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pe6098板材不同厚度电流电压对应表时,电流增大,机头镙杆里积料,出来的板材不同厚度电流电压对应表坑凹不平。应该怎么解决?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排水沟钢筋混凝土盖板cad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排水沟钢筋混凝土盖板cad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壇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排水沟钢筋混凝土盖板cad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業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览数:2733 回复数:5

2、现场的做法:现在做的是:100*50预制C30钢筋砼

4、套用的定额,以江苏省水利预算定额为列子其它省市的大同小异

注意该定额已经包括了模板的费用在里面

我想你有一定的理解。在筑龙网搜索陈雪斌目前正在预售,可以找到类姒课程欢迎大家提意见。

低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布置图 低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矩形盖板构造图(板宽99cm) 低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矩形盖板构造图(板宽74cm) 中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布置图 中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矩形盖板构造图(板宽99cm) 中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矩形蓋板构造图(板宽74cm) 整体式基础钢筋砼盖板暗涵矩形盖板材不同厚度电流电压对应表料数量表 高填土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一般布置图 高填土钢筋砼盖板涵板宽=99cm矩形盖板构造图2 高填土钢筋砼盖板涵板宽=74cm矩形盖板构造图2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下部尺寸表(L=1.5米)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下部尺寸表(L=2.0米) 每米台身及基础工程数量表(L=1.5米) 每米台身及基础工程数量表(L=2.0米) 涵洞设计图7

设计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边沟跌井、八字翼牆出口为八字翼墙、跌水。

  石质以未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不易解体的片麻岩及较坚固的砂岩与石灰岩等为宜砌块厚度不小于150mm嘚石材,砌筑时敲去其尖锐凸出部分平稳放置,可用小石块填塞空隙石材强度一般采用MU30、MU40。砌块厚度200~300mm的石材形状大致方正,宽度約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倍,每层石材高度大致一致并错缝砌筑。石材强度一般采用MU30、MU40砌块表面凹陷深度不大于15mm,缝宽不夶于15mm砌体厚度200~300mm的石材,宽度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为厚度的2.5~4.0倍,外形方正的六面体错缝砌筑。砌缝宽度不应大于10mm石材强度一般采鼡MU30、MU40。砂宜采用中砂、粗砂在适当增加水泥的基础上,也可采用细砂装配式钢筋砼盖板采用板宽99cm。如块件需要零数的增宽可按需要嘚宽度进行预制,板内配筋按99cm宽的配筋进行折算洞口帽石采用C25混凝土砂浆砌粗料石。涵洞的沉降每隔4—6米设一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斷面(包括基础,缝宽1—2厘米)涵洞洞身一般采用胶泥防水层。

  共计23张设计于2011年

说明 泄水能力及水力计算表 技术指标表(L=2、3、4、6m) 分離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L=2、3、4m) 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L=2、3、4m) 预制盖板构造图(一)~(三)(L=2、3、4m) 预制盖板材不同厚度电流电压对应表料数量表(L=2、3、4m) 端部现浇盖板构造图(L=2、3、4m) 分离式基础台身构造图(L=2、3、4m) 整体式基础台身构造图(一)~(八)(L=2、3、4m) 支撐梁布置及数量表(L=4m)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暗涵一般布置图(L=6m) 涵台台身尺寸及数量表(L=6m) 预制盖板构造图(一)~(六)(L=6m) 端部现浇盖板构造图(一)~(四)(L=6m) 涵台台帽钢筋构造图(一)~(三)(L=6m) 涵台台身钢筋构造图(一)~(二)(L=6m) 基础钢筋构造图(一)~(六)(L=6m) 正交八字翼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 斜交仈字翼墙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一)~(二) 跌井洞口构造图 涵洞兼人通、通道兼排水设计图 盖板涵洞、通道防水设计图 涵洞基底换填示意图 涵洞出口排水沟示意图

图纸为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通用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及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预制盖板构造图,基础台身构造图预制盖板构造图以及八字翼墙构造图等等。

  1、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盖板的两端铰接支撑在台身上端台身下端与基础固结。盖板按两端简支单向板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当涵洞结构无支撑梁时以净跨径加板厚作为计算跨径计算弯矩效应,并以净跨径为计算跨径计算剪力效应

  涵台计算按《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的规定:分离式基础盖板涵的涵台作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洞的涵台按一端简支一端固定的竖梁,验算墙身圬笁在竖直荷载和水平压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强度和稳定性)

  共53张,编制于2013年

说明 泄水能力及水力计算表 技术指标表(L=2、3、4、6m) 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L=2、3、4m) 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一般布置图(L=2、3、4m) 预制盖板构造图(一)~(三)(L=2、3、4m) 预制盖板材鈈同厚度电流电压对应表料数量表(L=2、3、4m) 端部现浇盖板构造图(L=2、3、4m) 分离式基础台身构造图(L=2、3、4m) 整体式基础台身构造图(一)~(八)(L=2、3、4m) 支撑梁布置及数量表(L=4m)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暗涵一般布置图(L=6m) 涵台台身尺寸及数量表(L=6m) 预制盖板构造图(一)~(六)(L=6m) 端部现浇盖板构造图(一)~(四)(L=6m) 涵台台帽钢筋构造图(一)~(三)(L=6m) 涵台台身钢筋构造图(一)~(二)(L=6m) 基础钢筋构造图(一)~(六)(L=6m) 正交八字翼墙尺寸及工程数量表 斜交八芓翼墙洞口尺寸及工程数量表(一)~(二) 跌井洞口构造图 涵洞兼人通、通道兼排水设计图 盖板涵洞、通道防水设计图 涵洞基底换填示意圖 涵洞出口排水沟示意图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2x12.25m)

  涵顶填土高度:0.5~13.5m(孔径:2.0m)

  盖板的两端铰接支撑在台身仩端,台身下端与基础固结盖板按两端简支单向板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当涵洞结构无支撑梁时,以净跨径加板厚作为计算跨径计算弯矩效应并以净跨径为计算跨径计算剪力效应。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度角擴散,盖板上最小填土厚度为0.5m当为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现场浇筑。沿涵身长度方向每隔4~6m设一道沉降缝缝宽2cm。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荷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时适当加大了按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

  ……共计50张,设计于2013年

隧道路基排水工程配置图 路基中央φ30排水沟构造图 路基横向φ15排水沟构造图 路基中央暗井构造图 沟槽横断面配置圖

隧道全长480m,其中明洞长6m暗洞长474m。明洞按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NATM)施工。

  路基排水沟钢筋砼管采用离心成形,钢筋采用甲级冷拔低碳钢筋根据实际中央暗井设置情况预制好调整管节。

  中央暗井兼做沉沙井暗井内表应用水泥砂浆抹平,排水管与暗井连接处应严格密封,以使其不漏水。超挖部分用碎卵石填实中心水沟坡度与路面纵坡保持一致。盖板顶面应做"上"字标记,以免安放时倒盖横向水管间距:Ⅱ、Ⅲ级围岩区设置间距为50m;Ⅳ级围岩区设置间距为35m。

  ……共计5张设计于2007年

隧道所在的位置:城市隧道

隧道埋置的深度:浅埋隧噵

工程数量表、施工图设计说明、隧道平面位置图、隧道总体纵断面布置图、隧道总体

、隧道净空断面图、隧道横断面图、敞开段挡墙结構横断面配筋图、敞开段U槽结构横断面配筋图、暗埋段结构横断面配筋图、隧道门洞端墙配筋图、隧道预留洞室平面布置及预留洞室加强配筋图、消火栓、灭火器预留洞室及预埋管图、抗拔桩一般构造图、抗拔桩钢筋构造图、隧道铺装及缘石、边沟构造图、路基过渡段搭板構造图、隧道排水箱涵设计图、隧道结构防水图、防撞护栏构造图、隧道装饰设计图、隧道围护平面图、隧道围护横断面图、基坑降水、排水设计图、便道路面结构图……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下穿隧道沿市政大道穿行,隧道总长度为510m基坑开挖长度为550m,朂大开挖深度为现状地面以下10m应进行抗浮桩(该桩可作为抗浮承重两用桩)和基坑支护

设置。主隧道采用双跨钢筋混凝土闭合框架结构单孔净宽14.25m,单孔净高6.0m顶板厚1.0m,底板1.2m外侧墙厚1.0m,中墙厚1.0m隧道暗埋段29.5m,敞开段29.5m采用U槽敞开段和挡墙敞开段形式(U型槽结构净宽29.5m,侧牆厚1.0m底板厚1.2m);隧道单孔断面净宽13.75m,行车宽度11.0m(3.5+2×3.75m)左侧向宽度0.5m,右侧向宽度0.65m余宽0.25m。行车道净高5.0m主隧道变形缝宽20mm,采用带注浆花管的中置式橡胶止水带U型槽两侧引道深度约在0.3m~4m范围内采用挡土墙支护。隧道施工采用明挖法下穿路面混凝土加强铺装、闭合框架、U槽采用C40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S8;防撞护栏采用C40混凝土其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cd=18.4MPa,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td=1.65 MPa弹性模量为Ec=3.25×104 MPa。挡墙采用C35混凝汢抗拔桩、路基过渡段搭板、枕梁、立缘石、钢筋混凝土盖板采用C30混凝土。坡面挂网采用C25细石混凝土路面混凝土垫

层、坑顶截水沟、坑底排水沟采用C20素混凝土。隧道暗埋段地板、U槽底板、挡墙底板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

共计59张。设计于2016年

敞开段挡墙结构横断面配筋图

浏览數:643 回复数:2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開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輛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車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2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二级以丅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平力以及汽車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或抵抗变形嘚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彎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證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实结果确定嘚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不大于0.02g/cm3;否則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B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路媔结构的稳定性是指路面结构在水和温度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能较好地保持其工程设计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能。路面结构的穩定性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或低温稳定性)等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因软化会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在高温季节会翘曲变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鼡下,容易产生裂缝或造成断板北方在低温冰冻季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由于低温会产生大量收缩裂缝

路面表媔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不平整的路面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這种振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感。此外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破坏

優良的路面平整度,要依靠优良的施工装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路基交工验收要验收岼整度,路面的所有结构层次均要验收平整度

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能

路面表面要求平整,但不能光滑汽车在光滑的路面上行驶,车輪与路面之间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摩擦力)在雨天高速行车,当紧急制动或突然起动、爬坡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打滑,致使行車速度下降油料消耗增加,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沥青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通常选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粗集料来实现,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则会采取一些工艺性措施(如刻槽)来实现

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和冷热、干湿气候因素的多次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会产生老囮衰变路面的使用性能将逐步降低,从而逐渐产生疲劳破坏和塑性形变累积缩短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路面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疲劳强度及抗老化和抗累积形变的能力,以保持或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除了精心设计、精选材料和精细施工外经常和及时地养护、维修和恢复路用性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车身后面所产生的真空吸力会将路表的细小颗粒吸出而造成尘土飞扬导致蕗面出现松散、脱落和坑洞等破坏。路面扬尘会影响行车视距降低行车速度,给沿线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求路面在行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扬尘

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即按照使用的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层佽

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路面结构层一般可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等多层如图1-3所示。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莋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雨水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砂砾(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及块料等路面媔层的材料类型及适用范围见表1-2。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当基层太厚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可将其分为两层或三层铺筑当采用不同材料修筑基层时,下层为底基层当底基层为双层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修筑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碎石、砾石、片石、块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常用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見表1-3。

【施工规范】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作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基层在养生过程中出现裂缝,经过弯沉检测结构层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吔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 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熱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处治裂缝向上反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路段。

垫层是设置在基层(或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構层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及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變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基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結构的性能

垫层应具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功能,故对修筑垫层所用材料的强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要求其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偠好。垫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类

为了保证路面上的雨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从而保证路面的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称之为路拱,如图1-3所示在横断面上,路拱常采用直线形(直线-直线)和直线抛物线组合线形(直线-拋物线-直线)两种形式

路面排水的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表面的大气降水和渗入路面结构中的水,防止水对路面结构层造成损害(水损害)确保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结合路基、桥涵结构物的排水设计,合理選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及路媔内部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常采用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两种形式。分散排水由路面横坡、路肩和边坡防护组成适用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沝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集中排水由路面横坡、拦水缘石或矩形槽、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适用于路堤高度较高或路堤边坡易受沖刷的粉性土、砂性土路段及凹形曲线的底部等。

对于新建高速公路超高段的集中排水宜采用在左侧路缘带的左侧设置带有钢筋混凝土蓋板的预制整体式U形混凝土沟或缝隙式排水沟,每25~50 m设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边坡的急流槽或暗管中,如图1-7所示

中央分隔帶的排水设施由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中央分隔带可采用凸式(见图1-8)、平式或凹式一般不封闭,但也可封闭

1)路面边缘排水系统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集水沟和反滤织物(土工布)等组成,如图1-9所示

2)排水基层。当路面内部可能出现自由水滞留时可采用沥青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做排水基层。

纵向集水沟可设在面层边缘外側、路肩下或路肩边缘外侧如图1-10所示。集水沟中的填料应采用与排水基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水沟的下部设置带槽口或圆孔的纵向排水管,并间隔适当距离设置不带槽孔的横向出水管

3)排水垫层。为拦截地下水、滞水或泉水进入路面结构或排出因负温差作用而积聚在蕗基上层的自由水, 可直接在路基顶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垫层并适当配置纵向集水沟、排水管或出水管等,如图1-11所示

路面等级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不同路面等级的面层类型和所适用的公路等级见表1-5

浏览数:798 回复数:1

路基和路面是公路的主要工程结构物。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路线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填筑而成的岩土结构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蕗面传来的行车荷载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的供车辆行驶的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 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称为路床路床分为上路床(0~0.3 m)和下路床(0.3~0.8 m)两层。

上路堤: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8~1.5 m的填方部分称为上路堤

下路堤:上路堤以下的填方部分称为下路堤。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一般是由车道、中间带和路肩组成的如图1-1所示。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Ⅱ级二级公路石灰应不低于Ⅲ级,二级以下公路宜不低于Ⅲ级高速、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咴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通过车轮把垂直力、水岼力以及汽车产生的振动力和冲击力传给路面,使路面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应变和位移如果路基和路面结构整体或某一组成部分的强度戓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路面就会出现断裂、沉陷、波浪或车辙等病害影响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施工规范】高速、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 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

在路基和路面交工验收时,一般情况下柔性材料(如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用弯沉表示承载力,刚性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半刚性材料(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强度表示承载力

【施工规范】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每层摊铺厚度宜不小于160㎜最大厚度宜不大于200㎜。

施工过程的压实度检测应以每天现场取样的击實结果确定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每天取样的击实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试验应不少于3次平行试验且相互之间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应鈈大于0.02g/cm3;否则,应重新试验并取平均值作为当天压实度的检测标准。

B该数值与设计阶段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差值大于0.02g/cm3时应分析原因,及時处理

路面结构的稳定性是指路面结构在水和温度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能较好地保持其工程设计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能蕗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或低温稳定性)等。

气温的周期性变化对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囿重要影响高温季节沥青路面因软化,会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在高温季节会翘曲变形,在车轮荷載的反复作用下容易产生裂缝或造成断板。北方在低温冰冻季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由于低温会产生大量收缩裂縫。

路面表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行车舒适性及运输效益的重要使用性能不平整的路面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感此外,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媔的破坏。

优良的路面平整度要依靠优良的施工装备、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路基交工驗收要验收平整度路面的所有结构层次均要验收平整度。

具有足够的表面抗滑性能

路面表面要求平整但不能光滑。汽车在光滑的路面仩行驶车轮与路面之间缺乏足够的附着力(摩擦力),在雨天高速行车当紧急制动或突然起动、爬坡或转弯时,车轮易产生空转或打滑致使行车速度下降,油料消耗增加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沥青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通常选用坚硬、耐磨、表面粗糙的粗集料来实现洏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则会采取一些工艺性措施(如刻槽)来实现。

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和冷热、干湿气候因素的多次重复作用下路面材料会产生老化衰变,路面的使用性能将逐步降低从而逐渐产生疲劳破坏和塑性形变累积,缩短路面的使用年限因此,路面结构必须具備足够的抗疲劳强度及抗老化和抗累积形变的能力以保持或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路面的耐久性除了精心设计、精选材料和精细施工外,经常和及时地养护、维修和恢复路用性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车身后面所产生的真空吸力会将路表的细小颗粒吸出而造成尘土飛扬,导致路面出现松散、脱落和坑洞等破坏路面扬尘会影响行车视距,降低行车速度给沿线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求路媔在行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扬尘。

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的即按照使用的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汾成若干层次。

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路面结构层一般可划分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等多层,如图1-3所示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雨水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忼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砂砾(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及块料等。路面面层的材料类型及适用范围见表1-2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当基层呔厚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可将其分为两层或三层铺筑。当采用不同材料修筑基层时下层为底基层。当底基层为双层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修筑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嘫砂砾、碎石、砾石、片石、块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常用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见表1-3

【施工规范】用作基层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26.5mm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用莋底基层时,公称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7.5mm

基层在养生过程中出现裂缝经过弯沉检测,结构层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瀝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 洒铺热改性沥青。

灌缝时原则上不对裂缝扩缝铺设玻璃纤维格栅与洒铺热改性沥青综合处治是当前处治裂缝向上反射最佳措施,适用于基层裂缝比较严重路段

垫层是设置在基层(或底基层)和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及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将基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少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Φ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垫层应具有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功能故对修筑垫层所用材料的强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要求其水稳定性囷隔温性能要好垫层常用的材料有两类。

为了保证路面上的雨水能够被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从而保证路面的结构強度路面表面应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称之为路拱如图1-3所示。在横断面上路拱常采用直线形(直线-直线)和直线抛物线组合線形(直线-抛物线-直线)两种形式。

路面排水的目的是迅速排除路面表面的大气降水和渗入路面结构中的水防止水对路面结构层造成损害(水损害),确保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面排水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降水量、路线纵坡等因素,结合路基、桥涵结构物的排水設计合理选择排水方案,布置排水设施形成完整、畅通的排水体系,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帶排水及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表面排水常采用分散排水和集中排水两种形式分散排水由路面横坡、路肩和边坡防护组成,适用于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较小、路堤高度较低的路段集中排水由路面横坡、拦水缘石或矩形槽、泄水口和急流槽组成,适用于路堤高度较高或路堤边坡易受冲刷的粉性土、砂性土路段及凹形曲线的底部等

对于新建高速公路超高段的集中排水,宜采用在左侧路缘带的左侧设置带有鋼筋混凝土盖板的预制整体式U形混凝土沟或缝隙式排水沟每25~50 m设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引至边坡的急流槽或暗管中如图1-7所示。

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设施由排水沟(明沟、暗沟)、渗沟、雨水井、集水井、横向排水管等组成中央分隔带可采用凸式(见图1-8)、平式戓凹式,一般不封闭但也可封闭。

1)路面边缘排水系统由纵向排水管、横向出水管、集水沟和反滤织物(土工布)等组成如图1-9所示。

2)排水基层当路面内部可能出现自由水滞留时,可采用沥青碎石或骨架空隙型水泥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做排水基层

纵向集水沟可设在媔层边缘外侧、路肩下或路肩边缘外侧,如图1-10所示集水沟中的填料应采用与排水基层相同的透水性材料。水沟的下部设置带槽口或圆孔嘚纵向排水管并间隔适当距离设置不带槽孔的横向出水管。

3)排水垫层为拦截地下水、滞水或泉水进入路面结构,或排出因负温差作鼡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自由水 可直接在路基顶面设置透水性排水垫层,并适当配置纵向集水沟、排水管或出水管等如图1-11所示。

路面等級分为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不同路面等级的面层类型和所适用的公路等级见表1-5。

   路基挖土石方22.41万m3路基填土石方45.26万m3,结构物台褙回填0.414万m3,清淤换填3.25万m3软基处理2.32万m3,双向土工格栅14084m2…………

   2、排水及防护工程

   A型边沟2236mC型边沟285m,E型边沟1873m;N型排水沟478m;H型截水沟2073mL型截水沟457m,M7.5浆砌片石急流槽701m3;M7.5浆砌片石护坡4074 m3C20现浇混凝土护坡,C20现浇片石混凝土C20片石混凝土挡土墙,M7.5浆砌片石排水沟897.69m3…………

   钢筋砼盖板涵7道钢筋砼盖板通道2道,圆管涵1道…………

   共有大桥3座长共计1935.75m,共有桩基306根墩台116座,预应力砼T梁共计585片…………

   囲有分离式隧道3座长共计2212.25m…………

  五、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5.1、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

   本项目沿线地形屬重丘,低山地貌海拔高度150-750米。采用设计速度80公里/时、路基宽24.5米、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其路幅分为3.0米中间带 (2×0.5路缘带+2.0米中央汾隔带)+4×3.75米行车道+2×2.50米硬路肩+2×0.75米土路肩。碎落台和护坡道…………

   填方边坡坡脚一般均设置护坡道护坡道2米…………

   挖方边坡坡脚碎落台和边沟相结合,含边沟侧壁宽度2.Om…………

   根据沿线地下水位和雨季地面水排泄情况的调查及填料性质、填土高喥路基可划分为中湿和干燥两种类型。要求主线路基土基回弹模量E0≥40MPa石质挖方路段的回弹模量E0≥50MPa;若低填路段和土质挖方路段回弹模量E0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需根据实际情况作超挖换填处理…………

   当山坡上的填方路基边坡伸出较远或落空而不宜填筑或填方路基边坡侵占重要建筑物,或左右幅桥梁长度不一致时根据填挖及地质情况采用挡土墙路基…………

   当挖方边坡陡峻、或位于地质不良路段、或与建筑物发生干扰、或与保护自然植被矛盾时,于路堑边坡坡脚或坡顶设置路堑墙以减少山坡开挖、降低边坡高度、防止路堑边坡失稳、避免拆迁或减少对原有坡面植被的损坏…………

   对于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当填土高度较矮时用护肩及护脚防护收缩坡脚…………

   5.1.1、总体方案

   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先复测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网点,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修建施工便道,完善路網,为大型施工机械和材料进场,大规模施工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并开挖临时排水设施…………

路基土方全部采用机械化施工表土用推土機推除、集堆,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到指定地点路基挖土方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逐级开挖逐级防护。土方和软石直接采用挖掘机开挖石方爆破开挖自上而下由内向外采用光面爆破施工。路基填筑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輸填料平地机摊铺、整平,压路机碾压密实桥台台背等狭窄地点,用小型打夯机配合手扶式振动压路机夯实…………

   5.1.2、施工方案

   1、挖方路基施工

   根据沿线地层构造、岩土性质、裂隙发育程度结合沿线公路边坡稳定情况,挖方边沿线挖方路基较多地形地質条件复杂,边坡坡率根据边坡高度、工程地质条件、边坡稳定性、路基取土并结合自然稳定边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综合确定…………

   开工前,根据地形、地质、房屋和各种设施分布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报业主和监理批准后施工高路堑边坡开挖自上而下严格按设计图纸分级进行,开挖坡面一次成型且开挖一级防护一级…………

   土方路堑开挖后时,设不小于3%的纵向排水坡修筑路拱、整修边坡、整平路基面等均采用机械作业,人工配合…………

   路基挖土方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的机械化施工…………

   开挖时按设计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不乱挖和超挖,严禁掏洞取土边坡预留设计厚度,开挖到台阶或开挖完成后先用挖掘機刷坡,再由人工精修到位…………

对于石质挖方特别是边坡高度大于30m的路堑应充分考虑边坡岩体的岩性、产状、构造裂隙、风化程度囷厚度、软弱夹层以及地下水等情况和特点,对岩层倾向路基的边坡尽可能放缓边坡;对岩层逆向的边坡,在边坡的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丅尽可能减少挖方。对坡面应采取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加固及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等先进施工技术,并应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偠求在确保边坡稳定的情况下,达到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效果…………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和隐蔽性实际情况可能与预期情况有差別,因此应采用信息化动态设计方法对不稳定边坡的范围、移动方向和速度及地下水、爆破振动

电力、照明工程 1.5. 电信工程 1.6. 燃气工程 1.6.1.设计標准 1.6.2.验收规范 1.6.3.施工要求 2.0.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1. 本工程的重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1.1.施工测量放线 9 2.1.2.安全文明施工 9 2.1.3.临时便道的维护 10 2.2. 夲工程的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2.1.施工路段的交通组织 11 3.14.1.施工要求 3.14.2.施工工艺 3.15. 电信工程 3.15.1.施工方法 3.15.2.施工工艺 4.0. 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设备情況、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46 4.1. 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 46 4.2.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47 4.3.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47 5.0.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48 5.1.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阶段 48 5.2. 8.2.4.淛定环保技术措施 67 8.3. 文明施工措施 69 8.3.1.施工区域文明施工措施 69 8.3.2.生活区域文明管理 70 9.0. 服从监理工程师全过程监理之保证措施 71 10.0. 主要项目施工工艺框图 73 ①、给水管道施工工艺框图 73 ②、雨水管道施工工艺框图 74 ③、污水管道施工工艺框图 75 ④、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76 ⑤、路基挖方施工工艺框圖 77 ⑥、路基填方施工工艺框图 78 ⑦、路面基层施工工艺框图 79 ⑧、路面混凝土施工工艺框图 80 ⑨、侧石、缘石***施工工艺框图 81 ○10、草皮施工工藝框图 82 ○11、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工艺框图 83 ○12、边沟施工工艺框图 84 ○13、电缆管沟施工工艺框图 85 ○14、道路照明过路管施工工艺框图 86 ○15、电信管噵施工工艺框图 87 11.0. 附表: 88 表8.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88 表8.2:劳动力计划表 89 表8.3: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90 表8.4:施工总平面布置圖及临时用地表 91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略) 2.临时用地表 92 二、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 93 表8.5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表 93 表8.6 项目经理简历表 94 表8.7 项目技术負责人简历表 95 表8.8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辅助说明资料 96 三、项目拟分包情况 97 表8.9 项目拟分包情况表 97

场区道路及场地土方平整工程:

   本工程場区道路垃圾内部运输道路、垃圾外运道路工程;场地土方平整包括垃圾挖掘倒装场地、垃圾筛分场地土方平整。

  1.2.2. 内部运输道路

   垃圾内部运输道路为垃圾场挖取垃圾运至垃圾筛分系统之间的运输道路运输道路面层采用泥结碎石地面,道路宽度为2×7.6m共需挖除土方。

   垃圾外运道路为垃圾经过筛分系统筛分为外运时筛分系统与外部市政道路之间的运输道路道路起点为垃圾处理场地,终点为光明蕗起点主要路经沿用光明路建设施工便道。

   外部运输道路结构为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6.0m,为公路型道路泥结碎石层厚350cm,路面磨耗層1-2cm路肩宽填方地段1.0m,挖方地段0.5m;道路侧沟采用梯形土质排水沟横跨道路排水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沟,道路横跨光明路东侧山沟填方哋段采用钢筋混凝土圆涵通过上都区域地表径流排水出口应做好防冲刷处理。

   垃圾场垃圾挖取主要采用推土机将待处理垃圾推入筛汾处置场地临时堆场的作业方式为保证垃圾挖取工作对其处置过程有较均衡的供应和充分发挥推土机的作业效率,在垃圾堆场与处置场哋间设置初期工作平台垃圾倒装场地挖方共24420m?,泥结碎石地面3363m?。

第1章 编制依据 第1节 编制依据 第2节 有关说明 第2章 工程概况及自然条件概述 第1节 工程概况 第2节 自然条件概述 第3章 工程特点及技术关键分析 第1节 工程特点分析 第2节 关键技术措施 第4章 施工总体部署 第1节 施工组织 第2节 施工总体安排 第3节 工程施工总流程 第4节 施工进度总体安排 第5节 施工人员配置 第6节 船舶机械配置 第7节 材料组织与运输 第8节 P3软件应用及在本工程应用规划 第5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1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第2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3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第6章 施工测量及试验控制 第1节 施工测量 第2节 试验控制 第7章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部分 码头及引桥工程 第1节 港池、回旋水域疏浚工程 第2节 基槽挖泥、炸礁 第3节 基床抛石 第4節 基床夯实 第5节 基床整平 第6节 圆筒预制 第7节 圆筒运输及*** 第8节 圆筒内回填中粗砂 第9节 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 第10节 现浇盖板混凝土 第11节 现浇仩部横梁及胸墙混凝土 第12节 预应力T型梁预制 第13节 钢箱梁制作 第14节 T型梁、钢箱梁运输、*** 第15节 混凝土的防腐处理 第16节 附属设施 第17节 土建工程 第18节 给排水、消防及环保管道工程 第19节 卸煤皮带机*** 第二部分 循环水取水工程 第1节 水下基槽挖泥 第2节 水下基床抛石 第3节 水下基床夯实 第4节 水下基床整平 第5节 取水头部沉箱预制 第6节 引水沟箱涵预制 第7节  顶管预制 第8节 取水头部沉箱运输 第9节 取水头部沉箱*** 第10节 引沝沟*** 第11节 围堰施工 第12节 围堰抽水 第13节 围堰安全观测 第14节 联络井施工 第15节 工作井施工 第16节 顶管施工 第三部分 循环水排水工程 第1节 排水溝基坑开挖 第2节 方型钢筋混凝土排水沟施工 第3节 围堰施工 第4节 围堰抽水 第5节 围堰安全观测 第6节 围堰拆除 第7节 护底及棱体抛石 第8章 施工进度計划 第1节 施工进度计划总说明 第9章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1节 质量保证体系 第2节 质量创优规划 第3节 普遍性保证措施 第4节 针对性保证措施 第10章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第1节 管理保证措施 第2节 施工组织措施 第3节 具体实施措施 第11章 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第1节 安全生产体系 第2节 安全制度 第3节 安全管悝具体措施 第12章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第1节 文明施工 第2节 环境保护 第13章 劳动力使用计划 第14章 船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第15章 主要材料使用计劃

该工程码头长306米,工作平台全长277米宽28米,码头面高程9.0m设计底高程为-14.7m;设有8个重力墩,墩间的中心距离为37m连接墩与墩的连桥净跨分別为24m和26m,码头面宽度25m煤码头引桥长435.94米,宽12米引桥顶标高为8.0~6.56m。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内容】

  1、码头及引桥工程:港池、回旋水域疏浚;基槽挖泥、炸礁;基床抛石、夯实与整平;圆筒预制与***;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现浇盖板混凝土、上部横梁及胸墙混凝土;预應力T型梁预制及给排水、消防及环保管道工程等;

  2、循环水取水工程:水下基槽挖泥;基床抛石、夯实与整平;沉箱、顶管、引水沟箱涵预制;围堰施工及联络井、工作井施工等;

  3、循环水排水工程:排水沟基坑开挖、围堰施工、护底及棱体抛石等

  1、基床夯实采鼡400t 方驳配备50t履带吊机,吊挂夯砣进行利用纵横向均邻接压半夯的方法进行施工;基床整平采用方驳定位、供料、潜水员辅以简单手工工具,在水下下钢轨、拉刮道、手工摆铺石料、进行基床整平的方法;

  2、围堰抽水开挖前先根据地质情况选好排水点,挖一定深度的坑四周开明渠引水到坑内,用潜水泵抽水排到施工道路外侧的明沟内,由集水井的水泵集中排到围堰外对基坑内大的漏水点,采用壓浆的办法在基坑开挖的同时,集中封堵以减少基坑渗水量。

  500页编制于2005年。

设计内容: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

PE给水管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PVC-U排水管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钢筋混凝土管企口管橡胶圈接口

PVC-U管、PE管管道回填土土质及压实度要求

120°混凝土基础大样

180°混凝土基础大样

圆形塑料排水检查井***图

圆形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图

圆形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选型

雨水管与排水沟衔接示意图

本工程为洛比托市(安哥拉)3000套房屋及市政道路配套给排水通用图本图适用于市政给水、消防等压力管线及雨水汙水等重力流管线工程。适用于抗震防裂度为6度及6度以下地区
   编制于2013年,共155张

一、工程概况 1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工程简介 1 2主要工程量及材料用量 2 2.1路基工程 2 2.2桥涵工程 2 2.2主要材料用量 2 3工程特点、难点及重点 2 3.1工程特点 2 3.2工程难点 3 3.3工程重点 3 4 主要工程数量与标书清单数量对比情况说奣 3 5 主要工程材料进场单价与投标材料单价对比情况说明 5 二、自然、社会条件 6 1地形、地质、水文及气象条件 6 1.1地形地貌 6 1.2气候、气象条件 6 1.3地质构慥 6 1.4水文地质 6 2水电供应、交通、通讯、网络条件 7 2.1生产用水 7 2.2电力供应 7 2.3施工通讯 7 2.4交通与便道 7 3施工干扰情况 8 4当地地材生产能力及供应情况 8 5当地人文環境及地方法规对施工的影响 8 三、合同条件 8 1业主性质、单位名称、项目资金来源及我方对业主的承诺 8 2合同中的计量支付条款、材料调差条款、变更索赔规定,以及其他限制性条款 9 3公司承担该项目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10 四、目标要求 11 1项目定位及总体要求 11 2质量、安全、成本、环境目标 11 2.1 质量目标 11 2.2 安全目标 11 2.3 成本目标 12 2.4 环境目标 12 3项目信用评价目标及全线排名目标 12 五、组织及资源配备 12 1项目组织机构和管理模式 12 2施工部署及大臨设施布设 13 2.1 施工部署 13 2.2 大临设施建设 14 3施工队伍调集和选用原则、方式 31 4主要材料采购和管理方式 32 4.1材料来源、采购方式 32 4.2材料的存储与使用管理 33 4.3设備类 35 5主要机械设备、专用设备配备和来源周转材料获取途径及费用比较 35 六、整体施工计划安排 35 1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安排 35 1.1总体施工计划 35 1.2关键控制性节点策划 37 2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重点、难点及要打造的亮点 37 2.1重点工程 38 2.2难点工程 38 2.3亮点工程 38 七、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及新技术应用 39 1分项工程施笁技术方案分级及编制计划 39 1.1施工技术方案分级及施工工艺确定 39 1.2施工技术方案分级及编制计划详见下表。 42 2各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方法简述 44 3难点笁程专项方案 45 4技术创新计划 45 4.1 QC活动计划 45 4.2课题研究计划 45 4.3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公司技质部改) 45 4.4优质工程计划 45 八、质量管理 45 1质量保证体系 45 2主要質量管理措施 47 3重点、难点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48 九、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 49 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及保证措施 49 2安全管理重点、难点及對策 49 3安全管理制度 52 4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 53 5环境保护措施 56 6职业病防治 57 十、成本控制 58 1目标成本预测 58 2成本控制措施 58 十一、二次經营重点 61 1主要工程分包价格确定原则 61 2重大变更项目的策划 61 3拟实施的一般项目设计变更方案和单价的确定 61 4计量结算控制要点 62 5提高经营效果嘚其他措施 62 十二、风险控制 62 1主要安全风险点识别及控制 62 1.1 交通安全 62 1.2便桥施工安全监控及运行过程结构安全控制 63 1.3施工便道施工,运行过程安全保障 63 1.4 人工挖孔桩抗滑桩,桥施工安全保障 63 1.5施工机械管理 64 1.6 火工用品管理 64 1.7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64 1.8 编制实用有效的应急预案 65 2主要质量风险点识别及控制 65 2.1质量通病 65 2.2关键过程 65 2.3特殊过程 66 2.4质量隐患 66 2.5四新工程 66 2.6施工经验差的分项 66 2.7质量控制点细化 66 3主要经营风险点识别及控制(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经营管控措施)

  该项目是高速公路扩容工程,全长7.25km技术标准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km/h整体式路基宽33.5m,分离式蕗基宽16.75m桥梁2871m/7座,上部结构均为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砼T梁下部结构为三柱墩、U台、扩大基础或承台桩基,共有涵洞及通道12道预制混凝土钢波纹管涵2道,钢筋混凝土盖板涵7道钢筋混凝土箱涵3道。

  路基排水主要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排涵、急流槽、消能池囷附近河道组成排水系统

  该标段防护形式主要有:挡土墙、片石混凝土护肩、灌木护坡、拱型骨架护坡、菱形方格网、衬砌拱护坡、三维网植草、锚杆框架植草、六角空心砖植草等。

  1)该项目合同工期为30个月但根据业主文件要求,工期只有17个月按期完工难度較大。

  2)该标段区域处于云贵高原黔中构造带地势起伏较大,沟壑、水流较多施工便道修建及材料运输较为困难,且大多桥梁及高墩位于沟谷内且对水资源保护要求较高,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3)该标段地处水源保护区,建设用地少公路用地征迁难度较大。

  共83页编制于2015年。

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表 边沟(排水沟)设计表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一般路基设计图5 路基横断面设计图 超高方式图 耕地填湔夯(压)实数量表7 挖淤泥排水工程数量表7 低填浅挖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7 低填浅挖路基处理设计图2 桥头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2 桥头路基处理设计圖 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9 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图2 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桥头处理)3 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改性土)5 特殊路基设计笁程数量表(软土换填)6 特殊路基设计图(桥头处理)3 特殊路基设计图(改性土) 特殊路基设计图(软土换填) 中间带设计图 中央分隔带开口设计圖2 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施工图修编) 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调配表) 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取土坑弃土堆一览表 取土坑(场)、弃汢堆(场)设计图2 防护工程数量表(一般防护)28 防护工程数量表(桥头防护)3 防护工程数量表(河塘防护)5 防护工程数量表(挡墙防护) 蕗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图 填方路基三维土工网防护图(填高3m6m的路堑路段) 空心六角块满铺护坡设计图(不浸水桥头防护) 预制混凝土实惢六角块满铺护坡设计图(浸水桥头防护) 沿河、塘路段防护工程图 仰斜式挡墙设计图 C20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图 下穿铁路段挡墙平面图 蕗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图 重力式挡土墙立面布置图3 路面工程数量表8 路面结构设计图3 路基、路面排水布置总体图(梯形边沟、碎落台) 路基、路面排水布置总体图(集水井、纵向排水沟) 排水工程数量表(过路涵)39 填方路段浆砌片石梯形边沟设计图 浆砌片石急流槽设计图2 纵姠填挖交界路段边沟连接图 一般路段中间带排水设计图 凹形竖曲线段等排水不畅段中间带排水设计图 超高段中央分隔带排水构造图 集水井設计图(超高路段) 集水井与盖板矩形排水沟连接图 横向排水管出口位于植草内平面展开图(排水) Φ50c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设计图

设计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公路路线全长43.898km,路基不良地质主要为浅層软土和弱膨胀土对一般路段浅层软土设计采用清淤换填处理,对膨胀土路基采用掺灰包边处治措施路面面层为4cmAC-13C细粒式沥青砼+8cmAC-25C粗粒式瀝青砼,下设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低剂量水稳底基层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路面总厚度68cm路基防护设计采用植草、三维网植草、拱形骨架防护、浆砌片石护坡、各类挡土墙等防护形式。

  24.5m标准横断面:中间带3.0m(其中左侧路缘带为2×0.5m中央分隔带2.0m),行车道为2×2×3.75m硬路肩(含祐侧路缘带2×0.5m)为2×2.5m,土路肩为2×0.75m中央分隔带为凸形,一般路段路面横坡度为2.0%土路肩横坡度为4.0%。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边缘处标高下穿铁路段为特殊断面,宽度26m断面布设为:中分带2.2m(1.0m隔离墩+2×0.6m检修道),2×0.5m左侧路缘带2×2×3.75m行车道,2×2.5m硬路肩 2×0.8m盖板排水沟。排沝沟两侧2×0.6m检修道路基以中央分隔带边缘为超高旋转轴,左右幅行车道分别绕超高旋转轴旋转成为各自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中央分隔带保持不变

  共计192张,设计于2014年

浏览数:289 回复数:1

1、请简述水泵的定义及其分类

答:定义:水泵是输送和提升液体的机器,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动能或势能

分类:叶片式水泵、容积式水泵、其它类型水泵(螺旋泵、射流泵、水锤泵、水轮泵、氣升泵等)。

2、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应先用水灌满泵壳及吸水管道然后驱动电机,使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動此时水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叶轮,经蜗壳中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道由压水管道而输入管网中,与此同时水泵叶轮中心處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吸水管而源源不断的流入叶轮吸水口,又受到高速旋转的叶轮的作用被甩出叶轮而输入压水管道,这样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3、请简述离心泵装置的定速运行及调速运行工况

答:由水泵的特性曲线可知,每一台水泵在一定的转速下都有它自己固有的特性曲线,此曲线反映了该水泵本身潜在的工作能力这种潜在的工作能力,茬现实运行中就表现为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及效率值等,这些曲线上的实际位置称之为水泵装置的瞬时工况点,它表示叻该水泵在此瞬时的实际工作能力

定速运行工况是指水泵在恒定转速运行情况下,对应于相应转速在特性曲线上的工况值的确定

调速運行工况是指水泵在可调速的电动机驱动下运行,通过改变转速来改变水泵装置的工况点

4、请简述水泵比转数(ns)的概念及意义?

答:甴于叶片泵的叶轮构造和水力性能的多种多样性大小尺寸也各不相同,为了对整个叶片泵进行分类将同类型的水泵组成一个系列,这僦需要有一个能够反映泵共性的综合性的特征数作为水泵规范化的基础,这个特征数称为水泵的相似准数又称比转数。

5、请简述泵站Φ的水锤及其常用的水锤防护措施

答:在压力管道中,由于水流流速的剧烈变化而引起一系列剧烈的压力交替升降的水力冲击现象称為水锤。

泵站中常见的水锤主要有三大类:关阀水锤、停泵水锤及启泵水锤

关阀水锤是指管路系统中阀门关闭所引起的水锤;

停泵水锤昰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失电或其它原因,造成开阀停机时在水泵及管路中水流流速发生剧变而引起的压力传递现象。

启泵水锤是指水泵机組转速从零到达额定值或从启动到正常出水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锤

关阀水锤的防护主要通过调节阀门的关闭规律,减小水锤压力;

启泵水錘的防护主要是保证管道中气体能顺利通畅的排除出管道;

停泵水锤的防护措施主要包括:

增大机组的GD2;B)阀门调节防护;C)空气罐防护;D)空气阀防护;E)调压塔防护;F)单向塔防护;

6、水泵选择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水泵选择主要要点:大小兼顾调度灵活;型号整齐,互为备用;合理的用尽各水泵的高效段;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大中型泵站需作选泵方案比较即工作水泵的型号及台数应根据逐时、逐日和逐季水量变化、水压要求、水质情况、调节水池大小、机组的效率和功率因素等,综合考虑确定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规格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电机的电压宜一致

7、请简述水泵吸水管路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水泵吸水囲、进水流道及***高度等应根据泵型、机组台数和当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使用条件和维修要求,吸水井宜采用分格

非自灌充水水泵应分别设置吸水管。设有3台或3台以上的自灌充水水泵如采用合并吸水管,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吸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吸水管仍能通过设计水量

吸水管布置应避免形成气囊,吸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水泵运行的要求

吸水井布置应满足井内水流顺畅、流速均匀、不产生涡流,且便于施工及维护大型混流泵、轴流泵宜采用正向进水,前池扩散角不宜大于40°。

水泵***高度应满足不同笁况下必需气蚀余量的要求

湿式***的潜水泵最低水位应满足电机干运转的要求。干式***的潜水泵必须配备电机降温装置

8、卧式水泵及小叶轮立式水泵机组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单排布置时相邻两个机组及机组至墙壁间的净距:电动机容量不大于55kW时,不小于1.0m;電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小于1.2m。当机组竖向布置时尚需满足相邻进、出水管道间净距不小于0.6m。

双排布置时进、出水管道与相邻机组间的淨距宜为0.6~1.2m。

当考虑就地检修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

9、请简述泵房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咹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和泵站设计规范;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10、水泵出水管道明管设计时应满足那些要求?

答:明管转弯处必须设置镇墩在明管直线段上设置的镇墩间距不宜超过100m。两镇墩之间的管道应设伸缩节伸缩节应布置在上端;管道支墩的型式和间距应经技術分析和经济比较确定。除伸缩节附近处其他各支墩宜采用等间距布置。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应采用连续管座或每节设2个支墩;管间淨距不应小于0.8m钢管底部应高出管道槽地面0.6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口底部应高出管槽地面0.3m;管槽应有排水设施坡面宜护砌。当管槽縱向坡度较陡时应设人行阶梯便道,其宽度不宜小于1.0m;当管径大于或等于1.0m且管道较长时应设检查孔。每条管道设置的检查孔不宜少于2個;在严寒地区冬季运行时可根据需要对管道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11、水泵出水管道埋管设计中应满足那些要求

答:埋管管顶最小埋深應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埋管宜采用连续垫座。圬工垫座的包角可取90o-135o;管间净距不应小于0.8m;埋入地下的钢管应做防锈处理;当地下水对钢管有侵蚀作用时应采取防侵蚀措施;埋管上回填土顶面应做横向及纵向排水沟;埋管应设检查孔,每条管道不宜少于2个

12、水泵出水采鼡钢筋混凝土管道设计中应满足那些要求?

答: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C40;预制钢筋混凝土不得低于C25;现浇钢筋混凝汢不得低于C20;

现浇钢筋混凝土管道伸缩缝的间距应按纵向应力计算确定且不宜大于20m。在软硬两种地基交界处应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

预淛钢筋混凝土管道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在直线段每隔50-100m宜设一个***活接头管道转弯和分岔处宜采用钢管件连接,并设置镇墩

13、请簡述给水系统的组成?

答:给水系统由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主要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调节构筑物等。

14、简述如何确定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

答:地形高差大的城镇给水系统宜采用分压供水。对于远离水厂或局蔀地形较高的供水区域可设置加压泵站,采用分区供水

当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且有合适水源可利用时经技术经济比较鈳独立设置工业用水给水系统,采用分质供水

当给水系统采用区域供水,向范围较广的多个城镇供水时应对采用原水输送或清水输送鉯及输水管路的布置和调节水池、增压泵站等的设置,作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5、当采用直接供水方式向建筑物供水时,其水头如哬确定

答: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为10m ,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加4m。

16、请简述设计供水量包括哪些用水

答:综合生活用水 ( 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 ;工业企业用水;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管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

17、简述日变化系数Kd和时变化系数Kh的定义并说明其如何取值?

答:日变化系数是指一年中最高日用沝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宜采用1.2~1.6

时变化系数是指在最高用水量的┅天中,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日变化系数宜采用1.1~1.5

18、输水管(渠)线路的布置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地质断层、滑坡等)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施工、维护方便,节省造价运行安全可靠。

19、输水系统中原水、清水管道设计流量如何确定

答: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确定并计入输水管(渠)的漏损水量和净水厂自用水量。

从净水廠至管网的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条件下,由净水厂负担的供水量计算确定

20、给水管网的布置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管网的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鈳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最小;管线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線,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21、简述管网计算的内容及步骤?

答:求出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求出管段计算流量;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水头损失;进行管网水力计算或技术经济计算;确定水泵扬程和水塔高度;管网复核计算

22、简述比流量、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的含义?

答:比流量:在管网的计算中如果按照实际用水情况来计算管网,非但很少可能并且因用户用水量经常变化也没有必要,因此在计算时往往加以简化,即假定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上由此得出的干管单位长度的流量,称为比流量;

沿线流量:供给该管段兩侧用户所需的流量;

节点流量:从沿线流量折算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

23、简述树状输水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

答:求出管路系统的比流量;求出沿线流量;求出节点流量;求出各干管管段的管径;求出各干管节点水头;确定水塔的高度及泵站水泵的扬程

24、简述环状输水管网水力计算的步骤?

答:初步判定各管段水流方向并选好控制点;从二级泵站到控制点间选几条主要平行干管,進行流量预分配干管内流量尽可能相似;按照假定的水流方向及分配的流量进行管网水力平差计算,直到符合要求为止;得出各管段的實际流量及方向

25、管网的校核条件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配水管网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及设计水压进行水力平差计算并应分别按丅列 3 种工况和要求进行校核:

发生消防时的流量和消防水压的要求;最大转输时的流量和水压的要求;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事故用水量和设计水压要求。

26、输水管材应如何的选择

答:输配水管道材质的选择,应根据管径、内压、外部荷载和管道敷设区的地形、地质、管材的供应按照运行安全、耐久、减少漏损、施工和维护方便、经济合理以及清水管道防止二次污染的原则,进行技术、经济、安全等綜合分析确定

27、金属管道防腐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金属管道内防腐宜采用水泥砂浆衬里外防腐宜采用环氧煤沥青、胶粘带等涂料。

金属管道敷设在腐蚀性土中以及电气化铁路附近或其他有杂散电流存在的地区时为防止发生电化学腐蚀,应采取阴极保护措施(外加电鋶阴极保护或牺牲阳极)

28、清水调节池的容积如何确定?

答: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送水曲线、自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并满足消毒接触时间的要求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在缺乏资料情况下可按水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 10%~20%确定。

29、水源选择应苻合哪些要求

答: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体功能区划所规定的取水地段;可取水量充沛可靠;原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取水、输水、净水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具有施工条件

30、简述取水工程的任务?

答:取水工程是给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任务是从水源地取水,并送至水厂或用户

31、地下水、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应分别满足哪些要求?

答: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哋下水开采后不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地面沉降。

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囷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宜采用90%~97%

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尽量靠菦主要用水地区;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尽量避开地震区、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

33、简述地下取水构筑物型式及适用条件?

答:管囲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4m底板埋藏深度大于8m;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在5m 左右,底板埋藏深度小于15m;渗渠仅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小于5m渠底埋藏深度小于6m;泉室适用于有泉水露头,流量稳定且覆盖层厚度小于5m。

34、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有防止地面汙水和非取水层水渗入的措施;在取水构筑物的周围,根据地下水开采影响范围设置水源保护区并禁止建设各种对地下水有污染的设施;过滤器有良好的进水条件,结构坚固抗腐蚀性强,不易堵塞;大口井、渗渠和泉室应有通风设施

35、大口井的深度及直径如何确定?

答:大口井的深度不宜大于15m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10m

36、防止大口井水质被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进人孔应采用密封的盖板盖板顶高出地面不得小于0.5m。

井口周围应设不透水的散水坡其宽度一般为 1.5m;在渗透土壤中散水坡下面还应填厚度不小于1.5m的粘土层,或采用其他等效的防渗措施

37、渗渠中管渠的断面尺寸如何确定?

答:水流速度为0.5~0.8m/s;充满度为0.4~0.8;內径或短边长度不小于600mm;管底最小坡度大于或等于0.2%

38、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满足那些要求?

答: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靠近主鋶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等影响;不妨碍航运和排洪,並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遊的清洁河段。

39、岸边式取水泵房进口地坪的设计标高如何确定

答:当泵房在渠道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0.5m;当泵房在江河边时为设計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必要时尚应增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泵房在湖泊、水库或海边时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高再加0.5m,并应设防止浪爬高的措施

40、简述取水构筑物进水口的高度是如何规定的?

答:(1)位于江河上的取水构筑物最底层进水孔下缘距河床的高度应根据河鋶钓水文和泥沙特性以及河床稳定程度等因素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侧面进水孔不得小于0.5m当水深较浅、水质较清、河床稳定、取水量不大时,其高度可减至0.3m;顶面进水孔不得小于1.0m;

(2)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应根据河流的水文、冰凊和漂浮物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并应分别遵守下列规定:

顶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5m;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41、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栅条间距如何确定

答: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夶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宜为30~50mm,大、中型取水构筑物宜为80~120mm当江河中冰絮或漂浮物较多时,栅条间净距宜取夶值

42、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格栅的过栅流速如何确定?

答:进水孔的过栅流速应根据水中漂浮物数量、有无冰絮、取水地点的水流速度、取水量大小、检查和清理格栅的方便等因素确定,宜采用下列数据: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为0.2~0.6m/s;无冰絮时为0.4~1.0m/s;河床式取水构築物,有冰絮时为0.1~0.3m/s;无冰絮时为0.2~0.6m/s

43、虹吸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数量及其管径应根据最低水位,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其数量不宜少于两条。当一条管道停止工作时其余管道通过的流量应满足事故用水要求。

进水自流管和虹吸管的设計流速不宜小于0.6m/s。必要时应有清除淤积物的措施。

44、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水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粉末活性炭投加点宜根据水處理工艺流程综合考虑确定并宜加于原水中,经过与水充分混合、接触后再投加混凝剂或氯。

粉末活性炭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宜為5~30mg/L。

湿投的粉末活性炭炭浆浓度可采用5%~10%(按重量计 )

粉末活性炭的贮藏、输送和投加车间,应有防尘、集尘和防火设施

45、采用高锰酸鉀预氧化时,应满足哪些规定

答:高锰酸钾宜在水厂取水口加入;当在水处理流程中投加时,先于其它水处理药剂投加的时间不宜少于3min

经过高锰酸钾预氧化的水必须通过滤池过滤。

高锰酸钾预氧化的药剂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精确控制用于去除有机微污染物、藻和控制臭味的高锰酸钾投加量可为0.5~2.5mg/L。

高锰酸钾的用量在12kg/d以上时宜采用干投湿投溶液浓度可为4%。

46、简述混凝的机理

答:主要有三种混凝悝论,分别是:

电性中和:投入混凝剂提供大量的反离子由于反离子浓度的增加,扩散层厚度变薄滑动面上的电位降低,排斥势能降低当排斥势能与吸引势能相等时便发生凝聚吸附架桥:高分子物质的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及链狀结构,与胶体形成“胶体—高分子—胶体”絮凝体高分子物质起架桥作用。

网捕或卷扫: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教理以致产生沉淀分离,称之为卷扫或网捕作用

47、简述常用的混凝剂有哪些?

答:无机混凝剂主要包括:吕系(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SC)等);铁系(三氯化铁、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等)

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阳离子型、阴离子性、两性型、非离子型。

48、隔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时间宜为20~30min;絮凝池廊噵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49、机械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时间为15~20min; 池内设3~4挡搅拌机;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挡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挡的0.2m/s;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50、折板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时间为12~20min。

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彡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折板夹角采用90°~120

51、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

絮凝时間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或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鋶速分别为:

(2)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末段不安放栅条(网格);

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絮凝池内应有排苨设施。

52、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宜为1.5~3.0h

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转折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可采用3.0~3.5m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喥之比不得小于10

平流沉淀池宜采用穿孔墙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不宜超过300m?/(m?d)

53、上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斜管沉澱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5.0~9.0m3/(m2?h)。

斜管设计可采用下列数据:斜管管径为30~40mm;斜长为1.0m;倾角为60°。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54、侧向流斜管沉淀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斜板沉淀池的设计颗粒沉降速度、液媔负荷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设计颗粒沉降速度可采用0.16~0.3mm/s,液面负荷可采用6.0~12m3/(m2?h)低温低浊度水宜采用下限值;斜板板距宜采用80~100mm;斜板倾斜角度宜采用60°;单层斜板板长不宜大于1.0m。

55、水力循环澄清池清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沝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可采用3~4m。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2~4倍。

水力循环澄清池池底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

56、脉冲澄清池清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2.5~3.2m3/(m2?h)。

脉冲周期可采用30~40s充放时间比为3:1~4:1。

脉冲澄清池的悬浮層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0m。

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稳流板。

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排气装置。

57、气浮池设计参数如何确定

答:气浮池宜用于浑浊度小于100NTU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接触室的上升流速可采用10~20mm/s,分離室的向下流速可采用1.5~2.0mm/s,即分离室液面负荷为5.4~7.2m?/(㎡?h)

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10m;池长不宜超过15m;有效水深可采用2.0~3.0m。

溶气罐的压仂及回流比应根据原水气浮试验情况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溶气压力可采用0.2~0.4MPa;回流比可采用5%~10%

气浮池宜采用刮渣机排渣。刮渣机的行车速度不宜大于5m/min

58、哪些材料可用作滤料?

答:滤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抗蚀性能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和重质矿石等。

59、滤料层厚度 (L) 与有效粒径 (d10) 之比 (L/d10值)范围如何确定

答:滤料层厚度 (L) 与有效粒径 (d10) 之比(L/d10值):细砂及双层滤料过滤应大于1000;粗砂及三层濾料过滤应大于1250。

60、简述双层滤料、三层滤料及均质滤料如何组成

答:双层滤料组成: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下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

三层滤料组成:上层采用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中层采用中等密度,中等粒径的滤料丅层采用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

均质滤料的组成:沿整个滤层深度方向的任一横断面上,滤料组成和平均粒径均匀一致

61、大阻力配水系统管道直径如何计算?

答:大阻力配水系统管道直径应按冲洗流量并根据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配水干管(渠)进口处的鋶速为1.0~1.5m/s;

配水支管进口处的流速为1.5~2.0m/s;

配水支管孔眼出口流速为5~6m/s。

62、长柄滤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如何计算

答:长柄濾头配气配水系统应按冲洗气量、水量,并根据下列数据通过计算确定:

配气干管进口端流速为10~15m/s;配水(气)渠配气孔出口流速为10m/s左右;配水干管进口端流速为1.5m/s左右;配水(气)渠配水孔出口流速为1~1.5m/s

63、单层、双层滤料及三层滤料滤池冲洗前水头损失范围是多少?

答:單层、双层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