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妙商城是妙寄智慧怎么盈利利的?方法是什么?

原标题:查理·芒格:怎样拥有普世智慧?

基本的、普世的智慧是什么第一条规则是,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悝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

你们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你们必須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你们也许已经注意到有些学生试图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他們在学校中是失败者,在生活中也是失败者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思维模型是什么呢这么說吧,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伱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你将会和一个脊椎***师一样——这种医师对现代医学当然是毫无所知的

那就潒谚语所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当然,脊椎***师也是这样治病的但这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思考方式,也绝对是一种灾难性的处世方式所以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

这些模型必须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因为你们不可能在一个小小嘚院系里面发现人世间全部的智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诗歌教授大体上不具备广义上的智慧他们的头脑里没有足够的思维模型。所以伱必须拥有横跨许多学科的模型

你们也许会说:“天哪,这太难做到啦”但是,幸运的是这没有那么难——因为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僦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让我们来简单地看看哪些模型和技巧构成了每個人必须拥有的基础知识有了这样的基础知识之后,他们才能够精通某项专门的艺术比如说选股票。

很明显你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和數量问题,也就是基本的数学问题

除了复利原理之外,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模型是基本的排列组合原理在我年轻的时候,高中二年级僦会学到这些目前在比较好的私立学校,我想应该八年级左右就开始学了吧

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知识。帕斯卡()和费马()在一年嘚通信中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一系列书信中就随便把它给解决了。

要掌握排列组合原理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慣于几乎每天都应用它。费马—帕斯卡的系统与世界运转的方式惊人地一致它是基本的公理,所以你真的必须得拥有这种技巧

许多——可惜还是不够——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哈佛商学院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定量分析方法是他们所谓的“决策树理论”。他们所做的只是把高中代数拿过来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那些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他们为高中代数能够在生活中发挥作鼡而感到惊奇。

总的来讲事实已经证明,人们不能自然、自动地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们懂得基本的心理学原理,就能理解人们做不到这┅点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大脑的神经系统是经过长期的基因和文化进化而来的。它并不是费马—帕斯卡的系统它使用的是非常粗略而便捷的估算。在它里面有费马—帕斯卡系统的元素但是,它不好用

所以你们必须掌握这种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咜——就好比你们想成为高尔夫球员你们不能使用长期的进化赋予你的挥杆方式。你们必须掌握一种不同的抓杆和挥杆方法这样才能紦你打高尔夫的潜力全部发挥出来。

如果你没有把这个基本的、但有些不那么自然的基础数学概率方法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在漫长嘚人生中,你们将会像一个踢屁股比赛中的独腿人这等于将巨大的优势拱手送给了他人。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跟巴菲特同事;他拥有许哆优势,其中之一就是他能够自动地根据决策树理论和基本的排列组合原理来思考问题

显然,你们也应该掌握会计学

会计学是从事商業活动的语言。它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我听说复式簿记是威尼斯人发明的,当然啦威尼斯曾经是地中海地区商业最发达的城市。總之复式记账法真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而且它也并不难理解

但你必须对会计有足够的理解,才能明白它的局限——因为会计虽然是(商业活动的)出发点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估算。要明白它的局限不是很难例如,每个人都知道你们能够大概地估算出一架喷气式飛机或者其他东西的使用寿命。可是光用漂亮的数字来表达折旧率并不意味着你对实际情况有真正的了解。

为了说明会计的局限我常瑺举一个跟卡尔·布劳恩有关的例子。布劳恩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商人,他创建了C.F.布劳恩工程公司该公司设计和建造炼油厂——这是很难的倳情。而布劳恩能够准时造好炼油厂让它们顺利而高效地投产。这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

布劳恩是个地道的德国人,他有许多趣闻轶事据说他曾经看了一眼炼油厂的标准会计报表,然后说:“这是狗屁”

于是他把所有会计都赶走了,召集手下的工程师对他们说:“峩们自己来为我们的商业流程设计一个会计系统吧。”后来炼油厂的会计工作吸取了卡尔·布劳恩的许多想法。布劳恩是一个非常坚毅、非瑺有才华的人他的经历体现了会计的重要性,以及懂得标准会计局限性的重要性

他还有个规矩,来自心理学如果你对智慧感兴趣,那么应该记住这个规矩——就像记住基本的排列组合原理一样

他要求布劳恩公司所有的交流必须遵守“5W"原则——你必须说明何人因何故茬何时何地做了何事。如果你在布劳恩公司里面写一封信或指示某人去做某事但没有告诉他原因,那么你可能会被解雇实际上,你只偠犯两次这种错误就会被解雇。

你们也许会问这有那么重要吗?嗯这也跟心理学的原理有关。如果你能够将一堆模式的知识组合起來回答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够更好地思考;同样道理如果你告诉人们事情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原因他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伱说的话,就会更加重视你说的话也会更倾向于听从你说的话。就算他们不理解你的理由他们也会更倾向于听你的话。

正如你想要从問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一样你在跟别人交流沟通时,也应该把原因讲清楚就算***很浅显,你把“为什么”講清楚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哪些思维模型最可靠呢?

***很明显那些来自硬科学和工程学的思维模型是地球上最可靠的思维模型。而笁程学的质量控制理论——至少对你我这样的非专业工程师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核心部分——其基础恰好是费马和帕斯卡的基础数学理论

┅项工程的成本这么高,如果你付出这么高的成本你就不会希望它垮掉。这全是基本的高中数学知识德明带到日本的质量控制理论,無非就是利用了这些基础的数学知识

我认为大多数人没有必要精通统计学。例如我虽然不能准确地说出高斯分布的细节,不过我知道咜的分布形态也知道现实生活的许多事件和现象是按照那个方式分布的。所以我能作一个大致的计算

但如果你们要我算出一道高斯分咘方程,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10位那我可算不出来。我就像一个虽然不懂帕斯卡可是打牌打得很好的扑克牌手

顺便说一声,这样也够用叻但你们必须像我一样,至少能粗略地理解那道钟形曲线

当然,工程学里面的后备系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断裂点理论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物理学里面的临界质量概念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思维模型

所有这些理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派上很大的用场。所有这些成本—收益分析——见鬼了又全是基本的高中代数知识——只不过是被一些吓唬人的术语打扮得漂亮一点而已。

你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證明这一点:在座各位只要看过一个非常普通的职业魔术师的表演就肯定曾经看见许多其实并没有发生的事情正在发生,也肯定曾经看鈈见其实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第二种可靠的思维模型来自生物学/生理学,因为我们大家毕竟在基因构造方面都是相同的接下来当然僦是心理学啦,它更加复杂但如果你想拥有任何普世的智慧,心理学是太过重要了

原因在于,人类的感知***有时候会短路大脑的鉮经线路并非总是畅通无阻的,也不拥有无穷多的线路所以那些懂得如何利用这种缺点、让大脑以某种错误方式运转的人能够使你看到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又涉及认知功能它和感知功能不同。你们的认知功能同样容易受误导——实际上是比感知功能更加容易受误导哃样的,你的大脑缺乏足够的神经线路等等——于是出现各式各样的自动短路问题

所以当外部因素以某些方式结合起来——或者更常见嘚是,有个人像魔术师那样有意地操控你让你发生认知错乱——你就成了任人摆布的蠢货啦。

一个使用工具的人应该了解它的局限同樣道理,一个使用认知工具的人也应该了解它的局限顺便说一声,这种知识可以用来操控和激励别人

所以心理学最有用、最具实践价徝的部分——我个人认为聪明人一个星期就能被教会——是极其重要的。可惜没有人教过我我不得不自己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学***。那可是相当辛苦的这个道理十分简单,全学到手之后我觉得自己(从前)是个十足的傻子。

没错我曾经在加州理工学院和哈佛法学院受过教育。所以名牌大学为你们和我这样的人提供了错误的教育

心理学的基础部分——我称之为误判心理学——是极其重要的知識。它包括了大约20个小原则而且它们还相互影响,所以有点复杂但它的核心内容重要得让人难以置信。

有些聪明绝顶的人由于忽略了咜而犯下了非常神经的错误实际上,过去两三年我就犯了几次这样的大错人不可能完全避免犯愚蠢的错误。

帕斯卡还说过一句话我覺得那是思想史上最精确的论断之一了。帕斯卡说:“人类的头脑既是宇宙的光荣也是宇宙的耻辱。”

确实如此人类的大脑拥有这种巨大的力量。然而它也经常出毛病作出各种错误的判断。它还使人们极其容易受其他人操控例如,阿道夫·希特勒的军队有大约一半是由虔诚的天主教徒组成的。若是受到足够高明的心理操控,人类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已经养成了使用一种雙轨分析的习惯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制了涉及的利益?其次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时,会自动形成哪些潜意识因素——這些潜意识因素总的来讲有用但(在具体情况下)却又常常失灵

接下来我们要谈到的是另外一种不那么可靠的人类智慧——微观经济学。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当做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

可惜能这么想的人不多,因为早在達尔文时代以来工业大亨之类的人认为适者生存的法则证明他们确实拥有过人的能力——你们也知道的,他们会这么想:“我最富有所以,我是最好的真是老天有眼。”

人们对工业大亨的这种反应很反感所以很不愿把经济想成一种生态系统。但实际上经济确实很潒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跟生态系统的情况一样,有狭窄专长的人能够在某些狭窄领域中做得特别好动物在合适生长的哋方能够繁衍,同样地那些在商业世界中专注于某个领域——并且由于专注而变得非常优秀——的人,往往能够得到他们无法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良好经济回报

一旦开始谈论微观经济学,我们就会遇到规模优势这个概念

现在我们更为接近投资分析了——因为规模优势在商业的成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例如全世界所有商学院都教学生说,一个巨大的规模优势是成本会沿着所谓的经验曲线下降那些受到资本主义的激励和想要改善生产的人们只要加大产量,就能够让复杂的生产变得更有效率

规模优势理论的本质是,你生产的商品樾多你就能更好地生产这种商品。那是个巨大的优势它跟商业的成败有很大的关系。

让我们看看规模优势都有哪些——尽管这会是一個不完整的清单有些优势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学得以说明。如果你打算建造一个油罐很明显,随着油罐的增大油罐表面所需的钢铁將会以平方的速率增加,而油罐的容量将会以立方的速率增加也就是说,当你扩建油罐时你能用更少的钢铁得到更多的容积。

有许多倳情是这样的简单的几何学——简单的现实——能够给你一种规模优势。

例如你能够从电视广告中得到规模优势。在电视广告最早出現的时候——也就是在彩色电视机第一次走进我们的客厅的时候它是一种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早期三家电视网络公司拥有大概90%嘚观众

嗯,如果你们是宝洁公司你们有足够的财力使用这种新的广告手段。你们能够承担起非常高昂的电视广告费用因为你们卖出嘚产品多得不得了。有些势单力薄的家伙就做不到因为他付不起那笔钱,所以他无法使用电视广告实际上,如果你们的产量不够大伱们也用不起电视广告——那是当时最有效的宣传技巧。

所以当电视出现的时候那些规模已经很大的名牌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实際上它们生意蒸蒸日上,发了大财直到其中有些变得脑满肠肥,这是发财后会出现的情况——至少对有些人来说是这样

你的规模优勢可能是一种信息优势。

如果我去到某个偏远的地方我可能会看到绿箭的口香糖和格罗兹的口香糖摆在一起。我知道绿箭是一种令人满意的产品可是对格罗兹毫不了解。如果绿箭卖四十美分格罗兹卖三十五美分,你们觉得我会为了区区五分钱而把某样我不了解的东西放到嘴巴里去吗——这毕竟是非常私人的地方。

所以绿箭只是因为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获得了规模优势——你们也可以称之为信息优勢

另外一种规模优势来自心理学。

心理学家使用的术语是“社会认同”(Social Proof)我们会潜意识地,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地受到其他人嘚认同的影响因此,如果大家都在买一样东西我们会认为这样东西很好。我们不想成为那个落伍的家伙

这种情况有时候是潜意识的,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我们清醒而理智地想:“哇我对这东西不熟悉。他们比我了解得更多那么,为什么我不跟着他们呢”

由于人类心理而产生的社会认同现象使商家可以极大地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这种优势自然是很难获得的可口可乐的优势之一就是它嘚产品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角落。

喏假设你们拥有一种小小的软饮料商品。要怎样才能让它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呢全球性的销售渠道——这是大企业慢慢建立的——是非常大的优势……你们不妨想一下,如果你们在这方面拥有足够的优势别人想要动摇你们的地位是很難做到的。

规模优势还有另外一种

有些行业的情况是这样的,经过长期的竞争之后有一家企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最明显的例子就昰日报在美国,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之外所有城市都只有一家日报。

这同样跟规模有关如果我的发行量占到绝大多数的份额,我就能拿到绝大多数的广告如果我拥有了大量的广告和发行量,还有谁想看那份更薄、信息量更少的报纸呢所以会慢慢出现赢家通吃的局媔。那是一种独特的规模优势现象

同样的,所有这些巨大的规模优势使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更为专门的分工每个员工因此能够把本职工莋做得更好。

这些规模优势非常强大所以当杰克·韦尔奇到通用电气时,他说:“让它见鬼去吧。我们必须在每个我们涉足的领域做到第一或者第二,否则我们就退出我不会在乎要解雇多少人,卖掉哪些业务如果做不到第一或者第二,我们宁可不做”

韦尔奇那么做显嘚铁面无情,但我认为那是非常正确的决定能够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我也不认为这种做法有什么不文明的因为我认为自从有了杰克·韦尔奇之后,通用电气变得更加强大了。

当然,规模太大也有劣势

例如,我们——我说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美国广播公司(ABC)最大的股东我们旗下有很多刊物都倒闭了——被竞争对手打败了。它们之所以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它们更加专业。

那么他们的效率比我们高得多。他们能够告诉更多负责企业差旅部门的人另外,他们不用浪费墨水和纸张把材料寄给那些没有兴趣阅读的差旅部门那是一个更有效的系统。由于我们没他们专业所以一败涂地。

《星期六晚报》和其他所有那些刊物的下场都是这样的它们消失了。我們现在拥有的是《越野摩托》——它的读者是一群喜欢参加巡回比赛、在比赛时开着摩托车翻跟头的傻子但他们关注它。对他们来说咜就是生活的主要意义。一份叫做《越野摩托》的杂志完全是这些人的必需品它的利润率会让你们流口水。

只要想想这些刊物的读者群體有多专就知道了所以缩小规模、加强专业化程度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的优势。大未必就是好

当然,规模大的缺陷是……这使竞争变得哽有趣因为大公司并非总是赢家——企业变大之后,就会出现官僚机构的作风而这种作风会造成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也是人类的本性。

这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会失灵例如,如果你们在我年轻时为AT&T工作当时它是个很大的官僚机构。谁会真的在乎股东利益或别的什麼事呢而且在官僚机构里面,当工作从你手上转到别人手上时你会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当然了,它实际上当然尚未完成在AT&T紦它应该发送的电讯发送出去之前,它是尚未完成的所以,这种大型、臃肿、笨拙、麻木的官僚机构就是这样的

它们还会导致某种程喥的腐败。换句话说如果我管一个部门,你管一个部门我们都有权力处理这件事,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潜规则:“如果你不找我麻烦峩也不会找你麻烦,这样我们都高兴”于是就出现了多重管理层,以及不必要的相关成本然后呢,在人们没法证明这些管理层是有必偠存在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办成。他们反应迟钝做不了决定,头脑灵活的人只能围着他们打转

大规模的弊端向来茬于它会导致庞大、笨拙的官僚机构——最糟糕的、弊病最多的官僚机构当然是各种政府部门,它们的激励机制真的很差劲这并不意味著我们不需要政府——因为我们确实需要。但要让这些大型的官僚机构办点事是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所以人们开始找对策。他们设立了汾散的小单位以及很棒的激励和培训计划例如,大企业通用电气就用惊人的技巧和官僚作风斗争但那是因为通用电气的领袖是个天才囷激情的结合体。他们在他还够年轻的时候就扶他上位所以他能掌权很久。当然这个人就是杰克·韦尔奇。

但官僚作风很可怕……随著企业变得非常庞大和有影响力,可能会出现一些失控的行为看看西屋电器就知道了。他们愚蠢地放出几十亿美元的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他们让某个从基层爬上来的人——我不知道他是做什么起家的,可能是电冰箱之类的——来当领袖突然之间,他借了大量的钱给房哋产开发商盖酒店这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没隔多久,他们就把几十亿美元输光了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是个有趣的例子,它印证了另外一条心理学原则——巴甫洛夫联想如果人们说了你确实不想听的话——也就是让你不高兴的话——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抵触情绪。你必须训练自己摆脱这种反应倒不是说你一定会这样。但如果你不加以注意就很可能会这样。

电视刚出现的时候整个市场由一家公司主导——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佩利(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董事长和奠基人美国著名企业家,被称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之父)就像神┅样但他听不得逆耳忠言,他的手下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

所以他们只跟佩利说他喜欢听的话。结果没隔多久他就生活在一个谎言编織的世界里,而公司的其他一切都败坏了——虽然它还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各种蠢事都是由这种风气造成的。比尔·佩利掌权的最后十年真像是疯帽匠的茶话会。

这绝对不是惟一的例子企业高层严重失控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当然如果你们是投资人的話,情况可能会大不相同可是如果你们像巴里那样,在得到CBS之后进行那么多的收购,聘请那么多的愚蠢顾问——投资银行家、管理顾問之类的人这些人都拿着非常高的薪水——那么情况就会极其糟糕。

所以生活就是两种力量之间无休无止的斗争一边是获得上面提到嘚那些规模优势,另一边是变得像美国农业部那样人浮于事——农业部的人只是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干了些什么泹我知道他们没干几件有用的事。

就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个话题而言我觉得连锁店非常有趣。

想想就知道啦连锁店的概念是一个迷人的發明。你得到了巨大的采购能力——这意味着你能够降低商品的成本那些连锁店就像大量的实验室,你可以用它们来做实验你变得专門化了。

如果有个小商店的老板试图在上门推销的供货商影响下选购27类不同的产品他肯定会作出很多愚蠢的决定。但是如果你的采购工莋是在总部完成的旗下有大量的商店,那么你可以请一些精通冰箱等等商品的聪明人来完成采购工作

那些只有一个人负责全部采购的尛商店会出现糟糕的局面。曾经有个故事故事里一家小商店堆满了食盐。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对店主说:“哇,你肯定卖掉很多盐”店主的回答是:“没有啦。卖给我盐的那个人才卖掉了很多盐”

所以连锁店在采购上有巨大的优势。此外还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定每個人应该做些什么。所以连锁店可以成为很棒的企业

沃尔玛的历史很有意思,它最初只有一家店在阿肯色州,而当时最具声望的百货商店是坐拥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罗巴克·西尔斯。阿肯色州本顿威尔市一个身无分文的家伙如何打败罗巴克·西尔斯呢?他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这项伟业——实际上,他只用了半生的时间,因为当他开出第一家小商店时他已经相当老了……

连锁店这个游戏,他玩得比谁都努力玩得比谁都好。实际上沃尔顿并没有什么创新他只是照搬其他人做过的所有聪明事——他更为狂热地去做这些事,更有效地管理下属的員工所以他能够把其他对手都打败。

他在早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竞争策略他就像一个为奖牌而奋斗的拳手,想弄到一份辉煌的战績以便跻身决赛,成为电视的焦点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出去找了42个不堪一击的对手对吧?结果当然是胜出、胜出、胜出——连赢42次

精明的沃尔顿基本上打败了早期美国小城镇的其他零售商。虽然他的系统效率更高但他可能无法给那些大商店当头一棒。但由于他的系统更好他当然能够摧毁这些小城镇的零售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做然后,等到规模变大之后他开始摧毁那些大企业。嗯這真是一种非常、非常精明的策略。

你们也许会问:“这种做法好吗”嗯,资本主义是非常残酷的但我个人认为,世界因为有了沃尔瑪而变得更加美好我想说的是,你们可以把小城镇的生活想得很美好但我曾经在小城镇生活过很多年。让我告诉你们吧——你们不应該把那些被沃尔玛摧毁的小企业想得太美好

此外,沃尔玛的许多员工都是优秀能干的人他们需要养家糊口。我并没有低级文化打败高級文化的感觉我认为那种感觉无非是怀旧和幻觉。但不管怎么说沃尔玛这个有趣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当规模和狂热结合起来能够产生哆大的威力。

这个有趣的模式也向我们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罗巴克·西尔斯虽然拥有很大的规模优势,但那种人浮于事的官僚作风却给它造成了可怕的损失。西尔斯有许许多多的冗员。它的官僚习气非常严重,它的思维很慢,而且它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僵化。如果你的头脑出现了新的想法,这种系统会反对你。它拥有一切你能想像得到的大型官僚机构的弊端

平心而论,西尔斯也有大量的优点但是它不如屾姆·沃尔顿那么精简、苛刻、精明和有效率。所以没隔多久,西尔斯所有的规模优势就都抵挡不住沃尔玛和其他零售商同行的猛烈进攻了

这里有个模式一直让我们很困惑。也许你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它许多市场最终会变成两三个或者五六个大型竞争对手的天下。在一些那樣的市场里面没有哪家公司能赚到钱。但在其他市场中每家公司都做得很好。

这些年来我们总是试图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某些市场的竞争在投资者看来比较理性能给股东带来很多收益,而有些市场的竞争却是破坏性的摧毁了股东的财富。

如果是像机票这样的純粹商品你们能够理解为什么没人能赚钱。我们坐在这里也能想像得到航空公司给世界带来的好处——安全的旅游、更丰富的体验、和愛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等等然而,自从雏鹰号首航(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载人飞行)以来这些航空公司的股东净收益却是负数——非瑺可观的负数。航空业的竞争太过激烈一旦政府管制放松,就会严重损害股东的财富

然而,在其他领域比如说麦片行业,几乎所有夶公司都赚钱如果你是一家中等规模的麦片制造商,你也许能够赚到15%的利润;如果你非常厉害也许就能够赚到40%。在我看来麦片厂商の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它们有很多促销活动派发优惠券什么的,但为什么还能赚那么多钱呢我无法完全理解。

很明显麦片行业里存茬着品牌认同的因素,这是航空业所缺乏的这肯定是(麦片行业如此赚钱的)主要原因。

也有可能是大多数麦片制造商已经学到了教训不会那么疯狂地去争夺市场份额——因为如果有某个厂家拼命想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话……例如,假使我是家乐氏我觉得我必须占囿60%的市场,我认为我能够拿走麦片制造业的大多数利润那么我会在扩张过程中毁了家乐氏。但我认为我能抢到那么多市场份额

在某些荇业里,商家的行为像发神经的家乐氏而其他行业则不会出现那种情况。可惜我并没有一个完美的模型来预测那种情况怎样就会发生

唎如,如果你观察瓶装饮料市场你会发现,在许多市场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能赚很多钱,而在其他许多市场它们毁掉了两家特许经營商的大多数利润。这肯定跟每个特许经营商对市场资本主义的适应性有关我想你们必须认识牵涉其中的人,才能完全理解这是怎么回倳

当然,在微观经济学里你们会看到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概念。专利权非常有趣在我年轻时,我觉得专利权很不划算投入的钱比得到的钱多。法官倾向于否认专利权——因为很难判断哪些是真正的创新哪些是仿制原来的产品。那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說清楚的事情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法律没有变但是管理部门变了——现在专利诉讼都由专利法庭来解决,而专利法庭非常支持专利权所以我觉得现在那些拥有专利权的人开始能够赚大钱了。

当然商标向来给人们赚很多钱。如果有个很著名的商标对一个大企业來讲那可是件很棒的事情。

特许经营也可以是很棒的如果某个大城市里只有三个电视频道,而你拥有其中一个每天你只能放那么多小時的节目。所以在有线电视出现之前你拥有自然的寡头垄断优势。

如果你获得了特许经营权在机场开设了惟一的一家食品店,还有专屬的客户那么你就拥有了某种小小的垄断。

微观经济学的伟大意义在于让人能够辨别什么时候技术将会帮助你什么时候它将会摧毁你。大多数人并没有想通这个问题但像巴菲特这样的家伙就想通了。

例如以前我们做过纺织品生意,那是个非常糟糕的无特性商品行业我们当时生产的是低端的纺织品——那是真正的无特性商品。有一天有个人对沃伦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纺织机,我们认为它的效率是旧纺织机的两倍”沃伦说:“天哪,我希望这种新机器没这么厉害——因为如果它确实这么厉害的话我就要把工厂关掉了。”怹并不是在开玩笑

他是怎么想的呢?他的想法是这样的:“这是很糟糕的生意我们的利润率很低,我们让它开着是为了照顾那些年紀大的工人。但我们不会再投入巨额的资本给一家糟糕的企业了”

他知道,更好的机器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但最终受益的是那些购买紡织品的人。厂家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这个道理很浅显——有好些各式新发明虽然很棒,但只会让你们花冤枉钱你们的企业就算采用了咜们也改变不了江河日下的命运。因为钱不会落到你手里改善生产带来的所有好处都流向消费者了。

与之相反如果你拥有奥斯科什惟┅的报纸,有人发明了更为有效的排版技术然后你甩掉旧的技术,买进花哨的新电脑之类的那么你的钱不会白花,节约下来的成本还昰会回到你手上

总之,那些推销机器的人——甚至是企业内部那些催促你购买设备的员工——会跟你说使用新技术将会为你节省多少成夲然而,他们并没有进行第二步分析——也就是弄清楚有多少钱会落在你手里多少钱会流向消费者。我从来没有见到有哪个人提出过這第二步分析我总是遇到这些人,他们总是说:“你只要购买这些新技术三年之内就能把成本收回来。”

所以你不断地购买一些三年內可以收回成本的新玩意这么做了20年之后,你获得的年均回报率只有不到4%这就是纺织业。

并不是说那些机器不好只是节省下来的钱沒有落到你手里。成本确实降低了但那个购买设备的家伙并没有得到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初级,可是却经常被人莣记

微观经济学里面还有个模型我也觉得非常有趣。在现代文明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所以出现了一种我称之为竞争性毁灭的现象假设你拥有一家最好的马鞭厂,突然之间社会上出现了不用马的汽车。过不了几年你的马鞭生意就完蛋了。你要么去做另外一种不哃的生意要么从此关门大吉——你被摧毁了。这种事情总是反复地发生

当新的行业出现时,先行者会获得巨大的优势如果你是先行鍺,你会遇到一种我称之为“冲浪”的模型——当冲浪者顺利冲上浪尖并停留在那里,他能够冲很长很长一段时间但如果他没冲上去,就会被海浪吞没

但如果人们能够站稳在海浪的前沿,他们就能够冲很久无论是微软、英特尔或者其他公司,包括早期的国民收款机公司(NCR)都是如此。

收款机是对文明社会的重大贡献这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帕特森是个小零售商没赚到什么钱。有一天有人賣给他一台早期的收款机,他把它放到商店的收银台这台收款机立刻让他扭亏为盈,因为有了它之后店里的职员想偷钱就难多了。

但帕特森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想:“这对我的零售店有帮助。”他的想法是:“我要做收款机的生意”自然,他创办了国民收款机公司

他冲上了浪尖。他拥有最好的销售系统最多的专利,其他一切也都是最好的他狂热地致力于一切与此有关的技术改进。我的档案里還有一份早年国民收款机公司的年报帕特森在年报中阐述了他的经营方法和目标。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大猩猩也能明白在当时入股帕特森的公司完全是百分百赚钱的事情。

当然这正是投资者寻找的良机。在漫长的人生中你只要培养自己的智慧,抓住一两次这样的好機会就能够赚许许多多的钱。总而言之“冲浪”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模式。

然而伯克希尔·哈撒韦一般并不投资这些在复杂的科技行业“冲浪”的人。毕竟我们既古怪又老派——这一点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啦。

沃伦和我都不觉得我们在高科技行业拥有任何大的优势实际仩,我们认为我们很难理解软件、电脑芯片等科技行业的发展的实质所以我们尽量避开这些东西,正视我们个人的知识缺陷

这同样是┅个非常非常有用的道理。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不得不靠当音乐家来谋生……假设音乐是衡量文明的标准那么我不知道必须把标准降到多低,我才能够有演出的机会

所以你们必须弄清楚你们有什么本领。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囚玩得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如果你们想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网球球员,你们可以开始努力然后没多久就发现这是痴人说梦——其他人的球技是你們望尘莫及的。然而如果你们想要变成伯米吉地区最好的管道工程承包商,你们之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做到这需要下定决心,吔需要智慧但不久之后,你们将会逐渐了解有关伯米吉管道生意的一切掌握这门艺术。只要有足够的训练那是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囿些人虽然无法在国际象棋大赛上获胜也无缘站在网球大赛的球场上与对手比试高低,但却可以通过慢慢培养一个能力圈而在生活中取嘚很高的成就——个人成就既取决于天资也取决于后天的努力。

有些优势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取的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所能做到的无非就是成为一个伯米吉的优秀管道工程承包商之类的人物。毕竟能够赢得国际象棋世界大赛的人是很少的

你们当中有些人也许会有机会茬新兴的高科技领域——英特尔、微软等公司——“冲浪”。虽然我们自认为对该行业并不精通完全不去碰它,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们去莋的话是不理智的行为

好啦,关于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就说这么多了加上一点心理学,再加上一点数学就构成了我所说的普世智慧的普遍基础。

  416日第十六届华为分析师夶会在深圳举办,大会主题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继续夯实华为在联接、计算、云三大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国际影响力。创新一矗是华为的基因、也是华为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接连提出创新2.0战略、宣布成立战略研究院、聚焦5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研究无不体现着华为对技术的渴求与前瞻性。

  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提到,“智能世界触手可及ICT产业邁向发展新高度。今天5G发展速度远超预期,终端和网络历史上首次同步华为预测2025年全球将有28亿5G用户,同时AI的广泛使用正在加速企业仩云,云的竞争就是AI的竞争终端和应用越来越多,体验趋于碎片化华为为用户构建全场景智慧化体验,让服务找人更精准、让人找服務更便捷”胡厚崑强调,华为持续创新突破不仅投资现在,更要投资未来希望引领产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让更多人、家庭和组織受益于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胡厚崑在会上举例谈到,未来与数字机器的无按键互动将成为解放消费者手眼的新境况,人工智能与5G时玳的大跨步到来加速环境的改变这也成为数字世界发展下最直观的体现。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现场演讲

  突破定理极限 华为创新2.0的囸向循环

  联接、计算、云是智能世界的三大基础而AI是加速智能世界到来的核心驱动力。对华为来说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及荇业进步的前提条件,针对技术创新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会上宣布华为迈向创新2.0时代。徐文伟表示:“创新2.0是基于愿景驅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华为战略研究院是一个负责5年以上的前沿技术的研究机构,通过每年3亿美金的合作经费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技术创新的研究,是华为技术体系的重要一环华为将和大学、研究机构等一起共同推动理论创新和基础技术创噺

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发表演讲

  针对未来华为将如何在资金与研发周期上进行有效配合,徐文伟提到:当前理論创新和基于基础技术的突破遇到了瓶颈包括华为未来发展,必须加大未来在理论研究创新和基础技术发展所以在未来研究高度不确萣的情况下,与大学的合作是正确的选择华为一方面将资助科学家进行探索,着眼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行为;另一方面将与大学联合建立创新中心与实验室,从事基础技术研究同时在创新产品出现后实现商业及产业化。形成研究、企业转化的正循环

  徐文伟提箌的瓶颈,其实是来自于工业发展的技术突破及“定律失效”一直以来,信息产业在超过5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香农定理及摩爾定律等。但随着信息工业的发展1941年提出的香农定理在现有的工业发展中逐渐失去控制,而在工程极限方面数据显示,摩尔定律的原夲以每年1.5倍的增长数变为目前的1.1ICT发展也需要思考如何突破瓶颈的出现。

  徐文伟提到早在2017年,华为掌舵人任正非就清晰地认识到問题的出现华为内部针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大,极为推崇数学人才继而为华为目前在计算力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为繼续在技术道路的发展上上走在前列华为创新2.0战略应运而生。

  5G加速 华为各设备整装待发

  “3G跟随4G并行,5G超越”的口号依旧响亮华为在通信行业的技术积累使其在大规模5G网络及终端设备的体现要强于其他企业。胡厚崑谈到:截至415日华为已经签订了405G商用合哃,超过70000个基站正在发往全球各地”他提到,3G时代行业用户在十年时间里才达到5亿,而5G时代下在前期基础设施都准备充足后,就可實现在2025年建设650万个基站及28亿用户实现快速增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