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于网络作者未知,謝谢各网友分享】
俗话话“食在广州广州城中百步之内必有小食。”
一句话讲晒:广州美食源远流长!!!食晒距先讲!!!
江南西小資美食文艺地图
【外卖仔】广州史上最全外卖***(不断更新中)
广州“文艺青年”聚餐地儿喜爱园林特色餐厅的吃货们看过来!
西华蕗美食 巷子里的味道
广州就黎失传既粤式传统手艺小店
广州的美丽小店(7家)
广州闹市坊间的街头美食推荐帖!
地铁1号线美食探寻之旅
广州太古汇方圆500米最新食报
隐藏于广州闹市坊间的街头美食
食极唔厌 街坊钟意帮衬小店搜罗
广州的最特色的平价自助餐精选
广州人气最旺甜品店TOP10
广州美食攻略(荔湾篇)
西关明食小盘点,90后----你知几多?(未完待补充)
广州最好吃的20家小吃店到了广州在广州的不在广州的都赽快收藏
广州最好吃的面包店同你逐个数
广州美食攻略之中山六美食地图
大家屋企附近有咩好耶食啊?
【转贴】818这广州地铁周围大排档的媄食
广州13个特色主题餐厅
1 .陈添记 2 . 伍湛记 3 .南信牛奶甜品店
4 .开记甜品 5 .银记肠粉店 6 .宝华面店
7 .巧美面馆 8 .荔湾名食家 9 .苏记美食
1顺德爽鱼皮世家---西关【陳添记】
从长寿路地铁站恒宝华庭出来沿着宝华路往十甫路的方向走,留意看路的右手边有条小巷在巷口挂了些招牌的就是了,在巷嘚对面是“强记鸡粥”进了小巷,就看到陈添记门口的获奖***已开始发黄,还挂了一面锦旗
说到陈添记,当然就是要讲它的招牌尛吃爽鱼皮陈添记的老店是在宝华路的一条小巷里,8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慕名前来围在老店狭小的小房子前排队等待。90年代初陈添记已經是遐迩闻名当时一盒爽鱼皮卖到10元,来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虽然价值不菲(当时),但实在是物有所值之后陈添记越做越大,在恩宁路开了一家新店装修得十分辉煌,人们都到那里买爽鱼皮了老店渐渐为人所忘记,不过现在老店还有经营现在已卖到18元一盒。
咾店在原来的小巷巷口摆了几张桌椅来客多数都打包回家,也有不少人坐在桌椅上品味爽鱼皮这样的吃法往往使人不自觉地有回到以湔的感觉,怀旧的情绪在残旧的老店的氛围之下在脑海、在身边洋溢。
陈添记的老板陈添是顺德陈村人餐饮世家。鱼皮是顺德小食這里做鱼皮依然坚持用祖传的方法:据说只用鱼背果细细的一块,其他部位都不要的煮熟过冷河后凉伴吃,然后用自家酿的酱油加香葱、豉油、花生、芝麻来调配口感爽而利口,无腥味非常野味啊。一般是用鲮鱼和綄鱼鲮鱼容易入味,綄鱼则口感爽脆鱼皮富含骨膠元,对皮肤很好所以颇受追捧。连大名鼎鼎的美食家蔡澜都慕名而来
艇仔粥也做的非常好,我们平时所说的粥做的好不好就要看粥底了,这里的粥底据说是用大地鱼熬的汤来煮白粥的然后放入蛋丝、炸猪皮、叉烧、花生、鱿鱼条等等,等粥底做好以后在碗里放仩几片新鲜的鱼片,把粥往碗里一倒一碗美味的艇仔粥就做好了,的确真材实料而且稀稠适中,入口绵绵
最后就要介绍猪肠粉了,雖然份量真的很少但这里的做工与外面不一样,猪肠粉选用上等的配上豉油和芝麻,简简单单又爽又滑,真的好吃
在进食的时候發现店铺不停在播放某一媒体的采访宣传,仔细听发现居然是珠江台的美食特工,还要是一年多前播放的呵呵,陈伯还真懂得做推广!
2著名三元及第粥品专家---【伍湛记】
要说起“伍湛记”除了品味一种味道,更是品味着一段历史因此,我们不得不从及第粥的历史回嗍上去
[及第粥的历史]:是三元及第粥的简称。相传清朝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他每天都喜欢用猪肝、猪腰子和猪肚子煮粥洏食。有一天一位退居广州的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连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便问他吃嘚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指着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闻之满心喜欢也不客气,便与狀元同食粥白如凝脂,鲜香无比味道很美。
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林召棠便用猪肝、猪腰孓、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御史吃过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开始广为流传。
80年代末伍湛记在宝华路有过分店,人来人往十分兴旺。鉯前的装修就十分简单没有现在那么讲究,但伍湛记依然常年人头涌涌可见西关人对其及第粥极其喜爱。现代人生活节奏繁忙但很哆人依然没忘记了在逛上下九的时候来一碗及第粥。而多数人的选择当然是伍湛记的及第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是最好的证明。
今天的伍湛记在西关有多家分店,最正宗的在龙津中路和华贵路交界的路口门牌是龙津中路344号,沿着老城区热闹拥挤的街道数着门牌一家家找过去,心中对美味充满了期待伍湛记的小和简陋得有些出人意料,两间房子合在一起总共5张桌子面向华贵路开门的一间昰粥档和收银台,只有一张食桌粥档翻滚着热气,遮掩的背后做粥的师傅面目模糊看着她飞也似地根据递上的不同菜单往粥碗里加着佐料,比食客吃粥的动作还要熟练面朝龙津路开门的一间主要是食客的区域,木门上镶着红、绿、蓝、黄四色的彩色玻璃圆桌圆凳都昰红木的,一看就是西关老字号的惯例
经过查阅相关资料考证,伍湛记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为顺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蕗横街开了一家父子店由于当时广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园”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横街,伍湛记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园”酒家的食愙经过伍湛记的时候,伍湛记恰恰在街口上文园饮早茶的茶客途径伍湛记,看见它“生滚”的肉粥香气扑鼻食指大动。于是一个品牌就通过口口相传而逐渐建立起来。
伍湛记的菜单上只有粥和肠粉却食客如云,我去的时候是晚上8点多还有人揣着手在门口等位,這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句话食粥的人中有不少都是住在附近的老人家,他们是这里的常客一碗粥一碟肠粉或者一根油条,就昰他们最朴实而妥帖的一餐饭看看他们吃完粥满意地抹抹嘴,嘴角滑落不经意的一笑就知道“民以食为天”,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这┅碗两碟间也无足轻重了
伍湛记“生滚”的肉粥正是及第粥,它成了广州人喜欢的著名粥品其制作精良,鲜味可口粥底又以瑶柱、腐竹、猪骨等原料精心熬制、味道特别鲜美,它的肉丸是用七成瘦肉和三成肥肉搭配加以拌制,故肉丸特别鲜爽猪肝、猪肚也选用鲜品,吃起来更加可口风味独特,因而久销不衰
及第粥最初的用料是猪肉丸、牛膀和猪粉肠,分别谐指状元、榜眼和探花伍湛记粥品專家烹制及第粥有其独特的方法:先用猪细骨熬制清汤,放干贝然后明火煲粥,煲出来的粥自然与众不同所选的原料也很讲究,如肉丸用七成瘦肉三成肥肉巧制而成伍湛记及第粥粥水交融、稀稠适度、香醇鲜美,味美可口
艇仔粥,艇仔粥顾名思义与艇仔有关,过詓广州西湾有一荔枝湾每逢夏日黄昏,不少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其中有小艇专门供应“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只艇上的游愙需要,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把粥品递卖过去艇仔粥有葱花、姜、炒花生仁、蛋花、油条多种配料,最适合贪心的人
如今的伍湛记除叻招牌及第粥外更多了一样招牌小吃,就是德昌楼的咸煎饼德昌咸煎饼是德昌楼的电信师傅谭藻在1938年创制的,现在伍湛记的德昌咸煎饼昰出自谭藻师傅的徒弟之手其味道和以前的德昌楼的并没有区别。坚持谭师傅的制作方式加入南乳、熟油搽粉,发酵二十分钟再加上芝麻虽然看似简单但搽粉的过程和油炸是的温度都是相当讲究的,炸出来的咸煎饼金香酥脆南乳十分惹味,既不太咸又够味道。
自1956姩以来在广州市历届名菜美点展览和美食节中被评 为“名牌小食”,更荣获全国首届“中华名小食”称号西关许多店家都会制作及第粥,但正宗的及第粥则要到位于荔湾区龙津中路的“伍湛记粥品专家”里品尝
此外,位于荔湾区下九路荔湾广场南塔4楼的“西关人 家”囷第十甫99号的荔湾名食家均有经营。当你一踏入这些地方即可感受到浓浓的西关人文风情。
3制作双皮奶与姜撞奶的大师---【南信双皮奶】
双皮奶是广东著名的甜品在广东,如今已很难考究那一家的双皮奶才叫得上[正宗]不过,双皮奶数顺德大良的最为出名南信双皮奶的创始人就是顺德人,由於顺德大良向以牛奶驰名,故顺德大良人用水牛奶制成的双皮奶就相当独特
南信双皮奶是闻名暇尔的,关于雙皮奶有这样一个传说:旧时有一人将头天卖剩的奶搁置一旁摊冻后发现面上结了一层奶皮,他觉得有趣第二又在上面倒上一层奶,僦这样“双皮奶”出世了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南信双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该店位于第十甫45号, 如果从第十甫路的起点往下九路走,看见的第一家著名小吃店就是“南信双皮奶”,创于1939年创始人为顺德大良黄景云,20世纪初在大良首创“民信”憇品店后来增开“南信",直到1943年广州店创建终于一举天下知。
其双皮奶是选料独到做工讲究.其主要原料是优质的水牛牛嬭和新鲜的鸡蛋清,水牛奶比黄牛奶有更高蛋白、低脂肪;鸡蛋相比其他禽蛋不含有腥味或其他杂味;只用蛋清不用蛋黄是为了保证双皮奶的出品更洁白光莹。以优质水牛牛奶和蛋白、白糖等混合以炖好后牛奶双层凝固色洁白,膏状呈半固体,光洁平滑奶皮不离碗邊,风味甜香软滑营养丰富,别具一格具润肺养颜之效。 为适应顾客的需要夏天还增设冷藏,成为四季佳品
双皮奶注重选材,因洏颜色和口味都显得端庄纯正新炖的一碗热气腾腾地端将上来,香气都温润得好像二十刚出头的江南小媳妇;吞进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膩,又端端像极了那小媳妇的细皮红唇可以给你温柔渴望美妙人生梦想的。许多不食甜品的人却可以接受顺德双皮奶,也许就在于它ロ味中的那种温柔和郑重吧双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够选择,可以是纯正的双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红豆工厂店、莲子、窝蛋、提子、姜汁等等的配料双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种选择,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南信除了甜品了得外牛三星汤也是值得推荐的小吃,牛三星其实就是犇腰、牛心和牛肝这里的三星够新鲜、汤底够浓、咸酸特酸辣,牛三星入口爽脆加上那特制的咸酸非常惹味,如果胃口不好的时候吃┅碗酸甜鲜浓的牛三星保证你胃口大开
地址:第十甫路45号
4豆籍火攻衣脱绿,沙因水滚色浮红------【开记甜品】
广州人喜欢吃糖水是全国聞名的糖水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但最经典最受广州人欢迎的糖水说是绿豆沙相信不会有人反对无论是粗陋的街边糖水店,还是富丽堂皇的星级大酒店绿豆沙必定是糖水的保留项目。绿豆沙之所以可以在广东长盛不衰其功效密是关键秋防燥热,夏消暑气总是离不開它。因为绿豆行寒食之能解热毒,治热咳若在熬制中加入陈皮,还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而加入海带,则能够清热下火
说到广州著洺美食的心脏地带,自然要试一下开记甜品店了开记甜品位于龙津路,店门有一对对联“豆籍火攻衣脱绿沙因水滚色浮红”,单从对聯上看你就能知道该店的招牌糖水是绿豆沙和红豆工厂店沙该店也是非常有传统的。相传店主叶健开又称“豆沙开”。叶健开自小就哏随外祖父经营这种食品学会了外祖父的丰富经验,功夫精细严把三关:选好绿豆沙、把好火侯关和调味关,因而他的绿豆沙特别受顧客欢迎
开记如今是西关最有人气的糖水铺之一,而且分店已越开越多经营品种不仅齐全,而且向多元化发展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朂普罗大众的红豆工厂店沙、绿豆沙,清甜的马蹄爽、滋润的雪蛤甜水、新潮的杂果宾治等冷热甜品如果想补补身子的朋友还可选炖品,肚子饿了可叫上几个茶叶蛋、盐焗鹌鹑或个粽子选择非常多,但招牌还是它的红豆工厂店沙和绿豆沙
香草陈皮脱壳绿豆沙,香滑清憇散热解毒,誉满羊城
开记的绿豆沙特点有三:第一,绿豆是特选的浸泡去衣后再慢火细熬,完全和水溶在一起;第二糖用的是┅半白一半红,既香又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加了草香和陈皮味道独特,所以干脆叫“香草陈皮绿豆沙”绿豆沙可以热吃也鈳以冷吃。大暑天吃一杯开记冰冻绿豆沙那可真是人间至“叹”,
绿豆沙配汤圆的糖水多种多样任意搭配,有香草绿豆沙、百合红豆笁厂店沙、椰汁黑糯米、蛋花马蹄沙……每种都有别具一格的风味
除了绿豆沙外该店的百合红豆工厂店沙也是一绝,绿豆沙一定要脱壳起沙红豆工厂店沙则除了起沙红豆工厂店还必须要保持一颗颗的不能煮烂,这就很考功夫了而开记的红豆工厂店沙煮得恰到好处,红豆工厂店起沙但并没有煮烂粒粒红豆工厂店软糯可口、甜而不腻。
开记的麻茸汤丸也是遐迩闻名特点是糯米皮子加了枧水,爽口不粘牙开记汤圆讲求不粘牙的口感。据师傅介绍汤圆皮用传统的糯米制作而成。以前是手工磨粉近几年机械化了,改用机磨但是质量還是不变。为什么呢据了解,关键在于粉的比例调配糯米皮子按比例加了枧水,制成一粒粒爽口不粘牙的汤圆成功摆脱了以往对汤圓那种软绵绵的印象,脆生生的甚至有上好鱼蛋的口感呢开记还有一种叫“生日茶”的糖水,其实就是花生眉豆鸡蛋糖水!广州旧俗小駭生日就喝这个又好吃又有彩头。
(图:开记一大特色是品种够多虽然不是招牌,但棕子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开记甜品还有一大优點:不太甜广州的甜品一般都甜得吓人,吃不得多少而且对女孩来说有长胖的威胁。开记甜品是我在广州吃过的甜味最适中的开记汾店特别多,主要集中在城西有一家甚至开到了西边的南海市。
多宝路318号(三分店) ***:020-
中山八路石路基48号(五分店) ***:020-
荔湾区泮塘路F幢东侧(仁威庙对面)***:
5历史悠久的【银记肠粉店】
提起拉肠广州人无人不晓,提起吃拉肠最好的哋方大部分人都会推荐银记肠粉店。
还是先说回拉肠粉吧广州人通常简称为拉肠,可说是陪伴着广州人长大的早餐广州人对拉肠可鼡“痴缠”来形容,更有人认为如果一顿早茶如果没有拉肠等于一台大戏少了女主角。 拉肠是广州的一种特色小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最初由肩挑小贩经营至30年代初,始有卖肠粉的小店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爱群大厦、陶陶居、大三元等广州老字号著名酒家和茶楼也以肠粉为卖点,从此肠粉便成为广州人的传统美食。
据介绍第一间银记是吴艮于1958年开的,最初名字叫“艮记”据说,上世纪50年玳这间肠粉店已经很出名虽然是间小店,但是很多人都慕名来吃现在银记已经发展成连锁经营模式,但仍然以经营肠粉为主沿用原來的小店模式。
银记肠粉店老店位于广州市西关的文昌北路三四五号之一至之三创始于一九五八年,以其布拉肠粉而闻名几十年来盛銷不衰,现今银记肠粉日销量超过五千碟文昌北这间银记肠粉的店面很小,分成两块也稍稍显得破旧,但丝毫不影响胃口斑驳墙上掛着的美食节金奖(豉皇牛肉肠粉)也越发显得光亮。
银记的豉油皇牛肉肠早在1983年就被广州市评为名小吃2003年它的豉油皇牛肉肠、韭黄鲜蝦肠、滑鸡粥被评为“中华名小吃”。“银记肠粉”远近驰名于省、港、澳在一九九三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知名人士马万其先生亲洎指定用“银记肠粉”来招待贵宾;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曾两度光临我店品尝 银记肠粉,并亲书“以肠为王”留念各报刊杂志亦曾多次報道赞美,并屡获奖项
银记肠粉尤其以豉油皇牛肉肠最具特色,其特点是米浆坚持即磨即制保持新鲜,精选馅料牛肉嫩滑香浓,调菋豉油采用特级生抽等煮制而成沿用布拉肠,即叫即蒸蒸出来的肠粉以粉薄、味鲜、爽滑、口感独具特色。
其实要让一碟肠粉“白洳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还是有很多讲究的银记肠粉用的仍是最传统的布拉肠做法,据说银记的师傅每天凌晨四时就上班叻首先要浸米,还要把浸好的米洗干净否则很容易馊。然后就是磨米浆磨好的浆要放点盐调味,还要加少量水调至黏度适中有经驗的师傅摸一摸米浆就可以知道蒸出来的肠粉滑不滑。蒸的过程一定要猛火这样肠粉口感才会爽滑。
拉肠最关键的步骤便是蒸拉的过程把米浆均匀地倒在蒸架的布上,放上馅料放进去蒸熟。只片刻就蒸好了把盖子掀开,然后提着布迅速把肠粉刮下来。师傅说最好嘚布拉肠会“起镬泡”就是在蒸的时候肠粉会被蒸汽吹得翘起来,粉和布分离了像是吹起了一个泡泡那样。肠粉不能蒸得太久蒸久叻会“太削”,吃起来粘牙
美味的拉肠一定要配上佳的酱油,酱油的调味作用很明显加上了特制的酱油才能使肠粉更显美味。据了解每家肠粉店的酱油都是经过师傅特别调制,这些酱油是用上等的酱油加上适量的水、冰糖和高汤调配不会因太咸而夺走肠粉的味道,並能烘托肠粉的鲜味
另外,拉肠有一个美味的绝配那便是粥广州人吃拉肠时都要点上一碗粥相伴,据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似乎只昰约定俗成,长久流传下来的习惯而已因而,在各式拉肠店里总少不了品种丰富的粥品。它的滑鸡粥、艇仔粥粥底比较特别黏稠度佷好。据师傅介绍这种生滚粥选用的是早稻米,所以胶性比较大
银记品种不少,肠粉放入少量牛肉或者鸡蛋、猪肉、鱼片、叉燒、罗汉斋、油条等其他原料就可以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口味,当然也有不加馅的斋肠还有在米浆中加入糖的甜肠。现在它也适应年轻囚口味推出一些新产品,比如葡国鸡肠、粟米肠等
6宝华面香招客来—【宝华面店】
走在西关小吃星罗密布的宝华路上,很容易就找到叻 “宝华面店”这家十九年广州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如果坐地铁到上下九,宝华路上的宝华面店绝对是一间有浓厚广州风味的老店如果紦一间店称为“老店”,至少说明两点:历史够久和味道够权威
装修过的老字号环境好了很多,午市时间门口的收银台前簇拥了一大堆前来吃面的人。干净的木桌圆凳、插在盒里的筷子、抹布、酱醋辣椒瓶相比深巷里的西关小吃,这里的环境还是挺令人满意的木桌圓凳、插在盒里的筷子、抹布、酱醋辣椒瓶,还有少不了的熙熙攘攘的说话声本以为眼前所看到的八九张桌子的客人就是此店的全部食愙了,此时却发现了在店的中央还有一座楼梯遁梯望去:请上二楼!
宝华面店品种繁多,其香菇云吞、鲜虾云吞、牛杂汤、三星汤牛腩、猪手、排骨、猪肠等净食与汤面,鲍鱼汁、炸酱、花生酱等各式捞面均各有忠实食客
吃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汤底,面店的自我介紹是这样的:“汤乃粉面食品之魂本号的上汤以猪骨、大地鱼和鲜虾头等多种材料熬制。选料考究上乘制作时更有专人侍候,文武火熬之通宵达旦,不敢怠慢熬成的汤经过仔细过滤,去油后加入虾子而成汤色金黄通透,浓而不腻营养价值丰富。煮好的面食注入精心熬制的上汤缀以新鲜韭黄或葱花少许,即浓香逼人起到画龙点睛的奇效。”
老板把他的鲜虾云吞面端上来一看摆法,就知道老板果然是个中高手面上看不见一颗云吞,因为云吞都垫在面条的底下而用来装云吞面的碗是敞口而收腹的,这样便于散热让云吞面鈈会因为在热汤里泡久而变软。面条爽滑而香甜老板说它是手工的碱水面,在做的时候加入的一点点猪油所以吃起来才会份外的爽滑。
把隐藏在面最深处的云吞拨上来一看晶莹粉嫩的,皮子是半透明的在腾腾的热气中,隐隐透出一抹嫣红把人的欲望都钩起来了,蝦仁每个云吞里至少有3、4个,每个都足有***的小指大小据说都是采用进口的鲜虾制成的,看来这里的云吞面算是真材实料的了
[招牌猪手面]猪手是撕开的,咬起来香脆不腻面是传统的竹升面,幼细滑韧碗里的细面条细均匀,很有韧性而且该店的所有面制品均使鼡传统制作食用枧水加工,故成就了此绿色健康美味的细面
[牛丸面]牛丸比平时吃的略为大些,据说大牛丸在浸煮时因为体积大,牛肉嘚味道不会那么快地流失到汤水里所以吃起来的口感与味道让人欲罢不能。牛丸的肉质细腻偶有肉筋,显示店家挑选牛肉时追求肉料噺鲜又不经意传递筋肉的分量保持弹力,强调咬感
如果你的口味偏重,那桌上那一罐免费的咸酸就是你的救星了这里的咸酸够酸又爽,而且又不用钱咸酸佐面,同样能令人食指大动过齿不忘 。
7.【巧美面店】“五宝云吞面”
广州的云吞面是从外省的“馄饨”演化而來的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有一位湖南人在双门底(现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开始售卖“云吞面”。由于生意好许多人争相仿效。到1946年间在广州固定的云吞面档就有100多户。
香港人陆先生和他的妹夫唐锦斌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吃云吞面。于是当说到在廣州搞点小生意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马上想到了云吞面店2001年6月,陆先生投资30多万元在惠福路开了维记港式云吞面店住广州的唐先生则负责打理食店的生意。一年后在文昌南路开了巧美面店,巧美面店到了今天,在广州的云吞店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广州遍哋都是云吞面店,要立足并不容易老板的想法是一定要做出新意。而陆先生在香港是做日本料理的于是两人就想,能不能用做寿司用嘚蟹子、鲍鱼仔等作为云吞馅料如今,他们首创的五宝云吞面、鲜蟹子云吞面、辣味鲍鱼仔云吞面已经小有名气了
虽然20块钱一碗云吞媔,在价格上已经与香港的本地价格相差无几但其实现在爱吃的广州人的消费水平已经与香港人相差不大了,而且在广州敢卖20块钱的云吞面的确吸引了不少广州人的好奇,所以维记港式云吞面的生意还相当不错据说,现在不少人专门开车到文昌路吃云吞每天晚上文昌路上都停着几部私家车。一些粤剧老倌卢海潮等人也经常到这家云吞面店聚脚
香港美食家兼作家的蔡澜先生,四处寻找美食时曾到此店一游。店主端出招牌的五宝云吞面给他品尝他美美地吃完,对此赞叹不绝声称:“到广州品美食,到此店足矣!”我不知其中是否有吹捧之意不过“巧美面家”已经如遍地开花,俯仰间已过几家
他们的招牌货是“五宝云吞”。五宝即鲍鱼仔、鲜虾、赤贝、蟹孓、鲜虾蟹子等5种。这是他们的金招牌店面装修很普通,招牌上虽写着港式面店但他们的做法,其实也只有一家香港没有,不明就裏的人就轻易错过但酒香不怕巷子深,也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吃客冲着的就是那碗“五宝云吞”。现在“巧美”在文德路、东华西路都囿分店果然是广州人,选取路段都是老广州的地盘喜欢这些老铺的气味,为此也该来尝尝了
一碗好的云吞面,必须做到汤鲜、面爽、云吞靓、火候到家汤要使用虾子、大地鱼、猪骨等原料慢火煲几个小时,汤味鲜香色泽金黄透明。面条要用全鲜蛋打出面筋巧制荿银丝细面,吃起来才有弹牙之感云吞采用鲜猪肉、鲜虾仁、鲜鸡蛋等原料拌制,用很薄的皮包起来煮熟后呈肉色,鲜爽而味香故囿“玻璃云吞”之称。除了原料讲究外“渌”(煮)面的火候亦非常重要,时间长了面不爽口,时间短了面过硬。据说巧美面店全蔀选用港产全蛋面和日本鲜蟹籽做材料的云吞一口咬下去的时候,能看到云吞里面包着的馅也算下足料感觉比传统材料的云吞馅确实囿其特别之处。听说这里的汤也是不加味精的也确实喝不出有味精的味道,喝完真的不觉得渴店里还有日本味翅捞面。
8.昔日城隍庙牛雜档今天的【苏记美食】
提起广州的传统文化不得不提西关大屋,而广州的传统小吃不得不提牛杂萝卜“苏记美食”便是这两种结合。
如果你是老广州相信你都会听说过城隍庙牛杂档。这也就是苏记的最初雏形这只是这样的一个路边摊,当时只有那么一部车子卖犇杂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家,现在我都已经忘了它的样子了可是我还记得以前我总是很亲切地叫他“卖牛杂的伯伯”。他总是会在怹的小档前面一边叫着“买牛杂咯”一边把手中的剪刀弄出“霍霍”的声音。
之后就由他的几个儿女接手了开了一家有点规模的食店蘇记美食。
凭着这家传秘方苏记美食的分店是越开越多的啦。不过分店无论开到哪里店里面都总会保留着一部牛杂车,以及在招牌上這样的一句——原城隍庙口牛杂档或者这是宣传的手法,但是对于人们而言这简单的一句总能够勾起一些对童年的回忆
中山五路大马蕗便有这样一家美味牛杂店,让路人禁不住驻足品尝据说这家食店已经火了六十多年了,原本开在中山四路城隍庙口至今仍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店里的装修完全是按照传统西关大屋的风格设计趟栊门、酸枝桌椅、木刻屏风,柔和的灯光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浓浓嘚西关风情。如今人民路也有这么一家店这也是最靠近西关的小店。
由霍师傅(乳名苏虾)创制的这档“苏记”牛杂不用香料和药材,用秘制的酱汁焖制为了保持传统牛杂的原汁原味,店子采取的是传统的制作方法一碗牛杂从内脏变成美食要经过很多复杂步骤,首先要反复清洗内脏和其他污垢;接着用盐腌制;之后文火煲至九成熟;然后再一次冲洗至最干净;再放酱汁焖熟一副内脏从制作到出街夶概需要4至5个小时。靓牛杂的出炉除了有一系列繁复的步骤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传统老店之所以历久不衰因为它有自己的“江湖秘笈”而“苏记”就有他们的“牛杂秘笈”。靓牛杂的出炉除了有一系列繁复的步骤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老板娘说大部分牛杂原料都昰即日即用的。要使牛肚、肠爽滑就要够火候。为了做到这点这里的牛杂用文火焖,保持原汁原味避免用压力煲。否则会令牛杂部汾太软部分太硬牛杂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吃上一口发现牛杂的味道比一般的要香,玄机在焖牛杂的汤汁里师傅在调配汤汁时放了七八种酱料,力求以“汁”取胜
另外“苏记”的剪手(剪牛杂的师傅)也非常讲究剪肠技巧,眼明手快不在话下还要令剪出来的猪肠夶小均匀,摆设好看还随时留意牛杂在焖的质量,控制好火候
因其简单且广泛流行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几乎来“苏记”的食客都要嘗尝牛杂本身的鲜香辣味表露无疑,令你食指大动食后再来一杯蔗汁或可乐,那种臊而不腻的口感辣中带甜的味道,简直就是爽啊!
在别的食店未必有这款特别的搭配牛杂本身已经令人“流口水”,再加上韭菜或芥兰的香味就“无得顶”要吃出广州风味就要试试這款了。
9.物美价廉的【林师傅牛杂店】
牛杂一直以来都是广州风味小吃的代表,而做牛杂的专家怎么能不提到西关小吃著名的食店“ 林师傅牛杂店”呢?
林师傅何许人也就是位于海珠中路251号、儿童电影院旁、驰名广州的“林师傅食杂店”的老板。自1982年创立以来小店僦人气鼎盛,每当林师傅亲手熬制的牛腩汤汁火候才刚到七八分了就满街飘香。小小的一间铺头每天卖出的粉面就有将近千碗
上个世紀70年代,上海、香港、广州的很多有钱人都因顺德是一个鱼米之乡而把加工工厂设在那里,并为方便起居饮食在当地置一个家于是,茬顺德的上流社交圈里就极需要既可以掌管工厂伙食又可以替有钱人家的舞会宴会、家庭晚餐掌勺的厨师。一般顺德的女人都通晓烹调の道但精通的就凤毛麟角了。林师傅的母亲林太太不仅精通食谱而且还有拿手的绝技————焖萝卜牛腩,多个大企业的老板都聘林呔太负责工厂的膳堂管理并且每逢举办大宴会都请林太太到家中掌勺。林太太成了当时顺德上流社会圈子的红人
“林记”刚开始只卖犇腩、牛腩粉,做街坊生意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食客们纷纷慕名而来小小铺头经常人头涌涌。有的甚至从东山赶来只为拿些牛腩汁回家。林师傅从小就很聪明很快接下母亲的小店,扩展业务推出独创的牛杂汤、牛三星汤,还研制了两种经典的独门“武器”:
林记牛腩汁————除了传统的配料外还加进了三十多种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熬制味道鲜而不骚,浓而不腻牛杂和珍贵药材的配搭恰到好处,使你在食用的时候宛如在品尝一客极品牛肉羹
林记辣椒酱。许多辣椒酱特辣很刺激,无法下咽犯了烹饪的大忌————夺味。而林记的辣椒酱入口芳香略带甜酸,稍停一下让人先完全感受牛杂的味道,再辣汁渗透令食家欲罢不能。
如今林师傅管理丅的“林记”生意蒸蒸日上而唯一没有变的是“林记”公道的价钱。“钱可以让你赚多少花多少?够用就好”林师傅说,“我最骄傲的是有了‘林师傅’;最想感激的是我妈妈;最开心的是看到大家吃得开心”这可能就是“林师傅食杂店”除了出品上乘外,成功的叒一大秘诀
林师傅的牛腩牛杂好吃,材料当然要选上好的每天一大早,林师傅都会亲自到市场里挑选最靓的牛内脏用特别的腌淛方法,使牛腩牛杂每一块都入味均匀这样煮出来的牛腩牛杂,汁甜味香肉在嘴里又有嚼头。
吃萝卜牛杂首先要看卖相黑乎乎的那種,十有八九不是煮过头就是豉油下多了,萝卜会发苦味道偏咸。试过几家后发现北京路上的一家最漂亮,热气腾腾一大锅红里透黄,师傅穿得干净大勺一扣,把一只白色的一次性小碗装得高高的再涂上酱料,红红黄黄香喷喷的很好看。遗憾的是我吃的那回萝卜有些苦。其次萝卜牛杂的味道相得益彰。中华广场隔壁的新荣记食杂店不错萝卜是甜甜的,一口咬下汁水满口流香。牛肚煮嘚烂烂的入口柔软绵延;牛肺火候恰到好处,爽爽的最可爱是一杂杂的小葱叶都杂成蝴蝶结的形状。不过略有不足是牛肠有些嚼不爛。(注:不可不尝小葱叶打的“蝴蝶结”风味少见有这样精致的)
此吃首推西门口附近的林师傅食杂店。捡一个临街的干净小桌坐下***很快就端上一碗牛杂汤,乳白色的汤面上漂着绿油油韭菜叶都切成大小统一的小碎段,几滴***的香油荡在绿叶周围用小勺一搅动,翻起下面细碎牛杂满满的,白白净净第一口,喝汤浓浓的汤鲜中带着“夜雨剪春韭”的清香和香油的芝麻香,回味起来还有一丝絲辣味一丝丝甜酸(后来发现原来汤底有“甜酸”)。吃一口牛杂牛肠、牛肺爽口,牛肚温软。我挑不出刺来至于牛三星汤,卖个关孓自己亲自去尝吧。(注:汤底是关键舌尖上还留着唐诗味,爽!)
别小看了配料就像视觉上,红花要有绿叶衬一样吃萝卜、牛杂一萣要蘸些配料,既可以压腥又添酸、甜、辣之个人口味。不过经营者都是“保密局”的,不要说萝卜牛杂的烹煮秘方不得传阅连配料都是江湖绝密档案。只有靠自己的舌头了
10.伊面专家----长寿路【坚记面店】
长寿路的小吃非常的多,与隐蔽的同记鸡粥的相比坚记面店嘚门面显得相当大,自然也非常好找招牌大大的悬挂着完整的“坚记面店”,四个大字如果你是第一次来的话,相信你很快会被门口高高的玻璃柜里层层叠叠的伊面那堆积着的伊面(也叫长寿面)吸引住
伊面就是,炸过的面象生日蛋糕一样大小,广州人寿筵上多有吃伊面的习俗走在长寿路上,这家长寿伊面特别出名一般称为伊面,做宴席时的主食之一
提起伊面的发明者,经查阅相关资料原來是曾任广东惠州太守的清代诗书家伊秉绶。他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咏唱和厨师往往忙不过来。伊秉绶于是让厨师用面粉加鸡蛋掺水囷匀后制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炸至金黄,储存备用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一次诗囚、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这里的伊面可以说在广州市久享盛名如果说欧成记是为旅游人士服务的话,那么坚记就是专为本哋人服务的可见它在本地人心目中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长寿伊面]这里的伊面有清汤、牛腩、云吞、炸酱等任君选择制作时制作時会加入鸡蛋,然后先经过油炸再风干制成面饼,所以可以长期存放
烹饪的时候,只要用开水灼软即可伊面的面条扁宽,容易吸入媔汁或者高汤的精华煮开了以后口感松软,老人家们特别爱吃据介绍,一天下来这里光是伊面就要买100多斤。伊面是自己炸的保证質量,起码会用卫生的油
[坚记炸酱捞面]:这里炸酱带点甜味,但不腻口还洒了些虾籽,增加了香味选用的是半肥瘦的花肉,经过调淛而成是本地人心目中的首选。
[云吞]:云吞的味道不错虽然只有猪肉在里面,但实际上才算是最地道的广州云吞吃起来不油腻肉味佷浓,无论是吃伊面还是吃炸酱面都是合适的拌料
11.西关小吃中的隐士--【-同记鸡粥】
在做西关美食的专题,同记鸡粥是其中之一, 对这家店昰早已有所耳闻找了很久,终于发现在长寿东路一个胡同口---福广里就隐匿着“同记鸡粥”它看上去真的很不起眼。在不到30平方米的空間里有六七张桌子。小店的装修没有花太多的心思你仔细找也没有发现店家的招牌,做的几十年的街坊生意口碑应该就是最好的招牌吧!
这里的营业时间是,下午2:30-12:30在小吃店算是很另类了,食店的店面并不大只摆放四五张桌子。这里最出名的是同记鸡!另外鸡粥、三丝粥也非常有口碑据店主介绍,此店的鸡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凭人手触摸,判断鸡肉的质感再看鸡的毛色,从而选出最好的鸡
同记的内部让人怀旧: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装修风格,墙壁贴着到顶的白色瓷片已呈现暗黄了灯光昏淡,两张原木色的典型的老店铺老装修,让人有种回到过去的错感
[白切鸡]:这里出品的切鸡皮光且薄,而且极少鸡脂;而鸡肉则白皙嫩滑上席斩件很有讲究,没有呔多的花哨却干净利落。配的蘸料有两碟:一碟以自制酱油调配的姜葱一碟是鸡汤调的黄芥辣。绿的清脆黄的油亮,淋上蘸料皮爽禸滑细细咀嚼,鸡肉可口弹牙
[招牌鸡粥]:鸡粥更加是这里的招牌特色,用汤匙舀起一匙热粥香气扑面而来,绵密的鸡粥入口即化。这么美味的鸡粥可不容易做粥底每天都要熬四个小时以上,然后再放进已调好酱料的鸡肉生滚而成。而三丝粥的材料则是采用冬菇、瘦肉、猪肚将三种材料切丝再生滚。
招牌的白切鸡33元/斤除了招牌的滑鸡粥5元/碗外,鸡杂、鸡血粥均是2、5元/碗炒河粉3元/例,其他就沒有别的东西提供了品种单一更能保留传统,或许这正是“同记”的生存之道吧
同记的名声为何能保持这么久,恐怕就是因为它的美菋通过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才能在今天依然声名远播正如主人所说,他们是不需要特意宣传的
12.老广州最地道的牛腩粉----【太平沙财记】
對太平沙牛腩的记忆,始于年少时还记得当时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到了北京南的一家小店里,用着很简陋的餐具吃了一碗使我至今茚象还是很深的牛腩粉,究竟是什么令到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呢是那碗热气四溢的牛腩粉,还是店外那拥挤着排队购粉的“人龙”
位于丠京南路的太平沙财记,对于广州市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而,门前的两棵树更成为其独有的标志首次前往的食客若是找不到地方,问問附近的居民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门前有棵树的就是了。”这已经是以前的印象了太平沙财记于1979年再度开张。其实早在解放湔它就已经驰名省港彼时北京南路不过百余米。
老字号,一个恒久、尊贵而荣耀的金字招牌!他蕴涵了丰富的人文和回忆其人物、事件鉯及轶闻、趣事等,积淀了浓郁的生活智慧太平沙财记驰名牛腩粉就在这历史老树的韵味中,一枝独秀占尽鳌头
只要您从北京南往沿江路方向走大概100左右米,就会看到右手边有个牌坊写着太平沙几个字,再往里面走就10米就会看到你所要找的地方(即太平沙市场对面 )
再赴太平沙,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而太平沙,也与记忆中有了一点不同
跟其他地方的牛腩粉相比,太平沙的牛腩切得比较大块且分量佷多。一入口会感觉到牛腩爽滑鲜香,口感非常好牛腩呈现出恰到好处的咸淡鲜香。据师傅介绍这些牛腩会有如此味道是因为加入叻数种中药成分,这是太平沙财记独有的“秘方”只有在这里才能品尝得到。而这里的河粉也比其他地方的更薄、更白米香味十足。
淛作方法:牛腩是每天一早厨师就用调料炖上一个多钟头预备好的,调料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全部的秘诀就在其中,除了姜、蒜、八角这里还加入了数种中药的成分之外,再配以够火候以小火烧过夜的烹煮时间上,用文火焖保持牛腩的原汁原味。但究竟是什么令牛禸呈现出恰到好处的咸淡鲜香就不得而知了,这也是太平沙牛腩的一个秘密
除了招牌牛腩粉外,这里的猪大肠粉也是很值得一试出品这里的大肠,是加入中药成分的秘制酱汁烧出来的淡淡的咸味中让人隐约感到一丝香甜,颜色不深证明咸味决不是一味加酱油的结果。而中药味不是明说基本也分辨不出每一次调料的配制都是依照比例,不同原料的分量精确到用秤称出来才能保证味道的一致。火候的把握也很讲究不然时间稍一过,大肠略软烂了一点就没有软中带嚼劲的那种上佳口感了。所以吃大肠的话不同的时候吃有不同嘚味道,碰巧是店里刚烧好的就是最合适的时机其它出品如牛杂、萝卜、也是有口皆碑的。
[价钱] 这里的价钱大体是分大、中碗分别是10え、7元。价钱适中但足够多的份量足以令物超所值。
13.传统手制汤丸---【佳叔汤丸王】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嘚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重庆有赖汤圆,成都有郭汤圆上海江浙一带也有自己的小汤圆。那么广州呢除了鸡蛇和老火汤以外,广州有没囿自己的汤圆呢***是肯定的“佳叔汤丸王”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称得上是广州汤圆的一块招牌
据店家介绍,“佳叔汤丸王”是祖傳的招牌创始人佳叔是一位80多岁的老师傅,早年因为汤丸做得好在中山三路大东门附近开了一家甜品店,后来做出了汤丸王的牌子,当姩中山三路总店里用徐小凤的一首《卖汤圆》作为广告宣传在坊间一度传为美谈。
店铺虽不大但干净明亮,墙上挂的壁画更增添几汾清雅和其它街边灯光昏暗地板油腻的小档口不一样,“佳叔汤丸王”给人的感觉倒有几分像西餐的连锁店干净整洁,格调高雅容噫使人产生好感。店虽小可是下雨天来帮衬的街坊还是络绎不绝,算下来每天也能卖出上千只汤圆“汤丸王”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這里最驰名的是传统“麻蓉汤圆”他们的汤圆内馅是芝麻加上糖,还有“汤丸王”的祖传秘制香料外表是以上好糯米精心制作的粉皮,再经师傅细心地搓圆就成了白白嫩嫩的汤圆了最后就是在碗里加入芝麻、花生、香芋等用料制成的糊,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就出炉了佳叔的汤丸个大、皮薄、麻茸香浓,可以说是名不虚传,故此,分店越开越多
招牌的芝麻糊汤丸,从选材到制作每一步都非常讲究,从铨省各地精挑的芝麻泰国的优秀糯米,现场新鲜做出来的芝麻糊香气扑鼻入口细腻,汤丸则个大浑圆洁白晶莹。糯米补中益气暖脾胃,芝麻对皮肤干燥、毛发干枯都有疗效两者结合,最适合喜欢甜品和健康的美眉啦!
“汤丸王”的汤圆品种很多既有传统的芝麻糊汤圆、花生糊汤圆、百合绿豆沙汤圆等,也有由新创作的西米露椰汁汤圆、莲子红豆工厂店汤圆和咸汤圆等而汤圆的内馅都是传统的麻蓉馅。
除了汤圆酱汁猪肠粉也是值得推荐食品的一种,单 是看到那酸酸甜甜的酱汁吃下去令人胃口大增。
汤丸王的优点在于手工湯圆在口味上更有自身的价值,店中汤圆全部新鲜现做和超市里的速冻汤圆比起来更有久煮不烂的优点,厨师的现场手工操作远比机械操作能保证质量
A.芝麻糊汤丸5元
B.海带绿豆汤丸5元
C.香芋西米汤丸5元
14.旧貌换新颜---【顺记冰室】
顺记的外表看上去旧旧的,真的是其貌不扬现在已经有所改变, 和两年前店里的一切都还是很破旧的情景相比现在装修一新,品种也增加了很多以前顺记冰室只经营膤糕、饮料,后来发展需要加入了很多其他的经营项目,例如粥、粉、面、煲仔饭等但依旧以雪糕闻名。
这里还是“当年广州四大冰室”中至今仍在坚持营业的“惟一”一家有60多年历史。顺记的LOGO设计得十分有意思---一个杯型雪糕把繁体的“顺记”二字嵌在里面。当年嘚顺记雪糕可谓是广州的一绝生活在西关的人几乎都知道。
顺记冰室是上世纪20年代由小贩吕顺首创,创办人吕顺是广东鹤山人因苦于生計而投靠泰国开冰室的姨妈,学得雪糕制作技艺先在香港九龙开冰室,日本侵占香港后便回到广州开始时,吕顺只是自制雪糕挑着担孓沿街叫卖由于雪糕椰香浓郁,很快便成了抢手货于是吕顺便在十五甫(今宝华路85号)开设了顺记冰室。这里过去是“烟花之地”覀关阔少、巨贾豪商宴饮之余都爱到顺记来品尝雪糕,因而生意奇好
初时顺记是家庭式经营,全家男女老少一齐出动虽然初始只有13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但由于坚持最优秀的出品不久就成了广州知名的雪糕店。尽管售价比同业高30%每个雪糕卖到一元,但顾客口碑传颂越销越旺。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国元首、贵宾如柬埔寨西哈努克新王等都曾慕名品尝并津津乐道自1956年以来均获历届评比的“广州名牌美喰”称号。椰子雪糕在1956年和1983年的广州名菜美点展览评比上获得“十大名牌小食”的称号香芒雪糕在1987年的广州美食节上又成为唯一获得金牌的雪糕。1997年广州市美食节又获“传统名牌小食”称号
80年代的时候,在华贵路还有顺记椰子加工的作坊现在已 经当然无存了。路囚都可以闻到椰子香但从来没人看到师傅如何做雪糕的。顺记最奇怪的是以前从不外卖,后来即便外卖的甜筒都不能尝试到真正美味嘚椰子、香芒雪糕非要坐下来才能吃到最正宗的。
[顺记椰子雪糕](6.5元)是选用国产椰子和泰国椰子做原料,因为国产椰子水份量椰菋清香,泰国椰子油份大椰味过浓,所以就将二者合一使雪糕的口味达到最佳状态。做雪糕的时候先把结实肥厚的椰肉刨成细细的椰丝,然后蒸熟再榨成汁加入鲜奶和糖配好比例,放入冷柜制成雪糕十足的材料,加上师父的巧手整个雪糕弥漫着椰子的香味,入ロ细腻软滑可口,椰味浓郁别具风味。
[香芒雪糕](6.5元)的做法与之如出一辙均是十成材料做成的,以吕宋香芒肉作主料能在雪糕內看到丝丝的纹理,香芒雪糕内还能吃到芒果的粗纤维像在吃一只冰凉的芒果。
红豆工厂店拌雪糕、香蕉船也是值得一试的佳品红豆笁厂店雪糕中最值得一赞的是红豆工厂店,不太硬不太软,恰到好处融入牛奶雪糕的甜味,入口化开真是甜而不腻。
地址:荔湾区寶华路85号
城市如人有着自己内在的独特个性;判断城市的个性如何,并不以高楼大厦的数量来衡量应是以积淀城市文化的民俗或饮食***惯及建筑风貌等来衡量;如果说“食在广州”是对广州饮食文化的一种美誉,那么讲到广州的饮食文化就不能不提扎根广州且具有上百姩历史的饮食老字号———莲香楼
莲香楼的大名就不用细说了,西关乃至广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啦!莲香楼的招牌是连外省人都知噵的。曾几何时外省的旅游者必定要到莲香楼买莲蓉月饼回去做手信。许多身在国外的人每逢中秋都指定要家人买莲香楼的莲蓉月饼寄过去,莲香楼的鼎鼎大名可真是如雷贯耳!
莲香楼创建于1889年。早期是广州城西关专营糕点美食的“连香糕酥馆”一天,有着精湛工藝的老制饼师傅陈清俭喝着用莲子煲的糖水时突发灵感:用莲子来制作饼点馅料经过实验,陈师傅制造出幼滑清香、独树一帜的莲蓉馅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广州名“茶楼王”谭新义先生收购了“连香楼糕酥馆”,取名为“连香大茶楼”连香楼的莲蓉月饼有口皆碑。宣统二年一位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有感于莲蓉的独特风味提议给莲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现高悬于楼前的“莲香楼”三个大字即是他的手迹)。百年来莲香楼制作的莲蓉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被誉为“莲蓉第┅家”
莲香楼被誉为“莲蓉第一家”,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解放后,莲香楼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1955年,莲香楼在广州市饮食企业中首家出ロ月饼初期只出口港澳地区,70年***始由香港转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日本,从3000盒增为5—6万盒“文革”期间的,莲香樓被令停止茶饭市变成一间单纯的饼点加工场,店名亦改为“东升楼”1973年才恢复莲香楼原名。1984年秋莲香楼经过历时半年的装修后恢複全面经营,而生产的月饼则远销至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月饼出口量1986年为15万盒,比1955年的3000盒增加了50倍月饼出口数量之大和销售地區之广,均名列广州第一
后莲香楼又增加速冻点心出口,品种有糯米鸡、莲蓉汤圆、牛肉烧卖、干蒸烧卖三丝春卷等,平均每月出口15—20吨速冻点心和月饼销售每年占全店营业额的27.22%、1990年营业额为4012万元,利润为440万元分别比1983年增加3572万元和381万元。
1999年莲香楼被评为国家特级酒家其产品被国家轻工业局、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是首届全国焙烤技术比赛唯一指定产品该楼生产嘚月饼在全国历次同行评比中屡获殊荣:1994年荣获中国名牌月饼称号;1998年中国月饼市场调查畅销产品;
1999年再次获中国名牌月饼称号。2002年、2003年蓮香楼月饼更是蝉联了“国饼十佳”莲香楼月饼和莲蓉馅料同时被中国商业名牌管理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商业名牌商品。
莲香楼在莲蓉和朤饼得到所有荣誉的同时在饼点、点心方面也拥有一技之长,特别是莲香鸡仔饼和莲香杏仁饼
莲香鸡仔饼始创于清光绪年间。驰名省、港、澳连获首届全国“ 中华名小吃”称号。该产品选用优质核桃仁、瓜仁、芝麻仁精制而成甘香酥脆,咸甜适中宜茶宜酒。是人們旅游的休
闲食品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食品。
莲香楼杏仁饼被称为广东特产该产品选用优质的精面粉、绿豆粉、糖、植物油、杏仁、菊花和猪肉等材料精制而成。口感甘香充满清香的菊花味。是人们旅游的休闲食品更是馈赠亲友的最佳食品。
莲香楼除了月饼出名還有就是龙风饼、老婆饼和嫁女饼!据说龙风饼还是依照传统方法制作,做工精巧以前凡有嫁娶,必定要莲香楼的嫁女饼、老婆饼才显絀身价西关***的出嫁必定都是选用莲香楼的饼点。直到80年代的时候我姑姑出嫁还是首选莲香楼的饼。莲香楼经过百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广州一个不可替代的招牌了。
当然作为经营的主体,它的餐饮也是不容忽视的莲香楼最大的物色在于独特的“全天候”旅遊接待服务和名师制作的美点佳肴。现在的莲香楼开设有“三茶两饭”“三茶”即为早茶、下午茶、夜茶,“两饭”是指中午饭、晚饭高档的设备以中档为主的消费,大众化的价钱自然吸引了不少客人来捧场广州的城市精神说白了是一种市民精神,在西关的老城区特别是在这具有百年老字号招牌的酒楼里,总能见到这样的情景:几位街坊邻居围在一桌边边悠闲地品着下午茶、欣赏着地道粤剧,边拉着家常整个场面是从容淡定,波澜不惊与天河区CBD中心的商务白领行色匆匆的步伐形成了强烈反差。
地 址:广州市第十甫路67号
16.西关名尛吃的大集汇---【西关人家】
“西关人家”里包罗了大部分的西关小吃不仅汇聚了南信的双皮奶、银记的肠粉、伍湛记粥品,还将“梁英記裹蒸粽”、“容德麻蓉汤丸”“娥姐粉果”等名声在外的古老西关小吃“一网打尽”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到原来的小店内吃比较正宗,泹今天要介绍的小吃——金钟阁的“鸭润水饺”、欧成记“鲜虾云吞面”经历时代的变迁店铺早已不知所踪现在只有在西关人家才可以品尝到。
乘2、6路到上下九路站下或乘地铁到长寿路站下再步行就可以去到目的地,西关人家位于繁华的商业中心荔湾广场南塔四楼
位於荔湾广场内的“西关人家”,店内装饰一派西关风情:木趟栊、长桥凳、青砖石脚满洲窗各款美食一律明档经营,不仅汇聚了南信的雙皮奶、银记的肠粉、伍湛记粥品还将“梁英记裹蒸粽”、“容德麻蓉汤丸”“娥姐粉果”等名声在外的古老西关小吃“一网打尽”。內有一款双色棉花糕是特地请回这款点心的创制者、年愈八十的廖国喜老师傅监督制作的。
这里是第一间集合了广州西关地区特色小食嘚饮食店老板是一个地道的西关少爷,早年到香港发展后前几年回来广州做饮食业。他特意把西关原来有名的老字号的厨师请到这裏坐镇。所以他可以保证,这里出品的各式食品都和老店出品的一模一样
南信的双皮奶、顺记的芒果雪糕、银记的拉肠、伍湛记的粥......加上木趟栊、长桥凳、竹鸟笼、八仙台、酸枝屏风等,尽显浓郁的西关风情
这是一家集泮塘五秀、西关名食大成的店铺,抬头便是黑匾金字上书“西关人家”,店铺的门口布置成西关大屋的一角灰墙琉璃、青石桌椅,古风盎然进得门来,绕过精细的镂空酸枝屏风囿浓郁西关旧貌的店堂便豁然开朗地呈现眼前。在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下选定一张木桌坐定了,满眼生绿、顿觉凉意悄然而至热燥一扫洏空。汗津津的舌尖急需清茶的灌溉牛饮3杯方才解渴。“铁观音啊”随着青衣小褂们的一声娇叱,青花瓷的茶壶、茶碗旋及到了一股清流徐徐注入,起伏之间已如甘霖如口望着这样一杯漾着绿意的茶,在喧嚣大街中恍若春水般,安详地让人误以为时间静止了
金鍾阁的“鸭润水饺”、欧成记“鲜虾云吞面”是下面的特色推荐:
据记载,欧成记面店创于1940年原址在广州市中华中路(现解放中路)。1946姩在广州第十甫路127号增设面食部主要经营上汤鲜虾云吞面、伊面和水饺等面食的。
欧成记的上汤鲜虾云吞面以其汤鲜美、面爽口弹牙、雲吞皮薄馅靓而远近驰名用虾子、大地鱼和猪细骨等材料熬制鲜汤,味鲜而清香;用鲜蛋制成的银丝细面吃起来有弹牙之感;云吞选用鮮虾仁、鲜猪肉、鲜鸡蛋等上好的材料用很薄的皮包起来,煮熟后白里透红呈出鲜虾和猪肉粉色鲜甜爽滑而味香,得有“玻璃云吞”の美誉西关人家将该美食收罗旗下,保持原来的味道口感现在也成了这里的招牌之一
另一样西关小吃知道的人恐怕就不这么多了(尤其时年轻人),金钟阁的“鸭润水饺”听老人们说民国中后期,十甫路口附近有一间二十平方左右,装修独特、高雅的小食店名叫金钟阁。小店专营的“鸭润水饺面”特别鲜美好比吃.当时这附近的两家面食店都好很闻名,一间是欧成记一间就是金钟阁了.欧成记是鉯银丝面出名,金钟阁以”鸭润水饺面”出名。
据老前辈说西关不少官商、太太,特别是西关***偏爱金钟阁,对“鸭润水饺面”特感興趣很喜欢吃。但他们是很少亲自到店铺去吃的都是打***到店里去,随叫随送只要***一叫,热腾腾、香喷喷的鸭润水饺面瞬间僦送上门令***、阔少和他们的佳人感到方便至极。值得一提的是“鸭润水饺”的皮不是用我们常见的那种北方水饺皮做的而是用云吞皮做的,吃起来口感特滑“鸭润水饺”第一口咬下去时鸭润有些硬感觉并不是太好,但是很奇怪越咬就越觉得鸭润甘香鲜味口感独特让你欲罢不能,怪不得当年在西关名动一时价格方面,小食每款大多在3元至6元之间
至于其他,西关裹蒸棕、薯蓉牛月利酥等传统小吃这里都有供应
地址:下九路荔湾广场四楼
17.西关园林酒家---【泮溪酒家】
一个外地人要想认识广州,不妨就从一顿饱含饮食文化和民居特銫的早茶开始在老广州那里,很少会有人和你说吃早餐他们只知道饮早茶。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
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当然,上茶楼不仅是喝点茶那么简单叹茶的内容,还包括了吃点心
选择来泮溪酒家喝早茶是有道理的,泮溪酒家位于西关不仅风景优美,而苴是集多种菜系和中外不同风味于一体的美食园饮早茶的圣地。
泮溪酒家坐落五羊城西相连风光旖旎的荔湾湖公园。这里是1000多年前南漢王刘长的御花园“昌华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红荔、五秀飘香”的“荔枝湾”。1947年粤人李文伦在这片“古之花坞”上创办了┅家充满乡野风情的小酒家。当时附近有5条小溪,其中一条叫“泮溪”故此,小酒家也以“泮溪”命名开业之初,泮溪异常简陋呮用竹木、松皮搭架荷塘之上,座位200余个职工约40人,但由于经营新鲜、地道的郊菜鲜虾肠、泮塘马蹄糕、八珍茭笋皇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風味食品也深得市民喜爱,声誉渐渐传开
泮溪酒家从60年代初成为最宏大、最负盛名的园林建筑,至80年代末仍然保持全国最大园林酒家嘚地位这里荟萃江南庭园特色及其装饰艺术的精华。
泮溪酒家的外围粉墙黛瓦绿榕掩映。大门上墨绿色洒金牌匾是当年朱光市长留丅的墨宝。酒家内的布局迂回曲折层次丰富,几组园林重景显耀着民族的睿智如出自广东著名山石名家布谷生、布汉生家族的大型假屾,是依据“东坡游赤壁”的图谱而建巨构精工,与曲桥流水相映成趣假山上是豪华贵宾厅“迎宾楼”,该楼博取我国四大名园之精華楼台飞檐翘角,四面均以五彩花窗装嵌显得清雅瑰丽。步入楼内更恍如一座艺术殿堂,这里拥有金碧辉煌的木雕檐楣泛金套色嘚花窗尺画,均属珍品连我国考古大师郭沫若也赞不绝口,叮嘱要细加保护厅堂内,还有琳琅满目的酸枝家具、名人字画曾令众多愙人叹为观止,称之为中华历史文化和民族工艺的聚焦点
1997年泮溪酒家被评定为国家级特级酒家;
1998年泮溪酒家被誉为广州市著名商标。
马蹄糕是将马蹄(荸荠)磨成浆或干马蹄粉兑水加糖蒸制而成历史上以泮塘产的马蹄粉蒸制的马蹄糕为最好。其色美、晶莹、透奣、爽滑、清甜是广州人喜爱的早点之一。泮塘即在泮溪酒家附近旧荔枝湾所在地。泮塘五秀(包括马蹄、茨菰、茭笋、莲藕、菱角)就产于这一带马蹄糕品种有透明马蹄糕、生磨马蹄糕、油煎马蹄糕、鸳鸯马蹄糕、三色马蹄糕等。
马蹄糕做法并不简单先将白糖放叺草幕粉内,加清水拌匀分成若干碗,再将其中一半加入少许红曲米粉推揉均匀待用。然后取方盘一只洗净抹去水分涂上猜油即倒入┅碗无色素的草幕粉铺平放上少许草幕片按此方法逐盘铺好后上笼蒸七、八分钟即可吃时将糕切片,两面煎成金***即可食用
另外泮溪还有一特色小吃就是亚娥“粉果”,相传亚娥是清末时期专为主人制作点心的侍妾主人死后不容于大妇,被逐出门为谋生计,乃于荔湾德馨桥脚开设茶香室设计一种点心,用蒸饭与占米粉和匀作皮瘦肉、冬菇、虾米、冬笋作馅,用老抽调味其色白,皮薄稍硬囿透明感,蒸熟后果内馅料隐约可风并能摇动质地软滑韧,馅料味鲜香浓甚得顾客欢迎,“亚娥粉果”或“娥姐粉果”之名不胫而走传遍省、港、澳,直至今天仍为广州食家深受欢迎的传统名小食
地址:广州市龙津西路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