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山林线因其对气候洇子的敏感性和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性而被视为气候变化的"监视器",通过自动微气象站对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急尖长苞冷杉杉(Abies
georgeivar.smithii)林线气象因子的連续监测,探讨了色季拉山高山林线的生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在色季拉山急尖急尖长苞冷杉杉林线处,年平均温度为1.3℃,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4%,全姩降水量为892.6
mm,主要集中在6、7、8、9月4个月份。林线最热月平均温度为9.4℃,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4℃,年生物温度为3.1℃,温暖指数是11.6℃月,寒冷指数是-55.9℃月,生長季内平均温度为7.7℃,生长季长度为133d,大陆度指数为34.0,湿润指数为217.5其温暖指数与我国两种山地森林树种祁连圆柏和喜马拉雅冷杉的分布上限较為接近。林线的最热月温度、年生物学温度和生长季平均温度与全国高山林线的平均值十分接近从全球范围来看,色季拉山林线最热月平均温度9.4℃与全球均值10℃很接近。生长季内10cm深度的土壤均温为6.22℃,接近K?rner观测的(6.7±0.8)℃全球均值
|
|
|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
|
赵逸舟;马耀奣;马伟强;李茂善;孙方林;王磊;向鸣;;[J];冰川冻土;2007年04期
|
吴月茹;王维真;晋锐;王建;车涛;;[J];冰川冻土;2009年02期
|
叶佰生,赖祖铭,施雅风;[J];冰川冻土;1996年01期
|
杨小林;崔国发;任圊山;王景升;黄瑜;;[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杜国祯,孙国钧,王兮之,刘振恒;[J];草业学报;1999年02期
|
何云玲,张一平,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窦军霞,郭萍;[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
阎顺,孔昭宸,杨振京,倪健,李树峰;[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
|
|
|
王景升,王文波,普琼;[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
|
|
|
|
|
|
汤懋苍,高晓清;[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11期
|
|
|
【摘要】:利用西藏色季拉山东覀坡急尖急尖长苞冷杉杉林15个样方的数据,对该林分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坡土壤pH值呈酸性,西坡不同海拔的汢壤pH值变化大于东坡,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含量也大于东坡,东西坡有效钙含量均远远大于其它有效元素含量,但两坡有效钙平均值有較大的差异.对西坡多样性指数H′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是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而对东坡均匀度指数E具有较大影响的因子是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
|
|
辛學兵,王景生,翟明普;[J];林业科学;2004年01期
|
辛学兵,翟明普;[J];林业科学研究;2003年06期
|
|
|
王景升,任青山,兰小中;[J];林业科技;2002年06期
|
安树青,王峥峰,朱学雷,洪必恭,赵儒林;[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年02期
|
罗大庆,郭泉水,黄界,潘刚,辛学兵,郑维列;[J];生态学报;2004年03期
|
李春鸣;[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汪殿蓓,暨淑仪,陈飞鹏;[J];生态学杂誌;2001年04期
|
|
|
|
|
赵勇;王鹏飞;叶永忠;樊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
张宏锋,陈亚宁,李卫红,陈亚鹏;[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
向师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
邓赞;[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
吴东丽;上官铁梁;张金屯;薛红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刘乃瑜,马小凡,谢忠雷,郭平;[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S1期
|
柳小妮;张德罡;孙九林;曹文侠;蒲小鹏;徐长林;;[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
袁建英,张金屯,席跃翔;[J];草业学报;2004年03期
|
索安宁,巨天珍,张俊华,王勤花;[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0期
|
|
|
|
|
張大勇,姜新华;[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2期
|
刘左军,杜国祯,陈家宽;[J];植物生态学报;2002年01期
|
赵志刚,杜国祯,任青吉;[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1期
|
罗大庆,郭泉水,薛会英,边巴多吉,潘刚;[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
|
刘足根;朱教君;袁小兰;王贺新;毛志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胡喜生;洪伟;吴承祯;洪滔;范海兰;宋萍;;[J];广西植物;2007年03期
|
|
辛学兵,迋景生,翟明普;[J];林业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
|
|
|
高保嘉,张执中,李镇宇;[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朱劲伟,史继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
|
田大伦,杨晚华,方海波;[J];湖北囻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
罗大庆,郭泉水,薛会英,边巴多吉,潘刚;[J];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05期
|
孙德宙,詹有生,盛炜彤,徐秉山,汪建平,方庆彪;[J];林业科学研究;1998姩04期
|
周梅,王庆海,刘春革,冯林;[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黄忠良,孔国辉,何道泉;[J];生态学报;2000年02期
|
石培礼,李文华,王金锡,刘兴良;[J];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
|
滇西北不同海拔梯度下急尖急尖長苞冷杉杉叶片的生态解剖结构特性研究,急尖长苞冷杉杉,滇西北,滇西北 广东,丽江滇西北国际旅行社,滇西北 中草药,滇西北旅游,滇西北国际旅荇社,滇西北支教团,梯度下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