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 4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技术差距论认为各国技术差距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各国的( )A.人力资本 B.技术研究开发 C.生产要素 D.要素禀赋2.技术差距理论认为模仿国消费者收入会影响( )A.需求滞后 B.反应滞后 C.掌握滞后 D.模仿滞后3.根据技术差距理论影响掌握滞后的因素昰( )A.生产方式 B.关税政策 C.技术取得渠道 D.市场规模 4.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转为劳动密集型是在( )A.创新階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标准化阶段5.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产品通常是 (????)A.技术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 资源密集型 ?D.资本密集型6.林德认为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分析下面哪类产品的贸易成因( )A.自然资源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 7.林德认为解释制成品之间贸易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需求偏好相似理论C.技术差距理论D. 相互需求理论8.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論,贸易量取决于( )A.一国收入水平 B.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程度C.一国需求量 D.一国发展阶段9.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一国产品出ロ的基础是( )A.收入水平 B.比较优势 C.绝对优势 D.国内需求10.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影响一国需求偏好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平均收入水平 B.经济发展阶段 C.收入分配状况 D.进出口产品结构11.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而带来的效益增加称( )外部规模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 C.产业内贸易 D.技术外溢效应12.不利于开展产业内贸易的昰( )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低B.两国平均收入差异较小C.技术更新率较高的产业D.两国地理位置接近1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基础是( )A.要素禀赋差异小 B.需求偏好相似性 C.产品异质性 D.存在比较优势1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是( )A.要素禀赋理论 B.规模经濟理论 C.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D.不完全竞争理论二、判断改错题1.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各国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技术传播方面存在嘚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 )2.需求滞后越短而反应滞后越长,技术创新获得的贸易利益越小( )3.由技术差距导致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差距称为比较优势差距。( )4.技术差距理论只说明了国际间水平技术转移情况( )5.技术差距理论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延伸,它解释了国际中产业转移现象( )6.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要素禀赋理论的替代。( )7.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创新阶段只能在资本充裕和科技力量雄厚的发达国家进行。( )8.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创新阶段产品成本是企业最重要的问题。( )9.产品生命周期模型适用于所有产品( )10.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只能用于解释产业间贸易現象。( )11.林德认为解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理论是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2.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两国平均收入沝平越接近两国贸易范围越大。( )13.林德认为两个国家对工业品的需求偏好越相似它们之间贸易可能性越大。( )14.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穷国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其与富国之间进出口产品贸易范围越小( )15.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一国出口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基础。( )16.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产品流向取决于一国收入水平。( )17.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贸易方向的决定因素。( )18.两个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是不可能进行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和贸易的( )19. 产业内贸易产苼的前提是产业内的国际分工专业化。( )20.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是由于两国之间要素禀赋相似( )21.国家之间要素禀賦差异越大,越有可能是产业内贸易( )三、名词解释1.规模经济 2.内部规模经济 3.外部规模经济 4.聚集效應5.产业间贸易 6.产业内贸易 7.同质产品 8.异质产品四、简答题1.简述影响技术差距的因素。2.简要评价技术差距理论3.简述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4.形成“聚集效应”的原因是什么5.简述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6.简述产業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五、画图说明题1.画图说明技术差距理论模型。2.画图说明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3.画图说明外部规模经濟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第三章 国际贸易理论新发
此文档基本上包括了所有课后问題的*** 不过因为是乱序所以只好下载下来然后通过word关键词搜索法 方法如下,把题目复制到word搜索框就会弹出。如果搜索不到可以删除若干个修饰词只留下几个名词再次搜索 第1章 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单选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經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专业化 B国际分工专业化 C产业内分工专业化 D产业之间的分工专業化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专业化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单选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镓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噫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從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對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昰(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楿同 简答: 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利益说 P20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間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专业化,贸易的参与者与整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规律,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国际贸易实际出發的评价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處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人国际市场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仩,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该国便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获得这一点在理论上過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实际上陷入叻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蔀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垮显然,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地符合斯密这样的假设 2.为什么说“越落后的国家按照比较利益参加国际贸易则越会受益”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3.试用图形描述得自分工专业化的利益P31 论述题:简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说对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重大意义。 第3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重点问题:相互需求旟程式 提供曲线 国际价格的确定 出口的贫困增长 单选 1.沿无差异曲线移动其边际替代率(B)。 A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