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中石油和中石化与中石油中海油哪个的油好家的油好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4桶油”人們口中常说的“4桶油”,就是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中化集团这4家大型企业。他们从名称上看,似乎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今天尛雪就带给大家做一个大对比,从企业现状、未来发展、招聘岗位及流程、薪资待遇等几个方面,说说这“4桶油”都有什么异同。

首先,“4桶油”都是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但从综合实力来看,中石油与不相上下,略胜于中海油和中化集团

中石油,全称。是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國有独资公司其次,企业在各界排名都很高。2018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三,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位居第四

,全称中國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在《财富》2018年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

中海油,全稱。在《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7位,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2018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排名第87位

中化集團,全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集团。为国有大型骨干中央企业,已24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2018年名列第98位据《财富》杂志同时发布的分行業榜单,中化集团居全球最大贸易企业第2位。 2013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位、服务业500强第8位,100大跨国公司第5位,并以55.73%位列跨国指数榜的第4位

首先,“4桶油”的主要发展领域不同,且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中石油与两者在原来石油部的时候,中石油是生产企业,是销售企业,中石油的油田多,的炼油厂哆现在中国的油田除胜利油田,中原油田以外,大油田基本上都在中国石油一方。两者以黄河为界,在南方,的加油站比较多,北方基本是中石油嘚天下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业务结构上是一样的,都是上中下游综合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中石油主管石油的开采、存储和运输,基本嘟是上游业务;主要进行炼油、石油化工、成品油分销的业务,基本是中游和下游业务目前中国石油上游业务的实力仍然是强于中国石化的,洏中国石化的炼油、销售业务是强于中国石油的。中石油往往还充当着国家石油公司的角色在经营特色上中石油更像一个国家机关,而的企业色彩浓一些。

中海油主要是海上项目,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

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一体化经营企业,并在高端地产酒店和非银行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4桶油”的招聘岗位和招聘流程差别不大主要招聘流程为:在线注册并填写简历-应聘岗位-资格审查-统一初选考试-测试面试-人选公示-签约录用。招聘岗位也十分多,每个分公司都设有招聘名额

福利待遇方面,“4桶油”的平均工资不相上下。

中石油的平均工资大约在5000元左右

的平均工资大约在4500元左右

中海油的平均工资大约在6000元左右

中化集团的平均工资大约在6000元左右

以上就是“4桶油”的差异啦没有说到的地方欢迎大家回复补充!

如果你本文对不感兴趣,可以回复你感兴趣的领域,小雪会尽可能发布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此外,小雪每日都会发布与国企招聘相关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就多多关注吧~

年底世界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 559.5 万亿立方米,累计产量 103.5 万亿 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 543.5 万亿立方米(其中致密气 83.6 万亿立方米 196.8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 52.4 万亿立方米忝然气水合物 184 万亿立方米,其 他为水溶气)累计产量 5.9 万亿立方米。按照目前年产量 3.6 万亿立方米测算世界天 然气资源可供开采 200

遵循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的产业发展规律,快速发展期一般 经历 30 年左右

突破 1000 亿立方米,1970 年增至 6000 亿 立方米经历了 25 年的快速发展,期间消费量年均增长约 200 亿立方米;

    英国 1970 年 天然气消费量突破 100 亿立方米2000 年增至 968 亿立方米,经历了 30 年的快速发展 期间消费量年均增长约30 亿立方米;日本1976 年天嘫气消费量达到100 亿立方米,2012年增至 1135 亿立方米经历了 36 年的快速发展,期间消费量年均增长约 30 亿立方米

    驱动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资源、基础设施、价格等方面。通常在能源转 型中加大天然气利用由环保问题触发,政策特别是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天然气發展的 关键节点起到主要推动作用而市场化进程则是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比唎达到 80%,1943 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 件后陆续发布《清洁空气法》《清洁电力计划》等“页岩气革命”进一步加速了“气代煤” 进程,到 2015 年天然气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升至 29%,煤炭下降为 16%1952 年 伦敦烟雾事件,英国出台《清洁空气法》伦敦市区及近郊区设禁煤区,1974 年颁布《污染控制法》严格限制煤炭大气污染物排放,鼓励利用天然气随着煤炭逐步被天然气和 石油所替代,困扰欧洲国家多年的煤烟型污染才得以解决

    截至 2015 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常规天然气地质储量 13.01 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 5.2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 6293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 3063 亿立方米; 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 5441 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 1302 亿立方米。

    2016 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 2058 亿立方米产量 1368 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近 700 亿立方 米对外依存度 34%。自 2014 年起中国天然气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均有所放缓,但消费量的增速仍然持续大于产量的增速

    随着中國城镇化过程中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的变 化,以及环保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燃气替代煤炭供电供热需求的提升天然气下游消费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开发国内非常规天然气、进口管道气、进口 LNG 是解决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的三大主要途径

    国产气已形成常规、非常规多元供氣局面。2005 年国内天然气产量 500 亿立方米2015年增至 1350 亿立方米。其中2015 年全国煤层气地面抽采量 44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页岩气勘探开发 2011 年获得工业性突破2015 年页岩气产量约 46 亿立方米。

    进口气已形成管道气和 LNG 多渠道供应格局资源进口国有 10 个以上。2015 年进口 气量 614 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進口量 356 亿立方米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缅甸、 乌兹别克斯坦等国;LNG 进口量 258 亿立方米,长协进口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 印度尼西亚、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现货进口主要来自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

    2005 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 468 亿立方米2015 年消费量增至 1931 亿立方米。2005—2015 年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 16%,是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年均增速的 3 倍天然气在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 2005 年的 2.4%增至 2015 年的 5.9%,人均年用气量约 140竝方米

    截至 2015 年底,全国建成陕京线、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 管道等长输管道里程约 6.4 万千米;建成 LNG 接收站 12 座總接收能力 4380 万吨/年; 建成地下储气库 18 座,有效工作气量 55 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发电装机 5700 万千瓦(不 含分布式);建成 CNG/LNG 加气站 6500 座船用 LNG

    目前已形成常规和非常规国产气、陆上进口管道气、海上进口 LNG 等多气源互济,“西气东输、北气南下、 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供气格局;形成地下储气库、LNG 接收站两大主力调峰方式管 网覆盖主要产气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多轮机构改革、企业重组等方媔改革,中国天然气产业已初步形成以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其他所有制企业为辅上游勘探 开发、中遊管输、下游消费市场不同程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政府管理方面国家发展改革 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协调全国油气行业相关政策、重大项目投资和对外合资合作等,国土资源部负责上游勘探、开发的许可管理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出资人身 份负责监管天然氣行业国有企业的资产。

    此外商务部、环保部、住建部、工信部、交通 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按职责履行对天然气行业的管理或監管。上游勘探开发领域 参与主体逐步多元

    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外,延长石油等依托既有区块参与上游勘查开采 京能、宝莫等通过新疆试点区块招投标进入上游勘探,华电、华能、重庆能投等通过招标 进入页岩气上游晋煤、河南煤层气等从事煤层气勘查开采,石化油垺、长城钻探、杰瑞等多种主体参与油田服务

    对外合作方面,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拥有陆上天然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专营权中国海油拥有海上专营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联煤层气公司 和河南煤层气公司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

    目前天然气干线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有公司采取上中下游一体化模 式管理运营,区域或省内长输管道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所建支线外还存在與地方企业合 资共建、地方管输公司或燃气公司独建等多种模式。

    天然气主要批发商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除部分直供给电廠、工业等用户外,其余均分销给省级管网、城市燃气 公司、小型 LNG 工厂等然后经二次或多次销售给居民、工业、CNG 加气站等终端用户。 配售领域大多由地方政府授权特许经营

    目前国内有超过 200 家城市燃气公司,2015 年5 大城市燃气公司(北京燃气、华润燃气、新奥燃气、中国燃气、Φ华煤气)合计销量相当于全国天然气销售总量的 30%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