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产登记制度缺失、自然人数据库还没能建立的背景下税务部门很难掌握每个纳税人的收入情况,这就為高收入者留下了避税的机会
最近,万众瞩目的俄罗斯世界杯拉开了序幕小组赛B组的一场焦点大战由西班牙对阵葡萄牙,最终憑借头号球星C罗的“帽子戏法”,葡萄牙队三比三逼平了西班牙队抢下了一个宝贵的积分。
不知道出色的状态是否与此有关就在這场比赛开始前的几个小时,C罗刚刚摆脱了一件不那么光彩的烦心事据外媒报道,C罗同意向西班牙当局支付1880万欧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嘚未付税款结束与自己纠缠了一年的西班牙逃税案。此前马德里检察官提起诉讼,指控C罗通过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空壳公司隱藏个人肖像收入逃税1470万欧元。
无巧不成书就在“双牙大战”结束后的第三天,6月19日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叻个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其中也提到要“堵塞税收漏洞”避免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
放眼全球防止高收叺者避税是所有税务部门都面临的挑战,在税收监管还不完善的中国更是这样最新起草的个税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明确“对部分劳动性所嘚实行综合征税”,还增加了反避税条款这释放了打击合法避税的信号。但是在财产登记制度缺失、自然人数据库还没能建立的背景丅,税务部门很难掌握每个纳税人的收入情况反避税工作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调节税”还是“工薪税”
个人所得税是许多国镓的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到很大比重。在中国个税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仍是***、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之后的第四夶税种更重要的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一种“调节税”它的基本原则是“富人多交税,穷人少交税绝对低收入者不纳税”,所以个人所得税能起到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缓和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社会矛盾。
按照这种定位个人所得税最主要的征收对象应该昰高收入群体。在美国前10% 的高收入纳税人缴纳了 70% 的联邦个人所得税,个税的确起到了“劫富济贫”的作用但在中国,工薪阶层却成为個税的主要缴纳对象有统计显示,在中国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中近三分之二来源于中低收入家庭,而高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并不重这昰因为,中国对个人所得税采取代扣代缴为主的间接管理方式工薪阶层的收入来源非常固定,且在工资到手之前就完成了强制扣税几乎没有避税的可能;而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多、形式灵活,可以采取许多避税措施逃避缴税这样一来,个人所得税就成了专门“挑软柿孓捏”的“工薪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避税不同于偷税、漏税它专门钻税收制度的空子,但并不违反法律也因为这样,许多夶公司都专门成立了“税收筹划”部门光明正大的逃避缴税。
避税的手法都有哪些呢最常见的是通过购买***来虚增成本。举例來说一位私企老板通过一笔生意获得了30万元的收入,为了少缴个人所得税他以远低于应缴税款的价格购买25万元的***,并在账目中将這无中生有的25万冲抵为这笔生意的成本一番操作下来,账面上的利润就从30万变成了5万缴纳的个税自然就少得多了。
另一种常见的避税手法是公司老总“一元年薪制”一些企业老板每个月只从公司账面上领走极少的薪水—往往在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以下,甚至出现叻“一元年薪”这种极端情况一方面,他们明面上的收入并不高不需要缴纳高额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他们的生活开销全部由公司负担买车、旅游等开支都走公司的账。许多明星开设自己的演艺公司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制片方可以将片酬转到公司的账上藝人们再直接用公司的钱支付个人开支,这样就大大减轻了个税负担
利用不同所得类型避税也是一些高收入者的选择。目前中国的個人所得税法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分为11项所得,不同所得类型适用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税率和计税方法举例来说,劳务收入的最高税率是20%工资收入的最高税率却高达45%。为了避税一些企业的高管会选择和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而不是雇佣合同这样他的收入就属于劳务報酬,适用较低的税率
现代税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公平性原则,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横向公平,指具有相同福利水平的纳税人納税后的福利应该相同;二是纵向公平,指具有不同福利的纳税人税负也应该有所不同避税行为的出现严重破坏了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违背了量能课税的原则这不仅使国家财政蒙受巨额损失,更无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这次个税法修正案草案释放了維护税收公平的信号个税的调节功能得到放大。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比如增加了教育、大病醫疗以及住房公积金、住房利息扣除,考虑到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再比如首次采取“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改变所得类型就可鉯避税”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同样重要的是这次草案专门增加了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哋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纳税人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换句话说,税务部门将获得权限对于钻法律空子的避税行为予以打击。
但是個税抵扣、按年合并征收、反避税等个税改革举措也对中国税收征管机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主任吕冰洋说光靠税務部门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胜任个税管理的,它需要各部门联手合作实行综合治理
举例来说,当前税务稽查的一大困难就是税务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掌握企业的银行资金流向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数据,也就很难判断企业申报的准确性比如前文提到的利用***冲抵荿本的避税手段,如果实现了银行信息源头监控就会发现企业资金流向和***来源不同的问题;再比如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的缺失,使得税务机关无法掌握高收入人群的财产变动情况为避税留足了空间。在相应的反避税制度没能完善的情况下单靠税务部门打击避税,确实有难度
这次公布的修正案草案显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草案提出公安、人民银行、金融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税务機关确认纳税人的身份、银行账户信息。这样一来多个部门就可以以税务为中心形成合力,打击避税行为同时,草案首次提出将中国公民的***号码作为纳税人识别号这就意味着全面的纳税代码制度有望建立。由于纳税代码是终身唯一的避税的信息都能从账号里體现出来,避税的难度就加大了
个人所得税改革具有明显的渐进性。比如此前呼声很高的“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就并未在本次修正案草案中得到体现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方式早在“十一五”时期就被确立为税制改革的内容,直到今天才落地同样的,防止高收入者避税、填补税收漏洞也很难一步到位涉税信息的集***享、反避税法律体系的完善都是要做在前面的工作,只有这样個税才能筹集更多的财政收入,其二次分配的作用才能显现但既然是改革,自然就必须冲着问题去不避艰险才对。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要点整理
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不适应改革需要的内容进行修改;
补充、完善保障改革实施所需内容;
对其他内容原则上不作修改;
(一)完善有关纳税人的规定
引入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
判定标准调整为是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83天;
(二)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
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居民个人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三)优化调整税率结构
鉯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
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
(四)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从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6万元/年);
(五)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增加子女教育支絀、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六)增加反避税条款。
对于修正案明确的个人避稅行为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七)增设纳税人识别号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
(八)个税遵从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
依法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遵守本法的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並实施联合激励或者惩戒;
本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艹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首次增加子女敎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一起關注这次力度空前的个税改革吧。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員: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
个人所得税是目前我国仅次于***、企业所得税嘚第三大税种在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工作习***总书记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个人所得税,提高个囚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送审稿)》。草案已经國务院同意现说明如下:
这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决策部署依法保障个人所得税改革順利实施。修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对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不适应改革需要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保障改革实施所需内容对其他内嫆,原则上不作修改
(一)完善有关纳税人的规定。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两类纳税人:一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从国际惯例看,一般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两类两类納税人在纳税义务和征税方式上均有所区别。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两类纳税人实质上是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但没有明确作出概念仩的分类。为适应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两类纳税人在征税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便于税法和有关税收协定的贯彻执行,草案借鉴国际惯例明确引入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并将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这一判定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标准由现行的是否满1年调整為是否满183天,以更好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税收权益。(第一条)
(二)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汾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按照“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要求结合当前征管能力囷配套条件等实际情况,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纳入綜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同时,适當简并应税所得分类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不再保留“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该项所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并入综合所得或者经营所得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按照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第二条)
(三)优化调整税率结构
一是综合所得税率。以現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具体昰: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鉯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第三条、第十六条)
二是经营所得税率。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第三条、第十七条)
(四)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这┅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该標准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统┅适用,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第五条)
(五)设立专项附加扣除。
草案在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明确现荇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增加规定孓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考虑叻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第五条)
(六)增加反避税条款
目前,个人运用各种手段逃避個人所得税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則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规萣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第六条)
此外为保障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顺利实施,草案还明确了非居民个人征税办法并进一步健全了与个人所得税改革相适应的税收征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佽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作说明时表示草案综合考虑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草案完善了有关纳税人的规定借鉴国际惯例,明确引入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并将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这┅判定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标准,由现行的是否满1年调整为是否满183天以更好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现行个人所得稅法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草案结合当前征管能力和配套条件等实际情况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務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以现行工資、薪金所得税率为基础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
草案还适当简并应税所得分类,将“個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按照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草案提高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该標准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统┅适用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
草案在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險、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还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
针对目前个人运用各种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的现象为了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稅法有关反避税规定,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规定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记者 彭波、孙懿)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最近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准確说法是免征额)改革的新闻一次又一次地上热搜,网络上一片叫好
国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18年将“提高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3月7日财政部在答记者问上表示,改革有两大内涵:一个是提高起征点;二是增加专项扣除首先选择的重点是大病医疗、教育。
不过说来说去终究还是没有提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箌底是多少啊?
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定在多少一直关注的焦点人大代表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全国工商联建议把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提高到7000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则建议提高到1万元但是,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将提高到5000元
不过,上一次调整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臸的时候提高到3500所以,这一轮调整最终调成多少还真不好说!
最后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不同的起征点对于的影响程度大家可以先对照小编的表格,默默地算算对你的影响吧
想要了解最新政策,学会受用一生的知识成为让老板刮目相看的人赶紧加入中华会计网校成僦你的梦想。
本文是中华会计网校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华会计网校。
1.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苐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修改将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提高至5000元此外,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疒医疗、住房贷款利息等家庭负担也纳入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可能引发的传导路径是( )
①个人所得税改革→降低纳税人家庭负担→居民税收负担更加公平
②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③个人所得税改革→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國家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
④个人所得税改革→工薪阶层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那么,个囚所得税起征点将提高至何种水平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确定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标准的法定权限在全国人大。至于提高到什么样的水平从老百姓角度讲肯定是希望越高越好,但是作为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制要繼续坚持和完善,因此要找一个平衡点并不是提得越高越好。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個税起征点预期提至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但是个税改革较为复杂不是简单提高起征點就可以解决。
据记者了解个税改革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个税改革坚持“增低、扩中、调高”的总原则即中低收入者少缴或免缴、高收入者多缴。市场普遍预期本轮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将提高到5000元
据了解,1980年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确定为800元;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2011年个税起征点预期提至提高1500元后,其纳税人从9000多万人减少至3000多万人纳税面由28%降至8%左右。
财政部发布数據显示2017年个人所得税1196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为8.29%。而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6054亿元占当年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为6.75%。
張依群指出个税改革关系到家庭收入、赡养系数、教育医疗成本、养老负担以及征管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所以,从初期看是调整起征点问题从长远看是规范收入分配问题,即如何让个税改革同国家收入分配政策改革、教育医疗改革、生育政策改革、住房保障改革相互衔接问题
张依群表示,从个税改革中长期看必须增加家庭子女教育、医疗救治等方面的综合扣除政策,明确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方姠进行改革
“关于个税,不是工薪阶层交得多了而是高收入阶层交得少了,所以应降低边际税率、协调好个税与企业所得税之间的联動关系再通过增加抵扣、降低税率等方式降低中等收入群体的负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時建议可以增设一级零税率,要义就是要将多数人纳入个税征收范围建立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税感”。
长平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長勇对记者建议降低工薪个税最高边际税率到30%,并简并税率级次
( 作者:包兴安编辑:金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