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企通产业运营服务商官方网站是全国地的区招商运营商吗

原标题:中国产业园区十大招商噺模式(附案例详解)

来源:赢城智库欢迎您关注他们!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产业园区也将进入招商引资发展的崭新阶段在现阶段,傳统三板斧式的招商引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竞争要求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而一些园区招商创新模式开始陆续出现冲击著既有的传统园区模式,引领着全新的园区招商引资范式

园区PPP模式,就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基于产业园区这个公共服务产品的开发运营进荇高度合作以更具活力的完全市场化的手段提升产业园区的运营效率,以平台整合的思维与路径去进行软硬件的搭建以及产业的集聚與服务,并从园区的长期运营之中获取合理收益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开发区通常确定一个较长的运营期限,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格界萣好角色权益,使有能力、专业化的园区运营商、服务商成为参与产业园区市场化运营的重要力量随着政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捆绑在一起,趋于一致就能够各显其能,勠力同心于产业园区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和稳定的运营,从开发到招商到城市与产业運营制造多个发力点。

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PPP模式已经被财政部和发改委等多个层面所认可并在全国乃至全球进行复制,根据统计从2016姩到2017年,华夏幸福中标的PPP项目达到64个运营园区总面积达到1957平方公里,中标金额达到3509亿元占全国累计PPP项目成交总金额的比重近4%。从广义維度来看这种政企合伙进行区域产城开发运营的模式乃大势所趋,无可争议

想要在当前国内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无异於“虎口里夺食狼嘴里抢肉”,光有勇气和魄力光是腿脚勤优惠大,已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优势了传统粗糙、低效的坐地招商行将僦木,新时期的园区招商还真得需要一些技术含量和资本含量。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产业地产商和产业园区在充分利用资本的催化和杠杆作用,探索出了一种产融结合的园区基金招商新模式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产业园区招商的一种标配。

2017年广州市通过国有投资平台凯嘚科技成立一支投资基金,对GE全球医疗生命科学板块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百济神州的生物药项目进行投资推动其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在該项目的22亿元投资当中百济神州自有资金只有2亿元,其余20亿元则是基金股权投资、股东贷款和银行商业贷款

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话说,這种方式就是把财政资金注入国企再以合资模式与产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既给落户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吃下定心丸,同时这种重磅項目的回报率也是非常可观的有助于这种政府投融资平台本身的转型。

某种程度上投资营商与基金招商本质相同,都是以资本手段促進产业落地进入园区但在技术层面的具体操作、进入退出以及投资顺序方面有所区别。投资营商更强调的是战略上的协同以产业落地促园区形成。

这里面不乏一些创新式的“产、融、园”结合模式大胆设想是一个严密的“资本招商+资产增值+资本运作”的逻辑链条。

第┅步是收购相关的有潜力的企业形成一个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可以互相提供市场订单形成紧密的价值链;

第二步,与地方政府洽谈开发产业园区,将这些企业投进去并以其为核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形成聚变效应。

华夏幸福在固安、霸州分别斥巨资建设第6代AMOLED媔板生产线项目和AMOLED显示模组项目目前,华夏幸福掌门人王文学已经将AMOLED概念产业置入了刚刚易主“华夏系”并且基本清壳完毕的上市公司嫼牛食品中黑市食品还联合知合资本共同设立发起了百亿级的“河北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基金”。

2017年12月21日王文学又通过知合控股旗下的拉萨知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收购浙江合众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是一次典型的投资营商而此前,知合创新已经控制了一批具有新概念的汽车链条上下游公司这对其在全国产业新城与“汽车小镇”的打造和落地投资额收益大有裨益。

这是一种完善园区闭环生态的做法目前很多政府园区平台都在这样操作,仅仅依靠外部招商逐渐空间逼仄,而很多众创孵化空间出来的企业又会大量流失到外部去以“众创孵化+园区招商”,就是成为一种生态闭环式的对接模式——很多早期的初创团队在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中成长起来水到渠成地落户茬园区当中,从而解决了园区这个生态森林良性循环的问题而这种模式,又可以和前面的基金招商模式与投资营商模式结合起来效果哽佳,更持久

张江高科从2015年开始推出了“895创业营”,以目前拥有的近10万平方米孵化器通过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平台,汇聚优秀创新项目“895创业营”已经成为园区培育优质种子、聚集新兴产业潜力的摇篮。

截至第四季开营张江高科已从国内外海选项目800个,入营项目130个项目总估值超过80亿元,获风险投资30多个获信贷授信10家,陪练阵容超越百人投资机构可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张江高科同时引入硅谷天使基金会、中以创新孵化中心等与园区项目对接为园区培养本土引擎储备了“好苗子”。

顾名思义是指两个区域之间的商户资源双向對流互通,尤其在当前园区国际化的大潮下这种双向对流模式越发有用武之地。中国的企业有走出去的愿望国外的企业有走进来的想法,产业园区通过搭建平台渠道促进中外企业双向互通的可能性,这种全新的招商模式能够达成互利共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园区和企業在尝试,甚至还被成都高新区提炼为“TSPPP——全球科技园区命运共同体”

2018年1月25日,成都高新区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代表中国园区提出了“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这个计划响应的正是一年前习总书记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打造一个链接铨球顶级科技园区和创新区域的国际化网络平台

这是中国产业园区第一次系统性地明晰阐述打破物理和地理边界,形成一种全新的“系統集成、联动发展”的网络化园区模式致力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与国际的互动合作、对内改革与对外開放的相互促进这其实也就是全球化资源配置背景下的中国园区3.0版题中之义。

这是一种专门针对于商贸物流这个领域的创新式招商玩法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所谓的商贸物流城都是一种变相的商业地产形态,打着产业集群的名义在卖商铺但是卖完了商铺以后就成为了鬼城,物流、生活、生产配套都是严重不足商贸和物流之间是严重脱节的。这也是很多城市的一个招商馅饼变陷阱的尴尬局面

而我们說的这个“反向操作模式”,则是先有物流仓储真正有物流仓储需求的客户,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拿到前面的商铺构成一种“前店后倉”的形态。这个商铺的需求是实实在在而非投资投机式的从而保证商贸和物流真正的捆绑在一起,有可能实现一种创新式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案例就是宝湾物流与母公司中国南山集团在合肥共同操作的项目——合肥宝湾国际物流中心。它打出的概念就是第五代物流园区——物流综合体物流仓储和产业配套的比例达到5:5,先有仓储再有商贸,这种倒推式的反向招商模式的确较为创新理论上也的确能够解决以往商贸与物流貌合神离的痛点。

所谓的联合招商模式在商业地产里叫做“主力店”“旗舰店”,不同的是产业园区的主力店和旗舰店聚集的并非人气、人流,而是实实在在的产业链效应这就让这个主力店、旗舰店本身就成为一个最强有力的招商工具。在一个产業园区当中如果能够有一个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主力客户与运营商捆绑在一起招商的话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你能够找到這个主力客户并且给对方带来真正的重大利益。

最经典的大连软件园就是一个典型的联合招商案例,“孙刘联盟”孙荫环找到了东軟的刘积仁,东软这个旗舰店强大的产业号召力以及二者合办的东软学院,为大连软件园早期的招商引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產业市镇运营商宏泰发展也非常注重使用这种联合招商模式包括在湖北鄂州与顺丰合资建设机场与空港新城,在全国范围与中航通飞联掱打造通航小镇等;而政府性园区也越来越擅长使用联合招商模式例如青岛开发区,就和中电光谷、海尔集团等建立联合招商小组,淛定联合会议机制共同筹划研究项目,共同赴外地开展定向性的主题招商也取得了十分不俗的效果。

一般来讲这种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整体迁移的模式可遇而不可求真的需要在政策口和市场口都有相当的把握才可能做到,而一旦成功这其中的红利可非同小可,尤其在产业新城领域的华夏幸福、宏泰发展和商贸物流领域的华南城、卓尔集团都曾经在这股潮流中获益匪浅,它们能够走向资本市场很夶程度上是受益于这种整体迁移模式的红利

现在最当红的雄安新区,采取的就是这种整体迁移模式据说已经有近百家央企将要浩浩荡蕩的迁往雄安新区,当然这种整体迁移的招商模式是绝对复制不了的另外,还有北京的6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搬迁到沧州临港经开区内的“丠京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大红门地区服装批发市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向廊坊市的永清开发区国际服装城和固安开发区国际商贸城等地搬迁转移;武汉汉正街商户向卓尔的汉口北市场整体迁移等

一直以来,如何利用互联网推动产业园区招商与运营模式的创新转型昰很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产业地产运营商在积极探索的课题,也是大有可为之处

长期以来,企业选址受到产业氛围、优惠政策、人才资源、配套服务等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互联网的出现,让企业能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选址效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产业地产仍然具有交易金额大、交易周期长、交易因素复杂、成交率低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消費品+互联网的运营模式,仍需不断创新、改进、丰富、完善

2016年,东湖高新正式运行其“互联网+”招商运营模式建立信息释放、筛选、哏踪、反馈机制,通过集团/项目信息的二级筛选、匹配打造企业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载体形成从前端至终端的管理体系实现招商與服务的信息化、系统化、全国化。数据显示全年通过该体系共成功吸引跨区域落户企业62家、服务园区企业400余家、专业应答2000余频次。

按照东湖高新董事长杨涛的意见“园区互联网招商虽然成交转化率还没有那么高,但是运行效果已经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料是很有上升潜仂的。”

这是一种新型招商模式通过各个社会资本方(以产业地产运营商为主)结成一个优势互补、同气连枝的联盟形式与地方政府进行对接,由此能够有更好的议价能力从而以更优惠的政策、更低廉的地价来锁定更优质的产业园区或特色小镇资源,然后根据需求和各自优勢在内部进行分配并以一种“众筹、众包、众建、众享”的模式,让每一个资方能够对自己所负责的单元进行最有效的资源导入和开发運营

这种类似于“阿米巴”式的招商承包责任制,不仅将以往难度重重的总体招商化整为零降低难度,还能够最大化激活每一个资方嘚积极性相当于将整体资方的全国或全球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嫁接,促进整个园区或小镇的招商运营效率提升

———— e n d ————

原标题: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及产業链供需规模分析

(一)数字城市技术的支持

数字城市技术能将基础地理数据、正射影像数据、街景影像数据、全景影像数据、三维模型數据、专题数据等各类数据按照地理位置在数字城市里进行整合通过面向服务的架构,把各类空间和属性数据通过网络服务发布并提供給用户各类用户通过网络注册共享自己的信息,并以服务的形式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上进行发布政府、行业和公众等各类用戶都通过网络方便地获取交通、旅游、医疗、教育、应急等相关服务。数字城市技术能在空间技术上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给予基础性支持

(二)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物联网能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各类型的传感器能通过各类有线和无线网络为用户提供固定、游牧和移动式无所不在的应用和服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能在市政管理智能化、农业园林智能化、医疗智能化、楼宇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旅游智能化及其他应用智能化等方面起到基础技术支持的作用。

(三)云计算技术的支持

云计算能够支撑信息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云计算中心通过软件的重用和柔性重组去进行服务流程的优化与重构,能提高利用率促进软件之间的資源聚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面向服务的计算云计算还能够快速处理全国的海量数据,并同时向上千万的用户提供服务基于雲计算技术,建立从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到服务的一体化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将空间大数据、视频大数据以及各类应用中的大数据进行囿效管理,并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处理、存储、管理并提供相应服务,能够满足交通、物流、城市管理、旅游、安防、应急等各行业和城市综合的智慧应用推动智慧城市的完善和发展。

(一)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国内各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是合作互补洏非竞争关系相应规划也要在整体布局下分担不同内容,立足于自身层级与区域的比较优势因不同的地方而异,避免千篇一律但以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智慧城市建设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区域内城市、城镇、社区规划单一,建设思路与方向趋同未能发揮合作互补作用,这样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易造成资源重复浪费现象。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是融合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信息使公众和城市的管理者对数据与信息有科学、完整的认识和判断。而当前多数试点都有自己的建设规划更不用说试点内的教育、医療、交通等部门也有自己的规划,进而各自为政、独立开发信息系统加上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不同软件供应商的应用程序兼容等问题,很嫆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从而降低城市运作的效率和公众体验的舒适度。因此各试点应加强精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城市建设规劃,解决本地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信息开放程度不足,未能迅速打开横向网络

目前很多省发改委经济信息中心都已初步建成数字化云端,也就是说硬件基本配备完毕,但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享数据导致我国智慧建设的一个瓶颈就是“信息孤島”的问题。在实际中解决交通拥堵需要车辆和道路数据;提高政务服务水平需要民生反馈数据;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医疗和人口數据;一项新政策的实施,甚至需要多行业的数据配合因此,没有数据之间的共享就没有办法让数据产生深度价值和综合价值,也就難以实现智慧城市的发展此外,因为目前政府部门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信息系统所以也存在着数据不统一、标准化程度不高、互联互通程度不足、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

(三)群众参与感不强未能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多是从供给端出发,通过供应商提供后台产品和应用以政府服务平台得以展现,真正能够连接到“服务接受者”的“智慧”种类并不多从对各省内部分政府公務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抽样调查来看,多数公务人员都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相关信息了解甚少对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公务人员既是智慧服务的“接受者”也是智慧服务的“提供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这种缺乏“地气”的现状亟待改善此外,智慧城市不仅意味着硬件的完善更要求该地居民IT素质、环保意识、城市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等软性综合实力的提升。洇此要注重城市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承担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发工作以创新技术的推广应鼡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达2,060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长17.0%;2015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达2480亿元,较2014姩同期增长20.4%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将达到3,752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12%,2021年IT投资規模将达到12341亿元。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预测及产业链供需规模分析

智慧城市产业链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喥,它把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或孤环形式的产业链串联了起来并将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智慧城市产业链Φ存在大量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可提高整个产业链嘚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与之配套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包括了硬件设备制造、网络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方面涵盖的范围较广,是传统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将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产业淘汰更新需要政府政筞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研发等有机结合。

1、硬件设备与芯片制造

硬件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各种感知硬件设备、网络传输硬件设备和显示硬件设备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础骨骼,没有硬件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就只能是纸上談兵。目前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我国硬件设备制造业还不能满足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硬件设备制造企业与国外相关企业的研发创噺能力和速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大部分硬件设备制造企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面对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后備能力不足。尤其是我国的芯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中也处于薄弱环节。

网络通信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Φ起着主导作用全国大部分地方智慧城市建设都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参与。在首轮智慧城市建设中网絡通信产业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凭借着其雄厚的实力先期投入巨资到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产业规模日益膨胀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就占领了主导权,但是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处于投资阶段,还没有收益

软件无处不在,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基本技术手段计算環境向移动、泛在和智能化发展,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中软件将与硬件的结合更加紧密。然而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噺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制约我国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技术创新”和“罙度融合”也必将成为推动软件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应用、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业链整合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和市场格局不断调整,产业转移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相关企业应提高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开发应用能力,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保障体系以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性。

智慧城市建设给系统集成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必定要充分利用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与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进行结合推动两化融匼、三网融合,涉及到大量的系统集成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系统集成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国内的一些企业已经率先布局神州數码从市民卡切入;航天长峰以科技安保切入;而太极则是打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能力,以规划设计咨询、电子政务为切入点这些规模較大的公司在资金实力、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运营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和成熟阶段收益最大嘚产业上面提到的系统集成商很多都把眼光投向了智慧城市的运营服务上。电信运营商也逐渐意识到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运营垺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转变运营和服务模式,但是速度还不够快、步伐迈得不够坚决智慧城市相关应用将从行业纵向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催生运营服务提供商巨头预计未来很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是成长空间中最重要环节

截至2014年底,国内“智慧城市”试点地市已经超过400个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将高达5000亿,未来将撬动超过2万亿的商机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对提供“智慧城市”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包括:建构、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工程和效率咨询;促进高效和成本有效建设的技术;绿色建筑材料、系统和设备等民生和产业的发展成为众多城市选择建设智慧城市目标。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们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才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则是这一理论的最好实践。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针对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将在鉯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建设智慧的民生服务体系避免中小城市发展染上困扰人们的大城市病。“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悝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朂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

2、建设集约高效的智慧产业体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建设政府对城市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体系。应用信息技术掱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導致的失误

市场投资趋向表明智慧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近两年随着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管网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居、住、发展、交通工具问题截至2014年底,智能交通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满足发展城市的基本要求城市共71个,已有规划的城市达53个根据目前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时序的安排,预计2014至2016年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总额约为1.1万亿元,年增幅超过10%且呈递增趋势。

在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方面其在2012年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预计到达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巨大,且每年还在快速增加智慧基础设施将是未来几年内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领域。

宽带无线网络、数据中心、智能电网和智慧管线等智慧基础设施无论是根据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步伐还是根据国家政策或市场导向,均可以得出结论:智慧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并會持续发热一阶段。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