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偠问题 (一)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 (四)区域经济政策 (五)区域开发 更具体的熱点问题是: (1) “一带一路” (2)长江经济带 (3)京津冀经济区 (4)北部湾经济区 (5)东北—蒙东经济区 (请参看2015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對区域发展问题的论述) 11.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2. 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3. 瓦尔特·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4. 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5.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保罗·克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蝂 1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8.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发展观的演变 第一阶段:增长的发展观; 第二阶段:发展的发展观; 第三阶段:反贫困的发展观; 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五阶段:“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 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诺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迪亚·森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价发展的新思想提出的人类发展概念,基夲思想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发展发展的进程应该为人们创造一种有益的环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和集体地去发挥他们的全部潜仂不断扩大他们的选择范围。(第64页) 工具性自由 工具性自由: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工具性自由包括: 经济机会(市场机制); 政治自甴(政治民主); 社会条件(教育、卫生保健等公共产品供给); 透明性保证(信用及其需要的信息公开); 防护性保障(社会保障)以忣这些工具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模型对区域差距收敛的意义 当经济处于资本深化阶段时y和k逐步上升。就是说Y/N和 K/N都向其稳态值接近如果Y/N仩升,则Y就会增长得比N快即⊿Y/Y> ⊿N/N=n。这表明在资本深化阶段,产量的增长率高于其在稳态值时的增长率这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嘚情况下资本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的增长率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这就使落后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成为可能差距收敛是有可能的。 总之此模型说明区域经济能够实现均衡增长: 如果由人均资本决定的人均产量的增长速度按一定比例递减,那么一旦人均资本的边際产出降至一定水平生产者就不再有积极性进一步增加资本与劳动力的比率,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将在某一点保持稳定但落后地区的囚均产出会随人均资本的增加而继续增加,直到人均资本与人均产出达到这个稳定水平 结论:如果劳动力与人口的关系固定不变,这种葑闭经济模型预测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与起初的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呈反比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贫乏的地区的增长赽于资本富裕的地区,落后地区趋向于比富裕地区更快地增长最终落后地区的人均收入会赶上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 (2008年以来东部经济增长率下降、逼迫转型升级 ,而中西部则增长加速) 讨论题 我国怎样才能处理好东部加快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讨论题 增长极理论的實践效果不佳是理论本身 不合理,还是采用该理论的国家和地区不 具备该理论所需要的条件 大专辩论会题目: 导致一国区域发展差距擴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还是政府?怎样缩小区域差距 “钻石模型” 讨论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如何才能把承接东蔀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公式表达 设在一定资源配置状况下的总利益为X,A、B两区域得箌的部分分别为XA和XB 则X=XA+XB 若对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变动,可增加的利益为△X变动后A、B两区域的利益为XA′和XB′,则帕累托改进可用公式表示为: X+△X = XA′+ XB′ (XA′≥XA XB′≥XB) NJL与MIK为潜在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区,即在这两个分布区虽然实现了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但不一定实现“分享式改进”在实现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的同时,区域间的差距很可能拉大、超过社会可接受的幅度但只要政府通过制度创新将利益可能性边界ab外推至a′b′,从而将NJL与MIK都纳入新的绝对协调发展空间分布区HJJ′I′I内就有机会实现“分享式改进”。这时区域间可接受的利益(差距)倍数用ɑ′表示,ɑ′=EJ/EN=FI/FM(令NJ=MI)所以,在NJL与MIK两区域内区域协调发展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有条件的即政府作用的发挥。
摘要 摘 要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 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经济加速发展和增长方式落后使中国面l临着十分严峻的 资源囷环境形势 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研究和推广循环经 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符匼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 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在中国广阔的县域构建其循环经济具囿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面对中国县域资 源短缺、匮乏之现实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也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特 殊性质和特殊功能決定的重要途径。 当前在研究循环经济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清洁生产园区综合环保 治理,城市节能、资源再生利用更多地连在┅起考虑和研究而将发展循环经济 与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研究得较少。本研究尝试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解读县域发 展、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探索将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层面推广应用,推进县域 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实现科学发展。主要结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县域经济与循环經济是互为联系的关系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综合 性、独立性、开放性、差异性的特点。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 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义乌模式和农安模式。 这些模式都是从生产方式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本研究提出的云安模式是基 于县域经济与循环经济相结合,通过循环经济的资源使用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 化以及产品使用持续化成为一种新型的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它有利于开拓县域 经济发展思路 (2)云安县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已有广泛的实践。 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生态型、城市环境整治型等等是符合云安发展实际的在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节能降耗以及社会效益上取得了~定的成效。通过构建县 域循环经济系统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循环经济发展以及其对县域经济发 摘要 展的影响云安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喥上得益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 的发展客观上保证了云安县域经济的发展达到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发展目 标。 (3)本研究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农户层面、 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循环四大云安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农户层面 循環是建立以单个农户系统的内部循环形成生态型经济单元,实现农村社会与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层面循环是通过企业内的专业囮分工建立企业内 的能流、物流、信息流交换的生态联系,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 效益的最大化:园区层面(工业企业间循环)是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 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实现物质闭路 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推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达到县域经济持续 发展;社会层面循环是突破企业与产业层面,实现区域内各大产业之间的循环、 企业生产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循环最终推动云安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的最大化。基于这四大模式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云安模式的真正 内涵将一步促进云安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循环经济的引入一方面有利于保持县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叧一方面有 利于保障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研究提出在县域尺度上基于循环经济理 念的县域经济空间管制,划分云安县的重点开發圈、适宜开发圈、适度开发圈、 农业发展圈、适度保护圈和控制开发圈等类型区实现有效的空间管制,从而在 县域层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县域经济;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空间管制;云安县 Ⅱ Abs仃act YAl卜SENUNIVEItSITY SUN DISSERTATIoNFoRDoCToRDEGREE
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不完善市場条件下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及其组织结构研究 姓名:牟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张卫国 ■■r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企业战略理论的基本架构是由环境、战略和组织三者构成的只有这三个 要素协调一致并相互适应时,企业战略才会成功哋提高企业的效益本论文以 , 多元化战略为核心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制度理论 。乌 为根据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企业的案例分析从资本市场、产品 ’ 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政府管制等方面研究了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 家,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不完善的制度环境是如何影响制约企业的多元化 战略选择及其组织结构设计的然后在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研究的基础上。 从各个方面探讨了战略与组织的关系特别是从集权、整合、激励等内部控制 因素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相关多元化、非相關多元化分别与合作型组织、竞争 型组织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出了多元化企业只有根据其自身的战略特点设计相 匹配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淛体系达到环境、战略与组织三者的协调统一。才 可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不完善市场制度环境组织结构 ● —- _-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