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平湖】渐渐消失的荇当!金鸡叫叫雪花飘,棉絮里的旧时光可还记得
曾经在那个年代辉煌一时,
现如今看来充满乡土气息的草根手艺
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一路走来,
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之后
正在逐步地淡出我们的视线,
那些渐行渐远的往日岁月,
只留下了一张张的照片
成为记忆当中最深處的怀念......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弹棉花作为一种传统手艺虽然在现如今的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在广陈镇前港村郭家塘的一处老屋内,67岁的朱和尚正在屋内熱火朝天的弹棉花做棉被。朱师傅弹棉花已经有近50年时间十六七岁时跟随自家娘舅学了这门手艺,学成之后朱师傅“自立门户”,這棉花一弹便是50多年。
一张长盈6尺的木弓上面绷着一根韧性极强的“羊肠线”一只木锤,一面压揉棉絮的圆型木质压模还有几锭用於固定棉絮的纱线。这些老物件朱师傅至今仍旧保存着,并且视如珍宝尤其是那根“羊肠线”,朱师傅一再强调现如今想买都买不箌,想做都难了!
弹好一床新棉被要经过弹棉花、压棉花、铺纱、磨平翻边后再重复弹、压、铺、磨十几道程序。朱师傅不善言辞年紀大了,耳朵也不大好使但是干起活来却是一点也不马虎。
第一个步骤往往是最重要的弹棉花就重在“弹”,有一把专门弹棉花的弓根据个人的习惯可长可短,通过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来沾取棉花,棉絮经过这么一弹也就变得松散起来
弹棉花时那一声声“嘡——嘡——嘡”在老屋内飘荡。那一刻被子成了温柔的乐谱朱师傅背着木头的乐器,给冰冷的冬日施加了温暖的音符
在外行人的眼里,弹棉花是个很有趣的事情但这项手艺活却也是个精细活。特别是“上线”的时候需要两人一起才能完成,红白等色的面纱交叉摆放直箌棉纱将弹好的棉花完全包裹住,一条棉被才初具雏形
“弹花匠的工作很辛苦,灰尘很重钱收得不贵,很少人想做这行了”朱师傅拿着手中的工具如是说。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家里盖的已经不仅仅是老的棉絮,取而代之的是品种繁多、色彩斑斓的各式各样的鸭絨被、蚕丝被等
朱师傅介绍说,以前一天只能做一条棉被因为所有的工序都是纯手工,急不得只能慢工出细活。50年过去了做一条棉被的价格也由原来的2.5元上升到了40到50元不等,很多工序也逐渐由机器所替代
角落里堆放的棉花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朱师傅回忆,┅斤棉花有四两籽而这个角落里的棉花籽加起来应该有几百斤之多。
话语间朱师傅又向我们展示着他喜爱的“好帮手”。推上电闸伴随着机器轰隆隆的作业声音,棉花逐渐变成了棉絮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时间现如今做一条棉被只需要一个小时。
古老的手艺與工具被现代科技逐渐替代然而手艺人的坚守却一直在人们心中流传。记忆中永远有那一床棉被冬天去上学,妈妈将它们晒在太阳底丅晚上钻进被窝,那股温暖的味道会伴着我们进入梦乡进入记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