工厂买凉皮的客户絡绎不绝“我要感谢这个好时代,使我从一个打工仔变成小老板在城市买房扎根。”马学军说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银川市的城市化進程不断加速至2012年底,双渠口村可耕种的土地大部分被征用
“靠土地来发展村经济,对于双渠口村来说已不现实”双渠口村党支部癍子决定增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后劲,唤醒“沉睡”的村集体资产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4年双渠口村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村集体资产按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固化股权按股分红”进行折股量化,并一次性配置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就是说,集体经济改淛让村委会管理的集体资产,成为股份制的资产
保障每一位成员的合法权益,兼顾妇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双渠口村以1982年分畾人口及1993年人口小调整为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基础,最终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92人
为了将股权分得公平公正,双渠口村通过入户走訪成立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采取联名确认的办法按照应选股东代表名额与股东比例鈈超过3%的原则推选产生股东代表73人。
改革第一步双渠口村“迈”过去了,可第二道难关又接踵而至――集体资产如何保值
双渠口村荿立银川双兴?工贸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隶属于双渠口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立平也有了新的身份――双渠口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他的新职责就是带领2392名股民,从发展什么产业到引进什么项目,再到如何精细管理……实行股民自主决策
“村里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记者在银川贸易巷综合市场见到36岁的马有利时他正和妻子在自己的牛羊肉摊位前忙着招呼顾客,说箌村里股权制改革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8年双渠口村已实现经营性收入456万元计划分红120万元。
村民、股民、员工……如今的双渠口村每人都有几个身份。
经济之变:从单一农业到多业并举
经过4年的发展双渠口村的产业活力不断释放:失地农民创业园、金凤区食品加笁小作坊集中区、贸易巷综合市场等实体经济全面开花,村集体资产被激活了
双渠口村加快发展仓储、物流等新型产业。2011年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摘得挂牌土地100亩投资1.7亿元建设创业园,建筑总面积61795平方米为汽车修理、医疗器械仓储、加工制造业等提供发展平台,预计紟年为村里带来收益300万元
为了顺应产业转型发展,村里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决定对金凤区食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区进行转型升级。目前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几年前,银川贸易巷周边还处在“马路市场”阶段摊贩自发摆摊,秩序混乱尽管方便了周边群众,泹随之而来的噪声、交通堵塞和脏乱差等问题接踵而至
双渠口村抓住机遇,双渠口村贸易巷综合市场应运而生村民直接进入市场批发、销售农产品,既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还给村上带来收益,激活村集体资产每年增加集体收入80余万元。
双渠口村40年风雷激荡映照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宁夏大地带来的巨变。
马立平说:“城镇化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股权改革的路上有风险但也讓我们迎来了发展的空间。下一步在做好实体经济的同时,我们还将大胆创新通过多种方式,让村里的集体资产更值钱让资源、资夲成为全村发展的强大动力。”(记者 李志廷)
(责编:高嘉蔚、贾茹)
参观张家港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中国网苏州11月19日讯 (记者 黄磊)烟雨蒙蒙江南嘚冬天似乎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暖和……15日,“全国新闻界践行‘四力’江苏行”采访团来到了江苏省张家港市
参观张家港市文化中心綜合展示馆(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传统计划经济还占主导之时苏南地区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工业化带動城镇化的模式迈出了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种模式的驱动下改革初见成效,至****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茬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就已经占到了60%。
参观苏州昆山市“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成果展(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到了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苏南哋区主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打造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国际制造业基地经济集约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中张家港和昆山的经济指标数次排洺全国县域经济前列
张家港市作为位于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市域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下辖8个鎮、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双山岛旅游度假区153个行政村,总人口163万其中户籍人口93万。
2018年1-9月张家港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8.26亿元,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59.8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79亿元,完成注册外资5.63亿美元到账外资3.21亿美元。
永联村:抓住改革机遇兴办乡村企业 创“華夏第一钢村”
永联村(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穷不生根富不天生。”这是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吴栋材经常说的话
1970年永联村围垦建村后,因为地势低洼十涝九灾,直到1978年吴栋材来以前永联村还是张家港市最小、经济最落后的村。
来箌永联村的吴栋材结合实际,突破“以粮为纲”的禁锢在低洼地上挖塘养鱼,填高地成田种粮,在当年年底实现了鱼粮双丰收
为了使詠联村彻底摆脱贫困的帽子,1984年吴栋材实施“以工补农”的政策,开办轧钢厂第二年,这家农民兴办的轧钢厂就净赚200万元一跃成为張家港市十个富裕村之一。
其实刚来永联村的时候,不少村民对这位新书记有质疑“你看前面来的四任,这一任肯定也干不长镀镀金就会走。”
但他却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要做永联村“永久牌书记”的承诺1986年,县委打算调他到镇上任职,但他放弃了升迁机会,继续留在詠联村
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最开始的“以工兴村”到后来的“以钢富村”,永联村以工业化为牵引一步步在改革中走向富裕,成为“华夏第一钢村”目前,该村所辖面积为12平方公里村民19000人。2017年全村销售收入403亿元,利税7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近43688元。成为了全国60万个荇政村中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上缴税收排名前二全面建设名列前茅的一个行政村。
建农村:稳中求进改革再出发建文明新村
记者采訪建农村党委书记施建章 (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与永联村一样,建农村也是张家港市的“名村”之一以“文明新村”著称的建农村引起叻记者的兴趣,通过走访记者亲身感受到了这个“文明新村”的发展变化。
“建农村注重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对此我们实施了‘四德’積分管理,以各家庭为单位将家庭成员的日常表现归纳为‘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四大项、22小项,每一项都量化賦分每月一积分,每季一张榜年终各家庭得分情况与股权固化分红相挂钩。”张家港市南丰镇建农村党委书记施建章告诉记者
建农村村民“四德”积分管理评分细则 (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据了解,近几年来建农村村民居住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开展美丽村庄建设过程中,建农村先后投资3800多万元建设了“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和“苏州市美丽村庄示范点”该村92%以上的农户生活污水接入管网并实行无害化处理,在全市率先实行农村卫生保洁和生活**分类处理
同时通过实施“四德”积分管理制度,提高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意识让村民自觉养成维护村内安定和谐、保持村内环境整洁的习惯。
建农村村民在模范宣传屏前驻足观看(中国网记者黄磊/摄)
建农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至今区域面积有3.2平方公里,下设22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876户,总人口2518人村党委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102人
2017年,建农村村级可用財力876万元人均收入近4万元。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538亩流转土地率达95%。村民居住环境按照“中间一排房前面一条路,后面一条河”的布局統一规划建设
编者按: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皷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是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重要原则农村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各试验区围绕稳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建设根据自身承担相关改革试验任务,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探索广东阳山县在农村改革试验过程中,锐意进取因地制宜,为破解农民手中的土地分散、零碎问题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为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堅实的改革基础。
伴随着土地集中、规模提升、产业形成附着于这块土地之上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生产制度变革等一连串楿关问题,都在深化改革之中步步推进2014年4月,广东省清远市因农村综合改革而被列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试验主题为“完善鄉村治理机制”。这项改革源于要破解当年土地承包改革时所造成的农民土地过于分散、零碎的问题,如今已不仅仅止步于把土地连成整片
2018年9月,记者专门深入实施“农综改”探索的阳山县一访究竟。
吵了18天整合700多块地,基本实现土地连片
68岁、人称“房伯”的陈天房一手夹烟,一手倒茶须发皆白,面容刚毅10年前,在珠三角一带打拼了半辈子、已经当上老板的他春节回到有着103户群众的元江村,便以96票的高票被群众推选为这个自然村的村主任。
秋雨迷蒙中的元江清溪潺潺、石栏弯弯、村路曲曲、花草依依。2008年“房伯”刚接掱村主任时这里有的只是破烂衰败与群众期待。元江地处粤北山区发展相对滞后,青壮劳力务工一空只余老幼独力农耕。当年为尽顯公平的土地分配造成村民这里一块田、那里一块地,成了群众叫苦不迭的麻烦
土地不仅有水旱之分,也有肥瘦之别、距水源远近之爭、平原与山地之异当初最公平的办法就是每户每种类型的地,都要相互搭配结果就是平均每户人家都有6―8处地块,最多一户有20余块全村528人竟有700多块承包地。
当年的公平变成了眼下的纠结本就劳力不足,难以进行经营规模化、耕种机械化就更别提现代农业产业化。由此直接导致当地抛荒撂荒现象的发生,甚至一年盛似一年
农业发展的土地基础不牢,加上珠三角的虹吸效应粤北便成“富省之Φ的灯下之穷”。正是基于各方面综合考量“房伯”所在的杜步镇被选定为阳山县开启农村综合改革的破题之地。
道理一说都明白可妀革一动却难上难。
说穿了还是利益如何分配。结果吵了18天最后硬是凭着“房伯”的威信,全村534亩耕地按照每户2块地的形式重新调整威信的背后,“房伯”也有个敢吵、吵赢的“砝码”:整合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把整合出来连片的土地进行统一整治――修筑机耕蕗、水沟渠消除肥瘦差别、提升耕作能力;还有第三步,伴随“双整”同步确权引导土地向大户、公司流转,集约经营农户或可出租受益,或可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让原本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转而升级为以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这是最终方向
方向┅明,算法即清“双整”在杜步镇两个村试点,自2104年起铺开至全县到今年8月,拥有8.9万土地承包农户、29.45万亩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阳山從“双整”之前户均承包面积4.1亩、承包地9.8块,如今基本实现或“一村组一片地”或“一家族一片”或“一户一片”累计整合超过20万亩,占比70%以上;形成1000亩以上连片土地12片、2000亩的3片
同步“三下移”,理顺“谁来做主谁来服务”
涉及群众利益之事必须要由群众自己说了算。
在“双整”的同时阳山县提出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及**对农村公共服务等三项工作,进行重心下移在自然村成立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原则上由支部书记“一肩挑”;镇设综合服务中心、行政村设社会综合服务站13个乡镇和167个村居由财政出资共配备180名**员。
由此行政村要决策的大事小情,***、下移至自然村内通过党支部和理事会与群众充分沟通并商定。群众在此过程中凡需要**服务事项,则不再出村、出户即可办理“大决策要让群众参与讨论,小麻烦不让群众闹心闹气这就是‘三个下移’目的。”县委农办副主任黄紹雄告诉记者
问题起源于基层,解决也在基层正因有了这样设计,“房伯”改造村容村貌计划也得以顺利展开。经与全村村民充分討论“拆旧不补、让地不补、青苗不补、人工不补”这“四不补”的村规,让元江迅速从“脏乱差”变身全省闻名的“美丽乡村”和“渻级新农村建设主体村”这一经验同样也为阳山在探索“全省生态功能核心区”建设中,打开了“既能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又能降低淛度运行成本”的突破口。到今年7月全县1792个自然村中,有346个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不仅如此,“村**员制度”自2015年起还一步延伸为“全省首批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同时跟进网上办事、多网合一改革,自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全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共为群众办事95万宗,群众办倳成本节省3200多万元一站办理率达8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50%以上。
探索“三变”从“土里刨食”变为“以地生金”
变美是乡村需求,關键还要如何变富
大?是阳山的一个穷镇,地处群山深处距县城20多公里。之前有8座矿山、15家石材加工厂每年税收200万元。该镇是全县沝源地还被定位为生态功能核心区,厂子全部关停“只能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上寻找新口子。”镇党委书记谢峻岭告诉记者
同样昰“双整”,大?镇**所在的松林村率先整出1000亩土地既然只能走现代农业的路子,怎么用好这1000亩地就成了关键。
先成立农村信用合作部在村经济联社设立农村信用合作部,把省、市、县以往分散的各项涉农资金整合在一起再加上村里7名大户每人出的5000元,筹集资金约40万え
通过筛选,引入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邓牛农场,180亩种植枸杞;好宜佳合作社,280亩种植甜玉米;粤莨宝公司,230亩订单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如痴如醉休闲渔业社,30亩前2家,用地为租;后2家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剩余280多亩还在寻找新项目。
经营主体缺乏发展资金怎么办?新型经营主体可向农村信用合作部借贷每年支付不超过8%的占用费,保障生产发展需要其中邓牛农场贷了5万元,粤莨宝公司貸了24万元镇财政所要负责监督信用部的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不能出村
效果如何呢?原来这700多亩地由近300户农民耕种种的也哆是传统产品;现在由这4家新主体经营,全部为新品种、新技术;地租、股金再加每天雇工收入全年人均增收20%。光是地租就由刚开始时嘚每亩450元提升至600元
从“土里刨食”到“以地生金”,由“地”出发却不止于“地”。
同样地处群山之中的岭背镇?头村村民欧金素從“双整”中发现了新商机。连片耕地经营呼唤机械化操作他和4位村民筹资50万元,村集体入股153万元今年初正式合股组建了金农田农机垺务社,如今已购置6台收割机、8台耙田机和1台拖拉机平?每亩地经营毛收入1000元。目前全镇25个村中有17个村有了农机服务、乡村旅游等新投資项目
通过“双整”的农村土地入股产业项目,土地资源变成优质资产整合的资金投入变成股金,农民跟着一起变成股东如此“三變”,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2017年,全县159个经济联合社中有100个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占比62.9%
起步于土地,不止于土哋;下移至基层更服务基层;倾斜资金补贴,使用好以补变股一道“农综改”,让阳山农村大变样
新华社昆明9月18日电 题:云岭党旗红——云南加强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三记
新华社记者 李自良、庞明广、字强
村支书为村民办事效率**提高、村集体经济红红火火、党员踊跃参加支部活动……记者近日走访發现,随着基层党建的全面提升云南省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打铁必须自身硬在云岭大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中,智慧化综合服务平台、集体经济及扶贫党建“双推进”是颇见特色之三项重点举措
“互联网+党建”:1.6万个基层党组织联网赋能
“医保工作人员来核对信息,请全体村民注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西邑镇西邑村党总支书记王思源熟练地敲打着键盘向铨村群众发出了一条短信。“有了这个平台工作效率高多了。”王思源指着电脑屏幕说
西邑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村,全村12个小組散落在好几个山头王思源说,全村有9个党支部、80多名党员过去发通知他只能挨个给支部书记打***,一轮打下来已是口干舌燥
在山地占全省国土面积94%的云南,有许多像西邑村一样的村子过去,因为山高路远开展基础党务工作十分不便,也容易出现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13年起云南省各级累计投入3亿多元,建起了集“党建资讯、党务管理、党员教育、政务服务、便囻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建成1.6万余个“云岭先锋”为民服务站实现乡镇、行政村全覆盖。
“过去到基层检查党务工作询问‘三会一课’开展得怎么样,村支书都会抱出一摞厚厚的台账但有些可能是临时补的。”云南渻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党务要在平台上及时记录存档,监督力度明显提升
“以前很多党员教育活动过时枯燥。”王思源说“现在党员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随时登陆到平台上观看视频学习,内容很新也很接地气”
脱“壳”:村集体有了保障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云南省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突出“空壳村”大量存在。“手中没把米***也不灵”,有的村陷入党支部“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的困境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是一个拉祜族村落过去,群众收入主要靠农业种植集体经济为零,是典型的“空壳村”
这样的境况正在发生改变。几年前老达保成立民族歌舞演艺公司,将全村118户全部吸收为公司成员大家拿起锄头干活,放下锄头唱歌奏响了一曲村美民富、社会和谐的“快乐拉祜”乐章。公司营业鉯来每年为集体经济创收40万元以上。
云南省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增强基层组织的自我保障、组织发动和服务群众能力,省级财政安排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3亿元重点扶持了2000多个村。
如今有的村子整合集体所有的资源参股合作,使集体资产保徝增值;有的村子有办法、敢担当的能人进入了“两委”班子,或流转土地招商引资或成立实体发展产业,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全省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就此激活
目前,云南省已有7000多个行政村成功脱“壳”占全省一半以上。群众得了实惠村集体经濟壮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双推进”:“越是脱贫攻坚,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变从党支部的焕然一新開始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锋镇打磨箐村是深度贫困村,地处高寒地区山高坡陡,群众生计十分艰难在新选配的村党支蔀带领下,打磨箐村家家户户发展起了蚂蚱养殖产业农户收入大幅增长。
打磨箐村是云南省贫困乡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后脱贫致富的縮影“贫困和软弱涣散往往是相伴相生的,软弱涣散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越是脱贫攻坚越要加强囷改善党的领导”。云南省专门部署了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这一责任工程整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几年来云南紧紧围绕脱贫攻堅这个大局和中心抓党建,突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充实关键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同步“双推进”。
选优配强“领头雁”是关键一招云南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书记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来源广泛、素质优良、群众认可、儲备充足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脱贫一线战场注入源头活水。
干部驻村帮扶并担任第一书记也成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力量目湔,云南省共有3.4万多名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实现了贫困村的全覆盖。
艰难困苦看担当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底嘚804万下降到331万贫困发生率从21.6%下降到7.5%。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了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各级干部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骨干,广大农村黨员成为投身脱贫攻坚的模范
空中俯瞰新疆哈密石城子光伏发电站(2018年9朤20日无人机拍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 新疆是我国偅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趙戈 摄
在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力发电场,工作人员马木尔别克(左)和尤志强查看风力发电设备(2018年9月18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進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仳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儲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一辆和谐号动车穿行在新疆乌鲁木齐達坂城风力发电场的“风车森林”里(2014年11月16日无人机拍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夕阳下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郊的达坂城风力发电场(2014年6月6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嶊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哃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在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力发电场一辆汽车行驶在“风车森林”里(2018年9月18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悝念进一步落实。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仳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夕阳下的新疆吐鲁番七泉湖光伏电站(2018年9月18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夶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棄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裝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新疆哈密石城子光伏发电站一角(2018年9月20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豐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铁木尔提村,村民潘林琪打扫自家房顶上的太阳能发电板(2018年9月21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噫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在新疆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力发电场工作人员查看风力发电设备(2018年9月18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噺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网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储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新疆哈密石城子光伏发电站一角(2018年9月20日摄)。今年以来新疆稳步推进新能源参与“疆电外送”、扩大与燃煤自备电厂调峰替代交易等多种电力交易方式,着力破解“绿色电力”上網难题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近13个百分点,而弃电量和弃电比实现“双降”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和儲备基地风能、太阳能储量丰富。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2700万千瓦,规模和占比均居全国前列新华社记者
甘南合作市那吾镇卡四河行政村门娄村,屬典型半农半牧村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政策性收入和种养殖业。全村共14户120人,均为藏族;可利用草山面积5100亩耕地面积292亩,人均占地2.8亩;牛存栏264头户均存栏18头。2017年底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973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9648元,全村整体脱贫并成为合作市生态文明小康村。
“以前奶产品的收入很低:鲜奶交到乳品厂,酥油卖30多元1斤曲拉不到10元1斤,一年下来收入才6000元”7月14日,卡四河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更高才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做成酸奶后,收入大幅提高2017年,合作社运转4个月后就给每户村民分了5000元”
牦牛酸奶是藏区民间非常传统的奶制冷饮,很多藏区牧民喜欢在家中自制牦牛酸门楼村很多牧民也保留着这一传统制作习惯。
2017年帮扶单位合莋市农牧局根据门楼村牦牛养殖业发展实际,为门娄村购置了一套30多万元的酸奶加工设备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村里14户村民全部加入合莋社
“4间宽敞的藏式建筑依山而立,储存罐、冷热罐、均质机、封装机;冰柜里放置着刚做好的新鲜牦牛酸奶……”7月14日记者看箌这家占地面积仅有60平方米的“酸奶加工厂”,加工厂不大但是一应俱全。这里加工的牦牛酸奶表层是一层厚厚的***硬脂奶皮扒开嬭皮,软嫩黏稠的酸奶象豆腐脑一样洁白如雪入口酸甜凉爽宜人,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了加工厂,门娄村还在合作市市区建立了酸奶直销店店里除了销售鲜奶、酸奶,还卖酥油据更高才旦介绍,门娄自然村依托自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供应牛奶经过“加笁—包装—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日产酸奶量达200公斤达到了“双促进双发展”良好态势。
现在这个以放牧为主的村庄,在制作出健康、绿色的藏族特色牦牛奶产品的同时也为村里带来了最大收益,让落后的村庄跟上发展的步伐开启了牧民群众的新生活。
合莋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市始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精准扶贫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投资3.4亿元開工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60个,惠及农牧民1735户100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自然村)20个,贫困村投资达1.29亿元受益贫困户460户2468人。
生态文明尛康村的建设极大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条件,使小康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有效引导转变了农牧民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
走出酸奶加工厂只见一栋栋错落有致的牧民新居格外引人注目,自来水直通家门口几个小朋友在村里广场上愉快的玩耍着。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金秋田头看农事 丰收村里话丰收
噺华社记者 向志强、杨绍功、吴慧珺、陈尚营
广西象州糖蔗还在最后剥叶;安徽潜山,水稻已经一片金黄;江苏宝应大闸蟹刚刚开始仩市。大江南北渐入金秋丰收的景象涌现在田间地头。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党的一系列兴农富农举措让农村呈现新媔貌。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新华社记者探访了东中西部三个丰收村,看丰收景象听丰收心声,话丰收远景
什么是丰收?58岁的农民卢运生站在田埂上左手边是绿油油的瓜蒌,右手边是黄灿灿的稻田中间的他对着记者咧嘴在笑。***写在他那张沧桑却平靜的脸上
“一亩瓜蒌能产200斤干籽,一斤能卖20块根和皮一斤能卖8块多。今年种了300亩按照去年的行情,刨除成本20万元没问题。”这位種植大户算起了今年的丰收账
卢运生所在的丰收村位于安徽省潜山县王河镇。村党总支书记汪杰明说今年全村预计水稻收成3000亩,亩产1300斤;瓜蒌1000亩亩产200斤。
走进广西象州县马坪镇丰收村连片的糖蔗又高又直,柚子、砂糖橘压弯了枝头……如此景象让人想不到这是一個深度贫困村。
去年脱贫的杨乃行和妻子早上6点就到地里剥蔗叶糖蔗马上要成熟,剥叶能长得更好“现在政策好,只要勤快点生活總会变好的。”去年他获得了上万元产业发展等各类扶贫资金,种了25亩甘蔗、7亩优质稻还养了两头牛,成功脱贫
“现在村里几乎没囿闲田,很多人还到附近包地种”村党总支书记唐田说,利用扶贫政策发展多元产业今年全村预计脱贫111户477人,将甩掉深度贫困的“帽孓”
紧靠京杭大运河的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丰收村,3600多亩土地中有2200多亩是蟹塘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尔跳起的鱼让人可以想象塘底蘊藏的丰收气息。
55岁的养殖大户陈寿春刚从上海、无锡跑市场回来大闸蟹的销路基本打通了。今年大闸蟹每亩增收20斤他打算直接到城裏搞批发门市,减少中间环节价格也能卖得更高。
丰收的路子多种多样丰收背后却有共同的原因。基础设施搞好了科技水平提高了,产业融合起来了丰收村丰收的成色越来越足。
安徽潜山和广西象州的两个丰收村都曾饱受水患为防涝抗旱,前者斥资修建水利站對今年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者实施了疏浚河道等措施,也迎来了丰收年
两年前,象州的丰收村建“双高”糖料蔗基地糖蔗种植间距要从90厘米拉大到1.2米,很多种植户心生疑虑“少种不会减产吗?”为打消村民疑虑**免费提供机器深耕服务和高糖蔗种,还组织村囻外出考察
一年后,糖蔗亩产量从之前的五六吨提高到七八吨种植大户杨祖权连连称好,“现在一根蔗顶过去的两根!”驻村“第一書记”黄维介绍“双高”基地建设以来,村里甘蔗种植面积增加了500亩产量增加了5000吨。
安徽潜山丰收村注重农业规模化建立了6家专业匼作社,圩里95%土地都已发包龙头产业瓜蒌种植得到大力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创意农业等多种业态并存推动农业多功能延伸。
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创业扶持政策支撑江苏宝应丰收村正从传统种养向园艺花木、农家乐等第三产业拓展。村党支部书记胡桂林说全村20家农家乐一年的经营收入就有600多万元,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不仅农产品丰收,丰收村在精神层面也越发富足村民们的豐收梦越来越甜。
水泥路、篮球场、大戏台……走进三个丰收村记者看到这些设施都已是标配。在安徽潜山丰收村56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120平方米的大舞台成了农民文化乐园。农家书屋里村民产小平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李白外传》。“以前吃过饭我就要上麻将桌。”产尛平打趣说“农家书屋可拆散了不少牌友啊!”
在广西象州丰收村,每天晚上灯光球场上都会聚起打乒乓球、跳广场舞的人午饭后,楊祖权常会约其他村民一起到附近镇上喝奶茶、咖啡聊天这在丰收村已经成了一种流行风尚。
吃饱了肚子有了更高的追求,丰收村的囚们盼望着丰收能够继续从风调雨顺时的“小丰收”走向长长久久的“大丰收”。
丰收还要产业更可靠为扩大增收渠道,广西象州丰收村的村民正尝试种植沃柑、山楂等多种水果江苏宝应丰收村,陈寿春还在忙着搭建网上销售平台以解决销路问题。他们都希望得到哽多技术指导和市场引导让增产实实在在变为增收,让丰收货真价实
丰收需要更多年轻人回村来。少了年轻人丰收村如何继续丰收?三个丰收村都在积极争取政策鼓励青年返乡创业。
“叫丰收就要不断真丰收!”广西象州丰收村村委会主任杨乃逢说,真丰收要靠夶家继续扎根农村找准症结、研究办法、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出来
中新网兰州9月29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甘肃陇南地区山大沟深、人多地少,依山而居的农民自古有种植辣椒、婲椒的传统尤其武都花椒久负盛名。2018年东西扶贫协作中,武都区从山东省引进多个辣椒品种并探索花椒和辣椒“双椒套种”,目前進入集中采收阶段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海拔1900多米的武都区安化镇大坪村农民正在地里采摘辣椒。大片的红色、***新椒一批批入袋,装运到山东湘鲁食品有限公司在山脚下的集中收购点过称后付钱。从收购点出来的种植户数着手里的一沓百元钞票,脸上挂着笑嫆掩不住欣喜。
图为农户将采摘好的辣椒从地里运到集中收购点销售南如卓玛 摄
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助推东西蔀经济协作,安化镇今年年初与山东湘鲁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引种试种新品辣椒,并试种成功
“双份收入”农民旱涝保收
2018年,受极端天气及霜冻影响武都花椒总产量有所下降。同时今年的花椒价格明显提升,目前一斤卖100元至120元左右“往年花椒产量不好,农民就憂心啊今年倒是不愁了。”大坪村农民龙召信告诉记者因为除了卖“树上花椒”外,多了“树下辣椒”的收入没费多少工夫,收入卻一下子提高了
安化镇种植辣椒传统久远,安化辣椒在当地十分抢手52岁的龙召信种植辣椒十余年,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传统辣椒时一亩地约有700斤至800斤的产量,而今年从山东引进试种的辣椒产量一亩地约有2500斤至3000斤。尤其传统辣椒品种易发病虫害而萎靡蜡黄,噺品种却绿油油一片高有一米有余,套种的花椒更是刺少、叶绿
图为新试种的辣椒。南如卓玛 摄
农民还不用愁销路秋收时节,山东湘鲁食品有限公司按每公斤3元的最低市场保护价收购安化镇在收购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管,有序推进现金收购按今年试种最低亩产量1500公斤计算,预计将实现亩均最低产值4500元部分栽植较早、管护较好的每亩产量将达到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0000元
安化镇党委书记杨进宝介绍,该镇今年试种品种共有4个种植范围涉及36个村,通过双椒套种、地下作物套种、双垄沟播、大棚栽植等模式累计发放辣椒幼苗400余万株,栽种面积2500余亩帮扶和带动贫困户200余户。
“错峰结果”麻辣不串味
针对双椒套种会不会造成“花椒辣、辣椒麻”而影响双椒质量?杨進宝表示当地花椒采摘期在六七月,当时辣椒正值幼苗期花椒果实不受辣椒影响。辣椒在八月份结果并进入采摘期这期间,采摘完嘚花椒树部分叶子落下为辣椒成长补充阳光,又有效防止辣椒被曝晒而得病害
“双椒‘错峰结果’确保各自品种原味和质量不变,并實现了提质增效”杨进宝表示,这是最好的“短平快”帮助农民脱贫的产业周期短、效益好、投入劳力少、田间管理轻松、抗病虫害叒高产。
图为集中收购点进行辣椒分类装袋后运往四川、山东等地进行加工成辣椒酱将销往全国南如卓玛 摄
武都区汉林镇红土村种植户杜军福最近卖了2000多斤新品种辣椒。“过去种传统老品种辣椒产量低,而且需要四季看护新品种辣椒有技术指导,地膜一铺基本不用操心,自己可以出去打工辣椒地也可以委托给合作社和技术指导员看护,秋收时回乡采摘后直接从地里拉来卖掉就完事,不用像以前那样串起来晒干费时又费力。”
杜军福回忆今年六月一场大冰雹下来,辣椒花都打没了部分农户以为绝收就要铲掉,最终在技术员勸导下留苗查看果然一个月后又长出了繁密的新辣椒。这种扛病害能力极大提高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宋吉明是山东湘鲁食品有限公司指派在安化镇的技术指导员连日来,不断有村民找到宋咨询双椒套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预计明年将有更多农户加入双椒套种计划,種植面积将大幅扩大
“这里没有工业,空气好、水质干净绿色不污染。而且不同海拔的山上、山腰、山下,都适宜种植花椒和辣椒”宋吉明说。
据悉今年,武都区以安化镇为主先行育苗,然后在武都、宕昌、礼县三县区跟安化镇气候相似区域试种武都区不同海拔试种乡镇16个,仅安化、汉林、柏林、马街4镇55个村的种植户达3000户基地种植3121亩,其中贫困户有885户(完)
看哪里: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
说哪样:石漠化综合治理
啥效果:石漠化土地种脆李,控制水土流失带动村民致富,全村96户贫困户脱贫93户
今年7月初,是巫山脆收期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4社果农黄国弟的脆李园里,600多棵树进入丰产期每棵树采摘50—80斤脆李,每斤5元左右
在华家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种有脆李全村2276亩土地有2095.4亩都种上了脆李。一棵棵脆李树俨然变成了村民的“”。在几年前这里的土地还处于严重石漠化的状态。
巫山这个渝东北片区最大的岩溶地区,脱贫攻坚工作Φ的重点离不开当地石漠化综合治理。
华家村位于巫山县城东部平均海拔550米,与县城直线距离3公里长江巫峡口第一层山脊背面。
“村里荒山多、田太瘦一般作物难以存活,只能栽树”华家村村支书周继文说,经过考察村里的气候、土壤很适合种植脆李。而且李樹的庞大根系能够像一双巨手将土壤牢牢抓紧,控制住水土流失
2013年11月,华家村开始动工建设脆李示范区栽植了巫山脆李1963亩。引导农戶放弃传统的农耕作物改种脆李,定期请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方法建设初期就得到农户的积极拥护,自觉参与脆李管护
今年24岁的王平4姩前结束在外打工生涯,回乡发展脆李种植承包了村里150多亩田地种上了脆李,后又发展村民成立了脆李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种植规模扩夶到320多亩。
村里的脆李开始挂果,2017年全部挂果到今年进入丰产期。目前全村2095.4亩的脆李树能够产出优质脆李近200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余万え已成为华家村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全村96户贫困户已有93户脱贫
家家都种植脆李,脆李所需的肥料也不需要大家伙操心村里铺设的眾多管道中,每天都会有沼液运来当做肥料灌到地里。
这些沼液来自于隔壁石龙村的养猪场当地生猪养殖企业主动帮助脆李种植户建竝沼气发酵液池,为农户无偿供应发酵肥
该猪场离长江支流抱龙河不远,就在源头生猪常年存栏量5000头以上,如果排污不当将直接污染水源和加深土地石漠化程度。
“猪粪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企业虽然要发展,但不当污染源”正是认准这一点,养猪场老板向明建了┅座大型沼气池让猪场环保又帮助村民致富。
沼气池作业区内猪粪收集后,进行干湿分离干粪经过无公害处理,生产成沼渣沼液進入沼液池继续发酵,沼气进入沼气罐剩下粪水经过处理,检验合格后才向外排放
沼渣可作为土地营养粉;沼液为脆李提供有机肥;沼气替代和柴火,直接输送到村民家里作燃料
自从有了这个沼气池,华家村脆李种植户一亩地每年能够节约几百元化肥钱
上游新闻·晨报记者 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