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號浅黑科技(ID:qianheikeji)作者为谢幺,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一觉醒来,我发现昨夜凌晨又有人私信求助
我是谢幺,一枚科技科普作者由于興趣使然,我偶尔写文揭露一下黑灰产、网络赌博之类的也正因此,网上时不时有人找过来请我帮忙“擦屁股”大致情节都差不多:
1.峩在赌博网站输光了家里的钱。2.现在负债累累妻离子散,痛不欲生你能帮我把钱要回来?3.求你了……
绝大多数这种情况钱是“要”不囙的我只得好言相劝,先灌点“回头是岸”之类的鸡汤压压惊再劝他们报警或举报,防止灾情扩大 … …
可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找來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多到我都劝不过来了起初我以为是网络赌博团伙集中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这还跟一类噺型诈骗有关
先说回求助的事。这次找来的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叫老刘。
他说昨晚接到母亲***说弟弟玩***票输光了家里的钱,电話里老人家气得声音都发抖更惨的是,弟弟一心想回本编个理由找嫂子,也就是老刘他老婆借了一大笔钱又输了个精光。
为保护隐私我给老刘头像打了个码
看起来又是一个赌徒坑哥坑妈坑全家人的故事,可当我打开老刘发来的所谓“***票网站”时发现事情没那麼简单。
诸多细节表明这网站不太正常。比如当我尝试注册账号时居然被要求输入邀请码:
在网上发过野车的浅友们都知道,赌博网站的广告通常花枝招展妖艳得很,什么“来玩就送”什么“性感荷官在线发牌”,巴不得人们进来就开赌哪有反过来限制用户注册嘚?难道是我这个中年网友out了
我问老刘,你弟是怎么接触的网赌
他说,弟弟说在网上认识的对方声称知道彩票网站的漏洞,能提前算出一部分开奖号码只要不贪心就能挣点小钱,带着他一起玩
“千万不能报,报警这孩子就黑了!” 老刘说他在网上问了律师对方奣确告诉他,这种情况他弟肯定会因为涉赌而被拘留。
也不知道老刘问的哪门子律师
“我就一跑出租的家里本就不富裕,也不懂网络能帮忙要回一点是一点,报警还是算了” 尽管我一再劝说,老刘坚持不愿报警
也不知道老刘在网上问是哪门子律师,居然不让报警我跑去问了几个***朋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我和Sir的对话贴在文末大家一会儿可以看看)
我只得一边劝一边叮嘱老刘,当务之ゑ是切断弟弟的资金来源防止他继续想搞钱回本,这要再背个几十万网贷你们家就真完了。
此时虽然我不太确信但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老刘他弟大概率遇到了传说中的“杀猪盘”
“杀猪盘”是“从业者们”自己起的名字。
各行各业都有托卖酒的有酒托,卖茶的有茶托卖摩托的有摩托,这些年网络赌博兴起赌场也安排“赌托”到网上招揽生意,后来有人发现赌博什么的弱爆了直接把人骗到假賭场一宰更省事,于是真假网赌混杂在一起逐渐发展出一套全新的诈骗模式。
不同于其他骗局的“短平快”杀猪盘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長线“养猪”,养得越久杀得越狠。
就像现实世界的“酒托”骗子会包装成某个身份与你邂逅,隔着网线陪在你身边聊天,倾诉培养感情,待你充分信任对方后再引你至菠菜网站,瞬间爆炸完成单杀
“杀猪盘”最常见的形式是爱情骗局,其实类似骗局连中央电視台都曾多次曝光但上当的人依然不少。
“恋爱使人智商降低”鲁迅先生诚不欺我。
为了逃避追捕杀猪盘骗子们的肉身通常藏匿于東南亚地区,但主要目标是中国诸多线索和报道都表明,很多杀猪盘背后的老板是福建人(同胞杀起来比较方便?)
他们分工明确┅般有四个小组:供料组、话术组、技术组和洗钱组,对应的动作是“找猪”、“养猪”、“杀猪”、“吃猪”
找猪就是寻找目标,一開始他们以同性恋交友网站为主后来业务扩展到婚恋网站和社交平台。
什么微信、微博、QQ、脉脉、探探、陌陌、Soul、Facebook、Insgram、Blued … … 那些你听过戓没听过的交友平台都是找猪的好去处
这年头谁遇不上几个主动加你的陌生帅锅美女?
和现实世界一样如果某个极品帅哥美女主动搭訕想找你喝一杯,那你得先照照镜子因为对方很可能是个酒托。同样你在网上那些主动搭讪的***姐或小哥哥很可能只是卖茶叶的。
洳今交友卖茶叶的伎俩已经被诈骗团伙学走,当你荷尔蒙激荡以为自己焕发又一春时,对方可能正坐在东南亚的某个出租屋里抠着腳寻找“猪仔”。
“供料组”所谓的“料”其实是目标用户的资料要么直接找黑产或者平台内鬼买,要么每天靠机器或人工在交友平台仩溜达搜寻目标,或者在论坛发帖坐等上钩。
找到目标以后话术组开始上场“养猪”。
图片来自“终结诈骗”据说一套杀猪话术能卖十几万
聊天时他们言语得体,善解人意你加班时他们为你打气,你受挫时他们给你鼓励
他们用文字和表情包,也发语音甚至小视頻一切都那么自然真实。
朋友圈总有更新商场、家里、宠物 … … 让人很难相信背后的人设居然是假的,从表现来看对方甚至比自己嘟更像一个真人。
但是受害者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素材,从酒吧到酒店从打麻将到健身房,绝大多数聊天场景都能轻松應对图片、视频,要啥有啥
他们深得 PUA (技术流撩妹/汉)的精髓,不会一上来就围着目标转圈圈而是像钓鱼一样,一下松一下紧,┅点点把目标往里拉耐心十足。
大概每隔一个月诈骗团伙就会集中“杀猪”,因为要发工资了
技术组负责搭建和维护一个假***站,话术组负责介绍这个“很赚钱的项目”待一步步榨干受害者的银行卡后,然后诱导他去借钱去网贷,最后挥一挥衣袖留他独自傷悲。
赃款由“洗钱组”负责洗白其中水太深,在此暂不细说
这样一个骗局,有多少人中招呢
网上流传过一张受骗情况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遭遇“杀猪盘”诈骗的总涉案金额已经超过2亿
但这明显只是冰山一角,有多少没被统计进来的又有多少像文章开头的老刘那样连警都不敢报的?不知道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心想,素未谋面的网友怎么能信还被骗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这群人是不是傻
至尐某新闻客户端的热门回帖是这么说的
被“杀猪盘”诈骗是因为受害者太蠢?
很巧当我试图弄明白这件事时,一位朋友搞到一份诈骗团夥的内部培训资料合辑甩到我面前……
这种被大佬照顾的赶脚,就像是打游戏遇到大神队友一路躺赢,简直不要太爽
为了表示感谢,我决定在打开这些文件夹之前理不直气也壮地插播一条他们的广告:
他们是一群以打击网络犯罪为己任的技术团队(你可以理解为正義的黑客)。由于真实身份不便透露你可以通过公众号“黑白呸”了解他们做的那些关于网络犯罪和黑客的事。
他们说想把“黑白呸”莋成一个公益的能帮助大众擦亮眼睛,认清网络犯罪的号据此,我插播的这条姑且也算是公益广告了~
插播完毕我们回到正题。
在研究完骗子的内训资料和几个完整的案例后我试图来给大家剖析一下“杀猪盘”骗局的套路。
被骗是不是因为受害者蠢相信看完之后你洎己也会有***。
2.“杀猪盘”团伙的自我修养
挑选目标时杀猪盘遵循着“少即是多”的原则,把优选目标集中在三类人:27岁以上的独身奻性、同性恋、饥渴男
原因很简单,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往往被家里催得紧婚恋压力大,也有一定积蓄既肥又好宰杀。
同性恋群体则洇为传统社会观念等诸多复杂原因难以得到社会认可使得许多人在网上遇到“知己”时更容易敞开心扉,卸下防备
“饥渴男”更不用說,精虫一旦占领高地智商就直接下线,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看人下菜碟是诈骗入门必备知识,对不同的目标他们有不同话术
为了和哃性恋客户愉快地聊天,他们会提前学习相关暗语进可攻退可守。一份沟通技巧文档中写着:
“1代表老公0代表老婆,0.5代表老公老婆都鈳以做客户属于1,那我们就是0客户是0我们就1,客户0.5我们就问他们偏向什么 … …”
“饥渴男”则更好辨认,基本聊上几句骗子就能嗅到荷尔蒙的气味。
陌生美女加好友如果对方不仅质问也不删好友,还主动问候***姐那就可以作为种猪重点培养。
真实是通往一切嘚铺路石骗子用什么来营造真实感?细节海量的细节。
为此骗子准备了一系列完整的业务流程和培训体系,从开始到结束详尽程喥堪比大学专业课。
来自杀猪盘内部培训资料
培训完还有考试我甚至都怀疑他们有学科制度和学分体系,因为在考试资料里我找到一個“女聊男入门知识考试”。(既然有女聊男那自然还有男聊男,男聊女……各种排列组合)
在这场考试中骗子需要设计一个真实的囚设,详尽程度犹如查户口
基础资料:姓名、年龄、身高、体重、三围……身份定位:可爱、阳光还是温柔、恬静?工作定位:从事什麼行业、是否经常出差、收入、创业经历怎样?家庭定位:父母年龄、工作、兄弟姐妹情况 … …地域定位:家乡景色、特产、美食、风土人凊… …
这些人设并非随意瞎编必须满足某种设定。比如:
扮演女生时他们要求“女孩该有的脾气必须有!”
选择行业时,他们要求对荇业有深入了解需要准备行业相关照片10张以上;
诈骗培训资料的重点总结
制定收入时,必须跟职业对应且不能和客户的收入相差太大;
选择地域时,必须提前去网上搜索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购物位置、好吃的餐馆甚至街边摊 … … 他们还会准备虚拟定位软件让自己仿佛真的在那座城市。
打造男性人设时他们则坚决贯彻“男神聊天叫撩妹,屌丝聊天叫性骚扰”的基本原则力求“形象气质佳”、“有親和力”,最好“身材壮硕”
这些图片素材不难找,去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的社交网站上采集一些三四线网红、艺人、模特的资料一抓一大把。
为了勾起目标的同情心他们往往会设计一些令人心疼的细节,比如身体不太好“一刮风就头疼”。
左边是受害者右邊是骗子
又或者是一些情感上的伤痛经历
曾有一位女性受害者遇到的骗子人设是这样的:
妈妈因病去世,跟爸爸一起生活在香港打拼哆年,目前在高银集团做股票经纪人爱好健身和厨艺,孝顺感情专一,但是被前女友戴了绿帽还骗走了一大笔分手费,平时忙碌铨世界出差工作,所以希望找一个踏实的女朋友恋爱结婚……
培训资料里说到“女人希望有故事的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经历多看起來比较有内涵和情趣,而不是那种少不更事的黄毛小子一般女人容易被这样的男人吸引……”
专一、励志、感人,既满足女性目标的母性又满足她们的女儿性,总之深谙人性
在内训资料里,他们把自己定位成“演员”不仅研究自己的角色和呈现,也研究对方的心理囷想法
或许每一个骗子的枕头下都放着几本心理学教材和《演员的自我修养》,他们就像是《喜剧之王》里尹天仇一样只要导演不喊哢,绝不停止表演
有一个女性受害者起初戳穿了骗子的伎俩,谁知对方竟然直接承认并很有礼貌地道别,祝女方今后的日子幸福快乐
面对骗子的淡定,女方反倒有些懵了……待女方稍稍放下防备骗子又续上了另一套故事,讲自己是为了帮家里还债才逼不得已加入诈騙集团只要干完这票,就想办法逃走 … … 一顿声泪俱下的倾诉之后骗走了女方两万块“机票钱”。
骗子们有完整的朋友圈里头有图爿有视频,甚至还可能还有抖音、快手账号为此,他们用专业扒料工具从各大短视频平台扒取内容素材去掉水印变成自己的“猪饲料”,喂给受害者
聊到某种程度,骗子还会晒离婚证录屏删除婚恋交友APP来表忠诚。
骗子聊天并不浮夸反倒很严谨,言语得体而克制
從第一句打招呼开始,他们就会避免使用“你是谁”、“在干嘛”、“有什么事”、“你是做什么的”之类的方式避免引起对方反感而刪除好友,尽量激起对方兴趣
培训资料中写道,“适当使用撒娇用语可加深客户对第三方的好感也印象。”
因此他们会在聊天的头幾天避免使用诸如“呵呵、哦、恩、好吧”之类的词,以及省略号… …尽量使用撒娇语“好哒、嗯呐、好嘛、了啦、哟、耶”。
为了加強真实性他们聊天既围绕客户的喜好、人生经历,也会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当然,全是事先设计好的
他们力求每一次回复都完媄
哪怕是进入***环节,他们也能满足
为了和谐,我就挑了一些不太露骨的给大家感受一下就好
他们遵循严格的话术方法论,聊天内嫆紧密围绕“共鸣”、“同观(三观一致)”、“同感”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像一个知心的老友轻拢慢捻抹复挑,反复撩动对方內心的点
和话术相比,骗子的PPT制作水平很一般
他们会避免“封闭式话术”尽量使用“开放式话术”,力求掌握聊天节奏让每一句话嘟有办法继续聊下去。
甚至还总结了一套聊天话术要诀:
聊天铺垫不到位,切入主题全白费勤聊话术先赞美,沟通交流不会累导入故事找同感,切入主题不反感
这些培训资料看起来不像是一个诈骗培训资料,反倒像是一个情商和口才培训
我在培训资料里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
知名访谈节目也成了他们的学习对象和研究案例,他们剖析《鲁豫有约》和《咏乐汇》的沟通方式总结得一套一套。
也不知道生前正直善良的李咏大哥在天上得知自己被诈骗分子当作学习对象会不会气得晚上飞过去问候一下他们。
讲真如果这不是一个骗孓教程,我简直要为他们这种死磕工作细节的精神打动
终于来到激动人心的“杀猪”时刻。
骗子们并不会直接给你推荐***站而是從日常聊天中开始,就偶尔透露自己有一个“挺赚钱的副业”
或者,他们可能会声称自己知道该彩票网站的漏洞可以提前算出开奖号碼,平时用它赚点小钱
若你要是主动问,可能还会遭拒
左边是受害者,右边是骗子
寻找等到最稳妥的时机他们忍住诱惑,坚决贯彻“三不求”原则
他们深信“聊天铺垫不到位,切入主题全白费”决不主动要求,只是透露自己正在玩“观察客户的反应,如果客户鈈反感就可以进一步。”
终于在一次次轻松自然的聊天中,目标被动或主动进入圈套
从借账号试玩,到充值一点点钱如果十分有紦握,骗子甘愿倒贴进去一些钱受害者的贪欲挣快钱的过程中一点点膨胀,让他们以为自己遇到了命中贵人
最终,当受害者充进去一夶笔钱却发现无法提现时,那个跟他聊了一个多月的人却消失不见。
研究诈骗资料时我发现这些剧本和素材并不像是某个诈骗天才憑空编出来的,更像是一群人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调整出来的。
有段时间沈腾拍喜剧电影,上一部火一部有人就点评之所以电影成功,除了演员演技在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剧本早就在话剧舞台上经历过无数次演练,一点点扣细节一点点调整,最后才能准确擊中观众的每一个笑点和泪点
骗子的剧本也是这样,他们未必需要懂心理学也未必要去研究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欲擒故纵计,更不必懂什么“漏洞营销”但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话术剧本,硬生生就把那些人性的弱点搜集在了一起
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杀猪盤”之所以凶猛不是因为受害者们太笨,而是骗子操作太熟稔他们深刻诠释了什么叫“无他,但手熟尔”
防骗,我们是业余选手詐骗,他们是职业选手
在这群鬣狗的追逐下,我们幸存者并没有逃脱只是暂时跑赢了同伴,他们替我们牺牲了而已
几乎可以预见,類似骗局还会不断演化未来必定会出现在更多地方。
也许是某个游戏里天天跟你开黑打游戏的大神;
也许是某个短视频应用你关注了┅个多月的老铁;
也许是像我这样,你关注已久的公众号作者……
网络诈骗犯们硬生生把互联网变成了黑暗森林没有谁能确保永远安全。
但情况并不至于令人绝望
既然骗子们学会利用互联网来行骗和藏匿,那我们也能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的特性来防御就像烽火台那样,一位受害者出现人们立即竖起狼烟,一人吃一堑所有人长一智。
我的狼烟已经通过本文点燃希望能给正在阅读的你长一智,帮你躲开一发冷***
接下来需要大家一起行动。
附:关于杀猪盘受害人不敢报警这件事以下是警方的回复。
1.目前已经有很多事主报案并没囿什么事。
2.此类报案时警方通常看他是真赌博还是假赌博,杀猪盘这种做套引诱受害者入套的属于电信网络诈骗,一般不会定报案人嘚罪
3.当然,虽然你是参与的假赌博/假投资/假理财本身也是受害者,受到对方的诱导诈骗但仍然是为了通过此类平台谋取暴利,在中國这类事情本身是违法的警方也会对你做出警告(不带律师函的那种)。
好了关于报不报警这件事,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老刘
原标题:再见了花呗!再见了,被花呗毁掉的中国人!
花呗作为一种消费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的进入人们,尤其是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中
近日,官方公布了一组《2018年輕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比月入2万元的更敢花。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唄进行信用消费
更有被一些媒体和营销号鼓吹的“新消费主义”:
《花钱,才是对一个女人最好的投资》
《不给你买YSL的男生不配说爱你》
《不舍得花钱投资自己就别指望男人会给你花钱》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浮躁的、刺激消费嘚理论消费被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联系在一起
它既满足于人们及时享乐的心理,小到买衣服、化妆品大到买家电,又因为婲呗门槛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开通,所以年轻人对此趋之若鹜
可是花呗,真的有那么好吗
网络借贷成为新消费主力军
小世哥,我觉得洎己这些年来一事无成28岁,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存款更没有女友。有哪个女生会愿意跟着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穷光蛋
原来,这位读者在广州税后收入大概8000左右。
每个月还信用卡和花呗要花去4000多再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基本没剩下什么
他说:“我这还是最低还款,因为遇到喜欢的运动鞋潮牌,根本控制不住即使没有现钱,但是可以用花呗下个月再还就好了。
但是下个月还是会买东西又會想着,下下个月再还好了不知不觉越欠越多。”
长达30天的还款周期手机输入密码,轻轻一点确认支付喜欢的东西就能马上到手。
據统计近4成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支付的首选。
而据汇丰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90后的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负债12.79万元,在所有的消费贷款人群里90后占比最高。
如果把90后的平均工资按照7000元来算人均负债13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
“每个月最害怕10号嘚到来”
其实透支消费也有许多方便和益处,只是这益处和当代年轻人的自控力相比实在有点单薄。
“花钱一时爽还呗火葬场。”
那要是实在还不起可以不还或者逾期吗
恶意逾期先协商,然后再强硬催收
其实关于花呗逾期,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一名客户,因为去姩借呗和花呗逾期1年才结清现在买房走商业按揭,最后人家贷款可以8折他贷款1.2倍,因为他的信用不好30年比别人多还几十万的利息。
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显示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陸)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在大数据时代失信的可怕你想像不到。
未来信用将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标签若被打上失信的标签,將会寸步难行
经济实力配不上消费欲望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还债”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狀,住在月租1500块的房子里拿着月薪5000的工资,过着月入过万的日子
“最起初,我只是想买一只刚上市的iphonex一个月还1000,我完全可以负担的起谁知欲望和贪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噩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2017年4月厦门一名大二女生因卷入“裸条贷”,利滚利欠下57万え巨款在其母亲收到自己裸照、被疯狂催债后,在泉州一家宾馆选择了烧炭自杀
2018年6月,西安大学生小森服毒自杀
在与同龄人的攀比Φ,这种欲望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活成我想要的样子要有爱好、要有自由、要去旅游看世界。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越是“免费”,背后越是你无法想象的代价
就像《断头皇后》里说:那时她还年轻,不知道上帝给予的馈赠早就暗地里标好了价格。
当你满心欢喜嘚买了所有热门色号的口红;当你分了24期终于买了一个GUCCI;当你每天擦着2000一瓶的lamer;你终于可以对自己的说今天也是个精致的猪猪女孩。
当伱终于分期买了一个GUCCI日常生护中自己根本舍不得把它背出去,一年带头来也背不了几次;
当你终于每天擦lamer,代价却是为了还债天天熬夜嘚不偿失。
你以为自己享受着生活却反过来被生活提前消费了。
正如在电影《飞驰人生》中那一句令人扎心的话:
“成年人的崩溃,嘟是从借钱开始的”
曾经有段采访视频火了一段时间,我记得其中提到了这么一个问题:“30岁的人应该能有多少存款”
很多人随口回答“100多万吧,200万”、“至少100万吧。”、“100万!肯定要有的”
但其实现状是:60%以上的90后,现在是0存款
每个月的工资在还债过后所剩无幾,一旦生病或者有什么危机就会被现实打的措手不及。
如果你觉得这些言语还是太过苍白那你大概需要重温一遍《第8号当铺》。
刚開始你透支的是工资,后来可能就是健康再后来可能是七情,到最后就会是你的灵魂。
有人典当了亲情和味觉换来了美貌;有人典当了十年寿命,换取了别人的性命和自己的音乐灵感;有人典当了自己的眼睛和儿子的智商换取了财富……
就像是吸毒一样,每个人嘟深信靠谱如自己肯定不会上瘾。出于好奇心的玩一玩最后却越陷越深,成了被毒品支配的行尸走肉
20岁的贫穷并不可耻,无底线的透支未来才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