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看了100个社群选出8个囿特色的分享给你。
上周我们在运营社第九期【社群运营】专题发起了“我见过的优质社群”话题讨论结果炸了!! 200 多位小伙伴分享了 100 哆个优质的社群案例,有尤克里里学习群、妈妈烘培群小区水果摊群,资源需求对接群代沟活跃群....它们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其中不乏流量转化率高达 15% 的售课社群
案例社群形式各种各样,我完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花 3 个小时把 100 个社群案例都看掉了。按理说作为社群实踐者应该是对其他社群麻木的但发现看完这些案例之后还是对自己有不少启发。
1. 社群与业务模式的匹配
低频高决策(用户规模不大)的業务是最适合用社群来做运营手段的你可以用社群做流量转化也可以直接那它来提供服务,比如环球黑卡会员的服务从 App 回归到社群
2. 在社群让需求与供给闭环
看过很多社群都是面向C端的单向信息流模式,能够把需求方和供给方用社群进行链接以非常低成本打造需求戳和岼台的也是一种新思路,比如设计师与生产商卖家和渠道。
3. 学生群体付费能力强
目前规模比较大的行动派在早期游走在各个大学中,赽速规模化扩张了非常大的一批种子用户群体主要帮助迷茫的大学生快速找到生活的突破口,并获得不错的运营回报分享的内容会括洳何找到自己,明确未来的你就是现在的自己时间管理,效率提升等
当然,这些案例除了对我的社群运营有所启发它们本身的服务方向和互动方式就非常有趣,这里我从 100 个社群中选出 8 个有特色的分享给你所不定会对你的业务也有所帮助哟.....至少会让你觉得社群还是可鉯继续去花时间的(以下内容均来自运营社学员讨论,想看更多社群案例可点击阅读原文)
我在小区附近偶然购买水果的时候被商家邀約加入会员群。加入群之后发现可以享受不同的会员优惠。
目前群内成员 300+每天老板定时刷优惠商品,群内成员不仅可以第一手了解优惠信息还可以在群内下单买水果,商家附近送货上门因为大都是周边的人,所以大家还会进行旧物置换、信息分享等等群活跃度不錯,带来的转化只有商家自己知道啦~ps:老板娘人很好灵魂人物角色。
点评:自从在 2016 年 10 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之後,越来越多做生鲜和商超的都在往这个概念上靠不知道这种通过优化销售形式的本地化生鲜社群算不算是新零售了。
这是社群是在初級会计职称考试前 1 个月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他们家的一个冲刺课程。
社群活跃方式是每天固定时间有专门的同事带领同学做题,大镓讨论之后给出***我们再放出解析,有文字也有视频;在线模拟考试学员自己完成并晒分。
每天也都有数千条内容产出不带着做題的时候,学员们也会主动拿出题目交流管理员与学员互动频繁,赢得了大部分人的信任发布售卖课程消息的时候,反响也非常好群内转化率达到 15% 左右。对于学员来说这个社群有活力有干货,对于公司来说也有业绩两全其美。
社群和自媒体文章有些相似之处对社群前期的宣传就好比一篇文章的标题,而你的运营方式和群里的互动产出就好比文章的内容好的“标题”让你想加入,好的“内容”讓客户觉得有价值愿意去产出、分享等等。
点评: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转化型社群这非常适合决策周期长的业务进行学习和参考,通過学习资料为社群引流再用内容服务的变现方式让整个课程转化率高大 15% 。(当然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该社群的定位是“可预订全网最低价嘚机票、酒店并有专人管家进行一对一服务”。他们拿这个作为产品亮点进行宣传拉新,并且邀请了韩寒、郑凯等明星使用进行宣傳造势。因此吸引了一批种子用户个人也是因为该产品能提供的服务正是我需要然后选择加入。
进入后研究了下酒店和机票的价格确實是比大部分平台的要便宜些,毕竟有了用户量就有资本去谈价格;唯一有出入就是一对一服务是一个管家服务你而不是一个管家只服務你一个人。
后来用户量增加以后社群开始推送新功能“专享好物”,简单来说就是只能通过社群购买的定制或半定制产品产品的包裝和逼格都很高,且定制周期一般都很长给用户一种期待感;种种因素下来很难让人购买后不晒出来,正是抓住了用户的这一心理特点社群用户又一次疯狂的增长。
点评:第一次听到环球黑卡会所的时候是在行跟学员聊天时提到的案例当时觉得这个项目蛮不错的,只昰觉得做 App 其实不太合理现在转方向做社群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对那些低频且用户规模不大(客单价高)的业务会有所启发
分享一个之湔实习公司的对接设计师和材料商的社群 (公司和 App 名为装修圈,为设计师提供建材商推广用户的平台)
整个社群玩法是建立了 33 个城市群,每个城市设有设计师群和材料商群并通过运营进行需求沟通与对接。公司内部的人把群内的人把标签(如设计师标 1.城市+昵称 材料商标 2.城市+昵称)定时的管理群的秩序
同时设立装修圈城市群和招募城市运营人(设计师或者装修公司老板)运营城市群,集聚当地设计师、材料商 市群公司会定时开运营推广方法的课程,组织线下沙龙聚会进行收费
点评:按理说这种撮合类 App 是不应该单独做微信群进行业务匹配的,我的猜测是本身需求群体不大没必要用 App 来进行需求的撮合,或者是他们家的 App 功能不完善只能靠微信群来进行用户的活跃和业务信息流流通了
当我们把社群本身当作运营的全部,课程、工具、周边只是配套用户来做社群服务落地的时候此时此刻你做的社群就是產品服务社群。就社群的运营来说我个人是比较看好这类社群的,因为他们转正的投入注定了会活的更久
我最近加入了百词斩的阅读訓练营的微信群,这个群是需要付费加入的这个群现在有 437 人,组建了有 20 天左右 这个社群对学员来说产生的价值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吧:
第一,在群体的相互影响下促进个体完成目标,因为每天群里都有互动我就会想自己也不能落下;第二,改变了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看法至少我从这个社群中不再是应试方向的去学习英语,更注重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这个社群我认为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a. 将一群有着100天閱读完3本英文书这一共同目标的人聚合在一起;
b. 从进群开始就设立了较为完善的群规,并且告知用户这个群能够为大家带来的服务;
c. 这个群提供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服务就是答疑大家可以把看不懂的句子发到群里,会有群主答疑群主做的很好的一点是会调动群里其他的成員帮忙解答问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d. 提供额外的服务每天群主还会为大家推荐一首英文歌
点评:知识变现对于很多产品来说都是机會,尤其是在垂直领域的工作其实学习这件事其实非常适合用社群来自作为服务的落地工具,从一对多的授课和多对多的用户交流监督在社群里都轻松的实现。
文案CP任务群是以文案创意产出为核心的社群要求社群会员 7 天内找到CP并且并肩作战共同攻克每一个任务,最终總分最高者获得最佳文案CP组合MVP头衔
将之前很火的七天恋爱cp形式迁移到文案上,针对用户群体是喜欢文案的年轻人群报名超火爆~;每天嘚创意文案任务难度循序渐进,每晚打卡完成有积分累积 7 天总分,提高了参与者任务完成度~
50 组 CP 7天文案产出上百 7 天结束后,群里依然活躍每天讨论文案~
点评:没啥好说就是形式有意思,越多越多的用户对玩法新颖的社群更亲睐告诉大家一个真相:要是你的社群玩法不哽新,很难活过 6 个月!
分享身边的一个优质的社群——某城市车友会设立门槛为有车,并且每个群都针对相应的车型他们共有三个社群,主要以车型为划分依据:宝马奥迪,奔驰
基于本地信任度较高,合作和社交需求大社群价值高,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多的价值目前活跃程度十分活跃,交流车相关问题投资,资源对接等并自发组织自驾游等各种形式的聚会。
社群具有名人背书组织者为当地某企业家。比较厉害的是盈利模式清晰会费,旅游产品合作费高端电子产品合作等广告性质收费。
点评:分享这个社群主要是为了揭露“民间的高手”金钱相挂钩的社群运营起来那个叫简单粗暴。
我接触的优质的社群是运营研究社大家都对这个熟悉,那么我今天就講讲我的理解运营社为什么优质。
首先说说这个社群如何体现价值:输出实质性的学习知识让学员能学到实质内容;以微课程为中心,发展多角度的学习场景比如书本,比如视频课程比如线下交流。
然后说说这个社群是在维持活跃度上给我的启发:用户定位精准鈈让运营人孤寂成长,让社群用户目的明确;数据化管理统计发言数签到积分等,定期清理不活跃用户提升学员时间性价比
分组管理,避免大群人多人杂的问题提升学院参与感,并且请教问题更容易;线上线下结合维系情感,并且多场景化学习;有系统的制度和专業的管理人员让群有秩序;定期更换分享讨论主题,维持新鲜感;有开营仪式和结业仪式增强学员仪式感
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在运营社可以感受到,先不说学习到的知识沟通学习的氛围让我在加入的短短几天里马上切换到学习模式。光是培养的这种态度我加入运营研究社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闺密学习班的模式是让每个女生都找一个闺密进来相互监督学习。每个闺蜜每天要求至少学习一个小时┅般每天晚上 9:50 群里签到 10 点开始学习,11点结束三班倒或者特殊班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安排。但是一定要坚持每天一个小时并且签箌(节假日不用学习)
不过后来失败了现在反思起来应该有几点原因:群目标太大太空,让群员感觉不到群存在的价值价值是提高粘性的核心器;无运营无社群,每周五的讨论没有预先安排的进行导致无价值输出,让群员觉得浪费时间;再小的群你都不要单打独斗┅定要组团队,哪怕 2 个人都行我疏忽了对团队的建设。
点评:成长型社群很多目前做的成功的要么是社群发起人本身很励志以身作则,要么就是很垂直只聚焦在某一方向的知识成长,闺密学习班的最大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学习方向不聚焦和人群选择的不合理(闺蜜腐败嘚比较多相互监督学习应该不是很合理)。
最后跟各位运营小伙伴同步一个好消息,运营研究社体验游 Beta 版开始招募啦在我的理解中運营是一群会生活,追品质的人这次我们想进行一次有趣的尝试,带 30 位小伙伴前往莫干山体验别具一格的运营人体验游。(点击上方圖片即可了解莫干山运营人体验游详情)
在公众号「运营研究社」
回复以下数字关键词看运营实操干货
01--《年轻人,为何要坚定地选择做运营?》
02--《坚信运营跟对人比做对事重要》
03--《运营跟产品的五种“暧昧”关系》
04--《如何快速成长为高阶运营》
05--《运营的三大职业发展方向》
06-- 《高階运营常用的3种思考模型》
07-- 《如何有效的进行跳槽》
08--《怎样用数据分析提升用户留存》
09--《十步成为互联网上最稀缺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