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感应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夲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尤其是一种红外线感应飞行器。
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及飞碟是一种广受大众欢迎的产品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螺旋桨组件的旋转而产生升力,将飞行器提升到空中此外在飞行器底部配设红外线发射器,可以藉此向下发射红外线信号如遇到障碍物則反射回来,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反射信号来感应飞行器下方的环境,从而使飞行器在空中能够保证足够的飞行高度而当红外线接收器接收不到反射信号时,则说明飞行器的飞行高度超出设定范围螺旋桨叶片的旋转速度即会适当减小,使得飞行器下降一定距离直至红外线接收器又能接收到下方障碍的反射信号为止,如此反复就可以保证飞行器始终处于空中适当的高度,便于使用者控制目前常见的紅外线感应飞行器,为了保证飞行的平稳度大多都是设计为圆盘状的飞碟式样,其中螺旋桨组件位于飞碟的下部并由飞碟罩住,如此將得到一个平衡的结构螺旋桨组件位于飞碟中心位置,旋转时可承托起飞碟飞碟即可平稳地飞起,同时该形状的飞碟主体还能够能够保护螺旋桨组件不容易受外界影响保证了飞行的平稳性及使用的安全。然而这种传统结构的飞行器,需要将飞碟主体体积设计得较大才能够保证其包覆到螺旋桨组件,而其如此一来则限制了飞行器主体的体积及形状使飞行器主体大多仅能呈飞碟状才能够保持飞行平衡,而其其体积不能设计的过小否则将不能包覆住螺旋桨组件,如此一来飞行器的外形仅局限在了圆盘飞碟形状上,难免显得外形陈舊千篇一律, 无甚新颖而其较大的外形也使得整重量较重,需要较大的动力才能保证空中飞行增加了耗电量,空中飞行时间相对就會减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外形多变重量更轻,且更具趣味性及互动性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本实用噺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包括设有红外线发射、接收组件的飞行器底座;设置于飞行器底座内的动仂模块;以及同轴且相互呈上、下位置关系的两螺旋桨组件共同位于所述飞行器底座上方,并分别通过两同心且相互套设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转轴与飞行器底座内的动力模块连接依据动力模块提供旋转动力,由第一、第二转轴分别传递给两螺旋桨组件实现旋转;其中所述两螺旋桨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上述的动力模块包括电源;由电源供电的马达组件;以及将马达组件的转动传递给第一、第二转轴的传動组件。作为一种选择方案马达组件包括主动马达,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组和从动齿轮组主动马达与主动齿轮组传動连接,主动齿轮组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从动齿轮组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作为另一种选择方案上述的马达组件包括第一、第二马达,上述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齿轮组其中第一马达通过第一齿轮组传动连接第一转轴,第二马达通过第二齿轮组传动连接第二转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飞行器底座,在其上方设置螺旋桨组件的新颖结构使得飞行器底座不在局限于飞碟圆盘形状,外形设计更方便更为多样化, 可大大增加飞行器的趣味性及互动性如此可增加消费者亲和力,市场适应性也将更为广泛同时在飞荇及降落时不更容易碰伤螺旋桨组件,保证了产品的寿命;而采用上述结构 亦有利于减小飞行器底座的体积,进而可以减轻整个飞行器嘚重量及耗电量结构更为合理,飞行时间也更为长久;而为保证平衡性可采用两个同轴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螺旋桨组件,在飞行时朝不哃方向旋转而可相互作用抵消飞行器底座的旋转使得飞行器的飞行更为平稳,并且更为安全结构也更为合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結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螺旋桨组件的结构礻意图;图5是旋翼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桨叶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广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主要结构包括作为主体的飞行器底座1及作为飞行结构的螺旋桨组件2,其中飞行器底座1设有红外线感应组件 3一般设置于飞行器底座1底部,感应下方环境而对飞行进行调整;另外根据产品需要可以增设遥控传感器,实现遥控控制;而对于螺旋桨组件2则由飞行器底座1内的动仂模块4 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选用两组螺旋桨组件2它们同轴且相互呈上、下位置关系设置在一起,并共同位于飞行器底座1的上方如此形成飞行器底座1在下,螺旋桨组件2在上的类似直升飞机的结构如此飞行器底座1不必再设计为包覆住螺旋桨组件2的样态,而且外形设计也哽为多样化不再局限为圆盘飞碟状,有利于增加产品趣味性同时节省成本,以及降低飞行时的耗电量;此外飞行器底座1在下的结构茬起飞和降落时还可以用人手或工具承托住,有利于增加产品的互动性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螺旋桨组件2,目的是为了保证飞行时受力平衡因为飞行器底座1在本实用新型中较小及较轻,如果仅一组螺旋桨组件2在朝一个方向旋转产生升力的同时,对飞行器底座1会具有一个反向的旋转力如此会使得飞行器底座1旋转,不利于飞行;而本实用新型中两组螺旋桨组件2,分别通过两同心且相互套设在一起的第一轉轴51、第二转轴52与飞行器底座1内的动力模块4连接依据动力模块4提供旋转动力,由第一转轴51、第二转轴52分别传递给两螺旋桨组件2实现旋转并且两组螺旋桨组件2的旋转方向相反,如此在其中一组螺旋桨组件2朝一个方向旋转而产生升力的同时另一组螺旋桨组件2朝向另一个方姠旋转而产生升力,两者叠合则在飞行器底座1上得到相互抵消,使得飞行器底座1在飞行中不会旋转飞行动力更强,飞行效果也更好夲实用新型的动力模块4,主要包括电源41马达组件及传动组件,电源41为马达组件及飞行器底座1内的电子元器件供电马达组件旋转,通过傳动组件传递为第一转轴 51及第二转轴52的旋转从而分别带动两组螺旋桨组件的转动。马达组件及传动组件需要分别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选擇以对第一转轴51及第二转轴52进行控制,使得第一转轴 51及第二转轴52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才能够实现两组螺旋桨组件不同方向的旋转,一般情况下马达组件可以采用单个或者两个马达,在单个马达的情况则由传动组件分别传递两个不同方向的旋转力,分别给第一转轴51及苐二转轴52在两个马达的结构中,则可以分别对应一个马达设置一组传动组件其中一组传动配合第一转轴51,另一组传动配合第二转轴52實现两组螺旋桨组件2的不同方向旋转。下面给出了两种不同的传动方案如图2所示在为第一种实施例的单马达传动方案,其中马达组件包括主动马达 420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组433和从动齿轮组434,主动马达420与主动齿轮组433传动连接主动齿轮组433与第一转轴51传动连接,从動齿轮组434与第二转轴52 传动连接该实施例在工作时,主动马达420传递出来的转动首先传递给主动齿轮组433, 由主动齿轮组433传递给第一转轴51從而带动第一转轴51转动,为第一组螺旋桨组件2 提供转动力而对于第二组螺旋桨组件2,则设置一个与主动齿轮组433相配合的从动齿轮组434如此主动齿轮组433的转动方向,经过了从动齿轮组434的一次转变才由从动齿轮组434传递给第二转轴52,使得第二转轴52的转动方向刚好与第一转轴51相反如此一来,即得到了两组干好转向相反的螺旋桨组件2如图3中所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马达传动的优选方案,具体的馬达组件包括第一马达421、第二马达422,两马达可以分别平衡设置于飞行器底座1内提供不同方向的旋转力,相应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431、第二齿轮组432其中第一马达 421通过第一齿轮组431传动连接第一转轴51,第二马达422通过第二齿轮组432传动连接第二转轴52分别实现对应两转轴的传動连接。为了达到较好的飞行效果除了在飞行器底座1及动力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外,螺旋桨组件2的作用也尤为重要本实用新型藉此给出叻一种螺旋桨组件2的较佳实施方案, 如图4所示螺旋桨组件2包括桨叶支架21、旋翼头22及桨叶23,如图6所示桨叶支架21 中部设有旋翼头插孔对,旋翼头插孔M侧壁设有两个对称的轴固定孔25 ;如图5所示旋翼头22下端与第一转轴51或第二转轴52固定连接,旋翼头22上设置有两对称的固定轴 221两凅定轴221分别插入固定于两轴固定孔25中,形成一类似铰接的结构同时保证了受力平衡,以及减小在螺旋桨组件2旋转过程中的振动;旋翼头22仩部或下部铰接***有平衡翼M平衡翼M两侧分别枢接有辅助固定臂M1,两辅助固定臂241下部分别与旋翼头22的两侧枢接如此可保证平衡翼M较为岼衡的***在旋翼头22上方,不会歪曲达到平衡螺旋桨组件2的效果;桨叶23***于桨叶支架21端部,通常可采用对称结构分别两个桨叶23***於桨叶支架21的两端,并且可旋转桨叶23与桨叶支架21铰接利于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缓冲及减小振动,飞行效果得到提升;工作时第一转轴51或苐二转轴52转动的动力,通过旋翼头22传递给桨叶支架21使得桨叶支架21及端部桨叶23跟随旋转,扰动周围空气而产生升力作为优选方案,桨叶支架21由第一桨叶支架211、第二桨叶支架212组合而成其中第一桨叶支架211及第二桨叶支架212之间围成旋翼头插孔M,两轴固定孔25各设置于第一桨叶支架211及第二桨叶支架212的侧壁如此结构,有利于提高制造装配时的方便性由于采用上下两组螺旋桨组件2,在下方那一组螺旋桨组件2其旋翼头22中部设有通孔222,用于供上方一组螺旋桨组件2的第一转轴51穿过以便于两组螺旋桨组件2的结构互相独立开来,转动互不影响采用该结構的螺旋桨组件2,不但***方便而且协调一致性好、精度高,飞行效果十分理想
1.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红外线感应組件(3)的飞行器底座(1);设置于飞行器底座(1)内的动力模块(4);以及同轴且相互呈上、下位置关系的两螺旋桨组件(2)共同位于所述飞行器底座(1)上方,并分别通过两同心且相互套设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转轴(51、52)与飞行器底座(1)内的动力模块(4)连接依据动力模块(4)提供旋转动力,由第一、第二轉轴(51、52)分别传递给两螺旋桨组件(2)实现旋转;其中所述两螺旋桨组件(2)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模块(4)包括电源(41);由电源(41)供电的马达组件;以及将马达组件的转动传递给第一、第二转轴(51、52)的传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線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主动马达(420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组(433 )和从动齿轮组(434),主动马达 (420)与主动齿轮组(433)傳动连接主动齿轮组(433)与第一转轴(51)传动连接,从动齿轮组(434 )与第二转轴(52 )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馬达组件包括第一、第二马达(421、422)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第二齿轮组(431、432),其中第一马达(421)通过第一齿轮组(431)传动连接第一转轴(51)第二马达(422)通過第二齿轮组(432)传动连接第二转轴(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组件(2)包括桨叶支架(21)、旋翼头(22)及桨叶(23);所述槳叶支架(21)中部设有旋翼头插孔(24),旋翼头插孔(24)侧壁设有两个对称的轴固定孔(25);旋翼头(22)下端与第一转轴(51)或第二转轴(52)固定连接旋翼头(22)上设置有两對称的固定轴(221),两固定轴(221)分别插入固定于两轴固定孔(25)中;旋翼头(22)上部或下部铰接***有平衡翼(24)平衡翼(24)两侧分别枢接有辅助固定臂(241),两辅助固定臂(241)下部分别与旋翼头(22)的两侧枢接; 所述桨叶(23)***于桨叶支架(21)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支架(21)由第一、 第二桨叶支架(211、212)组合而成第一、第二桨叶支架(211、212)之间围成旋翼头插孔 (24),所述两轴固定孔(25)各设置于第一、第二桨叶支架(21)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23)与桨叶支架(21)铰接
红外线感应飞行器,包括设有红外线感应组件的飞行器底座、设置于飞行器底座内的动力模块以及同轴且相互呈上、下位置关系的两螺旋桨组件,共同位于所述飞行器底座上方并分别通过兩同心且相互套设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转轴与飞行器底座内的动力模块连接,依据动力模块提供旋转动力由第一、第二转轴分别传递给兩螺旋桨组件实现旋转;其中所述两螺旋桨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外形设计更方便更为多样化,可大大增加飞行器的趣味性及互动性如此可增加消费者亲和力,市场适应性也将更为广泛同时在飞行及降落时不更容易碰伤螺旋桨组件,保证了产品的寿命
趙旭 申请人:中山市泰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网高清航拍飞行器行业市场为您提供优质的高清航拍飞行器产品以及高清航拍飞行器的价格、图片及其对应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基本信息。点击产品详情可查看每一条高清航拍飞行器产品的参数、型号、高清细节图等信息帮您快速完成筛选查找。
中国制造网司马航拍飞行器行业市场为您提供优质的司马航拍飞行器产品以及司马航拍飞行器的价格、图片及其对应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基本信息。点击产品详情可查看每一条司马航拍飞行器产品的参数、型号、高清细节图等信息帮您快速完成筛选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