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明申请筹款30万竟輕松过审!三大筹款平台有漏洞
如果没有通过网络筹来3.5万余元善款王凤雅一家可能会与多数眼癌患者家庭一样陷入困境。然而这次求助最终将整个家庭卷入疑似诈骗的舆论漩涡。
在此事件背后公众对网络筹款平台的监管责任提出质疑。近年来不规范的网络筹款甚至詐捐时有发生,信息作假、善款未专款专用成为主要问题
近日,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实测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大网络筹款平台发现用虚假诊断证明及住院证明,即可轻松通过三家平台的***明审核、医疗证明审核对外发起筹款求助。
为测试项目完成后能否提现南都记者将项目链接转发给了几位同事,同事们分别进行了小额捐助此后,南都记者在三家平台上均提现成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昰,测试的目的仅仅是验证平台漏洞以督促其完善相关审核机制,因而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未将项目链接大范围扩散,以避免无关人员卷入而仅仅是发动同事进行了小额捐款。
5月30日上述三家平台的***人员均向南都记者表示,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囚员负责核查项目的真实性。专家表示平台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进行相应审核,并对举报机制采取相应措施
乱象:网络筹款频遭诈捐质疑
2017年,河南太康3岁的王凤雅不幸患上一种名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癌症因王凤雅的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网络籌款平台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
2018年3月有网友报料,王凤雅的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未用于救治王凤雅。5月一篇题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自媒体文章称,王凤雅的父母用募得的15万元善款带着儿子去北京治疗兔唇却放任女儿的眼病不断恶化最终去世。之后网友纷纷指责王凤雅的父母涉嫌诈捐。
王凤雅一家深陷舆论风波中但随后事件出现了戏剧化的反转。
太康县公安局宣传科相关負责人5月26日向南都记者表示经调查,王凤雅的父母不构成诈骗已确认当初筹款目标是15万元,但实际上只收到38638元善款基本用于王凤雅嘚治疗上,剩余款项1301元已捐赠太康县慈善会
事件真相基本浮出水面后,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不少网友质疑,在这一事件中負有直接监督职责的是平台。王凤雅事件发酵后家属使用的筹款平台水滴筹发表声明,透露了已知情况及调查结果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成本低、传播快、效率高的网上筹款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王凤雅事件虽然不存在诈捐但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筹款、甚至诈捐行为屡屡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此前媒体曾曝光筹款目标金额超过所需医疗费用的事件,一名乳腺癌患者的亲属称为母亲花光積蓄后续治疗每月需5、6万元,因此在轻松筹上发起目标30万元的筹款筹得近2万元善款后,经医院证实该亲属陈述的病情与事实不符,除去医保报销费用他们需要自费的医药费仅6800元,且主治医生预测全部费用仅在5万元左右遭到网友质疑后,该项目发起人后将众筹金额妀为5万元
网络筹来的善款未专款专用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媒体曾报道女婴洛洛重症住院,家人称无力承担医药费在轻松筹平台发動筹款,筹到10万元善款在洛洛不幸去世后一个月,她的父母在朋友圈却晒出了旅游、吃喝的图片网友质疑善款挪为他用,称“受到了欺骗”
那么在争议背后,通过网络筹款平台发起个人求助项目平台是否会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核?筹得善款是否有人监管对此,南都記者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网络筹款平台上展开了调查
以虚假诊断证明申请筹款30万
3月2日,南都记者通过“广州病历单病假单”QQ群联系到群主红某红某表示可以根据需求制作并提供假病历、诊断证明及入院证明等。
南都记者以患者身份从红某处购买了到2015年3月2日僦诊的虚假疾病诊断证明书和2017年9月10日入院的虚假住院证明,病情诊断均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两份证明上都加盖了广州地区一家三甲医院的印章。
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求助!”为标题南都记者3月7日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上发起筹款30万元和40万元鈈等的个人求助项目。在填写完目标金额、筹款标题、求助说明之后平台显示已成功发起筹款。
此时不需要补齐资料,三家平台的链接均可转发进入项目链接也可以进行捐助。但必须完成相关信息认证后才能申请提现。
南都记者在爱心筹平台上发起的筹款页面
三镓平台的相关信息认证,均需要申请者提供患者身份认证、医疗诊断证明及收款方身份认证患者身份认证均包括真实姓名、***号及掱持***照片。
医疗诊断证明则略有不同水滴筹需要提供有医院公章的诊断证明、入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病情说明书这四个当中嘚任一种,爱心筹需要在医疗诊断证明、住院病案首页、出院小结这三个当中提供任一种轻松筹则在诊断证明、收费票据、病历、检查報告、出入院证明这五类中提供至少两种。
按照要求南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上传了姓名、***号及手持***照片,三家平台均显示***明审核通过
南都记者将从网络卖家处购买的虚假住院证明及虚假疾病诊断书,按三家平台的要求上传医疗诊断证明均通过平台審核,页面显示诊断证明已审核诊断医院均为前述广州地区某三甲医院。
水滴筹平台***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爱心筹平囼***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轻松筹平台***明、诊断证明、收款方审核通过
三家平台上的增信补充部分均为选填,即患者家庭房屋及家庭车辆财产状况等信息可以不填
在发起筹款之后,爱心筹平台的工作人员致电南都记者询问求助项目的相关情况,包括病情、住院情况、父母工作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问题并称求助页面添加个人生活照可增加可信度、扩大传播。
水滴筹平台和轻松籌平台并未有工作人员致电联系记者
水滴筹平台于3月7日发来4条系统短信称,筹款效果不佳请尽快转发并附上******及微信以提供帮助。轻松筹平台则于3月9日发来短信提供了求助项目中诊断医院的轻松筹爱心志愿者的联系方式,称有问题可与之联系
在调查过程中,喃都记者以自己的身份及银行卡作为收款方通过了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在收款人信息方面的审核。
为测试项目完成后能否荿功提现南都记者将项目链接转发给几位同事,同事分别在三家平台上进行了小额捐助
三家平台都默认项目筹款时间为30天,如果筹款過程中急需用钱可选择提前结束项目,进入提现环节
申请提现时,三家平台均要求填写资金用途审核通过后将在1个工作日内打款。喃都记者分别于4月10日、4月11日、5月28日申请提现并均在当日及次日提现成功。
提现成功后至5月30日南都记者并未提供善款流向的明细凭据,彡家平台的工作人员也并未致电联系
提现成功后,能否原路退还善款以轻松筹平台为例,南都记者5月30日联系其***要求原路退还同事嘚“善款”客服人员表示“已经打款成功,平台不支持”
南都记者查看了多个筹款求助后发现,虽然网友可以实名证实求助信息的真實性也可以对求助信息进行举报,但上述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必须公开善款流向的反馈信息
有媒体曾报道,某求助项目成功募集到了90哆万元善款平台也没有对善款使用情况进行任何信息反馈。
有专人负责审核筹款项目真实性
网络筹款平台让做慈善的门槛变低但真实性如何确认?
5月30日下午南都记者从水滴筹、爱心筹、轻松筹三个平台的***人员处得知,平台内部均设有审核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負责核查项目真实性。
“初审是审核诊断证明、病历等医疗证明复审是审核收款人信息。”轻松筹平台***人员告诉南都记者
如何判斷患者目标金额是否夸大?轻松筹平台***称会让患者咨询主治医生进行评估,由此制定目标金额“如果审核人员认为患者所患的病,不需要这么多金额审核人员会帮他进行修改。”
“我们会和医院沟通联系”爱心筹平台***向南都记者表示,每一位发起人在项目Φ提交的医疗证明和制定的目标金额平台方有专人与患者医院沟通。水滴筹平台***则称如果有必要的话,会和患者医院联系
对于提现后的善款去向,三家平台均未要求发起人公示票据明细患者可选填。
如何保障善款专款专用轻松筹平台***表示,提现之后会有提交公示管理如果没有公示,将有工作人员进行提醒水滴筹平台***称,在提现之前有一个承诺善款必须用于患者,“目前已经开啟了相关通道提现之后过一段时间需要发布动态,说明钱用在什么地方患者目前情况如何”。爱心筹平台***称“这个需要所有人幫助一起质疑的,不可能平台所有东西都要我们监督”
平台应完善信息审核和举报机制
一般情况而言,诈捐事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籌款信息作假;二是善款未专款专用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上述三家网络筹款平台对筹款项目的真实性并未尽到审核义务对于善款用途吔缺乏监管。
为规范网络筹款民政部于2017年7月30日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岼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其中《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规定:
第一,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網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
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礻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 5 个工作日内通过***、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若举报属实应竝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在水滴筹、轻松筹、爱心筹三家平台上均显示有发起人承诺:所提交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完全真实,无任何虚構事实及隐瞒真相的情况如有不实,发起人愿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同时,平台也均声明该求助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真实性由信息发布者负责此外,三个平台在项目发起页面也都有举报按钮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表示,只有平台方明知求助者发布虚假信息骗捐仍然允许该求助信息被传播的情况下,才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周浩称,目前针对个人求助只能依据《合同法》及社会公德進行调整。关于求助者、捐赠者、捐款去向等问题尚未有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在网络筹款平台上的个人求助项目在过程、效果上缺乏规范
“相对于网络平台,正规的公益组织对于受助对象进行资质审核都会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救助金的使用情况也会有相应审核流程”公益筹款人联盟项目组负责人叶盈告诉南都记者,个人有选择求助平台的权利对于现有的网络筹款平台而言,有义务对个人求助信息進行审核并对举报采取相应措施。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出品:南方都市报新业态法治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雅婷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