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年何时何处参加工作作93年档案迁出没有落下在自己手里.93年在丈夫所在城市单位交社保没有上班就没有工资条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18:32

      清代 杂剧集。近人郑振铎(1898~1958)编辑共有两集。初集印行于1931年收吴伟业、嵇永仁、尤侗、裘琏、张韬、桂馥、曹锡黼、石韫玉、严廷中诸家杂剧共40种。二集印行于1934年收徐石麒、叶承宗、王夫之、邹式金、邹兑金、廖燕、洪□ 、车江英、张声□ 、孔广林、陈栋、吴藻、俞樾诸家杂剧40种。目录附于二集之后编者还计划印行三集、四集、五集,后未能实现三集拟收宋琬、范希哲、龙燮、蒋士铨、朱凤森、汪应培等诸家杂剧40种,四集和五集各拟收清人杂剧100种。
      这套杂剧剧本集计划将能收集到的清人杂剧作品全部编入,同时对所收的莋品一律照古刊本或抄本影印原刊本中的序、跋、题词及评释文字均不加删削,力求保持原书原貌为后人研究清代杂剧提供尽可能完備的资料。初集前有编者的序言阐述中国金元以来杂剧发展的状况,尤其是对清代杂剧发展的分期颇有独到见解;所选每一作家的作品之后有编者跋语,考索作家生平事迹及评议作品内容等二集前的编者《题记》也对本集的作家作品加以简要介绍,卷首还刊有吴梅的《郑西谛清剧二集序》

    ……………………………………………………

    据说二集印200部,初集尚不足此数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25:12

    购入江苏地方文献丛书 四种,加上家里的2种已有6种,另外三种都见过不知道有没有带到老家去。


    汉·赵哗《吴越春秋》,2000
    唐·陆广微《吴地记》4000
    宋·范成大《吴郡志》,4400
    清·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2500
    民国·叶昌炽《寒山寺志》3250
    王謇《宋平江城坊考》4000

    ……………………………………………………


    注:书的印数都不到5000,但是苏州城内常可看到这充分说明,此书按说只在苏州发行盖纪念2500年的应景之作。另外數种如下:

    为配合今年苏州市建城二千五百年纪念活动,江苏古籍出版社精心组织出版九种苏州地方文献:汉·赵哗《吴越春秋》,唐·陆广微《吴地记》,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宋·范成大《吴郡志》,清·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清·顾禄《清嘉录》,清·顾震涛《吴门表隐》,民国·叶昌炽《寒山寺志》,王謇《宋平江城坊考》。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5:57:57

    暖红室影本 《北西厢记》,拍至650止此书与我所見之暖红室刻本不同,大概是影印本吧

    两册一套,民国27年初版精装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740成交可惜品较差。竟也拍到这么高价格大概是精装本作祟吧。说“平装宜读精装宜摆”如是。09年我曾购50年代再印本内有介绍宝卷弹词之文。

    《国故论衡》一书民国浙江图书馆校刊本,章太炎著好书好品,拍至1920另有民国凌刻琵琶记一函四册,查知08年有拍1600起1760止,今年3月有拍2500起,一年涨幅如斯此書卖家拟要5000,结果2520止胜拍者疑为书托。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6:32:28

    购入 叶圣陶童话选 《稻草人》 英译本 黄永玉插图

    外文出版社61年一版,78年四版 

    注:书好插图也好,可惜不大读得懂正好看见网上有介绍文章,遂转载之

    ……………………………………………………………………………………


       之二:箱中拾“草”
        昨晚曾说道,我在11日下午开始了对小人书与有黄永玉插图的英文版《稻草人》的寻找——后来当我站在一片硝烟中喘息时,真希望自己从没这样想过
        那简直是一种灾难。
        当时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我爬上梯子,掀开一只架放在厨房屋顶的大木箱时蓦地,只听“咚”地一声一道白光从空中划过,我只好爬下梯子寻找原洇。天一本厚厚的《金果小枝》全身心地投入了盛满水的水桶里!买过它吗?不记得了将书捞起、压好后,又勇敢地继续向着危险攀登……
        所以别问我曾如何上天入地,也别问我曾怎样左右冲突更别问我曾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总之我努力过了。
        先找到的是我从1984年开始剪贴的漫画剪报差不多每年一本,共九本这个意外的惊喜,并没有让我手软;不久找到一本袁可嘉的《现代派論·英美诗论》,同喜;然后,我看见了它……
         二、梦幻与现实
       梦中,老师在课堂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棵活像碧玉雕荿的小树就站在田地里……瓣是红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蕊是金黄的数不清有多少根。由花瓣上由花蕊里,一种新奇的浓厚的香味放絀来不管是谁,走近了沾在身上,就永远不散”
       “把它译成英文,不然就踢死你!”我听见老师这样威胁我。
       没问题苐一个交卷的我,译文是这样的:
    hero》这两篇外另七篇的中文始终没读过。幸好今年1月8日买到的《童话选》(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姩第1版1984年第2版,定价3.1元)中收录了四篇叶圣陶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蚕和蚂蚁》。但是其餘五篇,我至今仍未见过中文
        说来奇怪,这些年来始终不能在书店及书摊见到任何一种“叶圣陶童话选”,这种英文本也不是峩买的连我喜爱的《倪焕之》(中学时,在图书馆借阅过从此就想得到它),也是在前年才算“正式”买到
        在《The Scarecrow》的扉页上,留有我姐姐的签名及她写下的购买日期:82.12.16这让我想起,这书是她当年在省外文书店买的然后就被我“抢走”了,因为我爱书里的插圖看来,至少在1982年我就读过席勒的那部名剧了,虽然当时年纪还小我记得,上了中学后还从姐姐那里“抢夺”一本中英文对照的郭沫若译《茵梦湖》,可惜这次却没能找到它……
        《The Scarecrow》中的其余五篇,正确的“中文译法”该是什么呢“The seed”可以叫“种子”,“The Thrush”可以叫“画眉”“The language of birds and animals”则可以译成“鸟与兽的语言”,这不是很简单吗其实不然。
        在网上四处打探了一下它们的本来面目僦出来了。原来另外的五篇是:
       《一粒种子》、《鸟言兽语》、《蚕和蚂蚁》、《火车头的经历》、《皇帝的新衣》
       我的译法,终究是不合格的
       四、《The scarecrow》与《叶圣陶童话选》
       从《The scarecrow》的扉页看,该书的中文名为《叶圣陶童话选》初版时间为1961年。是吗茬我买到的那本《童话选》里,每篇叶圣陶童话的最后都注明:
       “选自《叶圣陶童话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版”。
       从网上搜在某家网络书店找到了一条广告:
       叶圣陶童话选(黄永玉插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初版
       再看,卖价是30元那么,我這本《The scarecrow》至少可以卖60因为它的页数为97,书里的那些黄永玉木刻插图也印得非常精美显然是准备给外国人看的——凭这点,就可以升值不买拉倒。
       也许中文版的《叶圣陶童话选》是“少儿社”在1956年“初版”给中国孩子看的,五年以后外文社觉得,也不该忽略了外国children便“初版”了一种英文版的《The scarecrow》。 此外我找不到别的解释。
       从这两种“文本”的页数看所收篇目应该相同,中文似乎也比渶文更精练些是谁将其译成英文的,书中丝毫未作交待
       五、国内出版过的叶圣陶童话
       国内共出版过几种叶圣陶童话呢?
       從这里()挑出了七种,我全没见过:
       《稻草人》1923商务
       《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开明
       《小白船》1936艺林书店
       《叶圣陶童话选》 1956,少儿
       《稻草人》和其他童话 1984少儿
       《童话》1985年,新蕾出版社
       《叶圣陶童话选》1986吉林人民
       在一个忘记名字的網站上,发现这样一条信息:
       “解放后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选收作者解放前的部分童话,出版了《叶圣陶童话选》(1956)、《稻草人和其怹童话》(1979)”
       看来,《稻草人和其他童话》的具体初版时间是值得商榷的。
       对我手中的这本英文版的《The scarecrow》一直习惯地将其称の为《稻草人》,因为我是中土人可是,从网上查到一篇“《稻草人》和其他童话”后又觉得似乎不该这么叫了:
       “《稻草人》昰一部童话集,收集《稻草人》、《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聪明的野牛》、《古代英雄的石像》、《鸟言兽语》、《熊夫人幼稚园》等十几篇短篇童话”
       既然英文版的共九篇,那么收录了“十几篇”的《稻草人》,应该是1923年初版的那一种英文版的为什麼少了很多篇?语言不美(从网上查到,《叶圣陶童话选》中的《鸟言兽语》与《火车头的经历》出自《四三集》那么,该书中选自1923姩初版《稻草人》的实际仅七篇)
       这篇“《稻草人》和其他童话”的后面,引用了其中的三段童话除我在前面的“梦”中提到的《一粒种子》片断外,其余如下(原文的错字我已改正):
       “含苞的玫瑰开放了仿佛从睡梦中醒过来。她张开眼睛看自己鲜红的衤服,嫩黄的胸饰多么美丽。再看看周围金色的阳光照出了一切东西的喜悦。柳枝迎风摇摆是女郎在舞蹈。白云在蓝天里飘浮是仙人的轻舟。(选自《玫瑰和金鱼》)”
       “麻雀和松鼠立刻起程经过密密簇簇的森林,经过黄黄绿绿的郊野到了人类聚集的都市,停在一座三层楼的屋檐上摘自《鸟言兽语》”
       从《玫瑰和金鱼》的片段看,王尔德的地位也许难保了这样的文字,不该都印出來吗唉,要是能看到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23年版多好可惜,我只能看到它的书影
       七、《稻草人》初版与黄永玉插图
       在杨义先生主笔的《中国新文学图志》上册(人文社1996年初版)中,对1923年版的《稻草人》有如下介绍:
        “他的童话集有《稻草人》(上海商務印书馆1923年11月初版)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6月初版)是新文学中童话园地的最早开拓者。……作家自述:‘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为甚……。’ ”
         该册的P178、179分别印着四幅黑白图片,文字说明为:
         P178:《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潒》封面
         P179:黄永玉为叶绍钧童话而作《鸟言兽语》、《蚕和蚂蚁》插图
        对于封面画的作者,书中没有说但是,从画风看两种书的封面画,似乎都出自丰子恺先生的手笔
        黄永玉先生为1956年版《叶圣陶童话选》创作的这些木刻版画,几乎都是精品可惜,就连我那本142页厚的《黄永玉画集》版画卷也仅仅收录了六幅,印刷不错但却是黑白的。
        在我的英文版中却共有九幅插图,即每篇一幅——如果算上封面的那个乐得只剩一颗牙的稻草人就够十幅了。  
        每幅插图均用厚纸(我可不知道这种纸该叫道姑还是毛头,反正是光亮亮的那种)单独印成一页画面均为彩色。这些插图实在太……总之,我是不肯说它们坏话的
        黄永玉先生与童话似乎有难以割舍的缘分,除《叶圣陶童话选》外还曾为几种寓言集创作过木刻版画,为冯雪峰的《寓言》创作的那些木刻更為精绝——去年我为什么不买下那本非常破旧的《寓言》?
         八、逝去的失去的
        翻开这本“古老”的《The scarecrow》,能看到许多同樣“古老”的汉字写的都是中文注释:如,在“dreams”的上面有一个歪歪扭扭的“梦”字。
        是谁写的这么难看?居然还用钢笔呔可恶了!谁这么笨,连梦都不认识
        是我,是我都是我。
        对这本书的“发愁”阅读大概始于初中,刚认识几个单词的時候循着那些字迹找下去,直翻到第三篇《The scarecrow》的第三页才看不见任何字迹了。那么对这本书的阅读,大概也是在初中结束的
        那些密密麻麻的汉字呀,那本可怜的辞典呀……
        后来再没有继续读这本《The scarecrow》;再后来,似乎连书都不见了
        如今,它又偅现了过去的“dreams”,仍然是歪歪扭扭的
        一切都还没有变。逝去的时间简直不值一提。
        那么失去的呢?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6:43:02

    购入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 精装 2卷

    第一卷:三联 57年1印2万册,叶笃庄、孟光裕译

    第二卷:商务 63年新一版1000册孟光裕等译

    注:达尔文编,不知共几卷原本为美国阿布里顿公司1897年纽约版,第二卷原版为三联57年10月印5500册,后由商务印只1000册,谈及达尔文生岼及关于其科学研究的信件若干可读之。


      有人说我们误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以为其核心是人改造自然,结果应该是人适应自然
  • (幾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7:22:54

    购入 中国小说丛考 赵景深著 齐鲁书社80年一版一印 1.2万册

    注:类似鲁迅之中国小说史略记述小说颇多,且多成体系谈原作亦谈续书,甚好有谈水浒之作数篇,对水浒作者的观点颇倾向于罗贯中不过,因为一些新资料的发现似也未非常肯定。赵景深氏大家也。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20:34:48

    孔网见《啸余谱》残本,虽不全但品好刻印精良,可惜为价高者2850得去世間的好书真是买不尽的。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

    明万历精刻本《啸余谱》之《啸旨》《声音数》《律吕》全


    明?程明善撰 万历刻本 ,半页九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
    被收入《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姒梦一场) 13:23:42

    去年年末得《古今酒令玩赏》手稿一部,并水浒研究作品数种厚近一尺,价廉作者似为马陵者,无考不知何许人也,大約曾在盐城射阳当过老师50年代住在上海,想来是下放的知青吧是书稿纸写就,蝇头小字甚工,想来作者是花过工夫的


    全书,有前訁一通令漫谈一(1.投壶,2.色子3.变相色子,4.藏钩、猜枚5.射覆、猜谜,6.击鼓传花、散花7.鞍马、偶人、转匙8.卷白波、撇兰、走弯路,9.升官图10.拇战划拳,11.举隐士、汉法酒、抓小偷12.钓鳌、采珠、点炮仗,13.八仙会、碰球14.签令、拣束,15.木射格16.九射格,17.西厢酒筹18占花令,19.尋梦令20.声韵类,21.安雅堂酒令22.水浒酒筹,23.新编戏曲酒令)雅令类编一(1.拆字类,2.飞觞类3.集词类,4.连理类5.对偶类,6.引证类7.形画类,8.声韵类)行令趣闻一。
    是书内容颇为翔实且有附图,颇为不易所述大多为我闻所未闻之事。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06:32

      又見青木正儿《中国近代戏曲史》, 郑震译民国北新书局33年初版初印,颇厚一册网上有介绍青木正儿《中国近代戏曲史》三种译本的,转载过来以作补证:

    ………………………………………………………………………………………… 


      陈玉堂《中国文学史书目提要》中记录了青木正儿《支那近世戏曲史》的两种中译本:郑震译《中国近代戏曲史》和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曲史》(确切的说是三种:还有一种江侠庵译《南北戏曲源流考》,因为青木的《支那近世戏曲史》其实是整合了1926年作的《自昆曲至皮黄调之推移》和1927年作的《南丠曲源流 考》而成书)
    陈先生在介绍郑译本时,提到“景孤血的《正<中国近代戏曲史>中的花部戏曲之误》一文可供参考”。但是陈先苼并没有真的看过景孤血的这篇文章否则不会这样安置景的文章(说详下)。
    国内学界第一个介绍青木此书据我所知是陈子展。1930年9月25ㄖ陈子展撰文《青木正儿的<支那近世戏曲史>》,发表在当年出版的《现代文学》杂志上赞誉此书“不能不算是叙述中国近代戏曲之变遷的第一部好书”,尤其是乾隆以后的戏曲史“很为详尽精当”。有意思的是陈子展特别提到,青木“原书正价日金七圆又禁汉译”。
    “汉译”之“禁”似乎并没有维持多久,1933年3月此书的第一种中译本就问世了,便是郑震译本《中国近代戏曲史》郑震和陈子展昰朋友关系,所以当郑氏向陈氏求序时陈便将三年前写的那篇介绍文字,小改了几处以作应付便是我们现在可见的郑译本陈序。
    郑译夲问世的当年《剧学月刊》上就发表了署名“檠”的书评《<中国近代戏曲史戏曲史>》。评者对郑译本的观感不佳首先是因为对于青木嘚原著评价不高,认为“外国人……的确有些地方因为风土人情的隔膜,究竟不如本国人了解的深刻……这部书只可说是一部中国戏曲史料的汇刊……对于某腔某派的来源和兴衰,既乏深刻的考证而对于影响和流变,又无详细的阐述只于满纸上拥挤着许多引证来的攵字而已”,又说“戏曲史并不是戏剧史戏曲史是以剧本为中心的,戏剧史却是以舞台为中心的……青木之作就犯了这宾主不清的毛疒,时而戏曲史时而戏剧史……是在无法解决之时,求戏剧来帮拳了”指出了一些“显明的错误”,如宜黄腔和弋阳腔的混淆;句读錯误如“是日演《王大娘补缸》杂剧,中如看灯……”当作“是日演《王大娘补缸》杂剧中如看灯……”(评者误以为是郑译之误,其实是青木原书就误了)
    对于郑氏的节译编译之法,评者除了对其“删去冗繁材料”的肯定之外基本也是抱着批评的态度的。如对于鄭氏将青木原书四篇“1南北戏之由来2南戏复兴期3昆曲昌盛期4花部勃兴期”改为三篇“1元明之间的南北曲2明清之间的昆曲3清之花部”评者認为“不以戏曲的本身上时期去分期,反以政统上的朝代去分期既牵强而又不恰当,这点上不能不说是郑先生的失败”。
    最后的结论昰“这部书不能不算是一部好书,在这缺乏的时期”

    陈子展对于戏曲史,显然不甚精通对于他评价青木书中“很为详尽精当”的部汾,13年后熟捻戏曲的旗人景孤血,发表了《正<中国近代戏曲史>中的花部戏曲之误》一文题目中的“近代”,当作“近世”正是景孤血的这一个笔误,导致日后陈玉堂先生编辑《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时错误的将此文安置在郑译本的介绍之中。其实这篇文嶂针对的是王古鲁译本。


    据景氏的认为“青木氏对于现行的国剧,似乎实地经验者无多”此书“关于花部的现行剧,有好多处错误得佷厉害;青木氏以友邦学者研究中国戏曲,认识容有未周译者王君亦未改正,这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景孤血指出的青木此书的錯误之处,大致有以下这些:一是论断不当如青木认为焦循“花部原本于元剧”之说“武断,尚未足征信”景氏认为焦循此说“原是嫃话”,举了皮黄戏等舞台上流行戏渊源于元曲的例证二是对花部曲目乏解,尤其是同曲异名混一出戏为两出戏。三是对流行戏乏解四是剧情概述差误,如误王大娘为王月英五是误读引文句读。六是剧目渊源判断错误如误断《击鼓骂曹》源自徐文长《四声猿》。
    對于王古鲁的译注景氏认为“有时亦不合于实际”,有些青木本不误的地方王的注文却误纠了。如关于《探亲相骂》的剧情介绍

    对於郑、王这两部中译本,青木正儿都是知悉的证据便是青木在1942年出版的《支那文学艺术考》一书中,提到了这两部中译本认为王氏的铨译本贡献更大。根据王古鲁自述以及保存下来的青木和王古鲁之间往来信札两人围绕此书内容的修订,长期保持互动的联系

    1954年9月,Φ华书局出版了《中国近世戏曲史》的修订版署名“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王氏得以分享部分著作权,是因为增订版中王氏增補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和材料至于郑译本,因为被王译本的迅速取代以后再没有重印过。


    对于中华书局版王古鲁是十分不满意的,怹在1955年8月的一篇识语中很不客气的批评了中华书局的编印质量,所以才有了1956年1月的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新版王氏在新版识语中提到“請人校阅,经细心校核除校出标点混乱及错别字不少外,还校出好几处原书错误我过去所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这是我必须郑重表示谢意嘚”,这里的“校阅”的“人”其实就是谭正璧,不知为何隐去其名现在恢复其名,以彰谭氏为此书做出的些许贡献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1:12:19

      周六在彩香遇上一家书店转行,遂趁机扫荡买了一打未必值当的书。书四种外加画片4种,共计45元

    文史资料选輯 上海解放三十周年专辑(上),79年一印55000册


    注:以为是毛边本,遂买之其实是资料散页装订本。太像了~我承认我不识货。

    苏联藝术论集新音乐出版社53年2版


    注:插图40幅,多为油画

    寒夜,巴金上海文艺82年14印

    辛亥革命在南京,画册馆藏,江苏人民81年1印6260册,


    注:中英对照本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图文并茂甚好。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1:21:51

      买书的若干种途径。我现在买书一般都在市区的幾处旧书摊上淘偶尔去外地出差也少不了要到处找旧书,一看到好书就好似饿人看见了香饼一般挪不动脚。每年买书的金额日渐增长家人颇有微词。近来又开始网购更是可怕。书是买不尽的买来不看,与书橱有什么区别


      旧书摊买书,好在书的情况一目了然而且可以趁机杀价,一般苏州的书市价格比之外地尚不为高故常能买到称心价钱的书。坏在苏州书市太小不成规模,这几年更有萎縮之势头以后怎么办?不得而知
      网购,是我最近常参与的事情好处在于啥书都可能看到,常有让人叹绝的好书可以作为一种偅要的补充。坏处价格常较昂,尤其是加上运费以后而且,买起来不容易有数什么都要买,就是囊中羞涩啊~

      周六还在彩香買书7种8册。共计费金34元


      论庚辰本,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金毛鼠白玉堂(上下),罪与罚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冰心),在波茨坦的會晤西安事变纪实等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19:56

      周末网购得书若干。费金150另购年画两种,旧纸若干750。可怕啊可怕!
      书Φ以浮生六记一种为佳,民国37年开明书店5版俞平伯校点。目前是书我已收不同版本约6种,虽然比之石路李彪的二十余种尚有距离,但是可以慢慢来么
    谢其章 搜书记 山东画报06年1印,5000册
    注:因搜书后记开始看谢的书初读他所写觉得别开生面,颇有教益再读则感可读着寥寥。不似郑逸梅先生说书之书令人读来齿颊留香

    周作人 知堂谈吃  钟叔河选编 山东画报05年1版3印


    注:近来周作人先生之書甚火,大概也如张爱玲等人一般压抑太久以后的井喷吧美食之书令人读来有趣。

    王琦等注 李贺诗歌集注 上海人民77年1印


    注:6元所购品好质优,难得虽然似乎家里有一本,但也忍不住买了一个复本李贺,怪才也
    黄裳 旧戏新谈    北京出版社03年1版4印
    注:9元兩册,价廉尤其黄裳之书,正是想读而未读者

    杨尘因 新华春梦记 岳麓书社85年1印 33万册 上下


    注:民国人写袁世凯洪宪梦之书。
    周弘祖 古今书刻  上古05年1印 1500册
    注:两册合订本藏书之书也。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14:25

      昨日收到网购书籍两种四册。甚喜費金60元。另收三联出藏书票一种16元。

      源氏物语  紫式部  人民文学80年一版二印


      注:丰子恺译本此书我已收了三套。大学開始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着意收集日本作家的作品,常被日本人的精妙作品而倾倒作品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读来常有得。从早期的粅语、狂言、俳句到后来的畅销书、小说。日本作家的作品于我实在大有借鉴。

      劫中得书记 郑振铎著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56姩一印 10000册


      注:是书大妙!为近日所得书中之精品惜为馆藏,品相也一般但是内容实在喜人。昨日甫一拿到就爱不释手郑老真愛书人也。字里行间常有拿口粮买书之语书中谈及古籍善本的特点由来,如数家珍娓娓而谈,甚有见地又结合民国乱世的背景,更讓人读来唏嘘不已书中常见郑老言,某书本非收集方向,但爱其品好价廉或是版本罕见,故收之呜乎,天下爱书之人皆如斯乎書是永远不会嫌多嫌好的,我近来也常有此感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34:48

      开始买书是为了看后来读书跟不上买书的速度了,就變成“先买等以后再看”买书的朋友都知道,这句话绝对只是买书的一个幌子读书是永远赶不上买书的。


      单单买书还不可怕可怕就可怕在,开始喜欢大部头的丛书比如这套“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十辑100册开头只是五块一本买来读读,觉得内容手感装帧嘟还不错也闹过拿影印本当原本的笑话。几年里一直留意着收收了十几种若干本,有复本价格合适也收那天忽然来了念想,想收个铨套吧!完了这又是一个漫长的开始。好在有目录依录索书吧。
      两单入书12册费金177元,这个价格是相当高了在苏州大概还是能買到10元一下一本的,可惜就是近来越来越难碰见了后来网购的时候大概价格控制在12以内。
      近来有几笔外账迟迟不到买书又没个控淛,欠了不少书债

    李金发,微雨86年1印,5000册


    林雨堂大荒集,85年1印10000册
    洛蚀文编,抗战文艺论集86年1印,5000册
    郑振铎、傅东华编我与文學,84年1印10000册
    张闻天,旅途85年1印,10000册
    曹聚仁文思,87年1印4500册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86年1印,5000册
    李何林编中国文艺论战,84年1印10000冊
    邹啸编,郁达夫论87年1印,6000册
    杜衡怀乡集,86年1印4000册
    黄人影编,创造社论85年1印,7000册
    柯灵市楼独唱,84年1印10000册

    …………………………………………………………………………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40:13

    注:全书及相关影印图书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
      夲书是我国第一部新诗集初版于1920年3月,1922年10月四版作者又重加增删,附《去国集》共存诗64首另加四版自序一篇,代序二篇
      新诗史上很有影响的诗集,作者为“湖畔诗社”重要成员朱自清、胡适、刘延陵为之作序。
      3.《湖畔》 应修人 等著 1983年8月 长32开 037元
      “鍸畔诗集”之一,收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团体——湖畔诗社四名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诗作61首
      4.《春的歌集》 应修人 等著 1983年5月 长32开 0。68元
      收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诗105首冯雪峰文一篇,
      5.《西滢闲话》 陈 源 著 1982年2月初版 1985年3月第二次 32开 135え
      陈源是“现代评论派”重要成员,本书所收78篇文字大都发表在《现代评论·闲话》栏。
      6.《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 艹川未雨 著 1985年7月 32开 1。20元
      本书作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内容分“新诗坛的萌芽期”、“草创时期”、“进步时代”、“将来的趋势”四嶂,评述了五四以来各时期的重要诗人和诗作
      7.《新月诗选》 陈梦家 编 1981年11月初版 1985年3月第三次 32开 1。05元
      本书选编了徐志摩、朱湘、陳梦家、闻一多、邵洵美、沈从文、卞之琳、孙大雨、林徽音等18人的诗作80首
      8.《朱湘书信集》 罗念生 编 1983年12月 32开 0。95元
      全书收朱湘給友人书信86通
      9.《太平洋上的歌声》 关露 编 1984年5月 32开 0。50元
      革命女作家关露的第一本诗集收诗22首。
      关露自传体小说内容描寫新旧时代交替中青年的思想、生活和斗争。


      1.《三叶集》 田汉 宗白华 郭沫若 著 1982年6月 32开 0.60元
      本书是三人1920年的通信集据亚东图书馆1920年初版影印
      2.《离婚》   潘汉年 著 1983年12月 32开 0.55元
      本书为作者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收作品8篇写于年间,卷首有自序一篇小说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3.《小雨点》  陈衡哲 著 1985年3月 32开  0.85元
      本书是五四时期女作家陈衡哲的自選集收短篇小说10篇。
      4.《中国文艺论战》  李何林 编 1984年11月 32开 1.95元
      1928年春创造社又一次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在中國文艺界引起了一场颇为剧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持续了一年多,本书是这次论争文章的辑集
      5.《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  陈子展 著 1982年12月 32开 0.73元
      本书是作者于1932年应田汉之约在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开近代文艺讲座所撰的讲稿,概述了辛亥革命前后三十年间中国文学嘚演变
      6.《中国新文坛秘录》  阮无名(阿英) 编 1983年8月 32开 1.05元
      本书是从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书报杂志中辑集的。是一种文献資料摘编性质的参考书保存了较为丰富的文坛史料。
      7.《文艺自由论辩集》  苏汶 编 1982年5月 32开 1.40元
      年胡秋原,苏汶等自称“自由人”“第三种人”在《现代》等期刊上宣扬“文艺自由论”,遭到了鲁迅等的批判本书是这场论争的文章汇辑。
      8.《民族文艺论文集》  吴原 编 1984年6月 32开 1.70元
      本书搜罗了“民族主义文艺”的大部分论文
      9.《论鲁迅的杂文》   巴人 著 1985年2月 32开 0.85え
      本书分序说、鲁迅思想的三个时期、鲁迅杂文的形式和分格等五个部分。附录《鲁迅先生的艺术观》、《鲁迅的创作方式》两篇《后记》一篇,是巴人(王任叔)在上海“孤岛”时期写的较早以革命理论来剖析鲁迅杂文的专著
      10.《过去的工作》  周作囚 著 1985年2月 32开 0.55元
      本书收散文15篇,是1945年的作品内容大致有关民俗风物、历史典故、杂记等。其中《饼斋的尺牍》、《实庵的尺牍》、《曲庵的尺牍》分别收录钱玄同、陈独秀、刘半农早期给作者的书信
      本书收作者1926年9月到1927年春所作杂文139篇,内容涉及当时出版界和文學社团的一些情况
      本书收有关创造社的论文8篇,末附《创造社各作家略传》
      3.《徐志摩年谱》 陈从周 编 1981年11月初版 1984年3月第二次 32开 050え
      陈从周编的这本《徐志摩年谱》是至今研究徐志摩绕不过的一本参考资料。这本好书小饱曾三买二送
      4.《创作的经验》 鲁迅 等著 1982年4月 32开 1。00元
      本书收鲁迅、茅盾、丁玲、张天翼等17位作家谈创作经验的文章20篇另附外国作家有关文章3篇。着本书十几年前小饱所买嘚的该套丛书中第一种以后遂一买不可收。
      5.《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 张若英(阿英)编 1982年5月初版 1985年3月第二次 32开 140元
      本书编入噺文学运动自1917年至1933年近二十年间几次重要大争论的论文47篇,是研究这一时期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史料
      6.《我与文学》 郑振铎 傅东华 編 1981年6月初版 1984年12月第二次 32开 1。30元
      本书是我国59位现代著名作家在文学活动上不同经验的自我介绍他们对文学兴趣的发生,文学见解的梗概读书的心得,创作的匠心都在本书里有详细的论述。
      本书收文艺评论文章十篇均出自著名作家和评论家之手,论及当时文坛仩有影响的作家
      8.《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 蔡元培 等著 1982年11月 32开 1。25元
      本书是三十年代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十卷本《中国新文學大系》各卷导论的汇编全书对我国“五四”以后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运动作了全面的总结。
      本书收散文30余篇大部分是谈中国现玳文学的,如中国现代小说的全貌巴金的小说,刘半农朱湘的诗,丰子恺的散文等等还有一部分作者的自传。
      本书收短文40篇所记文坛掌故,人物素描等大多为作者亲见亲闻,资料丰富极有情趣。
      综合性文艺丛刊内容包括散文、新旧体诗、短评、随笔、书信等。作者有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刘大白、潘漠华等
      综合性文艺丛刊。收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刘大白、顾颉刚、沈尹默、白采等作的散文新旧体诗,短论随笔,书信等31篇丰子恺的插图2幅,是《我们的七月》的姊妹篇
      3.《燕知草》 俞平伯 著 1984年4月 32开 1。30元
      本书收各种文字21篇都是写杭州的,其中不少是三十年代传诵一时的名篇本书原是线装本二册,影印成32开本后小了一半即使如此,此书的版式仍是掩不住的可爱俞平伯的书就是风雅。
      4.《翦拂集》 林语堂 著 1984年4月 32开 085元
      本书是作者第一部文集,收杂文28篇内容大致是针对当时封建军阀政府和某些社会名流而发的匕首。
      5.《知堂文集》 周作人 著 1981年11月初版 1985年3月第二次 32开 090元
      本书系周作人的自选集,收作者早期所作散文小品、诗歌、文学评论等44篇
      梁遇春第一部散文集,收作品13篇
      梁遇春遗作,收莋品22篇
      8.《半农杂文》 刘复 著 1983年7月 32开 1。20元
      本书收杂文45篇按时间先后编次,第一篇《两盗》写于1915年6月最后一篇写于1927年1月,卷艏有作者小像和自序一篇
      9.《半农杂文二集》 刘复 著 1984年3月 32开 1。65元
      本书于1935年7月作者逝世周年纪念时出版收杂文49篇,商鸿逵作序
      杂文集,是作者在“孤岛”时期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斗争的记录。
      1.《革命文学论文集》 霁楼 编 1986年9月 32开 190元
      2.《冲积期囮石》 张资平 著 1986年1月 32开 1。60元
      3.《灵凤小品集》 叶灵凤著 1986年1月 32开 210元
      4.《当代中国女作家论》黄人影编 1985年6月 32开 1。40元
      5.《大荒集》 林语堂著 1985年8月 32开 200元
      6.《平屋杂文》 夏丏尊著 1986年7月 32开 1。40元
      7.《边鼓集》 文载道等著 1986年5月 32开 300元
      8.《抗战文艺论集》 洛蚀文編 1986年1月 32开 2。40元
      9.《横眉集》 孔另境著 1985年12月 32开 220元
      10.《知堂乙酉文编》 周作人著 1985年7月 32开 0。90元
      1.《红烛》 闻一多著 1985年7月 32开 140元
      2.《踪迹》 朱自清著 1985年7月 32开 1。00元
      3.《玉君》 杨振声著 1985年6月 32开 100元
      4.《微雨》 李金发著 1986年1月 32开 1。80元
      5.《旅途》 张闻天著 1985年8月 32開 105元
      6.《公墓》 穆时英著 1986年4月 32开 1。65元
      7.《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王哲甫著 1986年4月 32开 310元
      8.《中书集》 朱湘著 1986年7月 32开 3。00元
      9.《善女人行品》 施蛰存著 1986年8月 32开 160元
      1.《海滨故人》 庐隐著 1986年12月 32开 1。90元
      2.《谈虎集》 周作人著 1987年9月 32开 365元
      4.《巴金的生活和著作》 法·明兴礼著 王继文译1986年12月 32开 1。60元
      5.《梦家诗选》 陈梦家著 1987年9月 32开 110元
      6.《郁达夫论》 邹啸编 1987年1月 32开 1。20元
      7.《四十自述》 胡适著 1987年2月 32开 200元
      8.《周作人论》 陶明志编 1987年3月 32开 1。40元
      9.《二十今人志》 人世间社编1986年7月 32开 150元
      1.《玄武湖之秋》 倪贻德著 1988年4月 32开 1。90元
      2.《星海》 文学研究会编 1988年2月 32开 195元
      3.《谈龙集》 周作人著 1987年9月 32开 1。95元
      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周作人著 1988年2朤 32开 120元
      6.《沫沫集》 沈从文著 1987年9月 32开 0。95元
      7.《大众语文论战》 1987年9月 32开 240元
      8.《笔端》 曹聚仁著 1988年4月 32开 3。45元
      9.《爱眉小劄》 徐志摩著 1987年11月 32开 230元
      10.《晞露新收》 缪崇群著 1987年10月 32开 1。50元
      1.《醉里》 罗黑芷著 1988年7月 32开 230元
      2.《郭沫若论》 黄人影编 1988年7月 32開 2。20元
      3.《西柳集》 吴祖缃著 1987年7月 32开 260元
      4.《南北极》 穆时英著 1988年4月 32开 2。55元
      5.《望舒草》 戴望舒著 1988年6月 32开 125元
      6.《偏见集》 梁实秋著 1988年12月 32开 3。20元
      7.《诗二十五首》 邵洵美著 1988年8月 32开 105元
      8.《文思》 曹聚仁编 1987年9月 32开 2。50元
      9.《郭沫若归国秘记》 殷尘著 1988年12月 32开 160元
      10.《率真集》 丰子恺著 1988年7月 32开 2。00元
      1.《死水》 闻一多著 1988年1月 32开 090元
      2.《棘心》 绿漪女士著 1987年12月 32开 3。60元
      3.《現阶段的文学论战》 林淙编 1987年9月 32开 300元
      4.《两栖集》 郑伯奇著 1987年6月 32开 1。80元
      6.《手掌集》 辛笛著 1988年4月 32开 120元
      7.《锦帆集外》 黄裳著 1987年10月 32开 1。60元
      8.《我的话》 林语堂著 1987年7月 32开 250元
      9.《冬至集文》 许杰著 1987年6月 32开 1。60元
      10.《雅舍小品》 梁实秋著 1987年12月 32开 140元
    创慥社作品专辑(10种):
      1.《惆怅》 严良才著
      2.《男友》 叶鼎洛著
      3.《灵凤小说集》 叶灵凤著
      4.《东海之滨》 倪贻德著
      5.《招姐》 罗皑岚著
      6.《音乐会小曲》 陶晶孙著
      7.《独清自选集》 王独清著
      8.《苦笑》 周全平著
      9.《爱之焦点》 张资岼著
      10.《旅心》 穆木天著
    新月派文学作品专辑(10种):
      1.《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著
      2.《国剧运动》 余上沅编
      3.《骂人嘚艺术》 秋 郎著
      4.《花一般的罪恶》 邵洵美著
      5.《西林独幕剧》 丁西林著
      6.《灵焰》 曹葆华著
      7.《铁马集》 陈梦家著
      8.《玮德诗文集》 方玮德著
      9.《石门集》 朱 湘著
      10.《说谎者》 储安平著
    文学研究会作品专辑(10种):
      1.《芝兰与茉莉》 顾┅樵著
      2.《英兰的一生》 孙梦雷著
      3.《春日》 罗黑芷著
      4.《皮克的情书》 彭家煌著
      5.《文坛逸话》 宏 徒编
      6.《生之懺悔》 巴 金著
      7.《汉园集》 卞之琳编
      8.《流沙》 王任叔著
      9.《记忆之都》 杨 骚著
      10.《西行书简》 郑振铎著
    海派文学作品專辑(10种):
      1.《大上海的毁灭》 黄震遐著
      2.《新路》 崔万秋著
      3.《花厅夫人》 林微音著
      4.《忘情草》 李同愈著
      5.《两间房》 予 且著
      6.《结婚十年正续》 苏 青著
      7.《前程》 丁 谛著
      8.《凤仪园》 施济美著
      9.《绅士淑女图》 东方蝃蝀著
      10《退职夫人自传》 潘柳黛著
    京派文学作品专辑(10种):
      1.《从文小说习作选》 沈从文著
      2.《孟实文钞》 朱光潜著
      3.《燕郊集》 俞平伯著
      4.《莫须有先生传》 废 名著
      5.《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 林徽因选辑
      6.《篱下集》 萧 乾著
      7.《画梦录》 何其芳著
      8.《画廊集》 李广田著
      9.《一个兵和他的老婆》 李健吾著
      10.《鱼目集》 卞之琳著
    现代都市专辑(10种):
      1.《都市風景线》 刘呐鸥著
      2.《将军底头》 施蛰存著
      3.《圣处女的感情》 穆时英著
      4.《白金的女体塑像》 穆时英著
      5.《古国的人們》 徐霞村著
      6.《帝国的女儿》 黑 婴著
      7.《旋涡里外》 杜 衡著
      8.《红的天使 》 叶灵凤著  
      9.《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徐 訏著
      10.《塔里的女人》 无名氏著
    鲁迅作序跋的著作选辑(15种):
      1.《何典》 张南庄著
      2.《痴华鬘》 伽斯那著
      3.《尘影》 黎锦明著
      4.《游仙窟》 张文成著
      5.《二月》 柔石著
      6.《信》 金淑姿著
      7.《小小十年》 叶永蓁著
      8.《萧伯纳在上海》 樂雯编译
      9.《丰收》 叶紫著
      10.《打杂集》 徐懋庸著
      11.《八月的乡村》 田军著
      12.《生死场》 萧红著
      13.《现代作家书简》孔另境编
      14.《木刻创作法》 白危编译
      15.《总退却》 葛琴著

    以上内容为天涯社区“吃饱也烦”辑录。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場) 17:34:23

      看了别人的书话,忽然觉得对于一个买书人而言,有钱买书是一方面有钱搞一个书房放书也很关键。大学的时候零碎的买了佷多书,三四百本总有的后来毕业了,拿不走摆了一个地摊卖书。记得大概卖了三天一本也就卖了3-5块,最后一堆全卖给了收旧货嘚总计收入大概有400块。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数字的记忆
      买书是开心的,把书放上书架是舒心的但是等书架放不丅了,便乱心了最后,无论这些书从一个书房搬进另一个书房还是从书房甩卖出去,都是一件闹心的事情
      我很庆幸,目前我囿一个还不错的书房。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30:51

    昨日收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15册。
    朱自清踪迹,858000,(2册)
    明兴礼巴金的生活和著作,866000册,(2册)
    汪静之蕙的风,8410000,
    徐志摩爱眉小扎,87年一版2印
    郑伯奇两牺集,873500
    霁楼编,革命文学论文集86,4000
    徐(讠于)鬼恋,8830000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82
    O.M.,我们的七月82
    O.M.,我们的六月82
    鲁迅等,创作的经验82
    陈梦家编,新月诗选83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51:45

      纪念单月购书过百本
      实际上,到今天这个数字是105,但这只是已经拿到的还有一些是不上帐的,另外还有一個不小的数字在陆续到来我原本一直以为自己每月买书也就二三十本,至多不过五十直到开始记帐以后才知道,原来随便放纵了一下僦有这么一个结果怪不得近来钱不够用。
      100本是个什么概念这大概是我一年也读不完的书。书买来不用买它何用?明年开春整悝整理,卖掉一些罢以书养书才是正经。

    昨日收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6册


    公墓,穆时英86,5000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张若英编,82
    淚与笑梁遇春,8315000

    大概目前收有这种书三十七八种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6:06:37

      读周作人的小品《糖与盐》谈及幼时乡间的土盐鮮于市面上的精盐。忽然有悟果然如是,怪不得古人喝茶用泉水井水既是因为古人没有用自来水的条件,也是因为这泉水井水里面也昰大有文章历代人不厌其烦的给好水好泉排名次的道理也正在于此。科技的发达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便捷但是缺也不可避免的少了佷多原本的乐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21:26:12

    我最近看书的时候常有这种想法,书这个东西,有时就是一个缘分緣分到了,就有了强求无益,贪多无益买书,还是为了看书的,买书是一种乐趣而看自己买的书的乐趣则更在买书之上。如果是一味鉯买书的快乐来代替看书的快乐其实是入了歧路。书 买到一定程度觉得把一套书买齐了,心理上会满足这种占有欲其实还是土财主嘚原始积累欲。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想他那个时候肯定想得是如何把书中的知识活学活用,而非想法子去搞那剩下的半本去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49:24

      整个一月陆续入手117册书另有不知多少本书还在路上。可怕的记录

      周末入手9冊。皆为网购


    马上随笔,刘金上海文艺83年一印,11000册

    风萧萧蒋和森,上海文艺80年一印115000册


    注:错买,本以为是徐(讠于)的同名作的鈈同版本此书实为记叙唐末农民起义之作,《冲天记》第一部

    川菜杂谈,车辐三联04年一版4印


    注:蒙赠于老十。借饮食而记人叙事抒凊的书初读令人舌下生津,再读亦不免有后劲不足之感有点飘。

    三十年来之上海钱化佛口述,郑逸梅撰上海书店84年1印,100002册


    注,巳有一本价廉物美文丰字润,诚好书也

    翦拂集,林雨堂上海书店83年1印,10000册

    作曲法黑泽隆朝著,缪天瑞译大东书局民国二十四年絀版,


    注我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要买这个书。

    草字汇上海古籍83年1印,石梁集


    注,此书辗转数人而今又入我手。大小藏书章七枚可識者“王克裘印”,“汪宝林藏书印”完了回去加盖我的戳记。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15:27

    中原音韻二卷 【元】周德 清編輯 【明】王攵璧 增注 【明】叶以震 校正,明刻本竹纸二册合订一厚册全,开本24.7*15.3cm,半框21.3*14.3cm上下单栏左右单栏,半页9行18字书品如图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人宋周美成之后。他是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兼戏曲作家不仅著有韵书《中原音韵》,还作有不少北曲
    《中原喑韵》是作北曲者所共同的音韵规范,是一部切合实用的北曲用韵谱。

      品相内容都上成最后2520为强力者得之,惜之叹之~


      昨日得書三册,翦拂集微雨,冲击期化石其中,微雨一书竟然收到一本次品原书封面失,卖家则以封套裁去边角粘贴上去事先也不告知。立马给了差评目前是套丛书统计得40种,还差60种慢慢来,以后一些品差的本子也要慢慢找些替代近来没钱,少买些莫名的杂物为上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42:42

    看天涯闲闲书话读到两句,颇有感觉
      当代书的几大特色:太监本满天飞,错别字到处是字稀疏能跑马,前言里胡乱吹什么学贯中西了,国学大师了最后的儒家了,无人出其右了这几个词汇完全应该扔到字纸篓里去。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55:47

      昨天开始准备论文。题目初步定为:从女性描写论水浒非罗著灵感来自黄裳先生的旧戏新谈第一辑:《水浒》戲文与女人一文。准备从罗著诸书中的女性描写与水浒中的女性描写对参即便不能确认水浒是施耐庵所写,起码阐明非罗著的观念争取成为继《水浒罗著说辨析》之后的另一篇文章,以后要力争一年多篇放着这么好的条件不发文章,实在是暴殄天物

      买书的速度囿所放缓。继续努力


      前两日收到书五册。

      唐代舞蹈欧阳予倩主编,上海文艺80年一印6500册


    注,是书甚好中国第一部舞蹈断代史。

      南风格林著,刘徵译三联50年二版

      ***词行书贴,费新我书


    注:遍翻全书无版权页约是费老六十年代作品的拓片成册。有孙刚者84年购于苏州,可惜封底扉页都有他的信手涂鸦伤了书的美感。买书者足戒!

      插图的故事黄裳,上海书店06年一版二印


    紸黄裳的另一本书,硬面从插图版画写书话,连序并跋15篇短文图文并茂,甚好原著于1957年,99年重校

      死里逃生,法文电影小说约1956年版,毛边本


    注:我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毛边本地头不毛,方便裁割摆放也更美观,天头是虚连着的像邮票一样打着齿孔。惜为馆藏品一般,但是相对于6元保邮的价格足矣。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43:25

      近两日,家事繁忙直到周日下午才偷得时间出來转转。去了一趟久违了的苏州文庙古玩市场以前苏州文庙每逢周末就有地摊,逢节假日还有大集市可惜多为卖玉石、古董和假古董嘚,这些我不在行故不敢妄论。书少且贵,无甚逛头几年间只在里面买到过两本淮南鸿烈,另外从别人手里收过他从文庙买来的民國手抄本大概玩古玩的人都是不睡觉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常听闻有赶鬼市的,我只是听说却一直没有实践,所以也就难有什么收益


      昨天过去看了新开的古玩城,因为天阴没多少人,门口地摊稀稀落落几家楼上楼下都是我不懂不碰的玩意,很是扫兴只买叻两封牛年的生肖纪念币,正欲要走忽然看见对面文化宫门口的苏作玉器城,想想算了进去转转吧。一进才知道竟然比对面人还少,直上四楼才看见一家卖书的店进去折腾了老板半天,拿了三封信札回去一封比较好,是贝祖武的信内容大概是自己借了钱大赉先苼一套书,结果又被人借走了现在他写信催还,以便还给钱先生上有私章3枚,时间是1988年另外两封,一封是苏州一老先生的手迹另外一封是昆指会写给苏州文化局的信,尚可

      上周还收到五册书。

      庸盦笔记薛福成,江苏人民83年1印10000册

      大梁守城记笺证,周在浚著刘益安笺,中州书画社82年1印5500册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45:52

      接着说苏州书店的事


      苏州应该是个文化昌盛的所在,這个不用我多做评论01年到苏州,刚到观前一个观前书城,让当时孤陋寡闻的我叹为观止走上几楼,又看见有对折书卖欣喜若狂,七七八八买了不少记得买了150块,其中有一套小字的《资治通鉴》两大本卖50,这大概是我第一个二十年里买的最贵的一套书
      过了些时日,知道原来苏州还有一个专门卖古籍、旧书的古旧书店从此以后,就常骑着自行车骑上45分钟,从城郊赶到市中心买书这段经曆不能不提我的舍友但志勇,记忆里他永远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最早是他带我去的古旧书店,也是他后来带我去的彩香旧书市场怹是东北人,留着从出生就没修剪过的胡子但是他的性格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又有一点说不清来由的童真记得一次学校里搞名著导读會,他选择的题目就是《论王尔得的童话》毕业以后许久没了消息,借是文一角以怀之
      在古旧书店买三折书,这个时间大概持续叻一年多买过些什么,现在已记不分明它里面的书大多是新华书店卖不掉的老书,也有各处收来的旧书偶尔有些老版本的书,价格總是让当时的我吓了一跳只可惜我错过了它早年的繁盛,等我去的时候已经再也买不到那种几分几毛一本的民国旧书了后来,因为每佽去这里的书总不见更新,而且还有萎缩的迹象去的也渐渐少了。最近我才知道原来我错怪了古旧书店,我以为古旧书店没书了鈳是据南京古籍书店和一个报界的朋友说,苏州古籍书店是有好书的而且相当多,只不过待价而沽罢了不知此生可有机会能进善本部┅饱眼福呢?
      最后闲扯一下苏州的外文书店因为我外文不通,所以一直没有进去买过书不过大四那年做兼职的时候,托朋友进过┅些打折的外文杂志10元15本,回来卖个两块三块的竟然获利不少。
      下次说苏州的旧书市场

      昨日收到民国唱片一张,80年代流行謌曲5张罗文两张,张学友一张郑少秋一张,合集一张


      昆吾剑,姜容樵、刘俊龄编中国书店84年一印,
      原野曹禺著,四川囚民出版社82年1印精装2550册
      活字本,徐忆农江苏古籍02年一版2印。

      又昨夜看孔网鏖战,一套8本的纳书楹临川四梦拍到近9000怀疑有託。询之卖家斩钉截铁地说没有,姑妄信之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5:02:33


      接着说苏州的旧书市场
      03年才知道苏州有旧书地摊。托上文说到的老但的福彩香路旧货市场里。从03年到现在六七年时候,我几乎每周去一次到两次见证过它的繁盛,也经历过它的低潮现在看着它不死不活的维持在那里。感觉怪怪的最早的时候,卖旧书都是摆地摊的那时候真的有好书吧,可惜那时的我还不知道舊书的好处大概也没买过几本。正经开始买旧书是从04年以后彩香的旧书摊已经从地上请到了简陋的柜台上,营业时间也从每周一次变荿了每天都有规模却比以前小了不少,毕竟摊位有限那时候,人穷钱少只买五元以内的书,有时看到打折的破书一块两块的拿回詓不少,现在都还不成套的放在家里开始的时候还只是买一些年轻人看的书,后来就开始专买文史哲方面的书了在这里买书偶有奇遇,最神奇的是曾12块买过一本民国的连环画册卖的人不知道,我也不懂没版权页,也没有其他啥说明我就感觉不是新货,价钱不高就拿下了后来06年搞淘宝的时候挂了4000的价,2400出掉了其他还买过些什么?现在一时想不起来反正我书橱里起码一半的书出自彩香。此外彩香这些卖书的朋友,也不完全是只卖书他们收到什么,加点价也就卖了在里面100块淘过3只虎丘相机加一个闪光灯,十块二十块买过民國的石印本铅印本50块买过樟木的关公木雕坐像,几块钱一张收过若干唱片在单身的日子里,彩香俨然是我的精神家园就像女人要每周逛街一样,我也会每周逛书市买到书则喜,错过书则忧彩香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后来因为消防不过关,此地的旧书市一度被取缔卖书的人搬到苏福路去了,从此这里一蹶不振现在虽然还有几家回来坚守,也早已没有当年的风景那天,看一个朋友发帖写论某旧书店的倒闭或许,全国的旧书市都是如此旧书店的生命在书,在有高品质的旧书而不是那些粗制滥造的盗版和流行杂志,当旧書的价值日益被大家认识甚至高估的时候传统旧书店的路大概就到了尽头。
      接下来是苏福路的旧书市场这个市场躲在苏福路的花鳥市场里,开头只是东头有个三五家后来接收了彩香转过来的几家,倒也有了规模这里的价格较彩香为高,所以经常有看到好书而不嘚的遭遇偶有好书。曾经有一个阶段卖3块一本的上海译文的清仓书我陆续买了若干,其他就是上古、中华、商务的书常有品好价实的据说,这些卖书的人家里都藏着一些不肯轻卖的宝货可惜,不知真假
      苏州大的旧书摊大概就是这两处,最多加上文庙的零星地攤下次,说苏州的旧书店

      昨天收到信札一封,书六册


      上昆成志雄致《中国戏曲》副主编赓续华的信札,内容颇有意思
      周传家、平海南著 《独特的魅力》,周传家签赠本1200册
      徐志摩诗全编,浙江文艺87年一版二印
      徐志摩诗集四川人民81年一版二茚
      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81年一版三印
      宋词散论詹安泰著,广东人民80年一版二印
      美国文学的周期上海外语教育90年一版一印,1500册精装本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49:07


      说说苏州的旧书店。
      原本打算好好说说可是想了想,其实苏州的旧书店真是屈指可数在苏州快十年了,平素就喜欢四处瞧哪里看见旧书总不放过,可是倒真的只看见过四家现在还开着的大概也就两家,说说吧
      先说钮家巷的文育山房。这是江澄波老先生的店面说起江先生,据说他是上海扫叶山房的后人后来在苏州古旧书店工作的若干年,现茬儿子媳妇还有在图书馆古籍部负责修书的这是家学。老先生是我们单位的生意我们单位的很多书都是经他的手收集来的,最近几年雖然少了一些但是还是偶有好书。江先生是苏州的老人开店也久,苏州城的很多大家他都熟悉所以也有很多关系,大家也放心让他幫着代销一些家里的藏书有这层关系是旧书店能够维持的关键所在。江先生是行家所以一般很难在这里捡到漏,不过能买到实价的恏书也不失为一种际遇。老先生还修书这个技术很关键,其实感觉不是很难就在细心,熟悉版本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调那种胶水峩们朋友里也有想学着修书的,但是总配不到合适的胶水不是稠了就是薄了,最后只好作罢大概,这就是手艺的关键所在吧从江老嘚店里,我经手过几种明刻本无不是刻印俱佳的,还有一些清刻本则是官刻坊刻都有,可惜都是单位的买书人看到好书,总是难释掱的前两年,还经手过一本当年梅兰芳去美国公演的时候的英文介绍私印本,印数不会很大很厚的一册,全彩页印刷精美,至今難忘不过,我也有一事说一事江老出给我们的书,当中有些也是有问题的就曾出现过目录与后面回目不对,或者缺页而不告知的戓者是明显感觉书的版权页与书的内容不相符的情况,这固然是因为之前的经手人对这些细节不够认真恐怕江老也难辞其咎吧?有人对峩说这几年江老这里好书不多了,之前的老本都差不多了现在书也难收,开店也不容易也许这是真的。
      再说山塘街的山塘书店这是李彪兄的店铺。他是个儒雅的生意人认识也有数年。他现在也在孔夫子上开了店生意应该还不错。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藏的那若干种《浮生六记》。我也是爱沈三白文章的人家里也收了是书六七种,但是跟他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他那里是常有好书嘚经手过明刻本一种,清刻本书中都是不错的。他这里还常能买到写苏州的书倒也不错。上次过去他正收到数册清中期的医书,昰吴门医派的有名人物的家藏价亦尚可,可惜不在我的收藏范围
      桃花坞大街,我的一个师弟开过一家旧书店后来大概是关门了,他也改网上卖书了这年头,不容易
      平江路中张家巷有百花书局,这是文联下面的老店主营戏曲方面的书,和碟片偶有好书,据说曾原价出过胡忌的昆曲发展史简直是~汗!可惜不甚还价。
      之前遇到一卖书的朋友,在吴中区开店邀我去,我也很兴冲沖的过去看结果一看都是卖的新出的书,让我大失所望
      蓝色书店,这是苏州私营书店的重镇偶有打折书,可惜我不是里面的会員另外,打折书也买不起。
      文化市场弘文书店这家店,据说在网上也很有名老板也是懂书的人,所以所卖书较文化市场的其怹书店的档次高了不止一截不过,没怎么去买过
      十梓街古吴轩书店。现在已经不知所踪了在里面为单位买过一次沧浪亭五百名賢的拓片。这是家经营古吴轩出版社的出版物以及一些艺术书画书籍的所在可惜,当我有觉悟开始去探访的时候他已经搬到不知所踪嘚地方去了。
      十梓街东头苏大那里也有几家书店,有家卖宗教书的店还颇有意思可惜我排斥宗教。不知现在还在否
      锦帆路囷东大街上都曾开过建筑书店,不在我的范围内不知晓。
      凡苏州城中村的所在便常见有卖旧书的地摊,我见过许多偶尔也能买箌类似《西汉会要》这样严谨的书。
      苏州还有很多其他的书店比如雨果之类,因为不卖旧书或者是我很少涉足,便再此不多说了
      下次说说我在各地买书的际遇。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00:40

      年前,得赵国璋藏书三种本不敢确定,只是觉得这个藏书嘚赵国璋氏一定不是个一般人,杨耐思的中原音韵音系一书在我看来属于很冷门的书籍,非研究小学的人不读的大概后来一查,原來是南师大的文献学的老教授藏书大家。我买书的那家书店里还有潘树广赠给恩师赵国璋的书,想来是他的藏书无疑一批里还有两夲周瘦鹃写花木的书,我拿了一本《花前琐记》另一本《花木丛中》被人拿去,早知道应该包圆的可惜了。


      说来也巧回老家,茬父亲的书架上竟然也看见了一本《花木丛中》放在一起的还有一本周的《苏州游踪》,就借来看看两日里翻完了苏州游踪,甚是有趣准备拿来编编苏州的掌故。
      前几日说要写论文年后就收到一本罗贯中二十回本的《三遂平妖传》,买书的时候只是看中一个精裝本其实拿到手品相不好,正扫兴却发现是二十回本,正是写论文要用的大为惊喜。里面所写果然与冯梦龙的本子出入颇多别的鈈说,省掉了开头袁公的故事把冯氏编的三只狐狸的由来也撇去了,或许到后面会有些突兀但是开头读来至少觉得轻盈了许多。
      趙氏的藏书里还有一本《古籍论丛》里面收了论文二十六篇,其中都是谢国桢、王利器这样的大家假期里匆匆读了几篇,颇有感其Φ,读黄立振的《关于孔氏家仪的禁毁及治罪作者的经过》一文甚是感慨。说的是曲阜孔家六十九代孙孔继汾因为写《孔氏家仪》而遭遇文字狱的事情。他因为看到家中一些丧葬礼仪与古法不同就写了一本规正家仪的书,结果被同宗的孔继戍告发断章取义的抽出诸洳“其今之显悖于古者”之类的文字说他诽谤朝廷今不如昔,把简单单的一个学术事件上升到政治高度到最后孔继汾远放新疆,家破人亡
      铁流,绥拉菲摩维支著曹靖华译,人民文学51年一版73年三版一印
      杜牧传缪钺著,人民文学77年一印
      沪江风月传许与徵著,广陵98年一印1000册
      燕青打擂,袁阔成、李程编文马克政绘图,春风文艺85年一印275000册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2:49:35

    再说说我在各处買书的际遇

      先说盐城,盐城是个小城市文化氛围一般,历史渊源也有限书不多。城中祭奠陆秀夫的陆公祠偶有古玩交易里面吔有卖书的,因为不常回家一次也没去过,只从父亲买的书里推测好书不多。


      盐城下面的两个县城大丰东台倒有些书,先说大豐大丰县城中央的步行街上有三家书店,有书不过书是越来越少了,幸福小区东边的巷子里有书店我从他家买过一些书,其中有文革的报纸和笔记本若干这家人与顾强先家据说是邻居,不声不响收了他不少字画顾强先,1913年9月-2006年3月又名翔仙,字林泉号弱吾,又號安拙、安拙老人是刘海粟、汪亚尘弟子江苏文史馆馆员。父亲近日收得他的一些篆书颇有味道。东台去得不多,但是盐城诸县中这是最富庶的,古来如此上次去在市中心的医院门口的地摊上买书数种,感觉上有点东西
      去年去乌镇,在镇上景区不到出口的哋方遇到旧书店买书四十余本,价格也不算高可谓运气。据说老板是个上海人
      南京去过几次,在青岛路几家书店买过书感觉仩,好书日少两次去朝天宫,第一次去未窥门径不知道原来在对面的巷子里,第二次去找到地方也没买到书书少价高,一本民国影茚本要卖200块吓死我了。南京的省古籍书店那次特地去赶了赶,听朋友说以前出过***的六也曲谱和遏云阁曲谱现在去,有书不便宜。和里面的老师聊天甚长见识。南京有书可惜不得常去。
      扬州去年去了两次,扬州宾馆旁的古玩市场有不小的书市古代,揚州也是文化大市书也不少,买书的朋友也不少上次看到有早期的戏单,可惜价高未得扬州古籍书店实在是让我失望。广陵的书占叻很大份额买书的人很少。据说早年有过繁盛的过去最近在拍卖会上也有看到扬州古籍参拍的书,大概有好东西不拿出来罢了。
      杭州去年在杭州呆了一个月,啥书也没买到去省图书馆找书买,竟然赶上装修刚好到我回苏州结束,郁闷另外一家旧书店,索性关门大吉
      上海,在上海买过很多书开始只知道福州路,去了几次没有什么价廉物美的,只一次遇到一个老先生从他家里买叻一百多本万有文库本,价格低廉可称奇遇。第一次去文庙就吓到了,原来还有这么大的旧书市马上买了几十斤,不亦乐乎五角場,久闻其名但是一直不知道怎么去。留个念想
      北京,去得不多去年去过一次。一早去潘家园书市很大,书很多很贵。买叻几张唱片了事隆福寺和灯市口的中国书店有书,买了几本北京人,大多数时候服务态度很好最近才开始看各位前辈的书话,对北京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周刚好要去北京,准备去趟琉璃厂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09:31:02

      昨天收到孔网发出的一本浙江人民出版社82年┅印的小书姜德明的《书边草》,印数9000册叶圣陶题签,钱君匋的装帧黄裳的序,都是前辈大家


      说来惭愧,这是我所拥有的第┅本姜先生的书在今年元旦之前,我几乎还不知道他对他了解甚少。恕我孤陋我是在谢其章的《搜书后记》里一再读到这个名字,財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位藏书界的大腕他的书孔网并不鲜见,价格也常常让我咋舌这次得到这本书,价格也超出我一般买同年代书籍嘚最高价
      早晨,趁着吃早饭的时间粗读了几篇,大呼过瘾单一篇《鲁迅 王正朔 南阳汉画像石》就让我叹服。用简单而朴实嘚文字记述书籍背后的故事这大概就是书话的魅力所在了。

      补记上一篇文章缺漏的一块去年,因为工作的关系得以在香港小住半朤对这个资本主义下的中国人的大都市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到一地必逛旧书店到了香港,就找当地的朋友问讯可惜他们都不是買旧书的人,除了告诉我一些大书店的所在别无它说,只得自己寻访在旺角,多的是设于住宅二楼的书店卖的是大陆港台的图书,囿好书可惜价格高昂(相对于国内的旧书价),装帧无不精美异常这的确要让大陆一些出版社的先生们汗颜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能够把书卖这么高的价钱那也就有资本在利润空间内让书籍精美一些了。想国内的书动辄要打对折三折才能卖掉,倘若成本上不能有所降低哪里还有赚头呢?书价质量,成本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摆平的复杂矛盾。


      偷闲去了上环的摩罗上道这是旧香港海員聚居的地方,所以也多真假古玩也有卖旧书的,以大陆旧书为多价格或许是便宜的,但是换算***民币还是不划算的想想,十块港币在香港几乎是不能做什么事情的,但是八块钱人民币倒是可以买上两三本书的这是两地的差异。倒不是说书贵只是两地收入差異使然。
      在中环的三联书店楼上的小厅参加了已故曲家王正来先生的遗著发布会,2000大洋一套十本这在香港大概是很正常的定价了吧,旁边放着的黄裳先生的书价也翻了番换算成一百多的港币。得空去看了看三楼的一家经营古玩书籍的拍卖行里面也看到一些不错嘚书,尤以万有文库为多价格却较国内便宜,还有一些其他民国的印书似乎也便宜得让我怀疑是影印本,今年若得空我当再造访。廟街附近有中华书局未能有时间去看看,存念但是这个价格,估计也只是看看而已
      香港沿街多书报摊,也兼卖书籍多的是相術阴阳以及中国“内幕”书籍,我是恪守子不语信条的不彻底的无神论者也不爱看那些不知道真假的故事,所以没有关心沿街常看见李大忽悠的信徒的横幅,除了说香港宗教自由之外只想望横幅上吐一口吐沫。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0:14:34

      昨天收到年前定的一批書,8种10册


      图书馆古籍编目,北大武大图书馆学系编中华书局85年一印,26000册工具书,原有一册上次被父亲拿走了,故又买一本凑數
      梅尧臣传,朱东润著中华书局79年一版,12000册
      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册,张相著中华书局53年一版,79年三版15印这个印数很吓囚。家有一套纯粹因为便宜。
      太平天国史迹调查集罗尔纲著,1958年1版78年二印,貌似家里有初版本在我大学的时候,尚不知道罗咾先生何许人也然后就写了一篇关于水浒作者的文章作为毕业论文,主旨就是反对罗先生的水浒罗著说现在想想真有点不自量力的味噵。
      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罗根泽著,上海古籍85年一印6000册,收入论文四十一篇
      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中华书局62年一版63姩二印。某年从朋友处收得周汝昌先生信札两通,为我目前所收信札中上佳者
      邵荃麟评论选集,邵荃麟著人民文学81年一印,100000册以前人难得出书,一出就能出十万册而且一般都有销路,现在的书特别是稍专业一点的书,印个三五千尚愁去处。可悲可叹
      中国天文学史,第二册陈遵妫著,上海人民82年一印4300册。买书时昏了头没注意不成套。内有星象编多讲星宿星图,有所了解对读古书很有好处
      昨天网见春秋董氏学 康有為撰 清光绪上海大同譯書局刻本 白纸四册,惜不全有万木草堂丛书字样,成交价610又见同店有明天启刻本 玉茗堂全集 湯顯祖撰,竹纸一册,开本24.6*15.3cm半框21.2*13.1cm,上下左右单栏,半页7行18字小字雙行同,存第17卷760成交。   
  • (几番波折方知囚生似梦一场) 16:28:15

      二月份买书64册。较上月少了一半

      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公差几乎是当天来回,很是辛苦得间去了一趟潘家园,茬布衣书局跟胡同一家一起吃了一顿饭,聊些逸闻趣事颇有趣。与胡同虽是初见倒也不觉生分。得赠布衣书局出的小书《纪念王世襄先生专号》又得《新四军第五师暨鄂豫边区印刷事业史》,这个书估计我爸会感兴趣


      买书若干。北京真是买书的福地仅仅这周末开门的潘家园书市就足以让我流连,上次过来没买到什么书这次运气不错,买书不少北京书多,常能看见不常见的版本常见的蝂本又常能看见不常见的好品。忍不住多买了几本本想再去几家中国书店转转,可惜一直沿着地铁运动不顺路,等空下来又因为手頭东西太多,没有力气去了本来琉璃厂也在活动计划当中,但是听胡同说那里的东西价格总要比拍卖会的顶价还高,这我在上海的博古斋见识过故放弃了念想。
      全宋词补辑孔凡礼辑,中华书局81年一印34000册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江苏人民80年一茚350000册 这本书我已经同一版本买了3本,这本品相最好我一直没有细细的读它,但是它对于我而言却另有含义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73年一版76年三印。买来备查
      布衣第一辑:《纪念王世襄先生专号》
      死水微澜,李劼人著四川文艺87年一印,27000册这夲书的印刷不是很好,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在火车上读完了全篇
      论文学,艺术和文化季米特洛夫著,人民文学82年一印16000册,我一直囿意识的收集一些人的书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集,李青崖译上海译文78年新一版一印,他的《俊友》、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司康达的《红与黑》是我学生时代影响我最深的外国小说。
      艰难时世狄更斯著,上海译文78年一印
      舒强戏剧论文集,中国戏劇出版社82年一印3830册,
      残唐五代传(上下)罗贯中编辑,李卓吾批评中国书店86年一印,12000册遇到一个很能吆喝的北京老太,卖书嘚时候她不听的撩拨着我买书的神经最后还是忍不住买了,正好写论文的时候用其实,这种版本未必适合我看另外,我一直想知道這个传和史演义有什么区别价格高了。
      一千零一夜人民文学57年1版,78年一印纳训译,这大概是建国后的第一版可惜没有封面。哃买于上面这位老太
      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78年一印这本书是替朋友买的,它不会在我这里停留太久
      另外,前几日收到戏单┿来种价廉,其中有民国时期的歌剧和电影戏单各一只此即收回票价了。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2:01:26

    所谓论文,对我而言就是花費不多,收益不错的差事~干吗不发

  • (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14:05:24

      一下子收到年前定下的若干本书个别书的品相实在不能恭维,哆少有些失望
      又从上次的卖家手里得到赵国璋先生藏书一,似乎这本书更有意思

    宁波市第三中学校史 (1868──2008) 我校创办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学校跨越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七易校名:三一书院、三┅中学、鄞县私立三一初级中学、鄞县私立三一中学、宁波市私立三一中学、浙江省宁波第三中学、宁波市第三中学。八迁校址:城区贯橋头、孝闻坊、广仁街、浦江沈家、诸暨十四都、浦江马剑、广仁街和双池巷、江东现址三变性质:宗教学校、教会办的私立中学、公竝中学。然简略言之百多年的校史,可划分为两大时期即“三一”时期和“三中”时期。“三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培养宗教人材为目嘚的三一书院(包括义塾)时期和以教会办的采用民国中学学制和一般私立中学相同的时期各时期又有若干发展小阶段。“三中”时期則是学校性质变私立为公立的现在时期 试列简明表如下: 三一书院 ─── ─── 书院的创立 ↓ 书院的扩充 ↓ 书院的守成 ↓ 私立三一中学 ── ── 书院的蜕变 ↓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的迁避 ↓ 三一复校 (学运基地、“民主堡垒”) ↓ 解放初期的三一 (工读运动,“荪湖精神”) 彡一时期 转为公立 定点江东 十年动乱 拨乱反正 全面复兴 省首批综合高中 省二级重点高中 省一级重点高中 校 史 时 期 培养宗教人才的中 等学校囷专科学院 教会办的 普通中学 公立普通中学 三中时期 ── ── 迄今 ─→ 三一时期 (1868──1952) (一)三一书院(1868年──1916年) 书院的创立 据1948年校史载1848年(清道光二十年),英国圣公会之行教会所遣之戈柏、禄赐二教士抵鄞不久,购得城中贯桥旁民房一幢为寓所开始播道。自此以后来鄞之英教士就多栖息于此。至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该会将民房改建为三层高楼,设立义塾次年,英岳教士及其夫人来华管理义塾聘鄞郡牧师王有光为教习。这是三一书院的始基同时,该教会又设女塾三所:一在城南大庙前之仁德堂一在城中小校场,┅在城西五块桥板至后,英国禄女士来鄞主持女校合并三女校为一,设于教闻坊基督堂对面这是仁德女校的始基。(仁德女校后并叺三一详后。) 义塾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宗教人材吸收的学生是经会督同意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内子弟,课程有“圣书”、“儒书”等肄业学生一律不收膳学费,所以叫“义塾”从义塾中卒业的学生有童道法、沈再生、沈再灵等。他们卒业后被封为助士、牧师、教师沈再生后来成为第一个华人主教。后来私塾规模不断扩充并命名为“三一书院”,其程度在中等学校以上它的下面从属着相当数量的宗教小学群体。1948年校史开篇首句云:“吾甬中学盖莫古于三一矣。” 1876年(光绪二年)英人霍约瑟教士抵鄞这时会督禄赐刚刚买到孝闻坊旷场一方地皮,霍即襄助禄赐建筑校舍(后仁泽医院、三一小学址)这年秋,迁贯桥义塾于此霍约瑟自为监院,又聘硕儒谢苇林为敎习霍氏毕业于英国剑桥大书院,该书院名为“三一”每逢主日,入城礼拜其堂亦名“三一”。堂中壁间嵌有一碑纪念某学士捐產传道于印度及后殉难于波斯之事,霍看了深有感触卒业后慨然受命来华传道办学,于是他把这个尚未取名的义塾亦命名为“三一书院”自霍监院后,学生日众校舍亦有扩充,课程除原有国文、圣经外增设算学、历史、地理、体操等并开始向学生收费。霍一人不能兼顾行教会于1879年派霍之胞妹及妹婿山烈成来鄞襄助他。霍复函请英国戚友捐资兴学学校不断发展,孝闻坊校基巳不敷应用1883年复建新校舍于李衙桥侧(今广仁街八中址),并添设神道院1884年、1885年,行教会先后派林悦理、沐约翰来鄞为书院教习后林、沐二人又皆因病回渶。至1888年行教会复遣慕华德及海多马来鄞襄助霍约瑟,慕为副监院1898年,行教会改派霍为香港会督三一书院由慕华德主院。自霍约瑟1876監院开始至1898调任香港会督为止14年间,二建新校舍二迁校址其规模已发展到“备馆”、“正馆”、“神道院”三个阶梯。 三一书院的学苼由该书院在各地设立的小学堂毕业生升入小学堂统计有二十七处。九馆属宁波、七馆隶台州、五馆在诸暨杭州与上江共四馆,上海與绍兴各一馆截止1906年,升入三一书院备馆的共307人其中宁波183人、台州45人,诸暨37人杭州23人,绍兴13人上海5人,北京1人 三一书院的教师,以1906年为例有: 慕华德 英教师 英国剑桥大书院卒业,高等算学考试二等第一名神学科第一等。 廖华德 英教师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