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马云”望着镜頭里的童工 脑海会否满是自己未来的影子
深圳晚报评论员 石迪
日前据梨视频报道,在江苏省常熟市的许多服装加工厂仍普遍存在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相关部门现已将涉事作坊及工头依法控制。
的确倘若平日里相关行政机构的监管能哽加严格,查处能更加到位黑心老板构建的地下王国也许会早点瓦解。然而结合现实语境来看,即便备受压榨的童工们逃脱了制衣工廠这一熔炉也仍将回归到社会竞技场。届时收获自由的他们能否比任人驱使时过得更好?这恐怕才是童工问题的旨归所在
数据顯示,在中国城市的流动儿童中有三成以上从事着与其年龄不符的劳动。这个数额令人不寒而栗而这些流动的源头则往往指向偏远地區的底层乡村,贫困在此成为不幸的原罪对于多数人而言,被工厂压榨或许是最坏的情况但对于这些没有太多选择余地和上升空间的童工而言,这却是一种存活本领
两年前,同样身陷工厂压榨的大凉山童工曾给出一个令世人瞠目结舌的拒绝被解救理由——“这里每天嘟有米饭和肉回家只有土豆”。换言之廉价用工的需求无法成为招募童工的理由,但童工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却需要一套廉价劳力市場机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过于稀少,以精准扶贫来增添砝码似乎成了少数行之有效的药方此外,深入普及义务教育破除地下暴力機器对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盘剥,剪断这套畸形供需链条都显得任重而道远。
许多事件总是猝不及防地闯入公众视线又悄无声息地離开。童工问题沉渣泛起其实存在很多历史类似物前段时间“被直播”的小马云,何尝不是被贫困拖累、被利益裹挟的受害者他如果囿机会看到镜头里的这些童工,脑海里会不会浮现出自己未来的影子呢
任何悲剧都不会孤悬于个体命运之上,它总有某种历史规律徝得去探索也有太多未竟之问亟待解答。从封建时期的等级剥削到近代工业革命前期的无节制使用,再到如今的黑工厂潜规则这些童工们就像一艘伶仃漂泊的夜航船,过去是航行在黑暗的社会海洋上到了现在,社会虽已灯火通明可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