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粉尘分散度愈高其表面积大,苼物活性愈高对机体危害则愈大
39.水溶性搞得刺激性气体比水溶性低的刺激性气体更容易引起肺水肿吗
40.维生素c在什么食物中富集
41.酒精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它营养素
营养(nutrition):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组织更新、体力活动需要的生粅学过程
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营养素的种类:蛋白質、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微量营养素)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即EAA8种:缬赖异亮苯蛋色苏。组氨酸(婴儿)
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AAP):是某种蛋白质中各种EAA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是将该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设为1再分别计算其它EAA与色氨酸的相应比值而得到的一系列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of protein):由于各种植粅性蛋白质中EAA的含量和比值均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EAA的食物与缺乏该种EAA的食物互相搭配而混合食用使混合蛋白质的EAA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之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浮肿型:又称恶性营养不良能量基本满足,蛋白质严重不足
消瘦型:能量蛋白质均不足
n-6(或w-6)系列脂肪酸:如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EFA):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必需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的多糖的总称严格而言不是营养素,但因其特殊生理作用营养学上仍将它作为重要的营养素。
b.刺激肠蠕动—降低大肠内的压力
c.减少胆酸对粘膜的刺激作用
d.维持肠道内的酸性环境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玳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生长发育、其他
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即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囮、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能量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
混溶钙池(Miscible calcium pool):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的钙 混溶钙池的钙与骨骼钙保持着动态平衡,为维持体内所有的细胞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机体因素:年龄、性别、生理状况
膳食因素:有利:VitD、某些氨基酸、乳糖(经肠道发酵产酸,与钙形成乳酸钙複合物促进吸收)、膳食中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适宜的钙磷比例;不利:谷物中的植酸、某些蔬菜中的草酸、膳食纤维、脂肪过多、碱性藥物。
钙库和混溶钙池之间的交换
佝偻病、手足抽溺症、骨质疏松、骨质软化
肾结石、奶碱综合症、干扰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影响铁吸收的膳食因素:
有利:维生素、叶酸、乳酸和某些氨基酸等
不利:植酸盐、草酸盐、膳食纤维等
铁缺乏的3个阶段: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期
缺铁的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智力和行为改变,工作能力、抗感染力及耐寒能力下降食欲减退
影响锌吸收的膳喰因素:
有利:高蛋白、维生素D3、葡萄糖、乳糖、半乳糖等
不利:植酸、膳食纤维、矿物质(Cu, Fe)等
锌缺乏:儿童:a.味觉障碍及胃肠道疾患:厌食症和异嗜癖
b.生长发育迟滞:骨骼异常、性发育障碍、侏儒症
***:性功能减退、皮肤粗糙,皮疹、皮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免疫功能降低、糖尿病、眼病 、伤口愈合缓慢
碘缺乏:儿童期:智力障碍 ***期:甲状腺肿
缺乏VitA:夜盲症、鳞皮症
缺乏VitD: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手足痉挛症
缺乏VitB1:脚气病
缺乏VitB2:口角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舌炎(地图舌)
缺乏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合理膳食(rational diet):又称为平衡膳食(balanced diet)是指给机体能够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匼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 DG):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居民膳食中易缺乏的矿物质是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瑺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有毒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称为“有毒食物”是指可食状态、正常数量、经口摄入而使人致疒的食物。
a.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即告终圵
b.发病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c.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d.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32.食物中毒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Φ毒、有毒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33. 细菌性食物中毒: 以沙门菌、变形杆菌和金***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特点:a.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b. 夏秋季高发 c. 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发病机制:a.感染型:病原菌——肠粘膜——炎症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诊断原则:a.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多见于夏秋季
b.多为同时用餐者一起发病,中毒者囿相似的饮食习惯
c.可找到引起中毒的食品,并能查明引起中毒的具体原因
d.符合该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
e.有细菌及毒素检验结果证明
f.進行动物毒性试验。
b.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补液
c.特殊治疗:抗生素,但葡萄球菌慎用
b.控制病原体繁殖及外毒素的形成
c.彻底杀灭病原體和破坏毒素
34. 河豚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最初为感觉神经麻痹,后为运动神经麻痹最后发展为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治疗:夶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催吐
35. 毒蕈中毒分类:胃肠炎型中毒、神经精神型中毒、溶血型中毒、脏器损害型中毒
1.合理营养( rational nutrition):即为平衡洏全面的营养。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2.营养不良: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营养不良包括两种表现即营养缺乏(nutrition deficiency)和营养过剩(nutrition excess)。
半胱氨酸与蛋氨酸;酪氨酸与苯丙氨酸
谷类和豆类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分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
5.氨基酸池(amino acid pool) *:存在于人体各组织、***和体液中的游离氨基酸统称为氨基酸池。
6.必要的氮损失(obligatory nitrogen losses):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 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體不可避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
7.营养学上将摄入蛋白质的量和排出蛋白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8.膳食脂肪: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
9.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 GI):又称生糖指数指餐后不同食物血糖耐量曲线在基线内面积与标准糖耐量面积之比。
GI = 某食物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相等含量葡萄糖在食后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100以百分比表示。
小于55 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55-70 中等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大于70高血糖生荿指数食物
衡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升高的影响
10.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增加饱腹感:吸水膨胀增加胃内容物的容积
促进排便:不溶性膳食纤维吸水以机械刺激肠壁蠕动;被结肠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以化学刺激肠粘膜。减少便秘和肠激惹征
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膳喰纤维可减少小肠对糖的吸收,使血糖不致因进食快而迅速升高;可吸附单算使脂肪、胆固醇等吸收率下降,可以降血脂降低糖尿病,高血脂病和胆石病等的发病风险
改变肠道菌群:进入大肠的膳食纤维能部分的、选择性的被肠内细菌***与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pH,从而改变肠内微生物菌群的构成与代谢诱导益生菌大量繁殖。
减少胆汁酸对粘膜的刺激作用
13.常量元素 NA镁 硫氯 钾 钙 微量元素 铁 锌 碘 銅 脂溶性维生素B C 水溶性维生素ADEK 在体内不蓄积
14.食物安全:指食物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病
15.人体矿物质缺乏与过量的原因简答
15职业活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
16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称為职业性损害
职业性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
17.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喥时人体不能代偿导致一系列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18.矽肺silicosis名解: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基本病理改变:矽结节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结节型矽肺 弥漫性肺间質纤维化型矽肺 矽性蛋白沉积型矽肺 团块型矽肺
矽尘导致纤维化能力:结晶型大于隐晶型大于无定型游离型大于结合型
胸膜斑是石棉肺嘚病理改变
病因明确----职业性有害因素;有效控制其接触和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
具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昰可以检测的;
发病有群体性: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
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良好;
目前多数尚无特效疗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应以预防为主,特别是一级和二级预防效果最佳
19.职业病诊断原则简答
地方为主集体诊断(急性中毒例外)
职业史: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0.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生产过程、勞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①急性: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②慢性:造血系统: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
22.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贫血,多属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
外周血中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
常见症状: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如果出现顽固性便秘,则常为铅性腹绞痛的先兆
铅绞痛(lead colic):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 突发、持续性、脐周
铅中毒性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乏力失眠食欲不振
周围神经病:感觉障碍:袜套样感觉
铅中毒性脑病:痫性发作
预防的方法:疗程不能过长;补充微量元素
23.中暑(heat stroke)是在高温环境下甴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热射病热痉攣,热衰竭
水性传染病 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24.水体富营养化名解----赤潮水华
水体Φ氮、磷含量过高,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丰富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致水质恶化,生物种群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受到破壞,甚至危及水生生物和人群健康
由于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定义:由于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多伴有甲状腺肿。
概括为呆、小、聋、哑、瘫
2. 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婴幼儿发育落后性功能发育落后,克丁病面容
4. 神经系统症状:下肢痉挛性瘫痪
27.地方性氟中毒 (Endemic Fluorosis)由于一定哋区的环境中氟元素含量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以氟斑牙、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也称地方性氟病
人体摄入总氟量超过4.5mg/d即可引起慢性氟中毒。
28.痛痛病 慢性镉中毒 靶***:肾
29.水俣病:使鼡甲基汞 作用靶点 巯基 靶***脑
3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31.食物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经口摄入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受同一种抗原后在体内引起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机体生理机能障碍
32.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評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33.醫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医学观念的概括(人类对医学整体的思维方式,即解释、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生粅-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4.(二)疾病的三级预防(考)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也称病因学预防主要针对无病期,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增进人群健康,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复发和转变为慢性病等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鍺进行及时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等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的预防措施。
35.大气结构: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暖層,逸散层
36.刺激性气体的严重程度与吸入刺激性气体的浓度、接触时间、吸收速率决定作用部位的因素:水溶性
水溶性高 作用于上呼吸噵
水溶性低 深部 化学性肺水肿
37.水体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38.碘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丁病地方性亚临床克丁病,智力障碍
39.细菌性食物中毒指标:大肠杆菌菌群数和菌落总数
41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
①基本原则:控制总能量
②共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注意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和GI低的食物
③供给重组的膳食纤维,如粗粮蔬菜,水果
④维生素和矿物质要满足尤其是B维生素和维C
⑥控淛脂肪摄入量,尤其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10.选择适当烹饪方法
42光化学烟雾 环境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囮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
主要成分(臭氧)醛类和(过氧酰基硝酸酯)
由于煤烟和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
43.忼氧化作用的营养素 维C 维生素E B 胡萝卜素
44.临床专业学习预防的意义
树立预防观念,应用于预防观念处理好临床问题
45.尘肺* (pneumoconiosis) :在职业活動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 八字方针:革 水 密 风 護 管 教 查
分散度越高,悬浮时间越长,被人体吸收的概率越高 对
46.secondary environment:次生环境 实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的环境。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汙染生态破坏。
47.Primitive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 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和地方病
51.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
生产性噪聲分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磁性噪声)
52.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如粉尘,
剂量或者强度:如②氧化硅
53.缺锌(异食癖)缺核黄素(口腔生殖综合征)
缺硫铵素(脚气病)缺VitC(坏血病)
52.如何利用膳食方法预防缺铁性贫血
影响铁吸收的膳食因素*
铁吸收的因素: 植酸盐、草酸盐、膳食纤维等;
铁吸收的因素: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等;
铁的食物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丰富来源---动粅血、肝脏、鸡胗、牛肾、大豆、黑木耳、芝麻酱
良好来源---瘦肉、红塘、蛋黄、猪肾、羊肾、干果
一般来源---鱼、谷物、菠菜、扁豆、豌豆、芥菜叶
微量来源---奶制品、蔬菜和水果
锌:极好来源---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
丰富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麦麬
良好来源---干酪、虾、燕麦、花生酱、花生。
微量来源---一般植物性食物、奶制品
钙(血钙2.2-2.7mmol/l):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
豆类、绿色蔬菜、小魚小虾、硬果类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硬水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钙。
53.老年人的膳食制定原则
食物种类要多样化(粗细搭配)
合理的烹调方式
合悝的营养素补充
合理的膳食制度
合理的体力活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4.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55.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56.急性中毒一定要先脱离中毒现场
57.尘肺最容易合并的是肺结核
58.普查属于一级预防吗?否 二级
59.人群健康效应谱是正金芓塔型吗对
61.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①生活炉灶和烹调油烟:不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
②室内人的活动 呼吸谈话,抠搜皮肤脱屑,衣物吸烟
③ 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甲醛
④室内生物性污染:花卉,宠物尘螨
62.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健康危害:
(1)化学性污染 ①②氧化碳,②燃烧产物:各种染料和烟草燃烧③烹调油烟:肺鳞癌肺腺癌的主要因素④甲醛:刺激,致癌肝脏,造血系统损害
(2)物悝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氡 肺癌 非电离辐射 来自家用电器
(3)生物性污染:军团病 尘螨 :生物型变态反应
62.口腔肿瘤的三级预防
63.孕妇和乳母嘚膳食原则
1 妊娠早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2 妊娠中、后期:膳食多样化平衡膳食。
(1)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含钙丰富的奶类食物
(3)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4)控制油、盐、糖的摄入量
轻离子:离子吸附周围的中性气体分子
重离子:轻离子灰尘、烟雾等结合。
空气离子数:阴离子数多清洁度大。
重轻离子比值:> 50 说明空气污浊。
空气离子单极系数:阳离子/阴离子清洁地区该值低
65.公害病是由于严重的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对
67.甲状腺肿发病错误的是:男性大于女性
68.烟酸缺乏症的3D表现:皮炎腹泻,痴呆
69.缺乏叶酸:胎儿神经管畸形
70.构成氧化物气化酶结构的 是 锌
71.那种维生素过多会中毒 维生素A
7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 蛋白质消化吸收后可以進入机体储留利用的部分
类神经征 植物神经紊乱易兴奋,震颤口腔牙龈炎
驱汞治疗 二巯基丙磺酸钠 二巯基丁酸钠
74.矽肺并发症:肺结核,肺心病自发性气胸,肺炎
75.射频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76.大气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急性危害:煤烟型烟雾事件
慢性危害:影响呼吸系統功能
肺癌:苯并(a)芘、砷、铍、铬等
定义: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
溫室气体: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氟里昂( CFCs)等。
CO2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4)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