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cavvena cavaa专卖店吗

原标题: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肖亮徐克,申景李海伟,童家傑张曦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110001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材料与方法:2007姩9月至2008年4月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05B04)

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靜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急例多表现为患肢的肿胀、疼痛皮肤青紫或苍白,其中合并的病例还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胸痛、咯血由于部分病人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外科取栓术,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丅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术逐步成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治疗方法[1]现有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回收期限多为14天[2-5],而COOK公司提供嘚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推荐回收期限长达90天本文通过对我院置入及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病例进行随访和总结,探讨其在下肢罙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操作技术现报告如下: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期间内于我院就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男21例、女15唎平均年龄43.5岁(15-74岁),发病时间1天-12天发病诱因包括术后及骨折后卧床18例、产后5例、无明显诱因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12例症状表现為患肢肿胀(患肢大腿周径与健侧大3~250px)、疼痛、皮肤呈青紫色或苍白,皮温升高或正常合并肺动脉栓塞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病变肢体:左下肢19例、右下肢12例、双下肢5例所有病例均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证实髂、股、腘静脉管腔内存在等回声或弱回声的急性血栓影像;凝血功能检查提示凝血酶原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小于14秒),D-二聚体:阳性有胸部症状的患者需行肺动脉3DCTA检查证实有无肺动脈栓塞。

分别经股静脉或经右颈内静脉入路置入5F猪尾导管,行下腔静脉造影造影剂总量40ml,速度20ml/秒压力800Pa,明确下腔静脉内有无血栓、下腔静脉直径、肾静脉开口的位置等信息根据静脉入路选择不同的输送系统(经颈静脉入路时,需在体外将滤器从经股静脉入路输送系统转至经颈静脉输送系统)置换8.5F专用输送鞘,送入输送系统及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将滤器回收钩下方的金属标记定位于下位肾静脈开口的下缘(肾静脉以下)或将锚定杆远端定位于上位肾静脉开口上缘的上方2-75px处(肾静脉以上),固定推送杆回撤外套管,最后在確定滤器位置无误后打开推送杆的安全锁,完全释放滤器然后行静脉内置管溶栓治疗(需除外溶栓禁忌证,如一个月内的脑卒中、一個月内的颅脑手术、胸腹手术等)溶栓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原有胸部临床症状是否加重。溶栓治疗结束前复查肺動脉造影观察有无新发生的肺动脉栓塞。出院后长期口服华法林2.5mg-5mg/日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其维持在正常值上限的1.5-2.0倍の间术后1、2、3、6月复查下肢血管超声、腹部平片或腹部血管超声观察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情况。

3.滤器取出过程 滤器置入术后45-75忝临床症状消失无新发症状出现的患者经复查血管超声及3DCTA证实下肢静脉及肺动脉内无新鲜或游离血栓后,先经右颈内静脉入路行下腔静脈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内无血栓形成,滤器内无大块(直径大于5mm)捕获血栓方可采用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专用回收套装或12F长鞘加直径15mm嘚鹅颈捕捉器行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取出术,术中先将大口径回收鞘送至腔静脉滤器近心端再送入圈套器至下腔静脉,超出回收鞘并唍全张开后圈套器套住滤器近心端锥状滤过部,缓慢回撤圈套器并逐渐缩小圈套器直径直至套牢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近心端的回收鉤,固定圈套器的把柄同时前送回收鞘,将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收入鞘中一同取出体外。复查下腔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有无穿孔及对比剂外溢。术后给予抗凝、抗炎治疗3-5天

结果:36例病人共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36枚,经股静脉入路置入31枚经右颈内静脉入蕗置入5枚,均一次性释放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释放过程耗时(滤器送入输送导鞘至滤器完全脱离输送系统的时间)平均1.5分钟(0.5分钟-5分鍾)释放过程中滤器弹跳幅度均小于2mm,1例滤器发生倾斜约25度5例滤器发生倾斜<10< span="">度,30例滤器无倾斜无滤器扩展不良。36例患者滤器置入后溶栓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新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束前复查肺动脉造影无新发肺动脉栓塞影像改变。

12例病人于滤器置入术后45-75忝行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图1)2例采用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专用回收套装、10例采用12F长鞘加直径15mm的鹅颈捕捉器,均一次性回收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取出术前下腔静脉造影显示1例滤器内捕捉直径5mm游离血栓(图2)1例滤器倾斜约25度,回收钩贴壁融合回收过程耗时(圈套器送入回收鞘至滤器完全进入回收鞘的时间)4.4分钟(2分钟-15分钟),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管壁穿孔及破裂征象(图3)其余24例病人未荇滤器取出术,19例病人因下肢静脉仍残留部分血栓而决定永久留置下腔静脉滤器;5例因年龄大于70岁且肺功能欠佳而决定永久留置下腔静脉濾器随访期间(4-10月)未出现肺动脉栓塞及下腔静脉闭塞的临床表现,滤器无倾斜及移位

1.适应证选择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适应证是被众多研究充分讨论的问题,现已基本上达成共识[6]这些适应证都是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置入的适应证,本文不再赘述在此重点探讨什么情况下应该推荐使用回收期限较长的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首先由于尚没有滤器长期、大样本留置的安全性评估报告,因此患鍺年龄越小越应该选择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其次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骨折后卧床等)在溶栓治疗后仍将暂时存在的情况下,應选择回收期限较长的腔静脉滤器即可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可能带来的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又保留取出滤器的机会第三,对于同时存在較多静脉血栓(如双下肢静脉血栓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或下肢静脉血栓合并大量的肺动脉栓塞)的情况应选择回收期限较长的腔静脉滤器,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加完全溶解血栓并取出滤器的可能性。本组病例中有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合并大量的肺动脉栓塞首次住院置叺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后行置管溶栓治疗14天,肺动脉血栓完全被消融但下肢深静脉血栓依旧存在,改为抗凝治疗分别于滤器置入術后42天、45天再次入院行下肢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待血栓消融后行滤器取出术。

目前对于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取出的适应证尚没有统一的標准由于静脉血流具有压力相对较低、流速相对较慢的特点,陈旧、附壁的静脉血栓在不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发生脱落的几率较尛不应作为滤器取出术的禁忌证。本文作者认为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取出的适应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滤器置入术后90天以内、肺动脈内无栓子存在、下腔静脉及下肢深静脉内无新鲜血栓或游离血栓存在、滤器内无大块(直径大于5mm)游离血栓关于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时限存在不同的意见,国内部分学者[3,7]仍将14天作为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取出的时限Rosenthal[8]等报道对于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置入时间平均为261.5天(182-403天)的41例病人行滤器取出术,成功取出31例成功率达76%;而对于另外置入时间平均为51天(42-180天)的64例病人行滤器取出术,成功取出60例成功率达93.8%。关于适合滤器取出的患者年龄也存在分歧国内部分学者[3] 认为50岁以上的患者为滤器取出的禁忌证,Seshadri[9]等对中位姩龄为63岁的42例置入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病人中19例有取出滤器可能的患者进行了滤器取出术11例成功取出、7例因滤器内捕获血栓而放弃手術,仅1例因无法圈套回收钩导致回收失败本组12例行滤器取出术病人中有三人年龄超过60岁,因而作者认为年龄并不是滤器取出术的限制因素部分病人因下肢静脉仍残留部分血栓或因年龄大于70岁且肺功能欠佳而拒绝滤器取出术,主要是担心静脉血栓复发、再次出现肺动脉栓塞的风险因此,滤器取出时间窗越长、血栓被清除干净的可能性就越大施行滤器取出术的几率越高。

2.置入操作技术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定位释放在下腔静脉内没有血栓的情况下,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标准的定位方法是将回收钩下方的金属标记物保持在下位肾静脉开口的下缘水平;当肾静脉开口以下的腔静脉长度较小时可以将金属标记物水平上移25px而不会影响肾静脉的血液回流。茬下腔静脉内有较多血栓的情况下腔静脉滤器的定位可以选择在肾静脉开口以上,此时应以锚定杆远端为标记定位于上位肾静脉开口仩缘的上方2-75px处。由于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锚定主要依靠在同一平面的四个锚定杆尖端维持的如果这四个点所处平面与下腔静脉长軸相垂直,滤器的长轴与下腔静脉长轴将保持一致否则将出现滤器尖端向某一方向倾斜的现象。在由右侧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入路释放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时输送系统与腔静脉长轴基本保持一致,不易出现滤器倾斜;而当选择左股静脉入路时输送系统与腔静脉长轴之间存在一萣的夹角,可能出现滤器倾斜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本组部分病例采取如下措施:根据左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确定预计金属标記物置入部位与下腔静脉下端的距离及左髂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大小找到滤器推送杆对应位置折出一定角度,使其在释放过程中滤器前端与腔静脉长轴基本保持一致(图4)

3. 置入及取出并发症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取出的主要并发症包括:①滤器的移位和倾斜;②腔静脉穿孔;③腔静脉血栓形成、闭塞;④再发等。滤器的移位主要是因为推送式释放产生的轴向前冲力而经股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的释放采用金属套杯的后撤,前冲力量很小移位程度较小;滤器的倾斜对于经股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来讲相对较多[3,8]这是因为它的锚定装置仅为单一平面嘚四个锚定点,如果该平面不与腔静脉长轴相垂直滤器必将倾斜。本组部分病例采用角度补偿的方法减少了滤器严重倾斜(≥25度)的發生。而对于腔静脉穿孔、再发等并发症由于Günther Tulip滤器的设计较完善,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Günther Tulip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腔静脉血栓形成、闭塞可以通过积极的抗凝治疗来预防,本组病例不包含抗凝禁忌的患者所以,没有出现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

4.可回收式滤器与詠久式滤器 永久式腔静脉滤器长期留置于人体内,在持续提供拦截大块血栓的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腔靜脉局部血管壁的炎性反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滤器解体脱落等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在一定的时限内可被取出,从而避免了长期留置慥成的不良反应虽然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此项优势,但能否彻底替代永久式腔静脉滤器尚没有明确的定论Berczi [10]进行有关腔静脉滤器置入随访研究的荟萃分析,指出现有的9500余例永久式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8年的随访结果是很好的而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尚没有大宗的置叺术后长期的随访结果,只有当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长期随访结果与永久式腔静脉滤器的长期随访结果相类似的情况下才能取而代之。

结论:Günther Tulip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具有释放定位准确、捕获血栓能力较高、可取出时间期限长(溶栓治疗时间窗长)、回收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技术操作成功率较高建议在年龄小于60岁和/或有明确发病诱因(手术后或骨折后卧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尽可能在置入术后一定时间内将其取出。

1.黄晓钟, 梁卫, 叶猛,等.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17(l):11-14

2.徐克,周玉斌,王爱林等.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2):1866-9

4.周兴立,陈翠菊郭曙光等.OptEase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164-6

5.叶炜,刘昌伟,刘暴等.非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醫学科学院学报, ): 55-8

7.陈大荣,宋伟勇,吴益夫.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38-40

图2. A:滤器取出前下腔静脉造影示滤器內捕获直径8mm的血栓;B:滤器取出后可见滤器捕获的血栓被一并取出

图3.A:侧位下腔静脉造影示滤器向后倾斜,贴壁;B:多次圈套未成功后置入5FCobra导管与鹅颈捕捉器配合分离滤器贴壁处的组织; C:为B图的体外再现; D:滤器顺利取出; E:滤器取出后可见头端一侧的组织块。

图4.滤器取出后下腔静脉造影复查未见下腔静脉穿孔及破裂征象

图5. 左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合并大面积肺梗塞,A:滤器置入后行肺动脉置管溶栓术;B:溶栓14天后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C:二次入院行左下肢静脉置管溶栓术;D:溶栓8天后,左下肢静脉血栓完全溶解;E:滤器置入术后45天順利取出滤器

图6.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A:静脉造影示右髂静脉与下腔静脉成角约为18度;B:推送器折角约15度;C:推送器送入体内调整方向,使滤器长轴与下腔静脉长轴平行;D:释放后滤器左右方向无倾斜;E:侧位造影示滤器前后方向亦无倾斜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