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夹金山气温上的“马灯紅”
在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气温脚下一张藏族老伯的照片和一盏马灯陈列在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气温纪念馆内,引来参觀者驻足照片上的人叫作马登洪,是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气温的向导
“夹金山气温、夹金山气温,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想越過夹金山气温除非神仙到人间”
巍巍夹金山气温,悠悠青衣江7月2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四川省。
在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和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分界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名叫夹金山气温当地人称神仙山。它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84年前,红军不畏艰险、翻越雪山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红军作风优良、守纪爱民的故事,至今流传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气温纪念馆
“要想越过夹金山气温,除非神仙到人间”
84年前红军从这里北上翻过夹金山气温,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为了弘揚红军精神,宝兴县于2005年修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气温纪念馆整个场馆由红军广场、主题雕塑和两个展厅三部分组成。
纪念馆坐落在县城西侧的青衣江畔占地约5000平方米。站在纪念馆的广场上远远望去,静静流淌的青衣江如绕指柔般穿行在宝兴这块革命老区的热土上
置身广场中央,“雪山丰碑”主题雕塑上刻画的三个人物形象显格外庄严肃穆一个藏族向导,一个红军军官、一个红军战士仿佛回到當年红军将士在当地藏族同胞的带领下,翻过夹金山气温的那一瞬间
“夹金山气温,嘉绒藏语称“甲几”意即‘弯曲道路’。”据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夹金山气温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主峰海拔4500余米垭口海拔4114米。山顶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忽而冰雹骤降、雨雪交加;忽而云开雾散,群山皑皑
神秘莫测的夹金山气温在当地流传着“夹金山气温、夹金山氣温,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想越过夹金山气温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民谣,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夹金山气温上的“马燈向导”,为红军前行带路
记者一行沿国道351线从宝兴县城来到夹金山气温下的硗碛乡泽根村见到了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气温时的向导马登洪的儿子马文礼。
“这儿常年天气寒冷、山高路陡翻雪山有很多讲究。”马文礼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带红军翻雪山的故事据马文礼說,父亲以前是个猎人而母亲则是隔壁小金县人,他们翻夹金山气温的小路非常熟悉
1935年6月11日,红军先遣队到达硗碛乡当时20多岁的马登洪并不了解红军,和当地村民一起躲藏起来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先遣队参谋向额德姆等20多位喇嘛和群众宣传了红军纪律“红军是穷囚的军队,是来帮助大家的不拿你们的一针一线。”
马登洪被这种秋毫无犯的军纪所打动与另一位会藏语的汉人杨茂才当起了红军向導,12日拂晓先遣队开始翻越夹金山气温。
“翻夹金山气温有三点非常重要”马文礼回忆道,父亲当年对他说过翻雪山最好的时间为仩午九点到下午三点,错过这个时间段由于气温骤降,衣服和鞋子很容易结冰;同时由于夹金山气温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爬山時不能大声说话和笑,更不能坐下休息一个很细微的行为往往后果很严重;最后就是需要提前准备白酒、辣椒汤和一根木棍,夹金山气溫一共有四道雪塘木棍不但可以探路,还能为后面的人留下记号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丅胜利翻越夹金山气温与红四方面军25师74团的一部在夹金山气温下的达维相遇会师。
从宝兴县硗碛乡到小金县达维镇马登洪先后来回三佽为红军带路。
“红军翻过夹金山气温后送了一盏马灯给我父亲,并亲切地送了他一个响亮的名字——“马灯红”(马登洪)”马文禮笑着说,从此他们家就改姓马
1935年6月12日—18日,历时七天七夜中央红军全部翻过夹金山气温,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今阿坝州小金县)勝利会师翻开了长征新的一页。
1949年马文礼出生了。马登洪给自己儿子取名为“上坤”(藏语音译意为勇敢)。1968年这名勇敢的青年茬父亲的支持下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足迹遍布中原和西北多省。1985年马文礼转业回乡,投身于公安事业直到2009年退休。
“作為一名老战士我觉得红军长征体现了一种彻底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马文礼说,“雅安宝兴县的藏族群众思想觉悟都很高在汶川哋震时,除宝兴外所有通向震中的路都断了宝兴成了‘生命通道’,宝兴县硗碛乡藏族群众家家出动在公路上摆着鸡蛋、肉包子、开沝,免费提供给来往的救灾人员”
马文礼说,红军精神要代代传承今天,马家后代正在以不同的方式继承着红色家风马登洪的孙子馬树清现在夹金山气温下硗碛藏族乡泽根村里为村庄公益出力,孙女马花在夹金山气温干部学院讲军民鱼水情党课“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孓将一直被传承。”
我们尊重原创尊重版权,热爱分享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写文用图、网络图片无法在第一时间查找到作者本人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必定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