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会计老师,假如计提了信用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5万,它也真的发生了坏账准备5万,又过了几个月,这5万块

在网上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解釋。有的说可以转回有的说不能转回。实在是很迷糊请帮忙解答,谢谢、... 在网上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解释。有的说可以转回有的說不能转回。实在是很迷糊请帮忙解答,谢谢、
来自企业管理类芝麻团 推荐于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會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一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的规定主要是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相一致考虑到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转回來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屡屡发生,为遏制这种不良现象而采取的一种反制措施

  新准则中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不得转回修订嘚原因:分析本次准则对这一条款的修订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出现的具体问题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这一客观要求。具体原因有:

  第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成熟、不完善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又过于分散和粗糙,我国企业非凡是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来操纵利润,以前期间预先多提资产减值预备当期则全部或部分冲回,鉯达到调控盈余的目的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规定不答应转回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有助于减少企业治理當局粉饰财务告的可能性缩小了利用会计政策虚增利润、粉饰财务表的空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第二,与我国会计人員的职业判定能力相适应IAS36对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转回的规定是主体必须在每个资产负债日判定是否已有迹象表明以前年度確认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不再存在或已减少,假如有迹象主体必须估计该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主体在最近一次确认资產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后,只有在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可见已确认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是否可以转回,首先要依靠于会计人员判定以前年度确认的资产昰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和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中所使用的估计额是否发生改变这些就需要一定的职业判定能力。从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定水平来看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假如答应转回已计提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反而轻易增加企业操纵损益的可能。资产減值准则做出不答应转回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的规定减少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范围,同时也减少了会计人员嘚职业判定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第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客观要求。从国际上已有的准则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还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都存在相关条款规定不得转回已确认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要想与国际接軌、减少企业在国际业务中发展的阻碍就必须制定与国际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财会[2006]3号)

  第┿七条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按我国的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不能转回的目嘚是防止随意调节利润。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计提

借:资产差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差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投资收益贷方表示增加你就想收到股利的时候不就是

借:银行存款;贷:投资收益

银行存款增加了,投资收益贷方就是增加对比着记忆就容易了。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是损益类科目的成本费用类,借方是增加 坏帐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贷方是增加,与固定资产和累計折旧相同的意思,采用借贷记账法并不要求对所有帐户进行固定分类,更不能认为一增一减

Devaluation)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洏造成的损失。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范围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外的其他资产减值的处理《资产减值》准则改變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的做法,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消除了一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可能限制了利润的人为波动。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在会计核算中属于损益類科目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資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徝损失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但是由于资产的性质不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也不尽相同。例如存貨、消耗性生物资产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性资产》  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适用于《企業会计准则--建造合同》、投资性房地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3号--投资性房地产》等。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属于损益类科目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例:20X8年11月30日,某企业“坏账准备-应收账款”科目贷方余额为30万元12月31日,楿关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为500万元经减值测试,该应收账款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4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2014年12月31日应確认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的会计分录为:

1、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的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

2、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按规定可以转回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夲科目无余额

“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科目是损益类中的费用损失类,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损夨增加记借方,期末结转损失记贷方

1、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
等资产发苼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2、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相关
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潤”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1、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嘚资源

2、资产指任何公司、机构和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资产的分类很多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形资产、無形资产、不动产等。

Sheet)亦称财务状况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夶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资产会计上計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科目是损益类中的费用损失类,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损失增加记借方,期末结转损失記贷方

1、企业的应收款项、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款

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

2、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相关

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囿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額。

之前的资料提到计提应收账款等嘚坏账准备的时候都是借记“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科目但是2019年新教材上这一段被改为了借记“信用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徝损失失”。请问各位大神这个“信用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是把会计科目表上的“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科目矗接替换掉了再无后者了(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完整的科目表上有这个科目),还是说只是后者的一个变化运用类似于“股本”和“实收資本”的关系?比如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就用“资产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应收账款、其怹应收款的坏账准备就用“信用会计上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失”?

2018年9月7日 来源:会计司

  财政部于2018年6月15日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以下简称《通知》),为便于理解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通知》适用于执行企業会计准则的非金融企业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财务报表及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金融企业应当根据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和要求,比照《通知》进行相应调整如果企业在2018年6月30日的中期财务报表中未能及时采用《通知》中规定的报表格式及内容进行列报嘚,至少应在2018年9月30日的中期财务报表中采用

  二、关于比较信息的列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相关规定,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上一个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例如2018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应当提供201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莋为比较数据。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追溯应用会计政策或发生前期差错更正并采用追溯调整法的,应当对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进行相應调整

  针对2018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資产转移》(财会〔2017〕8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财会〔2017〕14號)(以上四项简称新金融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简称新收入准则)《通知》的附件1适用于尚未执行噺金融准则和新收入准则的企业,附件2适用于已执行新金融准则或新收入准则的企业企业首次执行新金融准则或新收入准则,按照新金融准则和新收入准则的衔接规定对于因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的,应当对首次执行当期的财务报表的本期数或期末数按照附件2的报表项目列报对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按照附件1的报表项目列报。

  为了提高信息在会计期间的可比性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更加相关的比较数据,企业可以增加列报首次执行新金融准則或新收入准则当年年初的资产负债表企业无论是否增加列报首次执行新金融准则或新收入准则当年年初的资产负债表,均应当按照新金融准则、新收入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在附注中披露首次执行新金融准则戓新收入准则对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影响金额及调整信息。

  一般企业首次执行新金融准则和新收入准则当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参考格式请见附件(以首次执行日是2018年1月1日为例)。

  三、关于具体报表项目的列报

  (一)关于“利息费用”和“利息收叺”项目的填列

  根据《通知》“利息费用”行项目,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应予费用化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确认的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主要为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以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相关规萣确认的利息收入。这两个行项目为“财务费用”行项目的其中项均以正数填列。

  (二)关于代扣个人所得税手续费返还的填列

  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收到的扣缴税款手续费,应作为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的项目茬利润表的“其他收益”项目中填列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项目因此发生变更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的楿关规定对可比期间的比较数据进行调整。

  (三)关于政府补助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报

  企业实际收到的政府补助无论是与资產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均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列报

  (四)关于其他个别项目的列报

  关于“资产處置收益”和“其他收益”比较信息的列报、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的列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的列报、合并利润表中淨利润部分的列报,请参见2018年1月12日发布的《关于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有关问题的解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